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作业练习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 格式:docx
- 大小:430.51 KB
- 文档页数:8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专项训练题综合题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E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它们是:A____平原,B古埃及____河谷地,C____中下游地区,D____河谷地,E南欧(2)这些地区形成城市的共同条件有哪些____。
2、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早期选址的有利条件____。
(2)M、P、Q中____处是高级住宅区,主要原因是____。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
石油化工城应建在____处,理由是____。
(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____;并分析原因:____。
(5)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____3、下图为我国江南某城市简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乙两处为(功能)区,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2)说明钢铁工业布局在丙处的优缺点。
(3)某开发商将在A、B两处同期推出新楼盘,结合图示信息分别说出这两处楼盘的宣传亮点。
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城市形成的原因____。
(2)丁城市位于____,因此既是____港,又是____港。
(3)以上四座城市形成的共同区位因素是河流,其在城市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____、____;我国一些重要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河流有密切关系,如上海处在____入海口,重庆处在____和____的交汇处(填河流名称)。
(4)试分析武汉城市形成和发展与哪些地理区位有关?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大致可分为西部沿海平原、中部山地和东部地区三个部分。
中部山地间为北高南低的高原,平均海拔在2500~3000米之间,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境中部,纵横交错的山脊把高原分成十多个山间盆地。
首都基多位于基多盆地,由印第安人始建于11世纪,15世纪末成为印加帝国的都城。
瓜亚基尔建于1536年,是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也是厄瓜多尔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铁路、公路、航空枢纽。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必练题总结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公园是指供城市居民和外来游客休闲、游憩、娱乐和健身的免费开放的城市公共绿地。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越发重视。
近年来,我国长江沿线某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公园数量不断增加,但等级参差不齐,中低等级公园在新老城区均有分布,老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较少的问题突出。
下图示意该城市各等级城市公园在不同经济实力区的分布。
(1)描述该市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城市公园对附近居民的益处。
(3)有市民建议,中低等级公园应尽快改造成高等级公园。
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2、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1年7月17日开始,郑州及部分地区连续多日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持续降水时间长,其中郑州17日20时一20日20时过程降雨量达617.1mm,相当于当地一年的降雨量。
此次强降水范围广,积雨量大。
省各地超时间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材料二下图为郑州及周边地区7月19目08时一20日08时降水量雨量图。
(1)郑州是____(填省份简称)省会,地处____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阶梯。
(2)描述图示时间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____(3)从降水和地表径流角度分析郑州城市内涝的原因。
____(4)简述城市内涝的防治措施。
____3、读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功能区中,B最可能代表什么区?分析其规划在图示位置的原因。
(2)说明图中A地规划为高级住宅区用地的理由。
(3)试分析图中工业区布局的合理性。
4、下图为某城市简图,该城市主要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文化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工业区对应的图例是____(填“①或②、③、④)(2)a、b、c、d四处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所示地区,请说明判读理由____。
(3)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建设钢铁工业基地的是____,请分析原因____。
人教版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下图为我国某历史文化名村的内部空间结构示意。
该村传统民居多用土坯建造,墙体厚度普遍超过50Cm,多数民居建有半地下室作为夏季居室,庭院内常搭建棚架并种植葡萄。
村里的数百亩农用地主要种植葡萄,葡萄加工、销售是该村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据图可知,该村庄()A.公共空间位于村庄中心B.住宅沿公路呈带状分布C.农用地环绕在住宅四周D.以河流为界呈对称分布2. 为建设美丽乡村,当地政府鼓励该村庄发展葡萄庭院旅游产业,以此()A.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提升产量B.提高绿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C.培育葡萄优良品种,扩大市场D.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中华老字号企业可分为餐饮服务、食品加工、商贸百货、医药保健、工艺美术、服装纺织、加工制造、茶、酒九大类,各类型中华老字号企业在全国的分布呈现不均衡性,形成了华东和华北两个高密度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中华老字号能够在商业大潮中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是()①独具匠心的传统工艺②久负盛名的品牌形象③传统不变的经营模式④快速更新的企业产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 在九类中华老字号企业中,集中分布于城市中心区的最可能是()A.餐饮服务B.食品加工C.医药保健D.工艺美术5. 华东和华北中华老字号企业高度密集的最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优越,便于企业联系B.交通发达,有利于商品交换C.科技水平高,传统工艺进步快D.经济发达,工商业历史悠久昆明市是国内较早践行“窄马路、密路网”规划理念的城市之一。
下图示意昆明呈贡区低碳示范区传统“大街区”和规划后的“小街区”路网对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与传统的“大街区”相比,“小街区”()A.路网通达性更高B.绕行时间更长C.出行距离更长D.行车速度更快7. 该示范区实现低碳交通的规划重点是()A.控制道路宽度 B.增加主干道路数量C.组织单行交通 D.提高公共交通覆盖8. 目前我国城市化特点是()A.速度快,水平较高B.速度快,水平较低C.速度慢,水平较高D.速度慢,水平较低特朗勃墙是一种独特的依靠墙体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的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城镇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同时,城镇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两题。
1.城镇化过程往往导致城乡间出现巨大差异,下列要素可能缩小城乡间差距的是()①建筑②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③交通④信息技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在城镇化过程中伴随着()①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用地②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③城镇景观转变为乡村景观④区域文化特色得到强化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3.下图所示的白色大理石建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该著名建筑所处的世界文化圈是A.东欧文化圈B.伊斯兰文化圈C.南亚文化圈D.非洲文化圈继朝阳路之后,北京第二条潮汐车道-----紫竹院路沟桥西端至四季青桥路口东侧之间的潮汐车道于2014年9月30日6:00启用。
此后,该车道每天6:00-12:00为进城方向使用,其它时段为出城方向使用(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目前,大量在北京市中心区上班的居民居住在郊区,主要是因为北京市中心区A.人口过于稠密B.道路交通拥堵C.生活成本较高D.就业机会较少5.潮汐车道的设置,可以A.有效增加进城车辆的数量 B.缓解不同时段的交通压力C.解决城市中心交通拥堵问题 D.大量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读“20世纪末部分国家城市与乡村人口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国家城市人口最多的是()A.日本B.中国C.美国D.英国7.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C.发展中国家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下图示意“武汉三镇空间略图”,其鼎立格局自古有之,而今却发生了很大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武汉早期城市地域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交通9.随着现代综合交通的不断发展,武汉市城市形态在沿江发展的基础上,将进一步趋向()A.沿河流呈条带状发展B.沿公路、铁路多轴向发展C.集中式发展D.从放射状向内聚发展10.武汉市的发展变化说明()A.特大城市的衡量指标是人口的发展B.河流运输方式的兴衰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C.城市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带动城市的发展D.交通枢纽都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11.下图是我国区域城市化得四种典型模式,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模式是( )A.①B.②C.③D.④12.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①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③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④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出现回升A.①②④B.①②C.②③④D.③④13.下列城市的城市区位正确的是()A.宜宾位于嘉陵江和长江汇合处B.武汉位于汉水和长江汇合处C.重庆位于岷江和长江汇合处D.西安位于渭河和黄河汇合处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
乡村和城镇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广东开平碉楼,状似碉堡,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
马降龙碉楼群,是当地黄、关两大家族的海外侨乡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所建,呈现“上身洋装,下身唐装”的特点。
上世纪60年代,开平3次大洪水漫过民居屋顶,村民登上碉楼得以避难。
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开平碉楼密度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中心向四周同心圆递减B.河流两岸密集向四周递减C.从河流交汇处向四周递减D.从中心向四周放射状递减答案 B解析读图可知,开平碉楼密度分布的特点是从河流两岸密集向四周递减。
2.马降龙碉楼群的选址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对其分析合理的是( ) ①紧邻潭江,水源充足,便于取水②地势低平,暴雨频发,便于避难③河流凸岸,泥沙堆积,便于农耕④河流凹岸,河流侵蚀,便于防卫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马降龙碉楼群紧邻河流,水源充足,便于取水,①正确;地势低平,暴雨频发不利于避难,②错误;位于河流凸岸,泥沙堆积,便于农耕,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C项。
3.马降龙碉楼建筑呈现“上身洋装,下身唐装”的特点,其原因是( ) A.岭南建筑风格B.便于防洪防匪C.适应自然环境D.地处著名侨乡答案 D解析马降龙碉楼建筑呈现“上身洋装,下身唐装”的特点,说明该建筑受我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影响。
广东省是我国著名侨乡,因此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影响当地建筑风格。
牛街是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的一段街道,因回族聚居而闻名。
牛街礼拜寺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是中国式古代宫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相结合的产物。
读牛街礼拜寺景观图,完成4~5题。
4.牛街地区形成回族聚居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社会因素 B.经济因素C.行政因素 D.生态环境因素答案 A解析在大城市中,一个区域内如果某个民族、种族或某个宗教团体占优势,它的影响或势力范围可能逐步扩展,便会形成民族聚居区。
牛街地区形成回族聚居区属于这一类种族聚居区,民族因素属于社会因素,A项正确。
2020春地理(新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习题含答案 新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一、选择题1、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 .西亚B .北非C .大洋洲D .东亚答案:D解析:东亚是人口稠密地区。
分析下表,完成题。
地区城镇人口/万 乡村人口/万 地区人口总数/万 甲35 65 100 乙65 35 100 丙80 20 100 丁 90 10 1002A .甲 B .乙 C .丙 D .丁3、具有甲地区城镇化状况特征的国家多分布在( )A .非洲B .欧洲C .北美洲D .大洋洲解析:.D.A 第3题,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标准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由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数人口总数×100%可计算得出甲、乙、丙、丁四地区城镇化水平依次是35%、65%、80%、90%。
第4题,甲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一般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据此完成题。
4.下列关于“木桶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5.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适宜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D.人口素质较高解析:B C第4题,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短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
第5题,“最主要原因”是关键词,利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提高本国的人口容量。
2020春(新)人教地理必修第二册第2章乡村和城镇练习题及答案新版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一、选择题(一)“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约1.2米至2.0米,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
下图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问题。
1、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采光和防风B.通风和排水C.御寒和防沙D.防潮和防盗答案 B解析岭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风沙,因此村落多采用“梳式布局”的主要好处是通风、排水、防潮,B项正确。
2、岭南地区民居多以水域为中心布局主要是为了()A.灌溉农田B.取水防火C.生活供水D.防御洪灾答案 B解析岭南地区村落采用“梳式布局”,房屋前后的间隙小,火灾隐患大,以水域为中心利于取水防火,故B项正确。
(二)读城镇化进程图,完成问题。
1、中国和西欧城镇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①答案 C解析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城镇化的中期阶段;西欧地区为发达地区,处于城镇化的后期阶段。
2、市区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于城镇化进程的()A.①阶段B.②阶段C.③阶段D.①和②阶段答案 B解析在城镇化中期阶段,城镇化推进速度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故选B项。
3、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农村和小村镇转移的阶段是()A.①阶段B.②阶段C.③阶段D.①和②阶段答案 C解析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向农村和小村镇转移的现象出现在城镇化的后期阶段。
(三)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缓解城市内涝,合理排放雨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新模式。
据此完成问题。
1、城镇化发展的初期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B.地下水位上升C.地表径流量增加D.降水量增加答案 C解析在城镇发展初期,城镇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综合题1、下图为“某城市现状及规划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M用地的功能区是____,其区位特点是____。
(2)①②两地中最可能是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
主要理由是什么____?(3)该市规划建设大型工业园区和仓储物流中心。
甲、乙、丙、丁四处中,最适合仓储物流中心的位置是____。
大型工业园区的位置是____。
2、读西双版纳自然风景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西双版纳州位于我国云南省最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澜沧江从风景区中央流过,各种建筑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2018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043万人次。
当地特色民居多为傣族竹楼,即选取当地生长迅速的竹子作为主要材料,竹子经加工后不变形、不裂缝。
傣族被称为“水的民族”,傣族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傣族过新年时,有浴佛、泼水、划龙舟等活动,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
(1)傣族竹楼的建筑结构及材料的选择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分析其如何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
(2)结合材料,分析傣族村寨都傍水而建的原因。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本北海道上士幌町(“町”是日本行政区划名称,相当于我国的“镇”),以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其第一产业2010年占比34.4%,包括粮食、食品产业、农民畜牧业,机械化程度高;其第三产业2010年占比52.9%,包括观光疗养业、福利事业。
曾经随着日本城市化的发展,上士幌町人口流失居住分散,并出现大量分散的空房、空地,城镇运营成本高、活力不足。
材料二:图甲为上士幌町人口年际变化图(含预测),图乙为1995年来上士幌町人口增减数量统计图(1)指出1965年以来上士幌町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说明上士幌町人口迁移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3)提出上土幌町为降低城镇运营成本、提高城镇生活的便利度可采取的措施。
4、下图示意世界不同规模城市数量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带答案考点精题训练综合题1、下图为某市30年前后的城市发展变化图。
读图回答问题。
(1)从环境因素考虑,分析说明该市化工厂布局是否合理。
(2)简述国道改道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
(3)说明图中仓储区的区位优势。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欧洲可观望阿尔卑斯雪山,且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共有17个,下图是这些城市的分布图。
材料2 广州市2021年常住人口1867.66万人,其中人户分离人口1152.29万人。
(1)图中人口最多的城市是__________,这个城市目前可能处于城市化__________阶段,城市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欧洲城市的城乡人口流动方向一般是_____________,这会造成______________城市问题。
(3)与欧洲城市相比,广州人户分离人口多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这对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______________?3、宏村村落水系的作用是什么?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近郊相对于市中心土地成本较低、空间较为宽裕、建设上的限制条件较少,部分城市热衷于“新城开发”,不断拓展城市边界,引发一系列问题。
同时,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
北京东路地区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上海开埠以来全国闻名的生产资料一条街,距今已有160年历史。
随着时代变迁,面临产业低效老旧、风貌破碎缺失、配套活力不足等问题。
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建立了内外互联,河街互通的“金街、银岸、坊巷”的综合更新体系。
金街——增强商服活力和多样功能的拼接,统筹考虑道路交通功能与城市活力塑造等。
银岸——优化滨水空间景观,连接拓展腹地街区,塑造“银岸串珠,活力海绵”式滨河走廊。
坊巷——针对适宜街巷规划林荫景观街、风貌休闲街、共享活力街、街坊慢行道等特色改造空间。
2020春(新教材)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练习及答案新版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一、选择题(一)读新加坡某功能区景观图,完成问题。
1、图示功能区的位置特点主要是()A.位于市中心B.位于居住区内C.位于城市郊区D.沿交通干线分布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功能区建筑物高大而密集,故图示功能区为商业区(中央商务区),一般位于市中心。
2、该功能区具有的特点是()A.城镇中分布最为广泛B.商业活动最为频繁C.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D.逐步向城市边缘移动答案 B解析图示功能区为商业区,商业活动最为繁忙,B项正确;居住区在城镇中分布最为广泛,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排除A、C两项;工业区逐步向城市边缘移动,排除D项。
(二)下图为1800~2015年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城镇化水平图。
读图,完成问题。
1、2015年,中国()A.城镇化刚刚起步B.城镇化快速发展C.城镇化开始衰退D.呈现快速逆城市化答案 B解析图中显示,和英、美、德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仍较低;20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城镇化水平提升速度很快,说明目前我国处于城镇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2、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A.城镇化起步晚B.城镇环境质量好C.城镇化速度慢D.城镇化水平高答案 A解析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起步晚,速度快,但目前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镇环境质量不占优势。
(三)“握手楼”是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握手楼”数量逐渐增多,高度不断增高。
下图示意某城中村的“握手楼”。
据此完成问题。
1、“握手楼”现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A.人口稠密B.土地紧张C.环境恶化D.交通拥堵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握手楼”形容两栋楼房间隔距离过小,且楼层越来越高,说明城市用地紧张,导致住房拥挤,B项正确;城市人口增长过快易导致用地紧张,排除A项;“握手楼”的大量出现会导致环境恶化、加剧交通拥挤,排除C、D两项。
必修第二册检测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迂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
下面图1示意高要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2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与排水系统。
据此完成1—2题。
1.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A.水源丰富B.水运便利C.水灾多发D.耕地划片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下表是世界某大城市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
其中0—5千米为核心区,5—15千米为内城区,15—25千米为外域区,25—35千米为边缘区,35千米以外为郊区。
结合表中数据(相对位),完成3—4题。
3.与边缘区相比,该城市核心区( )A.建筑物密度较小B.植被覆盖率更高C.第二产业产值高D.地表径流汇集快4.该城市距市中心15—20千米区域内的建筑可能为( )A.居民住宅B.大型医院C.公共景观D.工业仓储我国传统的风水学,将古代天文、气候、地形、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构建环境的艺术之中。
四川阆中古城被称作“风水第一城”,旅游业发达。
下图为阆中城区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阆中城区所在地的描述及有关阆中城区布局的说法,两者组合正确的是( )A.河岸坡度大甲地是沿江防洪堤最厚最高区域B.土层深厚,颗粒大丙地为重工业区C.地下水埋藏较深古城区布局是受行政规划影响D.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乙地建筑较为密集6.从传统风水学说来看,阆中城所在地是一个风水宝地。
下列对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A.三面环水,调节小气候,气候要素年较差大B.四面环山,城区风力较小,热量不易散失C.北方山地阻挡寒冷的偏北风,冬季气候相对温暖D.植被丰富,水源充足,环境优良城镇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指城镇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C.城市中心流通人口较多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8.若图中有高级居住区分布,则它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广州市先修建了地铁2号线,后又将原2号线拆分为现在的2号线和8号线,并新建了19个地铁站点。
下图示意广州市2号、8号地铁线附近各年竣工小区平均容积率(容积率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据此完成9—11题。
9.将原地铁2号线拆分为现在的2号线和8号线,并新建19 个地铁站点,可能是在( )A.1997—1999年B.2004—2006年C.2007—2010年D.2013—2014年10.地铁线的规划建设,使地铁站周边地区偏向( )A.高密度居住区和商业用地的开发B.工业园区和仓储物流用地的开发C.低密度居住区和公共用地的开发D.文化创意园区和科研用地的开发11.由市中心向外,地铁线( )A.对住宅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减小B.对住宅影响的辐射范围变大C.有利于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聚D.站点附近土地利用变化率减小人口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从第一产业向城镇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产业城镇化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经济结构中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的过程。
调查发现,人口域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同步增长的区域发展比较协调。
下表为2004年和2014年青海省各市(自治州)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的年均增长率对比表。
读表,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青海省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增长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0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大于产业城镇化B.2004年产业城镇化均滞后于人口城镇化C.201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大于产业城镇化D.2014年产业城镇化总体超前人口城镇化13.青海省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协调程度反映了( )A.2004年海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属于人口超前型B.2004年西宁市、黄南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属于产业超前型C.2014年各地区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都不协调D.2004年至2014年玉树藏族自治州由不协调型转为协调型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a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b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回答14~16题。
14.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I型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15.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IV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16.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六盘水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的工业城市,被石灰岩山丘环抱,水坡河穿城而过,以凉爽的高原气候著称。
城市人口密集,为了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建设完善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将水城河串联起现存的溪流、坑塘、湿地和低洼地,形成一系列蓄水池和不同承载力的净化湿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即绿色海绵体系。
下图为六盘水市雨水管理和生态净化系统的一部分。
据此完成17—19题。
17.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A.水汽输送速度加快B.地表径流季节变化趋缓C.地下径流不断减少D.水循环的周期逐渐延长18.自绿色海绵体系建立以来,六盘水的城市内涝频率显著下降。
其主要原因是绿色海绵体系的( )A.水域面积显著增大,蓄洪量增加B.各种水体相互贯通,提高泄洪能力C.植物多样性提高,利于雨水下渗D.调节气候功能增强,暴雨频率下降19.在六盘水的绿色海绵体系中,具有水体净化功能的要素主要是( )A.持续缓慢流动的水体B.阶梯状分布的湿地C.可被溶解的营养盐类D.多样性的生物群落地理信息系统可应用于鲁尔区煤矿整治研究。
读下图,完成20—22题。
20.地理信息系统的( )A.关键装置是传感器B.数据模型用点、线、面表达C.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D.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21.图中城市( )A.①位于规划区B.②位于非矿区C.③位于现矿区D.④位于原矿区22.图示地区采矿业向西、向北迁移,主要是趋向( )A.原料地B.消费地C.水资源D.交通线23.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人口比例约为68%,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
(1)依据材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
(2)江南水乡以河成街,街桥相连。
下图为江南水乡景观图。
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上述景观形成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答案:1.C; 2.D解析:1.由图1可知,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灾。
2.由图2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
该地容易有洪涝灾害,因此设置八卦村排水系统,主要目的在于排水而不是蓄水;村落在小盆地内,中心容易积水;道路如果全部都与排水系统并行,那么道路从中间向四周交通便利,但是环形交通不便。
答案:3.D; 4.C解析:3.读统计表可知,核心区地表硬化度高,商业密度大,道路密度大,属于中心商务区所在地区,建筑物密度大,植被覆盖率低,以第三产业为主,地表径流汇集快。
4.读表可知,距离市中心15—20千米区域内,地表硬化度低,没有常住人口,也没有商业活动,说明该地建筑可能为公共景观。
答案:5.D; 6.A解析:5.结合等高线数值,阆中城区所在地地势较平坦,水流缓慢,河岸坡度小,甲地位于凸岸、左岸,是沿江防洪堤较薄区域。
水流慢,细小泥沙颗粒也沉积,丙地在城区内,不可能为重核工业区。
该城位于四川盆地,属于湿润区,地下水埋藏较浅,古城区布局因受地形影响而成。
该地是河流泥沙沉积形成,是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乙地位于城市中心,建筑较为高大密集。
6.从传统风水学说来看, 阆中城所在地是一个风水宝地。
三面环水,调节小气候,气候要素年较差小。
四面环山,城区风力较小,热量不易散失。
北方山地可阻挡寒冷的西北风,冬季气候相对温暖。
植被丰富,水源充足,环境优良。
答案:7.C; 8.B解析:7.商业区是城市中单位面积地租最高的功能区,而该区域地租指数较低,只能是该区域人口流通量较多的缘故。
8.居住区地租指数越高,说明该地居住租金高或人口流通量较少,则该区域为高级居住区。
图中显示该城市西南方向居住区地租指数较高且范围较大。
答案:9.C; 10.A; 11.B解析:9.将原地铁2号线拆分为现在的2号线和8号线,并新建19个地铁站点后,2号、8号地铁线附近竣工小区平均容积率将大为提高,故可能是在2001—2010年。
10.地铁线规划建成后,周围地价迅速提高,用地类型具有较髙的付租能力,偏向高密度居住区和商业用地的开发。
11.由市中心向外,地铁线使得城市地价提升,交通通达度提高,对住宅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对住宅影响的辐射范围变大;有利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集聚;站点附近土地利用变化率增加。
答案:12.C; 13.D解析:12.200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小于产业城镇化;2004年海东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产业城镇化高于人口城镇化;从表格中可看出,2014年人口城镇化总体大于产业城镇化。
13.2004年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口城镇化呈负值,且低于产业城镇化,说明人口城镇化水平降低;2004年西宁市人口城镇化高于产业城镇化, 但总体差别不大,区域发展较协调,黄南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人口城镇化高于产业城镇化,属于人口超前型;2014年玉树藏族自治州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相差小,区域发展较协调;2004年玉树藏族自治州人口城镇化高于产业城镇化,2014年玉树藏族自治州人口城镇化与产业城镇化相差小,区域发展较协调,2004年至2014年玉树藏族自治州由不协调型转为协调型。
答案:14.D; 15.B; 16.A解析:14.读图1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I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I 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II型);读图2可知,三个城市只有上海临海且海港规模大,南京、合肥没有临海也没有海港;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但合肥没有沿江;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合肥距离长江入海口较远;结合图2图例可知,合肥、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上海为直辖市,行政级別都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