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感官评价表定稿版
- 格式:docx
- 大小:277.12 KB
- 文档页数:5
不同奶茶感官评定表
摘要:
一、引言:介绍奶茶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和其口感的重要性
二、主体:详细解析奶茶的感官评定标准,包括色泽、香气、口感、回味等方面
三、结论:总结奶茶感官评定的重要性,并对如何提高奶茶品质提出建议正文:
【引言】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奶茶作为一款受欢迎的饮品,其口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口碑。
作为一名职业写手,今天我将为大家解析一份奶茶的感官评定表,帮助大家了解如何评判一杯奶茶的品质,同时也为奶茶制作人员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主体】
一份优质的奶茶,首先在色泽上就应该给人舒适的感觉。
色泽金黄均匀,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泽特征,这是我们对奶茶的第一印象。
接下来是香气,香气浓郁、清新,能让人闻香而来。
口感上是奶茶的关键,口感顺滑、细腻,糖分和茶水的比例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过甜或过苦。
而回味则是奶茶品质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好的奶茶回味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结论】
总的来说,奶茶的感官评定是一项全方位的任务,不仅需要考虑奶茶的外观、香气、口感,还要注重其回味。
只有当这些要素都达到一定标准时,奶茶
才能称得上是优质的产品。
因此,奶茶制作人员应该注重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自己的制作技艺,以满足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同时,通过学习和交流,了解行业动态,掌握最新的制作技术和原料,从而提升奶茶的整体品质。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以上就是我对奶茶感官评定表的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同奶茶感官评定表摘要:一、引言1.奶茶的普及与重要性2.感官评定表的作用二、不同奶茶品牌感官评定1.品牌Aa.外观b.口感c.香气d.回味2.品牌Ba.外观b.口感c.香气d.回味3.品牌Ca.外观b.口感c.香气d.回味三、评定结果与分析1.各品牌在外观、口感、香气、回味方面的表现2.各品牌间的优劣对比3.推荐与建议四、总结1.本次评定活动的收获2.对我国奶茶行业的启示正文:随着奶茶在我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为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不同奶茶品牌的特点,我们特制定了一份“不同奶茶感官评定表”,从外观、口感、香气、回味四个方面对各大品牌进行详细评定。
一、引言作为时下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奶茶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日常必备。
奶茶的品质不仅关系到消费者的口感体验,更是体现了品牌的生命力。
本次评定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一份实用的奶茶指南,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奶茶。
二、不同奶茶品牌感官评定1.品牌Aa.外观:色泽鲜艳,符合消费者对奶茶的审美需求。
b.口感:口感顺滑,茶与奶的比例恰到好处,不会过于甜腻。
c.香气:香气浓郁,使人忍不住想要一尝。
d.回味:回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2.品牌Ba.外观:颜色较为暗淡,但依旧具有吸引力。
b.口感:口感较为浓厚,适合喜欢浓郁口味的消费者。
c.香气:香气较为单一,略显不足。
d.回味:回味较短,但整体表现尚可。
3.品牌Ca.外观:颜色搭配和谐,给人清爽感。
b.口感:口感清爽,适合夏天消暑饮用。
c.香气:香气较为丰富,包含了多种水果的香气。
d.回味:回味略带果香,增添了一份独特风味。
三、评定结果与分析经过对三大品牌奶茶的详细评定,我们发现各品牌在外观、口感、香气、回味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
品牌A在口感、香气、回味方面表现尤为出色,适合喜欢丰富口感的消费者;品牌B在外观、口感方面表现较好,但香气略显不足;品牌C则在香气方面具有较大优势,适合喜欢果香味道的消费者。
多穗柯发酵茶感官评定表
指标档次品质特征评分范围评分评分系数
外形甲色泽黄褐,韩庚两始终,松紧适度90~99
A 25% 乙色泽黄褐,含梗适中,松紧度适中80~89
丙
色泽黄褐,含梗量较适合,松紧度
较适合
70~79
汤色甲橙黄(橙红)明亮90~99
B 10% 乙橙黄(橙红)较亮80~89
丙橙黄(橙红)尚亮70~79
香气甲香气纯正,无霉味、杂异味90~99
C 25% 乙香气尚纯正,无杂异味80~89
丙尚纯70~79
滋味甲醇厚回甘,不涩90~99
D 30% 乙纯和回甘80~89
丙纯和尚涩70~79
叶底
甲褐黄90~99
E 10% 乙尚褐黄80~89
丙褐绿70~79
感官评定最后得分(Y)=A*25%+B*10%+C*25%+D*30%+E*10%
注:茶叶开水冲泡5分钟,用白色的瓷碗或是茶杯装盛茶液,记得拍照存底。
数据记录完整。
8-10名同学,品尝的时候小酌几口不要下咽,品完一个样品即簌口,再品尝下一杯。
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GPHB备案号:GPH001-2017古普会标准GPHB/T8216-2017 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云南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评分(古普会应用版)。
2017-01-06发布2017-02-06实施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GPH001-2017目次前言 (Ⅱ)引言 (Ⅲ)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3.1 古树普洱茶 (1)3.2 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 (1)4.审评条件 (1)4.1 环境 (1)4.2 用具 (2)4.3 用水 (2)4.4 人员 (2)5.审评 (2)5.1 取样方法 (3)5.2 审评内容 (3)5.3 审评方法 (3)6.审评结果与评分 (4)6.1 评分 (4)6.2 结果评定 (5)6.3 特别提示 (5)附录A (7)附录B (8)附录C (9)GPH001-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整合了GB/T23776-2009,GB/T14487-2008,GB/T18797-2012,GB/T22111-2008和SN/T0917-2010,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古树普洱茶的定义;———增加了古树普洱茶感官审评定义;---增加了茶叶活性、灵性及茶气的定义;———增加了古树普洱茶“越陈越真”特性;---增加了对审评结果的特别提示;———修改了审评条件部分关于环境、专用杯碗、用水及审评人员要求;———修改了审评员的基本条件和要求;———修改了审评内容关于因子及要素的描述;———修改了审评内容关于结果与评分方法。
本标准由黄小元个人提出,云南省古树普洱茶收藏研究会(简称古普会)归口,并在古普会试行应用。
本标准起草人:黄小元本标准的附录A、B、C为资料性附录。
感官评价表模板感官评价表是用于评估产品或服务在感官层面上的表现的工具。
它可以用于评估任何类型的产品,无论是食品、饮料、化妆品还是汽车等等。
下面是一个感官评价表的模板,其中包含了常见的参考内容。
1. 外观:- 颜色:描述产品的颜色,以及它给人的感觉(例如浅色、深色、明亮等)。
- 外形:描述产品的形状或造型(例如圆形、方形、曲线等)。
- 包装:评估产品的包装是否吸引人,是否符合品牌形象。
2. 气味:- 强度:描述产品的气味的强度是强烈的、中等的还是微弱的。
- 类型:描述产品的气味是什么类型的,比如花香、水果香等。
- 持久性:评估产品的气味是否持久,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3. 口感:- 质地:描述产品的质地是柔软、脆脆的还是其他类型的。
- 口味:评估产品的口味是甜的、咸的、酸的、苦的等等。
- 滋味:描述产品的滋味是否丰富,是否有层次感。
4. 听觉:- 声音:描述与产品相关的声音,比如汽车的引擎声、食物的咀嚼声等。
- 音乐:评估产品是否有与之相关的音乐,以及它们是否符合品牌形象。
- 音量:描述与产品相关的声音的音量,以及它们对产品使用者的影响。
5. 触觉:- 温度:描述产品的温度是热的、冷的还是室温的。
- 质感:评估产品的质感是光滑的、粗糙的、柔软的等等。
- 压力:描述与产品相关的压力或力度,比如按键的反馈力度、鞋子的舒适度等。
以上是一个感官评价表的参考内容,你可以根据具体的产品类型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评价产品时,尽量客观、综合地描述感官体验,以便能更准确地评估产品的感官表现。
德江县煎茶佳鹏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感官审评记录产品名称:______________ 规格:_______________
生产日期: 年 月 日 审评日期: 年 月 日
一、审评项目
1、茶叶的外形审评:形状、色泽、嫩度、净度。
2、茶叶的内质审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
3、茶叶的感官审评总结:
(1)把盘:看外形、嗅干香、测水分。
(2)开汤:三克、5分钟。
(3)嗅香气:热嗅、温嗅、冷嗅,以温嗅为主。
(4)看汤色:深浅、明暗、清浊。
(5)评叶底:嫩度、匀度、色泽。
二、茶叶的冲泡方法及品饮程序
绿茶:选具→洁具→观茶→泡茶→赏茶→饮茶。
三、茶叶品质评分
无毫变形绿茶品质评语与各品质因子评分表
审评员:______________。
不同奶茶感官评定表1. 引言奶茶作为一种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饮品,其种类繁多,口味各异。
但是,消费者对于奶茶的感官评定标准却常常模糊不清。
本文将以不同奶茶的感官评定为主题,通过制定一份奶茶感官评定表,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准确的评定标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奶茶。
2. 奶茶感官评定表的设计为了确保奶茶感官评定表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我们将从视觉、嗅觉、味觉和口感四个方面进行评定。
具体的评定指标如下:2.1 视觉评定•外观:奶茶的颜色、透明度、泡沫等外观特征。
•杯身:奶茶杯子的设计、材质、大小等。
•配料:奶茶中的配料是否新鲜、摆放是否整齐。
2.2 嗅觉评定•香气:奶茶的香气是否浓郁、清新。
•配料香气:奶茶中的配料是否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2.3 味觉评定•甜度:奶茶的甜度是否适中,是否过于甜腻。
•奶味:奶茶中的奶味是否浓郁、纯正。
•配料味道:奶茶中的配料是否能够与奶茶本身的味道相融合。
2.4 口感评定•奶茶的口感是否绵密、顺滑。
•配料的口感:奶茶中的配料是否有嚼劲、口感是否丰富。
3. 奶茶感官评定的步骤为了保证奶茶感官评定的客观性和可靠性,我们制定了以下评定步骤:3.1 样品准备•选择不同种类的奶茶作为样品,确保样品的新鲜度和品质。
•准备标准的评定杯子和餐具。
3.2 评定环境•确保评定环境的清洁和安静,避免干扰。
•控制评定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保持样品的原有特性。
3.3 评定过程•按照评定表中的指标,对样品进行逐一评定。
•评定过程中,评委应尽量避免互相交流,以免产生干扰。
3.4 评定结果记录•将评定结果记录在评定表中,确保准确性和可比性。
•对于不同样品之间的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4. 奶茶感官评定表的应用奶茶感官评定表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4.1 奶茶品牌的产品开发和改进通过奶茶感官评定表,奶茶品牌可以了解消费者对于不同口味奶茶的偏好,从而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
不同奶茶感官评定表
摘要:
一、引言:介绍奶茶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和其品质评价的重要性
二、主体:详细解析奶茶的感官评定标准,包括色泽、组织形态、口感等方面
三、结论:总结感官评定表的作用,以及对奶茶品质提升的指导意义
正文:
奶茶,作为当下市场上备受欢迎的饮品,其口感、品质等各方面都成为了消费者复购的重要参考因素。
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奶茶的品质,我们制定了一份详细的“不同奶茶感官评定表”。
在这份评定表中,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奶茶的色泽。
一款好的奶茶,其色泽应鲜艳、均匀,且具有该品种特有的颜色。
评定标准为15分,如果色泽较浅或过深,则得分降低,如有杂质则为0分。
接下来是奶茶的组织形态。
一款优质的奶茶,其外形应整齐规则,底部平整,皮馅比例适当,裂纹均匀自然。
这一项的评定标准为35分,如果外形不整齐,皮馅比例不适当,或有过多裂纹,则得分降低。
最后是奶茶的口感。
口感是奶茶品质的关键,我们将其细分为顺滑度、甜度、奶香、茶香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每一项的评定标准都详细明确,以确保评价的公正客观。
这份感官评定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量化的评价标准,不仅可以用于评价奶茶的品质,还可以用于指导奶茶的制作过程。
通过不断优化奶茶的制作,我们
可以提升奶茶的品质,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总的来说,这份“不同奶茶感官评定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用于评价和提升奶茶的品质。
感官评价表
感官评价表
评价日期:
项目
色泽组织状态下沉时冲间调挂性壁粒
色泽均一,呈乳黄色、浅黄色。
有光泽。
颗粒均匀、适中、松散、流动性好。
≤10 秒小白点≤10 个,颗粒细小。
杯壁无白点和絮片。
评分标准
色泽均一呈乳黄色、黄色特殊或带浅白浅黄色。
略有光泽。
色。
基本无光泽。
颗粒较大或稍大,不松散,有结块或少量结块,流动性较差。
11 秒~20 秒有少量小白点,颗粒细小。
杯壁上白点和絮片≤ 10 个。
1≤团块数≤5 乳香味不浓,无不良气味。
颗粒细小或稍小,有色泽不正常。
粉质粘连,流动性非
I 段样品1
I 段样品2
I 段样品3
II 段样品 1
II 段样品 2
II 段样品 3
备注
较多结块,流动性较常差,有较多肉眼可差,有少量肉眼可见见焦粉粒。
焦粉粒。
21 秒~30 秒有少量小白点,周边较多,颗粒细小。
杯壁上有少量白点和絮片。
5≤团块数≤10 夹杂其它异味。
≥30 秒有大量小白点和絮片,中间和四周无明显区别。
杯壁有大量白点和絮片而不下落。
团块数>10 乳香味不浓,明显夹杂其它异味。
团块数=0 团块滋味和浓郁的乳香味。
气味 40 分)。
茶的感官评价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茶的感官评价表
?
表1茶叶评分表
?
评茶地点姓名
总得分=外形得分×20%+水色得分×10%+香气得分×10%+滋味得分×50%+叶底×10%
表2茶叶评分标准表
注:需设备:玻璃仪器、酒杯、茶杯
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并将叶底拌匀铺开,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等。
也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漂盘中,将清水漂叶进行观察,常用的术语有:细嫩:芽头多,叶子长而细小,叶质优嫩柔软。
鲜嫩:叶质细嫩,叶色鲜艳明亮。
匀嫩:叶质细嫩匀齐一致,柔软,色泽调和。
柔嫩、柔软:芽叶细嫩、叶质柔软,光泽好,手指抚之如锦。
肥厚:芽叶肥壮、叶肉厚,质软,叶脉隐现。
瘦薄、飘薄:芽小叶薄,瘦薄无肉,质硬,叶脉显现。
粗老:叶质粗大,叶质硬,叶脉隆起,手指按之粗糙。
匀齐:“匀”是色泽调和;“齐”是老嫩一致,匀正无断碎。
单张:脱茎的独瓣叶子,也为“单瓣”。
短碎:毛茶经精制大都断成半叶,短碎是指比半叶更碎小的碎叶,也为“破碎”。
开展、摊张:冲泡后,卷紧的干茶吸水膨胀而展开片形,且有柔软感的为“开展”;老叶摊开为“摊张”。
卷缩:冲泡后,叶底不开展,仍卷缩成条形。
硬杂:叶质粗老而驳杂。
焦斑、焦条:叶张边缘或叶面有局部或全部黑色或黄色烧伤斑痕。
局部的为“焦斑”,全部烧坏为“焦条”。
枯暗:叶色暗沉无光,陈茶叶底多数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