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部特征点的选取.
- 格式:ppt
- 大小:4.53 MB
- 文档页数:21
测量学: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包含空中、地下和海底)点位的科学。
它的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大地水准面:完全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是测量工作的基准面。
视准轴: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称为视准轴或视线。
测设:利用测量技术手段把设计好你定的标到地面上。
从事测绘工作遵循的原则:整体原则,控制原则,检核原则。
平面测量的基本观测工作:水平角测量,距离测量,方向测量。
水平角:从一点到两目标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形成的夹角。
照准部:位于基座上方,能绕其旋转轴旋转部分的总称。
标准方向: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轴方向。
磁偏角:过地球表面上某点的磁子午线与真子午线的夹角。
子午线收敛角:真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的夹角。
象限角:有基本方向北端和南端起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直线的角度。
直接利用高差计算高程,称高程法。
利用仪器视线高程计算高程,称视线高法。
要求测多个前视点的高程时,视线高法比高差法简便。
竖直角:同一竖直面内视线与水平线间的夹角。
光学经纬仪的竖盘包括:竖直度盘、竖直指标水准管、数值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
测站检核通常采用的方法:变动仪器高法或双面尺法。
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先控制后碎部、从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
高差:是指两个地面点间的高程差绝对高程:是指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碎部点:是指反映地物或地貌的几何特征点望远镜:是由物镜、调焦透镜、十字丝分划板、目镜组成视距丝:是指十字丝分划板中与横丝平行而等距的上下两根短细线水准尺:有双面水准尺和塔尺两种,水准仪检验项目有:圆水准器的检验与校正、十字丝横丝的检验与校正、水准管轴的检验与校正。
水准测量误差来源主要有:仪器本身误差、观测误差及外界条件影响误差电子水准仪的特点有:读数客观、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功能强。
天顶距是指视线与测站天顶方向之间的夹角盘左(正镜):是指使仪器竖盘位于望远镜左边盘右(倒镜):是指使仪器竖盘位于望远镜右边竖盘指标:差是指读数指标针往往偏离正确位置,与正确位置相差的一小角值。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碎部点选点原则地形测量中测绘地形图的一个工序。
指在图根控制测量后,首先在测图板上按坐标展绘各级控制点,然后根据控制点测定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如房角、道路交叉点、山顶、鞍部等)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对照实地将有关地物、地貌按比例尺以相应的符号描绘在图上。
地物特征点和地貌特征点统称为碎部点。
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最常用的方法是极坐标法;碎部点的高程,通常用视距测量法测定。
按所用仪器的不同,碎部测量常用的方法有:平板仪测图、小平板和经纬仪联合测图、经纬仪测绘法等。
经纬仪测绘法经纬仪测绘法的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夹角、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
然后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把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此法操作简单,灵活,适用于各类地区的地形图测绘。
操作步骤如下:1.安置仪器于测站点A(控制点)上,量取仪器高I填入手簿。
2.定向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后视另一控制点B。
3.立尺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点上。
立尺前,立尺员应弄清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
4.观测转动照准部,瞄准标尺,读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
5.记录将测得的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依次填入手簿。
对于有特殊作用的碎部点,如房角、山头、鞍部等,应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6.计算依视距,竖盘读数上或竖直角度,用计算器计算出碎部点的水平距离和高程。
7.展绘碎部点用细针将量角器的圆心插在图上测站点A处,转动量角器,将量角器上等于水平角值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此时量角器的零方向便是碎部点方向,然后用测图比例尺按测得的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点的位置,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
同法,测出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绘于图上,并随测随绘等高线和地物。
4. 碎步测量4. 1 碎步点的选择地形图是根据测绘在图纸上的碎步点来勾绘的,因此碎步点的正确选择是保证成图质量和提高测图效率的关键。
一般碎步点应该选在地物和地貌的特征点上。
我组在选择地物特征点的时候都选择了可以决定地物形状的地物轮廓上的转折点、交叉点、弯曲点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例如房屋的房角,河流、道路的方向转变点,道路交叉点等。
我组为求精确,确定了三百多个碎步点。
连接所选特征点,便简单地绘出地物形状。
测地貌时,碎步点我们选择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如山顶、山脚、谷口、洼地、台地、沟底、河川湖池岸旁的坡度和方向变化处。
为了能如实地反映地面情况,即使在地面平坦或坡度变化不大的地方,我们也是每隔一段距离就采点立尺测量。
4. 2 碎步点的测量方法经纬仪测图法是按极坐标定位的解析测图法。
就是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用经纬仪测定碎步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夹角;再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出测站点至碎步点的平距及碎步点的高程;然后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把碎步点的平面位置展绘在图纸上,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再对照实地描绘地形。
首先安置仪器,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A上,对中、整平,量出仪器高度i。
瞄准点B,设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
将绘图板安置在测站附近,使图纸上控制边方向与地面上相应控制边方向大体一致。
连接图上相应控制点a、b,并适当延长ab线,ab线即为图上起始方向线;然后用小针通过量角器圆心的小孔插在a点,使量角器圆心固定在a点上。
然后立尺。
在立尺之前,立尺员应根据实地情况及本测站实测范围选定立尺点,并与观测员、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然后依次将视距尺立在地物、地貌的特征点上。
接着是观测。
观测员转动经纬仪照准部,瞄准1点视距尺,读取下、上、中三丝读数,然后读取竖盘数和水平角,同法观测2、3…各点。
在观测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定向点方向,其归零差不应超过4′;否则,应重新定向,并检查已测的碎步点。
小议复杂地形测绘中碎部点的选择与测量[摘要]:地形图是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的综合成果。
地形图根据控制网建立之后,就可根据控制点进行碎部测量,把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图纸上。
碎部测量就是测定地物轮廓转折点和地貌的特征点的位置,然后按规定的符号进行描绘,最后形成地形图。
[关键词]:碎部测量极坐标法直角坐标法方向交会法中图分类号:o329 文献标识码:o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137 -011引言在各种工程的规划与建设中,精确的地形图和测绘结果,是保证工程的选址、选线、设计经济、合理的依据。
特别是复杂地形的测绘工作,稍有疏忽,便会导致测绘结果迥异,所以更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将就地形图的测绘工作中的碎部测量工作做个简单的介绍,抛砖引玉,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好方法来提高复杂地形的测绘结果的精确性。
2复杂地形碎部点的选择2.1碎部点的选择地形图上地物、地貌测绘是否正确与详细,取决于碎部点的选择是否正确,碎部点的密度是否合理。
对于地物,应选地物特征点,即地物轮廓的转折点,如建筑物的屋角、墙角;道路、管线、溪流等的转折、弯曲点、分岔会合点和最高最低点。
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一般地物凹凸变化小于测图比例尺图上0.4mm的,可以忽略不测。
至于地貌,其形状更是千变万化的,地性线(即山脊线、山谷线、山脚线)是构成各种地貌的骨骼,骨骼绘正确了,地貌形状自然能绘的相似。
因此,其碎部点应注意选在地形线的起止点、倾斜变换点、方向变换点上。
对这些主要碎部点应按其延伸的顺序测定,不能漏测。
否则,将造成勾绘等高线时产生很大的错误。
在坡度无显著变化的坡面或较平的地面,为了较精确地勾绘等高线,也应在图上每隔2~3cm测定一点。
2.2碎部点点位测定2.2.1极坐标法根据已知坐标线和已知点位,测量到欲测建筑物点的角度、距离,从而求得点位在图上位置。
2.2.2方向交会法当地物点距控制点较远,或不便于量距时。
例如欲测定河对岸几个点的位置,可先在已知点安置仪器,经对中、整平、定向后,瞄准对面各点,并在图板上画出各方向线;然后再将仪器安置在另外一个已知点,平板定向后,在瞄准对面各点,同样在图板上画出各个方向线,同先前各方向线的交点,就是欲测点在图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