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 4/9/2019
节细胞神经瘤
• 与本病同源,以腹膜后和后纵隔较多见,少部分来自于肾 上腺,是一种少见的神经源性良性肿瘤,儿童相对多见, 成人少见。 • CT 特点是瘤体一般比神经母细胞瘤小,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界清楚,密度较低,较均匀,很少囊性坏死,但可钙化, 增强呈轻、中度强化,边界更清楚。 • 一个重要特征——肿瘤沿周围器官间隙呈嵌人性生长,包 绕血管,但不侵犯血管壁及血管腔。 • 文献报道证明其有两种分化倾向: 一种是发展为神经母细 胞瘤,可能与基因改变造成其中的神经节细胞去分化有关; 另一种是向恶性神经鞘肿瘤转变, 与其中的雪旺氏细胞有 关。
4/9/2019
女 41岁
4/9/2019
女
3岁
副神经节瘤
• 发生在肾上腺的副神经节瘤又称为嗜鉻细胞瘤 • CT平扫:副神经节瘤呈软组织肿块,密度与肾 脏密度相近。无坏死时常密度均匀,偶见钙化; 较大时常见中心坏死,常呈圆形或类圆形,良性 副神经节瘤常包膜完整,边界清楚;恶性副神经 节瘤包膜不完整,常侵犯周围组织,有附近淋巴 结和(或)骨转移。 • 增强扫描:坏死、囊变区不强化,实性部分不均 匀显著强化,瘤体周围有时可见粗大扭曲的供血 动脉。
• 结节状或巨大软组织肿块,形态多不规则, 边界多不清楚,容易伴发囊变、坏死、出 血及钙化,钙化灶对本病的定性有重要意 义,发生概率较高,在70% ~ 80% 左右, 为斑片状或沙粒状钙化。 • 增强扫描中度—明显强化,强化呈不均匀云 絮状,浸润性生长,可包绕血管 ,肿瘤较 大者可跨越中线,可见骨、肝、腹膜后淋 巴结转移,肝转移和淋巴结转移可发生钙 化。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5 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实体瘤,居腹部肿瘤的 第2位, 80%发生于3 岁以下的幼儿, 40% ~ 50%的病例在初诊已有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