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土壤学期末复习资料

1、土壤环境质量: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自身性状对其持续利用以及对其他环境要素,特别是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性。

2、土壤:是历史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积聚层,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3、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本身和其它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使其某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4、环境土壤学:是研究自然因素和人为条件下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影响及其调控的一门学科。

5、土壤环境问题:土壤荒漠化、盐渍化、侵蚀等退化过程,以及土壤污染。

6、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包括哪些内容:(1)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土壤及其环境特征,外援物质的种类、数量、来源(2)土壤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土壤自身对人和其他生命体以及环境要素的影响,拟议的开发行动方案或规划、人为活动等对土壤的影响。

7、土壤圈的功能:(1)对生物圈:支持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

(2)对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的影响。(3)对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影响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4)对岩石圈:作为地球的“皮肤”,对岩石圈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减少各种外营力。

8、土壤污染的特点:1 隐蔽性和潜伏性,2 不可逆性和长期性,3 后果的严重性,4 治理难而周期长(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

9、环境土壤学的研究内容:环境土壤学主要研究(1)人为条件下和自然因素下引起的土壤质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土壤-水-植物-动物-环境-人类这一系统现存的或潜在的冲击、对策与修复。(2)外源物质在土壤环境系统中的反应行为,包括迁移、转化、效应、归属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二、

10、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

11、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形态:来源1)高等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2)土壤中的动物,3)土壤中的微生物,4)施用的有机肥。形态:1)新鲜有机质(未分解有机质),2)半分解有机质,3)腐殖质。

12、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影响因素:内部因素:动、植物残体的特性。如:物理状态(分散性或致密性)、有机质的碳氮比(C/N=25)。外部因素:土壤温度状况(最适25-35℃),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影响复杂),土壤特性(黏粒含量(正相关)和pH)。

13、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1)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促进土壤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3)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4)腐殖质具有生理活性,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5)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14、土壤有机质的分类:(1)新鲜的有机物,(2)分解的有机物,(3)腐殖质

15土壤水分的类型和性质:1. )土壤吸湿水,固相土粒靠其表面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从大气和土壤空气中吸附气态水,附着于土粒表面成单分子或多分子层,称为吸湿水。

2.)膜状水,吸湿水达到最大后,土粒还有剩余的引力吸附液态水,在吸湿水的外围形成一层水膜,这种水分称为膜状水。当膜状水达到最大厚度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膜状水能从膜厚的地方向薄的部位移动,这部分能移动的水可被作物吸收利用。作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呈现永久凋萎,此时的土壤含水量就称为凋萎系数。

3.)毛管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称为土壤毛管水。根据土层中毛管水与地下水有无连接,通常将毛管水分为:毛管支持水和毛管悬着水,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4.)重力水,土壤重力水是指土壤水分含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过量的水分不能被毛管吸持,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成为多余的水。土壤所有孔隙都充满水分时的含水量称为土壤全蓄水量或饱和持水量。

16、土水势:土壤水受土壤颗粒的吸附力、重力和溶质渗透力作用而产生的势能总和。纯水水势为0(最高)。

17、土壤水分的重要性:1)供作物生长需要2)影响养分的溶解和移动3)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4)有机质的分解与积累5)土壤热量状况6)土壤的耕性

18、土壤通气性又称土壤透气性:是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动的性能。

19、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

20、根际效应:由于植物根系的细胞组织脱落物和根系分泌物为根际微生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能量,因此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常高于根外土壤,这种现象称之为~。

21、土壤结构:是指不同大小的土壤颗粒、团聚体和孔隙在空间上的有机组合形式。

22、土壤的基本成土过程包括哪些:1)原始成土过程,2)有机质积聚过程,3)富铝化过程,4)钙过程化过程,5)盐化过程,6)碱化过程,7)灰化过程,8)潜育化过程,9)粘化成土,10)白浆化成土过程,11)熟化成土过程

2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包括哪些及其影响:?

三、

24、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性:1)对环境的影响,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土壤碳库在生物地球化学碳循环中周转速度最慢。---充当储存库的功能土壤碳库贮存对减缓大气CO2浓度上升具有重要意义。2.)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有机质对土壤性质有较大影响。一些易溶性的中间分解产物具有金属离子或与之配位的能力,加速金属离子在剖面中的移动,提高其有效性。3)对土壤氮、硫和磷循环的影响,土壤碳循环是土壤氮、硫和磷循环的驱动因子;土壤有机碳的矿化伴随着土壤有机氮和碳键硫的矿化。

25、土壤碳的形态包括:固体形态、生物形态和溶解态。

26、影响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因素包括哪些:1)气候因子,2) 植被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3 )土壤理化特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水,温度,PH,质地,钙质,通气性),4 )人为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与覆盖变化,耕作方式与管理。(有些许自己加一点)27、土壤有机碳循环:碳及其化合物在生物圈内生命系统与非生命环境系统之间不断的合成、转化和分解的运动过程。

28、土壤氮素的形态包括哪些:1)无机态氮:(1)铵态氮(NH4-N) 在土壤里有三种存在方式:游离态、交换态、固定态。(2)硝态氮(NO3-N)在土壤主要以游离态存在。(3)亚硝态氮(NO2-N)主要在嫌气性条件下才有可能存在,而且数量也极少。在土壤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2)有机态氮:有机态氮占全氮的绝大部分,92~98%。有水溶性有机氮,水解性有机氮,难矿化有机氮,这些成为缓效氮。

29、土壤中氮素转化的重要过程:1) 土壤无机氮的微生物固持和有机氮的矿化,2 )硝化过程:微生物在好气条件下将铵氧化成硝酸或亚硝酸,或者是由微生物导致的氧化态氮增多的过程。3 )反硝化作用: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或铵态氮的过程。4 )铵的矿物固定和释放, 5 淋失:主要是硝态氮的淋失,其次是铵态氮的淋失

30、土壤氮素的获取途径包括哪些:1)生物固氮(豆科的根瘤菌和自生微生物的固氮),2)

大气放电氮氧化,雨水淋洗带入硝态氮;3)地壳中也有自然的氮素组成,例如原生矿物云母和长石的晶格中含有的铵态氮;4 )施肥,包括人工合成(NH4-N和NO3-N)和有机肥,也是农田土壤中氮素的主要来源之一。

31、土壤中硫的形态:(1)无机态硫{难溶态硫(FeS2、ZnS、等固态矿物态)、水溶性硫(土壤溶液中的SO42-,有时有S2-)、吸附态硫(胶体吸附SO42-与溶液SO42-平衡)},(2)有机态硫,(3) 微生物量硫

32、土壤中磷的存在形态:1)有机磷,2.)无机磷

33、无机磷的存在形态:水溶态(磷酸根,磷酸二氢根);吸附态;矿物态

34、磷的固定:易溶性或速效态磷酸盐转化为难溶性迟效态和缓效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磷的固定。

四、

35、土壤-植物系统中硒的行为特征包括哪些:1) 酸性土壤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硒化物和硒-硫化物占优势,这些化合物迁移能力较弱,因此较难被植物吸收利用。2) 在排水良好的矿质土壤中,pH接近中性,硒主要以亚硒酸盐形式存在,其碱性金属化合物是可溶的,但亚硒酸铁是不溶的;此外,亚硒酸盐容易被铁的氢氧化物和氧化物固定,因此仅有少量硒被植物吸收利用。3) 在碱性和氧化条件下的土壤,硒酸盐含量高,易于溶解且不易被含铁氧化物固定,因此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

36、硒的健康效应包括哪些:1)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2)增强免疫作用,3 )保护心血管功能,4)促进生长、保护视觉器官及抗肿瘤,5)解毒作用

37、影响土壤硒含量的因素:成土母质、成土过程、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人为因素

38硒的生理作用: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成分,是有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因子,用可以硒(Na2SeO3)预防和治疗克山病。硒被确认为是一种生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和动物的抗氧化系统起着关键作用。硒蛋白与人体荷尔蒙三碘甲酰胺的合成有密切关系。硒的缺乏可能会加重碘缺乏所导致的甲状腺肿。环境中硒的不足或过量都会通过食物链而影响人类的健康。

39、水-土系统中氟的化学平衡包括哪些:沉淀-溶解平衡、配位-解离平衡

吸附-解吸平衡、

40、土壤中碘的来源包括哪些:(1)母岩(母质),(2)大气干湿沉降,(3)植物。

41、土壤中碘的存在形式:(1)碘化物:如CuI(碘铜矿)(2)碘酸盐:仅存在于氧化作用较强的碱性土壤中,一般受高氧化态锰的影响。(3)硅酸盐中的碘:碘能置换硅酸根和氯离子。黏粒矿物中蒙脱石和高岭石含碘少,而伊利石较多。

(4)元素态碘

42、影响土壤碘行为的因素:1)有机质、黏粒矿物及生物,2)土壤水分、温度和pH,3)碘的挥发、淋溶和农事活动

五、

43、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一般有哪些:(一)化合物类型:化合物、矿物,(二)操作定义的土壤重金属形态: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残留态,(三)可提取态:用来检测土壤中可提取态与相应土壤中所规定之生物(靶生物)体中重金属浓度的关系及其影响程度,探索通过土壤分析来进行环境质量和风险评价的可能性。

44、控制土壤中重金属溶解度的主要反应:离子交换,吸附反应,核晶过程、沉淀作用和固溶体,氧化还原作用,有机质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与配位反应

45、离子交换吸附:又叫非专性吸附,指金属离子通过与土壤表面电荷之间的静电作用而被土壤吸附。金属离子可以被高浓度的盐交换下来。

46、土壤背景值: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原始含量。

47、土壤环境容量:指在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土地质量,又不产生次生污染时,土壤所能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Carrying capacity)。

48土壤环境负载容量的影响因子:土壤性质的影响、指示物的影响、污染历程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PH、EH温度)、化合物类型的影响

49、重金属污染对环境质量的影响:1)重金属对土壤肥力的影响(N、P、K)2)重金属的植物效应及其影响,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吸收量随土壤污染重金属浓度的增高而增加,产生相应症状。如:生长、产量、品质。3)重金属对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4)重金属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食物链传递,扬尘、暴露性接触。

50、稀土元素的环境效应:1)稀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稀土对植物的影响(促进作物增长和增加产量和产品品质;稀土用量过高或剂量过大,对植物生长会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严重的甚至使植物枯死),3)稀土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低浓度时对土壤微生物产生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抑制毒害作用,对某些固氮菌菌体的增值、固氮活性和激素有明显促进作用)。

51、交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以上元素或化合物的结合效应小于、等于或大于他们各自效应之和。

六、

52、光解:吸附于土壤表面的污染物分子在光作用下,将光能直接或间接转移到分子键,使分子变为激发态而裂解或转化的现象。

53、光解的影响因素:1)土壤质地:团粒、微团结构影响光的穿透能力和农药分子在土壤中的扩散性。2)土壤水分:潮湿土面易形成自由基;水分可增强农药的移动性,有利光解。3)共存物质:土壤色素可猝灭光活化的农药分子,延长农药光解周期;(胡敏素、富啡酸等)敏化产生自由基;土壤表面形成单重态氧、强氧化物、自由基。4)土层厚度:土表1mm 处易光解(深处因土壤颗粒对光子屏蔽而减少)。5)矿物组分:黏粒矿物因高表面积和高电荷密度可有利于光解。

54、有机物的生物降解:通过生物的作用使有机污染物分解为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55、结合残留:又称不可萃取残留,用甲醇连续萃取24h后仍残存于样品中的农药残留物。

56、土壤中农药的结合残留的特征:1)与农药品种有关:如苯酚类,苯胺类及其衍生物结合残留较高. 2)结合位点主要为土壤腐殖质3)微生物对其有降解作用4)降低农药有效性及毒性

57、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转化:非生物降解:水解、光解。生物降解

58、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七、

59、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60、核污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产生核泄漏甚至核爆炸而引起的放射性污染。原子弹、氢弹在爆炸时会产生极高的温度和穿透性很强的辐射,形成核污染。

61、陆生放射性核素:在地球开始形成时就出现的放射性核素。40K、87Rb

62、宇生放射性核素:通过外层空间宇宙线的作用而不断形成的放射性核素。3H、22Na、24Na

63、影响植物根系吸收放射性核素的因素:(一)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黏粒矿物含量有机质、pH、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水分。(二)离子交互作用:放射性核素与其非放射性的相似化学元素之间的作用。(三)植物吸收核素的种类差异。(四)菌根真菌。

64、放射性污染土壤治理的方法有哪些:1).增施有机肥2).调控土壤氧化还原条件3).

改变耕作制度4).换土和翻土5).生物修复

65、放射性核素吸收的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吸收途径有:大气干湿沉降,土壤颗粒在植物体表面的吸附和根系吸收。也就是根外吸收和根际吸收。

66、土壤放射性污染的特点:1)一旦产生和扩散到环境中,就不断对周围发出放射线,永不停止。只是遵循各种放射性核同位素内在固定速率不断减小其活性,其半衰期减少到一半所需的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千年不等。2)自然条件的阳光、温度无法改变放射性核同位素的放射性活度,人们也无法用任何化学或物理手段使放射性核同位素失去放射性。3)放射性污染对人类作用有累积性。4)

第八章、

67、物理修复:清洗法,蒸发法,电修复法,热修复法,挖掘添埋法,通风去污法,焚烧法

68、高温热解:向土壤中通入热蒸气分解污染物或赶出挥发性污染物并收集后处理的方法.

69、土壤淋洗:用淋洗剂去除土壤污染的过程。

70、电动修复:是在电场作用下去除污染物,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或重建生产力的工艺过程。

71、微生物修复:是指利用天然存在的或人工培养的功能微生物群,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促进或强化微生物代谢功能,从而达到降低有毒污染物活性或降低成无毒物质,减少或避免生态风险的生物修复技术。

72、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某些可以忍耐或超富集有毒元素的植物及其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污染物的一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

73、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方法包括哪些:1)原位微生物修复技术。2)异位微生物修复技术

74、植物修复的分类:植物富集、植物固定、植物挥发、植物降解、植物转化、植物刺激。

75、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1.)高效、易操作、投资和运行成本低2).对环境扰动少,不破坏被修复介质的基本生态条件3.)自然过程,二次污染风险小4.)美化环境

局限性:1.)缺乏广谱性2.)费时3.)生长条件受限制

76、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一)植物富集,(二)植物挥发,(三)植物固定或稳定化。

77、判定土壤是否受到污染的指标:(1)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土壤背景值上限值,称为土壤污染;(2)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GB15618—1995 土壤环

境质量标准第二级标准值,称为土壤污染;(3)土壤中污染物对生物、水体、空气或人体健康有危害,称为土壤污染。

环境土壤学

土壤剖面:土壤垂直向下的一个切割平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为止。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层和母质层。 粘粒矿物:基本结构由硅氧四面体(硅片)和铝氧八面体(铝片)构成,层状硅酸盐粘粒矿物一般粒径小于5um。同晶置换:矿物形成时,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代替而晶体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土壤有机质:来源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残体,主要为土壤腐殖质(90%)。 土壤腐殖质: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腐殖化系数:土壤中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所形成的腐殖物质的数量。腐殖化系数=每年残留的碳(kg/hm2)/每年进入土壤的有机碳(kg/hm2)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来划分的土壤类型,是土壤粒级组合比例所表现的土壤粗细程度。 土壤结构体:自然界中土壤固体颗粒很少完全呈单粒存在,多数情况下土粒相互团聚成一定形状和大小且性质不同的团聚体,是土粒的规律性结合体。 土壤胶体:土壤中粒径小于1um的颗粒,它是土壤颗粒中最细小而最活跃的部分。 土壤pH:用土壤溶液是pH表示,是土壤性质的主要变量,对土壤的氧化还原、沉淀溶解、吸附解吸和配位反应起支配作用。 土壤缓冲性:广义上土壤自身多具有的各种调控能力,狭义上称为土壤的对酸碱的缓冲性,即抵御酸碱物质,缓解PH变化的能力,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 土壤退化:除土壤侵蚀和污染之外的所有其他利用管理不当所造成的土壤性质恶化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过程。主要包括土壤沙化,次生盐渍化和次生潜育化等。 土壤沙化和沙漠化:在沙漠周边地区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或草地过度放牧,或开退为农田,土壤中水分状况变为缺水,土壤粒子分散缺乏凝聚,被风吹蚀;而在风力过后或减弱的地段,风沙颗粒逐渐堆积于土壤表层的过程。其中土壤沙化包括土壤沙漠化和砂砾化。 水土流失:由于水力以及水力加重力作用而搬运移走土壤物质的过程。 土壤侵蚀:土壤在风,水等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剥蚀,搬运和沉积的现象。主要有流水侵蚀,重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等类型。 土壤盐渍化:易溶性盐分主要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次生盐渍化:由于不恰当的利用活动,是潜在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趋向于表层积聚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壤潜育化:土壤处于地下水位长期浸润状态下,在1m内土体中某些层段Eh<200mv,并出现因Fe,Mn还原而生成的灰色斑纹层,腐泥层,青泥层或泥炭层的土壤形成过程。 次生潜育化:因灌溉不当或排水差而引起的土壤Eh低,水土温较低,土烂泥深,还原物质过多,养分转移慢等不良的土壤性能。(因耕作或灌溉等人为原因,土壤从非潜育型转变为高位潜育型的过程,常表现为50cm土体内出现青泥层。) 简述土壤定义和特征。 土壤是历史的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露地表面和浅水底部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聚集层,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特征:生产力、生命力、环境净化能力、中心环境要素。 简述土壤在人类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殖和人类生产的基地。作用:植物营养库、转化和循环养分、涵养雨水、支撑生物、稳定和缓解环境变化。2)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3)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重要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4)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质量的可变性,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简要说明环境土壤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1从环境学的角度研究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成、环境结构和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2从系统论和环境化学观点研究土壤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地球表层系统中土壤与其它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3从生态系统观点研究土壤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对生物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4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土壤环境对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相应和反馈作用。5土壤环境的评价、区域、规划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土壤环境的预测与调控,土壤环境保护的方法、对策与措施研究。 自然成土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动画概论总复习题目(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第一部万氏兄弟的动画片是( ) A.《铁扇公主》 B.《白蛇传》 C.《纸人捣乱记》 D.《大闲天官》 2.动画与真人合成的影片是( ) A.《狮子王》 B.《埃及王子》 C.《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D. 《泰山》 3.动画的创始人被叫做“动画之母”的人是( ) A.埃米尔·雷诺 B.保罗·罗盖 C.华特·迪斯尼 D.约瑟夫·高原 4.世界上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蒸汽船威利》创作于( ) 年年年年 5.“动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创造运动的艺术”,说这句话的人是( ) A.沃尔特·迪士尼 B.埃米尔.雷诺 C.诺曼·麦克拉伦 D.汉纳巴贝拉 6.国际动画电影协会的英文缩写是( ) 7.造型艺术的首要功能是() A.抽象 B.审美 C.意境 D.造型 8.世界上最早放映动画片的人是( ) A.约翰拉斯特 B.彼得罗杰 C.埃米尔·雷诺 D.沃尔特迪斯尼 9.最早提出人眼有“视觉暂留”特点的人是( ) A.彼得·罗杰 B.诺曼麦克拉伦 C.约翰拉斯特 D.奥诺雷杜米埃 10.布莱克顿利用逐格技术拍摄的动画片是( ) A.《闹鬼的旅馆》 B.《恐龙葛蒂》 C.《墨水瓶人》 D.《幻影集》 11.画面分镜头剧本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 A.文字与声音 B.动作描述 C.画面与文字 D.镜头转换 12.动画的部分属性是() A.电视剧 B.电影 C.舞台剧 D.木偶剧 13.表达悲剧故事主题的影片是( ) A.《白雪公主》 B.《一只娶了母鹅的猫头鹰》 C.《幻想曲》 D.《种树的人》 14.下面属于立体动面影像的动画片是( ) A.《柯尔基斯战役》 B.《圣诞夜惊魂》 C.《花木兰》 D.《牧笛》 15.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式叙事形式的动画作品是( ) A.《埃及王子》 B.《泰山》 C.《梦幻街少女》 D.《萤火虫之墓》 16.动画的产品形式分为动画片、动画与真人合成和( ) A.产业动画 B.动画特技效果制作 C.广告动画. D.实验动画 17.动画作品的声音构成是声效、音乐和( ) A.对白 B.特效 C.影像 D.配乐 18.《星期一闭馆》是属于哪一种动画片的形式( ) A.产业动画 B.广告动画 C.科教动画 D.实验动画 年发明转描机的人是( ) A.温瑟·麦凯 B.埃米尔·雷诺 C.马克斯·佛莱雪D,布菜克顿

环境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环境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组具有毒性、持久性,并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的有机化合物;他们能进行长距离的迁移和沉积,且对源头附近或远方环境与人体产生危害。 2.电动力学技术:向土壤施加直流电场,在电解、电迁移、扩散、电渗透、电泳等作用的共同作用下,使土壤溶液中的离子向电极附近富集从而被除去的技术。 3.多环芳烃:两个以上的苯环连接在一起的化合物,根据苯环的连接方式可分为:联苯类、多苯代脂肪烃和稠环芳香烃三类。 4.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以联苯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高温氯化生成的氯代芳烃。 5.非点源污染:狭义:各种没有固定排放口或地点的环境污染。广义:难于按点污染源管理的污染源的统称。 6.反硝化作用:又称生物脱氮作用,是指在嫌气条件下,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NO、N2O、N2的过程。 7.根际降解作用:就是指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根际微生物的活动而被降解的过程,是一个植物辅助并促进的降解过程,是一种就地的生物降解作用。 8.化学定时炸弹:环境的延缓效应及其危害。指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使长期储存于土壤中的化学物质活化,而导致突然爆发的灾害性效应。 9.激发效应: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 10.磷的闭蓄机制:有效P被难溶性化合物包被。 11.生物固磷:土壤水溶性无机磷因植物和微生物的吸收而转化为难效或缓效的有机磷。当土壤有机质的碳磷比<200:1,不大可能产生磷的生物固定。 12.生物质炭:在厌氧或者绝氧的条件下对生物质进行热解,产生的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 13.替代种植技术:利用农业经济作物及其他产业代替罂粟及所有可制成毒品原料的作物,即用有益的经济作物替代有害经济作物。 14.碳负效应:CO2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生物质中,生物质分解释放CO2,生物质炭间接阻止了生物质的分解过程,使碳以一种稳定的形式储存起来,阻止碳向大气的再释放。 15.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数值,但不是不变的)。 16.土壤环境基准值:(土壤临界含量)是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浓度,是决定土壤负载容量的关键因子。 17.土壤环境容量:(土壤负载容量)一定环境单元和一定时限内,土壤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能保证土壤质量,又不产生次生污染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8.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环境因子对人类及陆地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的适宜程度。 19.土壤淋洗技术:指在淋洗剂的作用下,将土壤污染物颗粒去除的一种修复技术,包括原位淋洗技术和异位淋洗技术。 20.土壤生物污染: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并大量繁衍,破坏原来的动态平衡,对人类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013媒介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题

2013媒介经营与管理期末复习题 考试要求: 1、有字(不要开天窗) 2、接近(答案要和题目相关) 3、如能有自己的观点,且有独道的看法,分数更高) 4、闭卷 一、问题: 1、媒介市场细分的常规方法: ●细分方法:(不同变量作为市场划分的依据) 1、地理区域细分---按受众所处地理位置划分。 2、行业细分---按受众所在行业划分。 3、人口统计细分---按年龄、性别、婚否、收入、教育程度、信仰等。 4、时间细分---按时间因素划分,如老人节目的设置。 5、受众兴趣细分—或称利益细分。 6、受众的受传行为----如报纸购买和阅读习惯、频率。 7、生活方式细分---与其它变量结合分析,能更深刻地解释消费者的行为。 2、媒介消费者的特点 (1)碎片化的受众 碎片化的受众导致了消费需求的碎片化,而小众媒介又在传播上强化了这种需求,使得受众的需求进一步固化和异化,从而造就了多变的、差异化的受众。受众碎片化是在大众市场基础上,由不同分众市场板块不断撞击而形成的,这种碎片化的影响体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品牌选择、媒介接触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展现出的是一个个立体、生动、高度同质化的消费者集合体。 (2) 病毒性受众 在新媒介语境下,每一个个体的受众都是自媒体,我们都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病毒传播者,而新媒介就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受众的个性和自主性的加强使得受众的病毒特征更为突出。在信息极大丰富的今天,通过交互性媒介的口耳相传成为人们传播病毒的主要方式。

2008年5月18日晚,加多宝集团在央视的赈灾募捐晚会上宣布捐款1亿元,顿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各大论坛、贴吧纷纷发帖询问,一些社区网站、门户网站纷纷发布相关新闻。王老吉用一个正话反说的方法,炒作“封杀”王老吉,在各大论坛上炒作这样一个名为《封杀王老吉》的帖子:“王老吉,你够狠!捐1个亿,胆敢是王石的200倍!为了整治这个嚣张的企业,买光超市的王老吉!上一罐买一罐!不买的就不要顶这个帖子啦!”接下来不断出现王老吉在一些地方断销的新闻。⑤ 这是典型的由病毒性受众发起的病毒攻势被企业成功利用的病毒营销案例。受众的病毒性特征来源于对信息的刺激反应,这种刺激反应足以让受众进行主动传播,并使信息的爆炸和影响呈几何级数增长,从而达到信息快速复制、传播的目的。(3) 分享的受众 分享是人的本性,特别是在新媒介匿名环境下,受众更乐于 与他人分享。分享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沟通,因为体验能够创造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沟通是受众个性化、主体性增强的重要表达渠道。当受众分享完某个事件后,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开始一种新的活动,或者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进行沟通和传递信息,以使分享能够进一步进行。(4) 游戏型受众 新媒体具有游戏特质,如博客、视频网站等,它们与受众的游戏特质能够产生共鸣并发生聚变反应。一方面,受众的游戏特质使媒体进一步向游戏型转变,或者加强内容的游戏比例;另一方面,媒介的游戏诱惑又进一步激发受众的游戏意识,使受众沉湎于游戏而不能自拔。这种互涉性一方面使受众和媒介相互促进,一方面又彼此掣肘,制约着彼此的进一步发展。 (5)批判型受众 新媒介的数字化传播速度为受众的批判提供了快速传播通道。一些博主、版主等为了提高点击率、影响力及关注度,对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批判,观点鲜明、言辞激烈,甚至夸大其词或不择手段。这样,一方面吸引人们的注意,另一方面又引起新的批判,从而使“事件”扩大化以影响现实世界。 批判性受众是对媒介及社会的一种监督,但批判性受众需要培养、教育与引导:培养他们的批判和质疑精神,这样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媒体的完善;教育他们要以科学的精神严肃对待,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正确使用新媒介;引导他们批判什么、如何批判,等等。批判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时代赋予受众的一种权利。 3、媒介集团化的特点 (1)媒介管理战略的全局性和综合性; (2)媒介组织机构的多元化和多层次;

建筑制图期末复习资料

建筑制图课程复习资料 一、制图基本知识 制图基本知识包括:《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J1-86)中关于制图的基本规定、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以及几何作图等。 1)手工绘图 绘图工具包括:铅笔、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针管笔、硫酸纸等。 图板是绘图时用来铺放图纸的矩形案板。 针管笔,针管绘图笔的头部装有带通针的针管,能吸存碳素墨水。 一般的绘图顺序为:先用铅笔在白纸上打好底稿,再用针管笔在硫酸纸上抄绘一遍。 2)制图基本规定 建筑工程图是表达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技术资料,是建筑施工的依据。为统一工程图样的画法,便于交流技术和提高制图效率,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 一、图幅 图幅是指绘图时采用的图纸幅面。为了合理使用图纸,所有图纸的幅面及图框尺寸应符合表13-1的规定及图13-1的格式。 图纸的使用方式有两种:横式和立式。如图13-1 二、标题栏及会签栏 图纸标题栏(简称图标)是用来填写设计单位(设计人、绘图人、审批人)的签名和日期、工程名称、图名、图纸编号等内容的。标题栏必须放置在图框的右下角。横式使用的图纸、应按图13-1(a)的形式布置。立式使用的图纸,应按图13-1(b)的形式布置。立式使用的A4图纸应按图13-2的形式布置。 图纸标题栏应按图13-3的格式分区绘制。 会签栏是为各工种负责人签署专业、姓名、日期用的表格,如图13-4。

三、比例 图样的比例,应为图形与实物相对应的线性尺寸之比。比例规定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0,1:50,1:100等。 对于建筑工程图,多用缩小的比例绘制在图纸上,如用1:20画出的图样,其线性尺寸是实物相对应线性尺寸的1/20。比例的大小是指比值的大小,如1:50大于1:100;无论图的比例大小如何,在图中都必须标注物体的实际尺寸。 绘图时选用哪种比例,应根据图样的用途和被绘物体的复杂程度,选用表13-3中的比例。

环境土壤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 物。包括细胞核构造不完善的原核生物和具完善细胞核结构的真核生物。

19、土壤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可以分为_有机质的矿化过程_、_腐殖化过程_、_有机残体的矿化_、__有机残体的腐殖化过程__。 20、禾本科秸秆C/N比值较高,在还田时,应同时向土壤补施_氮__肥,以防植物发生缺素症状。

3、农业土壤有机质来源包括( A B C )。 A. 作物根茬 B. 各种有机肥料 C. 工农业废水、废渣 D. 农田深井灌水 4、土壤腐殖物质的性质是( A B D)。 A. 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B. 呈胶体状态 C. 结构简单,分子量小 D. 黄色或棕黑色 5、矿质化过程特点( B D )。 O B. 分解产生矿质养分 C. 吸收能量 D. A. 最终产物只有H 2 微生物参与 6、蛋白质组分特点( A B D )。 A. 分解难 B. 好氧条件下,分解快

C. 嫌气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分解很快 D. 氨化过程形成的氨能够全部被吸收利用 7、下列土壤微生物最适于酸性条件下活动的是( C )。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以上都不是 8、胡敏酸的特性是(D)。 A. 棕黑色 B. 分子量高,溶于碱 C. 结构复杂,溶于酸 D. 芳香族结构比例小 9、土壤容重是指(D)。 A.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风干重B.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烘干重 C.单位容积不包括孔隙土壤的风干重D.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重 10、下列土壤孔隙所吸附的土壤水,有效性最高的是( C )。 A.非活性孔隙B.通气孔隙 C.毛管孔隙D.无效孔隙 11、土壤耕作目的是( A B C D)。 A 改良土壤结构 B 增厚犁底层 C 翻压残茬和肥料 D 控制杂草生长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特点是( B D)。 A.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B.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 C.与土壤质地无关 D.与土壤质地有关 13、土水势特点( A B)。 A.一般情况下负值 B.土壤水由土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C.土壤水由土水势低处流向高处 D.表示土壤水分的能态 14、下列土壤水分类型属于无效水的是( D )。 A.毛管水 B.毛管上升水 C.吸湿水 D.重力水 15、下列引起土壤水自由能降低的土水势分势为( C)。 A.重力势 B.压力势 C.溶质势 D.基质势 16、土壤胶体的基本构造有( A B C D )。 A 胶核 B 决定电位离子层 C 非活性补偿离子层 D 扩散层 17、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是( B D )。

环境土壤学试卷(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亦称土壤机械组成。 2、菌根: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凡能引起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 3、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指每千克土壤或胶体吸附或代换周围溶液中阳离子的厘摩尔数,单位为cmol/1000g土。 4、土壤缓冲性能:指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后,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5、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简述土壤圈的功能。 答:(1)对大气圈:频繁的水、热、气地交换和平衡,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 (2)对生物圈:支撑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 (3)对水圈:降水在陆地的重新分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4)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受各种外营力破坏,与岩石圈进行物质交换与地质循环。(依内容酌情给分) 2、简述土壤的物质组成。 答: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土壤是一个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组成的多孔多相分散体系。(依内容酌情给分)3、简述菌根的作用。 答:①通过无数细长菌丝和菌索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吸收能力。 ②菌根分泌的多种酶,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和矿物质,并把它们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养分。 ③菌根还能产生多种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调控植物生理活动,促进植物健康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生存能力。 ④菌根的形成,提高了土壤活性和肥力,改良了土壤。(依内容酌情给分) 4、简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答:1)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附着或缠绕在土壤颗粒上,形成无机-有机-生物复合体或无机-有机-生物团聚体。 2)根系周围的土壤(根际土壤)比根外土壤更有利于微生物的旺盛生长。 3)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一般要比底层高。 4)土壤微生物在分布上也有地域特点,在不同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下,微生物的类群、数量都有很大不同。 5)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随土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多。 6)土壤是个不均质体,能同时为要求不同的多种微生物类群提供生存条件。因此,土壤中同时存在着各种类群的微生物。(依内容酌情给分) 5、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体系的因素。 答:1)土壤结构(土壤通气性);2)微生物活动:好氧活动;3)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好氧分解;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分泌物;5)土壤的pH:影响土壤Eh (每个因素1分) 6、何为盐基饱和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融媒体期中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一 1.数字媒体的概念:以二进制数的形式存储、处理、传播、获取的信息媒体,这些媒 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及其编码和存储、传输、分发、显示的物理媒体。 .新媒体、多媒体、超媒体、全媒体、融媒体…… 2. 数字媒体系统 从数字媒体的策划、制作、传播到用户消费的全过程来看,数字媒体系统是由媒体机构、媒体产品、媒体技术、媒体内容、媒体网络和媒体终端6个方面构成的一个数字媒体系统。【数字媒体机构:负责监管媒体产业的政府部门以及从事数字媒体信息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如政府、企业等。 2.数字媒体产品:又称数字媒体服务,向用户提供文化、艺术、商业等各领域的服务产品。如视频节目、网络游戏、手机报等。 3.数字媒体技术:指数字媒体信息获取、处理、存储、生成、输出等技术,使抽象的信息变成可感知、可管理和交互的技术,主要包括存储技术、数字音频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字影视剪辑技术等。 4.数字媒体内容:又称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和现代网络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的艺术形式。 5.数字媒体网络:服务于数字媒体产品的传播。按照依托网络的不同,主要包数字广播电视网、Internet、移动互联网等网络。 6.数字媒体终端:数字媒体产品的承载设备,是用户享受数字媒体产品,感受数字媒体内容的有形载体。如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机、手机等。】 3. 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关系 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核心区别在于媒体传播的渠道是否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特征,而不是媒体存在的形式。数字媒体时代 “渠道为王”“内容为后”“商务飞妃”传媒产业科技新热点 大传媒时代的传媒产业之“变”大传媒产业的出现移动互联上的大传媒平台 网络与受众环境的变化多屏融环境合、三网融合与产业融合传媒企业成长与资本运营 6. 三网融合 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 2015年8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无线宽带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 7. 、传媒产业科技新热点 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以有线数字电视网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网络为基础,以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将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实现全程全网的广播电视网络。 /NGB要求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可管可控 OTT TV 专网OTT TV、公网OTT TV Apple TV、Google TV

土壤学章节复习题

一、解释名词 1. 土壤有机质:广义地说:土壤有机质是指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狭义地说:土壤有机质一般主要是指有机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 2.土壤腐殖质:由一些抗分解的植物组织的混合物, 微生物死亡后经过分解合成的部分有机体组织的混合物。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成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暗色的有机物质。 3. 矿化作用: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无机营养元素的过程。 4. 腐殖化作用:指矿质化过程的某些中间产物再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 7. 腐殖化系数: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成一种特殊的、高分子、暗色的有机物质。 8. 矿化率:每年因矿化而消耗的有机物质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 9. C/N:有机质中有机碳和有机氮的重量比 10. 腐殖酸:腐殖酸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分子结构非常复杂。有许多模式,但相对统一的认识是中心为芳香核(疏水性基团),周围有许多支链化合物(有许多功能团)成为网状结构特征。 11. 激发效应: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这种矿化作用称之激发作用。 二、问答题 1. 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 答:土壤有机质,广义地说:土壤有机质是指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狭义地说:土壤有机质一般主要是指有机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 存在形态:动、植物残体(新鲜)、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腐殖质,其中腐殖质最重要! 2.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 答:增加土壤有机质要坚持两个原则,即”平衡原则”和“经济原则”。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免耕法、施用有机肥、实行绿肥或牧草与作物轮作、秸秆还田同时施加氮肥、旱地改成水田等。其中,施用有机肥最显著。 3. 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和作用? 答:(1)提供植物需要的养分。土壤有机质是作物所需的 N、P、S、微量元素等各种养分的主要来源。而且,多种有机酸和腐殖酸对土壤矿质部分有一定的溶解能力,可以促进矿物风化,有利于某些养料的有效化,一些与有机酸和富里酸络合的金属离子可以保留于土壤溶液中不致沉淀而增加有效性; (2)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各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它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保肥性,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并且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4. 水田的腐殖质含量一般比旱地高?为什么? 答: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在厌氧微生物(真菌、放线菌等)作用下形成的,这类细菌必须在潮湿环境下(而且要有适当的温度和pH值)繁殖,只有水田和湿地才满足这些条件,所以更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教育技术中的“技术”是指( A )。 A、用于教育中的物化形态和智能形态两个方面的技术 B、在教育中所能看到的实体形态的技术 C、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形态的技术 D、在教育研究中归纳出来的知识形态的技术 2、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资源的( C )的理论与实践。 A、设计、开发、应用、组织、管理 B、开发、设计、建构、管理、评价 C、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 D、应用、实践、设计、管理、评价 3、( A )被认为是教育技术的四个基础学习理论。 A、视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与系统科学理论 B、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与经验之塔理论 4、教育技术的范畴涉及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 )。 A、协同作用的 B、线性的 C、顺序排列的 D、互为倒置的 5、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课程即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本质上看是( A )。 A、以课程目标为核心 B、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 C、课程目标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构成双核心 D、以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6、多媒体计算机属于哪种教学媒体( D )。 A、视觉媒体 B、听觉媒体 C、视听媒体 D、交互式媒体 7、教学设计的四个基础理论是( A )。 A、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B、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与媒体理论 C、控制理论、信息理论、学习理论与媒体理论 D、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信息理论与学习理论 8、按评价内容的焦点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 C ) A、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 B、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建筑制图复习题(最新整理)

建筑制图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工程建设制图中的主要可见轮廓线应选用粗实线 2、图样上的尺寸包括尺寸界线、尺寸线、_尺寸起止符号、尺寸数字 3、标高有相对标高和绝对标高,相对标高的零点是单个建筑物的室内底层地面 4、房屋施工图由于专业分工的不同,分为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和 设备施工图 5、指北针圆的直径宜为24mm,用细实线绘制。 6、在建筑平面图中,横行定位轴线应用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依次编写;竖向定位轴线应用大写拉丁字母从下至上顺序编写。 7、工程制图图幅幅面主要有5种。 8、根据不同的剖切方式,剖面图有全剖面图、阶梯剖面图、展开剖面图、 局部剖面图和分层剖面图。 9、为保护钢筋、防蚀防火,并加强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钢筋至构件表面应有一定厚度的混凝土,这层混凝土称为__混凝土保护层__。 10、民用建筑一般由基础、___墙和柱____、楼板层和地坪层、___楼梯__、屋顶、门窗等六大部分组成。 11、混凝土是由__水泥、沙子、石子和水__按一定例配合,经搅拌、捣实、养护而成的一种人造石。 12、国标规定,定位轴线用细点画线线表示。 13、建筑图样(平、立、剖面)中所标注的尺寸则以mm(毫米)、为单位;标高都以m(米)为单位。 14、在某一张建施图中,有索引符号,则该详图所在图纸编号为3 。 15、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按其作用可分为受力筋、架立筋、分布 筋、箍筋。 16.楼梯是由楼梯梯段、平台和栏杆三部分组成。 二、单选题 1、在建筑平面图中,位于2和3轴线之间的第一根分轴线的正确表达为(A)。 (A) (B) (C) (D) 2、填充不得穿越尺寸数字,不可避免时。应该是(A) A、图线断开 B、二者重合 C、省略标注 D、前述均可 3、建筑平面图中的中心线、对称一般应用。(C)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三、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教材第12页) 2、人力资源开发:(17页) 3、人力资源管理:(19页)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页)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67页)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外部生态环境:(67页)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内部生态环境:(69页) 8、人力资本运营:(96页第二自然段) 9、公共部门人力资本:(101页倒数第一自然段段首)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103页第一自然段段首) 1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114页第一自然段段首) 1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122页倒数第一段第二句) 1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123页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14、人力资源流动:(134页倒数第一段) 1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135页第一行至第三行) 16、调任:(140页倒数第四行至第三行) 17、转任:(141页倒数第五段) 18、挂职锻炼:(142页倒数第四段) 19、人力资源市场:(143页倒数第三段一二行) 20、公共部门的工作分析:(153页倒数第二段第二句话开始至第四行) 21、品位分类:(169页倒数第三段第二、三行) 22、职位分类:(170页倒数第三段) 23、人才测评:(179页倒数第二段段首起) 24、评价中心:(200页) 25、无领导小组讨论:(200页倒数第二行) 26、文件筐作业:(201页倒数第三段) 27、管理游戏:(202页倒数第二段) 28、角色扮演:(203页) 2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208页倒数第一行) 3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232页第二段) 31、部内培训:(238页) 32、交流培训:(239页) 33、工作培训:(239页) 34、选择培训:(240页) 35、选任制:(268页) 36、委任制:(268页) 37、降职:(272页) 38、人力激励:(281页第二段) 39、绩效:(309页第一段) 40、绩效评估:(309页倒数第一段) 41、360度绩效评估:(316页第二段)42、薪酬:(331页) 4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福利:(340页) 4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机制:(355页第一段第二行至第四行) 4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约束:(354页第二段第一行至第四行) 46、约束机制:(357页) 47、合同监控约束:(360页) 48、制度监控约束:(360页) 49、外部监控与约束:(360页) 50、品秩:(60页) 四、简答题 1、简述公共行政人事环境对公共人事行政价值、制度的作用。(教材4-5页)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哪些功能 3、什么是人力资源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12) 4、人力资源具有哪些特征(16-17)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与人事行政管理具有哪些不同(20-21)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独特性是什么(22) 7、产生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损耗的原因是什么(24-25) 8、发达国家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具有哪些特点(52-53) 9、发展中国家的公共人事制度存在哪些问题(53) 10、欠发展国家人事制度具有哪些特征(53-54) 11、各国公共人事制度共同的发展趋向是什么(54-58) 12、简述我国的《国家公务员法》对《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超越与发展。(64-65) 13、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生态环境有哪些(68-69) 14、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有哪些(75-77) 15、如何理解人力资本的含义(94) 16、人力资本具有哪些特点(95) 17、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95-99) 18、如何评价人力资本理论(100-101) 19、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与一般人力资本有哪些不同(102) 20、如何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含义(114) 2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是什么(116-117) 2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是什么(119-120) 2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是什么(120-122) 24、在运用德尔菲法进行预测时应遵循哪些原则(124) 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原因是什么(136-137) 2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意义是什么(138-139) 2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139-140) 28、调入的条件有哪些(141)

《建筑制图与识图》导学案(期末复习)

高一(3)《建筑制图与识图》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图纸幅面大小为420mm×594mm,则该图纸代号为________。 A.A1 B.A2 C.A3 D.A4 2.画剖面图时,当形体内部结构层次较多,用一个剖切平面无法将形体需表达的内部构造表达清楚时,可用________。 A.全剖面图 B.半剖面图 C.阶梯剖面图 D.局部剖面图 3.需用直径为14mm粗实线绘制的符号是________。 A.定位轴线 B.指北针 C.索引符号 D.详图符号 4.建筑平面图的外部尺寸一般标注三道,中间一道尺寸是指________。 A.总尺寸,即建筑物的总长度和总宽度 B.定位尺寸,即轴线间的尺寸,也就是房屋的开间或进深尺寸 C.细部尺寸,即建筑物构配件的详细尺寸,如门窗洞口及中间墙的尺寸 D.室内门窗洞、墙厚、柱、固定设备等的大小、位置及墙、柱与轴线之间的尺寸等 5.下列选项中________为普通砖的材料图例。 A. B.

C. D. 6.作为施工时放灰线、开挖基坑、砌筑基础依据的施工图是________。 A.总平面图 B.建筑平面图 C.基础结构施工图 D.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7.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由模板图、配筋图、预埋件详图和钢筋用量表组成,其中________表示构件内部钢筋的形状、规格、数量、长度及布置情况。 A.模板图 B.配筋图 C.预埋件详图 D.钢筋用量表 8.下列标高标注正确的是________。 A. B. C. D. 9.建筑剖面图的剖切符号标注在上。 A.立面图 B.底层平面图 C.标准层平面图 D.顶层平面图 10.在建筑剖面图上,在某些梁底面.雨篷底面等处标注的标高是_______。

环境土壤学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土壤是历史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 松而不均匀的聚积体,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 2、土壤背景值反映了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土壤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环境科学的一项基本数据和重要的科学信息。[ 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3、土壤环境容量指一定环境单元和一定时限内,土壤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能保证土壤质量,又不产生次生污染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最大负荷量。 4、生物入侵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5、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里摩尔数表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即CEC 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其数值以每千克土壤中含有各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来表示,即 mol/kg 。】 6、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 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 景观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 7、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8、同晶置换 矿物形成时,性质相近的元素,在矿物晶格中互相替换而不破坏晶体结构的现象。 9、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 10、土壤缓冲性能 在一定的范围内,土壤这种特殊的抵抗能力,称为缓冲性。 11、土壤容重 单位容积的土体(包括粒间空隙)的烘干重。 12、土壤自净作用 土壤自净作用是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污染

环境土壤学

环境土壤学 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0(理论24,实验16) 学分:2.5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实验)。 中文简介: 环境土壤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的一门学科,主要讲授土壤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地位,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环境意义,土壤圈元素循环与环境效应,土壤污染及污染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污染土壤的修复等内容。 环境土壤学是环境科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既是环境地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土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作为自然体、生产资料和环境条件的“环境土壤”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掌握化学物质在土壤环境系统中反应行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土壤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以及调节、控制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化途径、有效防治技术及治理方法,为学好环境科学类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农业环境生态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环境土壤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利用环境土壤学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为本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论文及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土壤的基本形成过程,正确认识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环境功能,理解、掌握土壤圈元素循环及其环境效应,掌握土壤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类型,理解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了解污染土壤修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综合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学生讲授等,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讲授与提问、引导和自学、观察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相互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实物、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视频手段等有机结合,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动画和视频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人力资源复习

人力资源复习 1、心理测评与情境测评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测评与情境测评是人事测的两种方法。 (一)心理测评是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来测量被评者的智力水平和个性差异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事测评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兴趣测验、能力测验。 心理测评在员工招聘中有许多优点,(1)迅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潜在能力和他的各种指标。(2)科学可以较全面了解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3)公平通过心理测评,心理素质比较高的员工可以脱颖而出,而成绩比较低的应聘者,落选也感到心平气和。(4)易于比较用同一种心理测评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有可比性。 (二)情境测评是是一系列测试的组合。利用情境模拟原理,在情境中判断个人能力,情境测评相信能力是不能剥离的,是综合的,是嵌在实践中的。其方法是通过设置一种逼真的管理系统或工作场景,让被试者完成一个或一系列任务,以此来预测被试者在拟聘岗位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情境测评主要适用于管理人员和某些专业人员。 常用的情境测评方法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心理测验、公文筐测验、演讲、案例分析、面试、角色扮演。 缺点:(1)成本较高 (2)耗时较长 (3)适用范围限制:一般都局限于高层管理人员或专门人员,如果要进行大面积的情 境模拟,它的信度、效度都会明显下降。 (4)对测试官要求高 2、什么是胜任力,它的构成是什么?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于1973年正式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 胜任力是一种心理素质,分为核心胜任力和岗位胜任力 核心胜任力是每一个员工都需要,有关动机、态度、价值观、自信心的能力。 岗位胜任力也叫功能性胜任力,是特定岗位(比如财会人员)需要的能力及心理素质。 识别胜任力最好的方法是无领导小组讨论。 3、什么是LGD,它的内容及要点是什么? (一组评价者,4-8人评价者地位平等围绕特定问题独立表态然后自由讨论最后得出小组意见)

春期建筑制图基础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春期《建筑制图基础》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重庆电大远程导学中心理工导学部 6月制订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考核学生对建筑制图基础的基本投影理论、基本空间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及实际绘图的能力。 2、考核方式 期末闭卷考试, 笔试, 90分。 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是成人教育专科建筑施工管理技术、各专业的必修课。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制图基础》, 杜军主编, 1月第1版。与配套使用的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编制的《建筑制图基础形成性考核册》。 4.命题依据 依据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投影知识和绘图能力两个方面, 主要考核学生对工程图样的正投影理论、基本绘图知识的运用, 正确绘制工程

图样的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 试题分为七种题型,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 点线作图题(约为10%); 求直线与投影面倾角作图题(约为10%); 平面作图题(约为10%);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作图题( 约为10%) ; 求平面立体截交线 (约为20%); 求曲面立体截交线或相贯线( 约为20%) ; 求作轴测图( 约为20%) 。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1章绪论 一、重点掌握 1、几何作图, 了解制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掌握常见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掌握带有圆弧连接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二、一般掌握 1、掌握制图的基本规定, 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中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 第2章投影的基本知识 一、重点掌握 1、正投影的基本性质; 2、三面正投影图的形成和投影特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