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知识点:古诗词阅读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7
2019年全国中考真题古诗词阅读试题汇编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共42页,98题,有答案;为便于阅读、打印和作为学生训练的试题使用,对题号进行了重新编写,试题的内容未作改动。
(2019年中考·北京卷11-12)中最后的数字“11-12”是指在原试卷中的题号。
1.(2019年中考·北京卷10-11)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完成(1)-(2)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①【蜀州】有的版本写作“蜀川”。
(1)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①”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②之情,也表现了诗人③的人生态度。
(3分)(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2分)答:【答案】(1)宦游人,不舍、依依惜别,乐观豁达【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作者情感和人生态度,难度易。
①从诗中“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判断诗人共同的境遇“宦游人”;②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为不舍、依依惜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含义、手法和情感,难度中。
题目要求“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分别对两首诗的含义、手法、情感进行分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心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夜郎以西!诗中意象“明月”,作者寄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2019年浙江省11地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5.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 分) A. 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 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运用能力。
运用名句要符合语境方能增添文采。
A 赞贾爷爷老当益壮,C 祝愿你立志成才,D 表达旅法华侨的思乡之情,所引用诗句都符合语境。
B 不符合语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景比作梨花盛开的景象,给人以美感和遐想。
这里用来形容富春江两岸的夜景不合适。
此句指的是雪景,并不是指的火树银花的夜景。
所以答案为B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古诗文名篇名句,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和语境进行分析,判断其使用是否准确。
来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出自《南齐书·礼志上·晋傅玄朝会赋》。
示 例:~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柳亚子《浣溪沙》词)国庆节那天天安门广场燃放烟火,火树银花,绚丽灿烂。
【考点定位】古诗文名句的运用能力。
2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
(6 分)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19最新中考语文必考古诗词集总结七年级上册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2.《论语》十则 (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以仁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世说新语》两则(1)《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中考古诗知识点整理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卖炭翁(卖炭翁)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望岳(岱宗夫如何)
春望(国破山河在)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关雎(关关雎鸠)
蒹葭(蒹葭苍苍)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
观沧海(东临碣石)
饮酒(结庐在人境)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
次北固山下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
2016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大全古诗文教学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诗文试题也是中考语文试卷的主要部分之一。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9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大全。
欢迎参考阅读!2019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背知识如下:《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知识点归纳:1、形容青年男子热烈追求爱情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形容对爱情的思慕和对问题的烦扰因而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诗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就是佐证。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知识点归纳:1、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第一章是写诗人对伊人的深深怀念。
第二章是表达了诗人对伊人的强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挚情感。
第三章是表达了对伊人的失望情感。
可以把她看成爱情诗,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诗。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知识点归纳:1、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宋]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塞上忆汶水[元]曹元用沙碛①秋高苑马②肥,哀笳一曲塞云飞。
南都儿辈应相念,过尽征鸿犹未归。
【注释】①沙碛:沙漠。
②苑马:西域大苑所产的马。
)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边塞秋高云飞、战事频繁的惆怅、悲哀的景象。
)最后一句写“征鸿”有什么作用?征鸿,意为“远飞的大雁”,古人常利用它们寄寓自己的情怀。
这里借写征鸿未归,表达了思乡思亲之情及厌)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
)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
)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
)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
)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
)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
常见意象作用:①营造气氛;②设置背景或环境;③塑造意境;④奠定情感基调;⑤借景抒情;⑥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衬情);⑦诗歌线索。
人物形象分析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诗中是如何描写陆鸿渐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汇总含答案2019中考古诗词鉴赏汇总附答案爱国忧民类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第一句写到了哪些景物?所描绘的情境渲染出怎样的氛围?写到了轻烟、寒水、淡月、细沙四中景物,渲染出迷蒙清冷的氛围。
2.“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其实是在批评(纵情声色、不知国之将亡/不理朝政的统治者)。
“犹”字表现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之情。
3.下面对杜牧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B.杜甫创造了盛唐诗歌的巅峰,杜牧增添了晚唐诗歌的瑰丽。
为肯定杜牧在诗坛的地位,后人称其为“小杜”,以此区别于杜甫。
C.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D.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江南逢李龟年》《阿房宫赋》等。
D(《江南逢李龟年》是杜甫的诗)4.请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朦胧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秦淮河水,冷冷的月光覆盖着水边的沙岸。
5.诗歌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借古讽今。
陈述南朝陈后主因追求享乐导致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能从中汲取教训,反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前两联写景。
首联写(国都破败)的景象,为全诗营造了(凄凉悲哀)的氛围。
颔联移情于花鸟,衬托自己(感伤怅恨)的感情。
2.颈联中“抵万金”极写家书的(难得/珍贵),表现了作者(思乡/思念亲人)的感情;尾联描写了诗人(衰老憔悴)的情状,表现他(极度忧愁)的感情。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城春草木深(长安城)⑵家书抵万金(值、相当于)4.从诗的题目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从题目中可以得到两方面的信息:一是这首诗所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二是这首诗写了诗人眼前所看到的景物。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分类汇编:专题十古诗词鉴赏【详细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①独怜②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晩来急,野渡③无人舟自横。
注:①韦应物:中唐前期诗人,先后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
他十分关心民生疾苦,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但是无能为力。
②独怜:唯独喜欢。
③野渡:郊野的渡口。
1.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写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春潮带雨晚来急”中的“急”字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3.这首诗情景交融,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景象,并揣摩这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第一句从视觉角度,第二句从听觉角度,营造了清幽宁静的意境。
2.春水上涨,水流迅疾。
3.注意要将“横”的状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并将景物的意境与人物的心境联系。
示例一:在郊野的渡口,看不见人迹,只有一条小船孤零零地横斜在水边,潮水不断拍打它的这沿,它无助地晃动着。
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对现实无力而茫然的心情。
示例二:在夜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经没有人渡船,只有一条小船悠闲自得地飘荡在水面,任意东西。
可以看出作者摆脱了世俗纷扰,回归自然的闲适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描写角度的理解。
诗句“独怜幽草涧边生”是从视觉角度来描写的,“上有黄鹂深树鸣”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的。
通过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勾勒出了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宁静的意境。
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
诗句“春潮带雨晩来急”中的“急”字,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携着春雨的情形,突出了春水上涨,水流迅疾的景象。
古诗词复习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以浪漫的笔调,写出了大海的宏伟与博大,表现他在政治上的胸襟与抱负,抒发意气昂扬的豪迈情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
这是李白写给好友王昌龄的遥寄抒怀诗,表思念之情。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身在他乡,过着游子生活,思念自己的家乡和思念自己的亲人的情感,可以从最后几句话当中看出,作者思乡和思念亲人的情感的强烈。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方法,通过对秋天黄昏时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情,也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离乡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伤世态炎凉的思想感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
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情,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抒发的淋漓尽致。
2019中考语文知识点:古诗词阅读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知识点总结
考点阐释:文言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提高中华儿女文化素养的极好资源。
因此,文言诗词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自然也是中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
考试说明的要求:理解词义和句意。
划分朗读节奏;欣赏词语和句子;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考点概述:
古诗阅读与赏析的考点主要有:
①了解的一般常识;
②正确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③理解概括诗歌描绘的内容;
④理解诗歌表现景物的特点,体会诗歌写景的妙处;
⑤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或表达的理趣;
⑥对诗歌的炼字用词进行一定的评价赏析,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⑦对诗歌中的饱含情感或富有哲理或写景精妙的名句能作一定的评析,并有自己的体悟;
⑧弄清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⑨运用想象和联想读诗,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理解诗歌的意旨。
前五点主要是阅读,后四点是针对诗歌赏析。
常见考法
1.诗意理解。
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文言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就连标题、小序也不要放过。
对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情、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诗句的含义,一一弄清。
2.意境把握。
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意境把握可以通过找景、绘景、品景来完成。
描述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有诗意。
3.内容概括。
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等,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清楚。
4.写法品析。
诗词中字词的用法,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这些方面有些什么特点,为表现诗词的主旨起到怎样的作用。
5.情感体味。
情感是诗词的灵魂。
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
诗词的情感与其主旨有着直接关系,把握住诗词的情感走向,有利于准确读懂其含义。
误区提醒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两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时的景物。
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早春暮春修辞手法:夸张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
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分析?助读:
解答这道题时,由于审题不细心,考生很容易疏忽题干中的提示语,抓不住诗句中一些关键词语,把两首诗的不同时段答成“春天”“夏天”或“开花时”“落花时”,把修辞手法答成“衬托”“对偶”,把表达效果答成“突出了人物喝醉了”“忘记留住春天”等。
诗歌描写的时令季节都是有特征的,春花秋月,莺歌雁飞,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诗歌的意象。
如果说,从静态的景物不容易看出时令季节,那么可以从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推知答案。
春天湖水初涨,刚刚平了湖岸,云气压在水面上,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初春时早来的黄莺活跃在向阳的枝头,燕子也回归了江南水乡,这都显示了时间特征。
各种颜色的野花零零星星地开着,春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这些都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
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
《丰乐亭游春》写惜春之情。
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
在这鸟儿啁啾、杂花乱飞之时,太守却醉了,次日酒醒,春无踪迹。
表现了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的短暂。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所以说这个时段是暮春。
对欧阳修诗三、四两句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考生大多只看到“鸟歌花舞”的拟人手法,没发现夸张的手法。
春天的消逝,绝不是酒醒时刻就过去了,客观上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而这里作者却把它写成“酒醒春已归”,似乎在一场酒醉之后,一觉醒来春天就飕然消逝。
夸张手法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这里不是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也不是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而是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
前一步。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
’”当然,对于作为初中生的同学们来说,能够说出这是夸张的手法就够了。
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