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_李仲荣
- 格式:pdf
- 大小:273.17 KB
- 文档页数:4
神经母细胞瘤分期标准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实体瘤,起源于原始神经母细胞。
根据不同的分期标准,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会有所不同。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是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和国际神经母细胞瘤风险分层系统(INRGSS)。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
INSS系统将神经母细胞瘤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阶段1表示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且完全切除;阶段2表示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但未完全切除;阶段3表示肿瘤跨越中线,或侵犯邻近组织,或侵犯局部淋巴结;阶段4表示肿瘤广泛侵犯,且难以手术切除;阶段4S表示年龄在1岁以下的患儿,肿瘤局限于原发部位,但存在远处转移。
INSS系统通过对肿瘤的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次,我们来介绍国际神经母细胞瘤风险分层系统(INRGSS)。
INRGSS系统将神经母细胞瘤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风险组。
低危组包括INSS阶段1和2,并且组织学上属于良性;中危组包括INSS阶段3和4,并且组织学上属于中度恶性;高危组包括INSS阶段4,并且组织学上属于高度恶性,或者存在MYCN基因扩增。
INRGSS系统通过综合考虑肿瘤的分期、组织学类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对患儿的预后进行更精细化的评估。
在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中,分期标准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低危组患儿,手术切除肿瘤后通常预后良好,无需进行放疗或化疗;对于中危组患儿,通常需要联合手术、化疗和放疗进行综合治疗;对于高危组患儿,由于肿瘤的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需要进行更加强有力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总之,神经母细胞瘤的分期标准对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INSS和INRGSS系统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科学、准确的评估工具,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神经母细胞瘤CCCG-NB-2015共识多中心应用总结神经母细胞瘤(CC-MB)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儿童实体肿瘤的20%左右。
近年来,关于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策略不断发展,多种多中心的共识应用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总结神经母细胞瘤CC-MB-2015共识多中心应用的相关内容,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肿瘤,对治疗手段的选择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CC-MB-2015共识是一项基于多中心研究的治疗策略指南,其中包括了多个国家的临床实践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首先,根据共识的指导,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确定神经母细胞瘤的分型,有助于针对不同类型的神经母细胞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共识指出,对于低危型的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随后辅以化疗和放疗。
对于高危型的神经母细胞瘤,化疗和放疗是首要选择,手术切除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并不能显著改善生存率。
其次,共识还提供了针对不同病情的治疗方案,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治疗策略。
据共识指导,对于未经治疗的神经母细胞瘤患者,首先进行化疗和放疗,以达到肿瘤缩小、控制病情的效果,随后考虑手术切除。
共识还提出了侵袭性治疗和消化道处理等策略,有助于控制和减轻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共识还更新了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预后划分和评估方法。
根据共识,通过采用多种预后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患者的预后,并确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共识指出,对于未经治疗的患者,不同的预后因素决定了不同的治疗策略。
根据病理学因素、分期、年龄和肿瘤负荷等指标,可以对患者进行分层,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最后,共识还规范了神经母细胞瘤的随访和监测措施,以及复发和转移的处理方案。
共识指导了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复发和转移的处理策略,明确了不同情况下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方法。
随访和监测措施的规范化,可以更早地发现和干预患者的复发和转移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Ⅰ-Ⅱ期)临床路径一、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Ⅰ-Ⅱ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Ⅰ-Ⅱ期)(ICD-10:D36.153)。
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ICD-9:54.40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小儿外科学》(第5版,蔡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临床表现:腹部肿块,可有腹痛,可有儿茶酚胺代谢(VMA/HVA)异常及相应并发症状或血管活性物质增多导致的相应并发症。
2.体格检查:上腹部肿块;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
3.辅助检查:腹部超声、胸部、腹部、盆腔增强CT,建议三维成像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并符合Ⅰ-Ⅱ期肿瘤,MRI 可用于检查周围组织浸润及转移。
选择性行PET/CT检查。
4.手术情况:术中探查和完整切除情况符合Ⅰ-Ⅱ期肿瘤。
5.术后病理证实切缘阴性或仅有镜下残留。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小儿外科学》(第5版,蔡威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ICD-9:54.4003)(四)标准住院日。
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神经母细胞瘤疾病编码(ICD-10:D36.153)术前评估属Ⅰ-Ⅱ期病例,可行手术切除。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术前评估属Ⅲ、Ⅳ、ⅣS期者不进入路径:如肿瘤巨大、区域淋巴结受累、术前发现骨髓转移、骨转移或其他位置有远处转移、发现基于影像学定义的危险因子,估计肿瘤无法切除等;或术中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乳糜漏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治疗。
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是原发于神经节、由未分化的神经母细胞组成的恶性肿瘤,是幼儿时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儿童实体瘤的10%,占新生儿恶性肿瘤的50%。
两岁是发病高峰,可能与遗传有关。
好发于肾上腺和脊柱旁交感神经链,男女发病比例为1.3:1。
[诊断标准]1.神经母细胞瘤好发于婴幼儿,通常原发部位较深,起病缺乏特异性,故确诊时50%~60%已是晚期。
一般诊断的依据有:(1)手术探查切取肿块行病理学检查可确诊,但这种情况较少见;(2)对疑患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可行多部位的骨髓涂片检查常能看到典型的肿瘤细胞;(3)B超、CT、MR可早期发现肿瘤部位,而检测儿茶酚胺代谢物的水平对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此外,特异性神经烯醇化酶(NSE)、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对诊断也有帮助。
2.神经母细胞瘤是由未分化的神经母细胞组成,根据分化程度将其分为未分化型、低分化型、分化型及神经节细胞型。
3.TNM国际分期和临床分期:(1)TNM国际分期(UICC,1992)T一原发肿瘤:T X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0未发现原发肿瘤T1单个肿瘤,其最大径≤5cmT2单个肿瘤,其最大径>5cm,但不超过10cmT3单个肿瘤,其最大径>10cmT4同时发生的多灶性肿瘤N一区域淋巴结N X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M一远处转移M X远处转移不能确定M0无远处转移M1有远处转移(2)临床分期Ⅰ期T1 N0 M0Ⅱ期T2 N0 M0Ⅲ期T1 N1 M0T2 N1 M0T3 任何N M0ⅣA期T1 任何N M1T2 任何N M1T3 任何N M1ⅣB期T4 任何N 任何M[治疗方案]1.一般原则:Ⅰ期:切除肿瘤,无需进一步治疗;Ⅱ期:尽可能切除原发肿瘤,术后化疗;Ⅲ期:先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如果能完全或部分切除,术后放疗,再化疗。
如果不能切除,则先化疗,待肿瘤缩小后手术,术后放疗和化疗;Ⅳ期:以化疗为主,可获得长期缓解,以后据情再决定手术、化疗,而放疗可做可不做。
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诊疗指南【概述】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常见的发源于交感神经节的恶性肿瘤,诊断时的平均年龄为2岁,75%病例诊断时年龄小于5岁,偶见于大儿童,男孩略多于女孩。
恶性未分化的神经母细胞及良性已分化的神经节细胞可能是成熟连续过程中的不同表现,神经节母细胞瘤在细胞分化程度上介于二者之间。
原发瘤位于腹部者约占75%。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经综合治疗长期生存率已明显提高,今后治疗方向是减少低危病人治疗并发症和提高高危病人的长期生存率。
【诊断】(1) 临床表现由于神经母细胞瘤生长迅速。
早期转移以及产生儿茶酚胺等原因,故其临床表现是多样的。
1) 一般症状初诊时常有贫血、疲乏、体重不增或下降,或不定型发热。
2) 肿瘤压迫或侵入周围器官的症状可引起腹痛、腹部饱满,呕吐、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也有以腹部巨大肿块为首要表现而无全身症状者,肿瘤位于上腹一侧、固定,呈坚硬大结节状。
如肿瘤经椎间孔侵入椎管内压迫脊髓,则有感觉异常、疼痛、下肢麻木及大小便异常。
盆腔肿块可致输尿管受压而发生肾、输尿管积水。
3) 转移瘤症状神经母细胞瘤常转移至颅骨,如转移至眼眶则引起眼眶内出血及眼球突出。
如脊髓腔被侵润,则有贫血、血小板减少。
侵润骨质可引起骨痛、关节痛及病理性骨折。
4) 儿茶酚胺所致症状小部分病例可有高血压、多汗、心悸、尿频及腹泻等症状。
(2) 辅助检查1) B超及增强CT为首选检查方法:超声检查可明确肿块为囊性或实性,肾静脉或下腔静脉有无瘤栓;CT可进一步明确肿瘤侵润范围,肿瘤与血管及周围脏器关系等;2) 静脉尿路造影(IVP)是重要的检查方法:IVP可显示肾盂肾盏受压变形,重点了解对侧肾脏形态及功能有无异常;可在增强CT检查完即刻进行IVP检查;3) 儿茶酚胺代谢检查:约90%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尿VMA 增高,VMA阳性有助于对肿瘤定性;4) 骨髓穿刺:如患儿极度贫血,应疑有髓腔转移,骨髓穿刺可见瘤细胞集结成团。
骨髓穿刺有助于肿瘤定性、肿瘤分期及判断预后;5) 其它生化指标检查:AFP检查有助于与卵黄囊瘤、恶性畸胎瘤鉴别。
神经母细胞瘤怎么治疗文章目录*一、神经母细胞瘤怎么治疗*二、神经母细胞瘤的辅助检查*三、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神经母细胞瘤怎么治疗1、手术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术前应了解肿瘤大小、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转移情况。
手术多采用经腹膜途径,大的肿瘤可采用腹部横切口,进入腹腔后要探查肿瘤与患侧肾脏、肿瘤与周围淋巴结及肿瘤与大血管的关系,并了解对侧肾脏情况,检查肝脏和腹腔有无转移以决定能否切除肿瘤。
对于肿瘤较小而无严重浸润时,可完整切除,附近淋巴结应一起清扫。
肿瘤较大且浸润严重时在不影响重要脏器和威胁生命的前提下应尽量切除彻底,如肿瘤侵犯肾脏时做肾切除,肿瘤大出血或压迫脊髓时应及时手术。
一般Ⅰ及Ⅱ期肿瘤可完整切除,Ⅲ及Ⅳ期如肿瘤无法切除时通过放疗、化疗2~3个月肿瘤缩小后再手术探查,仍有成功切除的机会,不能完整切除时尽量行减细胞术。
2、放疗治疗神经母细胞瘤NB对放疗较敏感,但考虑到放疗对小儿的长期后遗副作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其在NB治疗中的作用相对较小,主要用于:控制不能完全切除的局限肿瘤或化疗不能完全控制的肿瘤;对手术不能切除的肿瘤引起的疼痛或器官功能异常如2期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等;姑息性化疗如4期。
3、中医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祖国医学用传统中药有非常独到的治疗方法,建议你用传统中药虫草、猪苓、明党参、桑寄生、青阳参、香菇、红豆蔻、桑白皮、杜仲、降香、茯苓、白术、八月札、知母、片姜黄、制南星、山萸肉、木瓜、仙茅、制半夏、补骨脂、独活、石菖蒲、仙鹤草、大蓟、山奈、枸杞子、薏苡仁、地榆、白前、丹皮、射干、当归、土鳖虫、青黛、肉桂、苦参、金精粉、葫芦巴、白癣皮、赤芍、山豆根、远志、泽泻、金银花、乌术粉、制鳖甲、连翘、紫草、桃仁、三七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
其功效能在短期内缩小肿块,控制转移、减轻痛苦、稳定病情、疗效显着,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力,甚至达到临床彻底治愈的目的。
神经母细胞瘤的辅助检查神经母细胞瘤皮肤转移癌表现为成簇具有许多核分裂象的小嗜碱性细胞,形成玫瑰花结状,位于纤细原纤维性嗜酸性基质中。
神经母细胞瘤的病理学分析与治疗简介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胚胎中的神经母细胞,在儿童中发生较为常见,约占儿童肿瘤的6%。
由于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神经母细胞瘤的病理学分析和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针对神经母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以及目前的治疗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神经母细胞瘤的病理学特点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胚胎中的神经母细胞,一般发生在肾上腺、腹部和胸部等部位。
这种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包括细胞异质性、核浓染、核仁肿大和细胞分化程度的不同。
根据国际神经母细胞瘤病理学分类系统,该瘤分为四个主要分类:分化型、未分化型、婴儿型和亚临床型。
分化型分化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比较成熟,包含有完整的神经组织结构。
这种类型的瘤细胞有明显的分化特点,比如有神经原纤维、神经元网、轴突和髓鞘等结构。
分化型神经母细胞瘤病人通常年龄较大,预后较好。
未分化型未分化型神经母细胞瘤细胞通常没有明显的分化特点,细胞形态异质性明显,细胞核大而深染。
这种类型的瘤细胞通常会快速生长和扩散,预后较差。
婴儿型婴儿型神经母细胞瘤多发生在婴幼儿期,细胞核较小且轻染,细胞形态类似于原始的神经母细胞。
婴儿型神经母细胞瘤通常预后较好,治愈率较高。
亚临床型亚临床型神经母细胞瘤是指在病理学上符合神经母细胞瘤,但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的病例。
这种类型的瘤通常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监测。
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对于早期发现的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切除可以达到根治目的。
但对于那些肿瘤已经扩散至淋巴结或其他组织的病例来说,手术切除可能无法完全清除瘤细胞。
因此,手术后通常需要进一步的辅助治疗。
化疗化疗是治疗神经母细胞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化疗常常在手术之前进行,以缩小肿瘤的大小,使手术更加容易。
神经母细胞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治疗神经母细胞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神经母细胞瘤应该吃什么药。
*神经母细胞瘤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由于NB预后差异大,部分病人如小年龄、早期NB预后明显优于大年龄晚期组,因此应根据病人的预后因素,如年龄、分期、N-myc扩增、1p缺失等采用分级治疗。
早期病人无N-myc扩增及1p缺失,可仅做手术,手术后随访。
而大年龄、晚期,伴有N-myc 扩增,1p缺失者,需接受强化疗和手术,直至骨髓移植。
手术、化疗、放疗仍为NB治疗的三大主要手段,根据其临床预后因素采用不同强度的治疗方案。
一般对局限性肿瘤主张先手术切除,再化疗。
而对估计手术不能切除者采用先化疗、再手术、再化疗或加放疗的策略。
对NB敏感的药物有环磷酰胺、长春新碱、依托泊苷(VP-16)、卡铂、顺铂、抗肿瘤抗生素(多柔比星)、异环酰胺等,各个协作组采用不同药物组合对晚期病人强化疗,但预后改善仍未令人满意。
美国CCSG协作组报道晚期NB在接受自身骨髓移植后4年无进展性疾病生存率为38%,各项处理方案结果未显示有差别。
对Ⅳ期具有其他预后不良因素者(如N-myc扩增,年龄2岁,诱导治疗未获缓解者),自身骨髓移植组预后要比常规治疗好。
异基因移植与自体移植间结果无差异。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造血功能恢复要比骨髓干细胞移植快,并且肿瘤细胞污染的机会相对减少。
NB对放疗敏感,但全身放疗在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中的应用尚有争论。
NB的原发部位复发机会较高,因此对Ⅲ、Ⅳ期病人仍有主张化疗同时采用局部放疗,但其有效性不明确。
全身照光并不改善预后,对晚期疼痛病人,照光可缓解疼痛。
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对晚期病人在自身干细胞移植后随机分组进行13-顺维A酸治疗研究,一组病人接受160mg/(m2·d),每月用2周,共3~6个月,另一组病人停化疗后不用药。
结果为接受维A酸组3年EFS为47%,未接受组为25%,P=0.013。
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路径一、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
〔二〕诊断依据。
依据(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疗专家共识〔2022年版〕)〔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肿瘤外科学组〕。
1. 确诊标准(以下两项之一):(1)肿瘤组织光镜下获得肯定的病理学诊断(以下检查可有可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电镜检查、血清NSE或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升高);(2)骨髓抽吸涂片和活检发觉特征性神经母细胞(小圆细胞,呈巢状或菊花团状排列;抗GD2抗体染色阳性),并且伴有血清NSE或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升高。
2. INSS分期〔1〕局限性肿瘤,肉眼完全切除,伴有/无镜下残留,同侧与肿瘤非粘连性淋巴结镜下阴性(与原发肿瘤融合粘连并一并切除的淋巴结可以是阳性的)。
〔2A〕局限性病变,肉眼不完全切除,同侧与肿瘤非粘连性淋巴结镜下阴性。
〔2B〕局限性病变,肉眼完全或不完全切除,同侧与肿瘤非粘连性淋巴结镜下阳性,对侧肿大的淋巴结镜下阴性。
〔3〕无法切除的单侧肿瘤越过中线,地域性淋巴结阴性/阳性;单侧肿瘤未超越中线,对侧肿大淋巴结阳性;中线部位肿瘤,通过肿瘤直接侵fan(无法切除)或淋巴结转移方法向两侧延伸。
〔4〕任何原发肿瘤伴有远处淋巴结、骨髓、肝、皮肤和/或其他器官(除外4S期)播散。
〔4S〕原发肿瘤为局限病变(I、IIA或IIB期),并仅限于皮肤、肝和/或骨髓转移(限于年龄<1岁的婴儿),骨髓微量受累即骨髓穿刺或活检显示神经母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的比例<10%;如果行MIBG扫描,骨髓必须是阴性的)。
注:中线为脊柱,越过中线是指侵fan到或越过脊柱的对侧缘。
假设存在多发原发病变,按照受累范围最广的病变进行分期。
3. 危险度分组(COG)〔1〕低危:①全部1期;②<1岁全部2期;③>1岁MYCN未扩增2期;④>1岁,MYCN虽扩增但INPC为预后良好型2期;⑤MYCN未扩增,INPC为预后良好型且DNA 为多倍体4S期。
神经母细胞瘤的分类和手术治疗策略一、神经母细胞瘤的概述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肿瘤,起源于原始的神经嵴或髓母细胞。
它通常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则相对较少。
神经母细胞瘤通常形成在肾上腺或交感神经干中,但也可以发生在脊柱、腹膜后、颈部和盆腔等部位。
二、神经母细胞瘤的分类根据国际神经母细胞性肿瘤学会(INPC)系统,将神经母细胞瘤分为四个不同的组别:低危组(LN)、中危组(IIA)和高危组(III和IV),以及特殊类型。
这些分类依据了肿瘤组织学特点、年龄、分期和生化指标等因素。
1. 低危组:低危组包括良性或良性倾向的肿瘤。
这些肿瘤通常局限于一个器官,没有侵犯周围组织或扩散到远处。
低危组的患者拥有较高的治愈率,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2. 中危组:中危组神经母细胞瘤比低危组更具侵袭性。
这些肿瘤可能侵犯周围组织和淋巴结,并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手术切除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还可能采用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或多种治疗方式的结合。
3. 高危组:高危组包括那些在诊断时就已经扩散到远处骨骼、骨髓或其他器官的肿瘤。
这些肿瘤往往存在分期较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
手术切除在这里可能难以实施,并且常常需要采取其他综合性治疗策略,如化学治疗、干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等。
4. 特殊类型:特殊类型指非典型表现或与婴幼儿神经母细胞瘤相关的罕见亚型。
这些亚型通常与较好的预后相联系,并具有特殊的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临床特征。
三、手术治疗策略手术切除在神经母细胞瘤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关键。
以下是在不同组别下常用的手术治疗策略:1. 低危组:对于局限性的低危组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切除通常是一个安全而有效的选择。
当肿瘤位于肾上腺时,根据情况可选择部分切除或全切除。
对于其他侵犯邻近器官的低危组肿瘤,也应该尽量实施完整切除。
2. 中危组:中危组神经母细胞瘤存在较高复发风险,因此手术治疗需要更为谨慎。
神经母细胞瘤诊疗方案
孙桂香
【期刊名称】《临床儿科杂志》
【年(卷),期】1995(13)5
【摘要】诊断一、确诊条件 (1)具有符合神经母细胞瘤(NB)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肿瘤灶:拟诊为神经母细胞瘤者必须查明原发灶、转移灶及病变受累范围。
对可疑原发灶部位酌情进行B超、CT或MRI(磁共振)等检查;寻找转移灶必须做骨髓检查找NB细胞、对可疑骨骼侵犯部位做X线检查或99m锝扫描、进行胸部X线或CT和全腹B超或CT检查,必要时做静脉肾盂造影等。
【总页数】1页(P310)
【作者】孙桂香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64
【相关文献】
1.神经母细胞瘤诊疗建议 [J], 孙桂香
2.嗅神经母细胞瘤7例诊疗分析 [J], 张运东;蔡奇山;何纯会;左晶晶;包剑英;刘仁东;范辉
3.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 [J], 夏剑锋; 张倩; 梅海
4.嗅神经母细胞瘤伴发神经内分泌副瘤综合征的诊疗分析 [J], 孙炎;黄谦;崔顺九;王明婕;张树荣;杨本涛;邱锷;曲静;周兵
5.逐渐认清甲流疫情不断校正诊疗方案甲流诊疗方案5次修订增加孕妇和儿童的诊疗规范 [J], 李兴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Ⅲ、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的临床体会赵强;张广超;陈鸿骏;闫杰;李璋林;曹嫣娜【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02(029)006【摘要】目的:讨论腹部进展期原发神经母细胞瘤(NB)减瘤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对术前化疗后行原发肿瘤减瘤术的腹部进展期NB 10例,与同期化疗后行原发肿瘤完整切除的腹部进展期NB 24例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行减瘤术组10例,1例生存41个月,1例生存11个月,8例死于诊断后1~10个月内,平均7个月.行完整切除组24例,18例生存18~59个月,平均25个月,其中3例36个月,1例59个月健在.Ⅲ期2例,Ⅳ期16例.结论:对腹部进展期NB的手术时机要有正确的判断,如术中考虑无法切除90%以上的原发灶,则应避免减瘤术.【总页数】2页(P416-417)【作者】赵强;张广超;陈鸿骏;闫杰;李璋林;曹嫣娜【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天津市,300060;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天津市,30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4【相关文献】1.儿童Ⅲ/Ⅳ期神经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及生存分析 [J], 王培培; 唐锁勤; 翟谦宇2.儿童Ⅲ/Ⅳ期神经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及生存分析 [J], 王培培; 唐锁勤; 翟谦宇3.肝转移儿童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治疗及临床分析 [J], 冯峰; 齐灿4.Kadish 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行鼻内镜手术切除及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J], 孙炎; 曲静; 周兵; 黄谦; 崔顺九; 张娜; 黄振效; 张树荣; 杨本涛; 邱鄂; 王明婕5.Ⅲ~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放射治疗预后因素分析 [J], 周珺珺;赵洁;汤静燕;蒋马伟;马秀梅;白永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
王忠荣;刘胜勇
【期刊名称】《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9(8)4
【摘要】@@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最常见的小儿颅外实体肿瘤.来源于未成熟的胚胎细胞,早期可发生转移,恶性程度高,且症状无特异性,易造成误诊,具有白行消退与体外诱导分化成熟的特点,随着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改进,其预后明显改善.
【总页数】2页(P62-63)
【作者】王忠荣;刘胜勇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儿外科,合肥市,230001;安徽医科大学附
属省立医院儿外科,合肥市,2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比较 [J], 查元梓;吴晔明;陆冬青;袁晓军;蒋马伟
2.CT在儿童腹部神经母细胞瘤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J], 贺文广;任刚;蔡嵘;唐文;倪婧;陈健
3.CT在儿童腹膜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J], 江蒙杰; 张培华; 郭振
4.移植后地西他滨输注治疗儿童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合并神经母细胞瘤1例 [J], 钟志娟;卢俊
5.CT影像组学鉴别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和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价值 [J], 王浩入;陈欣;刘欢;余春霖;何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