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患者语言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
- 格式:pdf
- 大小:222.00 KB
- 文档页数:2
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练习题1.患者,女,58岁,车祸导致语言理解障碍半年收入院。
查体:患者神清,有自发言语表达,但不能和周围人进行有效交流,构音清晰,肢体运动功能未发现异常。
该患者的康复治疗,不正确的是( )A. 对患者进行言语、认知功能评定,采取综合治疗手段B. 采取多途径的言语刺激方法,促进言语解释功能的恢复C. 对患者进行听力功能评定,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治疗D. 重视患者的心理治疗,鼓励患者多与人交流E. 主要重视言语、认知评定,无须进行听力评定2.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一位颅脑损伤患者被捏时能睁眼,被捏痛时能撤出被捏的手,说话能被理解,但无意义,评分为:()A.10分B.13分C.15分D.4分E.8分3.脑可塑性理论关于功能重组的可能因素,不正确的是()A、突触阈值的变化B、功能转移C、再生作用D、同侧支配学说E、抑制原始反射4.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为多少时,患者可被主为重度脑损伤:()A.≤8分B. ≤10分C.≥15分D.≤5分E.≥20分5.颅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 )A.工伤B.运动损伤C.交通事故D.跌倒E.撞击6.颅脑操作患者的康复治疗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A.急性期和恢复期康复治疗B.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康复治疗C.急性期和慢性期康复治疗D.急性期、好转期、恢复期康复治疗E.急性期、好转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康复治疗7.颅脑损伤患者的PQRST训练法,下列哪个是错误的()A.P→预习B.Q→提问C.R→复习D.S→陈述E.T→检测8.肌张力增高是由于 ( )A.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B.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C.感觉神经损伤引起D.交感神经损伤引起E.肌纤维损伤引起9.下列关于严重颅脑损伤预后预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年老B.瞳孔散大C.GCS评分<7分D.Doll眼征受伤E.眼偏向刺激侧10.有关颅内血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致命的原发性脑损伤B、依部位不同分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C、硬膜外血肿:血肿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膜之间D、硬膜下血肿: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脑皮质之间E、脑内血肿:血肿位于脑实质内。
颅脑损伤康复训练方法
1.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牵拉、电疗等,可改善肌肉张力、血液循环等,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
2.运动康复:包括康复运动、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帮助患者重新学会步行。
3.言语治疗:通过语音训练、语言训练、听力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和交流能力。
4.认知训练:针对患者的认知障碍进行训练,例如对时间、空间、记忆等进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认知能力。
5.心理治疗:通过心理辅导、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等,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促进康复。
6.药物治疗:通过给患者使用神经保护剂、调节神经活动的药物等,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和恢复功能。
综合运用以上方法,可以为颅脑损伤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训练,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 1 -。
一、引言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由于伤情复杂严重,死亡率高,且康复周期长,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极大的痛苦。
为了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我参加了颅脑损伤康复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颅脑损伤概述颅脑损伤是指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的损伤。
根据伤后脑组织与外界相通与否,颅脑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根据损伤病理机制,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
2. 颅脑损伤康复治疗(1)早期康复治疗:在神经外科病房进行,以床边康复治疗为主,包括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支持疗法、抗痉挛体位等。
(2)恢复期康复治疗:患者在经过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转入专门的康复中心进行康复,包括运动、认知、言语、行为、心理和大脑综合功能等方面的康复。
(3)后期康复治疗:患者在经过康复中心规范的康复治疗后,转入社区或家庭进行康复,包括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
3. 康复治疗技术(1)运动康复:针对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肢体康复、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认知康复:针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认知训练,如注意力训练、记忆力训练、思维训练等。
(3)言语康复:针对患者的言语功能障碍,进行言语训练,如发音训练、构音训练、语言表达训练等。
(4)心理康复:针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疏导、心理治疗等。
三、实训收获1. 提高了对颅脑损伤的认识通过实训,我对颅脑损伤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康复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2. 掌握了康复治疗技术实训过程中,我学习了多种康复治疗技术,如运动康复、认知康复、言语康复、心理康复等,为今后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打下了基础。
3.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了各项康复治疗任务,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4. 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实训过程中,我亲自参与了患者的康复治疗,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颅脑损伤后的康复护理很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大脑对于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其可以帮助人体发布相应的肢体控制支配指令,从而有效实现对于人体的合理管控。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颅脑损伤问题,这一点对于患者颅脑功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限制。
在受伤后的恢复期间,良好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颅脑功能的持续优化与改善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实践表明,及时进行科学的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效果的提升与改善。
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很多人对于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内容缺乏清晰认识,这一点对于康复护理工作埋下了一定隐患。
本文对于颅脑损伤康复护理要点进行了总结与处理,希望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效果的提升与拓展。
一、颅脑损伤的解读颅脑损伤是由于外力作用造成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其可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对于患者而言,这一问题可对患者颅脑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导致颅脑损伤的因素较为复杂,其中,工伤事故、失足跌倒、高处坠落、打架斗殴以及交通事故均有可能导致该病的出现。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多数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头痛、呕吐、呼吸紊乱以及血压异常等临床症状,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干预,则往往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影响与威胁。
在愈后问题上,及时对患者进行行之有效的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康复效果的优化与拓展,其对于患者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二、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护理要点(一)做好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在康复护理工作开展期间,护理人员应重点做好对于患者生命体征情况的密切监测记录,基于此,护理人员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康复问题并及时发现患者在康复期间出现的一些异常,其有助于确保患者护理工作针对性的提升与优化,促进了患者护理期间康复期间安全性的合理提升。
在具体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在康复过程中对于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呼吸频率、血压指标以及心率等相关指标进行合理的监测与记录,这一点对于患者康复过程中护理服务针对性的提升很有帮助。
颅脑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方案颅脑损伤是指头部遭受到外力撞击、挤压、振动等因素,导致颅骨或脑组织受到损伤。
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颅脑损伤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其受损的神经功能。
本文将介绍颅脑损伤后的康复训练方案。
一、立足于个体化康复训练颅脑损伤后的康复训练应该立足于个体化康复训练,即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因为不同的患者对于康复训练的需求和适应能力不同,康复训练方案也应该因人而异。
个体化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包括:针对患者的具体神经损伤和功能障碍,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目标和方案;根据患者的康复阶段和进展情况,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和方案;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和体质特点,个性化选择康复训练器材和器具;针对不同的康复训练内容,选择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技术。
二、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颅脑损伤后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神经功能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方面。
1、神经功能训练神经功能训练是颅脑损伤后的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目的是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具体包括感觉、平衡、协调、肌力、关节活动度和语言等方面的训练。
感觉训练:主要包括触觉、位置感、运动觉和振动感等训练。
例如,让患者触摸不同形状、大小、质地的物体,感受不同的温度和压力,让患者区分不同的重量和压力等。
平衡训练:主要包括单脚站立、踮起脚尖、足跟行走和颠球等训练。
例如,让患者站在一个稳定的平台上单脚站立,保持平衡;或者进行足跟行走等训练。
协调训练:主要包括手、眼、腿的协调和平衡能力等训练。
例如,让患者进行跳跃、跑步、快速转身、变换跑步方向等训练。
肌力训练:主要指让患者进行肌力锻炼,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
例如,让患者进行瑜伽、普拉提等锻炼。
关节活动度训练:主要指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以保证关节的正常运动。
例如,让患者进行各种屈伸、旋转、伸展等运动。
语言训练:主要指针对患者的语言障碍进行训练,以恢复其正常的语言功能。
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电子教材【学习目标】1.掌握:颅脑损伤后主要功能障碍;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2.熟悉:颅脑损伤概念;康复治疗分期及各期目标。
3.了解:颅脑损伤的分型及预后。
一、概述(一)基本概念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trauma,head injury)是外界暴力对头部造成的损伤。
常与身体其它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颅脑损伤主要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这三种情况既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并存。
其中脑损伤病人大多数会遗留意识、认知、情绪情感、运动、感觉、言语等功能障碍。
因此,本节我们主要论述脑损伤的康复。
颅脑损伤的常见原因有交通事故、工伤坠落、暴力打击、运动损伤、火器伤等。
颅脑损伤具有发病率高,伤情复杂,病情急骤多变,遗留的功能障碍多以及多发于青壮年的特点。
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提高,颅脑损伤病人大多能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病人很多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意识、认知、情绪情感、运动、感觉、言语障碍等。
针对这些功能障碍,需要尽早介入康复治疗,康复治疗能使病人最大限度的恢复身心和社会功能,使他们能重返家庭,重返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生活质量。
(二)临床分型颅脑损伤伤情复杂,不同原因造成的颅脑损伤类型各异。
1.按损伤方式(1)开放性脑损伤(open brain injury):多为利器伤,头皮、颅骨和硬脑膜同时破裂,脑组织与外界相通。
(2)闭合性脑损伤(closed brain injury):多为钝器伤,头皮、颅骨和硬脑膜至少有一层保持完整,脑组织不与外界相通。
2.按发病时间(1)原发性脑损伤(primary brain injury):指受伤后立即发生的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原发脑干损伤等。
(2)继发性脑损伤(secondary brain injury):指受伤后一段时间又出现的脑受损病变,包括脑水肿和颅内血肿等。
3.按血肿部位(1)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血肿位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
颅脑损伤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颅脑损伤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方法,促进颅脑损伤患者言语能力的恢复和提高。
这种训练需要医生、康复师、语言治疗师等多个专业人员协同工作,以便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
该计划应根据患者的障碍类型、程度和个人状况等因素制定,并需要定期调整和评估。
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口腔肌肉锻炼、语音训练、语言理解训练、语言表达训练、语音模仿等。
其中,口腔肌肉锻炼主要针对颅脑损伤患者口腔肌肉功能减退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口腔运动和呼吸训练来提高口腔功能和呼吸技巧。
语音训练是针对患者发音困难的问题,通过模仿、练习和纠正发音来提高语音能力。
语言理解训练主要是训练患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语言表达训练则是训练患者对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其口头交流能力。
语音模仿则通过让患者模仿标准语音来纠正发音和提高语音能力。
总之,颅脑损伤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言语能力,增强患者的自我信心和生活质量。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创伤,通常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打击等原因引起。
这类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不仅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
以下将详细介绍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是颅脑损伤护理的关键。
通过呼唤、刺痛等方式判断病人的意识程度,如清醒、嗜睡、昏迷等,并记录意识变化的时间和特点。
同时,观察病人的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射,这对于判断颅脑损伤的部位和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若瞳孔出现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形成,应立即报告医生。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度,如有呼吸不规则或呼吸困难,可能是脑干损伤或呼吸道梗阻。
血压升高、脉搏缓慢而有力、呼吸深慢,常提示颅内压增高。
体温升高可能是感染或中枢性高热。
观察病人的肢体活动情况,注意有无偏瘫、抽搐等。
还要留意头痛、呕吐等症状,呕吐频繁且呈喷射状,往往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二、体位护理颅脑损伤病人应采取适当的体位。
对于昏迷病人,通常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导致窒息。
对于有脑脊液耳漏或鼻漏的病人,应采取半卧位,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促进漏口封闭。
定时为病人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头部剧烈晃动,以免加重病情。
三、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颅脑损伤病人至关重要。
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呕吐物和血块等。
对于舌后坠的病人,可使用口咽通气管或托起下颌。
若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应尽早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给予吸氧。
定期进行肺部听诊,观察有无肺部感染的迹象。
鼓励清醒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对于不能自主咳嗽的病人,要定时给予吸痰。
四、伤口护理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的病人,要注意观察伤口的情况,包括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
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颅脑损伤健康教育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以下将从预防、症状、诊断、治疗和康复等五个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一、预防颅脑损伤1.1 佩戴安全帽:在骑行自行车、摩托车、滑板等运动时应佩戴安全帽,减少头部受伤的风险。
1.2 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驶,减少交通事故导致的颅脑损伤。
1.3 防止跌倒:老年人及儿童应注意防止跌倒,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减少跌倒造成的头部受伤。
二、颅脑损伤的症状2.1 头痛:颅脑损伤后常伴有头痛,严重时可能出现剧烈头痛。
2.2 意识障碍:颅脑损伤可能导致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2.3 头部外伤:颅脑损伤后头部可能出现外伤痕迹,如淤血、肿胀等。
三、颅脑损伤的诊断3.1 临床检查:医生会通过观察症状、神经系统检查等方式进行初步诊断。
3.2 影像学检查:颅脑损伤的确诊通常需要进行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
3.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颅脑损伤的具体情况。
四、颅脑损伤的治疗4.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可以采用镇痛、抗炎、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4.2 手术治疗: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颅内血肿清除、颅骨修复等。
4.3 康复治疗: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恢复神经功能。
五、颅脑损伤的康复5.1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语言治疗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5.2 心理支持:颅脑损伤患者及其家人需要心理支持,面对疾病带来的困难。
5.3 定期复查:颅脑损伤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的健康教育,希望能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的认识,减少颅脑损伤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颅脑损伤的康复指导【障碍评定】(一)昏迷深度和损伤严重程度评定:主要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1.观察睁眼计分。
自发睁眼4分,大声提问时睁眼3分,捏痛患者时睁眼2分,捏痛患者时亦不睁眼1分。
2.观察运动反应。
能按命令做动作6分,捏痛时患者拨开医生手5分,撤出被捏部分4分,捏痛时患者身体呈去皮质强直(上肢屈曲、下肢伸直)3分,呈去小脑强直2分,无反应1分。
3.言语反应。
能正确会话5分,言语错乱,定向障碍3分,不理解2分,不发声1 分。
4.以上1〜3计分相加,小于8为昏迷.系严重颅脑损伤;9一11无昏迷,系中度颅脑损伤;12〜15为轻度颅脑损伤。
(二)认知功能评定(根据RLA标准):1级:患者对刺激完全无反应。
2级:对刺激有反应,不恒定,无目的。
3级:对刺激反应有特异性,但延迟,且不恒定。
4级:言语功能不全,短期记忆丧失,注意力呈短暂无选择性,活动增强,有无目的行为。
5级:言语、注意力仍可,外表机灵,能对简单的命令发生相当恒定反应,无激动。
6级:近事记忆有问题,可重新学习以前学过的东西,在外界指引下可有针对性目的和行为。
7级:近事记忆浅淡,判断受损,学新事物较慢,在熟悉环境中能自动完成常规活动。
8级:言语、认识轻度障碍,行为有目的且适当,但抽象推理能力较病前差。
(三)行为评定:1.发作性失控:发作时脑电图有阵发异常,是一种突然无诱因、无预谋的发作,直接作用于最靠近的人和物。
发作时间短,后感自责。
2.额叶攻击行为:对细小诱因或挫折发生过度反应,间隙性激惹,逐步升级。
3.负性行为障碍:精神运动迟缓,感情淡漠,失去主动性,常嗜睡,不愿动。
(四)情绪障碍评定:表现抑郁或焦虑。
(五)急性期合并症和运动、感觉障碍的评定:同脑血管病相似,参见有关章节。
(六)言语障碍评定:同失语评定。
其言语错乱特点为:1、没有明显词汇和句法错误;2、空间、时间、人物等定向障碍;3、意识不到有错乱。
【康复目标】(一)急性期:1.预防各种合并症。
颅脑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发表时间:2011-05-13T11:36:57.8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王海滨[导读] 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
王海滨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四医院 150026)【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2-0252-02 颅脑损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
许多外伤和手术患者因为创伤大,病情复杂及早期康复重视不够等因素,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有的甚至终身与残疾相伴。
因此,在外伤和手术后早期开展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使病人受损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和代偿是非常重要的。
1 观察要点首先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如抑郁、焦虑、狂躁行为、外表淡漠等,以便对症处理,对言语障碍的患者要注意体态语言、手势、眼神的理解,满足其需要,注意饮食护理,以及药物的副作用。
注意观察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思维、注意力、理解力、复杂操作能力,以便制定正确的训练计划,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功能评定,并注意其有无癫痫的发作及时作好防范。
2 一般护理2.1心理护理对有情绪、行为障碍的患者,应多与患者交谈,并应用行为矫正疗法对患者进行系统脱敏治疗,使患者学会放松自己,逐步的消除焦虑、恐惧与抑郁,应鼓励患者多与病友接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树立对生活的兴趣和增强其战胜残疾的信心。
2.2皮肤护理对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每2h翻身一次;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垫一软枕或海绵垫等;应经常保持病人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经常用温水擦洗皮肤,经常给病人按摩受压部位皮肤,大小便浸湿后随时更换,供给病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食物,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以维持正氮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