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70.26 KB
- 文档页数:1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发生于幼儿期。
该疾病的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带来了许多困扰。
而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案之一。
本文将对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进行临床分析,以期能给需要关注的家长提供一些参考。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布地奈德是一种糖皮质激素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抗变应性作用,可通过直接作用于炎症部位,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而沙丁胺醇是一种β2受体激动剂,通过扩张呼吸道平滑肌,从而缓解支气管痉挛,舒张支气管,降低气道阻力,减少喘息等症状。
两者联合使用能够互补作用,从而更好地缓解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症状。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如何?临床研究表明,该治疗方案可以显著改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和胸闷等。
研究还表明,该治疗方案能够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减轻发作时的症状,缩短发作的持续时间,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家长和医生应该密切合作,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使用药物时应该仔细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避免过量或者过少使用药物。
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家长应该注意观察患儿的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家长和医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以确保治疗的效果。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需要关注的家长有所帮助,也希望所有患儿能够早日康复。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观察顺尔宁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方法:将8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顺尔宁治疗。
观察2组喘憋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
结果:治疗组7天内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67.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喘憋、咳嗽、肺部哮鸣音的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尔宁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对改善患儿的喘憋症状及减轻肺部体征有明显的疗效,并能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顺尔宁;白三烯毛细支气管炎是冬季儿科常见病,病因常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常引起小气道阻塞,严重者可导致心衰、呼衰等并发症,部分患者发展为婴幼儿哮喘或儿童哮喘。
顺尔宁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本人近期临床实践中在普通治疗基础上辅以孟鲁司特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为我院儿科自2009年11月-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共82例,年龄4-16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2例。
2组患者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见表1。
全部病例符合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l】.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结核感染、支气管异物、百日咳、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中度以上贫血、严重佝偻病。
两组患儿均为急性发病,首次喘憋发作。
人院时均有阵发性咳嗽伴喘憋、发热、气促、呼吸困难.双肺可闻及干湿哕音、及呼气项喘鸣音,x线示肺纹理增多,部分肺部有点片状阴影,程度不等的梗阻性肺气肿,少数有肺段或肺叶不张。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静脉点滴抗病毒,常规抗感染,气泵吸人普米克令舒、沙丁胺醇、异丙托品,氧气吸人等对症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顺尔宁(默沙东有限公司)4mg,每晚1次。
观察2组喘憋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13T13:17:21.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1期供稿作者:刘淑艳[导读] 为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并不常规用于RSV毛细支气管炎。
刘淑艳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中心卫生院 164300)
【摘要】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25例该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25例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该病采取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对于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患者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1-0097-02 毛细支气管炎为一病理学描述,其特征为小气道上皮细胞的急性炎症、水肿和坏死,黏液产生增多,以及支气管痉挛;用于临床诊断,是指婴幼儿的急性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卡他症状,有时伴有低热,几日后出现咳嗽、呼吸增快,肺过度充气,胸凹陷,肺部出现广泛的湿啰音、喘鸣音或两者并存。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毛细支气管炎最常见的病原。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收治25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儿18例,女性患儿7例。
年龄在5个月~1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8岁。
典型的临床特点:鼻塞伴/不伴流涕以及刺激性咳嗽为首发症状;1~3日后,出现进行性的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肺过度充气;听诊早期可闻及细湿啰音,常伴有呼气相高调喘鸣。
1.2结果:25例患儿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2 治疗
RSV感染的治疗基本上是支持治疗。
住院指征主要是肺脏听诊有啰音及氧饱和度降低,其他需要考虑的有呼吸暂停、有基础心肺疾病、年龄小于6周、小于32周的早产儿和(或)慢性肺疾病、严重的呼吸窘迫、严重脱水、低氧血症等。
对住院治疗的病儿应密切监测病情,保持气道通常(体位、吸痰等),给予足够的液体。
呼吸道管理非常重要,必须在喂养之前、每次吸入治疗之前及必要时给患儿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1补液由于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急促,从气道丢失水分增加,以及进食进水减少,故机体的液体需要量较多,同时为了减少吸入的可能,所以医生应当评估患儿是否有脱水表现,给予口服、鼻饲或静脉补液。
2.2支气管扩张剂及胆碱能受体拮抗剂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并不能改善氧饱和度,不能减少住院率及住院时间,只能使临床症状评分短期得到改善[1]。
因此,应用短效的β2受体激动剂及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后临床症状体征有改善时,方可考虑重复应用。
通常,β2受体激动剂对有特应性体质或有哮喘家族史的患儿效果较好。
2.3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并不常规用于 RSV毛细支气管炎。
有报道,病毒诱发的喘息,早期应用全身性激素——口服泼尼松3日,可以有效降低严重程度、住院时间及症状持续时间。
而病毒诱发的轻度喘息,短期应用高剂量吸入激素(0.8~
3.2mg/d二丙酸倍氯米松或布地奈德)可以减轻症状并减少全身性激素的应用。
但是一项荟萃分析指出糖皮质激素用于毛细支气管炎对病情并无明显改善。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2.4利巴韦林为广谱的抗病毒药物,并不常规用于RSV毛细支气管炎。
偶用于严重的RSV感染及有高危因素的RSV感染患儿。
但应限于发病早期[2]。
2.5免疫球蛋白每月注射1次RSV免疫球蛋白,每次750mg/kg,可明显降低RSV感染率、早产儿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儿的住院率,但不能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临床症状,也不能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疗效不确定,作为预防用药仍有争论。
2.6白三烯受体调节剂由于已经确定白三烯在RSV感染中发挥作用,因此,白三烯调节剂可作为发作性病毒诱发喘息的治疗选择。
国外的研究显示:RSV毛细支气管炎婴儿服用孟鲁司特治疗后,咳嗽症状明显减少,关于孟鲁司特组患儿无症状天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多,喘息再次发生延迟约2个月[3]。
国外有报道,年龄6个月以上,剂量为每日4mg,疗程为2周~1个月。
2.7预后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RSV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发作频繁,哮喘患病率增高。
研究显示,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婴儿在接下来的2年中,几乎有一半(44%)发生反复喘息,明显高于对照组(13%)。
另一项研究对未住院治疗的轻~严重RSV感染婴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在6、8、11、13岁时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6岁时,感染过RSV的儿童发生反复喘息的情况比非RSV感染儿童高4.3倍。
但是这种差异到13岁时不再具有统计学意义。
帕利珠单抗为直接针对RSV表面糖蛋白的人类重组单克隆抗体,抗病毒活性较RSV免疫球蛋白高20~30倍。
可以在RSV流行季节每月注射一次。
每次15mg/kg,连用5次,可以降低病毒效价、降低感染率、住院率及高危婴儿ICU的住院率,减少中到重度感染持续的天数,安全有效。
3 讨论
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世界许多地区都能够预测其流行季节。
在温带地区,中国北方RSV的流行季节通常为冬季,而中国南方包括香港地区的高峰季节则在春季或夏季。
赤道以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高峰季为雨季,而南美和南非地区,流行发生在旱季。
美国流行季节的开始时间的中位数月份为12月末,流行高峰季节为2月初。
英国和北欧大部分地区,流行开始的时间及高峰季节都略有提前。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0.
[2]韩丽英;毛细支气管炎60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7年03期
[3] 黄雪玲,魏淑丽.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2例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