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原理与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180
抽样调查的一般原理与抽样估计引言抽样调查是研究人口、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
在进行抽样调查时,我们不能对整个人群或总体进行研究,因此需要通过对样本的调查来推断总体的一般特征。
本文将介绍抽样调查的一般原理和抽样估计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方法。
一、抽样调查的一般原理抽样调查的一般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根本假设:总体具有某种特征或现象,样本可以代表总体,样本的观察结果可以推断总体的一般特征。
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或事物的集合,也称为目标总体或研究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局部个体或事物,用来代表总体。
在抽样调查中,选择适当的样本对于得出准确的估计结果至关重要。
2. 抽样方法抽样方法是选择样本的过程和方式,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等。
随机抽样是指按照一定的概率规那么从总体中随机选择个体作为样本,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分层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假设干个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采取样本。
系统抽样是按照一定的间隔从总体中选择样本个体。
样本容量是指抽样调查中选取的样本的大小。
样本容量确实定需要考虑估计误差、置信水平和总体特征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样本容量越大,估计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二、抽样估计方法抽样估计方法是通过对样本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推断,得出总体特征的估计值。
主要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
1. 点估计点估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得到总体参数的一个估计值。
例如,样本均值可以作为总体均值的点估计。
点估计是抽样调查中最常用的估计方法之一,它简单、直观,但不给出估计值的准确程度。
2. 区间估计区间估计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
例如,通过计算样本均值和标准差,可以得到总体均值的估计区间。
区间估计给出了估计值的准确程度,可以通过置信水平来度量。
常用的置信水平有95%和99%等。
三、抽样调查的应用抽样调查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经济学、市场调研等领域。
通过抽样调查,可以了解人口特征、社会现象、市场需求等重要信息。
抽样调查方法及随机误差估计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抽样调查方法是常用的一种研究手段。
通过收集一定数量的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的特征,抽样调查方法能够减少时间和资源开销,同时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抽样调查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估计其随机误差。
一、抽样调查方法的基本原理1. 定义总体和样本抽样调查的基础是将研究对象划分为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而样本则是从总体中随机选取的一部分。
通过对样本进行调查和研究,从而推断出总体的特征。
2. 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在进行样本抽取时,必须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即,选取的样本必须能够代表总体的特征。
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对样本的调查和研究,推断出总体的特征。
3. 确定样本容量在抽样调查中,样本容量的确定很关键。
如果样本容量太小,则可能会出现偏差;而如果样本容量太大,可能会浪费时间和资源。
通常,样本容量的大小根据总体的大小、特征、抽样方式、可接受的误差和置信水平等因素进行确定。
二、抽样调查方法的分类1. 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指在总体中随机地选取相同大小的样本。
每个个体有相同的概率被选中,所有可能的样本都是等可能的。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随机误差,但是需要考虑抽样的代表性。
2. 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是指在总体中,每隔一定间隔选择一个样本。
例如,每隔10个个体就选取一个样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体较大的情况,但是如果间隔不合适,可能会导致样本不具备代表性。
3. 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然后从每层中选出一定数量的样本。
这种方法能够从整体层面上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并可较好地控制随机误差。
4. 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分为若干群,然后随机选择若干个群并且抽取每个群内的所有样本。
与分层抽样类似,这种方法可以从整体层面上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三、随机误差的估计在抽样调查中,随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随机误差是指由于抽样过程中随机性而导致的误差,它与样本容量、总体大小以及样本的选取方式等因素有关。
抽样调查基本原理
抽样调查是一种收集数据的方法,通过代表性的样本来推断整体群体的情况。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代表性:抽样调查的样本应该能够代表整个群体的特征。
这意味着样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从整体群体中选择,以确保每个个体都有平等的机会被选中。
2. 随机性:抽样应该是随机的,即每个个体被选中的概率是相等的,没有主观偏见。
这可以通过使用随机数生成器或抽奖等方式来实现。
3. 样本容量:样本的规模应该足够大,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样本容量的大小通常由群体的大小、抽样误差容忍度和调查目的等因素来确定。
4. 数据收集:一旦样本被选定,需要进行数据收集。
这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在线问卷等方式来进行。
收集到的数据应该准确、全面地反映被调查个体的情况。
5. 数据分析:收集到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这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计算指标等来完成。
分析结果应该能够回答调查目的,并对整体群体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推断。
通过以上基本原理,抽样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得对整体群体的了解,提供参考和判断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抽样调
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在进行决策和推断时需要慎重考虑。
数学中的统计与抽样调查统计与抽样调查是数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它们对于数据分析、决策制定和科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数学中的统计学和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应用和相关技术。
一、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致力于通过收集和处理数据来获取对总体情况的认识。
统计学基本原理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方面: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通过总结和展示数据的主要特征来描述数据的性质和分布情况。
常见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概括和比较。
2. 推断统计推断统计是通过从样本数据中推断总体的参数或者进行假设检验来得出结论。
它主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
参数估计利用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的参数,例如使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假设检验则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的某些假设进行推断和判断,例如判断总体均值是否等于某个值。
二、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抽样调查是通过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观察和调查,从而推断总体性质的方法。
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1.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而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
在进行抽样调查时,样本应该具备代表性,即能够准确反映总体的特征。
2. 抽样方法抽样方法是选择样本的具体技术和步骤。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其中,随机抽样是常用的方法,通过随机选择样本,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使样本更具代表性。
3. 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从总体中选取样本引入的误差。
抽样误差包括抽样偏差和抽样标准误,它们影响了推断统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统计与抽样调查的应用统计与抽样调查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 经济学统计学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通过对经济指标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评估经济的发展状况、制定经济政策和预测未来趋势。
2. 医学医学研究中常常需要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患者样本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病率、病程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决策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抽样调查基本原理抽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用于从整体人群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以推断出关于整体人群的特征和态度。
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代表性。
代表性意味着样本集应该反映出整体人群的特征和态度。
为了确保代表性,样本的选择必须是随机的。
随机抽样意味着每个人有相等的机会被选为样本,减少了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常见的随机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
其次,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之二是可比性。
可比性指的是样本之间应该具有可比性,即从样本中得出的结果应该能够与其他调查或整体人群进行比较。
为了确保可比性,调查问卷的设计必须保证问题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以避免不同样本之间的误导或误解,从而得出具有可比性的结果。
第三,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之三是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调查过程和结果应该能够确切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为了确保有效性,调查问卷应该设计合理,问题应该具有明确的表述和选项,避免主观歧义或引导性问题,从而减少回答者的误解和不适宜的回答。
此外,答题者的个人信息和回答应该保持隐私和机密,以增加答题者的信任和合作。
第四,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之四是统计推断。
统计推断是指通过分析和解释样本数据,从而推断出关于整体人群的特征和态度。
为了确保统计推断的准确性,样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必须遵循统计学原理和方法。
常见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频率分析、百分比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是统计学中的基础原理,它提供了一种科学和可靠的方法来研究和了解整体人群的特征和态度。
通过代表性、可比性、有效性和统计推断等原则的遵循,抽样调查可以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并且对于相关研究、政策制定、市场调研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抽样调查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抽样误差、非响应错误等,因此,在使用抽样调查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调整和纠正措施,以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抽样调查的类型概率抽样: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原则进行,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
非概率抽样:依据研究者的主观意愿、判断、是否方便等抽取对象,误差较大,样本代表性无法保证。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抽样方法偶遇抽样非概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滚雪球抽样非概率抽样方法1、偶遇抽样/方便抽样/自然抽样“碰到谁就选谁”。
这种抽样方式表面上看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
实则不然。
因为它不能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同样的被抽取机会。
那些最先碰到、最容易碰到、最方便碰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对象大得多的机会被抽中。
因此,不能用偶遇抽样得到的样本来推论总体。
在人大东门过街天桥上拦截过往人群而开展的各式调查,以及在当代商场拦截顾客而进行的有关化妆品、服装等各式商品的调查,都属于这样的抽样。
来自这种抽样的结果,当然,也不能用来推论“全国”、“北京市”,哪怕是“人大附近”的任何群体的情况。
有些话题因为比较敏感、涉及隐私等原因,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调查。
但总会有一些人比较“积极”,“志愿”配合,接受调查。
这种调查,也属于方便调查,其结果也不能用于推断总体。
这种抽样方式常常用来作为试验问卷的手段。
2、判断抽样/目标抽样/立意抽样/主观抽样研究者依据自己研究的目标和主观的分析来选择和确定研究对象的抽样方法。
这种抽样首先要确定抽样标准。
比如,为了体现某个群体的先进性,我们在调查时刻意去收集这个群体中那些特别先进的成员进行调查。
由于标准的确定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故,用这种方法得到结果与研究者的经验、对研究对象的熟悉程度等有较大关系。
所得结果不能用于推论总体。
我们过去十分熟悉的“典型调查”,实际上属于这种主观调查。
这种抽样方式可以用来作为试验问卷的手段;还常用来对总体中的次级集合进行比较研究:比如,要对“左派”和“右派”进行对比分析,可以选择一个被认为是“左派”的群体,和一个被认为是“右派”的群体,对该两群体的成员进行抽样调查。
(抽样检验)第七章第⼀次课抽样原理与⽅法第⼀节抽样⽅案的制定在科学研究中,除了进⾏控制试验外,有时也要进⾏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对已有的事实通过各种⽅式进⾏了解,然后⽤统计的⽅法对所得数据进⾏分析,从⽽找出其中的规律性。
例如,了解畜禽品种及⽔产资源状况;探索和分析对某种疾病有效的防治规律、措施以及新的检验⼿段和⽅法等。
由于现场调查⽴⾜于⽣产实际,所以它是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种重要研究⽅法。
同时,控制试验的研究课题,往往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的;试验研究的成果,⼜必须在其推⼴应⽤后经调查得以验证。
为了使调查研究⼯作有⽬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开展,必须事先拟定⼀个详细的调查计划。
调查计划应包括以下⼏个内容:(⼀) 调查研究的⽬的任何⼀项调查研究都要有明确的⽬的,即通过调查了解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
例如,家畜健康状况的调查的⽬的是评定家畜健康⽔平;畜禽品种资源调查的⽬的是了解畜禽品种的数量、分布与品种特征特性等情况。
同时,调查研究的⽬的还应该突出重点,⼀次调查应针对主要问题收集必要的数据,深⼊分析,为主要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 调查的对象与范围根据调查的⽬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地区和范围,划清调查总体的同质范围、时间范围和地区范围。
例如,四川省家禽品种资源调查,调查地区为四川省,调查总体和对象为全省各市、县的家禽,调查时间从2000年1⽉到2000年12⽉。
(三) 调查的项⽬调查项⽬的确定要紧紧围绕调查⽬的。
调查项⽬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调查的质量。
因此,项⽬应尽量齐全,重要的项⽬不能漏掉;项⽬内容要具体、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应按不同的指标顺序以表格形式列⽰出来,以达到顺利完成搜集资料的⽬的。
例如,家禽品种资源调查项⽬有:种类(鸡、鸭、鹅等)、品种(柴鸡、来航、⽩洛克等),数量、体重、产蛋性能等项⽬。
调查项⽬有⼀般项⽬和重点项⽬之分。
⼀般项⽬主要是指调查对象的⼀般情况,⽤于区分和查找,如畜主姓名、住址及编号等。
第二章抽样调查基本原理第一节有关基本概念一、总体总体也叫母体,它是所要认识对象的全体,是具有同一性质的许多单位的集合。
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叫做单位。
总体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如果总体中所包含个体的数目为有限多个,则该总体就是有限总体,反之是无限总体。
总体也可区分成计量总体(由测量值组成的)和计数总体(由品质特征组成的)。
在抽样以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把总体划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并且能组合成总体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抽样单元,不论总体是否有限,总体中的抽样单元数一定是有限的,而且是已知的,因此说抽样调查的总体总是有限的。
抽样单元又有大小之分,一个大的抽样单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抽样单元,最小的抽样单元就是每一个个体。
如一项全国性的调查,如果把省作为一级单元,则可以把县作为二级单元,乡作为三级单元,村作为四级单元等等。
又如在流动人口抽样中,可以以居委会作为抽样单元,而在家计调查中,则以户为抽样单元。
总体应具备同质性、大量性和差异性的特征。
在抽样调查中,通常将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称为总体参数。
常见的总体参数主要有:1.总体总和Y:例如全国人口数。
Y=∑yi =y1+y2+…+yN2.总体均值Y:例如职工平均工资。
Y=Y/N=∑y i /N3.总体比率R:是总体中两个不同指标的总和或均值的比值。
如总收入与总支出之比。
R=Y/X=Y/X4.总体比例P:是总体中具有某种特性的单元数目所占比重。
如产品的合格率。
二、样本样本是由从总体中所抽选出来的若干个抽样单元组成的集合体。
抽样前,样本是一个n 维随机变量,属样本空间;抽样后,样本是一个n元数组,是样本空间的一个点。
样本是总体的缩影,是总体的代表。
抽样的效果好不好,依赖于样本对总体是否有充分的代表性。
样本的代表性愈强,用样本指标对总体全面特征的推断就愈精确,即推断的误差就愈小;反之,如果样本的代表性愈弱,推断的误差就愈大,推断结果就愈不可靠。
如何增强样本的代表性,使其能达到估计或推断的预期效果,就必须分析影响样本代表性的因素,以便加强控制。
社会调查问卷如何抽样分析社会调查问卷是一种常用的社会科学研究工具,通过收集大量的调查数据来了解社会现象及其相关因素。
然而,在进行社会调查时,研究者往往很难对整个人群进行全面调查,因此需要采用抽样方法来代表整体人群进行分析。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抽样方法及其分析原理。
首先,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之一。
在进行调查时,研究者从总体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
这种抽样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样本具有代表性。
在分析时,可以使用统计学中的方法,如平均数、比例等,来推断整体人群的特征。
其次,系统抽样是另一种常用的抽样方法。
研究者将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然后从中随机选择一个起始点,然后按照固定的间隔选择样本。
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总体有一定的规律性分布的情况。
在分析时,可以根据样本的特征,进行类似于简单随机抽样的分析。
另外,分层抽样也是常见的抽样方法之一。
研究者将总体按照某些特征进行分层,然后从每个层中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调查。
这种抽样方法可以保证不同层次的样本都能得到充分的代表性。
在分析时,可以对每个层次进行单独的分析,并综合得出整体人群的特征。
此外,整群抽样是一种适用于特定情况的抽样方法。
研究者将总体分为若干个互不重叠的群体,然后随机选择一部分群体进行调查。
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群体内部差异较小的情况。
在分析时,可以根据群体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推断整个总体的特征。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抽样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和研究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并且在分析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应注意抽样误差的控制,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总之,社会调查问卷的抽样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
通过合理选择抽样方法,并在分析时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和误差控制,可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理解和应用社会调查问卷的抽样分析方法有所帮助。
抽样调查原理及其在应用统计学中的实践经验抽样调查是应用统计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样本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本文旨在介绍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应用统计学中的实践经验。
一、抽样调查原理抽样调查的核心原理是通过选择代表性样本来推断总体的特征。
在进行抽样调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主要原则:1. 随机性原则:抽样应该具有随机性,即每个个体被选中的概率应该相等且独立于其他个体。
通过随机抽样可以减小选择偏差,使样本更具代表性。
2. 独立性原则:每个个体的选择应该是独立的,即一个个体是否被选中不受其他个体的影响。
独立抽样可以避免个体之间的关联性,确保样本的独立性。
3. 样本容量原则:样本容量应该足够大,以保证对总体特征的准确推断。
样本容量的大小需要根据总体大小、特征分布、研究目的等因素进行合理的估计和确定。
4. 可行性原则:在选择抽样方法时,需要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抽样方法应该简单易行,以便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样本。
二、抽样调查在应用统计学中的实践经验抽样调查在应用统计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实践经验的介绍: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抽样调查方法,通过向样本发放问卷并收集回复来了解人们的意见、态度和行为。
在设计问卷时,需要注意问题的清晰度、选项的全面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以确保获得可靠的结果。
2. 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一种直接观察和记录样本行为或事件的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可以获取真实、客观的数据,对于研究对象的行为和环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地观察中,需要选择代表性的样本,科学记录和分析观察结果。
3.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模式和关联性的过程。
在进行数据挖掘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抽样,以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抽样方法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目的、数据类型和问题特点来确定。
4. 总体推断: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总体推断在市场调研、社会调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它帮助人们从样本中获取总体特征的信息,支持决策和预测。
抽样调查的原理及其类型
抽样调查是指从一个总体中选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以获取对总体的统计指标的估计。
其原理是假设从总体中选取的样本是代表性的,通过对样本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推断,可以推断总体的特征。
抽样调查的类型包括:
1. 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随机选择若干个体组成样本,每个个体被选中的概率相等,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
2. 分层抽样:根据总体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然后从每个层中随机选择一部分个体组成样本,保证每个层的样本都有代表性。
3. 整群抽样: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体(例如地理区域),然后随机选择部分群体进行调查,再从选中的群体中选取个体作为样本。
4. 道德抽样:在抽样时考虑一些道德因素,避免对个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侵犯隐私。
5. 方便抽样:根据研究者的方便性,选择容易接触到的个体作为样本,但这种方法可能导致样本选择偏差。
6. 整体抽样:对总体中的每个个体都进行调查,适用于总体规模较小的情况。
不同类型的抽样调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条件,研究者在设计抽样调查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第七章抽样调查一、抽样原理1、定义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被研究对象的总体中(全部研究对象)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观察,并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以调查所得的指标(实际观察数值)来推断被研究总体的相应指标达到对总体的认识。
简言之,抽样调查就是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情况。
2、抽样调查的特点⑴随机原则。
所谓随机原则,就是说在我们所研究的总体中,每一个个案都有被选中、抽取的机会。
也即我们在总体中抽样时,哪一个个案能被抽取,哪一个个案不能被抽取,不是人为主观决定的,而完全是偶然碰机会的。
⑵从数量上推算全体。
抽样调查是抽取部分个案进行调查,但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了解这部分单位本身,而是为了据此从数量上推算全体。
⑶抽样调查使我们有可能用更少的人力、物力、时间、费用达到对总体的认识,而且可以起到丢普查资料进行修正补充,提高大范围调查的准确程度的作用,因而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几个概念⑴总体也称为母体、一般总体等。
是指具有某种统计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部个案。
也即,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例如,某批产品、某类病人、某个生产过程等。
总体的单位数通常用符号N来表示。
⑵个体也称为个案、元素。
组成总体的每个元素称为个体。
有时也称具有某种统计特征的每一个对象为个案构成一个总体的个案,可以是人或物,也可以指个性、心理反应等。
⑶样本也称为抽样总体、样本总体等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代表进行研究分析时,这一部分被抽取的个案称为总体中的一个样本。
也就是说,从总体中抽取的若干个案所组成的群体,称之为样本。
总体是大群体,样本是小群体。
在社会研究中,资料的收集工作往往是在样本中完成的。
样本的单位数(即样本容量)常用符号n来表示。
⑷抽样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即抽取总体的一个子集)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样样本的过程。
(5)抽样单位就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