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的治疗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1.26 KB
- 文档页数:1
痔(痔病)一、诊断(一)中医病名:痔(二)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痔系发生于齿线以上、下的静脉曲张团块。
(1)辩病依据①便血,色鲜红。
②肛门肿物脱出肛外,便后自行或手法复位。
③排便或增加腹压时,肛内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复位,需休息后或手法复位,甚者可发生嵌顿,伴有剧烈疼痛。
肛门镜检查:齿线上方有粘膜隆起,表面暗红,或纤维化。
④肛缘皮肤损伤或感染,呈红肿或破溃成脓,疼痛明显。
多见于炎性外痔。
⑤肛缘皮下突发青紫色肿块,局部皮肤水肿,肿块初起尚软,疼痛剧烈,渐变硬,可活动,触痛明显。
多见于血栓性外痔。
⑥排便时或久蹲,肛缘皮有柔软青紫色团块隆起(静脉曲张团),可伴有坠胀感,团块按压后可消失。
多见于静脉曲张性外痔。
⑦肛缘皮赘突起。
多见于结缔组织外痔。
⑧可有肛门坠胀、异物感或疼痛。
⑨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痒。
⑩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齿线下亦可为赘皮)。
凡符合上述表现之一者即可诊断为“痔”。
(2)证候分类①风伤肠络: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有肛门瘙痒。
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②湿热下注: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缩,肛门灼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③气滞血瘀: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
甚则肛缘有血栓,水肿,触痛明显。
舌质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细涩。
④脾虚气陷:肛门坠胀,肛内肿物外脱,需手法复位。
便血色鲜或淡,可出现贫血,面色少华,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便溏。
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弱。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联合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
】内痔:位于齿线上方,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表面为直肠粘膜所覆盖,常见于左侧、右前和右后位。
痔疮中医诊疗方案1. 疾病概述痔疮是指直肠周围的静脉曲张和炎症,常见的症状包括肛门疼痛、出血和肿胀。
中医可以提供多种诊疗方案来帮助患者缓解痔疮症状。
2.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诊相结合的方法,对痔疮进行综合诊断。
2.1 望诊医生观察肛门周围的肿胀、破溃情况,以及肛门黏膜颜色和渗出物等指标,判断病情和证型。
2.2 闻诊医生通过闻问患者的症状,如肛门出血的性质和量、排便困难程度等来了解病情。
2.3 问诊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疼痛感受、排便情况等,以了解病情和脏腑状况。
2.4 切诊医生通过肛门指检,触摸肛门周围组织,判断病变位置和程度。
3.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痔疮的原则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理气血。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外治法、中医针灸等。
4.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通过调理患者体内的气血运行,缓解痔疮症状和治疗病因。
常用的中药包括莪术、苦参、大黄等。
5. 外治法外治法是通过将中药药物外用于患处,直接起到治疗作用。
外治法包括痔疮洗液、药物贴敷、中药浸泡等。
6. 中医针灸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缓解痔疮症状。
常用的针灸方法包括扎裆穴、足三里穴等。
7.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与痔疮密切相关,因此合理调节饮食也是治疗痔疮的重要方面。
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增加摄入蔬菜水果和纤维素。
8. 注意事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或长时间站立等致病因素。
9. 总结痔疮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综合诊断方法,并采取中药内服、外治法、中医针灸等综合治疗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饮食调理和注意事项都是重要的支持措施。
痔疮诊疗规范痔概述(1)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2)治疗方法多;(3)易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一、痔的分类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改变和异常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瘀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可以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二、痔的诊断(一)临床表现1.内痔: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与脱出,可以并发血栓、嵌顿、绞窄及排便困难。
根据内痔的症状,其严重程度分为4度。
I度:便时带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无痔脱出。
II度:常有便血;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可以自行还纳。
III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劳累、负重时有痔脱出,需用手还纳。
IV度:可有便血;痔持续脱出或还纳后易脱出。
2.外痔: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部软组织团块,有肛门不适、潮湿瘙痒或异物感,如发生血栓及炎症可有疼痛。
3.混合痔:主要临床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表现为环状痔脱出。
(二)检查方法1.肛门视诊:检查有无内痔脱出,肛门周围有无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及皮赘,必要时可行蹲位检查。
观察脱出内痔的部位、大小和有无出血及痔粘膜有无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
2.肛管直肠指诊:是重要的检查方法。
I、II度内痔指检时多无异常;对反复脱出的III、IV度内痔,指检时可触及齿状线上的纤维化痔组织。
肛管直肠指诊可以排除肛门直肠肿瘤和其他疾病。
3.肛门直肠镜:可以明确内痔的部位、大小、数目和内痔表面粘膜有无出血、水肿、糜烂。
4.大便隐血试验:是排除全消化道肿瘤的常用筛查手段。
5.全结肠镜检查:以便血就诊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本人有息肉病史者、年龄超过50岁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以及缺铁性贫血的痔患者,建议行全结肠镜检查.三、痔的鉴别诊断即使有痔的存在,也应该注意与结直肠癌、肛管癌、息肉、直肠粘膜脱垂、肛周脓肿、肛瘘、肛裂、肛乳头肥大、肛门直肠的性传播疾病以及炎性肠病等疾病进行鉴别四、痔的中医辨证1.风伤肠络证: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干结,有肛门瘙痒,口干咽燥。
痔诊疗规范(手术科室)第一节内痔【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1)便血:无痛性少量便血,鲜红色,不与粪便相混杂或便后滴血,便后出血停止。
(2)痔块脱出:排便时痔团脱出肛门外,数目不等,严重者呈环状脱出或需用手托回。
(3)疼痛: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内痔合并炎症、静脉血栓形成和脱垂、嵌顿时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4)瘙痒:内痔常有分泌物流出,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出现瘙痒。
2.辅助检查(1)肛门视诊可见脱出的内痔,包括大小、数量。
(2)直肠指诊无血栓或纤维化的内痔不易扪及,但需除外直肠内其他病变。
(3)肛门镜检除外直肠内其他疾患,明确痔核的部位、大小与数目。
【治疗原则】1.一般性治疗:保持大便通畅,软便,热水坐浴,肛门内使用消炎止痛栓剂。
痔脱垂并有水肿及感染者,一般先行非手术疗法,适当应用镇静止痛药物,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
待炎症及水肿消退后,再按上述方法治疗。
2.硬化剂注射:适用于无并发症的内痔,有炎症、溃疡、血栓形成者忌用,可分为经肛门镜硬化剂注射法及局麻下扩肛后硬化剂注射疗法两种。
3.手术治疗(1)结扎法:在痔块深部贯穿结扎,使痔块缺血脱落。
(2)胶圈套扎疗法:以二期及三期的内痔最适宜,以胶圈套扎于痔核基底部,使痔缺血、坏死、脱落而痊愈。
(3)手术切除:适用于以外痔为主的混合痔及较重的环状痔。
可采用外剥内扎术,严重的环状混合痔,可采用痔环形切除术。
第二节血栓性外痔【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1)肿块:肛门周围突发暗紫色卵圆形肿块。
(2)疼痛:局部疼痛是血栓性外痔的特点,活动与排便时加剧。
2.辅助检查(1)肛门视诊:肛门部一卵圆形暗紫红色有一定张力之包块。
(2)肛门指诊:肛门周围质硬性肿块,触之压痛明显。
【治疗原则】1.急性期(1~3天之内):在局麻下切开,取血栓减压,而后每日换药并坐浴(高锰酸钾液)。
2.较轻或非急性期:以热敷、热水坐浴为主。
轻微痔疮如何用药最好痔疮是当前常见的肛肠疾病,对于轻微痔疮患者而言,用药主要为局部用药,痔疮问题上外用药要比口服药效果更佳,因为口服药主要是对大便进行软化,但是并不能有效治疗痔疮,起不到去根效果和作用,对于患者而言只能进行痛苦缓解,属于治标不治本。
正确的用药方式应该在便前进行,主要目的就是对大便给直肠产生的摩擦作用进行降低,减少和缓解出血问题。
一位患者提问,今年刚满十八岁,但是在最近大便的时候发现粪便表面带有少量鲜红血液,擦手纸上也有少许。
但是并患者并没有出现肛门疼痛,大便也正常。
患者在自行查资料的时候认为,自己这一问题可能就是痔疮,那么患者出现这种情况,如果不到医院进行治疗,也不特意进行药物治疗可以痊愈吗?因为并不是每次排便都出血。
痔疮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扩张和屈曲后形成了柔软静脉团。
痔疮多见于站立或是久坐者。
一般情况下,在大便时候出现流血或是粪便表面带有鲜红血液,主要就是痔疮引起。
肛裂也会导致便血,但是肛裂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肛门疼痛。
患者也可以将这一点作为主要区别。
如果便血颜色暗红或是呈现茶色,可能是因为消化道出血所致。
根据患者年龄和描述的症状后,认为该患者患痔疮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基于痔疮是静脉过度充盈、静脉壁张力降低,所以,主要能对盆腔血液的循环情况进行优化和改善,完全可以降低痔疮发病率。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运动,有效按摩腹部,引导和促进肠胃蠕动,平时多用温水坐浴的方式进行痔疮缓解。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促进肛门部位的血液流动,降低的静脉曲张的程度。
这也是对痔疮进行治疗的最基本手段。
在实际生活中,痔疮的发病率很高,有十人九痔一说。
办公室工作者、司机、教师等久坐或是久站的职业工作者,属于痔疮高发群体,很多痔疮病人都希望借助特效药对痔疮进行治疗。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就是这么想的,认为自己是夜班司机,经常是早上下班回家睡觉,晚上天黑出来上班,不仅休息时间比较混乱,吃饭也没有规律,所以痔疮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缓解。
俗话说“十人九痔”,痔疮的发病率较高,办公室人员、司机、营业员、教师等久坐久站的职业人士更是痔疮的高发群体。
大多数人,发现自己有了痔疮的第一反应就是自行到药房购买痔疮药,或内服或外用,希望药物能够将恼人的痔疮治愈。
那么,他们的这一美好愿望能实现吗?有了痔疮,应该怎样选药用药呢?本期专家评药,为您讲解痔疮的用药之道。
痔疮用药, 选择多多对中国人的调查发现,肛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其中痔疮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7.25%。
痔疮分内痔、外痔、混合痔、炎性外痔和血栓外痔等,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指导专家:中日友好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教授 王晏美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主任医师、教授 梅笑玲无锡市人民医院主任药师 陆基宗整 理:杨春霞52.19%。
痔疮在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病,但20~40岁年龄段高发。
痔疮的发病不分男女,但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前者为67%,后者为53.9%。
当然,痔疮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
痔疮是通俗的叫法,但实际上它不是疮,而是肛门部位的一种静脉病变。
一般情况下,当一个人排便持续用力时,会造成肛门底部和肛门黏膜处静脉内压力反复升高,静脉持续地肿胀,进而形成1个或多个柔软的静脉团。
一旦这种静脉团发生炎症,就变成痔疮。
痔疮的主要表现为便血,便血的性质可为无痛、间歇性、便后鲜血,便时滴血或手纸上带血,便秘、饮酒或进食刺激性食物后加重。
单纯性内痔无疼痛仅坠胀感,可出血,发展至脱垂,合并血栓形成、嵌顿、感染时才出现疼痛。
外痔平时无特殊症状,发生血栓及炎症时可有肿胀、疼痛。
痔疮不是“疮”内服+外用,可选药物多对于痔疮,最常见的一个误区就是见痔就治,欲除之而后快。
市场上一些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广告,也在忽悠患者去做各种手术以根除痔疮。
其实,痔疮的治疗原则是:无症状的痔无须治疗;有症状的痔无须根治,以保守治疗即药物治疗为主。
因此,一般的痔疮患者不必首先就想到手术,而应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只有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如痔核在肛门脱出严重、便血过多时,才需要去正规医院手术治疗。
痔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辨证施治1.阴虚火旺型:主要症状为便血,色暗,质稀,常伴有热感、干燥、小便黄赤等。
治疗原则为滋阴清热、润燥止血。
常用方剂为黄连解毒汤配合白果桑螵蛸丸。
2.气滞血瘀型:主要症状为絮状便血,色黑紫,质干结,常伴有肛门坠胀、疼痛等。
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通肠止血。
常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配合玄米煮芋艾丸。
3.脾胃虚弱型:主要症状为便血色鲜红,质不稀不结,常伴有恶心、嗳气、纳差等。
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消食止血。
常用方剂为香砂六君丸配合舒缓口服液。
二、饮食调理1.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蒜、生姜等,以免刺激直肠黏膜,引发或加重症状。
2.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摄入足够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帮助增加粪便质地,减少便秘和便血发生的机会。
3.注意饮食调理:遵循清淡、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原则,不暴饮暴食,调整膳食结构,按照“五谷为基础,畜禽鱼肉为辅,蔬菜水果为主”的比例摄取食物。
三、中药药物治疗1.杭白菊冲洗剂: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消肿的作用,可以用于肛门湿痒、出血等症状。
2.逍遥丸:具有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用于内痔肛门坠胀、疼痛等症状。
3.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内痔便血症状,尤其适用于气血淤滞、脾胃虚弱型。
四、中医外治法1.艾草灸法:选用艾叶,将其燃烧,然后放置在患处进行熏灸,可以活血祛湿,缓解痔疮症状。
2.熏洗法:将适量的药材如生薏芽、白物、黄连等煮熟,然后取煮汁熏洗患处,有助于消肿止痛,减轻病情。
3.中药痔疮坐浴:选用适量的药材如黄连、苍术、五倍子等,煮熟后加入坐盆中,患者坐于药水中进行浴疗,可以舒缓局部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以上仅是一种试行的中医诊疗方案,具体治疗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接受中医治疗期间,还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坐、用力排便等不利因素,有助于加速康复。
中国痔病治疗手册(2020版)中国痔病治疗手册(2020版)1. 概述痔病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是指肛门和直肠末端的静脉丛发生病理性改变,形成痔核。
痔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据统计,成年人中约有50%~7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痔病。
本手册旨在提供一种全面、系统的痔病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等。
2. 诊断2.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原因、病程、症状、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等。
2.2 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肛门和直肠部位。
2.3 辅助检查:根据需要进行肛门镜检查、直肠镜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等,以明确痔病的类型和程度。
3. 分类与分度3.1 分类:根据痔核的位置,将痔病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3.2 分度:根据痔核的大小、数量和症状,将痔病分为四个度,分别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
4. 治疗原则4.1 保守治疗:适用于Ⅰ度、Ⅱ度痔病和症状较轻的患者。
包括饮食调整、排便习惯的培养、药物治疗等。
4.2 药物治疗:适用于Ⅰ度、Ⅱ度、Ⅲ度痔病,症状较重的患者。
包括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
4.3 手术治疗:适用于Ⅲ度、Ⅳ度痔病和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痔切除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
5. 药物治疗5.1 局部用药:包括痔膏、痔栓和痔湿巾等。
这些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缓解症状、促进愈合的作用。
5.2 全身用药:包括口服的抗炎药、止血药和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等。
全身用药主要用于症状较重的患者。
6. 手术治疗6.1 传统痔切除术:适用于Ⅱ度、Ⅲ度痔病。
手术过程中,将痔核切除,然后缝合创面。
6.2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适用于Ⅲ度、Ⅳ度痔病。
手术过程中,使用吻合器将痔上黏膜环切,然后将切下的黏膜与肛门括约肌固定。
7. 保守治疗7.1 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
7.2 排便习惯的培养:定时排便,避免久坐、久蹲。
巧用中西医结合,“痔”在必除痔疮作为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在青壮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由于其可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该病的深入了解和及时治疗显得至关重要。
这里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痔疮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认识痔疮痔疮是肛门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与血栓形成的结果,临床表现以痔核脱出和出血为主。
疾病涉及多种因素,包括肛垫下移、病理性肥大增生等,但其具体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痔疮可分为三类,即内痔、外痔、混合痔。
内痔位于齿状线以上,是肛垫静脉丛、支持结构与动静脉吻合支的移位或病理性增生所致。
临床上最为常见,可能导致患者出血、疼痛等症状。
一般分为四个等级,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逐渐增加。
外痔则位于齿状线以下,由痔外静脉丛的血栓形成或病理性扩张引起。
外痔可能伴随肛缘皱襞皮肤的发炎、肥大,及结缔组织的增生或血栓瘀滞,进而形成肿块。
外痔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和瘙痒。
混合痔是指内外痔的融合,即内痔经丰富的静脉丛吻合支与相应部位外痔相互连接。
这种类型的痔疮集合了内外痔的特点,治疗上更为复杂。
二、痔疮的中医治疗(一)痔疮的中药内治法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疾病,表现为肛门内外的血管异常扩张与突出。
中医对于痔疮的治疗有着深厚的历史与经验,采用中药内治法,依据患者的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治。
1.湿热下注型主要表现: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血色鲜艳、痔核突出、疼痛、肿胀、坏死、糜烂、脉象滑数、舌苔黄腻等。
治疗原则:利湿清热止血。
推荐方剂:止痛如神汤加减方,主要药物组成包括防风、苍术、血竭、黄芩等,旨在清除湿热、凉血止血。
2.脾虚气陷型主要表现:面色苍白、乏力、神疲、大便色淡或鲜红带血、痔核脱出、肛门坠胀、脉象弱、舌苔白腻、舌质淡等。
治疗原则:温中益气、健脾。
推荐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方,组成药物包括党参、陈皮、生地黄等,主要功能是强化脾胃,益气升阳,调和营卫。
3.风伤肠络型主要表现:大便滴血或带血,秘结,血色鲜红,口干,舌苔黄,舌质红,脉象数等。
痔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制定痔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的诊疗指南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包括直肠指诊和肛门镜检查)以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超声、MRI)来确诊痔疮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 中医诊断:通过望闻问切等传统中医诊断方法,结合患者的体质、舌象、脉象等信息,判断痔疮的中医证型。
2. 治疗原则:- 西医治疗原则:根据痔疮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非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橡皮圈套扎、红外光凝固等)或手术治疗(如痔疮切除术、镜下手术等)。
- 中医治疗原则: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或结合针灸、拔罐等方法,以调和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3.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 非手术治疗:对于轻度至中度的痔疮,可以使用止痛药、抗炎药、软化大便的药物以及局部外用药膏或栓剂。
- 手术治疗:对于重度痔疮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
- 中医治疗:- 中药内服:根据中医证型选择相应的方剂,如湿热下注型可选用龙胆泻肝汤,血虚风燥型可选用四物汤等。
- 中药外用:使用中药煎剂坐浴或直接涂抹于患处,如使用五倍子、地榆等具有收敛止血、消炎止痛作用的中药。
- 针灸治疗: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如长强、承山等,以调节机体的气血平衡。
- 拔罐治疗:在特定穴位进行拔罐,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
4. 康复与预防:-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 生活习惯改善:避免长时间坐立,增加适当的体育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
- 定期复查:治疗后定期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预防复发。
5. 患者教育:- 向患者解释痔疮的成因、病程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来减少复发的风险。
6. 跨学科合作:- 鼓励中西医结合的团队合作,以发挥两种医学体系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在制定诊疗指南时,应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不断更新和完善治疗方案。
痔诊疗规范一、诊断1.症状1.1内痔:出血、脱出1.2外痔:肛门不适、潮湿不洁1.3混合痔: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2.体征2.1肛门视诊:除I度内痔外均可见,蹲位可观察脱出程度。
2.2直肠指诊:对内痔意义不大,但可了解直肠有无其他病变。
2.3肛门镜:可直视下了解直肠、肛管内情况。
3.辅助检查:无特殊辅助检查二、治疗治疗原则:无症状的痔不需治疗;有症状的痔无需根治;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1.非手术治疗1.1适应症:适用于痔初期及无症状静止期的痔。
1.2用药:地奥司明片0.9g口服3/日,康复新液100ml坐浴2/日,复方角菜酸酯栓3.4g入肛2/日。
1.3停药指征:症状体征消失。
2.手术治疗2.1痔单纯切除术2.1.1适应症:II、III度内痔和混合痔。
2.1.2术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凝分析、生化全项、术前八项、胸片、心电图。
2.1.3术前准备:备皮,肠道准备,禁食水6小时以上。
2.1.4麻醉:椎管内麻醉。
2.1.5手术方案2.1.5.1体位与切口:截石位。
在痔块基底部两侧皮肤上作V型切口。
2.1.5.2分离曲张静脉团2.1.5.3缝扎、切除痔核2.1.5.4痔标本送病理检查2.1.6术后处理:术后支持治疗,使用二代头孢类抗生素2天,术后每日换药,7天出院。
2.2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2.2.1适应症:III、IV度内痔和环状痔。
2.2.2术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凝分析、生化全项、术前八项、胸片、心电图。
2.2.3术前准备:备皮,肠道准备,禁食水6小时以上。
2.2.4麻醉:椎管内麻醉。
2.2.5手术方案2.2.5.1体位:截石位。
2.2.5.2置入肛管扩张器2.2.5.3齿线上粘膜下层荷包缝合2.2.5.4吻合器切除痔上粘膜2.2.5.5标本送病理检查。
2.2.6术后处理:术后支持治疗,使用二代头孢类抗生素2天,术后每日换药,14天出院。
三、护理与康复1.术前护理1.1观察生命体征1.2完善术前准备1.2.1术前检查1.2.2皮肤准备1.2.3术前6小时禁食水2.术后护理2.1监测生命体征。
2020年中国痔病诊疗新指南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0年中国痔病诊疗新指南的内容和重要指
导方针。
2. 痔病概述
痔病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静脉曲张和
炎症反应。
痔病分为内痔和外痔两种类型,临床症状包括肛门疼痛、出血、便秘等。
3.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结合肛肠镜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
可以对痔病进行诊断。
内痔和外痔的诊断标准有所不同,具体可参
考指南中对诊断标准的详细描述。
4. 诊疗原则
本指南强调以下诊疗原则:
-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保守治疗为主:对于轻度痔病,应首选保守治疗,如饮食调整、便秘预防等。
- 外科治疗适应症:对于严重痔病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治疗。
- 术前评估和术后管理:外科治疗前应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并且术后需进行规范的术后管理。
5. 治疗方法
本指南介绍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等。
保守治疗包括饮食调整、便秘预防、局部药物治疗等;外科治疗包括激光治疗、痔术、痔核切除术等。
6. 随访和复发预防
对于接受治疗的患者,应进行定期的随访,并给予复发预防的指导和建议。
随访内容包括症状评估、体格检查、肛肠镜检查等。
7. 结束语
2020年中国痔病诊疗新指南提供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痔病诊疗指导,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促进痔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提高。
注意:本文档内容仅为概述,具体细节请参考2020年中国痔病诊疗新指南。
治1 •脾虚下陷型[辨证]中气下陷,脾不统血。
[立法]健脾温中,固脱止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炙草6克当归12克黄芪30克柴胡10 克升麻10克[方解]黄芪、党参健脾温中,白术、柴胡、升麻升提固脱,余药养血健脾[辨证加减](1)大便秘结,便血鲜红,舌苔黄,脉弦数属腑有实热,加大黄6克,元明粉6克(冲)。
(2)若便血鲜红,肛门下坠,舌苔黄腻为燥热兼肠中有湿,若湿重,用苍术地榆汤合板花散加减。
(3)便血量多或日久,面黄乏力,头昏神疲,少气懒言,纳少食呆,痔核脱出或不脱出,舌质胖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者属血虚,加生熟地各15克,炙黄芪30克,阿胶10克(烊),或黄土汤加减。
注:痔疮便血量多须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方可服药加以巩固治疗。
2 .湿热下注型[辨证]湿热蕴聚肛门。
[立法]清热利湿,行气活血。
[方药]防风秦艽汤加减防风10克秦艽10克黄苓10克黄柏10克归尾10克金银花15克土茯苓15克陈皮10克元胡10克[方解]银花、黄苓、土茯苓清利湿热,归尾、元胡、陈皮行气活血止痛,防风、秦艽助行气消肿止痛。
[辨证加减](1)内痔脱出嵌顿,局部糜烂肿痛者属湿热下迫,加黄连10克,黄柏10克。
(2)外痔水肿为主者属湿盛,加茯苓30克,泽泻15克。
(3)局部紫暗有血栓者属血瘀,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
3 •气滞血瘀型[辨证]气血瘀阻。
[立法]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方药]桃仁承气汤加减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桔梗20克枳壳15克赤勺1 0克丹参10克元胡10克[方解]当归、桃仁、红花、赤勺、丹参活血祛淤,川芎、桔梗行气,元胡止痛4.风伤肠络:[辨证]风伤肠络[立法]清热凉血祛风。
(三)外治法:1 •栓剂疗法:常用的痔疮栓有:肛泰栓、吲哚美辛栓、甲硝唑栓、马应龙痔疮栓、太宁栓等,均有消炎止痛止血之功效。
2.宁痔洗液中药熏洗坐浴法是指用中药煎汤熏洗肛门、会阴部,通过热量和药物的作用,使气血运行通畅,达到治疗的目的。
痔的治疗原则:(1)一般疗法1)预防便秘:进食高纤维素食物,每天保证适当的水分摄入,避免刺激性食物,养成定时的排便习惯。
必要时,口服液体石蜡或缓泻剂,以软化大便,便于排出。
2)便后热水坐浴,促进肛门部血液循环,并保持肛门部清洁、干燥。
3)肛管内注入或塞人消炎止痛药膏或栓剂,如痔疮膏等。
4)有内痔突出者,应用温水洗净,然后局部涂润滑油将其复位。
水肿明显者可用50%硫酸镁热敷,待水肿消退后再复位。
(2)注射疗法:注射硬化剂后使痔块周围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促使纤维组织增生,静脉闭塞,致使痔核萎缩。
常用制剂有:5%~l0%酚植物油、5%鱼肝油酸钠、5%盐酸奎宁尿素溶液及4%明矾溶液等。
(3)冷冻疗法:适用于一期及二期内痔。
应用液态氮(-196℃),使痔组织冻结、坏死、脱落,以后创面逐渐愈合。
(4)手术疗法1)结扎法:在痔块基底部用粗丝线贯穿结扎,使痔块缺血坏死脱落,残留的创面逐渐自行愈合。
2)胶圈套扎法:将直径2~3mm的乳胶圈套在痔的根部,使痔核缺血坏死后脱落,以后创面逐渐愈合。
3)痔切除术:适用于二、三期内痔和混合痔。
手术切开皮肤和黏膜后,将曲张的静脉团予以切除。
4)痔环形切除术:适用于严重的占据肛门全周的环形痔。
将环状的混合痔,利用软木塞放置于肛管内加以固定,然后在齿状线上将痔和部分直肠黏膜环形切除一圈,边切边缝合。
5)血栓外痔剥离术:适用于疼痛严重的血栓性外痔。
在局麻下切开皮肤和黏膜后,清除血栓。
伤口内填入油纱布,不缝合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