临习颜真卿《多宝塔碑》
- 格式:doc
- 大小:2.09 MB
- 文档页数:12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专栏汉字在我国起源很早,公元前17世纪到前11世纪的商代,甲骨刻辞和青铜器铭文中就已经出现成熟的文字。
汉字的结构与笔法不断变化,在演变过程中产生了篆书、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五种基本字体。
到公元4世纪的东晋时期,楷书发展成熟。
自此,基本字体停止了变化,汉字在楷书之后没有再出现新的基本安美版《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宋拓本)》封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宋拓本书影为金韵文收藏,后藏吴修梅家。
鉴藏印有“申伯”“公嵩”“俞宗浚印”“曾在苕溪俞氏”“申伯所有金石书画”“食古堂所有石墨”“曾在归安俞氏”“曾藏吴修梅家”“申伯眼福”“王澍印”等。
北宋拓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宋拓本书影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宋拓本书影的横画连接顺滑。
因捶拓过多而有失原貌,这大概是后代拓本无法避免的命运。
在颜真卿所处的时代,人们书写楷书时已经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投向点画的起笔、收笔和转折处,楷书笔法中提按、留驻不断被强化,以至处于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就是这一趋势的代表。
国博藏《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拓本,虽然在文字内容上有所缺佚,但对原碑单字的完好性和细节表现性的呈现还是比较有代表 性的。
颜真卿重要的楷书作品还有《大唐中兴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他的楷书笔法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其一,极度强调端部与折点,提按因此处于前所未有的引人注目的地位;其二,丰富了点画端部及折点的用笔变化,使藏锋、留笔在楷书中获得了重要意义;其三,吸取了初唐诸家楷书中保留的使转遗意。
”(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颜真卿处于唐代楷书风格转变的关键时期,他既接受了时代所给予的影响,也由于自己人格的力量,形成一种开阔、雄浑、宽厚的风格,成为唐代楷书的集大 成者。
颜真卿不仅是唐代楷书的集大成者,他的行书作品也是书法史中的杰作,《祭侄文稿》《刘中使帖》《争座位帖》等是行书的代表作,在结构上与他的楷书也有相关 之处。
颜真卿《多宝塔碑》全文译文摘要: 颜真卿《多宝塔碑》全文译文颜真卿《多宝塔碑》全文译文大唐国长安城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碑文南阳人岑勋撰文。
朝议郎、加尚书衔、兵部员外郎、琅琊人颜真卿书丹。
朝散大夫、代理尚书、都官郎中、东海人徐浩题 ...颜真卿《多宝塔碑》全文译文颜真卿《多宝塔碑》全文译文大唐国长安城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碑文南阳人岑勋撰文。
朝议郎、加尚书衔、兵部员外郎、琅琊人颜真卿书丹。
朝散大夫、代理尚书、都官郎中、东海人徐浩题写匾额。
咦,《妙法莲华经》,乃是佛家深奥秘密之大乘要法。
多宝佛塔的出现,即为妙法之明证。
此经义的启明和开释,须仰赖具有“十力”的佛陀。
而弘法和建塔,则在于奉行“四依”原则的法师。
有这样一个姓程的禅师,法号楚金,广平人。
其祖父和父亲都信奉佛祖,最后均皈依佛门。
其母高氏,多年未孕,夜里梦见诸佛,醒来后就有了妊娠。
这样的瑞像,预示了龙象的诞生,而非熊罴入胎的征兆。
楚金出生刚满月,就鲜明地与众不同。
他幼年聪慧又秉性奇特,拒绝食用荤腥,童年时期,也不做小孩子的游戏。
佛道之树,抽枝散芽,就会有樟木般参天挺拔的英姿;禅院水池,小若沟渠,却能蕴涵大海似的波涛。
楚金年届七岁,居然就开始厌弃红尘俗世,自己发誓出家伴佛。
他虔诚地钻研佛经,爱不释手的《妙法莲华经》,使他悟到宿世的佛缘,如同金刚连环,历历在目。
他博览群经,把握佛之精义而无遗,就如同往瓶中注水一般。
九岁时正式剃度落发,住长安龙兴寺,正式成为一名在册僧人。
楚金禅师20岁那年,就开始升座讲法。
禅师以聪颖天资精妙释法,受众顿悟如来宝藏。
他引导许多人少走弯路,直登大乘佛法宝顶,而不是停留在小乘佛法的境界。
后来,由于楚金在静夜时诵读《妙法莲华经》,诵至“见多宝塔品”这一章节时,身心淡泊无念,仿佛入禅入定。
惚惚中出现一座宝塔,惟妙惟肖,宛然就在眼前,释迦牟尼佛的化身,遍满禅室。
潜身修行,故有圣像显现;业障净除,因而感应悠远。
不禁悟中生悲,泪如雨下。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能力检测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100题)1、佛罗伦萨洗礼堂铜门浮雕的设计者是()。
A.多纳泰罗B.吉贝尔蒂C.米开朗基罗D.布鲁内莱斯基【答案】 B2、园林被称为“城市中的山林”。
下列选项中,属于皇家园林的是()。
A.寄畅园B.留园C.拙政园D.颐和园【答案】 D3、下列选项中,对“未来主义”描述不正确的是( )A.强调表现运动和力量B.1911一1915年盛行于意大利C.反抗和谐和趣味高雅D.描绘事物的多个角度【答案】 D4、新课程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强调()。
A.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B.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C.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D.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答案】 C5、关于中国古代对人物画的品评,较为合适的表述是( ) 。
A.惟妙惟肖B.形神兼备C.秀外慧中D.逼真灵动【答案】 B6、南宋时期在减笔人物画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是()。
A.梁楷B.陈居中C.李嵩D.苏汉臣【答案】 A7、()主张“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
A.波普艺术B.立体主义C.超现实主义D.未来主义【答案】 A8、在头部骨骼中,只有()是可以活动的。
A.鼻骨B.颞骨C.上颌骨D.下颌骨【答案】 D9、《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为学生所选择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特性是()。
A.专业的、有利于学科发展的B.前沿的、有利于社会文化认知的C.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D.传统的、有利于经典知识传递的【答案】 C10、李老师上课时,在讲到中国画的工笔人物画时,把各个朝代画家及作品进行了分析、比较,李老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运用了()。
A.分析法B.总结法C.板块并列法D.循序渐进法【答案】 C11、美术教学评价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评价,可以激发教师、A.调控功能B.激励功能C.教学功能D.诊断功能【答案】 B12、下列选项中互为补色的是()。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多宝塔碑》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经典之作。
颜真卿的书法以气势磅礴、气象万千而著称,他的《多宝塔碑》更是展现了他的艺术造诣和书法境界。
学习书法临摹范本颜真卿《多宝塔碑》,对于提高书法技艺和艺术修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书法临摹范本颜真卿《多宝塔碑》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性。
一、颜真卿《多宝塔碑》的艺术价值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其书法风格融合了隶书和楷书的特点,结体婉约纤秀,笔力雄健有力,气韵生动。
整篇碑文气度非凡,洒脱自然,端庄大方,堪称唐代书法的极致之作。
颜真卿在这件作品中展现了他的写意风范和艺术创造力,成为了后人学习和临摹的经典范本。
二、书法临摹范本颜真卿《多宝塔碑》的意义1. 提高书法功底。
通过临摹颜真卿《多宝塔碑》,可以锻炼自己的字体结构、笔画技法和用笔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2. 增进艺术修养。
颜真卿的书法风格极具艺术美感,通过临摹他的作品,可以感悟到他的艺术境界和意境,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3. 传承经典文化。
颜真卿《多宝塔碑》作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临摹它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我国传统文化。
三、如何进行书法临摹范本颜真卿《多宝塔碑》1. 选取合适的临摹工具。
临摹颜真卿《多宝塔碑》可以选择毛笔和宣纸,毛笔要选择尖端柔软、能储墨的优质笔,宣纸要选择白皙平滑的纸张。
2. 练习碑文结构。
先用铅笔或淡墨在纸上勾勒出碑文的结构和布局,确定好每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3. 逐字逐句临摹。
可以先从整体布局开始,逐渐深入临摹每个字的笔画和结构,注意模仿颜真卿的用笔力度和节奏。
4. 反复练习。
临摹一次不足以掌握颜真卿的书法精髓,需要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颜真卿《多宝塔碑》的书法特点和气韵。
四、临摹颜真卿《多宝塔碑》的注意事项1. 尊重原作。
临摹颜真卿《多宝塔碑》不是简单的模仿,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原作,理解其中的艺术内涵和情感表达。
2. 注重笔墨品质。
【笔法】颜真卿《多宝塔碑》临习要点(建议收藏)颜真卿《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年(752)立。
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到西安碑林,据考为颜真卿44岁时的作品。
是颜书碑刻中较小之字,为颜真卿早期楷书代表作品。
也是初学书法较为普遍的碑帖,相对好入门,易掌握楷法基础。
颜真卿《多宝塔碑》临习要点一、《多宝塔碑》的笔法:《多宝塔碑》的笔法瘦劲、多骨少肉而不丰腴,这是与颜真卿晚年碑帖最主要的差异,但横细竖粗的写法此碑已经有了。
1、横:短横有左尖横、右尖横,也有中间略细如长横的处理方法,短横一般到末尾下垂都不分。
而长横多是末端细而强烈顿挫向下写如点状,那种中间略细而左右略粗的长横较少(如“千”)。
2、竖:悬针竖没有后期颜字那种肥厚如绵里针的感觉,只觉骨力劲挺,这和陏、初唐写法近似。
垂露竖约有直竖(“下”、“门”的左竖)和往左(“师”)或向右(“阶”)的弧度变化。
3、撇:短撇较粗壮而直,要力送至尖。
长直撇直而自始至终都较细,要缓缓控制直到提出至尖。
弯撇是在直线的基础上略加弧度。
4、捺:通篇中只有少数几个有缺口的出现,配合同样写法的勾来看,说明颜真卿早期未有意识强调逆收再勾(撇)出的写法。
大部分捺行至后面直接捺出。
另捺写到后上扬的较多,也证明颜真卿早年并不追求深沉雄厚,而表现为活泼有余。
5、勾:和捺一样,亦有有缺口的勾,但不多见。
竖勾无右边的外涨感,即竖两边都为直线。
很多还向左微凹以追求劲挺。
勾向左上勾出,显示出青壮年的颜真卿尚不够沉着或不追求老气。
竖弯勾:中部或下部向左略弯出再勾,有弧度感。
竖弯勾上勾时略偏上左,也有不出勾的如“流”。
横折勾:用的是隶书的笔法,下部有圆弧状,与初唐欧阳询写法同,这在以后的颜真卿碑帖中基本不见。
卧勾:也没有缺口了。
戈勾也是如此。
6、点:竖点写法是从隶书而来。
顾盼点后一个点再出锋向回钩出,在后期颜字中亦少见。
挑点多用在三点水上,一般从中间或偏上挑出。
《多宝塔碑》基本笔画的书写技巧,掌握了这些才能写一手漂亮的颜体字《多宝塔碑》为颜真卿早期书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其用笔严谨沉着,笔画的起笔、运笔和收笔都交代得十分清楚,通篇无一草率之笔,起笔一般逆势藏锋,行笔过程以中锋为主,注意轻重、徐疾、提按的转换变化,收笔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具体笔法规律如下。
1、斜点露锋起笔。
笔锋在往右下行进过程中逐渐加重,之后再渐提笔锋向左上回锋收笔。
如“寺、海”两字。
2、横点形似短横,露锋起笔,稍向右上行笔,再往下、往左回锋收笔。
如“衣、祖”两字。
3、竖点逆锋起笔,折笔右下,先左后下行笔,再回锋收笔。
如“官、文”两字。
4、挑点露锋起笔,右下行笔,再往左上、右上出锋收笔。
如“心、潜”两字。
5、反向点露锋左下行笔,向下、向右上出锋收笔。
如“示、尔”两字。
6、长横逆锋起笔,转笔右下行笔,略顿后中锋右行,至尽处右下再左上回锋收笔。
如“不、与(舆)”两字。
7、短横一个字中有数横,且均为短横,其运笔方法与长横相同,只是露锋起笔者稍多。
如“在、今”两字。
8、悬针竖逆锋起笔,折笔右下,顿笔后向下中锋行笔,逐渐提笔出锋收笔。
如“千、佛”两字。
9、垂露竖逆锋起笔,折笔右下,顿笔后向下中锋行笔,至尽处稍顿后向右下,再向上回锋收笔。
如“阳、悟”两字。
10、短竖短竖用笔方法与垂露竖相同。
如“而、在”两字。
11、斜撇逆锋起笔,折笔向右下、向左下中锋行笔,渐渐提笔,出锋收笔。
如“人、身”两字。
12、竖撇用笔与斜撇大致相同,只是开始行笔时角度更大些,至收笔处再往左撇出。
如“大、兆”两字。
13、短撇用笔与斜撇大致相同,只是行笔过程更短,其中又可分为短斜撇和短平撇。
短斜撇如“父”字,短平撇如“年”字。
14、斜捺露锋起笔,再转右下行,至最重处再逐渐沿笔画上沿出锋收笔。
如“文、大”两字。
15、平捺逆锋起笔,转笔向右上,再转右下行笔,至最重处再逐渐沿笔画上沿出锋收笔。
如“之、游”两字。
16、反捺居字右下。
顺锋起笔,渐行渐重至捺尾,提锋收笔。
颜真卿_《多宝塔碑》书法入门教程[教育部推荐]教育部推荐书法入门教程唐-颜真卿《多宝塔碑》目----录01 右点左点02 侧点竖点03 撇点反捺点04 相向点长横05 短横长弓横06 悬针竖左垂露竖07 中垂露竖斜撇08 长斜撇新月撇09 柳叶撇短斜撇10 回锋撇平撇11 平捺斜捺12 横钩竖钩13 竖平钩竖弯钩14 背抛钩斜钩15 长挑短挑16 挑点横折17 撇折单人旁18 双人旁三点水19 绞丝旁竖心旁20 示字旁言字旁21 提土旁金字旁22 王部木部23 禾部米部24 火部车部26 立刀旁力部27 斤字旁反文旁28 见部佳部29 页部欠部30 犬部人字头31 京字头宝盖头32 草部爪部33 竹部常字头34 雨部四部35 羊字头春字头36 双火部山部37 广部尸部38 八部心字底39 儿字底寸部40 日字底皿部41 走之底走部42 同字底门部43 国字框女部44 巾部贝部45 石部马部46 食部耳部47 羽部将部49 左右同宽左窄右宽50 左宽右窄左高右低51 左低右高左大右小52 左大右小左中右同宽53 左右宽中窄中宽左右窄54 上大下小上小下大55 上下等高上中下等高56 中间宽中间窄57 上左下右上右下左58 形体宽形体窄59 形体长横偏形正60 偏者正之结字平正61 点竖对齐二横中断62 竖画对应横画多的字63 竖画多的字天覆之字64 地载之字正方形65 菱形字扁形字66 结构简单笔画少67 笔画繁多笔画疏68 笔画密重复来自:汉字书法大会公众号扩展阅读(↓点击打开)干货:颜真卿《多宝塔碑》字帖颜真卿《自书告身帖》,高清!颜真卿《祭侄文稿》高清长卷珍稀名作:颜真卿行书《三表帖》高古雄浑《李玄靖碑》,壮哉!颜真卿小楷《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多宝塔的常识碑文及译文W.01简介:《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唐天宝十一年(752)立。
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现藏于西安碑林。
楷书,高285 厘米,宽102 厘米,文34 行,行66 字。
岑勋撰文,徐浩隶书题额,颜真卿书碑,史华刊石。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
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
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北宋拓本,31 行“归我帝力” 之“力”字尚未损,全碑字口方棱,字画之间牵丝甚清晰。
南宋拓本,15 行“凿井见泥”之“凿” 字未损,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拓本。
文物出版社影印之宋拓《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金石拓本菁华》收有明中期整拓、《西安碑林名碑》辑有馆藏明末清初拓。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译文(根据无我居士翻译本整理)【注】方括号内为潮汕话注音南阳岑(c e n)[吟]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译】南阳岑勋撰,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注】朝议郎是正官本位,判是加官,临时的意思,判尚书即加官尚书衔。
粤,妙法莲华,,诸佛之祕(秘)藏也。
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
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译】哦,《妙法莲华经》,经中之王,诸佛的珍秘宝藏!多宝佛塔,空中所现,妙法的真实证明!此经义的启发和阐明,须仰赖具有十力的佛陀;而弘法和建塔,则在于奉行四依”原则的菩萨。
浅谈颜真卿楷书欣赏与临习作者:王静来源:《黑河教育》2013年第09期笔者从小就学习颜体书法,当时觉得颜真卿的字很有神韵,粗壮而不笨拙,刚毅而不呆板,颜真卿的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等古代著名书法家都是在学习颜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
笔者从事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后,了解到颜真卿不平凡的一生,他的人品和书品都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开始学习书法要从学颜开始。
颜真卿,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进士,曾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
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
颜真卿家学渊博,工于尺牍,年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学褚遂良,后从师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宋朝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
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颜体的基础之上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
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很多,我在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是《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这三种碑帖,代表了颜真卿不同时期的三种楷书风格,也代表了颜体楷书欣赏与临习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临习《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于西安碑林。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遗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
《多宝塔碑》原文及翻译【原文】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
【注释】西京:即长安(今西安)。
感应碑:奉皇帝的敕令、感应皇帝的圣德而立的碑。
【译文】(这是此碑的碑额)为纪述大唐西京千福寺内修建多宝佛塔而立的碑文。
【原文】南阳/岑(cén)勋/撰。
朝(cháo)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láng yá)/颜真卿书。
朝散(cháo sàn)大夫/捡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注释】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均为官名。
琅琊(láng yá):地名。
朝散(cháo sàn)大夫、捡校尚书、都官郎中:均为官名。
捡:通“检”。
东海:地名。
【译文】南阳人岑勋撰文。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人颜真卿书丹。
朝散大夫、捡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人徐浩题额。
【原文】粤(yuè)《妙法莲华(huā)》,诸佛之秘藏(zàng)也;多宝佛塔,证经之踊现也。
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注释】粤(yuè):古同“聿”、“越”、“曰”,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
诸佛: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之佛。
秘藏(zàng):佛教语。
秘而不宣的妙法。
隐而不传于人,称为秘;蕴蓄于内,称作藏。
秘藏者,谓诸佛之妙法,以诸佛善为守护,不妄宣说。
踊现:冒出,突现。
发明资乎十力:(此经义的)启发和阐明来源于如来的十力。
发明:启发和阐明。
资:给予。
十力:如来之十力也。
四依:佛法语。
《维摩诘经·法供养品》:“依于义,不依语;依于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于法,不依人。
”【译文】曰《妙法莲华经》,乃是诸佛秘而不宣的妙法;多宝佛塔,是为了证明《妙法莲华经》才出现的。
(这些)启发和阐明来源于如来的十力,弘扬和建树在于要奉行“四依”的原则。
【原文】有禅师,法号楚金,姓程,广平人也。
祖、父并信著(zhuó)释门,庆归法胤(yìn)。
如何临习颜真卿《多宝塔碑》
2009-01-14 21:06:32| 分类:书法理论|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樊建峰·雨山(書言道)
樊建峰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年(752)立。
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到西安碑林,为颜真卿44岁时的作品。
字体略显稚嫩,结构偏紧而中心偏上、用笔较侧斜单薄,没有后期那种绵里藏铁、看似平直、粗肥而实劲挺的风味,明显透出有学习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的痕迹。
如果要想学到颜真卿晚年独特的颜体风格,此碑并不适宜;但此碑也有它习气不重、笔力强健、结构严谨的优点,单从学习笔力与结构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碑。
一《多宝塔碑》的笔法:
《多宝塔碑》的笔法瘦劲、多骨少肉而不丰腴,这是与颜真卿晚年碑帖最主要的差异,但横细竖粗
的写法此碑已经有了。
1 横
短横有左尖横、右尖横,也有中间略细如长横的处理方法,短横一般到末尾下垂都不分。
而长横多是末端细而强烈顿挫向下写如点状,那种中间略细而左右略粗的长横较少(如“千”)。
2 竖
悬针竖没有后期颜字那种肥厚如绵里针的感觉,只觉骨力劲挺,这和陏、初唐写法近似。
垂露竖约有直竖(“下”、“门”的左竖)和往左(“师”)或向右(“阶”)的弧度变化。
3撇
短撇较粗壮而直,要力送至尖。
长直撇直而自始至终都较细,要缓缓控制直到提出至尖。
竖撇到下部向左拐弯撇出,要注意弧度自然。
弯撇是在直线的基础上略加弧度。
4捺
通篇中只有少数几个有缺口的出现,配合同样写法的勾来看,说明颜真卿早期未有意识强调逆收再
勾(撇)出的写法。
大部分捺行至后面直接捺出。
另捺写到后上扬的较多,也证明颜真卿早年并不追求深沉雄厚,而表现为活泼有余。
5勾
和捺一样,亦有有缺口的勾,但不多见。
竖勾无右边的外涨感,即竖两边都为直线。
很多还向左微凹以追求劲挺。
勾向左上勾出,显示出青壮年的颜真卿尚不够沉着或不追求老气。
竖弯勾中部或下部向左略弯出再勾,有弧度感。
横折勾用的是隶书的笔法,下部有圆弧状,与初唐欧阳询写法同,这在以后的颜真卿碑帖中基本不
见。
竖弯勾上勾时略偏上左,也有不出勾的如“流”。
卧勾也没有缺口了。
戈勾也是如此。
6点
竖点写法是从隶书而来。
顾盼点后一个点再出锋向回钩出,在后期颜字中亦少见。
挑点多用在三点水上,一般从中间或偏上挑出。
二《多宝塔碑》的结构
1横势偏紧不开张,有稚嫩之感。
2上部上部较紧而下松,即重心偏上,不下沉,不够沉稳。
3 横上斜度较大,少有晚年那种横平的老气。
4 没有晚期碑帖横向结体的外涨感,也是《多宝塔碑》结构不如晚期颜真卿几个碑帖大气、雄伟的
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