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 万马奔腾-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0.65 KB
- 文档页数:2
万马奔腾教案教案名称:万马奔腾教案教案目标:1. 提高学生对中国历史上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的理解和认识。
2. 启发学生对于中国发展的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案时间:预计1个45分钟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2. 学生能够描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变化。
3. 学生能够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电视、投影仪等)2. 改革开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材料3. 板书或幻灯片展示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讨论来预热:你对改革开放有什么了解?你认为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影响?2. 呈现知识(15分钟):通过投影仪或电视展示改革开放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材料,向学生介绍改革开放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强调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并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3. 讨论与分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让他们讨论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并写下他们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辩论。
4. 小组展示和总结(10分钟):邀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讨论。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结论进行总结和点评。
5. 拓展活动(最后5分钟):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改革开放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并鼓励他们提出一些创新的想法和建议。
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创意展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设想。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小组展示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讨论和展示质量:评估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总结和拓展活动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深入研究改革开放的历史和细节,完成一份个人调查研究报告。
欣赏万马奔腾-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引言《万马奔腾》是一首非常经典的管弦乐作品,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伟大杰作。
这首曲子以其磅礴庄严的气势,充分展现了现代中国音乐的风貌,成为一首被广泛传诵、普及和欣赏的音乐作品。
在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课程中,有相关的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欣赏这首乐曲呢?下面对这个问题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和探讨。
二、乐曲介绍《万马奔腾》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聂耳于1939年创作的一首交响诗。
该曲按照音乐形式,属于独立的交响音乐作品,并没有配合舞台上演的意图。
该曲的框架为非常传统的“走向转折-快板-出征号角-抒情板”,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曲式”。
整个曲子充满了革命时期的气息,强调“中国力量”的概念,以此作为象征革命的音乐符号,传达着强烈的革命理念和激昂的爱国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该曲被列入为多部我国歌曲的背景音乐。
三、乐曲欣赏1. 音乐素材分析首先,我们应该仔细观察和分析这首乐曲的各种音乐素材,从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入手,揭示出乐曲的内在美感和感性性质。
比如,在节奏方面,乐曲的整体节奏感非常强烈,形成了“激荡澎湃,气势磅礴”的音乐形象,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
在旋律方面,乐曲主旋律清晰而富有变化,旋律的高低起伏和整个曲子的制高点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听众的情感。
在和声方面,乐曲的合奏非常传统,但也更加深入地展现了中国文化和民族情感,整个曲子的飘逸和坚实,令人印象深刻。
2. 艺术形象分析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感性的方式,来欣赏这首乐曲,从艺术形象和表现人物的角度出发,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感情。
乐曲中出现的各种音乐符号,如骏马奔腾、起势翱翔等,把听众的想象空间和情感世界扩大到一个有深度的范围。
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特殊的美学感、音乐材料的综合性和表现形式的丰富性,来模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界限,让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 运用艺术手段教学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能够运用各种艺术手段,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进行指导。
《万马奔腾》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本课的生字和词语,能够正确书写。
2. 引导学生欣赏马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使学生对马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3. 通过对《万马奔腾》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马的相关图片和视频,使学生能够理解马的形象和特点。
2.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万马奔腾》,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与马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包括马的形态、奔跑、奔腾等场景。
2. 准备音乐素材《万马奔腾》,以及相关背景音乐。
3. 制作PPT课件,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4. 提前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马的认知水平,以便更好地引导5. 应用互动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想法课件结尾:通过本次课件的学习,置信大家对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如果还有疑问,请随时与老师交流。
让我们共同等候下一次的马文化之旅!在制作PT课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图片和视频素材的质量和清晰度,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
2. 提前准备好相关问题和讨论话题,以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要过分强调专业术语和复杂观点。
4. 鼓励学生在教室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5. 最后,记起总结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并给出适当的建议和指导,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总之,制作PT课件需要注重细节,确保课件的质量和实用性。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万马奔腾》视频片段,学生欣赏。
2. 交流感受,教师简要介绍草原风光及歌曲特点。
设计意图:欣赏草原壮美的风光,为学习歌曲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学唱歌曲1. 初读歌曲名称2. 学习歌词(1) 自由朗读,教师纠正学生的朗读节奏并教读生字。
《玛依拉》《万马奔腾》欣赏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歌曲《玛依拉》的鉴赏与学习,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歌曲《玛依拉》的试听与演唱,提高识谱演唱能力。
2.通过击打节奏,不仅掌握时值计算方法,而且能通过击打来表现出节奏型。
3.通过歌曲的延伸学习,了解变奏曲、花腔的概念。
知识与技能1.能够演唱《玛依拉》,并且明确音乐的速度在情感表现中的重要性。
2.准确的拍打出前附点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
3.了解变奏曲、花腔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
难点:准确的拍打出前附点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
教学准备:有关乐曲的音像资料,钢琴或电子琴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件播放一段人民生活、节日的视频与照片,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做一个总结教师设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个民族?教师总结:哈萨克族。
二、欣赏歌曲《玛依拉》1、教师设问:同学们能从歌曲中感受到什么?你认为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内容?教师总结:“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美丽,又善于歌唱,牧民们常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倾听她美妙的歌声,这首歌曲就是在描绘这位姑娘,歌曲曲调轻盈明快,把这位天真美丽的姑娘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2、再次欣赏歌曲并跟随旋律哼唱教师设问: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总结:激动、兴奋、欢快、活泼的情绪一般都与快速度相配合。
田园风的,比较抒情的则往往采用适中的速度。
而颂赞地、挽歌、悲伤地、沉痛的回忆等,则多与慢速度相配合。
3、学习演唱歌曲《玛依拉》①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进行哼唱,并画下认为的难点。
②请同学们提出在哼唱时发现的难点。
③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一一解答,着重讲解附点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并带领同学们击打节奏,更直观的体会附点节奏型。
课题《草原风情》教学内容:欣赏《万马奔腾》教材分析:《万马奔腾》是这一单元中唯一的一首少数民族乐器一独奏的器乐曲,而乐曲只有两根弦的马头琴,又以其特有的音色,逼真的“马头”形状深受蒙古人民喜爱,整首乐曲表现了一个人人为之动容的真实故事,一段震撼心灵的永久旋律,一个让马头琴走向世界的伟大作曲家的艺术修养。
可以说,器乐曲《万马奔腾》是这一单元之中的精华之精华,在本套教材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I、了解蒙古族民间乐器马头琴并能听辨其音色,感受体验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2、通过欣赏蒙古族民歌以及马头琴曲《万马奔腾》,了解蒙古族音乐的特点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聆听《万马奔腾》,辨别马头琴的音色,感受蒙古族乐曲的风格教学方法:参与式欣赏法、对比式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音乐漫步;教师课前布置作业,学生收集蒙古族歌舞节目,在5分钟音乐漫步时间给同学们播放,大家一起分享音乐资源,同时优美的蒙古族歌舞会把同学们的思绪带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课件)二、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言介绍马头琴三、欣赏乐曲、感知体验:(一)初听音乐1、播放《万马奔腾》让精彩画面震撼学生的心灵,同时带给他们美的视听享受。
2、教师提问:(1)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2)谁能说说你听到的音乐用下面哪几个词语来表达比较合适?(二)新授(课件)1、创作背景2、马头琴简介3、马头琴曲的发展(H)复听音乐1、提示:想象自己坐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聆听这首乐曲,说出自己的感受。
2、小结:刚才我们聆听的是马头琴独奏,接下来让我们再来感受马头琴与乐队合奏表演的《万马奔腾》。
3、比较一下马头琴独奏和马头琴乐队演奏的《万马奔腾》有什么不同四、对比拓展、温故知新I N简介乐器二胡2、对比:二胡和马头琴(课件)3、总结:这两种乐器虽然都只有两根弦,但音色差别很大,二胡柔美、抒情;马头琴深沉、浑厚;主要原因是:两者演奏方法的不同,马头琴在演奏时琴弓不夹在两弦之间,而且演奏时多采用指甲从弦下向弦上取音。
《万马奔腾》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3.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4.欣赏马头琴曲《万马奔腾》。
5.创编舞蹈动作表演《万马奔腾》。
教学重难点1.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用凳子围成两层半圆圈,形似蒙古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在上课之前那,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我来做你来猜》(老师来跳民族舞蹈,同学们来猜是:(1)藏族舞蹈(2)维吾尔族舞蹈《大阪城的姑娘》(3)《蒙古族舞蹈》?【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理解各种民族舞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聆听《万马奔腾》1.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为祖国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也是功不可没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了解他们的音乐以及特有的民族乐器,咱们先来聆听一首乐曲吧!看你能听出来作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听完后告诉老师。
播放乐曲(第一遍聆听)2.这就是由蒙古族特有的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万马奔腾》。
3.说到马头琴,你对它有什么了解吗?(生自由交流,师补充)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
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等。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聚居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万马奔腾》,让学生了解马头琴,了解蒙古乐器。
三、介绍背景及作者1.介绍作者这首马头琴曲由我国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宝,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齐•宝力高,蒙古族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现任内蒙古歌舞团独奏演员。
其演奏曲目有《草原连着北京》《万马奔腾》等。
2.乐曲创作背景《万马奔腾》是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
《万马奔腾》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3、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4、欣赏马头琴曲《万马奔腾》。
5、创编舞蹈动作表演《万马奔腾》。
教学重难点:1、聆听《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
2、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创设环境:用凳子围成两层半圆圈,形似蒙古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在上课之前那,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我来做你来猜》(老师来跳民族舞蹈,同学们来猜是:(1)藏族舞蹈(2)维吾尔族舞蹈《大阪城的姑娘》(3)《蒙古族舞蹈》?二、聆听《万马奔腾》1、师:大家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为祖国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少数民族也是功不可没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少数民族——蒙古族,了解他们的音乐以及特有的民族乐器,咱们先来聆听一首乐曲吧!看你能听出来作品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听完后告诉老师。
播放乐曲(第一遍聆听)2、师:这就是由蒙古族特有的乐器马头琴演奏的《万马奔腾》。
3、说到马头琴,你对它有什么了解吗?(生自由交流,师补充)马头琴,蒙古族弓拉弦鸣乐器。
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
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舞伴奏等。
主要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以及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云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蒙古族聚居地区。
三、介绍作者。
这首马头琴曲由我国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宝,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
齐•宝力高,蒙古族人,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现任内蒙古歌舞团独奏演员。
出于对大草原的热爱、对马的热爱,写了这首乐曲。
四、创编1、齐•宝力高用一把马头琴就可以展现万马奔腾的气势,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2、表演随着音乐起舞。
五、结束:1、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同学网上查找有关马头琴来历的小故事,下节课交流。
万马奔腾教学设计授课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复习歌曲《银杯》、《牧歌》,感受内蒙古民歌长调、短调的音乐特点,激发学生对内蒙民歌的喜爱之情。
2、欣赏乐曲《万马奔腾》,了解马头琴乐器及音乐中变换拍子、模仿风吹等创作手法。
3、扩大音乐视野,欣赏舞蹈《万马奔腾》,感受音乐舞蹈带来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欣赏乐曲,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变换拍子。
教学难点:乐曲中四六拍、四四拍、四五拍、四四拍的变换拍子。
教学设备:多媒体、钢琴等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银杯》《牧歌》通过两首歌曲的演唱,复习内蒙民歌中长调、短调的音乐特点。
(本单元每节课都要进行演唱,提升学生演唱短调和长调的水平)二、欣赏学习欣赏《万马奔腾》1、初次欣赏提出问题a . 演奏乐器音乐情绪及速度?你能听到的表现万马奔腾的音乐手法?b、基本节奏通过节奏练习,了解乐曲的基本节奏。
c、模仿手法模仿风吹模仿马叫d、变换拍子四六拍,四四拍,四五拍,四四拍2、再次欣赏,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跟上乐曲(速度很快),感受到变换拍子、风吹、马叫等。
3、视频欣赏直观感受马头琴的演奏,,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音乐情绪及演奏效果。
三、欣赏拓展听一听欣赏二胡曲《赛马》片段让学生猜猜是什么乐曲?(小学音乐欣赏过的内容)用什么乐器演奏?(二胡曲《赛马》也是运用内蒙古民间音乐素材创作而成,马头琴与二胡都是民族拉弦乐器)唱一唱唱一段旋律(赛马的中段旋律)看一看观看舞蹈《万马奔腾》说一说你的感受(音乐的气氛,音乐旋律、节奏等)四、课堂小结蒙古族音乐中的几大宝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我们要继承、发扬。
《欣赏万马奔腾》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万马奔腾》这首乐曲,感受马蹄声、马嘶声和马蹄扬起的尘土等音乐元素,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3. 通过欣赏这首乐曲,增强学生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欣赏,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感受音乐的美。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音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万马奔腾》这首乐曲的音频、视频等相关素材。
2. 准备乐器(如小提琴、二胡等)用于演奏示范。
3. 布置教室,营造音乐欣赏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万马奔腾》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马蹄声、马嘶声等元素,引出本课时的主题——欣赏《万马奔腾》。
2. 背景介绍:介绍《万马奔腾》的创作背景、民族乐器马勺等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听音乐:通过播放不同版本的《万马奔腾》,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音乐的魅力,引导他们注意音乐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变化。
4. 表演音乐:学生分组,进行《万马奔腾》的表演,鼓励他们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马奔腾的场景,增强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各自对《万马奔腾》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回顾: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万马奔腾》所表达的情感和音乐特点,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欣赏《万马奔腾》,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如绘画、写作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在一个热闹的赛马场中,马匹们奋力奔跑,挥洒汗水,疾驰而过。
你可以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将这一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来。
你可以画出马匹的肌肉线条,展现出它们的力量和速度;也可以画出观众的兴奋表情,表现出他们对比赛的热情。
万马奔腾音乐教案教案标题:万马奔腾音乐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和演奏《万马奔腾》这首音乐作品,学生将能够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感受音乐的情感,并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1. 了解《万马奔腾》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并掌握乐曲中的基本乐理知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万马奔腾》音乐作品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乐器: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
3. 乐谱:《万马奔腾》的乐谱。
4. 音乐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音乐播放器等。
5. 学生练习乐器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投影仪播放《万马奔腾》的录音或视频,向学生展示这首音乐作品的精彩之处。
2. 引导学生观察、聆听,并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你们觉得这首音乐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你们能从音乐中想象出什么场景或故事情节?”探究:1. 分析《万马奔腾》的音乐元素,包括节奏、旋律、和声等。
通过演奏示范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音乐元素在乐曲中的作用。
2. 学习乐谱:给学生分发《万马奔腾》的乐谱,解释乐谱中的符号和记号,并逐段教授乐曲的演奏技巧。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不同乐器的学生组成。
指导学生根据乐谱和教学示范,分别练习各自的乐器部分。
4. 合奏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合奏练习,指导学生协调合作,注意音乐的整体效果。
展示:1. 邀请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合奏展示,让其他学生观看和评价。
2. 引导学生讨论合奏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共同总结合奏的要点和技巧。
拓展:1.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让学生根据《万马奔腾》的音乐风格和情感,进行自主创作,可以是音乐片段、歌曲歌词等形式。
2. 学生表演: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可以是合奏、独奏或合唱等形式,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表达能力。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奏练习和表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万马奔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万马奔腾》是由我国著名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先生作曲的一首演奏技巧复杂的马头琴曲。
作者在旋律上紧紧把握住蒙古族的音调;在和声和转调手法上借鉴了西洋。
这首曲子的主题是一个快速激烈的乐句,在马头琴华彩演奏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马头琴各种复杂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全曲自始至终都是快速激烈的节奏,表现了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宏大景象,特别是万马冲刺刹那间的壮观场景描绘得十分逼真,听者如身临其境。
这首曲子不但结构复杂、气势磅礴,而且几乎运用了马头琴所有的高难度演奏技巧,是马头琴音乐作品当中的经典之作。
乐曲具有浓郁的蒙古族风格,气氛热烈,表现了“马背民族”豪放性格和拼搏向上的精神,体现出强烈的民族个性,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教学目标】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简单了解马头琴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感受体验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3、感受音乐的特点,发挥学生个性特点,让学生在歌舞创编及律动过程中去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享受,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1、聆听《万马奔腾》,感受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2、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创编实践,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聆听的印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1、师:同学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舞蹈,同学们想不想看?(教师表演舞蹈)(在这里根据教师的特长,用舞蹈、声乐或器乐的形式来表现都可以)师:知道刚才老师的舞蹈是哪个民族的吗?你对蒙古族的风俗习惯以及音乐风格都有哪些了解呢?生畅谈......2、师:同学们的知识很丰富!美丽的草原令人神往,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多媒体课件: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屏幕上出现一副副美丽生动的画面:牛羊成群、蒙古包、人们载歌载舞......加深学生对蒙古大草原的美好印象,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3、师:的确,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一直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他们一直被人们誉为“马背上的民族”,马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同学们想不想骑上骏马到大草原上去驰骋一下呢?[全体学生站起来,师生一起模仿感受骑马动作]4、师:大家骑马的姿势真是潇洒,那么假如一匹骏马从远到近奔跑会是什么样的声音呢?从近到远呢?同学们可以用跺脚、拍手、拍桌子等各种形式来表现,给大家点时间练习一下。
《万马奔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赏析《万马奔腾》【设计思路】我通过“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等环节对作品进行赏析,本课设计意在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演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学习马的这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
1、听一听:感受蒙古族音乐的风格,感受大草原的美,万马奔腾的宏大景象特别是万马冲刺嘶叫的壮观场景,体会“马背上的民族”那种豪放性格和拼搏向上的精神。
2、唱一唱: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境,为后面的演一演打好基础。
3、演一演:让学生加深对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的理解,感受万马奔腾的亲身体验、身临其境般【教材分析】教材选自人教版八年纪下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欣赏课2《万马奔腾》,作品是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的代表作以及保留曲目,是一首马头琴独奏曲,由2段组成,第一段旋律悠长,展示大草原辽阔美丽,是典型的蒙古族长调,第二段情绪热烈,节奏紧凑,主体是一个快速激烈的乐句,马头琴的华彩演奏展示了马头琴的各种复杂技巧,展现了一幅万马奔腾的宏大景象,从而体现出蒙古人的豪爽和勇往直前奔腾不息的精神。
在乐曲的后半段出现了马嘶叫、马蹄、马铃的声音、风声等,画面壮观。
【教学目标】1、欣赏《万马奔腾》,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情绪情感,进一步体验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
2简单了解马头琴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3、通过反复聆听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感受蒙古族音乐风格。
4、通过音乐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学习马的勇往直前、奔腾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聆听《万马奔腾》,感受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了解《万马奔腾》这首作品。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聆听、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编创等【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欢迎同学们来到林老师的课堂,今天我要送同学们见面礼物,我给大家表演一段舞蹈,不过同学们欣赏完后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哦。
问题(1):这段舞蹈属于哪个民族的舞蹈?(放音乐教师表演蒙古族舞蹈)对了,这一段是蒙古族舞蹈,你是怎么辨别的呢?我想请同学来表演几个动作好不好?(可以提学生从舞蹈动作上、音乐上入手),这个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自古就以能歌善舞著称,善于用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牧人的美好生活,它的舞蹈动作多是以手臂和肩部为主,比如硬腕、硬肩、柔肩、抖肩等等。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万马奔腾音乐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五年级学科:音乐编写日期:2024年2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民间音乐,感受草原风格的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学唱《万马奔腾》,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唱《万马奔腾》,感受蒙古草原风格的音乐特点。
难点:歌曲中马蹄声的模仿和节奏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视频资料:《万马奔腾》歌曲播放设备。
2. 教学乐器:打击乐器(如铃鼓、木鱼等)。
3. 教学图谱:歌曲简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谈论对蒙古族的了解,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
b. 教师简要介绍蒙古族的民间音乐特点。
2. 歌曲欣赏(10分钟)a. 播放《万马奔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蒙古草原风格的音乐特点。
b.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万马奔腾》,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b. 分组进行歌曲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协作。
4. 歌曲展示(5分钟)a. 每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学生担任观众进行评价。
b.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b.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进行拓展学习。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演唱《万马奔腾》,表现出蒙古草原风格的音乐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模仿马蹄声,把握歌曲的节奏。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万马奔腾》歌曲,加强歌曲的熟练度。
2. 学生可以尝试查找其他蒙古族音乐作品,了解其音乐特点,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欣赏《万马奔腾》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万马奔腾》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2.了解马头琴并能够辨别其音色。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万马奔腾》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知道关于马的诗句吗?学生回答:出塞二首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作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万马奔腾》,看一看这让人震撼的场面。
【设计意图】用古诗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1.初听歌曲思考:(1)乐曲旋律是怎样的?(2)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它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1)旋律急促;(2)马头琴;音色低回婉转,有点苍凉。
2. 介绍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杆上湍雕有马头而得名。
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
2006年,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的音色浑厚、苍凉、刚劲、悠扬、表现力丰富。
3. 介绍齐·宝力高齐·宝力高,男,1944年2月2日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蒙古族,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代表性传承人,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
代表作品:《鄂尔多斯高原》、《草原连着北京》、《草原赞歌》、《万马奔腾》、《回想曲》、《草原天驹》、《锡林河》。
4. 介绍歌曲创作背景作者在一次赛马比赛场上,看到一匹烈马背负着他它的主人飞驰向前。
以最快的速度、竭尽全力向终点跑去……他从马身上感受到一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民族精神,他深深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创作了这首乐曲。
5. 再听乐曲思考:乐曲中运用了哪些节奏来表现奔马的节奏?6. 随音乐敲击奔马节奏。
7. 欣赏《万马奔腾》(二胡版),比较这两个版本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通过教师逐步引导感知音乐,提高学生歌曲情绪的感知。
欣赏万马奔腾-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和认识6/8拍子。
2.学习和演唱《万马奔腾》这首著名的战斗之歌。
3.能够唱出这首歌的主旋律和和声部分。
4.学习交响乐队的各种乐器,如小号、大鼓、钹等。
5.学习和了解《万马奔腾》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6/8拍子。
2.学习和演唱和声部分。
3.学习乐曲的创作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内容
1.介绍《万马奔腾》这首歌曲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2.学习和演唱这首歌的主旋律部分和和声部分。
3.学习6/8拍子的节奏和节拍,了解如何运用6/8拍子编写音乐。
4.学习乐队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式,如小号、大鼓、钹等。
5.收听和欣赏其他类似的战斗之歌。
四、教学方法
1.介绍教案的目标和内容。
2.唱歌和学习歌曲的节奏和和声部分。
3.了解6/8拍子的节奏和节拍,了解如何运用6/8拍子编写音乐。
4.制作教学资料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五、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6/8拍子以及和声部分,同时他们也了解了乐队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式。
通过学习《万马奔腾》,学生们了解了这首经典战斗之歌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过程。
在学习与欣赏《万马奔腾》的过程中,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也认识到了音乐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