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典型过程控制系统应用方案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53
《典型控制系统案例分析(一)》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对典型控制系统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有机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控制系统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选择一个典型的控制系统案例,例如温度控制系统、水位控制系统等。
2. 分析该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各个组成部分。
3. 建立该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动态特性。
4. 设计该控制系统的控制器,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分析。
5. 比照不同控制策略的性能表现,评判各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
6. 提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的建议,并进行验证。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包含对所选控制系统的详细分析和设计过程,尤其要注重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控制器的设计。
2. 作业应包含仿真结果和性能评判,比照不同控制策略的优劣。
3. 作业需提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的建议,并进行验证。
4. 作业要求结构清晰、逻辑周密,文字表达准确、流畅。
四、作业提交方式1. 作业提交时间为XX年XX月XX日,提交方式为电子版邮件发送至XXX邮箱。
2. 作业需包含完备的分析和设计过程,以及相关的仿真结果和性能评判。
3. 作业需按照规定格式进行排版,包括封面、目录、正文等部分。
4. 作业提交后,将进行评分和反馈,学生可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五、评分标准1. 对所选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是否详细全面。
2. 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控制器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
3. 仿真结果和性能评判是否清晰准确。
4. 改进控制系统性能的建议是否合理可行。
5. 作业结构是否清晰、逻辑是否周密、表达是否准确流畅。
六、参考资料1. 《摩登控制工程》2. 《控制系统原理与设计》3. 相关学术论文和钻研报告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有机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控制系统中的问题,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章 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6.1 精馏塔的控制精馏是石油化工、炼油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其目的是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出来,达到规定的纯度。
精馏过程的实质就是迫使混合物的气、液两相在塔体中作逆向流动,利用混合液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挥发度,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液相中的轻组分逐渐转入气相,而气相中的重组分则逐渐进入液相,从而实现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一般精馏装置由精馏塔、再沸器、冷凝器、回流罐等设备组成,如图6.1所示。
图6.1 简单精馏控制示意图进料流量F从精馏塔中段某一塔板上进入塔内,这块塔板称为进料板。
进料板将精馏塔分为上下两段,进料板以上部分称为精馏段,进料板以下部分称为提馏段。
溶液中组分的数目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际工业生产中,只有两个组分的溶液不多,大量需要分离的溶液往往是多组分溶液。
多组分溶液的精馏在基本原理方面和两组分溶液的精馏是一样的。
本节只讨论两组分溶液的精馏。
6.1.1 精馏原理在恒定压力下,单组分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加热,其温度却保持不变,即单组分液体的沸点是恒定的。
对于两组分的理想溶液来说,在恒定压力下,其沸点却是可变的。
例如对于A、B两种混合物的分馏,纯A的沸点是140℃,纯B的沸点是175℃。
如果两组分的混合比发生变化,混合溶液的沸点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图6.2中的液相曲线所示。
第6章 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333··333·150140160170180020406080100100806040200A :B :组分/(%)温度/℃图6.2 A 、B 两组分混合物温度-浓度曲线设原溶液中A 占20%,B 占80%,此混合液的沸点是164.5℃,加热使混合液体沸腾。
这时,与液相共存的气相组分比是A 占45.8%,B 占54.2%。
这些气体单独冷凝后所形成的混合液体中,A 占45.8%,B 占54.2%;如果使此冷凝后的混合液体沸腾,其沸点是154.5℃。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方式(教学案例)第一篇: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方式(教学案例)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
2、熟悉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理解其中的控制器、执行器的作用。
3、掌握控制过程的一般描述方法。
行为目标:通过分析和比较,了解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系统各自的控制特征及其之间的差别。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觉、体验控制设计的一般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激起学生设计的欲望,培养学生富于想象、善于批判、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能力目标:学生学习本课后可以对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并能对一些控制系统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第二节,第二、第三节是本章的第二教学单元,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应将本节视为重点中的重点。
教材从学生熟悉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控制和电风扇的风速控制开始,在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引入游泳池注水系统控制以及改进游泳池注水系统控制,从而达到对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分析和对比的目的。
再者根据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工作过程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析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具体控制系统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控制系统的能力,能说清楚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它们是如何实现控制的。
难点: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分析和对比。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第一节控制手段和应用,理解控制的含义,但对什么是开环控制什么是闭环控制是空白,这就需要通过多个案例进行对比才可以让学生掌握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以及它们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在本主题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限于学时以及高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执行器、传感机构和被控对象等环节只限定于一般性的理解,不作进一步的要求,不去探讨其内部的工作过程,只了解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
教学策略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教学目标上的要求,我主要采用了教师讲授、学生阅读、实物演示、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手段。
《典型控制系统案例分析(一)》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控制系统是现代工程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各种领域中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次导学案将通过典型控制系统案例分析,帮助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
二、学习目标1. 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典型控制系统案例的分析方法;3. 能够应用控制系统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三、预习内容1. 什么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分类有哪些?2. 了解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3. 搜索了解一些常见的控制系统案例,例如温度控制系统、水位控制系统等。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温度控制系统1. 系统描述: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使得某一物体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设定值。
2. 系统分析:利用传感器采集物体的实时温度数据,通过PID控制器计算出控制信号,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以维持温度稳定。
3. 系统优化: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使系统响应速度更快、稳定性更好。
案例二:水位控制系统1. 系统描述:设计一个水位控制系统,控制水箱内的水位始终保持在设定位置。
2. 系统分析:利用水位传感器监测水位高度,通过PID控制器控制水泵的运行,实现水位的调节。
3. 系统优化:根据水泵和传感器的特性,合理设置PID控制器的参数,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优。
五、课堂讨论1. 学生们根据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控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际应用。
2. 学生们分享自己在实验室或实习中遇到的控制系统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六、拓展练习1. 在实验室中搭建一个简单的温度或水位控制系统,并调试控制器参数以达到稳定控制效果。
2. 查阅资料,了解工业控制系统中更复杂的案例,如机器人控制、轨道交通系统控制等。
七、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控制系统的概念和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控制系统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拓展控制系统的应用领域,提升自己的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八、课后作业1. 思考一个与控制系统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尝试设计一个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