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一战爆发原因和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次世界大战总结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冲突之一,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涉及多个国家和帝国,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总结归纳,探讨其原因、战争形势、战争结果以及对全球的影响。
一、原因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竞争:20世纪初,欧洲列强国家在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上存在着激烈的争夺,这导致各国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紧张局势。
2.军备竞赛和武器技术的进步:各国不断增加军备投入,进行武器技术的研发和改良,从而加剧了战争的可能性。
3.民族主义的兴起:各国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民族矛盾和争议的激化成为战争爆发的催化剂。
4.同盟体系的形成:欧洲列强国家之间形成了复杂的联盟体系,使得战争很容易扩大为全面战争。
二、战争形势第一次世界大战可分为初期进攻、持久阵线和最终崩溃三个阶段。
1.初期进攻:战争初期,德国实施了“闪电战”战略,迅速打败了比利时和法国的军队,但在入侵法国时遭遇到了英法联军的顽强抵抗。
2.持久阵线:在战线的东西两端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前线,敌对双方阵线陷入了僵持状态,形成了所谓的“西线”和“东线”。
3.最终崩溃:1918年春季,德国实施了大规模攻势,试图在西线取得胜利,但最终未能成功。
同年晚些时候,德国面临着军事、经济和政治的崩溃,最终签署了停战协议。
三、战争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几个重要的结果:1.巨大的人员伤亡:战争期间,各国军队和平民伤亡惨重,死伤人数达数百万之多,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口损失。
2.经济破坏和财政压力: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破坏,许多城市和基础设施被摧毁。
各国的财政压力也进一步加剧。
3.军国主义和社会动荡:战争加剧了各国的军国主义倾向,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为后续的冲突埋下了种子。
4.和平条约的签署:战争结束后,各国在凡尔赛和约等和平条约上进行了艰难谈判,确立了战后的国界和战胜国的地位,但也导致了后续的不满和冲突。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与全球影响在20世纪初期,世界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逐渐升级,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本文将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以及其对全球的深远影响。
一、军备竞赛与帝国主义的竞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的军备竞赛和帝国主义的竞争。
当时,欧洲列强国家纷纷扩张其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资源和市场。
这种竞争导致了军备的加速发展,各国不断增加军队规模和武器装备,以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这种紧张局势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全面战争的引爆点。
二、民族主义与民族自决权的追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个根源是民族主义的兴起和民族自决权的追求。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各个民族群体开始觉醒,渴望摆脱殖民统治和外来控制,追求自由和独立。
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在巴尔干地区尤为强烈,各个民族之间的冲突和争斗不断升级,最终引发了一系列导火索,使整个欧洲陷入战争的泥潭。
三、复杂的同盟体系与战争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还与复杂的同盟体系密切相关。
欧洲各国之间形成了一系列的军事同盟,以应对各自的安全威胁。
然而,这些同盟使得一旦有一个国家卷入战争,其他国家也会被迫加入战争。
当奥地利-匈牙利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时,由于各国之间的同盟关系,德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国也相继卷入了战争。
这种复杂的同盟体系使得战争迅速扩大,并最终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冲突。
四、全球影响与战后秩序的重塑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期间,数百万人丧生,城市被摧毁,经济遭受重创。
战后,巴黎和会确定了战胜国对战败国的赔款和领土调整,重塑了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
然而,这种不公平的和平条约为二战埋下了伏笔,使得战后的世界秩序不稳定,最终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冲突。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还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各国政府面临着庞大的债务和经济困境,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的局面也随之而来。
此时,一些新兴思潮和意识形态开始兴起,例如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它们对后来的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一场战争,于1914年爆发,历时近四年,直到1918年结束。
它是一场由多个因素引发的全球性冲突,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改变。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战争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一、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列强为争夺殖民地资源,开展殖民扩张,形成了帝国主义的竞争格局。
此外,国际经济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使得各国纷纷扩充军备,军事力量相互对抗升级。
二、战争原因1. 战争策略和军备竞赛:各国对于扩充军备和改进战略有着极大的兴趣,即使没有明确敌对关系也在进行军备的增强。
这种军备竞赛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2. 殖民主义的冲突:殖民地的扩张和资源的争夺使得各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升级。
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因殖民地利益发生冲突,激化了彼此之间的对立。
3. 民族主义和民族问题:20世纪初,各国内部的民族主义思潮高涨,民族自决成为一种普遍的要求。
东欧国家寻求自己的独立,而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等国家无法有效解决民族问题,引发了严重的内部矛盾。
4. 阿尔萨斯-洛林问题: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在法国和德国之间争夺了很长时间。
法国对于失去这片领土怀有强烈的国家复仇情绪,而德国则将其视为对德国统一的阻碍。
5. 体制失衡和同盟体系:欧洲国际体系在19世纪末出现了失衡,各个大国形成了不同的同盟系统,导致了局势的极度紧张。
俄国和奥匈帝国、德国和法国之间因彼此的同盟关系而极易升级为战争。
三、战争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给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 人员伤亡和社会破裂:战争期间,各国的军人和平民遭受了大量的伤亡,导致家庭破裂、社会秩序混乱。
战争使得整个欧洲陷入了深重的悲痛和绝望中。
2. 军事技术的进步: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军事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如坦克、毒气和飞机等武器的广泛应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影响在20世纪初的欧洲,各国之间的紧张局势逐渐升级,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这场战争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亡,也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起因1.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竞争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列强开始积极扩张殖民地,争夺殖民地资源和市场。
这种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竞争导致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尤其是德国的崛起引发了其他大国的警惕。
2.军备竞赛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地位,各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军备竞赛不仅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还使得军事力量的发展超过了政治和外交的调节能力。
3.民族主义和民族纷争民族主义在欧洲迅速蔓延,各民族对于自身民族利益的追求逐渐加剧了地区冲突。
例如,奥斯曼帝国的解体引发了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纷争,这最终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索。
二、影响1.人类伤亡和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之一。
战争期间,各国动员了大量的士兵和资源,导致了数百万人的伤亡和城市的破坏。
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2.国际秩序的重塑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颠覆了19世纪的国际秩序,也打破了欧洲列强的统治地位。
战后,巴黎和会制定了《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并重新划定了欧洲的国界。
这次会议标志着国际秩序的重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3.经济和社会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欧洲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战争期间,各国为了支持军事行动而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工业化进程得到了推动。
战后,许多国家面临着战争债务和经济衰退,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荡也随之而来。
4.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崛起为世界新的超级大国,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角色。
同时,苏联的诞生也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两个新兴大国的崛起,标志着欧洲列强的衰落和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
总结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是多方面的。
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竞争、军备竞赛以及民族主义和民族纷争是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对全球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它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过程以及战后的全球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源于欧洲列强之间的复杂利益冲突。
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帝国主义竞争:19世纪末的欧洲列强急于扩张殖民地和争夺海外市场,导致了殖民地和贸易权益的争夺,矛盾不断升级。
2.军备竞赛:各国力图通过军备竞赛来保护自身利益和领土完整,军事力量的积聚引发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紧张局势。
3.民族主义抬头: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导致了民族自决运动的迅猛发展,一些民族主义团体和政治势力试图通过武力手段实现自己的利益。
4.复杂的同盟体系:各国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同盟体系,相互之间的承诺和对待外交冲突的态度使得紧张局势更加严重。
以上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1914年的列强之间的全面战争。
二、战争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18年,全球范围内的国家都被卷入了战争漩涡。
这场战争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战役,如塞拉耶佛战役、马恩河战役等。
战争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战阶段(1914-1915年):此阶段是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的时期,战线延伸到整个欧洲,双方进入了相互厮杀的阵痛期。
2.持续阵痛(1915-1916年):这一时期的战争变得更加残酷,双方在战场上连续发动进攻和防守,但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3.血战阶段(1917年):此阶段的战争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各国纷纷陷入疲惫状态。
4.战争转向(1918年):1918年春天,盟军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逐渐转变了战争的形势。
最终,德国向盟军投降,宣告了战争的结束。
三、战后的全球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淘汰了旧的殖民地势力,同时也促成了国际秩序的变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和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冲突之一,也被称为“伟大战争”。
这场战争以其规模、破坏力和接近2000万人的死亡人数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战争的起因、影响和遗产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
一、战争的起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有多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帝国主义的竞争、国内政治紧张、民族主义和同盟制度的形成。
帝国主义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对殖民地和资源的争夺,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国内政治的不稳定和经济压力也为战争的爆发提供了土壤,许多政治动荡的国家试图通过战争来解决内外问题。
此外,充斥着民族主义思潮的欧洲国家存在着许多长期的民族冲突,这加剧了战争的风险。
同时,各国之间建立的军事同盟增加了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因为一旦一个国家被侵略,其盟友也会加入战争。
二、战争的影响1. 军事战略和技术革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军事战略和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规模的战争手段首次被广泛应用,包括战壕战、化学武器和空中战争等。
军事战略上的这些变革为后来的冲突奠定了基础,并改变了国际军事平衡。
2. 经济和社会:战争对参战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
各国都将大量资源投入战争,生产力被抽离,导致经济停滞和资源短缺。
同时,战争也给社会带来深刻影响,包括战争失业、家庭疏离和战争创伤等。
3. 科技进步:为了满足战争需求,许多科技领域迅速发展。
电信、航空、火力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基础。
此外,医学和外科手术等领域也因战争需要而得到显著进步。
4. 政治和国际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托管在凡尔赛宫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对整个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乔治·威尔逊总统提出的“十四点”原则将国际秩序纳入全球范围内,同时推动了国家之间的民主和国际法治的发展。
三、战争的遗产1. 联合国的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显露的缺陷和无效性,以及对永久和平的渴望,促使成立了国际组织联合国。
高中历史的归纳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总结世界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这两场战争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
本文将归纳总结世界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并对其产生的长远影响进行分析。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殖民地争夺、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崛起等等。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奥匈帝国发动对塞尔维亚的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了其他国家的卷入,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协约国和中央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各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其次,战争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导致了德国的削弱和失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此外,世界观念的变化、妇女权益的提升、国际关系的调整等也是战争的重要影响。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与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着更复杂的原因。
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德国的复仇心态、乔治·肯南·卢斯的扩张主义等都是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
这场战争形成了两个对立的战争集团:同盟国和轴心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世界各地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其次,战争结束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例如,冷战的爆发和军备竞赛的加剧。
此外,纳粹德国犯下的种族灭绝罪行也使全世界对人权和民主产生了更深远的思考。
三、两次世界大战的长远影响两次世界大战不仅改变了世界格局,而且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战争激起了人类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望,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其次,战争导致了科技的进步,如核武器的发展、航空技术的突破等。
此外,战争还加速了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运动,促进了民族自决的实现。
总结起来,世界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它们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与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军备竞赛等因素有关。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变革。
这场战争涉及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及其结果。
一、爆发原因1. 欧洲列强的竞争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列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各国争夺殖民地、贸易市场和资源,导致了紧张的国际关系。
这种竞争加剧了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敌对情绪。
2. 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兴起和帝国主义的扩张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各国民族主义者追求独立和自主,而帝国主义国家则试图维持其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这种矛盾导致了各国之间的冲突和对抗。
3. 战争策略和技术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工业化战争的开始,战争策略和技术的发展也是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各国军事力量的壮大和武器装备的进步,使得战争成为一种可行的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
二、战争的结果1. 人员伤亡和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破坏。
数百万士兵和平民丧生,许多城市和乡村被摧毁。
这场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悲伤,也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国际秩序的重塑战争结束后,国际秩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通过对战败国德国的惩罚,试图维持战后的和平与稳定。
然而,这种做法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3. 社会变革与思想启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社会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人阶级和妇女争取平等的运动兴起。
同时,战争也激发了人们对和平、正义和人权的思考,为后来的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
4. 国际关系格局的转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旧有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英国、法国等传统大国的地位受到削弱,而美国、苏联等新兴大国崛起。
这种转变为后来的国际关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综上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国际政治经济的矛盾,也有战争策略和技术的发展。
世界大战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世界大战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被称为“大战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从1914年至1918年在欧洲爆发,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带来最深远影响的战争之一。
本文将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诞生、爆发和对世界的深刻影响。
一、背景与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各国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军备竞赛和殖民地争夺。
欧洲列强国家之间的竞争导致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紧张局势的积累,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1. 军备竞赛和军事联盟自19世纪末以来,欧洲各国开始着手扩充军备,各国相继发展了强大的军事力量。
军备竞赛的加剧进一步加大了各国之间的紧张气氛。
此外,欧洲列强之间的军事联盟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德意志帝国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而法国、俄罗斯和英国则组成了三国协约。
这些军事联盟使得一旦发生战争,各国将互相支持。
2. 殖民地争夺和领土纠纷殖民地争夺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
为了争夺殖民地和拓展势力范围,欧洲列强之间经常发生冲突。
殖民地争夺加剧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为战争爆发埋下了伏笔。
此外,一些领土争端和复杂的民族问题也为战争爆发创造了条件。
例如,奥斯曼帝国的瓦解和巴尔干半岛的动荡局势,引发了国家之间的激烈争执。
二、战争爆发与进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起初只是一场局部冲突。
然而,由于各国对于战争的准备和战略的错误判断,战争迅速扩大为全面战争。
1. 萨拉热窝事件与战争爆发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继承人斐迪南德大公在波斯尼亚的萨拉热窝遭到塞尔维亚恐怖分子刺杀。
这一事件激化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最终导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于是,各国之间的军事联盟立即生效,使得一个个零星的宣战行动变成了全面战争。
德意志帝国向俄罗斯、法国宣战,英国也加入了战争。
2. 西线和东线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主要分为西线和东线两个战区。
深刻认识一战爆发原因和影响2014-08-08 09:41 来源:人民日报我有话说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顺洪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7月28日爆发到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结束,历时4年多,先后卷入战争的国家有30多个,总人口超过15亿,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75%。
深刻认识一战爆发原因和影响,对于今天人类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也就是帝国主义阶段的产物,是西方国家长期殖民扩张和争霸的必然结果。
在世界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大肆进行殖民扩张,竞相掠夺弱小国家和地区,瓜分势力范围,构建殖民帝国。
其中,大英帝国最为庞大,一战爆发前夕其领土约占全球领土面积的1/4,帝国内人口也约占全球人口的1/4。
法国也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
但后起的德国占领的殖民地较少。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发展是不平衡的,后起国家随着实力不断加强,要求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极力巩固已有优势。
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的形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准备了条件。
1882年5月20日,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在维也纳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条约的核心内容是在未来战争中三国要相互支持。
1894年,法国与俄国签订了针对同盟国的军事协定,规定一旦同盟国特别是德国对一国发动进攻时,另一国要立即给予支持,对德作战。
英国在2 0世纪初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积极结盟,并于1904年和1907年分别同法国和俄国签订了《英法协定》和《英俄协定》。
至此,欧洲已形成“三国同盟”对抗“三国协约”的态势。
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之间的对抗,最突出的是英德矛盾。
19世纪下半叶德国实现统一后,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
在工业化进程中,德国开始走在英国前面,国力大增,与英国形成激烈竞争。
在海外殖民活动中,作为后来者的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英国也展开激烈角逐。
例如,在列强瓜分非洲过程中,德国斜断非洲的“赤道非洲帝国”计划与英国从开罗到开普敦纵贯非洲的“二C计划”发生了直接碰撞。
英德矛盾也表现在海洋霸权争夺上。
英国是海上霸主,强大的海军是其建立和维护庞大殖民帝国的保障。
德国要想扩大殖民势力范围,必须争夺海上霸权。
一战前夕,双方海洋霸权争夺已经白热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总体上讲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从更深层次看是私有制占主体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演变的产物。
几个世纪来,西方列强大力推行海外殖民扩张,遵循的是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
一战正是这种丛林规则发展到极致的产物。
这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当然,一战之所以爆发,还有其他一些因素。
一是当时缺乏比较通畅的大国之间国际性的沟通协商机制。
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立国际联盟的动因。
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尽管并没有发挥出人们期待的作用,但建立某种国际组织来协调大国关系和处理国际事务的构想并没有放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就开始设计这样一个机构,就是联合国。
联合国的成立,在维护二战后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交战双方都低估了对方力量而过高估计了自己力量。
例如,1 913年夏,德皇威廉二世与奥匈帝国领导人会晤时多次扬言:“只要我和你们在一起,其他国家便都无足挂齿”。
低估对方力量还表现在参战双方起初都认为很快就能取得胜利,对旷日持久的堑壕战缺乏思想准备。
三是一些帝国主义国家过分狂妄,明目张胆要求争夺势力范围、称霸世界,激化了列强间矛盾。
尤其是后起的德国,毫不掩饰自己的扩张政策。
19世纪末,德国开始推行“世界政策”。
德国舆论鼓动争霸,咄咄逼人,宣称“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
德国的“世界政策”与“日不落帝国”英国必然发生冲突。
四是德国误判了国际形势。
德国以为英国不会为了塞尔维亚向自己开战。
而学者们的研究揭示,英国企图诱使德国发动战争,使德国承担战争责任,并通过战争击败德国这个国力日益增强的竞争对手。
在奥匈帝国准备进攻塞尔维亚的紧急关头,俄法正在准备开战。
英国则向德国表示要尽可能防止大国之间的战争,并宣称如果发生纠纷,英国将尽力“防止暴风雨”。
而实际上,当俄法与德国开战后,英国立即对德宣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4年多规模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巨大影响,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促使世界历史发生深刻变化。
给交战双方和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生命财产损失。
战争造成极大的破坏。
战争期间,交战双方死于战场约1000万人,受伤约2000万人;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
战争还导致疾病流行和饥荒蔓延。
导致几个帝国终结。
奥匈帝国彻底解体,分成了匈牙利、奥地利等国。
奥斯曼帝国终结,失去了4/5的领土,只剩下核心部分土耳其。
德意志帝国终结,德国失去了1/8领土,海外殖民地被列强瓜分。
俄国发生了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列强地位发生变化。
欧洲大国地位总体下降,即使是取胜的协约国英国和法国,国力也大为削弱。
美国实力大增,成为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世界金融重心开始向美国转移;美国成为军事强国,海军实力打破了英国的“双强标准”。
日本实力大增,在海军力量上仅次于英美。
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了势力范围。
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被英法等国占有,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被英日等国占有;奥斯曼帝国的部分领土成了英法的“委任统治地”。
促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催发了俄国十月革命,沙皇俄国从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变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传播,一系列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共产党或共产主义性质的组织,为新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准备了条件。
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给殖民统治带来巨大冲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殖民列强力量,壮大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力量。
战后初期殖民地半殖民地爆发了广泛的反殖反帝斗争,如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印度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年阿富汗取得反英斗争胜利而获得独立,1919年3月朝鲜爆发反抗日本统治的民族大起义,等等。
这些斗争为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取得全面胜利打下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只是暂时满足了部分战胜国的愿望,并没能持久缓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一战后构建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国家利益争夺的结果,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这一体系随着法西斯主义在德意日的兴起而被打破。
一战结束后20年就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几点思考和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虽然已经过去100年了,但回望这次战争,我们从中仍能获得许多深刻教训和启示。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频发现象,我们渴望和平,但对发生新的战争必须有充分准备。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大大小小各种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规模是空前的,而一战结束后20年又爆发了更大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结束直到今天,世界上发生了许多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
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客观现象,我们必须正视。
当今世界,爆发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舞台上仍然十分活跃。
我们特别要谨防霸权主义者和那些受霸权主义者怂恿的国家轻启战端。
虽然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必须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
正如古人所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我国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不懈推进世界格局向更加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人类共同进步的方向演进。
数百年来,世界格局总体上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这一状况在20世纪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直到今天尚未实现根本改变。
西方大国仍在极力维持由它们主导的、有利于西方的世界秩序。
近些年来北约不断东扩就是西方维持这种世界秩序的具体体现。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不断发展壮大必将带来世界格局的改变,使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
我国要坚持不懈推进世界格局向更加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人类共同进步的方向演进。
我国在积极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活动的同时,要致力于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不仅要搞好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也要致力于发展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和平友好关系,凝聚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共同防范国际事务中的霸权主义,防止战争。
要从长远的、全球的战略出发,发展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稳妥解决紧迫的、棘手的问题。
高度重视国际上各种危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言论,积极引导世界舆论向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
战争的爆发往往有舆论先导。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各种争夺霸权的言论十分流行。
当前,国际舆论中也存在着许多有利霸权扩张、危害世界和平的言论。
例如,西方大国宣扬的“人权高于主权”就为西方国家武力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近年来不断翻新的“中国威胁论”,也是意在围堵中国,阻碍中国和平发展。
我们对这些错误理论要进行揭露和批判,从历史发展角度深刻阐述中国不会走帝国主义国家曾经走过的“国强必霸”的老路。
要加强世界历史研究,争夺解释世界历史的话语权,批驳各种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错误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