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比拟和比喻的区别及例句1. “哎呀,比拟和比喻可不一样呢!”比如,“太阳像个大火球”,这就是比喻,把太阳比作火球;但“太阳公公笑得格外灿烂”,这就是比拟啦,把太阳当成人来写。
就像我妈妈开心的时候像朵花儿,这是比喻,而说妈妈高兴得手舞足蹈,就是比拟呀!2. “嘿,你们知道吗?比喻就是找相似,比拟却是当人看呀!”像“弯弯的月亮像小船”,这是比喻,找到月亮和小船的相似处;“风儿欢快地吹过”,这就是把风当作人来写,是比拟呢。
就好像说弟弟的脸像红苹果是比喻,说弟弟调皮得像个小猴子就是比拟嘛!3. “哇塞,比拟和比喻差别大着呢!”“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这明显是比喻;“柳树姑娘在风中梳理着头发”,这可是比拟哟。
就跟说爷爷的胡子像刷子是比喻,说爷爷走路慢悠悠像蜗牛就是比拟一个道理呀!4. “哎呀呀,比喻是打比方,比拟是当人呀!”“荷叶像一把大伞”,是比喻;“小鸟在枝头唱歌”,这就是把小鸟当作人来写的比拟啦。
好比说妹妹的眼睛像宝石是比喻,说妹妹生气时跺脚像个小老虎就是比拟呀!5. “哼,比拟和比喻我可分得清!”“大象的耳朵像扇子”,这是比喻;“雪花在空中舞蹈”,这就是比拟。
就像说小狗的尾巴像个小鞭子是比喻,说小狗兴奋地跑来跑去像个孩子就是比拟嘛!6. “哇哦,比拟和比喻很好区分呀!”“树上的苹果像灯笼”,是比喻;“小猫咪在懒洋洋地晒太阳”,这就是比拟啦。
好比说爸爸的肚子像西瓜是比喻,说爸爸睡觉时打呼噜像打雷就是比拟呀!7. “哈哈,比拟和比喻不难嘛!”“那朵白云像棉花糖”,这是比喻;“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是比拟哟。
就如同说老师的眼镜像瓶底是比喻,说老师批评人时严肃得像法官就是比拟嘛!8. “嘿嘿,比拟和比喻我懂啦!”“赵州桥像一道彩虹”,这是比喻;“星星在眨眼睛”,这就是比拟呢。
就好像说同桌的笑声像银铃是比喻,说同桌高兴时手舞足蹈像个小精灵就是比拟呀!9. “哎呀,比拟和比喻太不一样啦!”“长城像一条巨龙”,这是比喻;“风儿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这就是比拟啦。
比喻和比拟修辞辨析一、比喻修辞(一)比喻的类型1.明喻(1)常体:出现本体、喻体,用比喻词“像”“似”“若”“好像”“仿佛”“犹如”等。
例: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2)变体:喻体和比喻词一起作本体的定语。
例:雷鸣似的掌声/ 如火一样的天气 / 像虎狼一般的通货膨胀2.暗喻(1)常体:出现本体、喻体,不用比喻词,用“是”“成了”“变成”等。
例: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
(鲁迅《小品文的危机》)(2)变体①偏正式:喻体修饰本体:例:黄金时代/ 羊肠小道 / 风烛残年 / 铁石心肠本体修饰喻体:例:时间的长河/ 记忆的沙滩 / 思想的野马 / 感情的漩涡②注释式:喻体注释本体:例: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本体注释喻体:例:沙漠之舟——骆驼 / 纤维皇后——丝绸③复指式:喻体复指本体:例:大地母亲/ 时间老人/ 人老珠黄 /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④并列复句式:前喻体,后本体:例: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鼓不敲不响,理不辨不明。
前本体,后喻体: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3.借喻形式: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夏衍《包身工》)例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二)比喻构成的条件1.要素:本体(非必要)+喻体(必要)+比喻词(非必要)2.特性:相似性(高考重点)例: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
(2020年新高考Ⅰ卷)形似解析: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路上的车流与河中的水流相似神似(关注细节)解析: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三)易混淆概念区分“像”却不像——貌似比喻句,其实不是比喻句。
“像”字的句子,未必是比喻句。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使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升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协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局部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绘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使用能够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长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比拟和比喻主要用来加强语言的含义,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其区别有侧重点不同、性质与作用的不同、句式结构的不同,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侧重点不同
(1)比拟重在“拟”,将A事物比作B事物,两者是互相融合的。
(2)比喻重在“喻”,将A事物比喻成B事物时,两者是分开的。
2.性质与作用的不同
(1)比拟:将另一事物具有的特性用于本事物。
(2)比喻:找出与本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然后,将本事物比作另一事物。
3.句式结构的不同
(1)比拟:主要依靠个人的想象,然后,将本体比拟成其他事物的某一特性。
(2)比喻:由本体、喻体与喻词这三部分组合而成。
拓展阅读
1.利用比拟的手法,描写句子。
(1)蒲公英随着风婆婆高低起舞。
(2)红石榴非常高兴地裂开了嘴。
(3)春天的风轻轻拂过,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2.利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句子。
(1)她的脸红得像一个苹果。
(2)弯弯的月亮就像一艘小船。
(3)她的眼睛就像星星一样漂亮。
(4)秋天的雨就像是一个空调,吹走了夏天的炎热。
(5)大雪就像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鹅毛,轻轻飘落。
比拟是什么修辞手法与比喻的区别是什么比拟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比拟是什么修辞手法比拟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又名比体。
作用:增添特有的情味。
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能启发读者想象,使文章更生动。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
具体来说有两点: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比拟的例子1、秋天是一名妩媚的江南少女,带着一身清爽降临尘世,洗刷赤日炎炎,腼腆地奔跃在林樾之间,挟来习习秋风;挟来遍地丰收。
2、秋天是美丽的,在曼妙的韵律中舞着她的裙摆。
3、秋天拿着染料把树叶涂黄了。
4、秋天,是一个战场上归来的军事家,他在默默地思考着刚才的指挥过程。
5、秋姑娘带着她丰收的果实,为农家带来了喜悦。
怎么区分比喻和比拟虽然比喻和比拟都具有使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效果,但比喻重在“喻,”即通过甲乙的相似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或特点,阐明事理;比拟重在“拟”,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1、性质的区别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
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
2、句式结构的区别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
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
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
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3、侧重的区别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
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4、作用的区别比喻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拟把物人格化,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使人亲切。
常常显得色彩鲜明,表意丰富的特点。
什么是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
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
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十二种。
什么是比拟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怎样区别比喻和比拟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格,使用的时候,往往分不清楚。
怎么样才能分清呢?关键是明确概念。
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此类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
比拟是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或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
比喻是打比方,凭借本事物和喻事物的相似点联系起来。
比拟是描写,是凭人的联想和想象联系起来。
一个完整的比喻包括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
如:“共产党像太阳。
”“共产党”是本体,“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本体和喻体之间靠的是二者都能给人以光明和温暖这一相似点联系在一起的。
而比拟是按着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本事物当拟事物来写。
比如:鸟儿歌唱,花儿欢笑。
“鸟”和“花”本来不会象人那样“歌唱”和“欢笑”,但是人可以想象它们会歌唱、会欢笑。
比拟没有联系词,就直接来描写。
你分开了吗?识别比喻句四法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
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
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
如句①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例如: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
高中语文比喻和比拟的区别分析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很多的修辞手法,有些的修辞手法比较的相像,学生有时会混淆,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比喻和比拟的区别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比喻和比拟的区别(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
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
(3)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
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高中语文借喻和借代的区别(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2)不同点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
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
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
(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
(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
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
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
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
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
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
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
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这是借喻,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
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
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
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党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就会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