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万马奔腾欣赏
- 格式:pptx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20
欣赏万马奔腾-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引言《万马奔腾》是一首非常经典的管弦乐作品,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伟大杰作。
这首曲子以其磅礴庄严的气势,充分展现了现代中国音乐的风貌,成为一首被广泛传诵、普及和欣赏的音乐作品。
在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课程中,有相关的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欣赏这首乐曲呢?下面对这个问题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和探讨。
二、乐曲介绍《万马奔腾》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聂耳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交响诗。
该曲按照音乐形式,属于独立的交响音乐作品,并没有配合舞台上演的意图。
该曲的框架为非常传统的“走向转折-快板-出征号角-抒情板”,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曲式”。
整个曲子充满了革命时期的气息,强调“中国力量”的概念,以此作为象征革命的音乐符号,传达着强烈的革命理念和激昂的爱国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该曲被列入为多部我国歌曲的背景音乐。
三、乐曲欣赏1. 音乐素材分析首先,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和分析这首乐曲的各种音乐素材,从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入手,揭示出乐曲的内在美感和感性性质。
比如,在节奏方面,乐曲的整体节奏感非常强烈,形成了“激荡澎湃,气势磅礴”的音乐形象,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
在旋律方面,乐曲主旋律清晰而富有变化,旋律的高低起伏和整个曲子的制高点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听众的情感。
在和声方面,乐曲的合奏非常传统,但也更加深入地展现了中国文化和民族情感,整个曲子的飘逸和坚实,令人印象深刻。
2. 艺术形象分析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感性的方式,来欣赏这首乐曲,从艺术形象和表现人物的角度出发,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感情。
乐曲中出现的各种音乐符号,如骏马奔腾、起势翱翔等,把听众的想象空间和情感世界扩大到一个有深度的范围。
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特殊的美学感、音乐材料的综合性和表现形式的丰富性,来模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让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 运用艺术手段教学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能够运用各种艺术手段,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进行指导。
欣赏万马奔腾-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和认识6/8拍子。
2.学习和演唱《万马奔腾》这首著名的战斗之歌。
3.能够唱出这首歌的主旋律和和声部分。
4.学习交响乐队的各种乐器,如小号、大鼓、钹等。
5.学习和了解《万马奔腾》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6/8拍子。
2.学习和演唱和声部分。
3.学习乐曲的创作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内容
1.介绍《万马奔腾》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学习和演唱这首歌的主旋律部分和和声部分。
3.学习6/8拍子的节奏和节拍,了解如何运用6/8拍子编写音乐。
4.学习乐队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式,如小号、大鼓、钹等。
5.收听和欣赏其他类似的战斗之歌。
四、教学方法
1.介绍教案的目标和内容。
2.唱歌和学习歌曲的节奏和和声部分。
3.了解6/8拍子的节奏和节拍,了解如何运用6/8拍子编写音乐。
4.制作教学资料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五、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6/8拍子以及和声部分,同时他们也了解了乐队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式。
通过学习《万马奔腾》,学生们了解了这首经典战斗之歌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
在学习与欣赏《万马奔腾》的过程中,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也认识到了音乐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
课题《草原风情》教学内容:欣赏《万马奔腾》教材分析:《万马奔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的一首少数民族乐器一独奏的器乐曲,而乐曲只有两根弦的马头琴,又以其特有的音色,逼真的“马头”形状深受蒙古人民喜爱,整首乐曲表现了一个人人为之动容的真实故事,一段震撼心灵的永久旋律,一个让马头琴走向世界的伟大作曲家的艺术修养。
可以说,器乐曲《万马奔腾》是这一单元之中的精华之精华,在本套教材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I、了解蒙古族民间乐器马头琴并能听辨其音色,感受体验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2、通过欣赏蒙古族民歌以及马头琴曲《万马奔腾》,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聆听《万马奔腾》,辨别马头琴的音色,感受蒙古族乐曲的风格教学方法:参与式欣赏法、对比式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音乐漫步;教师课前布置作业,学生收集蒙古族歌舞节目,在5分钟音乐漫步时间给同学们播放,大家一起分享音乐资源,同时优美的蒙古族歌舞会把同学们的思绪带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课件)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言介绍马头琴三、欣赏乐曲、感知体验:(一)初听音乐1、播放《万马奔腾》让精彩画面震撼学生的心灵,同时带给他们美的视听享受。
2、教师提问:(1)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2)谁能说说你听到的音乐用下面哪几个词语来表达比较合适?(二)新授(课件)1、创作背景2、马头琴简介3、马头琴曲的发展(H)复听音乐1、提示:想象自己坐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聆听这首乐曲,说出自己的感受。
2、小结:刚才我们聆听的是马头琴独奏,接下来让我们再来感受马头琴与乐队合奏表演的《万马奔腾》。
3、比较一下马头琴独奏和马头琴乐队演奏的《万马奔腾》有什么不同四、对比拓展、温故知新I N简介乐器二胡2、对比:二胡和马头琴(课件)3、总结:这两种乐器虽然都只有两根弦,但音色差别很大,二胡柔美、抒情;马头琴深沉、浑厚;主要原因是:两者演奏方法的不同,马头琴在演奏时琴弓不夹在两弦之间,而且演奏时多采用指甲从弦下向弦上取音。
欣赏《金杯》《八骏赞》《万马奔腾》-沪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金杯》《八骏赞》《万马奔腾》三首歌曲的歌词及曲调。
•了解《金杯》、《八骏赞》、《万马奔腾》歌曲的背景及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增长音乐知识和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学生演唱歌曲的技能。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领会《金杯》、《八骏赞》、《万马奔腾》歌曲所传达出来的爱国情感,感受音乐的美好。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掌握《金杯》、《八骏赞》、《万马奔腾》歌曲的歌词及曲调,感受其中的情感。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学生演唱歌曲的技能。
三、教学过程1.前期准备教师将三首歌曲的歌词写在黑板上,并逐一念诵,让学生跟读。
2. 导入学生们看完歌词后,教师按照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金杯》一曲中,金杯代表着什么?写下你的想法。
•《八骏赞》中八匹马的颜色各不相同,这代表着什么意思?•《万马奔腾》这首歌,你想象中在唱什么情景?3. 歌曲欣赏教师给学生播放三首歌曲的录音,让学生仔细听每一句歌词,感受其中的情感。
4. 歌曲比较教师让学生听完三首歌曲后,逐一进行比较,讨论它们的异同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各歌曲背后的爱国情感,及歌曲词曲的特殊构成。
5. 歌曲演唱教师以《金杯》为例,让学生分组练唱并进行演绎,然后老师以班为单位进行现场表演,继而进行欣赏,教师发布学生的表现,同时给予评价及提高建议。
6. 教师点窜教师就表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窜,如节奏不准、唱调跑调等等,提醒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要注重唱调和节奏的合理搭配。
四、教学评价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们认真谈论了《金杯》《八骏赞》《万马奔腾》三首歌曲,感受了音乐传达出的爱国情感,提高了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此外,通过教师点窜后的演唱表现,学生已经掌握了节奏和唱调搭配的技能,整个音乐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万马奔腾》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3、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4、欣赏马头琴曲《万马奔腾》。
5、创编舞蹈动作表演《万马奔腾》。
教学重难点:1、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创设环境:用凳子围成两层半圆圈,形似蒙古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在上课之前那,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我来做你来猜》(老师来跳民族舞蹈,同学们来猜是:(1)藏族舞蹈(2)维吾尔族舞蹈《大阪城的姑娘》(3)《蒙古族舞蹈》?二、聆听《万马奔腾》1、师: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为祖国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也是功不可没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了解他们的音乐以及特有的民族乐器,咱们先来聆听一首乐曲吧!看你能听出来作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听完后告诉老师。
播放乐曲(第一遍聆听)2、师:这就是由蒙古族特有的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万马奔腾》。
3、说到马头琴,你对它有什么了解吗?(生自由交流,师补充)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
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等。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聚居地区。
三、介绍作者。
这首马头琴曲由我国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宝,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齐•宝力高,蒙古族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现任内蒙古歌舞团独奏演员。
出于对大草原的热爱、对马的热爱,写了这首乐曲。
四、创编1、齐•宝力高用一把马头琴就可以展现万马奔腾的气势,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2、表演随着音乐起舞。
五、结束:1、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同学网上查找有关马头琴来历的小故事,下节课交流。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欣赏:万马奔腾》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聆听感受乐曲《万马奔腾》,简单了解马头琴的相关知识,知道独奏与齐奏的演奏形式,了解作曲家齐·宝力高及创作背景,体会其精神。
2、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中,通过聆听、模唱、律动、画旋律线、观赏、交流等活动,感知音乐的特点,感受体验蒙古族乐曲的风格,感知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乐曲,能够喜欢蒙古族音乐并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同时能够从作曲家的身上学到努力创新的精神与草原马儿坚韧奉献的精神。
2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聆听辨析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力度,对比欣赏不同音乐情绪所表达的情感,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的技能,通过对音乐的欣赏以及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和学习音乐理解音乐的兴趣。
但是山区学校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弱,欣赏音乐的能力也是十分薄弱与欠缺的,因此,要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日积月累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聆听《万马奔腾》,感知音乐特点;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难点:肢体律动感受万马奔腾的节奏感,感受蒙古族乐曲的风格,学习其精神。
4教学过程
1【导入】情境导入
走进‘蒙古族’,谈一谈你所了解的蒙古族。
欣赏《万马奔腾》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万马奔腾》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2.了解马头琴并能够辨别其音色。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万马奔腾》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知道关于马的诗句吗?学生回答:出塞二首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万马奔腾》,看一看这让人震撼的场面。
【设计意图】用古诗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1.初听歌曲思考:(1)乐曲旋律是怎样的?(2)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1)旋律急促;(2)马头琴;音色低回婉转,有点苍凉。
2. 介绍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湍雕有马头而得名。
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2006年,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的音色浑厚、苍凉、刚劲、悠扬、表现力丰富。
3. 介绍齐·宝力高齐·宝力高,男,1944年2月2日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蒙古族,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
代表作品:《鄂尔多斯高原》、《草原连着北京》、《草原赞歌》、《万马奔腾》、《回想曲》、《草原天驹》、《锡林河》。
4. 介绍歌曲创作背景作者在一次赛马比赛场上,看到一匹烈马背负着他它的主人飞驰向前。
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向终点跑去……他从马身上感受到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民族精神,他深深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创作了这首乐曲。
5. 再听乐曲思考:乐曲中运用了哪些节奏来表现奔马的节奏?6. 随音乐敲击奔马节奏。
7. 欣赏《万马奔腾》(二胡版),比较这两个版本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逐步引导感知音乐,提高学生歌曲情绪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