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 格式:ppt
- 大小:9.58 MB
- 文档页数:31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P71—77
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
1、概念: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o C)表示。
(气温的差异是造成自然景观和我们生存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如,冬季,我国北方银装素裹,而南方的海南岛到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椰树。
)
2、气温的测定。
气温的观测一般在百叶箱中进行,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把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约1.5米的阴影处来测量,一天进行4次,分别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
三、主要降水类型
根据水量柱的高低变化可以判断出降水季节分配情况,主要有四种类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夏季少雨型。
如果降水多的月份集中在连续的某6个月,降水少的月份集中在连续的另6个月,这是干湿季气候类型。
(3)会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第二节气温与降水(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 了解降水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2. 初步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3.知道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自学课本57—60页,思考以下问题。
1.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其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 降水对人类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着重要影响。
3. 同一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别,不同地方,降水的季节差异________。
4 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_____________来表示。
5. 降水的分布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_________。
6. 降水的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_________(受_________影响)。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________;大陆西岸降水________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3)温度带(受_______影响)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迎风坡降水_______(4)山地(受_______影响)背风坡降水_______(5)世界雨极________________,干极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1. 读下列“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⑴图中A点的降水量约毫米,B点的降水量约毫米,C点的降水量约。
⑵由A、B、C三地的降水量分布,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从赤道向两极。
⑶图中D点的降水量约,比较B、D的降水量,可知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
⑷图中E点的降水量约,比较B、E的降水量,可知大陆东岸降水,西岸降水。
课堂达标1.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A. 降水量与气温的关系B. 降水与农业的关系C. 降水与工业的关系D. 降水与商业的关系2. 号称世界“雨极”的是下列哪个地区()A. 乞拉朋齐B. 火烧寮C. 吐鲁番盆地D. 沙漠3. 图中点A是,降水A.背风坡,少B.迎风坡,多C.背风坡,多D.迎风坡,少4. 赤道附近全年多雨,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纬度因素B. 海陆因素C. 地形因素D. 洋流因素5. 地球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带是()A. 温带大陆西岸B. 回归线穿过地区的大陆西岸C. 赤道及其两侧D. 极地地区6. 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的变化规律是()A. 多→少B. 少→多C. 多→少→多D. 少→多→少7.读下列“A、B两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气温世界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理解等温线的含义,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3.根据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1.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1.等温线图的判读。
2.根据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最热月和最冷月气温分布及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归纳法、演示法等。
【教具准备】温度计,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哈尔滨遇到高温天气:看视频,哈尔滨遇到极端高温天气。
根据视频内容,说一说,本次高温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2.我国部分地区大范围降温:2024年3月13日夜间至15日,新疆中北部有雨雪天气;15日夜间至17日,内蒙古中东部、吉林、黑龙江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局地大到暴雪。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利影响。
想一想,低温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哪些影响?3.“我在北半球瑟瑟发抖,你在南半球大汗淋漓”,近来地球两头冰火两重天的模式,让遭受极端天气肆虐的民众叫苦不迭。
撒哈拉沙漠飘起了大雪,“炸弹气旋”冰封美国,同时,澳大利亚多地出现极端高温,悉尼气温创79年来最高……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世界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讲授新课】一、气温第一个板块——议一议: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一)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那么,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说一说你的看法。
(二)课件展示气温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个板块:读一读,测一测——气温的测定。
(一)测量气温的工具是什么?出示气温计,观察上面的单位,学会读数。
(二)说明:测量气温时,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
观察百叶箱的构造,百叶箱外表是白色,有利于反射太阳光。
如果没有百叶箱,要把温度计放在哪里测量?第三个板块:算一算——计算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一)读87页活动,解决以下问题:1.一天中的日平均气温通常要测量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出示课件,观察气温日变化曲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2.读出课本87页图中温度计的读数,并计算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气温世界气温的分布设计说明等值线图的阅读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前面的章节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因此,本节课设置“温故知新”环节,调动学生的旧知,迁移协助理解核心概念、读图方法。
借助“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引导学生分别描述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征,进而归纳出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学习目标1.知道气候最基本的两个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区域认知)2.说出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地理实践力)3.说出等温线的含义,掌握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
(地理实践力)4.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重点难点重点:1.等温线分布图的阅读。
2.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难点: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读图法、问题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出示教材第86页两幅景观图,你们能否说出这两个地区1月的气温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学生:是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
教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分布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观察景观图片,明确气温和降水的差异造成世界各地不同的景观。
教师:新疆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思考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教师:自学教材87页内容和“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概念:气温指的温度,常用(℃)表示。
(2)气温的测定①测量工具:。
②测量时间:一般在北京时间、、、。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气温的概念和单位、气温的测定。
③阅读教材第87页图5-8“百叶箱与某天4次气温观测记录”是。
学生:(1)空气摄氏度(2)①温度计②2时8时14时20时③9.5℃教师:思考当地气温在一天中、一年中是如何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