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振式陀螺仪研究报告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31
基于数字三角波相位调制的谐振式光纤陀螺的开题报告1.研究背景及意义光纤陀螺作为一种基于纯光学、无机械运动部件的惯性传感器,其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长稳定时间、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航天、惯性导航等领域。
其中,谐振式光纤陀螺具有被动稳定性好、对环境干扰抑制能力强等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光纤陀螺之一。
然而,传统的谐振式光纤陀螺中,一般采用相位调制技术来提高陀螺输出信号的灵敏度,但是相位调制技术存在灵敏度和调制范围之间的矛盾,无法在灵敏度和调制范围之间达到良好的平衡。
因此,本研究将基于数字三角波相位调制技术,设计一种新型的谐振式光纤陀螺,以提高其灵敏度和稳定性,进一步拓展其在惯性测量领域的应用。
2.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通过以下步骤完成对基于数字三角波相位调制的谐振式光纤陀螺的研究:1)理论模型构建:建立基于数字三角波相位调制的谐振式光纤陀螺数学模型,分析其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
2)系统设计与实现:设计并实现数字三角波相位调制谐振式光纤陀螺系统,包括传感器结构设计、数字三角波发生器设计、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等。
3)系统性能测试:通过实验测试,分析数字三角波相位调制谐振式光纤陀螺的灵敏度、稳定性、动态特性等性能指标,并与传统相位调制谐振式光纤陀螺进行对比分析。
4)探究优化方案:在理论模型和实验测试的基础上,探究数字三角波相位调制谐振式光纤陀螺系统优化方案,进一步提高其性能指标。
3.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将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数字三角波相位调制的谐振式光纤陀螺,主要预期成果包括:1)理论模型:建立数字三角波相位调制谐振式光纤陀螺的数学模型,分析其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2)系统设计与实现:设计并实现数字三角波相位调制谐振式光纤陀螺系统,包括传感器结构设计、数字三角波发生器设计、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等。
3)系统性能测试结果:通过实验测试,分析数字三角波相位调制谐振式光纤陀螺的灵敏度、稳定性、动态特性等性能指标,并与传统相位调制谐振式光纤陀螺进行对比分析。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96 jinzhai road, hefei anhui 230026,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陀螺仪实验实验报告李方勇 pb05210284 sist-05010 周五下午第29组2号2006.10.22 实验题目陀螺仪实验(演示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测量角加速度确定陀螺仪的转动惯量;2、通过测量陀螺仪的回转频率和进动频率确定陀螺仪的转动惯量;3、观察和研究陀螺仪的进动频率与回转频率与外力矩的关系。
实验仪器①三轴回转仪;②计数光电门;③光电门用直流稳压电源(5伏);④陀螺仪平衡物;⑤数字秒表(1/100秒);⑥底座(2个);⑦支杆(2个);⑧砝码50克+10克(4个);⑨卷尺或直尺。
实验原理1、如图2用重物(砝码)落下的方法来使陀螺仪盘转动,这时陀螺仪盘的角加速度?为:?=d?r/dt=m/ip (1) 式中?r为陀螺仪盘的角速度,ip为陀螺仪盘的转动惯量。
m=f.r为使陀螺仪盘转动的力矩。
由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为:f=m(g-a) (2)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a为轨道加速度(或线加速度)轨道加速度与角加速度的关系为:a=2h/tf2; ?=a/r (3) 式中h为砝码下降的高度,r如图1所示为转轴的半径,tf为下落的时间。
将(2)(3)代入(1)2ip?2mr2t?h2mgr可得: (4)2f测量多组tf和h的值用作图法或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求出陀螺仪盘的转动惯量。
2、如图3所示安装好陀螺仪,移动平衡物w使陀螺仪ab轴(x轴)在水平位置平衡,用拉线的方法使陀螺仪盘绕x轴转动(尽可能提高转速),此时陀螺仪具有常数的角动量l:l=ip.?r (5) 当在陀螺仪的另一端挂上砝码m(50g)时就会产生一个附加的力矩m*,这将使原来的角动量发生改变:dl/dt=m*=m*gr* (6) 由于附加的力矩m*的方向垂直于原来的角动量的方向,将使角动量l变化dl,由图1可见: dl=ld?这时陀螺仪不会倾倒,在附加的力矩m*的作用下将会发生进动。
谐振式光纤陀螺系统建模及其应用研究
邹康;曲天良;郑畅;张熙;王晨晟
【期刊名称】《导航定位与授时》
【年(卷),期】2024(11)2
【摘要】谐振式光纤陀螺作为高精度角速度传感器,以其集成化高、成本低以及抗干扰性强等独有优势,逐渐成为下一代光学陀螺研究发展的热点。
通过对谐振式光纤陀螺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了陀螺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可视化模型,并对系统谐振曲线和同步解调曲线等开环输出以及锁频反馈下闭环输出进行了模拟仿真。
利用仿真模型分析了正弦波调制下谐振谱分裂现象,并搭建实验装置对其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实验中正弦信号调制频率高于系统谐振输出半高全宽一半,即对应2 MHz时,谐振谱分裂会导致同步解调输出线性区域出现明显失真,严重恶化了标度因数线性度。
因此,搭建的谐振式光纤陀螺仿真模型能够准确而有效地模拟系统的工作状态,在系统噪声抑制和精度提升方面具有指导性意义。
【总页数】11页(P35-45)
【作者】邹康;曲天良;郑畅;张熙;王晨晟
【作者单位】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248.4
【相关文献】
1.谐振式光子晶体光纤陀螺环路建模与仿真
2.基于单片FPGA的谐振式光纤陀螺数字系统设计与实现
3.谐振式光纤陀螺数字检测系统中A/D、D/A研究
4.谐振式光纤陀螺多激光器系统相对频率噪声抑制(英文)
5.宽谱光源谐振式光纤陀螺谐振特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微半球谐振陀螺品质因数研究现状 (2)1.2.1国外研究现状 (2)1.2.2国内研究现状 (5)1.3已有研究基础 (7)1.4论文主要内容 (10)第二章熔融石英微半球谐振陀螺品质因数分析 (11)2.1微半球谐振陀螺结构简介 (11)2.2微半球谐振结构品质因数测试原理及方法 (12)2.3微半球谐振陀螺品质因数影响因素分析 (14)2.3.1表面金属化影响 (15)2.3.2结构真空封装影响 (17)2.4本章小结 (20)第三章熔融石英微半球谐振陀螺加工与装配工艺 (21)3.1熔融石英微半球谐振陀螺加工工艺 (21)3.2微半球谐振陀螺微装配工艺 (22)3.3基于电容检测的高精度微装配平台设计 (24)3.3.1设计原理 (25)3.3.2水平对准误差控制 (27)3.3.3电容调整平台结果测试 (29)3.4基于金锡键合的装配工艺探索 (31)3.4.1金锡键合原理 (31)3.4.2键合装置设计 (32)3.5本章小节 (35)第四章表面金属化对微半球谐振结构品质因数的影响 (36)4.1表面金属化工艺 (36)4.2表面金属化工艺对微半球谐振结构品质因数影响实验 (37)4.2.1表面金属化对谐振结构品质因数影响实验 (37)4.2.2表面金属层厚度对谐振结构品质因数影响实验 (39)4.3残余应力对谐振陀螺品质因数影响分析与实验 (41)4.4本章小结 (43)第五章结构封装对微半球谐振陀螺品质因数的影响 (44)5.1压强变化对微半球谐振陀螺品质因数影响实验 (44)5.2真空封装工艺 (45)5.3封装效果测试 (46)5.4本章小结 (49)第六章总结展望 (50)6.1全文总结 (50)6.2研究展望 (51)致谢 (52)参考文献 (54)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8)表1.1国外微半球品质因数研究现状 (5)表1.2国内微半球品质因数研究现状 (7)表2.1材料属性表 (15)表3.1打孔测试实验数据 (28)表3.2对准孔尺寸 (28)表3.3调整平台装配陀螺样机各管脚电容值 (30)表3.4普通装配陀螺样机各管脚电容值 (30)表3.5不同中间层熔点说明 (31)表3.6金锡合金物理性能列表 (31)表3.7键合陀螺样机各管脚电容值 (34)表4.1镀膜前后数据对比 (39)表4.2锚点到T型质量块电阻分布 (40)表4.3不同金属层表头品质因数测试数据 (41)表4.4退火前后品质因数对照表 (42)表5.1微半球陀螺封装前后品质因数对照表 (48)图1.1密歇根大学研制的熔融石英谐振结构 (2)图1.2Birdbath微半球陀螺 (3)图1.3微半球谐振结构 (3)图1.4两种尺寸实物图 (3)图1.5密歇根大学提出的牺牲层微装配方案 (4)图1.6熔融石英和TSG微半球谐振结构 (4)图1.7基于面外电极的熔融石英微半球谐振陀螺 (4)图1.8金锡键合示意图 (5)图1.9多晶硅微半球陀螺结构 (6)图1.10东南大学吹制的Pyrex谐振结构 (6)图1.11中北大学吹塑工艺及谐振结构 (6)图1.12基于机械放大单元的微半球谐振陀螺结构 (7)图1.13课题组现有加工工艺 (8)图1.14基于机械放大单元的微半球谐振结构加工工艺 (8)图1.15谐振结构加工平台结构简图 (9)图1.16带T型质量块的谐振结构示意图 (9)图2.1微半球谐振结构示意图 (11)图2.2微半球谐振陀螺工作模态图 (12)图2.3微半球谐振结构简化模型及n=2阶振型图 (16)图2.4热弹性品质因数与金属层厚度关系图 (16)图2.5T型质量块压膜阻尼示意 (17)图2.6T型质量块压强分布图 (18)图2.7T型质量块阻尼力与压强关系曲线 (20)图3.1微半球谐振陀螺加工工艺 (21)图3.2导电胶装配平台设计图及实物图 (23)图3.3对准标记示意图 (23)图3.4微半球谐振结构装配工艺流程 (24)图3.5两种装配完成的陀螺样机 (24)图3.6电容检测平台结构说明 (25)图3.7水平对准定位示意 (26)图3.8电容检测平台工作原理 (26)图3.9电容检测平台照片 (27)图3.10单个电极与T型质量块角度示意 (29)图3.11电极管脚对照说明 (29)图3.12环向电容数据对比 (30)图3.13金锡键合金属层分布示意图 (32)图3.14键合装置结构说明 (32)图3.15电极对中示意 (33)图3.16电容间隙相对关系柱状图 (34)图3.17锚点面型测量结果 (35)图4.1溅射原理示意图 (36)图4.2激光测振系统 (38)图4.3未镀膜谐振结构扫频曲线 (38)图4.4谐振结构电阻测量点示意图 (39)图4.5微半球谐振陀螺样机 (40)图4.6不同金属层品质因数分布图 (41)图5.1品质因数随压强变化趋势图 (44)图5.2微半球陀螺封装工艺流程 (45)图5.3微半球陀螺封装用管壳 (46)图5.4谐振陀螺样机扫频测试系统 (47)图5.5扫频数据曲线图 (47)图5.6微半球陀螺封装前后品质因数对比 (48)摘要陀螺仪是运动测量、惯性导航、制导控制等领域的核心器件。
金属壳谐振陀螺研究进展刘宁;苏中;李擎【摘要】金属壳谐振陀螺是振动陀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敏感结构为金属制成的壳体,称为金属谐振子,当谐振子随载体旋转时,哥氏效应引起敏感结构振型的"移动"是其对"旋转"敏感的基本表现形式.金属壳谐振陀螺不仅具有传统陀螺的惯性品质,而且具有能够抗高过载、量程大的特点,这是其他类型陀螺所不具备的.本文综述了金属壳谐振陀螺的研究进展,从设计思想、理论建模、结构设计、信号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金属壳谐振陀螺的发展趋势.%Metal shell vibratory gyro i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vibratory gyroscope,the sensitive structure of metal shell is called metal resonatro,when resonator rotate with vector,mobility of resonator caused by the Coriolis effect is the basic form of "spin" sensitive. Metal shell vibratory gyroscope not only has traditional gyro inertia quality, but also has features of characteristics that can resist high overload,and has large range ,this is what other types of gyro do not have. Research progress of metal shell vibratory gyroscope is reviewed,from design idea,theory modeling,structure design,signal processing,etc,are discussed,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etal shell resonant gyroscope are pointed out.【期刊名称】《传感器与微系统》【年(卷),期】2017(036)010【总页数】6页(P4-9)【关键词】金属壳谐振陀螺;振动陀螺;哥氏效应;谐振子【作者】刘宁;苏中;李擎【作者单位】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100101;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100101;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28.1金属壳谐振陀螺因其采用合金材料作为谐振子,具有结构强度高、抗过载能力强的优点,在兼顾抗过载、量程和精度上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1~8]。
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的结构设计及工艺研究摘要半球谐振陀螺是利用Coriolis效应工作的振动惯性器件,由于这种陀螺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而且拥有较长的工作寿命,所以其极具发展潜力。
MEMS是将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工程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工业技术,其具有微型化、智能化、多功能、高集成度和适于大批量生产的特点。
本论文提出了基于MEMS技术的微型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的设计构想,设计并制备出不同结构的微型玻璃半球谐振陀螺,具有高性能、小体积和低成本的优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微型半球谐振陀螺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现状,分析了半球谐振陀螺的工作原理。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吹塑成型的微玻璃半球谐振子结构,并通过有限元仿真对微玻璃半球谐振子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得到其谐振频率;提出了环形电极和硅电极两种结构,对两种电极结构与谐振子的有效平均距离进行了计算。
然后针对上述微玻璃半球谐振子结构及电极结构特点,分别设计了基于同步吹塑成型和基于硅-玻璃-硅三层阳极键合的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的工艺制备流程,并完成了芯片的加工制备。
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进行形貌表征,分析表明基于同步吹塑成型的微玻璃半球谐振子与环形电极的距离为73微米,基于硅-玻璃-硅三层阳极键合的微玻璃半球谐振子与硅电极的距离为8±2微米,谐振子的平均表面粗糙度R a为0.217纳米,环形电极与谐振子形成的电容值C c为0.07226pF,硅电极与半球谐振子间的电容为C s为0.927pF,均在合理的参数范围内。
关键词:MEMS,微玻璃半球谐振子,电极结构,吹塑成型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Micro-glass Hemispherical ResonantGyroscopeAbstractHemispherical resonant gyroscope (HRG) is a vibration inertial device which is used to the Coriolis effect. HRG has an extremely development potential because it has many advantages, include high precision, high reliability and long-life cycle.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 is 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which is merged by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EMS have many advantages include miniaturization, 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 high integration and applied batch production. This thesis is presented a design concept of micro glass HRG that is based on MEMS technology. The micro glass HRGs have different electrodes structure that are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and have many advantages include high performance, small size and low cost.First,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in China and in foreign countries are introduced an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HRG is analyzed in this thesis. Then, the micro glass HRG structure based on the blow molding is presented and the modal analysis and harmonic respons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are simulated b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oftware. Circular glass electrodes structure and silicon electrodes structure are presented, and the effective average distance between hemispheric shell resonator and two new electrode structures a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 Next, the fabrication processes of the two electrode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blow molding and based on the silicon-glass-silicon anodic bonding are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Finally, the micro glass HRG i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The distance between hemispheric shell resonator and circular electrode is 73μm,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hemispheric shell resonator and silicon electrode is 8±2μm. The average roughness of hemispheric shell resonator is 0.217nm. These parameters measured by SEM and AFM are reasonable for the micro glass HRG. The capacitance between the hemispheric shell resonator and circular glasselectrodes(C c) is 0.07226pF, and the capacitance between the hemispheric shell resonator and silicon electrodes(C s) is 0.927pF.Keywords: MEMS, micro glass HRG, electrode structure, blow molding.目录1. 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 国外研究现状 (2)1.2.2 国内研究现状 (9)1.3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0)2.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的工作原理 (13)2.1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的工作原理 (13)2.2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的工作模式 (14)2.3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的激励与检测 (16)2.3.1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的激励 (16)2.3.2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的检测 (17)2.4本章小结 (18)3. 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结构设计与分析 (19)3.1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的结构设想 (19)3.1.1环形玻璃电极的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 (19)3.1.2硅电极的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 (19)3.2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的结构 (20)3.3微玻璃半球谐振子的结构 (22)3.3.1微玻璃半球谐振子的模态分析 (22)3.3.2微玻璃半球谐振子的谐响应分析 (25)3.4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电极的结构 (26)3.4.1环形玻璃电极结构 (27)3.4.2硅电极结构 (30)3.4.3两种电极结构的比较 (31)3.5本章小结 (32)4. 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工艺加工及表征 (34)4.1微玻璃半球谐振子吹塑成型的原理 (34)4.2基于环形电极的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工艺加工流程 (35)4.2.1 基于环形电极的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的版图设计 (36)4.2.2 基于环形电极的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工艺流程 (37)4.3基于硅电极的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工艺加工流程 (41)4.3.1 基于硅电极的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的版图设计 (41)4.3.2.基于硅电极的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的工艺流程 (43)4.4微玻璃半球谐振陀螺的表征 (46)4.4.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整体形貌观测 (47)4.4.2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观测 (49)4.4.3 原子力显微镜的观测 (52)4.4.4 电容测试 (52)4.5 本章小结 (53)5.总结与展望 (54)5.1工作总结 (54)5.2论文创新点 (55)5.3工作展望 (55)参考文献 (57)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62)致谢 (63)1. 绪论1.1课题研究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发现一些旋转的物体具有独特的物理现象,并通过这些物理现象可以感测旋转运动体的旋转特性,比如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动力调谐陀螺仪再平衡回路的数字控制器的设计与分析的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陀螺仪在导航、定位、无人机、航模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中,动力调谐陀螺仪能够通过电机的转速调节实现陀螺仪在运动中的稳定性,但其控制系统需要精细设计与分析,以达到复杂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控制。
本研究旨在
设计并分析数字控制器,以调节陀螺仪的运动状态,从而使其适用于更为复杂的情况。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数字控制器,通过数学建模与仿真验证,探究动力调谐陀螺仪在复杂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与控制策略,以期提高陀螺仪的稳定性和运动控制性能。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动力调谐陀螺仪的工作原理与数学模型建立。
2. 数字控制器的设计:PID控制器与模糊控制器。
3. 控制器的仿真验证:利用MATLAB/Simulink等仿真工具,搭建动力调谐陀螺
仪的数学模型,以及设计的数字控制器,进行短时稳定性、长时间稳定性等方面的仿
真验证。
4. 分析设计的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出改进控制策略的思路并进行实现。
5. 结果与分析:对仿真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数字控制器的优化方案与控制策略的改进方向。
四、预期成果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数字控制器,通过仿真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数字控制器的优化方案与控制策略的改进方向,从而提升动力调谐陀螺仪在复杂运动状态下的稳定
性和运动控制性能。
这将有助于陀螺仪在导航、定位、无人机、航模等领域的应用,
并对控制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有所促进。
半球谐振陀螺的分析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半球谐振陀螺是一种利用陀螺原理制作的机电系统,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近年来,半球谐振陀螺被广泛应用于惯性导航、遥感、空间定位等领域。
当前,针对半球谐振陀螺的设计分析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该类型机电系统在分析和设计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迫在眉睫。
二、研究目的:本项目的主要研究目的如下:1.基于半球谐振陀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其动态特性、力学特性和控制特性,为其性能的改善和优化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
2.对半球谐振陀螺的仿真模型进行建立和优化,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3.设计和制作半球谐振陀螺的实验平台,针对其性能进行实验验证,并进一步优化其设计结构。
三、研究内容:1.半球谐振陀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研究通过对半球谐振陀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其动态特性、力学特性和控制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其优化方法。
2.半球谐振陀螺的建模和仿真优化基于半球谐振陀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其动力学和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优化模型参数和控制算法,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3.半球谐振陀螺的实验研究和优化设计和制作半球谐振陀螺的实验平台,进行性能验证,比较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进一步优化其设计结构。
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对半球谐振陀螺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调研和分析,学习先进的设计理论和验证方法。
2.理论分析法:利用动力学、控制理论等方法对半球谐振陀螺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探究其优化方案。
3.仿真计算法:基于半球谐振陀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其动力学和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优化仿真参数和算法。
4.实验验证法:设计和制作半球谐振陀螺的实验平台,进行性能验证和实验分析,进一步优化其设计结构。
五、研究进程安排:第一年:文献调研、理论分析、建模仿真;第二年:仿真优化、实验设计;第三年:实验验证、结果分析、论文撰写。
硅微机械谐振式陀螺仪设计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各种微型传感器和MEMS 器件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医疗、军事等领域。
陀螺仪作为一种重要的惯性传感器,在导航、飞行控制、制导等领域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部件-振动结构是整个陀螺仪的关键。
目前,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都在积极研发新型的硅微机械式陀螺仪。
硅微机电技术以其小型化、高精度、低功耗、高可靠性等特点,被认为是研发高性能陀螺仪的一种前景广阔的技术手段。
其中,振动结构的设计是硅微机械陀螺仪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将针对谐振式陀螺仪的振动结构设计展开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本课题主要研究硅微机械谐振式陀螺仪的振动结构设计。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谐振结构的机械结构设计:研究谐振结构的物理原理,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模拟优化谐振结构的几何尺寸、材料选用、固定方式和支撑方式等。
2. 谐振结构的模拟和分析:利用ANSYS、COMSOL、ANSYS等仿真软件对谐振结构进行仿真模拟,分析结构的谐振频率、振幅、品质因数等参数,为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3. 结构制造与工艺流程研究:根据设计要求,考虑微加工技术,制定对应的工艺流程,以实现对陀螺仪振动结构的制造。
4. 实验测试与数据处理:采用MEMS测试仪器对制造完成的谐振式陀螺仪的性能进行测试,对实验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基于以上研究内容,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如下: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实现硅微机械谐振式陀螺仪的振动结构设计和优化,并制作出一定性能的硅微机械谐振陀螺仪原型,并进行实验测试。
预期研究成果如下:1. 掌握硅微机械谐振式陀螺仪的设计原理和制造技术。
2. 构建谐振式陀螺仪的模型,优化谐振器的设计参数。
3. 基于优化得到的谐振结构,制作出硅微机械谐振陀螺仪,并进行实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4. 具体应用:将研制的硅微机械谐振式陀螺仪应用于生产、军事等领域中,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硅微z轴谐振陀螺仪负电刚度效应分析及实验验证
夏敦柱;周百令;王寿荣
【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
【年(卷),期】2007(009)008
【摘要】介绍了在开环工作状态下硅微z轴谐振陀螺仪由于加工工艺缺陷所导致的误差机理.为减小陀螺仪初始电容差和抑制正交耦合误差,提出了一种闭环控制检测策略.重点分析了其力矩反馈器的电刚度效应并给出其线性数学模型表示式.通过对硅微z轴陀螺仪敏感模态的反馈力与谐振频率的关系分析,间接得出了在敏感方向上电负刚度与力矩器所施电压的内在联系,并在实验上进一步验证电刚度效应.这将为下一步闭环控制方案的设计奠定重要基础.
【总页数】4页(P66-68,91)
【作者】夏敦柱;周百令;王寿荣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6;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6;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66.123
【相关文献】
1.硅微Z轴谐振陀螺仪闭环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J], 夏敦柱;周百令
2.利用负刚度效应调谐的硅调谐式陀螺仪 [J], 杨波;王寿荣;李坤宇;朱熙;曹慧亮
3.低成本三轴微数字陀螺仪标定方法及实验研究 [J], 陈瑜;张铁民
4.硅微板条谐振式传感器谐振频率率分析及计算 [J], 李志能;陆献尧
5.级联谐振微环慢光效应光学陀螺仪灵敏度分析 [J], 李冬强;李齐良;朱梦云;张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谐振式光纤陀螺谐振频率锁定方法研究张一东;胡宗福;傅长松【摘要】谐振式光纤陀螺(RFOG)是基于光学Sagnac效应的高精度惯性传感器件.为了避免激光器线宽展宽以及实现环路快速锁定,提出了一种新的谐振式光纤陀螺谐振频率锁定方法,即利用解调曲线在其谐振点附近的近似线性,进行最小二乘的三次曲线拟合,相比于理论的四次方程式求解,减小了计算量,且利用PWM方法能提高D/A的有效位数,从而提高反馈控制电压的精度,进而调节腔长对谐振点进行高精度、低时延的锁定.仿真结果表明,利用三次拟合曲线进行的反馈控制,相比于利用解调曲线谐振点处斜率的直接反馈,在相同的谐振频率偏移下,其反馈次数将减少.【期刊名称】《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5)006【总页数】6页(P905-909,949)【关键词】谐振式光纤陀螺;开环检测;腔内锁频【作者】张一东;胡宗福;傅长松【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 201804;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上海 201804;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惯导部,上海2011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41.5谐振式光纤陀螺(Resonator Fiber Optic Gyro,RFOG)相比于干涉型光纤陀螺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1~3]。
为了对陀螺信号进行检测,系统需要锁频,锁频精度直接决定了陀螺的检测精度。
在锁频方案上,大多采用基于比例积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PI)控制技术反馈调节激光器频率进行锁频方案[4~7]。
但是这种直接调节激光器频率会导致激光器线宽展宽,且系统的零偏稳定性提升依赖于积分环节的个数与积分时间常数[8,9]。
而压电陶瓷(Piezoelectric Ceramic Transducer,PZT)调节则可避免线宽展宽,在2012年,Honeywell公司搭建并测试了一个谐振式光纤陀螺实验样机[10],其采用了压电陶瓷调节腔长进行锁频实现了精确的频率锁定。
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光学陀螺是一种利用赋有方向的旋转光束的光子陀螺效应来测量角速度或者姿态角变化的传感器。
光学陀螺具有精度高、分辨率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在导弹制导、导航、惯性测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际上发展的光学陀螺主要为激光陀螺、光纤陀螺和谐振式微光学陀螺。
其中光学陀螺又以谐振式微光学陀螺具有结构简单、精度高和灵敏度高等特点,而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因此,研究谐振式微光学陀螺具有重要的工程及科学意义。
本课题将研究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的结构设计、光路分析、仿真模拟和实验验证,以期达到更高的精度要求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二、研究内容1. 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的结构设计和光学设计;2. 光学陀螺原理的分析与建模;3. 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的光学特性和性能分析;4. 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的数值仿真分析;5. 谐振式微光学陀螺实验验证与性能测试;6. 结论和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建立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模型,对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的光学路径进行模拟分析,确定最优的光学系统参数;2. 进行机械分析,寻找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的固有频率,研究并优化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的结构,从而保证其稳定性;3. 建立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的工艺流程,在CAD制图软件上完成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的三维结构设计;4. 进行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的光路分析与仿真,利用MATLAB等数值仿真软件对其动态性能进行仿真分析;5. 搭建谐振式微光学陀螺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测试其性能指标,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验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6. 给出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的性能评估,并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四、预期成果1. 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的结构设计和光学设计方案;2. 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的性能模拟与分析;3. 谐振式微光学陀螺的实验验证和性能测试的得到实验参数和实验结果;4. 研究和分析不同参数和条件对谐振式微光学陀螺性能的影响,为谐振式微光学陀螺更高精度的设计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