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黄芩提取物中4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
- 格式:pdf
- 大小:161.71 KB
- 文档页数:3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摘要】黄芩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芩素、栀子苷等。
为了准确测定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科研人员使用了多种技术,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比色法和电化学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精确测定,为药材质量评价和药效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可以相互补充。
综合研究表明,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仍在不断深入研究和完善,为中药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为黄芩的应用和开发提供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黄芩、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技术、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比色法、电化学法、研究。
1. 引言1.1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概述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有效成分含量对于其药效起到关键作用。
准确测定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比色法和电化学法等。
这些技术各有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有效成分含量的技术,通过色谱柱将样品中的成分分离并进行定量分析。
质谱法则是通过测量样品中成分的质量/电荷比来进行分析,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性的优点。
光谱法则是通过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化合物。
比色法则是通过样品的吸光度和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有效成分的含量。
电化学法是通过测定样品在电化学反应中的电流变化来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的特点。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在不断深入研究中,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需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分析,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正文2.1 色谱法测定黄芩有效成分含量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含量测定领域。
在测定黄芩有效成分含量中,色谱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之一。
色谱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易挥发性和热稳定性较好的物质,而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水溶性和热不稳定性较强的物质。
黄芩提取物药典标准1. 黄芩提取物药典标准的制定背景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黄芩提取物是从黄芩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为了确保黄芩提取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药典标准,以指导其生产和使用。
2. 黄芩提取物的主要成分黄芩提取物主要包含黄酮类化合物,如根茎中含有丰富的根茎素、根茎甙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和重要性的成分是根茎素(baicalin)和根茎甙(baicalein)。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等多种生理活性。
3. 黄芩提取物药典标准的制定过程制定黄芩提取物药典标准是一个严谨而复杂的过程。
首先,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筛选和鉴定,确保其为优质、无污染的黄芩。
然后,通过提取、分离和纯化等工艺,得到纯净的黄芩提取物。
接下来,通过化学分析、质量控制和生物活性评价等手段,对黄芩提取物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确定。
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出符合药典标准的黄芩提取物。
4. 黄芩提取物药典标准的主要指标黄芩提取物药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指标:外观性状、颜色、溶解性、含量测定、有关杂质的限度、微生物限度和重金属含量等。
其中含量测定是最重要且关键的指标之一,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测定。
此外,还可以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对根茎素进行定量。
5. 黄芩提取物药典标准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制定黄芩提取物药典标准对于保证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符合药典标准的黄芩提取物可以保证其成分稳定、纯度高、无毒副作用,从而确保其疗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药典标准的制定还可以促进黄芩提取物的产业化发展,推动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6. 黄芩提取物药典标准的研究进展和挑战目前,黄芩提取物药典标准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需求的变化,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全面评估黄芩提取物中多种成分的质量,并确定其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机制;如何建立与临床应用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何解决质量控制中存在的技术难题等。
HPLC—QAMS同时测定复方黄芩片中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黄芩片中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一测多评法(QAMS)。
方法:采用HPLC法,以黄芩苷为内参物,分别计算其与虎杖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的相对校正因子(RCF),通过RCF计算复方黄芩片中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计算值),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这6种成分的含量(实测值),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
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 C18,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06 nm(虎杖苷)、225 nm(穿心莲内酯)、275 nm(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254 nm(脱水穿心莲内酯),柱温为25 ℃,进样量为10 μL。
结果:虎杖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的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4.555~81.99、47.03~846.5、12.73~229.1、12.88~231.8、2.632~47.38、3.508~63.14 μg/mL(r为0.999 2~0.999 7);检测限分别为2.25、6.92、1.76、4.69、1.37、1.51 ng,定量限分别为6.89、19.98、5.28、13.81、4.15、4.71 n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98.8%、97.9%、98.9%、98.8%、98.7%(RSD为0.91%~1.32%,n=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48 h)试验的RSD0.05)。
结论:该方法简单、有效、结果准确、节约成本,可用于复方黄芩片中上述6种活性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ABSTRACT OBJECTIVE:To establish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HPLC-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 marker (QAMS)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6 active constituents in Compound huangqin tablets. METHODS:Using baicalin as internal content,HPLC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relative correction factor (RCF)of baicalin to polydatin,wogonoside,baicalein,andrographolide and dehydroandrographolide. The contents of above-mentioned 5 components in Compound huangqin tablets were calculated by using RCF (calculation value). The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ESM)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6 constituents (measured valu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alculation value and measured value were compared. The deter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ZORBAX Eclipse XDB C18 column with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acetonitrile-0.05% phosphoric acid (gradient elution)at the flow rate of 1.0 mL/min.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set at 306 nm for polydatin,225 nm for andrographolide,275 nm for baicalin,wogonoside and baicalein,254 nm for dehydroandrographolide.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set at 25 ℃and the injection volume was 10 μL. RESULTS:The linear range was 4.555-81.99 μg/mL for polydatin,47.03-846.5 μg/mL for baicalin,12.73-229.1 μg/mL for wogonoside,12.88-231.8 μg/mL for baicalein, 2.632-47.38 μg/mL for andrographolide,3.508-63.14 μg/mL for dehydroandrographolide (r=0.999 2-0.999 7),respectively. Limits of detection were 2.25,6.92,1.76,4.69,1.37,1.51 ng;limits of quantitation were 6.89,19.98,5.28,13.81,4.15,4.71 ng.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98.2%,98.8%,97.9%,98.9%,98.8%,98.7% (RSD=0.91%-1.32%,n=9). RSDs of precision,reproducibility and stability tests (48 h)were lower than 2.0% (n=6 or n=7). RCFs of baicalin to polydatin,wogonoside,baicalein,andrographolide and dehydroandrographolide were 0.529,0.506,1.004,0.831 and 1.087,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calculated values and measured ones (P>0.05). CONCLUSIONS:The method is simple,effective,accurate and cost saving. It can be use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6 active constituents in Compound huangqin tablets.KEYWORD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 marker;HPLC;Compound huangqin tablet;Relative correction factor;Active constituents;Content determination复方黄芩片由黄芩、虎杖、穿心莲和十大功劳4味中药材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效,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感冒发热、痈肿疮疡[1]。
[δ:10512,7512,7719,6913,7813,6213]。
因此,文献〔1〕报道的升麻醇232O2β2D2葡萄糖苷的结构应为升麻醇232O2β2D2半乳糖苷。
另外,本研究同时也分得升麻醇232O2β2D2半乳糖苷,其13CNMR谱数据与文献〔1〕报道的升麻醇232 O2β2D葡萄糖苷的糖基部分和苷元部分均一致。
比较化合物1和升麻醇232O2β2D2半乳糖苷的薄层层析色谱,其Rf值不相同,说明二者为不同的化合物。
4 实验部分化合物1:白色无定形粉末,mp234~235℃, [α]20D+7016(c0119,CHCl3),L iber mann2Burchard 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阳性。
F AB2MS显示其准分子离子m/z651[M+H]+。
I R(K B r)c m21:3700~3040(br,OH),2965,2935,1460,1380,1260,1170, 1075,1045,980。
1HNMR(C5D5N,500Hz)δ:0123 (1H,d,J=410Hz,192H),0155(1H,d,J=515Hz, 192H),0185(3H,d,J=514Hz,212CH3),1109, 1114,1118,1132,1146,1148(各3H,s,6×CH3), 3153(1H,dd,J=1115,415Hz,32αH),3176(1H,s, 242H),4125(1H,s,152βH),4174(1H,d,J=815 Hz,232H),4176(1H,d,J=910Hz,葡萄糖端基氢1’2H),4105(1H,t,J=81Hz,2’2H),4124(1H,t,J= 710Hz,3’2H),4124(1H,dd,J=615,710Hz,4’2 H),3196(1H,d,J=715Hz,5’2H),4141(1H,dd,J =1116,510Hz,6’2H),4157(1H,dd,J=1115, 210Hz,6’2H)。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黄芩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药效,在中医药领域中应用广泛。
黄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黄芩苷、黄芩酸、黄芩素等。
这些有效成分对于黄芩的药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黄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准确测定,对于保证药材质量和药效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主要有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生物学法和质谱法等。
这些技术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定。
一、色谱法色谱法是测定黄芩有效成分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用的色谱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GC)。
HPLC主要用于测定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和黄芩酸等化合物,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已成为测定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首选方法。
GC主要用于测定黄芩中的挥发油成分,该方法分离效果好,可以有效地测定黄芩中的挥发性成分含量,但对于非挥发性成分的测定能力较弱。
二、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用于测定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分光光度法主要用于测定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如黄芩素。
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但灵敏度相对较低,不适用于低含量的有效成分的测定。
三、生物学法生物学法是通过生物学活性的测试,测定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黄芩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黄芩苷对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可以通过生物学活性的测试,间接测定其含量。
但这种方法受到样品的复杂成分影响较大,操作较为繁琐,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较少采用。
四、质谱法质谱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测定方法。
质谱法可以直接测定黄芩中的有效成分的分子结构和含量,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但成本较高,设备要求较高,不适用于一般的药材质量控制。
以上几种测定技术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实际应用中,除了测定技术外,样品的前处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样品的提取、净化、浓缩等工作,都会对最终的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作者:樊志强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19年第06期-0055-02黄芩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是传统的药食兼用天然植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黄芩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
近年来,科研工作者针对黄芩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开展研究和应用,并取得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综述黄芩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黄芩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常用方法,具有精密度高、分离效能高等优点。
李因泽等采用HPLC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黄芩中的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去甲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苷含量。
采用AgilentZorbax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
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去甲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 苷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在98.70%~99.17%之间。
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颜梅等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中5种黄酮苷元成分含量。
去甲汉黄芩素、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的进样量分别在0.0180~0.1080、0.3780~2.2680、0.0945~0.5670、0.0225~0.1350、0.0354~0.2124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2%、101.80%、99.25%、98.71%、99.05%。
3 近红外光谱法近红外光谱是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天然药物检测,具有速度快、样品处理简单、对样品没有污染等特点。
王晓虹等结合化学计量学用近红外光谱法对黄芩中总黄酮含量进行快速、无损定量分析。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某黄芩制剂中黄芩苷的含量-分析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出自《伤寒论》之厥阴篇, 由干姜、黄芩、黄连、人参4 味中药组成, 用于治疗胃热呕吐兼肠寒腹痛、下利、肠鸣之上热下寒之证.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胃肠炎[1]、消化性溃疡[2]、腹泻、糖尿病[3]等疾病.干姜芩连人参煎膏剂是在原方基础上进行剂型的改良, 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保证其稳定性, 本课题参考《中国药典》[4]及相关资料, 采用HPLC 法对本制剂中主药之一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仪器与试药紫外线分析仪(ZF-I 型, 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1515 型, 美国Waters 公司);对照品黄芩苷( 批号:110715-201117) ;甲醇为色谱纯试剂;水为二次蒸馏水, 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煎膏剂自制( 批号分别为150201、150202、150301、150302、150401、150402).1. 2方法1. 2. 1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ExtendODS反相柱(4.6mm250 mm, 5 m) ;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5:55:0.2) ;检测波长:278 nm ;流速:1.0 ml/min ;柱温:室温.1. 2. 2溶液的制备1. 2. 2. 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样品0.3 ml, 置50 ml 容量瓶中, 加入60%甲醇定容至刻度, 摇匀, 过滤, 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1. 2. 2.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 精密称定, 加甲醇溶解制成55 g/ml 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1. 2. 2. 3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按处方制备不含黄芩药材的模拟制剂, 精密量取0.3 ml, 按照 1.2.2.1 法制备成缺黄芩的阴性样品溶液.1. 2. 3最佳吸收波长的确定以流动相作为空白对照, 将黄芩苷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在200~600 nm 内进行光谱扫描, 结果黄芩苷在278 nm 处显示有最大吸收.因此选择278 nm 作为检测波长.2 结果2. 1专属性试验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与阴性样品溶液各10 l, 注入液相色谱仪中, 记录 3 份溶液的色谱图.结果表明, 阴性样品在与黄芩苷峰相近的保留时间内出现两个干扰峰, 但测得两峰峰面积均为供试品峰面积的2%以下, 因此可以说明阴性对黄芩苷的测定无影响, 本方法专属性良好.2. 2线性关系的试验精密称取黄芩苷对照品适量, 加甲醇制成每1 毫升含0.203 mg 的对照品贮备液.精密吸取上述贮备液1.0、2.0、3.0、4.0、5.0、6.0、7.0 ml, 分别置于10 ml 量瓶中, 加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溶液10l, 注入液相色谱仪中, 以进样量为横坐标, 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 绘制标准曲线, 得回归方程Y=2.88107X+7.45104,r=0.9992, 结果表明黄芩苷在0.0203~0.1421 mg/ml 内线性关系良好.2. 3精密度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 l, 注入液相色谱仪中, 重复进样 6 次, 测定黄芩苷峰面积, RSD 为 1.62%.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2. 4重复性试验量取同一批样品0.3 ml, 6 份, 制成样品溶液, 进样10 l, 记录峰面积.计算得黄芩苷含量平均值为70.25 g/ml , RSD 值为2.26%.表明重现性较好.2. 5稳定性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 l, 每间隔1 h 进样1 次, 8 h 内测定黄芩苷峰面积, RSD 值为1.86%.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在8 小时内稳定性良好.2. 6加样回收率试验量取样品共6 份, 分别精密加入1.75 mg/ml 的对照品溶液1 ml, 按2.2.1 法制成样品溶液, 照样品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测定, 计算回收率.见表 1.该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方法学合理, 准确、可靠.【1】2. 7取6 批中试产品( 批号分别为150201、150202、150301、150302、150401、150402), 按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备, 精密吸取10 l 样品溶液进样, 测定黄芩苷含量分别为11.71 mg/ml、11.86 mg/ml、15.27 mg/ml、15.04 mg/ml、13.49 mg/ml、13.88 mg/ml.3 小结黄芩为方中君药之一, 在本制剂的临床疗效中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对其有效成分黄芩苷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黄芩苷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 专属性强, 回收率高[5-8].本方法的建立, 可使干姜芩连人参煎膏剂的质量得到控制,以确保其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参考文献[1] 陈岩.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慢性结肠炎56 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 2010, 42(10):38-39.[2] 徐州, 周德端, 段国勋, 等. 干姜芩连人参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观察. 四川中医, 1994(1):23-25.[3] 金末淑, 陈欣燕, 姬航宇, 等. 仝小林教授运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 2 型糖尿病辨证要点分析.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34 (1):32-34.[4]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116.[5] 彭智平. 基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临床有效的煮散工艺研究及其药效学分析. 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15-16.[6] 郑德柱.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临床应用. 河北中医, 1991(5):125-126.[7] 胡俊辉.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中11 种药效成分的RP-HPLC测定.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4, 1(1):77-81.[8] 陈欣燕,金末淑,姬航宇, 等. 仝小林教授运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 2 型糖尿病80 例临床观察.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463-465.。
HPLC法测定川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发表时间:2012-05-24T14:42:26.7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杨逆1 冯远驰2 [导读]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川黄芩中的黄芩苷,方法简单、准确度高。
杨逆1 冯远驰2( 1 凉山州妇幼保健院四川四川凉山 6 1 5 0 0 0 ; 2 凉山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四川凉山 6 1 5 0 0 0 )【摘要】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黄芩中的黄芩苷含量的方法学特点。
方法取川黄芩样品粉末(共5批),比较70%乙醇、稀乙醇、甲醇、50%甲醇对其黄芩苷的提取效率。
取黄芩苷对照品溶液10ul,连续5次注入液相色谱仪,研究黄芩苷进样量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并进行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加样回收实验、耐用性实验,最后进行样品测定。
结果测定波长选定为277nm,选用甲醇-水-磷酸(47:53:0.2)作为测定流动相,70%乙醇为本品的提取溶剂,以回流提取3小时为提取方法。
黄芩苷在进样量为30.31~1212.4μg之间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结果表明,该法精密度、重现性、准确度及耐用性均较好。
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川黄芩中的黄芩苷,方法简单、准确度高。
【关键词】川黄芩黄芩苷含量测定【中图分类号】R9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109-02 川黄芩系常用药材,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C. H.Wright,连翘叶黄芩Scutellaria hypericifolia Levl.或韧黄芩展毛变种Scutellaria tenax W. W.Smith var.patentipilosa(Hand.-Mazz.)C. Y.Wu的干燥根。
主产于四川西南部、西部、西北部,云南及贵州等省[1]。
川黄芩主要含黄芩苷和黄芩素、汉黄芩素、滇黄芩素和汉黄芩苷等[3、4]。
黄芩苷为川黄芩中含量较高的成分。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
黄芩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技术是评价黄芩质量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判断药材的药效和安全性。
黄芩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黄芩苷、黄芩素、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等。
目前常用的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主要有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两种。
化学方法中,常用的测定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技术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质谱法等。
HPLC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
通过在HPLC仪器上运行标准溶液,然后将黄芩样品溶解并通过该仪器分析,可以得到各种成分的峰面积。
通过比较样品峰面积和标准曲线,就可以计算出黄芩有
效成分的含量。
生物学方法中,常用的测定黄芩有效成分含量的技术有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等。
这些方法利用特定的抗体和样品中的黄芩有效成分结合,然后通过测量信号的强度来测定
含量。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等优点,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特定的实验条件
和设备。
除了以上的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测定技术,如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成像等。
这些方法具有非破坏性、高通量等特点,在黄芩有效成分
含量测定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技术是评价黄芩质量的重要手段,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是
目前常用的测定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测定技术也会不断出现,为黄芩有
效成分含量测定提供更多选择。
这些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黄芩药材的质量控制
和安全性评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