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试论衰老与肾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3
试论在延缓皮肤衰老过程中益气调血、疏调三焦与抗氧化的相
关性
周密思;陈军;赵映前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11(039)006
【摘要】自由基是引起皮肤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药中寻找高效安全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剂,已日益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我们提出了“从疏利三焦入手,益气调血以延缓皮肤衰老”的观点,并选用可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且又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小柴胡汤来探讨其延缓皮肤衰老的可行性.从小柴胡汤入手,以中医三焦气化与延缓皮肤衰老为切入点,探讨有关皮肤衰老的机制,无疑可以拓宽中医驻颜美容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临床应用价值.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周密思;陈军;赵映前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湖北省中医院,湖北武汉43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1.8
【相关文献】
1.调气活血疏利三焦法治疗鼓胀病1例 [J], 王琮
2.彭建中教授疏调三焦法治肾病经验 [J], 耿贤华
3.滋肾益血方对延缓中早期慢性肾衰患者肾功能进展的临床疗效分析 [J], 任燕
4.“三焦”针法与“益气调血,扶本培元” [J], 张鑫;罗本华;蔡攀;尚磊;韩景献;于建春
5.小柴胡汤抗氧化延缓皮肤衰老功效的体外实验研究 [J], 陈军;周密思;黄海;赵映前;张平;刘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脏衰老机制的探讨李典耕;孙雪峰;陈香美【摘要】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medicine, aging popul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our society currently. It is estimated that by the year of 2030, the population 65 years and over will get nearly doubled, and the incidences of age-associated diseases will increase in parallel. As aging is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kidney diseases, it is of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mechanisms of renal aging in order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and delay the progression of senile kidney diseases, and reduce the economic burden at household and community levels at the same time. We aimed to review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to sum up the possibl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renal aging.%随着科学技术及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预计到2030年,≥65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目前人数的2倍,且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将随之升高。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中医基础题库(第九章)第九章防治原则(一)A型题1.中医养生学认为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环节是:A.肾中精气的盛衰B.心肺的功能状态C.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D.肝肾精血互化的状态E.肾中精气的盛衰和脾的功能状态2.下列不属于顺应自然养生的是( )A.用寒远寒,用热远热B.春夏养阳、秋冬养阴C.顺应四时调摄D.昼夜晨昏调养E.起居有常3.下列何项非中医饮食养生所提倡:A.药膳保健B.注意饮食卫生C.提倡饮食有节D.克服饮食偏嗜E.强调高营养饮食4.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A.提高治愈率B.尽早确立治疗方法C.提高诊断的正确率D.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E.以上均不是5.下列不属于既病防变方法的是( )A.人工免疫B.早期诊断C.早期治疗D.先安未受邪之地E.阻截病传途径6.不属于治则的是:A.治病求本B.扶正祛邪C.调理气血D.活血化瘀E.调治脏腑7.“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A.早治防变B.治病求本C.调理脏腑D.调理气血E.三因制宜8.下列何项属正治法则:A.标本兼治B.塞因塞用C.寒者热之D.因人制宜E.寒因寒用9.下列何项非属逆治法则:A.热因热用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10.下列何项属反治法则( )A.实则泻之B.通因通用C.虚则补之D.培土生金E.滋水涵木11.下列何项不属从治法则( )A.寒因寒用B.热因热用C.通因通用D.热者寒之E.寒因寒用12.“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是指:A.在扶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B.滋阴剂中适当佐以扶阳药C.在温阳散寒同时佐以扶阳D.在清泻阳热同时佐以滋阴E.以上皆是1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 )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治寒以热14.攻补兼施治则适用于何证:A.虚证B.真实假虚证C.实证D.真虚假实证E.虚实夹杂证15.真实假虚证的治疗原则应是:A.祛邪兼扶正B.扶正兼祛邪C.先祛邪后扶正D‘单独祛邪 E.先扶正后祛邪16.真虚假实证的治疗原则应是:A.单独祛邪B.单独扶正C.先扶正后祛邪D.扶正兼祛邪E.祛邪扶正并重17.“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脾虚泄泻B.肾虚泄泻C.食积泄泻D.气虚泄泻E.寒湿泄泻18.“塞因塞用”不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脾虚腹胀B.血枯经闭C.肾虚尿闭D.气郁腹胀E.阴虚便秘19.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是指:A.在扶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 D.在滋阴剂中适当佐以扶阳药 C.温阳散寒同时佐以扶阳 D.充分滋阴的基础上配以补阳剂 E.以上皆不是20.阴病治阳适用于下列何证:A.实热证B.实寒证C.阴阳两虚D.虚寒证E.虚热证21.“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阴阳双补22.下列非调理脏腑治则的是:A.用寒远寒,用热远热B.实则泻腑,虚则补脏C.脏病治腑D.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E. 腑病治脏23.素体阳虚又感受寒邪的患者,治以助阳解表法,应属于:A.先治其标B.先治其本C.标本兼治D.虚则补之E.以上皆不是24.血虚证,临床多从何脏腑论治:A.肝胃B.脾胃C.肝肾D.肝胆E.肝胃25.骨和髓之病变,多从何脏论治:A.心B.肺C.脾D.肝E.肾26.单纯的气血证常从何脏论治:A.心肝肺B.肝肾C.心肝肾D.心肾E.肺脾肾27.水湿痰饮多从何脏论治:A.心肾B.肺脾肾C.心脾肝肾D.肺肝脾肾E.心肝脾肺肾28.气滞宜( )A.益气B.活血C.降逆D.行气E. 补气29.亡阳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内的阳气大量亡失,治宜:A.滋阴制阳B.扶阳消阴C.回阳救逆D.救阴固脱E.阴中求阳30.“老年慎泻,少年慎补”是根据……而确定的用药原则( )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标本同治E.治病求本(二)B型题A.静功锻炼,注意保津养阴B.运动适度,注意养阳C.户外动形锻炼,注意养阳D.晨炼必待日光,注意敛阳护阴,以养藏为本E.以上皆宜1.春季养生活动最宜:2.秋季养生活动最宜;A.表寒证运用温热的方药B.里热证采用辛凉清里的方药C.阳气虚衰运用扶阳益气的方药D.瘀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方药E.里寒证运用辛热温里的方药3.上述何项属虚则补之的具体运用:4.上述何项属实则泻之的具体运用:A.补益心阳B.补养心气C.清心泻火D.活血祛瘀E.补养心血5.心阳不足者,法宜:6.心脉瘀阻者,法宜:7.心火炽盛者,法宜:A.脾不统血B.脾气下陷C.脾虚湿阻D.脾虚水肿E.脾虚带下8.健脾利水之法适用于:9.益气升提之法适用于:A.滋养肝阴B.补养肝血C.清降肝火D.疏肝理气E.滋养肝肾、平肝熄风潜阳10.肝阳上亢化风者,治宜:11.肝阴不足者,治宜:A.热者寒之B.寒者热之C.热因热用D.塞因塞用E.通因通用12.用消导积滞的方法治疗腹泄病证,其治则当属:13.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寒证的方法,其治则当属:14.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阴盛格阳病证,其治则当属:A.寒者热之B.热者寒之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E.阳中求阴15.治疗阴虚阳亢的病证,应采用的治则是:16.治疗阳虚阴盛的病证,应采用的治则是:A.热病见热象B.寒病见热象C.阴虚见热象D.热病见寒象E.寒病见寒象17.适用“寒者热之”治则的是:18.适用“热因热用”治则的是:19.适用“阳病治阴”治则的是:A.阳虚阴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B.里热盛极,格阴于外的真热假寒证C.瘀血内阻所致的出血证D.中气不足所致的脘腹胀满E.实热壅积的阳明腑实证20.“通因通用”的治则适用于:21.“塞因塞用”的治则适用于:22.“寒因寒用”的治则适用于:A.行气开郁B.开窍通闭C.降逆和胃D.益气固脱E.益气升提23.气闭者,治宜:24.脾气下陷者,治宜:A.活血化瘀B.温经散寒C.清热补气D.益气活血25.血瘀者,治宜:26.血寒者,治宜:A.补髓填精B.补益肾气以摄精C.疏利精气D.通络散结27.小儿五迟者,治宜:28.男子滑精、早泄者,治宜:A.补气填精B.疏利精气C.益气摄津D.补血养津29.气滞精阻者,治当:30.津血亏少者,治当:A.单纯扶正B.单纯祛邪C.扶正兼祛邪D.祛邪兼扶正E.扶正祛邪并重31.正虚邪不盛,且以正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证,应采用何种治则:32.邪盛较重急的虚实夹杂证,应采用何种治则:A.真实假虚B.虚实夹杂且微虚微实C.虚实夹杂且以正虚为主D.邪实正未衰E.虚实夹杂且甚虚甚实,病邪胶固不易扩散33.扶正兼祛邪的治则,适用于:34.先祛邪后扶正的治则,适用于: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时制宜D.既病防变E.未病先防35.“用温远温”此属于:36.“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此属于:37.“亡血家不可发汗”此属于:A.春季B.夏季C.长夏D.秋季E.冬季38.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性药物的季节是:39.临床治疗时应慎用热性药物的季节是:40.临床治疗时应慎用滋腻药物的季节是:(三)D型题1.以热治热适用于:A.阳气虚极,浮越于外B.阳热偏盛C.里热盛极,格阴于外D.真寒假热证E.真热假寒证2.以寒治寒适用于:A.阴寒偏盛B.里热盛极,格阴于外C.真热假寒证D.阴寒内盛,格阳于外E.真寒假热证3.塞因塞用适用于:A.大便粘滞不爽B.少腹胀满窜痛C.腹胀硬满不减D.脾气虚运化无力E.腹部胀满时减4.通因通用适用于A.肾阳虚损B.膀胱湿热C.尿频清长D.尿频、热痛E.夜间尿多、遗尿(四)X型题1.养生原则确立的基础是:A.对病因与发病条件的研究B.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生命规律的研究C.预防疾病的实践总结D.对衰老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化E.延缓衰老的养生实践2.动形养生可达到:A.促进血液流畅B.舒筋活络C.调节情志变化D.怡神、静神E.协调脏腑功能活动3.移情易性的内容应包括:A.排遣情思B.改变其错误认识C.改变内心虚恋的指向性D.改变不良情绪和生活习惯E.使不良情绪得以适度宣泄4.克服饮食偏嗜包括:A.防止饮食不洁B.食能以时C.克服饮食偏热偏寒D.药食结合E.避免五味偏嗜5.调补何脏是药物养生的中心环节:A.肝B.脾C.心D.肺E.肾6.养静藏神之机制与下列何项有关:A.心的生理特性B.真气状态C.肝的生理特性D.宗气的状态E.肾的生理特性7.药膳的主要特点及运用要求是:A.以药为主B.以食为主C.药食结合D.因时制宜E.辨证施膳8.下列宜先治其标的病证是:A.抽搐B.大出血不止者C.慢性病又伴外感者D.食积所致泄泻者E.尿闭9.“寒因寒用”适用于:A.寒热错杂证B.真热假寒证C.阳偏盛的实热证D.真寒假热证E.热厥证10.“热因热用”适用于:A.真寒假热证B.寒热错杂证C.真热假寒证D.格阳证E.阴偏盛之实寒证11.“塞因塞用”适用于:A.阳明腑实证B.气郁腹胀C.阴虚便秘D.血枯经闭E.食滞腹胀12.“通因通用”适用于:A.脾虚泄泻B.食滞泄泻C.瘀血崩漏D.肾虚泄泻E.气虚泄泻13.从治法适用于:A.脾虚腹胀B.肾虚癃闭C.肺虚多汗D.瘀血所致的崩漏E.格阳证14.扶正单独使用适用于:A.纯虚证B.虚实夹杂证C.纯实证D.真虚假实证E.真热假寒证15.下列情况应先补后攻的是:A.真实假虚证B.虚实夹杂而正虚不耐攻之证C.真虚假实之证D.虚实皆甚而病邪胶痼不易扩散之证E.以上情况皆可运用16.“因人制宜”主要根据人……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A.饮食偏嗜B.性别C.劳逸损伤D.年龄·E.体质17.下列属于因时制宜范畴的是:A.夏季慎用温热B.冬季慎用寒凉C.暑邪致病应解暑化湿D.“春不用桂枝”E.“夏不用麻黄”18.临床治疗时,应慎用寒凉药物的季节是:A.春B.夏C.长夏D.秋E.冬19.中医的基本治则,主要有:A.正治与反治B.治标与治本C.扶正与祛邪D.调整阴阳E.三因制宜20.中医养生的主要作用为:A.增强体质B.预防疾病C.增强心理调摄能力D.延缓衰老E.促进病体康复21.阴阳互济调补阴阳的方法,包括:A.阳病治阴B.阴病治阳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阴阳并补22.推拿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其作用机理为:A.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B.调整生物信息C.改变系统功能D.发挥物理热效应E.通过经络系统感应传导、调节机能23.中医养生学方法众多,其基本养生观念有( )A.调饮食B.慎起居C.适寒温D.食补剂E.和喜怒24.从治适应于( )A.脾虚腹胀B.肾虚癃闭C.肺虚多汗D.瘀血所致的崩漏E.格阳证25.中医“治未病”思想主要指( )A.锻炼身体B.药物预防C.未病先防D.既病防变E.起居有常26.以下何项应先治疗标证( )A.食滞泄泻B.血虚经闭C.肝病膨胀D.肝病吐血E.湿滞泄泻27.属损其有余的治疗方法是( )A.清泻阳热的方法B.滋阴法C.温散阴寒法D.益气回阳固脱E.补阳法试题答案(一)A型题1.E2.A3.E4.D5.A6.D7.A8.C9.A 10.B11.D 12.C 13.A 14.E 15.D 16.B 17.C 18.D 19.B 20.D21.B 22.C 23.C 24.B 25.E 26.E 27.D 28.D 29.C 30.C(二)B型题1.C2.A3.C4.D5.A6.D7.C8.D9.B 10.E11.A 12.E 13.B 14.C 15.C 16.D 17.E 18.B 19.C 20.C21.D 22.B 23.B 24.E 25.A 26.B 27.A 28.B 29.B 30.D31.A 32.D 33.C 34.B 35.C 36.D 37.A 38.E 39.B 40.C(三)D型题1.AD2.BC3.DE4.BD(四)X型题1.ABCDE2.ABDE3.ABCDE4.CE5.BE6.AB7.CDE8.ABCE9.BE 10.AD 11.CD 12.BC 13.ABDE 14.AD 15.BD 16.BDE17.ABCDE 18.DE 19.ABCDE 20.ABCDE 21.CD 22.ABC 23.ABCE 24.ABDE 25.CD 26.CD 27.AC。
1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暧,由暖转暑。
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建立在阴阳互根规律基础之上的养生防病的积极措施。
2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衰老机制以及养生原则和和养生方法的一门实用性学科。
3顺应四时指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必须要遵循一年四季的气候及一日四时天气的变化规律。
4疾病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因子作用于身体使之发生形态结构改变、功能代谢紊乱和精神、社会适应异常的状态5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
6“归真返朴”: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归真返朴”7养生保养生命,即根据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在整个生命过程,综合协调多种能够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的手段或方法,以达到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目的的一种自觉的保健活动8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或功能障碍。
9邪气是一切致病的因素。
10五行的制化五行之间既相互滋生,又相互克制的现象,维持和促进事物的协调和发展变化。
4衰老就是机体性成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显示的由机体某个或某些器官的老化和组织的改变,而导致形态、功能、抵抗力和适应性等各方面退行性变化15健康精神上、生理上、社会生活上的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衰弱16起居有常主要是指起卧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规律并合乎自然界和人体的生理常度。
17医学模式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18正气是泛指人体的抗邪能力,包括脏腑气血阴阳,经络之气,阴精及津液等基本物质及生理功能。
19心理年龄是指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所造成的人的主观感受的老化程度。
20形神共养即不仅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还要注意精神的摄养,使得形体健壮,精神充沛,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身体和精神都得到均衡统一的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最主要依据是A.解剖形态的差异B.经脉阴阳属性不同C.临床表现不同D.功能特点不同E.分布部位不同【答案】D2、燥邪最易伤脏的是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D3、《素问·热论》有热病少愈,忌食肉或多食的禁忌,其原理是A.未病先防B.阻断病传C.愈后防复D.避其邪气E.因人制宜【答案】C4、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A.阴维.阳维B.阴跷.阳跷C.太阴.阳明D.厥阴.少阳E.少阴.太阳【答案】C D E5、“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A.肺气不足,寒饮内停B.胸阳不振,阴寒内盛C.恣食生冷,寒伤中阳D.脾肾阳虚,阴寒内盛E.痰湿内阻,从阴化寒【答案】D6、劳神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A.心肺B.心脾C.脾胃D.脾肾E.肝脾【答案】B7、肺与肾的关系有A.津液代谢B.血液运行C.呼吸运动D.气机调节E.阴液互资【答案】A C E8、中医学学科属性是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医学科学D.古代哲学E.中医药文化【答案】C9、在重病的恢复期,邪气已退,但正气被消耗的状况尚有待恢复。
其疾病转归是A.正胜邪退B.邪胜正衰C.邪去正虚D.邪正相持E.正虚邪恋【答案】C10、某女,39岁。
皮肤疮疡,局部红肿热痛。
中医“辨证求因”,其病因是A.风邪B.寒邪C.湿邪D.暑邪E.火邪【答案】E11、痰浊为病,随气上逆,尤易导致的是A.阻滞肺气,失于宣降B.留滞脏腑,升降失常C.蒙蔽清窍,扰乱心神D.流注经络,气机阻滞E.停滞胃腑,失于和降【答案】C12、中医养生方法包括A.调饮食B.慎起居C.适寒温D.食补剂E.和喜怒【答案】A B C E13、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A.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B.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C.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D.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E.脏腑肢体官窍联结成一个整体【答案】D14、偏阳质者,多易发的是A.气虚证B.阳虚证D.虚寒证E.实寒证【答案】C15、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是A.水谷精气B.后天之精C.先天之精D.自然清气E.脏腑之精【答案】C16、偏阳质者,多易发的是A.气虚证B.阳虚证C.实热证D.虚寒证E.实寒证【答案】C17、以先天精气为基础,根源于肾的气是B.中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A18、先天禀赋决定着体质的A.趋同性B.相对性C.复杂性D.普遍性E.稳定性【答案】E19、养生健体.抗衰老的中心环节是A.保精护肾B.调养心肺C.形神共养D.顺应自然E.饮食有节20、中医学认为人的天年寿限是A.70岁左右B.80岁左右C.90岁左右D.100岁左右E.120岁左右【答案】E21、津亏血瘀的病机是A.津液亏虚,不能化血B.血行阻滞,不能化津C.血脉瘀阻,津液停聚D.津液枯涸,燥热内生E.津液亏耗,血行郁滞【答案】E22、精神不振,少气懒言,意志消沉,其病机是A.喜则气缓B.思则气结C.劳则气耗E.悲则气消【答案】E23、《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谓“身之本”指A.精B.血C.津液D.气.血.津液等E.气【答案】A24、分布于头后部的经脉是A.太阳经B.阳明经C.少阳经D.厥阴经E.太阴经【答案】A25、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说明阴阳之间关系的是的A.对立B.互根C.转化D.消长E.自和【答案】B26、阳偏胜概念和病机的表述包括A.病机特点为阳盛而阴未虚B.临床表现以实热证为主C.阳盛则热D.阳盛则阴病E.阴虚火旺可导致阳偏胜【答案】A B C D27、易致“感而即发”的病因有A.外感邪气B.情志骤变C.食物中毒D.各种外伤E.疫疠致病【答案】A B C D E28、在五神脏中,肾所藏的神是A.神B.魂C.魄D.意E.志【答案】E29、某男,70岁。
肾虚与衰老关系的研究进展摘要:就近年来在肾虚与衰老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为研究延缓衰老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肾虚;衰老;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自由基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现在我国的老年人口已突破1.3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0%,我国正在步入老年型社会。
衰老是自然规律,是人类无法避免的必经阶段。
衰老既是一种病理变化,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但是延缓衰老是完全可能的。
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要实现该愿望就要努力发掘祖国传统医药延寿的伟大宝库。
肾在祖国医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为“先天之本”,其中,肾中精气是决定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活动的主要条件。
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虚衰的比率逐渐增加,其中以肾虚最为明显,为此肾虚被中医理论认为是加速衰老和导致气虚的首要因素[1]。
面临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探索人类衰老的机制,采取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延缓衰老,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科学课题。
现将近年来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1 肾中精气在生命中的作用肾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生命的起始和动力,与人体生命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生之本也。
”人出生后,由于“先天之精”得到“后天之精”的充养,肾中精气不断充盛,促进着幼儿骨骼及智力的发育,进而化生出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天癸”,男子产生精子,女子月经来潮,具备了生殖能力。
因此,当肾中精气充足时,精力充沛,骨坚牙固,耳目聪明,毛发润泽,二便自调,从而提高了生命质量。
由此可见,肾中精气是决定人的生、长、壮、老、死生命活动的主要条件,主宰着人的寿命和生命质量。
《医学正传》谓:“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失。
”2 中医学中肾虚与衰老的关系肾气虚衰是导致衰老的主要原因和机制,早已被公认。
早在《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就有肾气虚衰与人体生命过程相关性的描述。
历代医家禀承了《黄帝内经》对衰老的认识,并提出肾为先天之本、阴阳之根的主张。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火邪.暑邪共同致病特点有A.均为阳邪B.均易致疮痈C.均易伤津耗气D.均夹湿邪E.致病均见热象【答案】A C E2、阴虚风动的常见病因是A.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B.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C.产后恶露日久不尽D.热病后期,阴津亏损E.水不涵木,浮阳不潜【答案】D3、“阴病治阳”适用证候是A.虚热证B.实热证C.虚寒证E.寒热错杂证【答案】C4、据《素问·举痛论》,思可导致的气机变化是A.气下B.气上C.气滞D.气结E.气陷【答案】D5、属于火邪性质和致病特点有A.升散B.炎上C.生风D.动血E.耗气【答案】B C D E6、属于反治的有A.以寒治寒C.以寒治热D.以通治通E.以补开塞【答案】A B D E7、与结石的形成关系不密切的是A.饮食不当B.情志内伤C.服药不当D.体质差异E.气候因素【答案】E8、对于肺气虚弱之证,可以通过补益脾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其原理是A.虚则补母B.实则泻子C.阳中求阴D.阴中求阳E.抑强扶弱【答案】A9、偏阳质者疾病初愈,不宜食用的是A.熟地B.龟甲C.羊肉D.乌梅E.枸杞【答案】C10、衰老与五脏虚衰有关,其中最重要的脏是A.心肺虚衰B.肺脾虚衰C.肝脾虚衰D.肝肾虚衰E.脾肾虚衰【答案】E11、循行于目外眦的经脉有A.三焦经B.小肠经C.胆经D.肝经【答案】A B C12、偏阴质者,多易发的是A.实热证B.虚热证C.气虚证D.实寒证E.阴阳两虚证【答案】D13、脏腑之间的传变包括A.脏与脏之间的传变B.脏与腑之间的传变C.腑与腑之间的传变D.形脏之间的传变E.表里传变【答案】A B C D14、“血为气之母”的内涵包括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D.血能养气E.血能载气【答案】D E15、具有约束纵行诸脉作用的奇经是A.任脉B.带脉C.阴维脉D.督脉E.冲脉【答案】B16、火(热)邪.暑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A.伤津耗气B.生风C.夹湿D.动血E.致疮痈【答案】A17、胆为奇恒之腑的依据有A.胆为六腑之首B.胆与肝相表里C.胆不直接传化水谷D.胆藏精汁E.胆为中空器官【答案】C D E18、精与血的关系表现为A.精能化血B.血能养精C.精能摄血D.精能行血E.精能载血【答案】A B19、《素问·宣明五气》提出“久坐所伤”的是A.气B.肉C.骨D.筋E.血【答案】B20、劳神过度,易损伤的脏腑是A.心肺B.心脾C.脾胃D.脾肾E.肝脾【答案】B21、聚于胸中的气是A.元气B.心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C22、循行环绕口唇的经脉是A.胆经.胃经.肝经.任脉B.肾经.任脉.胆经.冲脉C.脾经.肝经.任脉.冲脉D.心经.脾经.肝经.胃经E.胃经.肝经.冲脉.任脉【答案】E23、风气内动的病机中,属于虚风的有A.热极生风B.阴虚风动C.血虚生风D.肝阳化风E.血燥生风【答案】B C E2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脑D.命门E.经络【答案】A25、逸出脉外的血称为A.血府B.瘀血C.离经之血D.坏血E.以上都不是【答案】C26、与湿浊内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肾气不足B.膀胱失司C.脾失健运D.肺失宣降E.三焦气化失司【答案】C27、不属于既病防变方法的是A.人工免疫B.早期诊断C.早期治疗D.先安未受邪之地E.阻截病传途径【答案】A28、不属于津液的是A.唾B.涎C.汗D.尿E.血【答案】E29、影响体质形成的后天因素有A.性别年龄B.饮食因素C.疾病因素D.情志因素E.地理因素【答案】A B C D E30、某男,35岁。
中医学模拟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判断机体生长发育状况和衰老程度的客观标志是A、面、舌B、齿、骨、发C、皮肤、肌肉D、呼吸、心率E、筋、骨、脉正确答案:B2.布散于肌肤、孔窍,主要起滋润作用的是A、血B、气C、津D、精E、液正确答案:C3.持续高热,面红目赤之实热病变,若突然出现肢厥面白,脉微欲绝,其病机当属A、阳盛则热B、重阳必阴C、阳虚则寒D、阳损及阴E、阳盛格阴正确答案:B4.本为水不涵木之肝阳上亢,继而出现肢冷面白,脉沉弱者,是为A、阳气亏损B、阴胜则阳病C、真寒假热D、阴损及阳E、阳盛格阴正确答案:D5.在补阳时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方法,称为A、阳病治阴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阴阳双补E、阴中求阳正确答案:E6.下列五行生克关系中哪项表述是错误的A、木克土B、火生土C、火克水D、金生水E、金克木正确答案:C7.下列哪项不属于“五华”A、口B、毛C、面D、爪E、发正确答案:A8.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A、足少阳胆经B、手少阴心经C、手太阴肺经D、足太阴肾经E、足太阴脾经正确答案:D9.下列哪一项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A、体液B、阴液C、津D、津液E、液正确答案:D10.五脏中的“脾”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下列何种方法归类的A、取象比类法B、推演络绎法C、试探法D、反证法E、以表知里法正确答案:A11.以下除哪项外,都是小儿的体质特点A、脏腑娇嫩B、易虚易实C、易寒易热D、代谢缓慢E、形气未充正确答案:D12.以补阴药为主,适当配伍补阳药的方法属于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E、平补阴阳正确答案:B13.外感湿邪致病,其发病多为A、徐发B、伏而后发C、复发D、感而即发E、继发正确答案:A14.关于奇经八脉的名称,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A、带指妇女白带B、跷有轻健矫捷之意C、维有维系、连接之意D、督有统率、总管之意E、任有总任、担任及妊养之意正确答案:A15.“血府”是指A、心B、脾C、肝D、冲脉E、脉正确答案:E16.肺与脾的关系表现在A、呼吸运动与消化吸收B、阴液互资C、宗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D、血的生成、运行E、气机的调节正确答案:C17.炎夏之日,症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由于A、暑热炽盛B、耗气伤津C、扰及心神D、暑湿夹杂E、热极生风正确答案:B18.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以及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与皮下软组织情况可判断A、体表形态B、.性征C、体型D、体姿E、体格正确答案:E19.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征的体质为A、偏阴质B、偏阳质C、阳虚质D、阴阳平和质E、肝郁质正确答案:B20.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是A、整体观念B、阴阳学说C、精气学说D、五行学说E、辨证论治正确答案:A21.“肝肾同源”的主要理论依据是A、藏泄互用B、同居下焦C、精血互化D、阴液互补E、阴阳承制正确答案:C22.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哪一关系在病理方面的体现A、互根互用B、对立制约C、阴阳自和D、互相转化E、消长平衡正确答案:A23.空腹进食大量未成熟的柿子或黑枣,易形成A、胆结石B、肝结石C、胃石D、肾结石E、膀胱结石正确答案:C24.以下适宜于“塞因塞用”治法的病症是A、气滞腹胀B、食积腹泻C、血瘀崩漏D、脾虚泄泻E、阴虚便秘正确答案:E25.具有“主胞胎”功能的奇经是A、冲脉B、阴维脉C、带脉D、任脉E、督脉正确答案:D26.心神的物质基础是A、津B、血C、气D、营气E、精正确答案:B27.“肺朝百脉”是A、指肺助心行血B、其功能与心主血脉一样C、百脉会聚于肺D、肺助心行血功能的结构基础E、将血液输送至全身正确答案:D28.阴邪盛而导致的寒实证,其治疗方法是A、阴病治阳B、热者寒之C、寒者热之D、虚者补之E、实者泻之正确答案:C29.下列哪项不是肺气宣发运动的体现A、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B、排出体内浊气C、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D、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外达皮毛E、宣散卫气于体表正确答案:C30.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A、调节血量B、防止出血C、行血D、生血E、统血正确答案:B31.奇经八脉中与脑、髓、肾关系密切的是A、任脉B、冲脉C、阴跷脉D、带脉E、督脉正确答案:E32.神昏、痴呆、癫证是由于A、痰火扰心B、痰迷心窍C、饮逆于上D、痰浊内动E、痰浊上蒙清窍正确答案:B33.原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称为A、徐发B、伏而后发C、复发D、感而即发E、继发正确答案:C34.“孤府”是指A、胃B、膀胱C、三焦D、心包E、胆正确答案:C35.气的升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A、气滞B、气陷C、气闭D、气脱E、气逆正确答案:E36.“水火既济”说明哪两脏的关系A、脾与肾B、肺与肾C、心与肺D、肝与脾E、心与肾正确答案:E37.下列不属五行相生关系传变的是A、肾病及肝B、脾病传肺C、肺病及肾D、肝火犯肺E、心病及肝正确答案:D38.行于腹面正中线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足太阴脾经C、督脉D、手少阴心经E、任脉正确答案:E39.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心为A、阳中之阴B、阴中之阴C、阴中之阳D、阳中之阳E、阴中之至阴正确答案:D40.除下列哪项外,均属十二经表里相合关系A、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B、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C、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D、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E、手厥阴经与手太阳经正确答案:E41.肾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是A、吸气B、纳气C、呼气D、藏气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42.在头面部,行于头侧部的经脉是A、阳明经B、太阳经C、少阳经D、厥阴经E、少阴经正确答案:C43.可致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等症的邪气是A、寒邪B、风邪C、湿邪D、暑邪E、燥邪正确答案:E44.外感六淫邪气致病,其发病多为A、伏而后发B、徐发C、感而即发D、继发E、复发正确答案:C45.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主要取决于A、胆贮藏胆汁B、胆排泄胆汁C、脾运化水谷D、肝疏泄气机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46.下列哪项不属于结石的致病特点A、阻滞气机,损伤脉络B、在体内形成癥块C、可发生绞痛D、病程较长,症状不固定E、多发于六腑正确答案:B47.“阳胜则阴病”的病机是指A、阳热亢盛,热极生寒B、阴液亏虚,阳气上逆C、阳热亢盛,外感寒邪D、阳热偏盛,阴寒内生E、阳热亢盛,损伤阴液正确答案:E48.下列哪一种气上走息道而下注气街A、元气B、营气C、卫气D、宗气E、肺气正确答案:D49.“罢极之本”是A、肾B、肝C、肺D、心E、脾正确答案:B50.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确定为阳,这一认识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A、可分性B、相关性C、普遍性D、转化性E、规定性正确答案:E51.情志抑郁与下列哪项关系密切A、肺气虚弱B、脾失健运C、心神失常D、肾精不足E、肝失疏泄正确答案:E52.具有化湿而恶湿特点的内脏是A、肺B、心C、脾D、肝E、肾正确答案:C53.下列哪种因素致病多为徐发A、暴怒B、大悲C、疠气致病D、思虑过度E、六淫致病正确答案:D54.气的运行受阻, 运行不利时, 称为A、气滞B、气机不畅C、气机失调D、气闭E、气结正确答案:B55.以下经脉入于上齿中者为A、足少阳胆经B、手阳明大肠经C、手太阳小肠经D、足阳明胃经E、手少阳三焦经正确答案:D56.六淫”是指A、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B、六种毒气C、六气D、风寒E、六气的太过和不及正确答案:A57.被后人称为“滋阴派”的代表医家是A、朱震亨B、叶桂C、吴塘D、薛生白E、刘完素正确答案:A58.脾气虚损,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其病理变化多属A、由实转虚B、虚中夹实C、因虚致实D、实中夹虚E、真虚假实正确答案:B59.下列哪项不属于烧烫伤A、蒸汽损伤B、高温灼伤C、沸水烫伤D、雷电击伤E、烈火烧伤正确答案:D60.因失血过多而出现下列症状,可用“津血同源”的理论加以说明的是A、面白B、口渴C、头晕D、舌淡E、疲乏正确答案:B61.少腹疼痛,痛经闭经,经血紫色成块,或见崩漏,为瘀血阻于A、肝B、胃肠C、冲任D、三焦E、胞宫正确答案:E62.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阳偏胜的病理变化A、阴虚则阳亢B、阳盛格阴C、阳胜则热D、阳胜则阴病E、寒极生热正确答案:A63.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A、复杂性B、稳定性C、可变性D、全面性E、普遍性正确答案:C64.过度悲哀,则易损伤A、肾气B、肺气C、心气D、脾气E、肝气正确答案:B65.寒邪的致病特点有易致A、气收B、气耗C、气乱D、气泄E、气消正确答案:A66.“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A、肾主司二便B、膀胱贮尿排尿C、小肠泌别清浊D、肺主通调水道E、脾主运化水液正确答案:C67.肾在液为A、泪B、涎C、尿D、唾E、涕正确答案:D68.某人身体强壮、胖瘦适中,饮食无偏嗜,二便通调,面色红润,性格开朗随和,精力充沛,举动灵活,睡眠良好。
衰老肾脏的结构及功能变化暴宇;李荣山【摘要】研究发现在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衰老相关疾病的健康老年人中,肾脏也会发生多种结构及功能变化,可以认为这些变化是单纯的衰老所引起的肾脏改变.老年肾脏的微观结构改变包括动脉硬化,小动脉硬化,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肾单位减少以及残余肾单位的代偿性肥大;宏观结构改变则包括肾皮质减少,50岁前的髓质增加,肾表面粗糙不平以及更多、更大的肾囊肿.衰老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下降,通过对筛选的健康肾脏供体的研究发现,肾小球滤过率以每10年6.3 ml/(min·1.73 m2)的速度下降,那么现行的慢性肾脏病(CKD)的诊断标准对老年人来说并不是很适用.而老年人实际发生CKD时肾功能储备较年轻人更少,并且急性肾损伤风险较高.【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8(010)011【总页数】4页(P106-109)【关键词】衰老;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滤过率;慢性肾脏病【作者】暴宇;李荣山【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山西太原 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衰老常常被定义为在成年期随着增龄变化,其患病易感性增高和存活可能性的进行性降低。
过去衰老被认为是不可逆的、不断进展的自然过程,然而近20年来认为衰老受基因编码影响,受信号转导及转录调控,具有可调控因素[1]。
衰老过程中众多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相应的一些改变,肾脏的衰老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凋亡、活性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等,另外遗传改变、饮食及并发症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2]。
本文旨在探讨衰老肾脏的结构、生理变化,老年人肾脏疾病的特点,从而帮助深入研究衰老与肾脏之间的关系。
1 衰老肾脏的结构变化1.1 宏观结构改变衰老肾脏的宏观结构改变包括肾皮质减少,50岁前的髓质增加,肾表面粗糙不平以及更多、更大的肾囊肿。
肾气虚症、自由基与中医衰老理论彭嘉;孙文东;张丽萍;陈艳;姬艳丽【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27)6【摘要】传统医学认为,机体衰老的基本特征为气虚,其中又以“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为要。
肾气、脾气与脏腑虚衰加阴阳失调,导致衰老。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由盛至衰,主要是肾的盛衰。
肾是五脏六腑之根,肾精可滋养五脏,肾生髓,脑为髓之海。
历代医学文献所记载的延年益寿中药基本上都属于补肾药。
补肾法可调整内分泌系统,提高性腺功能,调整免疫,加强脑功能,从而达到延缓衰老之功。
其中最根本的肾气虚结合自由基理论的观察,则对中医的衰老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页数】2页(P641-642)【作者】彭嘉;孙文东;张丽萍;陈艳;姬艳丽【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暨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暨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暨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暨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暨分子生物学教研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5【相关文献】1.金匮肾气丸延缓衰老作用的理论探讨 [J], 权觉武2.中医非药物疗法抗自由基延缓衰老的实验研究进展 [J], 庞军;甘炜;唐宏亮;芦玥;莫巧明;刘振威3.衰老的自由基理论与延缓衰老的措施探讨 [J], 郭玉红;梁辉4.金匮肾气丸延缓衰老作用的理论和实验分析 [J], 孟阔5.金匮肾气丸延缓衰老作用的理论和实验分析 [J], 孟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基础理论考试模拟题库1、维持吸气深度最关键的脏为A.肝B.肺C.心D.肾E.脾【答案】D2、肺与脾的关系表现在A.宗气生成和津液代谢B.血的生成运行C.气机的调节D.呼吸运动与消化吸收E.阴液互资互济【答案】A3、脑力过逸,临床常见症状包括A.健忘B.心悸C.精神萎靡D.反应迟钝E.易汗出【答案】A C D4、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是A.《中藏经》B.《黄帝内经》C.《备急千金要方》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答案】E5、七情内伤影响脏腑气机,说法错误的有A.怒则气滞B.喜则气缓C.惊则气乱D.劳则气耗E.恐则气陷【答案】A D E6、对内火病机论述错误的是A.阳亢化火B.邪郁化火C.五志化火D.阴虚火旺E.少火过盛【答案】E7、某男,10岁。
身高1.20m,考虑最可能的原因是A.宗气不足B.卫气不足C.血液亏虚D.营气不足E.元气不足【答案】E8、导致昏厥的病机是A.气滞B.气逆C.气闭D.气陷E.气脱【答案】D9、属于血虚的症状有A.失眠多梦B.面色苍白C.视物昏花D.唇舌紫暗E.妇女经少【答案】A B C E10、胆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A.主腐熟水谷B.主受盛化物C.主决断D.贮藏胆汁E.排泄胆汁【答案】C D E11、在肾的闭藏功能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答案】D12、中医探求病因特有的方法是A.询问求因B.取象求因C.辨证求因D.辨病求因E.由果导因【答案】C13、过度安逸,易损伤的脏腑是A.心脾胃B.心肝肾C.心肾胃D.心肾胃E.心脾肾【答案】A14、生成胆汁的物质基础是A.心之营气B.肺之宗气C.脾之谷气D.肝之余气E.肾之精气【答案】D15、液能够濡养的部位主要有A.脏腑B.骨髓C.脊髓D.脑髓E.皮毛【答案】A B C D16、“寒甚则热”“热甚则寒”体现的是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转化D.阴阳消长E.阴阳自和【答案】C17、阴胜则A.热B.躁C.寒D.动E.虚【答案】C18、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是A.《中藏经》B.《黄帝内经》C.《备急千金要方》D.《伤寒杂病论》E.《神农本草经》【答案】E19、恐惧过度最易损伤的脏是A.心B.肝C.脾D.肺E.肾20、属于后天之气的有A.元气B.中气C.宗气D.营气E.卫气【答案】B C D E21、某男,10岁。
13.试论衰老与肾的关系
一:祖国医学对衰老的认识及其与肾的关系:早在《内经》时期,祖国医学就衰老过程作了统的阐述。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
……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
由此可见,人类的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主要取决于肾脏的功能强弱,即肾功能旺盛,衰老迟至,寿命延长,反之则易早衰。
衰老与肾之所以密切相关,乃是由肾的生理功能所决定的。
中医理论认为:肾中所藏之精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肾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与生俱有,是决定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故又称肾为“先天之本”。
“后天之精”是出生后摄入的水谷化生的水谷之精气,藏于肾而成。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而藏之”。
“后天之精”与“先天之精”相互资生,相辅相成。
“先天之精”通过“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发挥其生理效应。
“后天之精”的化生有赖于“先天之精”的资助。
肾的功能是靠肾中精气化后的元气和肾气实现的。
所谓元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元气充沛,则各脏腑组织器官经络的活动旺盛,机体强健而少病。
肾气则体现肾的功能效应。
根据肾气对人体的功能活动影响的反应,将其概括为肾阴肾阳两个方面。
肾阴为人体一身之阴的根本,五脏六腑之阴都由肾阴来滋助,故有人称之为真阴、元阴、命门之水;肾阳为人体一身阳气的根本,五脏六腑之阳都由肾来温养,故被称为真阳、元阳、命门之火。
肾与衰老的密切关系,归根到底,取决于肾中精气作用,保证肾中精气常旺,肾功能活动发挥正常,五脏六腑得精气即可保证人体健康,衰老延迟发生,寿命延长;否则,肾精过衰,肾功能活动发挥不正常,那么就体衰,衰老早至,寿命缩短。
二:现代医学对衰老的认识及与肾的关系:现代医学的飞跃发展,研究手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为人类揭开衰老本质之谜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但由于衰老本质的复杂性,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性,给揭开衰老本质带来了困难。
现仅将几种有关衰老的假说简述如下:“自体免疫学说”认为,衰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T淋巴细胞逐渐下降,机体的自身免疫稳定性削弱或失调,或免疫细胞的突变,体内出现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活性细胞,引起免疫反应,而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而引起。
“遗传钟学说”认为:体内细胞分裂的次数和周期是事先安排好的。
人的细胞约分裂五十次,寿命为一百二十岁。
“大脑衰退学说”认为:脑细胞从成年人开始退化死亡,由于脑细胞不能分裂,其数量逐渐减少,神经细胞的减少到达一定的程度便开始影响智力和体内环境的平衡,引起衰老。
“内分泌学说”认为:内分泌腺(如甲状腺、性腺、垂体、胰腺、肾上腺等)的萎缩,功能减退,可致衰老。
“代谢废物积累学说”认为:细胞的代谢产物随机体细胞老化而积累在细胞中占据的一定空间越来越多,机械地影响细胞的代谢废物的运输,阻障其生命活动的进程,而伤害细胞。
如细胞内的脂褐素颗粒等。
“自由基学说”认为:体内代谢过程中,由氧化还原过程产生的带不对称电子的氢和别的基因就称自由基。
由于自由基性质活泼,易与核酸、蛋白质和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和过氧化物,使其失去原来的理化特性而丧失功能。
特别是对生物膜,在自由基作用下生成过氧化脂质,结果导臻生物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这就使细胞膜发生溃破分解,失去功能;同样的原理,线粒体、溶酶体也可破溃,造成细胞代谢和一系列功能形态的改变,导致了衰老。
“营养学说”认为:体内微量元素锌、锰、硒的水平低及镉的高水平以及维生素C、
E、A的缺乏易致衰老。
众所周知,祖国医学中的肾与现代医学中的肾有着本质的区别。
它不仅是个解剖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功能概念,是多种生理功能的综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祖国医学中所指的肾功能与现代医学中的泌尿、神经、免疫、内分沁、遗传等多系统的功能有关。
许多研究表明:肾主生殖,主生长,发育,主水的功能与现代医学中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肾上腺皮质轴、甲状腺轴}的功能相似。
发现肾阳虚及衰老的病人这三个轴的功能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老年人下丘脑分泌功能下降,肾上腺ACTH的的反应性降低,肾上原重量减轻,尿中17酮皮质类固醇排泄量比青壮年低。
龙其是以性腺分泌减少,似乎与衰老有平行的关系。
肾脏产生的元气是正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抗外邪的作用,这一观点与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功能相似。
据研究表明:肾气虚衰的病人或动物,T细胞比值明显减少,功能减弱,B细胞也有减少,产生特异性抗体的能力下降。
而经用补肾药治疗后,T胞的比值及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升高,同时血浆抗体也有回升;并认为肾与T细胞的关系为主。
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生殖之精的观点则与现代医学中的遗传极相似。
现代医学中许多遗传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都是从补肾着手治疗的。
研究表明:补肾药能使细胞分裂减慢而延缓衰老。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有关衰老的种种假说,大都与祖国医学中肾的功能十分吻合,充分证明祖国医学中肾对衰老起决定作用认识理论的正确性。
三:补肾防衰在祖国医学中的意义及其应用:
根据补养肾精,调理肾中阴阳即可防衰、益寿延年的理论,古人设计了许多方案,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有许多方法,沿用至今,仍不失其宝贵价值。
(一):节制房事,防止伤精:古人认为房劳最易耗伤肾精,对防衰和益寿延年最为有害。
以历代皇宫、贵族为例:尽管他们吃的是山珍海味,然而多未老先衰,寿命不长,这与他们纵欲过度不无关系。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曰:“房劳过度则伤肾”。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耗散其真,不知持满……故半百而衰也。
”说明房室过度对衰老的影响。
于是提出一些具体措施,防止精气耗伤。
如:1:规定结婚年龄:二千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这对防止过早房劳导致的肾精早泻有好处。
2:提出同房时间:认为婚后男女同房每周或半月一次为佳,甚至有人认为一至三月一次妥。
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房间隔的时间还应相应延长。
大病后半年内禁止同房。
据国外对性交后兔的脑垂体前叶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嗜碱性、嗜酸性细胞的染色体均有所改变,认为垂体前叶的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的分泌功能减退,这将引起内分泌的一系列变化而致早衰。
故节制房室有益于长寿,有其科学根据。
(二)修炼气功,保养真气:古人认为气功能补肾、防衰、延年益寿。
《素问.刺法论》曰:“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所谓“内炼一口气”基本可理解为锻炼元气的功夫,实质是保肾的一种方法。
现代研究证明:气功能使脑细胞的活动度高度有序化,消耗降低。
能使免疫功能强化,修复能力加强,细胞分裂减慢。
这些对延缓衰老有很大作用。
许多长寿气功能师即是有力例证。
(三)药物补肾,益寿延年:中药补肾,历史悠久,应和广泛。
补肾药不仅有煎剂,有些还制成丸、散、酒等。
便于长期服用。
为抗衰老、益寿延年、增进人体健康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现代对补肾药物的研究更多,从药理作用(包括单味及复方)及临床应用证实一些补肾方对防衰、延年益寿有肯定的作用。
有人用大鼠模型研究温阳药,发现温阳药有类似内分泌激素的作用。
认为仙灵脾、鹿角片具有类似激素的作用;附子、肉桂能调整性腺和肾上肾的机能;苡仁、补骨脂有激动肾上腺并释放皮质激素的作用。
对“还精煎“(由地黄、
菟丝子、首乌、锁阳、潼蒺藜等组成)的研究表明:它有延缓睾丸、卵巢的衰退作用,促进细胞能量代谢及核蛋白质的合成作用,故有抗衰老作用。
“清宫寿桃丸”(由益智仁、生地、枸杞子、胡桃肉等组成)有降低血浆过氧化脂质含量,对生成脂质过氧化物有抑制作用,因而起到抗衰老的效果。
还有些研究认为:人参、灵芝能提高免疫细胞的数量,仙灵脾能提高T细胞比值,人参、地黄、白芍、五味子、菟丝子、能增加内吞噬细胞的能力。
人参、鹿茸、附子、肉桂、仙灵脾、紫河车在调整性激素方面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祖国医学中肾与衰老相关及补肾防衰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抗衰老理论有着很多默契的吻合,真可谓殊途同归。
尽管防衰养身与饮食调摄、情志调和、体育锻炼、补益脾胃等有关,但补肾乃是一个非常得重要的关键。
为补肾所设的几种方法,已被人们广为接受,对人类健康、长寿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为人类积累了大量知识财富,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随着研究的深入,它必将对人类健康、长寿作用更大的贡献。
(1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