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80 MB
- 文档页数:16
第4节 地形图的判读课程标准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判断山坡的陡缓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命题角度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某地的海拔、山体部位名称和坡度的陡缓2.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地形类型及地势3.结合生活实际,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应用。
如体育活动、修路、建水库等知识点01 等高线地形图1. 地面高度的计算(1)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图中 甲的海拔为1500米,乙的海拔为500米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和乙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微点拨】在地图上,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即学即练1】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A、甲地的海拔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是100米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米D.甲、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即学即练2】珠峰的海拔为8848.86米,死海湖面的海拔为一415米。
珠峰与死海湖面的相对高度是( )A.8844.43米B.415米C.84 29.43米D.9263.86米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定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等高距: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3)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等深线。
一般数值用负数表示。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断地势高低:等高线上的海拔数值越大,地势越高;数值越小,地势越低。
(2)判断坡度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如图:4.山地地形的不同部位名称地形种类景观图等高线示意图特点(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等高线数值越往中间越高。
符号“”等高线弯曲并向海拔高处凸出。
等高线弯曲并向海拔低处凸出。
位于两山顶之间。
多条等高线重合。
符号“”四周低、中间高5.等高线的特点①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相同。
1.4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课件(共33张PPT)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共33张PPT)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相对高度: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海平面1000米500米500米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注意:最能直观表示地形高低起伏状况的是地形剖面图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与判读方法:等高线地形图名称方法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减小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陡崖等高线重叠鞍部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增大方法点拨LOREM IPSUM DOLOR方法点拨1、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线都是一些闭合的曲线,即使在某一张图上有断开的现象,也会在相邻的图上闭合。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时要做到“一读二看”:一读:是指读数值,读数值可知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和等高距等;二看:是指看疏密和看形状,看疏密可知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看形状可知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
方法点拨2)判断山顶海拔高度的范围大于最内圈等高线海拔小于最内圈等高线海拔+等高距的海拔高度。
如右图,最内圈的等高线为300m,等高距为100m。
求该山的海拔高度。
方法点拨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① 判读坡度陡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② 判断地形部位:A ;B ;C ;D ;甲;③ 判断地形类型:图中以为主。
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山顶/山峰方法点拨3、识别五种地形类型地形海拔地面起伏程度山地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起伏大,坡度陡峭高原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起伏小,边缘陡峭丘陵较低,一般在500米以下起伏和缓,一般相对高度不超过200M 平原盆地很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起伏小,平坦广阔四周高,中间低方法点拨1)凸向法200300等高线向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300200100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4、区别山脊与山谷方法点拨2)垂线法4、区别山脊与山谷1)先画出山脊线或山谷线及其垂线2)该垂线与两侧的等高线相交于几个点3)读出这几个点的海拔,由内向外海拔降低为山脊,由内向外海拔升高为山谷100200300山脊ACD100200200100方法点拨3)利用紧握的拳头记忆地形部位4、区别山脊与山谷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一、思维导图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二、知识点解析知识点梳理例题解析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1)地面高度的计算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2)等高线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
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地形图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
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A.8689米 B.9003米C.8999米 D.9009米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
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峰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表示(4)等深线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要点一:等高线地形图(难点)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如下图中甲的海拔为1500米,乙的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中甲高出乙1 000米,1 000米就是甲地对乙地的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3)等高线的特点:在地图上,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般来说,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3.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地形部位的山体名称①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②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③山谷: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高处。
④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⑤陡崖:等高线发生重合的地方。
4.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及作用(1)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会重合,那只有在陡崖处出现。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
(2)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②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缓陡。
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条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
因此,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反之,坡度缓。
③根据等高线闭合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
【例题1】某班学生计划分成四个登山活动小组,目标是图中等高线所示的山峰,沿图中的①②③④虚线方向进行攀登。
初中地理地形图的判读考点梳理:等高线地形图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如下图中,甲处的海拔为1500米,乙处的海拔为500米。
2.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图中甲、乙两处的相对高度为1500米-500米=1000米。
3. 在地图上,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二、等高线地形图1. 等高线与等深线(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等高距: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3)等高线的制作。
(4)等高线的特点: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上的高度为海拔,单位是米;同一幅图中,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相交。
(5)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在同一条等深线上,各点深度相等。
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2.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判断地势高低: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是相等的;地势越高,数值越大,地势越低,数值越小。
(2)判断坡度的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特别是山区,地图上的等高线非常密集;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3)判断山地地形部位:以山地为例,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思考:它们都代表什么?A:山顶 B:山顶 C:鞍部 D:山脊 E:山脊 F:山谷分层设色地形图一、含义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二、设色的原则绿色——平原;黄色——高原、山地、丘陵;褐色——高山;白色——雪线以上的部分;浓淡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不同深度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