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磷脂的酰化改性
- 格式:pdf
- 大小:92.58 KB
- 文档页数: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改性大豆磷脂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以天然大豆磷脂为原料,经过适度乙酰化、羟基化及脱脂后制成的食品添加剂产品。
2 技术要求2.1 感官要求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2.2 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附录A检验方法A.1 一般规定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
试剂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之规定制备。
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取少量试样置于水中,易于分散水合形成乳浊液。
A.3 正己烷不溶物测定A.3.1 试剂和材料正己烷。
A.3.2 仪器和设备A.3.2.1 抽滤器:500 mLA.3.2.2 玻璃砂芯坩埚:G3(孔径4.5~9 μm)。
A.3.3 分析步骤将清洁的坩埚在101 °C~105 °C烘箱中烘至恒重。
称取混合均匀的试样10.0 g,精确至0.0001 g,置于烧杯中,加入正己烷约100 mL,用玻璃棒搅拌溶解后,通过已恒重的坩埚抽滤。
用25 mL正己烷分两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不溶物全部移入坩埚内,用正己烷洗涤坩埚内壁和不溶物,最后尽量抽除坩埚内残留正己烷。
取下坩埚,用脱脂棉沾少许正己烷擦净坩埚外壁。
将坩埚于101 °C~105 °C 烘箱中烘干1 h,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
再烘干20 min,冷却,称重,直至恒重。
A.3.4 结果计算正己烷不溶物的质量分数以W1 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A.1)计算:W1=m1-m2m´100%………………………………………(A.1)式中:m1—空坩埚及不溶物总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2—空坩埚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m—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试验结果以平行测XX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大豆磷脂质量标准一、浓缩大豆磷脂(FAO/WHO 1980年)由油脂精炼的副产品——水化油脚,经真空干燥脱水后,添加适量植物油制成,其产品有脱色或不脱色两类。
1、产品质量指标2、产品用途:乳化剂,消泡剂等二、羟基化磷脂(FCC 1981年)由浓缩大豆磷脂或其它植物磷脂,经过氧化氢和乳酸处理后,制得的碘值低于原料10%的羟基化磷脂产品。
产品质量指标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国内贸易部发布)磷脂标准SB/T 10206-941、磷脂:磷脂系指黄色或棕色的难溶于丙酮的含磷类脂物。
根据产品制造工艺的产品性状分为:浓缩磷脂、粉状磷脂和卵磷脂三类。
1.1 浓缩磷脂:水化磷脂经真空脱水、浓缩等工序而制成的塑状或粘稠状产品。
1.2 粉状磷脂:浓缩磷脂经脱脂、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成的粉粒状产品。
1.3 卵磷脂:浓缩磷脂或粉状磷脂经乙醇萃取、分离、干燥等工序而制得以磷脂酰胆碱为主的胶质产品。
2、技术要求2.1 原料要求所用原料必须是新鲜的水化磷脂或合格的浓缩磷脂,原料中不得混有非食用植物油。
2.2 感官指标感官指标2.3 质量指标2.3.1 浓缩磷脂质量指标2.3.2 粉状磷脂质量指标2.3.3卵磷脂质量指标2.4 食用浓缩磷脂卫生指标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改性大豆磷脂GB 12486-901、改性大豆磷脂产品类型以天然大豆磷脂为原料,经过适度乙酰化、羟基化及脱脂后生产的粉粒状产品,用作食品乳化剂、脱模剂、品质改良剂等。
2、技术要求2.1 物理性状产品为黄色或黄棕色粉状,极易溶于动植物油,能分散于水,部分溶于乙醇。
2.2 产品理化指标应符合要求:五、美国中央大豆公司(Centrol Soyea)1、羟基化大豆磷脂(CentroleneA)应用范围:糕点(蛋糕)用量以面粉总量的1.5-3%计,改善纹理和组织颜色:提高油溶性色素对水的溶解度香精调味料:使香精对水的分散性注式色拉调料:抑制分离,稳定乳化在含脂高的产品中作为分散剂或在低脂色拉酱中作为乳化剂2、羟基化大豆磷脂(CentroleneS)应用范围:糕点(蛋糕):用量以面粉总量的1.5-3%计,改善纹理和组织颜色:提高油溶性色素对水的溶解度香精调味料:使香精对水的分散性注式色拉调料:抑制分离,稳定乳化在含脂高的产品中作为分散剂或在低脂色拉酱中作为乳化剂3、酶改性大豆磷脂(L322)应用范围:速溶全脂奶粉和产品中的脂肪乳化,烘烤产品(如面团增稠和提高保鲜性能)4、精制大豆磷脂(Centrocap162-SS)应用范围:糕点(蛋糕):特别为要求透明度和光泽度(如胶囊)之类应用而设计5、精制大豆磷脂(Centrol 3FSB)天然甘油磷酸酯及大豆油配置而成1) 质量指标应用范围:乳化剂,稳定剂,软化剂,速溶剂,分散剂,应用于巧克力,人造黄油,烤食品等。
大豆磷脂的酶改性研究----文献综述篇指导老师:张国权班级:食工094班小组成员:王媛媛刘胐李侠郭寒柯杜坤高琼完成时间:2011年3月30日摘要大豆磷脂是大豆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是一种良好的天然表面活性剂,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但因其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低,在食品,医药等行业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豆磷脂的化学结构及性质,就其自身的缺陷,我们研读了前人在大豆磷脂改性方面做出的技术方法,其中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改性。
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对比分析得出了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存在着一些安全性以及反应不好控制等方面的不足,我们着重学习了生物改性中的酶改性法。
于是,进行了大胆的设想,采用液态磷脂酶A2,在水相中催化水解大豆磷脂制备溶血磷脂,并且初步规划了溶血磷脂的应用方向。
关键词大豆磷脂改性酶应用溶血磷脂1.磷脂的化学结构及性质磷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中,是细胞的必备组分,他在生物体内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人体离不开它。
磷脂是一类重要的油脂伴随物,在取油过程中,磷脂随油脂而溶出。
许多种类的植物油中都含有磷脂,唯有大豆油中所含磷脂最多,质量最好[1]。
因此,通常从大豆油中提取天然磷脂。
1.1磷脂的化学结构大豆磷脂是一种混合磷脂,它是由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简称PC。
高等级为PPC)、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简称PE)、磷脂酰肌醇(肌醇磷脂,简称PI)、磷脂酰丝氨酸(丝氨酸磷脂,简称PS)等成分组成,其中最典型的是前三种[2]。
1.2磷脂的性质1.2.1 磷脂的物理性质纯净的大豆磷脂是无色无味的,在常温下为一种白色的固体物质,当与油脂共同存在时呈淡黄色至棕色,并呈可塑性和流动性。
通常大豆磷脂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为非极性化合物,可溶于脂肪族和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和卤代氢或植物油等非极性溶剂,但不溶于丙酮等极性溶剂[3]。
纯大豆磷脂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它极易吸潮,吸潮后其体积增大,并形成磷脂水合物变为极性化合物而不溶于油,因此在磷脂的制备过程中常采用水化法脱胶将大豆磷脂从油中沉淀分离出来。
磷脂、改性磷脂大豆磷脂是大豆油生产过程中毛油水化脱胶时的副产物经进一步脱水、纯化处理而得。
大豆磷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天然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乳化、软化、湿润、分散、渗透、增湿以及无毒、无刺激、无污染、生物活性、抗氧化等多种功能特点,可广泛用于化妆品、食品、医疗保健品、纺织、皮革和动物饲料等行业。
大豆磷脂的生产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受到重视,其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已日趋完善,并不断有新型产品问世。
在美国,磷脂作为主要的保健食品原料,总销量仅次于复合维生素和维生素E(VE)而名列第3位。
近年来,我国对大豆磷脂的生产开发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国内该产品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产品纯度不高,在应用方面也很有限,因此其开发前景尚十分广阔。
另外,我国盛产大豆,原料资源丰富。
因此,对大豆磷脂理化特性及其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大豆磷脂是一种植物性磷脂,它不仅参与脂肪酸的代谢、改善维生素A的吸收,而且还给动物补充了一定量的胆碱。
在饲料生产上大豆磷脂也同样起着非常好的作用,它可以保护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提高制粒的质量和产量、降低设备的磨损等。
同时新研制的磷脂产品不能直接让人体服用,可以先加入饲料中,用动物比如大鼠做试验,得出大鼠服用此磷脂产品后的各项指标,已验证此产品是否对人体有益、对人体的某些病症有治疗作用。
一、大豆磷脂及其特性1.1大豆磷脂大豆磷脂是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丝氨酸等几种磷脂组成的一种多功能天然原料, 外观为淡黄色至浅棕色粉末或半透明粘稠状液态物质, 稍带有大豆腥味, 部分溶于水, 溶苯、氯仿、乙醚、石油醚, 难溶于丙酮和醋酸酯。
1.2大豆磷脂的功能特性1.2.1大豆磷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磷脂可作为食用香精香料的微胶囊壁材,经过包埋后可形成稳定的微胶囊,常用于巧克力、饼干等食品;磷脂可促进面团中起酥油均匀分布,改善面团加工过程,增加产品的营养性能。
1、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得重要地位就是什么?①以色香味适应消费者得需要,从而体现在其消费价值;②随着消费者对营养学认识得不断提高;人们愿意以高价购买各种强化食品;③保鲜手段得提高取得了比之罐头、速冻品具有更有效得、更经济得加工手段;④就业人员增加与单身家庭等因素,促使方便食品、快餐食品高速增长,其色香味与质量等均与食品添加剂有关。
2、食品添加剂就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与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与加工工艺得需要而加入食品中得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3、食品添加剂得作用就是什么?①维持与改善营养价值②保持新鲜度③有助于加工与制备④使食品更具吸引力4、LD50:也即动物得半数致死量,就是指能使一群试验动物中毒死亡一半得投药剂量,以mg/kg表示。
5、MNL:也称最大耐受量、最大安全量或最大无效量,就是指动物长期摄入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得每日最大摄入量,单位为“mg/kg”。
6、FDA规定凡属于GRAS者,均应符合下述一种或数种范畴?①在某一天然食品中存在者②已知其在人体内极易代谢者③其化学结构与某一已知安全得物质非常近似者④在广大范围内证实已有长期安全食用历史7、食品添加剂得基本要求就是什么?①必须经过严格得毒理鉴定,保证在规定使用量范围内对人体无毒②有严格得质量标准,其有害物质不得超过允许限量③进入人体后,能参与人体得正常代谢,或能够经过正常解毒过程而排出体外,或不被吸收而排出体外④用量少,效果明显,能真正提高食品得商品质量与内在质量⑤使用安全方便8、乳化剂主要有三个作用就是什么?①降低界面张力②在分散相表面形成保护膜③形成双电层9、怎样预测一种混合乳化剂得HLB值?差值式:HLB= 亲水基得亲水性—亲油基憎水性比值式:HLB=亲水基得亲水性/亲油基憎水性10、什么就是临界胶束浓度?临界胶束浓度就是乳化剂形成胶束得最低浓度11、试述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得作用有哪些?1乳化作用2消泡作用3抗菌保鲜作用4与蛋白质络合作用5与碳水化合物作用6与脂类化合物作用7悬浮作用12、试述乳化剂在冰淇淋中得主要作用?1改进脂肪在冰淇淋混合料中得分散性2促进脂肪与蛋白质得相互作用3改进混合料得搅打性4防止或控制粗大冰晶得形成5改善冰淇淋得稳定性与包型性13、硼酸法合成甘油单脂肪酸酯得路线、工艺?在氩气保护下,硼酸、甘油在反应器中于200℃搅拌4h,分出水后加入硬脂酸与少量对甲苯磺酸,加热至120℃搅拌4h,分出水,冷却,加入适量水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得产品14、丙二醇脂肪酸酯得生产路线有哪几种?①直接酯化法②环氧丙烷法③醇解法15、什么就是大豆磷脂?商品大豆磷脂就是一种复杂得混合物,它含有溶于豆油中得各种磷脂、碳水化合物、甘油三酸酯、糖酯、脂肪酸、氨基酸、生育酚与各种植物固醇、16、大豆磷脂酰化改性得原理及方法?伯胺或仲胺能与酰化剂作用生成N-取代酰胺,反应时,就是氨基或亚氨基氮原子上得氢原子被乙酰基所取代,叔胺因次氨基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酰化反应。
大豆磷脂改性方法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大豆磷脂通过物理、化学或者酶法改性,扩大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工业方面的应用。
综述了国内外磷脂物理改性、化学改性、酶法改性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磷脂;物理改性;化学改性;酶改性大豆磷脂是良好的天然表面活性剂,但是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值低,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如在速溶豆粉、大豆浓缩蛋白、分离蛋白中添加磷脂时,直接添加浓缩磷脂较难,需用油溶后,方可在造粒喷涂中使用;粉状磷脂的HLB 值虽较浓缩磷脂有所提高,但因其生产技术复杂,生产成本高,市场销售价格昂贵,除少数高新技术行业及医药生产少量需求之外,其他行业应用很少,市场容量很小[1]。
另外,大豆磷脂的生理活性与其脂肪酸的组成和极性末端的组成密切相关,有些稀有和特定结构的磷脂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这些特殊结构的磷脂在自然界中含量极少,难以用化学法合成,但容易用酶法改性获得。
因此,要想深度开发应用大豆磷脂,除要降低大豆磷脂产品的生产成本外还要进一步研制和开发HLB 值高的磷脂改性产品。
进而改性方法的研究就成了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十分关注的热门问题。
1 磷脂物理改性物理改性就是利用某些分离溶剂和分离技术将混合磷脂中的某些具有特定功能的部分纯化、富集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磷脂本身组分的化学结构并未发生变化,不影响磷脂应用的安全性,但同时存在人为无法改变磷脂功能性质的缺点。
目前,常用于或正在研究的磷脂物理改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1 溶剂分提法磷脂的溶剂分提是根据磷脂在一些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而进行的。
磷脂在一些有机溶剂中具有很好的溶解度,如己烷、石油醚、乙醚等,在低级醇中则部分溶解,在丙酮、乙酸乙酯中则不溶。
低级醇对磷脂酰胆碱(PC)具有较好溶解性,但选择性不是很好,而乙腈虽然对磷脂的溶解性不好,但在低浓度下却对磷脂酰胆碱有非常高的选择性。
所以,如果将对磷脂酰胆碱具有较好溶解性的溶剂(如低级醇类)和对磷脂酰胆碱具有较高选择性的溶剂(如乙腈)进行组合,就可获得具有双方优点的混合溶剂。
大豆磷脂改性研究进展李红;孙东弦;刘延奇【摘要】The modification methods of soybean phospholipids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ing physical, chemical and enzymatic methods, were reviewed. The physical modification methods were composed of solvent fractiona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chromatographic column separation, membrane separation, etc. 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methods included acetylation, hydroxylation, acid hydroxylation, hy-drogenation,sulfonation,and reaction with metal compounds,etc. The enzymes used to modify phospholipids included phospholipase A1 A2, C and D. After modification by physical, chemical or enzymatic method, the HLB range of phospholipids was change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phospholipids was improved , dispersibility in aqueous of phospholipids was increased, applications of phospholipids in different fields like food, medicine, cosmetics, petroleum, etc were widened.%综述了国内外大豆磷脂的改性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酶法改性.物理改性方法主要包括溶剂分提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色谱柱分离法、膜分离法等;化学改性方法主要包括乙酰化法、羟基化法、酰羟化法、氢化法、磺化及磷脂与金属相互作用等;酶法改性中的酶应用最多的是磷脂酶,包括磷脂酶A1、A2 、C、D.大豆磷脂通过物理、化学或者酶法改性后,改变了HLB值范围,改善了磷脂的乳化特性,提高了磷脂在水中的分散特性,扩大了磷脂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石油等工业方面的应用.【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2(037)009【总页数】6页(P70-75)【关键词】大豆磷脂;物理改性;化学改性;酶法改性【作者】李红;孙东弦;刘延奇【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郑州450002;郑州欧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郑州450048;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45.9;TS229Abstract:The modification methods of soybean phospholipids at home and abroad,including physical,chemical and enzymatic methods,were reviewed.The physical modification methods were composed of solvent fractionation,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chromatographic column separation,membrane separation,etc.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methods included acetylation,hydroxylation,acid hydroxylation,hydrogenation,sulfonation,and reaction with metal compounds,etc.The enzymes used to modify phospholipids included phospholipase A1,A2,C and D.After modification by physical,chemical or enzymatic method,the HLB range of phospholipids was changed,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phospholipids was improved,dispersibility in aqueous of phospholipids was increased,applications of phospholipids in different fields like food,medicine,cosmetics,petroleum,etc were widened.Key words:soybean phospholipids;physical modification;chemical modification;enzymatic modification大豆磷脂是大豆油精炼过程中脱胶产生的一种副产物,是脂肪酸甘油酯通过磷酸根与胆碱或胆胺等不同的基团相连接生成的化合物,主要成分包括: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酰丝氨酸(PS)等[1]。
改性大豆磷脂、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别号】羟化卵磷脂(hydroxylated laci-thin) 【英文名】modifield soybean phospholipid 【分类代码】CNS:10.019 【化学结构式】大豆磷脂包括磷脂酰胆碱PC(卵磷脂)、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酸PA及大豆油脂的混合物,经过改性处理后基本以磷脂酸为主体。
【理化性质】浅黄色至黄色透亮黏稠液体或浅黄色粉末和颗粒状,有特别的“漂白”味。
部分溶于水,但在水中很简单形成乳液,比普通的磷脂更简单簇拥和水合。
极易吸潮,白色的新奇制品在空气中被快速氧化为黄色至棕褐色。
易溶于动物油、植物油、、或中,部分溶于。
具有养分性、乳化性、抗氧化性、悬浮性、黏结性、润滑性、流淌性、适口性。
由大豆制油时得到的胶质中分别出磷脂,经过氧化氢、过氧化苯酰、乳酸和氢氧化钠或是经过氧化氢、乙酸和氢氧化钠羟基化后,再经物化处理、丙酮脱脂,得到粉粒状无油、无载体的改性大豆磷脂。
【其他添加形式】乙酰化磷脂、羟基化磷脂等改性大豆磷脂。
【毒理学依据】① ADI:无限制性规定(FAO/WHO,1994)。
② GRAS: FDA-21CFR172.814。
【质里标准】LS/T 3225-1990 【应用】乳化剂。
我国《食品平安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用法标准》(GB 2760-2014)规定: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用法。
【参考】改性大豆磷脂与谷物、淀粉和蛋白质相结合,可大大改良食品的物理品质和内外质量指标,增加食品的养分效价,提高食品的可食质量。
作为乳化剂,大豆磷脂以多种形式存在于食品乳化液中,通常与其他乳化剂、稳定剂相结合而起到乳化作用。
用于油脂、人造黄油(硬酯化、氢化油),最大用法量3.5g/kg;巧克力、焙烤食品,最大用法量3.0g/kg;糖果,最大用法量5.Og/kg;用于油脂、人造黄油(硬酯化、氢化油),起乳化、防溅、簇拥等作用;用于便利面、通心粉,起到润湿簇拥、乳化、稳定作用;在巧克力中添加,起保形、润湿作用,能防止因糖分的再结晶而引起的发花现象;对含有坚果及蜂蜜的糖果,能防止渗液作用,对口香糖能起留香作用;对中式点心的质量起到保油止渗作用,充实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