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 格式:ppt
- 大小:617.50 KB
- 文档页数:14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教案湘教版
一、课题: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产业活动的区域条件;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基础知识掌握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和掌握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
难点:明白产业活动的区域条件及其对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
1.引导学生从历史位置上了解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比如古代汉朝,西汉,东莱有着很多发达的商业活动,科技活动;
2.让学生讨论某一国家或地区在近代的发展及活动中,是否有区位优势有一定的地域联系的因素?
(二)导入:
1.从资源条件来讲,产业活动有其区位优势,比如:水和空间等;
2.从气候条件来讲,有的地域更适合农业的发展,有的地域更适合工业活动。
(三)讨论
1.在诸多地域条件中,学生要理解各因素条件
2.思考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加以控制和调节,提高地域条件。
3.在能源及区域位置上,如何增加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四)小结:
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域条件影响产业活动发展的过程;
2.要充分利用具有优势的地域条件,有效地改善和发展当地的产业活动; 3.要优化分布格局,综合利用资源,实现局部经济发展。
五、板书设计
1.资源条件:水、空间等
2.气候条件:农业、工业活动
3.能源及空间位置
四、地域联系:利用优势条件、综合资源、实现局部发展。
第28讲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条件考试内容必考要求考查点拨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现代产业活动的种类(2)不同产业活动的主导区位ab主要考查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但大都难度不大2.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b考点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影响因素: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2.部门不同产业活动区位条件农业和矿业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工业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少,区位有多种选择商业和服务业与地理环境条件关系不大,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1.区位分析的一般方式(1)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区位分析的对象一般有两种:①某个区域的区位。
就区域而言大到大陆和大洋,小到一个小地方。
②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当场理事物而言包括自然地理事物和人文地理事物。
这些对象有点状的(如小比例尺地图中的城市等)、线状的(如河流、铁路等),还有面状的(如一个国家,一片草地等)。
(2)掌握区位分析的要素:影响区位的因素大体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
区位分析时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深切分析其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就主要方面重点分析。
区位分析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位置要素;②自然区位要素;③社会、经济区位要素。
2.区位选择的因素、目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选择受产业的特点及科学技术的影响,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不同较大。
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区位选择目的分析如下表所示:产业类型主要区位特征原因目的农业与自然环境联系密切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条件优越的地区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自然条件的地域分布影响农业生产地域分布合理利用土地优势,获取更多的农副产品矿业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矿产开采活动的前提是矿产资源的存在,同时经济效益与矿产数量、品位、埋藏条件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利用区域矿产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工业受自然条件限制少,更注重社会经济条件等优势明显的区位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能源和劳动力来自四面八方,选择机会多充分利用当地优势,降低成本,占领市场商业、服务业消费水平高,消费人群密集的区位消费对象是人,并由人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数量决定生产效益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增大商品销量考向一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1.(2015·浙江10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高中地理知识点归纳: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地域联系方式:
①生产协作:生产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零部件工厂之间的联系;配套服务的联系
②商贸联系:
产生条件:专业化生产——剩余产品多
分类:
国际贸易——受关税、货币汇率、制度的影响
区际贸易——更密切。
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资源、资本、技术、产品、劳动力流动明显
产业集群:
是指大量专业化企业及其相关支持机构在一定范围内聚集并结合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根植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一种经济发展生产组织方式。
产业集聚为产业集群提供基础,产业集群则是产业集聚的可能和理想的发展前景。
产业集群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优势、技术创新优势、市场开拓优势、扩张优势。
佛山市是广东形成产业集群最早、产业集群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产业活动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工业的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密;
地理环境生产区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
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与消费人群条件关系不大,这些产业活动区位的主要指向区际贸易。
现代物流业:
原料——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
客户
物流业的作用:
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协作和商贸活动。
③科技与信息联系
科技创新与信息交流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的重要砝码
工业地域的规划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工业地域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在具体的区域往往是优势条件与限制性因素并存,工业地域的规划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工业地域的规划建设,必须强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
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二高级中学地理教师:邓立辉3.1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第2课时导学案【使用说明】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思考导学案中的问题,并在书中画出或导学案上写上相关答案。
受知识的限制,可以本组讨论或质疑时提出共同解决。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包括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联系以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2、通过学习产业活动地域联系的四个方面,能够对具体的一个地区或一个案例进行评价和探究;3、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产业活动的地域联系思考:1.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有哪些?(A)(一)生产协作探究材料:教材P52-P54页部分。
探究问题:2.生产协作和联系有哪几种主要形式?按提示完成本部分内容(1)集聚型生产协作(纵向联系):(2)分散型生产协作(横向联系):(二)商贸联系探究材料:教材P55页“商贸联系”探究问题:3.商贸联系(1)产生条件:(2)分类(3)了解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对生产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意义)?(三)科技与信息联系探究材料:教材P56页正文教材P56页阅读“技术的地域扩散”探究问题:4.了解科技与信息对产业活动的影响5.理解技术的地域扩散的三种形式。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探究材料:教材P57页教材P58页阅读“我国纺织业的产业集群现象”探究问题:6.了解产业活动的规划建设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7.试分析我国纺织业集群现象产生的原因?课堂检测:1、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包括A.共享生活设施B共享教育资源C.生产协作D.商贸、科技、信息联系2、现代物流业的产生是为了A.提高经济效益B.便于经济协作C.满足区际问物资流动的需要D.便于信息的联系3、发达国家把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是因为A.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数量丰富,可以大幅度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B.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好,劳动力素质高C.发达国家不需要劳动密集型产品了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运输原料、半成品比终端产品方便4、一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工厂,而不是将工厂设立于一个工业区内,主要原因是A.是工业分布由集中趋向分散的体现B.在一个工业区内无法生产众多的零部件C.跨国公司没有一个核心的部门D.使不同零部件生产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取得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