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事故案例分析63例
- 格式:doc
- 大小:6.67 MB
- 文档页数:153
顶板临时支护差冒落事故一、事故经过2007年11月某日夜班,21301改造巷正常掘进。
接班后打眼工打眼、装药、放炮。
放炮后,班长在敲帮问顶后,用上前探梁、背上金属网,算是临时支护。
工作面出煤后职工李某和赵某准备使用风镐开两边的肩窝,发现风镐不好用,就开始修理。
约5分钟后修好,开始开肩窝。
突然,听到“扑通”一声,从顶板冒落约2m×0.5m的巨石。
由于上山巷道坡度大,岩石向下滚动,正在后面作业的李某和赵某幸运地被别人从前面拽了出来,未造成伤害。
二、事故原因分析1、放炮后,临时支护前探梁使用不规范,没有接实顶板,而是随便穿上前探梁棚上网了事;使用风镐产生振动,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跟班队长监督不到位,班长是现场安全责任人,疏忽安全管理;有安全设施但不能规范使用,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三、事故责任划分1、班长不按标准使用超前支护,对事故负直接责任。
2、李某和赵某安全意识淡薄,不能有效的做好互保和联保工作,对事故负主要责任。
四、事故防范措施1、加强“敲帮问顶”制度的落实,把活矸一定要彻底查找,不留隐患。
2、严格按规程措施使用前探梁,背实背牢,有效的起到临时支护作用。
3、在特殊条件下施工,要做到一人施工,一人监护,做好互保联保工作。
4、放炮后,矿山压力重新分布,肩窝处的压力明显增加,在处理肩窝时尽量使用手镐,不要使用振动力大的风镐。
五、事故教训和感想安全工作不能图一时省事、粗心大意。
如果图省事最终定会酿成事故。
所以,我们必须按照规程措施施工,才能确保安全。
安全技术措施1、掘进中,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施工人员进入工作地点后,首先进行敲帮问顶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摘除危岩悬矸,消除所有不安全隐患后方准作业。
敲帮问顶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①敲帮问顶工作应有2名有经验的人员担任,一人敲帮问顶、一人观察顶板和退路。
敲帮问顶人应站在安全地点,观察人应站在敲帮问顶人的侧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
②敲帮问顶应从有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依次进行,敲帮问顶范围内严禁其他人员进入。
煤矿事故案例及心得体会石油和煤炭被称为二十世纪人类文明的支柱,煤炭更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能源和工业的重要原料。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煤炭采掘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煤矿事故也屡屡发生,给采煤企业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些煤矿事故案例及心得体会。
事故一:丽水市丰桥煤矿透水事故2011年1月12日,丽水市丰桥煤矿发生了一起透水事故,导致13人被困井下。
在经过56个小时的抢救后,3人被救出,而另外10人不幸遇难。
这起事故的最深体会就在于,煤矿安全生产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各项安全措施必须严格执行。
事故二:山西太原市煤气爆炸事故2013年6月4日,山西太原市一家煤矿发生煤气爆炸事故,导致有72人被困井下。
经过不懈的努力,救援人员最终在6月8日将所有被困者救出,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起事故的教训是,各个部门要密切协作,合力进行救援。
而在企业建设和采煤过程中,更应该加强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对应的控制措施。
事故三:山西焦作市煤电公司煤矿重大事故2019年12月23日,山西焦作市温县煤电公司坪山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导致15人不幸遇难。
这起事故的反思是,煤矿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员工的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同时,在企业采矿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采煤速度、严格执行安全制度,确保工作面的通风、瓦斯抽放等安全措施到位。
事故四:贵州道真县煤矿泥石流事故2020年2月7日,贵州道真县一家煤矿发生泥石流事故,导致10人遇难,12人受伤。
这起事故的深刻教训在于,采煤企业应该加强对开采区域周围环境的监控和管控,避免因对环境的危害而引发的各种灾害事故。
采煤企业更应该把环境保护视为自己的社会责任。
煤矿事故给采煤企业爆炸性的火山口洒下伤痕累累的痛苦,也给人们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深深记忆。
我们不得不想,如何预防煤矿事故?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员工的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其次,企业应完善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及时处理。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警示煤矿安全事故是当前矿山行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了提高煤矿安全意识,减少事故发生,本文将通过对几起煤矿安全事故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了解事故的原因及其背后的警示。
案例一:xx矿瓦斯爆炸事故在2019年6月,xx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导致数十名矿工丧生。
经过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力和安全规程的违反。
首先,该矿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漏洞。
管理层对矿工缺乏有效监督,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此外,矿方没有进行足够的安全培训,导致矿工对瓦斯爆炸的风险缺乏认识。
这种缺乏有效管理和培训的情况下,事故的发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矿方严重违反了安全规程。
在事故发生前,矿工们在地下进行作业时没有戴上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气体检测。
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直接导致了瓦斯爆炸的发生和事故的严重后果。
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看到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不善和安全规程的违反。
因此,矿山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必须重视,并加强对矿工的培训和监督,以确保安全规程的执行。
案例二:xx矿坍塌事故在2020年,xx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矿坍塌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经过调查,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对矿山地质情况缺乏科学认知以及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首先,该矿在勘察和评估矿山地质情况时疏于细致,没有进行全面的地质勘测和评估工作。
对于潜在的地质灾害和坍塌风险没有充分考虑和预防措施,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其次,矿山作业时违反了安全操作规程。
例如,在进行爆破作业时,未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和控制措施,导致煤层失稳,最终引发了矿坍塌。
通过这起事故,我们认识到科学评估地质情况和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对于防止矿坍塌和保障工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矿山企业应该加强对矿山地质的研究,确保全面了解地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警示与启示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警示和启示:1.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煤矿企业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矿工的培训和监督,确保规程的执行。
煤矿事故案例资料煤矿事故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起煤矿事故的案例资料,探讨这些事故的原因及其背后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一:山西某煤矿爆炸事故该煤矿发生在2020年,事故导致多人死亡和受伤。
经调查发现,爆炸发生的原因是瓷砖安装不规范,导致瓷砖松动并产生火花,最终引发煤尘爆炸。
此外,该煤矿在安全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如安全设施老化、安全培训不到位等。
该案例揭示了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不善和安全意识淡薄。
为了改善煤矿安全,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煤矿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更新和维修安全设施,确保其功能正常;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和规定,建立严密的安全检查制度。
案例二:辽宁某煤矿塌方事故该煤矿发生在2019年,多名矿工被埋压。
调查发现,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矿工未按规定进行掏底作业,导致上方的岩石失去支撑而塌方。
此外,该煤矿存在着违规违法问题,如使用劣质的工程设备和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这个案例表明,煤矿事故的背后存在违规违法行为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为了改善煤矿安全,我们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同时加强对煤矿的巡查和监督,确保煤矿符合安全规定和标准。
案例三:河南某煤矿透水事故该煤矿发生在2018年,矿井突然进水,导致多名矿工被困。
调查发现,事故的原因是矿井透水的管道未及时修理和维护,水压超过矿井承受能力,导致进水事故。
此外,该煤矿在应急救援方面准备不足,导致事故后的救援行动受阻。
这个案例揭示了煤矿事故中应急救援和矿井设备维护的重要性。
为了改善煤矿安全,我们应该加强矿井设备的维护和修理,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提高煤矿应急救援的能力,包括培训救援人员、准备应急设备等。
总结:通过分析上述煤矿事故的案例资料,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不善、安全意识淡薄和违规违法行为。
2. 加强安全培训、更新和维修安全设施、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和规定是改善煤矿安全的关键措施。
煤矿事故案例及心得体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煤矿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等原因,煤矿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选取几起典型的煤矿事故案例,探讨其原因和教训,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案例一:孟家煤矿透水事故2010年,山西省临汾市孟家煤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透水事故,造成了矿井60余名矿工死亡。
该煤矿曾被授予“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却在这次事故中暴露出很多安全隐患。
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管理层存在严重的安全管理漏洞。
孟家煤矿在事故发生前曾多次接到水源外泄的报警电话,但管理层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忽视了这一严重隐患。
其次,缺乏应急救援措施。
一旦透水事故发生,矿工需要立即撤离矿井,但缺乏相应的紧急通道和救援装备,导致大量矿工无法及时逃生。
最后,技术水平和设备更新不及时。
作为一家获得“先进单位”称号的煤矿,其技术水平应相对先进,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滞后性。
缺乏先进的透水预防和控制技术,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心得体会:一是安全意识不能松懈。
无论任何行业,安全都应是最重要的原则。
煤矿行业更是涉及到千千万万的劳动者生命安全,因此对于煤矿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来说,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不能有丝毫马虎。
二是加强安全管理和应急措施。
煤矿作为高危行业,应严格要求安全管理和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执行。
安全管理应涵盖从设备维护到作业流程的各个方面。
在应急措施方面,需要为矿工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紧急通道,确保他们在危险发生时能够及时撤离。
案例二:沙洲坝煤矿瓦斯爆炸事故2018年,河南省宝鸡市沙洲坝煤矿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导致了15名矿工死亡。
事故发生后,调查人员发现了几个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首先,进风巷道温度过高。
矿井巷道内积存的瓦斯在高温下易爆炸,进风巷道温度过高加剧了矿井中瓦斯的聚集程度,导致了爆炸事故的发生。
本期共梳理事故案例共63例,其中采掘专业25例,机电运输专业13例,一通三防专业16例,地测防治水专业9例。
一、采掘专业事故案例(25例)案例1:单体柱伤人事故2012年4月18日14时30分,XX矿综采一队职工王XX在12041综采工作面用单体柱推槽,由于推槽时操作不当单体柱崩落,发生单体柱伤人事故,造成王XX右肩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侧肋骨多根骨折。
一、事故地点概况12041工作面倾斜长度177.5m,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面支架型号ZF8600/20/38,工作面安装117架,刮板输送机型号SGZ800/800,采高3.5m,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2012年4月2日工作面初次来压后, 因工作面水大、压力大,多次出现工作面部分支架被压死、支架十字头被压断,无法进行正常推溜移架,至2012年4月18日工作面机尾段支架压死,支架高度降低,造成作业空间狭小。
二、事故经过:2012年4月18日八点班,跟班队长王XX安排职工王XX处理机尾死架。
王XX使用单体柱柱根顶住机尾槽节上沿,柱头顶住支架大立柱底座进行辅助推溜。
由于注液枪枪头卡未卡紧单体柱三用阀,开始移溜时,顶在支架底座上的单体柱受力、柱头柱牙逐渐变形,导致单体柱受力不均,造成单体柱发生崩落,王XX闪躲不及,单体柱直接崩到王XX的右肩上,造成右肩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侧第5、6、7、8根肋骨骨折。
三、事故原因分析1、职工违章作业,使用单体柱进行推槽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液压支柱枪头安装后没有再次检查确认,未及时发现注液枪头卡未卡紧,是造成事故的的重要原因。
3、工作面大面积来压,支架被压死,施工现场空间狭小,施工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是造成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区队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检查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违章作业,职工安全意识差、安全防护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四、防范措施1、全面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及时查处现场安全隐患,杜绝职工违章作业。
煤矿安全事故案例汇编引言煤矿安全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加强对煤矿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处理,我们有必要对过去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案例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提取教训、加强监管,并为今后的煤矿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将汇编多起煤矿安全事故案例,探讨事故原因、后果及相关的应对措施,以期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并加强煤矿安全管理。
案例一: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案例描述案例发生在某煤矿的井下工作面,由于未按照规定操作,职工没有进行必要的防爆措施,导致瓦斯在作业面积聚,最终引发严重的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多人死亡,严重影响了煤矿的正常生产。
事故原因1.未按照规定操作:矿工在作业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安全操作,忽视了防爆措施。
2.缺乏培训和意识:矿工对防爆措施和安全操作的培训不到位,缺乏安全意识,容易出现违规操作。
事故后果1.人员伤亡:多人因爆炸事故丧生,人员伤亡严重。
2.生产受阻:煤矿的正常生产受到严重干扰,经济损失巨大。
1.加强安全培训:对所有职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防爆措施的意识和操作规范。
2.完善安全制度:制定更加完善的煤矿安全制度,明确各项安全操作规范。
3.强化监管:加大对煤矿安全的监管力度,确保煤矿企业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切实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案例二:煤矿井下坍塌事故案例描述某煤矿的井下开采工作中,煤层顶板由于长期矿井地质条件复杂,未进行有效的支护措施,导致顶板坍塌,造成一批矿工被困。
事故发生后,紧急救援行动启动,但由于事故现场充满有害气体,导致救援工作进展缓慢。
1.顶板支护不力:煤矿在顶板支护方面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得煤层顶板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支护。
2.地质条件复杂:该矿井地质条件复杂,顶板状况特殊,对于煤矿管理人员来说较为困难。
事故后果1.人员被困:事故导致一批矿工被困在井下,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救援困难:事故现场充满有害气体,救援工作进展缓慢。
应对措施1.强化预警机制:加强地质监测工作,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煤层变化情况。
煤矿事故案例分析(共五则范文)第一篇:煤矿事故案例分析义煤集团千秋矿“6•5”冲击地压事故剖析2008年6月5日8点班,河南省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千秋煤矿先后安排14名和4名矿工,分别在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50-810米处、805米处从事扩修巷道和做防火工程等工作。
6月5日15时55分许,综采二队潘续祖、郑联委两人走到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50米处时看到前方有人正在维修支护设施,没有发现工作环境有异常(稍后,两人听到“闷雷”似的响声,身体被弹起并昏迷)。
6月5日15时57分,千秋煤矿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25-830米处发生冲击地压事故,巷道围岩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致使105米长的巷道发生严重底鼓,断面由10平方米左右急剧缩小到1平方米左右,巷道内的皮带输送机架子和托辊被挤到巷道顶梁上。
事故共造成造成13人死亡、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49.45万元。
事故原因和性质1、直接原因由于千秋煤矿开采深度大、煤层顶板坚硬,在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共同作用下巷道周围煤岩体弹性变形能聚积,扩修巷道支架、清落巷道底板诱发围岩聚积的能量在短时间内急剧释放,导致21201综采工作面下副巷外口以里725-830米处巷道严重底鼓,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间接原因千秋煤矿对矿井大采深坚硬顶板条件下地应力和采动应力影响增大、诱发冲击地压发生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认识不足,未组织人员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八十一条规定编制开采冲击地压煤层专门设计;贯彻落实《义煤集团预防冲击地压暂行技术规定》不到位,未进行煤岩冲击地压倾向性指数测定,未制定冲击地压防治人员责任制、冲击地压分析排查制度和冲击地压资料收集汇报制度;对21201综放工作面贯彻落实防治冲击地压措施情况监督检查不够。
同时,义煤集团公司督促检查千秋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不到位。
3、事故性质经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认定千秋煤矿“6•5”冲击地压事故是一起自然事故。
关于认真组织学习《煤矿事故案例汇编》的通知各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分析、总结煤矿近几年来发生事故的原因,真正从中吸取教训,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应对措施,避免同类事故的重复发生,公司组织人员收集整理了《煤矿事故案例汇编》,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全员干部、职工学习分析。
本汇编主要选择全国,特别是矿区近几年86起典型事故,其中瓦斯煤尘事故6起,水害事故3起,顶板事故15起,机电事故10起,运输事故27起,爆破事故6起,安装回撤事故4起,机械及其他事故15起。
对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和防范措施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本汇编是一面镜子,是一口警钟。
它对于提高全公司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认识和掌握煤矿安全生产规律,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希望各单位认真学习剖析事故案例,充分利用班组长例会、安全学习日、班前班后会认真组织学习,谈感受、写体会。
牢记惨痛教训,举一反三,依法办矿、依法管矿,遵章守纪、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强化管理、强化责任,落实措施,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安全主体意识,提高现场识别和处理隐患的能力,确保矿井安全生产周期不断延长。
xx煤业有限公司目 录第一篇 顶板事故案例分析一、综合工区空顶作业伤人事故分析二、煤司机空顶区域处理煤机滚筒落矸伤人事故三、空顶装顶维护造成伤人事故四、支护工急于上井空顶作业伤人事故五、自主保安全意识差造成掉矸伤人事故六、不按规定进行二次注液,造成支架歪斜伤人。
七、顶板压力显现发现不及时,措施不得力造成伤人事故八、用支护锚杆作起吊点,顶板冒落伤人事故九、初次来压推到支柱导致伤人事故十、不使用前探梁临时支护造成冒顶事故十一、锚索支护强度不够造成冒顶事故十二、架棚巷道上棚梁时伤人事故十三、打眼前未进行“敲帮问顶”伤人事故十四、煤炮频繁、顶板压力显现、空顶作业造成重伤事故十五、3上217面顶板掉落矸石伤人事故第二篇机电事故案例分析一、图省事带电作业伤人事故二、电工没有执行放电规定被烧伤事故三、带电清理联络柜,触电死亡事故四、带电检修电气设备造成自身伤害事故五、没有摘除接地线送电,造成三相对地短路,产生的电弧将人烧伤事故六、在拆除电焊机电源接头时,带电作业,导致触电死亡七、操作司机带负荷停泵,造成弧光短路,高压电弧喷出事故八、随意送电、 检修人员没按分工落实侥幸事故九、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不严密、指导性不强造成事故十、验电措施不当误操作造成工伤事故第三篇 运输事故案例分析一、生产准备工区刮板运输机压柱不牢伤人事故分析二、违章跨越刮板输送机伤人事故三、刮板输送机拉断伤人事故四、坪湖煤矿胶带输送机摩擦起火事故分析五、爬坐皮带伤人事故分析六、不带电违章松车造成跑车事故七、用木楔掩车造成跑车伤人事故八、违章超挂车造成断绳跑车人员伤亡事故九、违章行车行人被撞身亡事故十、着装不整缠住上衣伤亡事故十一、爬行驶电瓶车强行摘钩伤人事故十二、车场安全间隙不够伤人事故十三、用铁道镢子代替连接销子造成跑车事故十四、爬蹬运行矿车摘钩头伤人事故十五、绞车绳老化断绳跑车事故十六、绞车基础固定不牢造成绞车拉翻伤人事故十七、无证违章开车造成跑车伤人事故十八、闸把断裂导致跑车侥幸事故十九、平巷重车掉道伤人事故二十、蹬勾头、超速行车伤人事故二十一、电车司机违章探出车外被伤事故二十二、保险绳吊挂不标准,中途落地勾住道节侥幸事故二十三、电机车司机违章顶车,造成矿车掉道伤人事故二十四、乘坐猴车打盹,造成跌落伤人事故二十五、违反小绞车司机“六不开”规定造成跑车侥幸事故二十六、巷修工区矿车挤人事故二十七、桥式转载机伤人事故分第四篇 水害事故案例分析一、水文地质资料不清造成透水事故二、违章指挥越界开采造成透水事故三、在周边情况不清楚情况下,组织上山煤巷掘进,没采取超前探水措施导致透水事故。
采矿业中的矿山事故案例分析与教训总结近年来,采矿业中的矿山事故频发,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以几起典型的矿山事故为案例,分析其原因和教训,以期引起广大相关人员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一、事故案例一:XX煤矿瓦斯爆炸事故XX煤矿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煤矿,曾在不久前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不合规的瓦斯抽采措施:该矿在生产过程中,瓦斯抽采措施不符合规范,没有采用有效的瓦斯抽采设备,导致矿井内瓦斯浓度超标。
2.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事故中,作业人员没有正确使用瓦斯检测仪器,对危险信号反应迟缓,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
3. 管理层监管不严:矿山管理层对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的检查和培训机制,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矿井存在的安全隐患。
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训:1. 采矿企业应严格遵守瓦斯抽采规范,采用先进的瓦斯抽采设备,并及时维护和更换设备,确保矿井内瓦斯浓度不超标。
2. 培养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培训力度,确保每一位作业人员都熟悉使用瓦斯检测仪器,并能够根据指示迅速采取行动。
3. 矿山管理层要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安全检查制度和培训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二、事故案例二:XX铁矿坑塌事故在XX铁矿上班的工人们抱怨工作条件恶劣,环境脏乱差,在一次大规模的坑塌事故后,原因尘埃落定:1. 矿山巷道支护不力:矿山巷道的支护设施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布设,缺乏足够的支护材料,导致巷道支护能力不足,造成了坑塌事故。
2. 矿山管理人员忽视安全生产:矿山管理人员对矿山内部存在的安全隐患漠视,没有及时检查和修复巷道支护设施,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对于这起事故,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教训:1. 矿山巷道支护是矿山安全的基础,矿山企业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巷道支护,确保支护设施的牢固可靠。
2. 矿山企业要加强对矿山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监管能力,确保矿山内部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
历年顶板事故案例汇总咱今儿个就来唠唠那些年发生的顶板事故,这可都是用教训换来的经验啊。
一、煤矿里的顶板事故。
1. 某小煤矿的“致命一落”这小煤矿啊,设备也不咋先进,管理也有点松散。
有一天,矿工们像往常一样在井下采煤呢。
那顶板看起来好像挺结实,其实啊,里面已经有不少隐患了。
矿上为了多采煤,没有按照规定好好支护顶板。
结果呢,突然“轰”的一声,一大块顶板就塌下来了。
当时有几个矿工就在那附近作业,根本来不及跑。
这一下啊,就把那几个兄弟给埋在下面了。
救援的时候可费劲了,最后虽然把人挖出来了,但还是有伤亡。
你说这多惨啊,就因为想多挖点煤,省点支护的事儿,结果出了这么大的事故。
2. 大矿的疏忽事故。
这大煤矿啊,按理说应该管理规范吧。
可也有出岔子的时候。
有一个采煤工作面,顶板有点破碎。
技术人员呢,给制定了一套支护方案。
但是啊,执行的时候就走样了。
有几个工人偷懒,没有把锚杆打到位,有的支架也没有撑好。
刚开始还没啥事,大家就都放松了警惕。
结果过了几天,顶板的石头就开始往下掉小碎块。
这时候大家还没当回事儿呢,觉得就是正常的小掉块。
谁知道啊,没几天,“哗啦”一下,一大片顶板就垮下来了。
好在这个大矿救援设备和人员都比较齐全,伤亡情况没有那么严重,但也给矿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停产整顿了好长时间呢。
二、隧道施工中的顶板事故。
1. 山区隧道的“头顶之灾”在那个山区修隧道啊,地质条件可复杂了。
有个隧道工程,施工队刚掘进了一段距离。
这隧道的顶板啊,岩石是那种层理比较发育的。
施工的时候呢,没有提前做好详细的地质勘察。
就按照以前的经验,简单地做了些初期支护。
谁知道啊,有一天,工人正在隧道里面干活呢,突然听到头顶传来一阵“咔咔”的声音。
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呢,一块大石头就从顶板上掉下来了,正好砸在一台施工设备上。
还好当时操作人员离得稍微远一点,不然可就出人命了。
这事儿一发生,施工队才赶紧重新进行地质勘察,调整支护方案。
2. 城市隧道的意外垮塌。
本期共梳理事故案例共63例,其中采掘专业25例,机电运输专业13例,一通三防专业16例,地测防治水专业9例。
一、采掘专业事故案例(25例)案例1:单体柱伤人事故2012年4月18日14时30分,XX矿综采一队职工王XX在12041综采工作面用单体柱推槽,由于推槽时操作不当单体柱崩落,发生单体柱伤人事故,造成王XX右肩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侧肋骨多根骨折。
一、事故地点概况12041工作面倾斜长度177.5m,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面支架型号ZF8600/20/38,工作面安装117架,刮板输送机型号SGZ800/800,采高3.5m,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2012年4月2日工作面初次来压后, 因工作面水大、压力大,多次出现工作面部分支架被压死、支架十字头被压断,无法进行正常推溜移架,至2012年4月18日工作面机尾段支架压死,支架高度降低,造成作业空间狭小。
二、事故经过:2012年4月18日八点班,跟班队长王XX安排职工王XX处理机尾死架。
王XX使用单体柱柱根顶住机尾槽节上沿,柱头顶住支架大立柱底座进行辅助推溜。
由于注液枪枪头卡未卡紧单体柱三用阀,开始移溜时,顶在支架底座上的单体柱受力、柱头柱牙逐渐变形,导致单体柱受力不均,造成单体柱发生崩落,王XX闪躲不及,单体柱直接崩到王XX的右肩上,造成右肩肩胛骨粉碎性骨折、右侧第5、6、7、8根肋骨骨折。
三、事故原因分析1、职工违章作业,使用单体柱进行推槽作业,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液压支柱枪头安装后没有再次检查确认,未及时发现注液枪头卡未卡紧,是造成事故的的重要原因。
3、工作面大面积来压,支架被压死,施工现场空间狭小,施工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是造成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4、区队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检查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制止违章作业,职工安全意识差、安全防护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四、防范措施1、全面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及时查处现场安全隐患,杜绝职工违章作业。
2、现场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操作之前开展危险预想、安全确认,防止误操作。
3、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使安全“零”理念入脑入心,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自保互保能力。
事故现场示意图案例2:π型钢梁伤人事故2009年1月12日20时30分,XX矿综采队职工尹XX在12041综采工作面下巷北1#钻场运送π型钢梁过程中滑倒,发生π型钢梁滑落伤人事故,造成尹XX左腿髌骨线性骨折。
一、事故地点概况:12041工作面井下标高-610~-620m,走向长度777.4m~810m,下顺槽巷道断面设计净宽4.5m,净高3.5m,净断面积15.75m2,支护方式为锚网索+槽钢梁补强支护。
下顺槽担负工作面辅助运输和回风任务。
二、事故经过:2009年1月12日四点班,综采队值班队长洪XX安排中班人员对综采工作面下巷北1#钻场采用单体柱对棚加强支护,跟班队长张XX安排尹XX、许XX、李XX三人现场作业,安排完工作后,跟班队长张XX进入工作面组织生产。
大约晚20时左右,尹XX发现现场的支护材料不够,便吩咐李XX加齐单体柱防倒绳、防倒链,然后把施工地面平整一下,尹XX和许XX去回撤巷口抬运π型钢梁,当二人运至距北1#钻场10m左右的位置时,尹XX滑倒,π型钢梁滑落砸在尹XX左腿处,左腿髌骨线性骨折。
三、事故原因:1、下顺槽人行道下侧有水沟,地面较湿,职工滑倒,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现场管理人员对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不彻底,安全管理存在漏洞,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现场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差,自我防护意识及应急自救能力差,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四、防范措施:1、加强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保证行人巷安全畅通,地面无泥泞积水。
2、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安全责任制,突出安全现场隐患排查及处理工作,务必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3、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升员工安全自我防范意识及应急自救能力。
事故地点示意图案例3:单体柱滑落伤人事故2009年12月10日10时55分,XX矿综采队王XX在处理11011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底鼓时,发生一起单体柱滑落伤人事故,造成王XX左小腿线性骨折。
一、事故地点概况:11011工作面倾向长172.2m,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面支架型号ZF10000/20/38,工作面安装113架,采高3.5m,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在工作面推进距停采线200m位置时开始掘回撤通道,回撤通道设计宽4.0m、高2.8m,工作面推进至回撤通道时,回撤通道矿山压力显现明显,通道底板底鼓严重,巷道内多处高度过低,不能满足支架运输条件,移架前需对巷道底板落底。
二、事故经过:2009年12月10日上午八点班。
11011工作面回撤通道内,由于103#架和104#架前位置出现底鼓现象,两块钢板被顶起,造成回撤支架时巷道高度不够,跟班队长王XX和当班班长余XX立即安排人员落底,落底后采用单体柱压钢板。
10时55左右打好支柱压好钢板,为加快回撤支架进度,跟班队长王XX一人落压柱,由于支柱升的比较紧,且单体柱与钢板不垂直,在落柱时,柱向老巷侧滑落,王XX躲闪不急,单体柱滑落后直接打到左小腿中间部位,造成左小腿骨折。
三、事故原因:1、安全管理人员违章作业,一人操作单体柱,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不到位,单体柱打设不合格,未及时整改,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安全意识、施工质量意识淡薄,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四、防范措施:1、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与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培训学习,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与安全责任意识,在现场示范落实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按要求作业。
2、加强现场支护施工质量验收管理,不合格的应及时整改。
3、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力度,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杜绝违章作业。
事故地点示意图案例4:单体柱砸伤人员事故2009年8月11日17时40分,XX矿11011综采工作面在串梁期间,使用缺牙单体液压柱支护,没有采取防倒措施,且打好柱后没有取下液压枪,造成液压单体柱三用阀漏液,发生缺牙单体柱滑落事故,造成一人头部受伤。
一、事故地点概况11011工作面倾向长172.2m,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面支架型号ZF10000/20/38,工作面安装113架,采高3.5m,循环进尺0.6m,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槽头第一架支架距帮0.8m,在帮与支架支架搭设走向迈步抬棚,步距0.6m.二、事故经过2009年8月11日四点班,综采队在11011综采工作面采煤,丁XX和王XX负责工作面槽头处串大梁。
约20时左右,在老巷侧第一根大梁下,使用单体液压柱,柱头缺少两颗柱牙,向老巷倾斜打在梁下(坏柱牙在新巷侧、好柱牙打在老巷侧),没有采取防倒措施,打好柱后没有取下液压枪,造成液压单体柱三用阀漏液,当丁XX弯腰去挂铁鞋连时,单体柱突然向老巷滑脱,打在丁XX左侧面部,后退时头部磕在背后的单体柱上,造成头部右侧受伤。
三、事故原因1、职工自主保安和安全防范意识差,违章作业,使用失效单体柱,且没有采取防倒措施,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2、职工在打柱过程中,未安排专人监护,操作过程未按照作业规程规定严格执行,打好柱后没有取下液压枪,造成液压单体柱三用阀漏液,是造成事故的另一直接原因。
3、工作地点退路不畅通,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4、现场管理人员监督不到位,没有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制止违章作业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四、防范措施1、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自主保安意识,使用单体柱前一定要认真检查,杜绝使用失效单体柱。
2、加强现场支护管理,严格按章操作,挂好单体柱防倒绳,打好柱后及时取下液压枪,防止三用阀漏液。
3、加强对现场不安全隐患预想,施工前要清好退路。
4、安全管理人员加强现场安全管理,严格现场隐患检查,及时发现、整改隐患,制止违章作业。
事故地点示意图案例5:矸石飞出伤人事故2009年9月25日零点班,XX矿综合机械化综采煤队员工吴XX在11011工作面超前支护段打设单体柱期间,发生一起矸石从破碎机箱体飞出伤人事故,造成员工吴XX右眼外侧骨折事故。
一、事故地点概况11011工作面厚度5.4~6.9m,平均6.32m,全区可采,属较稳定型厚煤层。
煤层沿倾斜方向倾角0.5~5º,平均3°倾向长172.2m。
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作面支架型号ZF10000/20/38,工作面安装113架,采高3.5m,循环进尺0.6m,采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槽头第一架支架距帮0.8m,在帮与支架间搭设走向迈步抬棚,步距0.6m。
二、事故经过2009年9月25日零点班,XX矿综合机械化采煤队职工吴XX、陈XX在11011综采工作面上顺槽转载机头后打超前支护,陈XX在转载机上帮铺设地梁和垫铁鞋,吴XX站在转载机下帮,突然从转载机飞出一块长约150mm的不规则的矸块,打住吴XX的右眼外侧部位,造成吴XX右眼外侧骨折。
三、事故原因1、破碎机前的转载机箱体封闭不严,致使破碎机破碎的矸块受力后从转载机飞出,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区队安全管理不到位,对安全隐患治理工作不重视,以前发生过矸石、煤块从转载机飞出,但区队未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3、职工自主保安意识不强,没有注意到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四、防范措施1、加强设备现场安全管理,发现设备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杜绝设备不安全隐患。
2、完善设备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强基层对设备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
3、加强安全培训,提高现场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职工自主保安意识,加大现场安全管理力度,增强作业人员自主保安能力。
事故地点示意图案例6:顶板掉矸伤人事故2012年9月30日7时10分,XX矿综采准备队员工熊XX在11001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上绳联网前,没有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处理顶板活矸,联网作业时,发生顶板掉矸事故,造成一人重伤。
一、事故地点概况发生事故地点为11001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11011工作面井下标高-487~-502m,走向长度729~1021m,倾向长度206.1m,煤层厚度为6.20m,煤层结构简单,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ZF10000/20/38型液压支架(127架)和ZFG10000/20/38型液压支架(7架)。
回撤通道设计高度3.5m,宽度2.8m(梁端至煤壁)。
工作面于9月29日四点班开始上绳联网,由于工作面掉矸严重,多处网片被矸石撕破掉落,并且顶板压力大,顶板破碎,上圆木时反复连续降架升架,顶板破碎更加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