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件 太谷实验中学导学案1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3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科学与环保”主题学习导学案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预习。
(一)通读本单元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相关资料。
仔细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把不认识的字词段标出并多读几遍,上课抽查检测。
(二)梳理预习,基础达标1.我能正确朗读下面的词语。
培训夏令营侦察资源某地矿藏自豪敏捷联络分门别类助手病畜病魔畏惧惊心动魄残酷惊魂不定寂静孜孜不倦忧心忡忡安然无恙调查木棍剩下适宜垃圾坑里填满订立测量根基耗费严于律己2.用“√”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炽烈(zhìchì) 提供(ɡōnɡɡònɡ)收支簿(bóbù) 测量(liánɡliànɡ)某种(mǒu mǎo) 忧心忡忡(chōnɡzhōnɡ)3.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画“×”,然后按顺序在括号里改正。
①别出心载②兴致勃勃③孜孜不倦④禁疲力尽⑤目不瑕接⑥所向披靡⑦安然无恙⑧惊魄不定改正:( ) ( )( ) ( )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反义词。
(1)他行动大方,一点儿也不( )。
他出手大方,一点儿也不( )。
(2)一滴水很渺小,但聚集在一起却能产生( )的能量。
你以为很( )吗?其实这么丁点儿的事儿太渺小了。
5.把不是一类的词语画去。
(1)木床桌子茶具沙发家具(2)北京太原重庆武汉长城(3)华山山峰黄山泰山香山(4)棉衣衣服衬衫背心裤子(三)初读感知本单元一共有4篇课文,分别是《》、《》、《》、《》。
这四篇课文中,我最喜欢的课文是《》,因为()。
1、《卫星比武》课文向大家介绍了()卫星、()卫星、()卫星、()卫星、()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和作用。
2、《巴斯德征服狂犬病》巴斯德是()著名的(),()学的创始人。
课文讲述的是他征服()的故事。
3、《小树死因调查报告》这篇课文是一篇(),它总共写了()、()、()、()、()五个部分。
4、《绿色记事本》本文通过讲述小奥茨的老师发给孩子们一册“()”,用写()的形式记录一些(),让孩子们自觉养成的习惯,并从生活中学习知识的故事。
《山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
2、朗读课文,赏析重要字眼。
3、体会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大意。
2、正确理解“霜叶红于二月花”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
【知识链接】一、走进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传世。
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杜牧在晚唐成就很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之成为“杜樊川”。
二、文体知识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四大文学体裁之一。
诗歌偏重于抒情言志,往往包含作者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含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其中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主要分为五律和七律。
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词等。
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曲,又称为词余,包括散曲和戏剧。
【学法指导和使用说明】1、充分发挥想象,反复诵读,读出诗味。
2、找出这首诗的灵魂是那一句。
3、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个人的遭遇中理解诗表达的感情。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解释下列词语寒山:石径: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2 文学常识填空杜牧,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
有_________________传世。
与李商隐齐名,并称“________________”。
3、默写全诗合作探究展示提升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提示:1)你觉得那几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广才成学明志致远学案编号:2012070107 编写:郭清审核:刘彦男班级:小组:姓名:一评:二评:装订线2)“生”能否换为“深”,为什么?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提示:1)诗人为什么停车?2)、“红于”能否换为“红如”,为什么?3、这首诗的中心句是那一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达标测评】1、《山行》前两句与后两句相比,写作视角有什么变化?2、这首诗前三句的描写对第四句起什么作用?3、品味并背诵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两首词。
童区寄传【学习目标】1、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常识。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味简洁传神的表达特点。
3、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叙事方法【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叙事方法【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山西永济人。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文体知识传是传记的单称。
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一般只为有声名、有地位的人立传。
这篇“传”却是为一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写的。
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根据拼音写汉字,给黑体字注音。
郴()州荛()牧儿也布囊()其口以fù()背刃虽chuāng()手勿dàn() jù()曰区()寄因大号()岂可近耶()是儿少()秦武阳二岁大()府吾得专焉()2、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标出质疑。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1、区寄只是一个小孩,他是凭借什么战胜凶恶的强盗的?2、区寄表现了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在文中勾划出对其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试加以分析。
3、课文在刻画区寄的形象时,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课文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有何作用?【达标测评】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1)指虚所。
2)恐栗,为儿恒状。
3)州白大府。
2、解释句子划线词语。
1)行牧且荛 2)布囊其口 3)贼易之 4)植刃道上5)力上下,得绝。
6)遽曰 7)孰若为一郎僮耶 8)市者良久计曰9)孰若我得专焉10)以缚即炉火烧绝之11)讨杀二豪12)侧目莫敢过其门 13)是儿少秦武阳二岁 14)愿以闻于官15)虽疮手勿惮 16)刺史颜证奇之 17)去逾四十里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2)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实验中学导学案(一)科目历史年级七课型新授时间备课教师讲课教师教学内容5“和同为一家”教学目标学习重点: 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学习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主备教师导学设计个案完善温故互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汉朝和唐朝都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强盛的时期。
为什么说它们是非常强盛的呢?除了政治上统治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文化繁荣以外,也体现在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中,有密切的交流,推动了他们的发展。
不过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汉朝又有很大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设问导读(读课文二人或四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学生阅读20页“导入框”内容和第一段课文,回答:1、唐太宗的话是什么意思?2、唐太宗的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3、引导学生小结:唐朝政府通过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友好相处,形成了融洽和谐的民族关系,从而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对于我们祖国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学生阅读21-22页本目课文、插图,思考下列问题,先划书,后回答:1、藏族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仰慕中原文明)3、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4、文成公主为什么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5、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情?6、学生阅读25页“自由阅读卡•最初的布达拉宫”,思考回答:这座宫殿的修建,说明藏族人民什么样的情感?7、尺带珠丹“和同为一家”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回纥的勃兴学生阅读22页的课文、观看插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作标注,并回答:1、回纥是今天什么民族的祖先?唐玄宗曾经封他们的首领什么称号?2、后来回纥改名为什么?“车书本一家”和苍山洱海间的南诏学生阅读23-24页的课文、观看插图,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作标注,并回答:1、“渤海”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它由于经济文化水平较高,所以有怎样的美称?2、六诏居民是今天什么民族的祖先?唐玄宗曾经封他们的首领什么称号?巩固练习1.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虏东突厥的首领是:A.皮罗阁B.颉利可汗C.大祚荣D.骨力裴罗2.骨力裴罗被唐玄宗册封为:A.怀仁可汗B.成吉思汗C.单于D.大汗3.原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一带的民族是:A.靺鞨B.突厥C.回纥D.吐蕃4.崇圣寺千寻塔是古代汉族与哪一个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A.吐蕃B.靺鞨C.回纥D.南诏5、在23页《唐朝后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上,标出渤海、回鹘、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足迹”主题学习导学案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预习。
(一)通读本单元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相关资料。
仔细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把不认识的字词段标出并多读几遍,上课抽查检测。
(二)梳理预习,基础达标1.我能正确朗读下面的词语。
虔诚忸怩涟漪翱翔葱茏颠簸略带羞涩惭愧唯恐掠过扫视凝望大概树梢释放旺盛蕴藏赞叹捕捞聚精会神落落大方筋疲力尽窃窃私语滔滔不绝源源不断栩栩如生翩翩起舞浑身解数2.我会辨字组词。
略()涩()裤()惭()掠()忍()被()渐()愧()唯()恐()掺()槐()维()忠()惨()押()客()释()悄()匣()额()择()梢()拣()壤()魔()畅()炼()嚷()摩()杨()3.我会选词填空。
不但……而且……只有……才……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既然……就……哪怕……也……A.()刻苦学习,()能取得好成绩。
B.小红()歌唱得好,()舞也跳得很不错。
C.()他德、智、体皆优,()大家都选他当三好学生。
D.你()不甘落后,那()得奋起直追。
注视扫视A.老师走进教室,()了全班同学一眼,然后宣布“上课!”B. 课堂上,几十双眼睛()着老师。
专注凝视A. 看他那()的样子,我知道他被手中的书迷住了。
B. 他()着妈妈的肖像,热泪盈眶。
4.按要求查字典,填空。
“聚”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用该字组一个成语()。
“蕴”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再查音节();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
用该字组一个成语()。
5.照样子写词语。
闹嚷嚷: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落落大方: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叽叽喳喳: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十全十美: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初读感知本单元一共有4篇课文,分别是、、、、。
山西太谷县导学案课堂教学实施的八个环节第一篇:山西太谷县导学案课堂教学实施的八个环节山西太谷县导学案课堂教学实施的八个环节来源:黄石日报时间:2012-7-12 9:53:00文字大小:【大中小】一、温故互查,准备复习环节:准备性复习,即温习学习新知识时要用到的旧知识。
二、创设情境,新课导入环节:“情”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境”提供学生学习认知的背景。
此环节可有可无。
三、自主学习,感悟体验环节: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阅读、查阅资料、调研、探究思考、练习、实验操作等,此环节属重要环节。
四、互助互启,合作探究环节:学生自主能学会的知识、小组合作能学会的知识、展示活动能学会的知识,老师都不讲。
五、展示反馈,点拨提升环节:此环节需要老师精讲。
六、强化训练,拓展延伸环节:此环节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练习题。
七、自我完善,内化巩固环节。
八、课堂小结,归纳梳理环节:此环节要求老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使学生系统掌握新旧知识。
第二篇:六环节学案导学“六环节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县在学习、借鉴全国名校江苏东庐中学、山东杜朗口中学、江苏洋思中学等学校的先进课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县中学教学实际加以总结、提炼而成的,目的是从尊重学生的地位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六环节学案导学”模式所依托的教学理念所谓“六环节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学案作引导,以导学案为载体、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师生共同探究、交流展示,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力图充分体现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谐统一起来,发挥教与学的最大效益。
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第1节 热机【学习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了解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
2、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汽油机各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
一、温故导新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能与分子_____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的单位是_________,用字母______表示。
2、物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就越______,物体内能也就越______。
例如: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______。
二、设问导读任务一:热机1. 在图的实验中观察并思考酒精灯对试管中水加热时,水的内能怎样变化?思考:(1)在加热过程中水蒸气内能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
(2)当加热一段时间后,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
(3)木塞被顶开,是谁对它做了功?________________。
(4)水蒸气既然能够对木塞做功,说明水蒸气具有能,它具有的是什么能?________________。
(5)做功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
(6)水蒸气膨胀对外做功时,__________减少、温度__________,从而使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成小水滴。
(7)从能量转化角度看:活塞能被弹起,是因为气体的_______能转化为活塞的_______能。
提示:上面的装置就是一个简单原始的热机。
2. 热机利用内能的过程:燃料的_________能通过燃烧的方式转化成_______能,又通过做功的方式把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
热机应用历史上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内燃机有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等,大多数交通工具,都使用它们作动力。
热机中的能量转换3. 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________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组合作促发展魅力课堂见高效学校简介太谷县实验中学位于太谷县城北韩胡路口,毗邻108国道和胡村工业园区,占地面积80亩,是一所今年刚刚投入使用的新建校。
学校秉承“以德为首全面发展多元评价张扬个性”为办学理念,以“创建和谐校园树立文明形象”为目标,以“团结尚礼厚德博学”为校训,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为每个孩子搭建成功的阶梯,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成才的沃土。
任重道远从头做起作为一所新建校,撤并学校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当基础建设还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时,学校教学楼已拥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而以何东兴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要面对的是由胡村镇16个自然村的学生和来自8所学校的教职员工组成的新集体。
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胡村镇是太谷县第一大镇,众多的玛钢厂让这里绝大多数的村民以在玛钢厂打工为生,不菲的收入与众多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能成正比。
家长怀疑的目光,社会密切的关注,领导殷切的期待……让学校领导班子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开学之后,学校仍处于建设时期,各项基础设施都不完备,95%以上的学生必须选择住校就学,预计容纳800人的宿舍楼和餐厅如今却要承受千余人。
在这种状况下,解决好食宿才是学校稳定发展的前提,先抓教学显然就是空谈。
教育要为学生的发展负责,安全与稳定则是头等大事,然而独生子女的教育已成为学校管理当中最令人头疼的难点,他们心理脆弱,难教难管、自私懒惰,缺乏吃苦精神与独立意识,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淡薄,致使教师在管理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将矛盾激化。
而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意识不强,一有矛盾首先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辍学,造成流失。
针对这一现状,何校长苦思冥想:如何才能有效缓和、化解矛盾呢?何校长说,作为一所新学校,唯有质量方能求生存,唯有课改方能求发展。
当前要想让学生、家长在最短的时间接受新学校,关键是要让学生在学校、爱学校,要让学生人人有事干,让学校事事有人为,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沃土,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太谷运行的导学案为落实“八字”提供了一条成功之路,确实可提高教师的思维做法,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显示了独特优势,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较大变化,学生学习也发生了变化,一、学习、分析研究比较到位1、领导和部分教师听了张四宝主任的关于导学案使用讲座,对讲座中的理论依据,要点办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2、领导认真分析研究了“导学案”使用的精髓,清楚的看到它是落实“八字”理念的一种可行的表现形式,鉴于此,写了相关的讲座稿两篇,一篇是关于“导学案”与“八字”理念的报道分析,解除教师的思想顾虑,便于静下心来认真研究和积极实践“导学案”。
另一篇是关于“导学案”如何使用及注意事项,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学习,领导进行了讲解。
3、到太谷部分学习考察学习,看到了使用“导学案”的优势所在,对教师的做法也做了研究,通过听取两所学校领导关于使用“导学案”的总结发言,更加认识到了“导学案”二、制定了使用“导学案”的方案。
根据太谷导学案的特点,根据学校现有的状况,制定了使用“导学案”的方案。
要求教师在学期末写好相关的体会总结,根据实践写出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备教研组研究成型。
三、重在实践,边实践边总结改进。
我校真正使用导学案在上学期10月份中旬之后,要求抓好三项工作。
第一、各班组好组,选好组长,培训组长;第二、“设问导读”部分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适当进行调整;第三、关注课堂练习设计,突出层次性、巩固性。
所有任课教师都能使用“导学案”教学,大部分教师敢于大胆自制学案,没有依赖太谷现成的学案。
如:五年级任俊德老师、李秀英老师;六年级赵四珍老师、杨俊林老师;四年级阎秀琴老师、张秀萍老师、杨晓萍老师;三年级郭海荣老师、陆凤英老师;二年级韩变娥老师、马瑞华老师等。
教师们特别注重问题的习题化,将教材的问题与练习有机结合起来。
三维目标的落实较好,特别是数学学科,实效性好。
如:阎秀琴老师、赵四珍老师、杨俊林老师、杨慧荣老师。
确实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说教成分、点的比例过大的现象。
实验中学导学案(一)
科目历史年级七课型新授时间备课教师杜润花讲课教师
教学
内容
12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掌握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的史实,掌握元朝的建立以及元朝的的政治、经济和民族融合的发展情况
2: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主备教师导学设计个案完善
温故互查(二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1.宋代的衣食住行有何变化?
2.解释瓦子和勾栏
设问导读(读课文二人或四人小组完成下列内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6---70页内容完成学案题目,并在课本上做标记。
1、“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时间:,推举为大汗,尊称他为,蒙古国建立。
2、忽必烈建立元朝:
时间:,即汗位,定国号为,次年定都。
年,元军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
抗战派大臣继续抗元,不久被俘,他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后被杀害。
他悲愤的写下流传千古的《》一诗,表达他宁死不屈的决心。
又写了浩气长存的《》。
3、忽必烈统治元朝的措施:从经济、政治、民族关系上分析。
元世祖重视发展
为便利南粮北运,他令人开凿,还开辟了
元朝商业,既是,又是1)经济上:也很频繁,意大利旅行家来华居住写的《》描述了大度的繁华景象。
2)政治上:元朝地域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地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简称。
成为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的管辖。
3)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
作用:
巩固练习
1、元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
2、南宋灭亡的时间?抗元名将是谁?写下的千古名句是?
3、组内讨论:中国历史上四个由大分裂到大统一的朝代?
4、元朝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对外交往)
5、元朝是怎样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的?
6、简单比较隋、元两运河(走向、直接目的;起止点、作用、根本目的)
7、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作用如何?
拓展延伸
链接中考
1、(2011青岛)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
A.科举制行省制
B.科举制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郡县制丞相制
2、(2011湖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灿烂辉煌作出了贡献,回族是五十六个民族之一,最早生活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3、(2010江苏)《马可•波罗行纪》中写到:“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大都
4、(2010青岛)2010年4月20日,在“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上,汉藏两族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5、(2010湖北)“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反映了元朝()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
课堂小结
请你用知识树或知识网络形式写出本课的知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