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土壤学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环境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组具有毒性、持久性,并易于在生物体内富集的有机化合物;他们能进行长距离的迁移和沉积,且对源头附近或远方环境与人体产生危害。

2.电动力学技术:向土壤施加直流电场,在电解、电迁移、扩散、电渗透、电泳等作用的共同作用下,使土壤溶液中的离子向电极附近富集从而被除去的技术。

3.多环芳烃:两个以上的苯环连接在一起的化合物,根据苯环的连接方式可分为:联苯类、多苯代脂肪烃和稠环芳香烃三类。

4.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以联苯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高温氯化生成的氯代芳烃。

5.非点源污染:狭义:各种没有固定排放口或地点的环境污染。广义:难于按点污染源管理的污染源的统称。

6.反硝化作用:又称生物脱氮作用,是指在嫌气条件下,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NO、N2O、N2的过程。

7.根际降解作用:就是指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根际微生物的活动而被降解的过程,是一个植物辅助并促进的降解过程,是一种就地的生物降解作用。

8.化学定时炸弹:环境的延缓效应及其危害。指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使长期储存于土壤中的化学物质活化,而导致突然爆发的灾害性效应。

9.激发效应:土壤中加入新鲜有机物质会促进土壤原有有机质的降解。

10.磷的闭蓄机制:有效P被难溶性化合物包被。

11.生物固磷:土壤水溶性无机磷因植物和微生物的吸收而转化为难效或缓效的有机磷。当土壤有机质的碳磷比<200:1,不大可能产生磷的生物固定。

12.生物质炭:在厌氧或者绝氧的条件下对生物质进行热解,产生的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

13.替代种植技术:利用农业经济作物及其他产业代替罂粟及所有可制成毒品原料的作物,即用有益的经济作物替代有害经济作物。

14.碳负效应:CO2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生物质中,生物质分解释放CO2,生物质炭间接阻止了生物质的分解过程,使碳以一种稳定的形式储存起来,阻止碳向大气的再释放。

15.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数值,但不是不变的)。

16.土壤环境基准值:(土壤临界含量)是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浓度,是决定土壤负载容量的关键因子。

17.土壤环境容量:(土壤负载容量)一定环境单元和一定时限内,土壤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能保证土壤质量,又不产生次生污染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8.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环境因子对人类及陆地生物的生存和繁衍的适宜程度。

19.土壤淋洗技术:指在淋洗剂的作用下,将土壤污染物颗粒去除的一种修复技术,包括原位淋洗技术和异位淋洗技术。

20.土壤生物污染:指一个或几个有害的生物种群,从外界环境侵入土壤并大量繁衍,破坏原来的动态平衡,对人类健康和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1.土壤污染: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容纳量和净化能力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和性状等发生改变,破坏土壤的自然生态平衡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性质恶化的现象。

22.土壤自净: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自身作用,使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变化,活性、毒性降低的过程。

23.土壤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在土壤积累量超过植物需要和容忍程度并表现出受毒害症状或植物生长虽未受伤害,但收获中某金属含量超标而引起人畜伤害的情况。

24.稳定化技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作用以固定土壤污染物的一组技术。固化技术指向土壤添加粘结剂而引起石块状固体形成的过程。

25.污染土壤的稀释作用:通过深翻或是新增土壤、拌匀原本受污染的土壤,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临界值以下,以达到稀释的目的。将污染物含量低的清洁土壤混合于污染土壤以降低土壤污染物的含量。

26.污染元素的交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两个以上元素或化合物的结合效应小于、等于或大于他们各自的效应之和,即所谓颉抗、加和或者协同作用。

27.硒的生物甲基化:通过微生物的硒的甲基化过程,土壤中的有毒无机态硒转化为无毒的挥发态硒(二甲基硒),消除土壤硒污染。

28.有机污染物的光解:有机污染物分子在光的作用下,将光能直接或间接转化到分子键,使分子变成激发态而裂解或转化的现象。

29.有机污染物的光解作用:光解作用包括:光氧化、光还原、光水解、光分子重排和光异构化作用类型。

30.有机污染物的挥发:有机污染物以分子的形式从土壤散发到大气中的现象。

31.有机污染物的老化:随土壤与有机污染物接触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下降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对有机污染物生物效应与时间变化的表现、总体的描述,它包括了导致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下降的所有过程。

32.有机污染物的水解作用:有机污染物官能团能团与水的OH-之间的交换反应,生成毒性低或易挥发的水解产物。

33.有机-中性化技术:是指将有机改良与中性化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治理酸度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技术。

34.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是指每千克干土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以cmol(+)/kg表示。

35.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最大的的化合物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俗称污染物的“黑名单”。

36.重金属的化学吸附:又称重金属的专性吸附,在进行的过程中有吸热或者放热现象,常发生在吸附剂的专性位置上。

37.重金属的可提取态: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由土壤中所提取的重金属的浓度。

38.植物提取修复:植物提取修复是采用超积累植物将土壤中某种过量的元素或化合物大量地转移到植株体内( 特别是地上部) 从而修复土壤的技术。

39.植物稳定化作用:利用植物来固定和沉淀土壤中的有毒金属,以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并防止其进入食物链和地下水,从而减少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二、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