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病句辨析十二类标志性词语 快速判断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2009年语文复习攻略基础知识对策(七)句症结“十二看”病句主要考查人们的表达是否合乎语言逻辑,考查学生对语言规则的掌握情况。
要检查病句,语法规则当然是标准。
但从高考题的角度看,有一些病句症结应当引起重视,在检查病句时,抓住了这些症结,就比较容易检查出病因。
如2008年高考:A.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D.将于2013年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不仅能使东部地区铁路运输结构得到优化,而且有利于铁路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形成优势互补。
【解析】A 项语序不当,“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并列短语是病句症结。
B项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主干是病句症结。
C项搭配不当,“克服”的应该是什么“困难”,不应是“特殊气候条件”,主干是病句症结。
抓住这些症结就比较容易检查出句子毛病。
【答案】D【江西卷】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本报热切期待您:(1)惠赐大作;(2)提供话题;(3)推荐作者;(4)提出批评建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C.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
D.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解析】B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并列短语是病句的症结。
C “当初”与“始料”中的“始”语义重复,副词是病句症结。
D错,“具有”后缺宾语,应在“胃肠病”后加“功效”等词语,主干是病句症结。
辨析病句看标志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辨析病句看标志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辨析病句看标志,欢迎阅读辨析病句看标志1一看并列词语(小心:属种关系、交叉关系、搭配不当、对应不当、不合逻辑、成分赘余、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并列不当、表意不明)〔例1〕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解析:“报刊”与“杂志”为属种关系,“一切出版物” 与“报刊”“杂志”也为属种关系,这两处并列均不恰当。
二看代词(小心:指代不明产生歧义)〔例1〕明智的做法是告诉孩子真相,然后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力求把对孩子的影响降到最小,而不是欺骗、隐瞒,那样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解析:那样指代不明三看介词(小心:出现介宾短语的可能是主语淹没、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主客颠倒、介词误用、句式杂糅)例1〕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对一位出生入死的长征老干部是非常熟悉的。
〔解析〕主客体颠倒,“长征老干部”是主体,“艰难险阻和千辛万苦”是客体。
四看否定词(小心:反问句式+否定副词、否定意义词+否定副词)如:禁止、忘、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禁令、忽视、忌讳、忌、放弃、难以、拒绝、避免、缺乏〔例1〕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解析〕“忌” 和“不”表双重否定,等于肯定,意思相反。
四看否定词(小心:反问句式+否定副词、否定意义词+否定副词)如:禁止、忘、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禁令、忽视、忌讳、忌、放弃、难以、拒绝、避免、缺乏〔例1〕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解析〕“忌” 和“不”表双重否定,等于肯定,意思相反。
辨析病句看标志2、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主谓搭配不当,可以将“改善”改为“提高”)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病句辨析标志——十看【标志一——看两面词】◎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语时,考虑一面或两面是否搭配,同时要注意不要误判。
【标志二——看否定词】◎句中有多重否定,或有“避免”、“预防”、“防止”、“忌”、“仿造”等词时,考虑意思是否说反。
需要注意的是:1、反问句相当于一重否定。
尤其是否定词用在反问句中。
2、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避免”、“防止”、“忌”、“缺乏”、“杜绝”“忘”等词,在辨析中易被忽略3、否定词与“无时无刻”并用时易弄错,“无时无刻不在”是“时时刻刻都”的意思。
4、“否则”意为“如果不这样”,后面不能跟“如果不这样”的句子,不然就犯了重复的毛病。
【标志三——看代词】代词有人称代词(“他(她)”、“自己”)和指示代词(“这”、“其”),句中有代词时,考虑代词的指代是否明确。
【标志四——看多定或多状】◎句子有多个或多层定语、状语时,考虑语序是否恰当,是否有歧义。
【标志五——看并列短语】在辨析病句时,看到“和”、“与”“及”、“同”或用顿号分开的并列短语出现,往往存在以下语病: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表意不明,4、不合逻辑。
【标志六——看关联词】复句中出现关联词,要考虑是否存在以下错误:关联词搭配不当,关联词位置错放,关联词不合语意,分句的顺序不合理较难辨析的是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正确,解决这一难题的简便办法是:如果一个复句只有一个主语,则主语在前,关联词在后(我不但来了,而且来得早。
);如果一个复句有两个主语,则主语在后,关联词在前。
(因为他人好,所以我们都喜欢他)熟记关联词口诀:不是就是是还是,或者要么表选择;不仅而且表递进,尚且何况不光还;虽然但是为转折,尽管可是然而却;因为所以既然就,因而因此是因果;只有和才只要就,条件还有无论都;如果和就即使也,倘若那么表假设。
【标志七——看判断动词】当句子的谓语是“是”(也是、就是、总是)、“成为”时,一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
病句辨析十二法抚顺一中袁振文纵观近几年高考语言病句考题,不难发现,其所考病句都属典型、规范的病句,因此熟练掌握常见病句类型,是做好病句辨析题的关键。
但如果一味按病句类型来复习,缺乏具体可行的辨析方法,操作性不强,学生在做题时容易出现失误。
下面总结的辨析病句的十二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较快发现语句的病症所在。
一、找句中是否有并列词或并列短语,注意其各项能否并列,能否与相关的词语搭配,是否有相互包容或搭配不当或语序不当的问题。
【例1】(2007年湖北卷)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解析:该句中的并列词语概念并列不当,“水产品”包含了“鱼、虾、甲鱼、牛蛙”等,属种关系概念的词语不能并列。
【例2】(2007年全国卷I)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解析:“水平”与“提高”能搭配,但“意识”不能。
试题中经常出现“一拖二”的搭配模式,即一个并列式的主语配一个动词谓语,或者一个动词谓语配一个并列式的宾语,而其中搭配合理的只有一个,从而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
【例3】(2007年安徽卷)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此句语序不当。
应该是先重视后发展,把“重视”放到“发展”之前,“和”放在两者之间。
二、找句首是否有介词,注意是否缺主语。
句首的介宾短语如“经过……”“在……中(下)”“从……中”“由于(关于、对于)”等,一般充当状语,表明原因、理由、时间或处所等,它后面有可能缺主语。
【例4】(2006年江西卷)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解析:此句由于滥用了介词“由于”使句子缺少了主语,应删去。
三、找句中是否有两面词(能否、优劣、好坏)等,注意是否有两面对一面的不照应问题。
李明路高考对“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考查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因为试题往往涉及众多方面:语法、修辞、逻辑、事理等,因此考生深感头疼,这是因为考生缺乏对病句规律的掌握所致。
其实,有些病句具有特殊的标志,掌握了这些标志就能帮助我们快速辨析句子出了什么毛病。
下面就是一些病句的特殊标志:1、“望”见句中有并列词或并列短语时,要检查这几个概念是否相互包容或各项能否与前后相关成分搭配。
例:(1)我们要重视对火箭的研究,导弹、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这些航天器都是用火箭发射升空的。
(“导弹”不属航天器。
)(2)我们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一切出版物”包含“报纸”、“杂志”,不能并列)(3)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消防车”不能与谓语“放弃”搭配)2、“望”见以介词开头的句子,要检查句子是否缺主语。
例:(1)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提高了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
(删去“通过”,“这次学习”作整个句字的主语。
)(2)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删去“经过”,“老主任”作整个句子的主语)3、“望”见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要检查人一面或两面的搭配问题。
例:(1)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后面“能否”两面对前面一面。
)(2)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前面“好坏”是两面,后面也应在“生产”前加“能否”,形成两面)4、“望”见句子有关联词,要检查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或关联词是否配套使用或分句间语意自然形成的关系,是否与关联词所表达的关系相符。
例(1)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高中语文如何判断病句快速辨识语文病句高中语文如何判断病句快速辨识语文病句辨识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尤其是辨识病句,年年都要考。
笔者根据高考命题在病句症状设计上的一些规律,结合全国高考病句辨识试题,谈十种快速辨识病句的方法,供考生参考。
高中语文辨识语文病句的十大要素一、句中有多重限定或修饰成分,可考虑是否语序不当或赘二、句中有并列成分,当考虑它们同其他成分是否搭配或照应,它们是否存在从属关系或交叉关系三、句中出现选择性判断词语,考虑可能存在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但须注意,有些句子症状明显,但并没有语病,辨识要小心,谨防掉入命题者的陷阱四、否定、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应考虑句意是否明确五、代词指代句中内容应考虑指代是否明确六、句中出现数字,可考虑数字说明是否前后矛盾或重复,是否有歧义等七、句中有判断动词是,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八、句中有介词或连词,可考虑其是否用得恰当九、句子是复句,应考虑分句顺序是否正确,关联词语是否恰当,分句关系是否符合逻辑十、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等这是辨识病句最基本的方法,除辨识复句外,辨识单句,也必须以此为基础。
在一时找不到病症的情况下,适宜采用这种方法。
高中语文如何快速的判断出语文的病句首先,病句分为六个类型。
1,搭配不当2,歧义句3,缺少成分4,语序颠倒5,不合事理6,重复啰嗦。
句子中有任意一个问题就是病句。
看到一个句子,首先要在心里默读一遍。
如果这个句子都不通,那就可以划掉了。
不过大部分病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下面就要分析句子的组成成分。
划分出主谓宾并检查是否缺少三者之一的成分。
如:多年以后,使我们还在怀念这段时光。
使挡住了主语,所以这句话缺少主语。
通过使,由于使的搭配都是错误的。
接着要看主谓宾的搭配。
‘的’之前的形容词要和后面保持一致。
其中语序不当是不好判断的问题。
一些修饰词的顺序要得当。
标志一:多项定语或多项状语(1)定语或状语较复杂时,要注意是否会出现多项定语或多项状语语序不当的问题。
如:她是一位优秀的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应为:“她是国家队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2)出现多项定语时,要注意是否会因多项定语搭配关系不明而造成歧义。
如:我单位二十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定语“二十多个”既可以修饰“职工”,也可以修饰“(职工的)子女”,可改为“我校职工的二十多个子女”。
]标志二:谓语动词+长定语谓语动词后出现长定语时,要注意长定语的中心语(即宾语)是否残缺。
如:我们单位为青年们安排了学习时事,学习技术和外语,参加文艺和体育活动,十分关心青年的成长。
(“安排”是谓语,应在“活动”后加“的时间”。
)标志三:并列词语句中出现并列词语(有时会用“和”连接)时,要注意:①并列词语与相应成分能否完全搭配;②并列词语语序是否恰当;③并列词语所表示的概念能否并列;④并列词语在意思上是否重复;⑤并列短语是否造成歧义。
如:我的身体、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都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句子的主语是并列结构“身体、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谓语是“提高”,其中“身体”不能与“提高”搭配,应该删去。
)标志四:并列词素某个词语由几个并列语素构成,注意该词的各语素能否与相应成分完全搭配。
如: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替你遮挡暑热炎凉;厚道有如母亲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
(“暑热炎凉”中,“炎凉”不能与“遮挡”搭配;“喜怒哀乐”中,“喜”“乐”不能与“抚慰”搭配。
可改为“遮挡暑热”“抚慰悲伤”。
)标志五:代词句中出现了“这”“那”“他(她、它)”“前者”“后者”等代词,要注意代词的指代是否明晰。
如: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
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
(“这”既可以指“搜集史料”,也可以指“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指代不唯一。
快速辨析语病的常见标志一、否定词如果语句中有否定词出现,要注意以下问题:1.“拒绝”类动词禁止、忘、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禁令、忽视、忌讳、忌、放弃、难以、拒绝、避免、缺乏等。
这类词本身含有否定意义,用在句中起否定句意的作用,如果忽视这一用法,在句中又用否定词,就会造成语病。
例:为了防止不再发生这类交通事故,交警人员加强了交通监管。
(应把此句中的“不”去掉)2.多重否定注意不要误用三重否定。
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句中的“无时无刻”意为“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4.反问句反问句的特点是运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肯定或否定意思,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注意不要误用双重否定。
例:难道能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就吗?(否定词“否认”和“没有”应去掉一个)二、并列词或短语如果句中出现并列词或短语,要注意是否有以下错误:1.短语自身顺序是否有错例: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
(此句短语顺序有错,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都参加了开学典礼)2.短语之间是否存在种属关系,如果存在不能并列例:大厅里陈列着无数件实物,文件和烈士的遗物。
(句中实物与文件和遗物间是种属关系,不能并列)3.并列短语的语法性质是否相同例:讨论是一种亲切,智慧,民主的作法。
(句中亲切是形容词,而智慧和民主是名词,所以不能并列)4.并列短语中的每一个词语与相关成分的搭配是否恰当例:周总理对他们的关怀、教诲和期望是多么深刻和殷切。
(句中“关怀、教诲和期望”同“深刻和殷切”不能完全搭配)5 .句子中一旦出现表并列的短语或标点符号,如“和”“与”“及”“同”“跟”等词或顿号时,我们就要注意判断其前后词语是否搭配,词语之间是否能构成并列关系,排列的顺序是否符合逻辑等。
例: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们,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辨析病句的十个特殊标志词辨析病句的十个特殊标志词【标志一】数量词数量词上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倍数用错例1.我市每千户人家的录像机拥有量,从5年前的50台,到今年的200台,增加了4倍。
(应为“3倍”)例 2.这两年,不少名牌彩电的价格和前几年比,几乎下降了一倍。
(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2.表意不清例3.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可读成“15日,前去报到”或“15日前,去报到”)例 4.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一种理解是几位同一个学校的领导,一种理解是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3.位置不当例5.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多项定语的排列,数量短语应放在表领属的词语之后)例6.解放前,约有70万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约有70万”修饰“农业人口”)4.约数重复例7.公园门票定价过高,像世界公园、中华民族园的门票均在50-60元上下。
(“均”与“上下”重复矛盾)例8.上次语文测验,全班同学平均成绩都超过了80分。
(“平均”与“都”重复矛盾)例9.预计今年的营业收入可超过去年的四倍以上。
(“可超过”与“四倍以上”重复矛盾)5.重复赘余例10.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最后一天”与“截止日期”重复)例11.这只小黑熊的繁殖成功,是北京动物园从五十年代至今的唯一的一只。
(“唯一”与“一只”重复)【标志二】否定词句子中出现的否定词,可能造成的语病有以下几种:1.位置不当例 1.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
(在“把”字句中,否定副词“不”应该放在“把”之前)例2.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至“趁”字前)2.否定词和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相反例 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定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3.多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例 4.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高考语文快速辨识病句十法!快速辨识病句十法!一、句中有多重限定或修饰成分,可考虑是否语序不当或赘余例1: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句中的多重状语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昨天,许多老师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或“许多老师昨天……”例2: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句中“万一”与“若”重复,属赘余。
二、句中有并列成分,当考虑它们同其他成分是否搭配或照应,它们是否存在从属关系或交叉关系例1: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消防车、三千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句中并列主语中“消防车”同动词谓语“放弃休假”“坚持”不搭配。
例2:许多穿裙子的妇女和青年正在那里拍照。
句中的定语“穿裙子的”和中心语“青年”不搭配:“青年”和“妇女”词义有交叉,不能并列。
例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句中的“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与“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照应错位,应将后者的语序打个颠倒,方可照应。
例4:采风小组搜集了近七百万字的民间故事、七百余首情歌和少量民歌。
“情歌”与“民歌”互有包容,二者是交叉关系,不能并列。
三、句中出现选择性判断词语,考虑可能存在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但须注意,有些句子“症状”明显,但并没有语病,辨识要小心,谨防掉入命题者的陷阱例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用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谓语部分只有一面:“是根本任务”,而主语部分却说了两面:“能不能”,主谓不搭配。
例2: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高低”是两面,“增长”是一面,但由于储蓄额的高和低都是增长,所以并不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
四、否定、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应考虑句意是否明确例1:睡眠有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辨析病句的十个特殊标志词【标志一】数量词数量词上容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倍数用错例1.我市每千户人家的录像机拥有量,从5年前的50台,到今年的200台,增加了4倍。
(应为“3倍”)例2.这两年,不少名牌彩电的价格和前几年比,几乎下降了一倍。
(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2.表意不清例3.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可读成“15日,前去报到”或“15日前,去报到”)例4.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一种理解是几位同一个学校的领导,一种理解是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3.位置不当例5.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多项定语的排列,数量短语应放在表领属的词语之后)例6.解放前,约有70万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
(“约有70万”修饰“农业人口”)4.约数重复例7.公园门票定价过高,像世界公园、中华民族园的门票均在50-60元上下。
(“均”与“上下”重复矛盾)例8.上次语文测验,全班同学平均成绩都超过了80分。
(“平均”与“都”重复矛盾)例9.预计今年的营业收入可超过去年的四倍以上。
(“可超过”与“四倍以上”重复矛盾)5.重复赘余例10.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最后一天”与“截止日期”重复)例11.这只小黑熊的繁殖成功,是北京动物园从五十年代至今的唯一的一只。
(“唯一”与“一只”重复)【标志二】否定词句子中出现的否定词,可能造成的语病有以下几种:1.位置不当例1.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
(在“把”字句中,否定副词“不”应该放在“把”之前)例2.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至“趁”字前)2.否定词和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相反例3.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定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3.多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例4.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
高考病句快速判断的十六种方法—— xx 集体备课资料 xx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考察的病句种类有六种,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破或赘余、构造杂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综观历年的高考语文病句辨析试题,其所选的病句错误种类都是十分“典范”的,固然经过各样举措增添诱惑性,但整体来说,其“病征”是十分突出的,并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假如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更简单判断出该句是否是有病,是何种语病。
我对历年高考试题及一些模拟试题中的病句进行了比较剖析,xx 了以下一些规律,供老师们参照,不对之处请责备指导。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1.相关部门对很少量不尊敬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欺侮环卫工人的事件,实时进行了责备教育和严肃办理。
( 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够“责备教育”)2.我们家乡 xx 而丰饶,这里土地肥饶,特别适合种果树、棉花、xx,别的,还适合种植梨树和枣树。
( 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3.全厂员工议论和听取了厂长对于改良经营管理的报告。
( 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议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4.近期 xx 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补偿原告好路缘商贸企业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 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仍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1.责备和自我责备是有效的更正错误提升思想水平的方法。
( 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2.昨天,很多代表热忱地在歇息室里同他谈话。
( 应将“热忱地”调至“同他谈话”前 ) 3 .这期培训班是全国员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结合于今年五月尾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员工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
( “结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 )三、出现了数目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育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讲堂活动的展开问题。
高考病句辨析十二类标志性词语
辨析或修改病句,是江西省近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而且这一考点在通常情况下得分率在语言基础题中往往是比较低的。
为此,我们老师和学生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而效果并不是很好,有时还会产生“过敏”,即对四个选项看谁都有病。
笔者结合江西省自主命题和近年其他省市的病句分析,总结出高考病句辨析的十二类标志性词语,以帮助考生辨析病句时有的放矢,不致“过敏”。
标志一:并列短语或句子
并列的句子和句中的并列短语,是一个很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会有语序不当、并列不当和搭配不当等情况。
所以,在做题时,只要见到并列句子或并列短语,就要小心有“病”。
例如2006年江西高考第5题c项: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并列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中“球衣、球鞋”不能算是乒乓器材)
2008年江西高考第5题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
)
标志二:关联词
关联词在句子当中所起的作用是使句子句间关系更清晰,但有时也会适得其反,那就是关联词词语使用不当。
它往往会出现关联词本身组合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以及因为关联词的原因导致语序不当等情况。
例如2003年北京高考第5题b项: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速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
(显然“绿化建设”比“种下树苗”更为重要,因此通过关联词可以判断此句为语序不当。
)
2006年湖南高考第4题b项: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关联词使用错误,与“不只是”搭配的是“而且包括”,把“而是”改成“而且包括”。
)
标志三:特殊句式词语
语言在很多情况下是约定俗成的,我们的现代汉语也不例外。
在平常交流当中,会有一些相对固定词组的搭配,这就是所谓的特殊句式词语。
特殊句式词语词组搭配相对固定,若有调整,就极有可能造成句式杂糅。
例如2007年宁夏高考第20题c项: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应改为“围绕提高产品质量这个中心”或“以提高产品质
量为中心”,“以……为中心”属特殊句式。
)
标志四:连词“和、与”
连词这一类标志和标志一中并列短语、并列句子所引发的病因类似,之所以单独立一类,是为了给考生提供更多的寻“病”切入点。
例如2006年江西高考第5题b项: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因为连词“和”的作用,容易让人只看到“提高”“水平”的可行性,却忽视了“培养”“水平”的不可行性。
)2007年江西高考第5题a项: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
(“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
有歧义。
即捕杀野犬、狂犬是否被在禁止之列。
另外,“拥护”是指对领袖、党派、
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
“支持”是指给以鼓励或赞助。
“拥护”含全力支持的意思,所以宜放在支持后,以示递进才妥。
)
2009年江西高考第4题a项: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学习”与“素养”搭配不当)
标志五:否定词或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
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在高考当中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否定词相对容易辨别,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如“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就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不容易辨析。
例如2005年江西高考第6题b项: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科学的面具本身就是虚假的,再加上个“伪”,反而把意思说反了)
标志六:介词
介词多和名词搭配构成介宾短语,正因为此,往往会造成一个句子的主语缺失或主客颠倒。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 通过”“对、对
于”“当……”“在……”“正……”。
例如2006年江西高考第5题a项: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因为“由于”的使用,使得整个句子没有了主语)
2009年江西高考第4题b项: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王夫人”“宝玉”主客颠倒)标志八:概数、约数
概数和约数在日常生活当中使用很频繁,但因此使用错误的几率也很大。
因此,高考对此也很关注。
例如2007年江西高考第5题b项: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有错,平均不能是约数,当然不能说“以上”。
因为是指把总数按份均匀计算。
)
2004年重庆高考第5题d项:第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
(“十几万元左右”语意不明。
)
标志九:代词
代词本来可以给我们交流带来很大的方便,但如果使用不妥当就会指代不明,高考命题即源于我们的日常使用。
例如2004年全国二卷第6题b项: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那样”指代不明确,没有指明是“视觉感受”“比实际最度稍薄”,还是其他情况。
)
标志十:两面性的词语
两面性的词包括“成败”、“得失”、“好坏”、“ 高低”、“能否”、“是否”、“与否”等。
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就要求整个句子的意思都要保持不确定性。
例如2005年浙江高考第5题c项: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与否”与“富强”不对称,去掉“与否”。
)
标志十一:数字
在汉字当中找寻数字不难,然而我们却往往容易在做考题的时候将它忽视,通过数字找病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2007年江西高考第5题c项: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低一倍多”语病题出现数量增减的句子要注意:数词有确数、概数之分,概数前面不能加上“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超过”一类词。
此外,使用“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时不能用倍数。
命题者常在此处设置语病。
)
2005年广东高考第4题a项: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是这些单位一共180多家,还是各有180多家?)
标志十二:是
“是”在句中表示判断,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使用频率最多的一个字,自然也是我们容易忽视的一个字,由它引发的病句我们却要注意。
“是”字句往往会是主宾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
例如2005年江西高考第6题d项: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整句压缩一下就是“乒乓球馆是团体”,应该将“团体”修改为“场所”之类。
)
2008年重庆高考第4题c项: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主语残缺,缺少“景点”的主语,即“……是景点”,缺少主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