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单元复习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8
分数乘法课题: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以自主整理、小组讨论的方式,梳理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一步完善有关分数乘法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并能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回顾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自主整理。
(8分钟左右)知识整理单(8分钟)1.快速阅读书本第28页到第39页所有内容。
用你喜欢的方式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可结合书本第40页上面的“回顾与整理”)2.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1)(2)(3)3.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
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交流要求:1.重点交流你是怎么整理你学到的知识的,在学习这些知识时有什么注意点?2.善于倾听,及时补充和提问。
二、集体梳理重难点(10分钟左右)请几位同学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识点及有疑问的地方。
其余同学作适当的补充及答疑解惑。
导学要点:根据学生整理的知识点,系统梳理。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分倒数的意义数倒数乘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解决实是多少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14分钟左右)1.自主完成练习单,完成后可在小组中先交流自己的想法。
练习单一、基本练习。
完成书本第40页第1~3题。
第1题,提问:涂色时,你是怎么想的?第2、3题,收集学生中的典型错误让学生改错。
提问:计算分数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二、专项练习。
完成书本第40、41页第4~6题。
第4题选择其中的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第5题,提问:求一共喝了多少升,也就是求什么?求一瓶牛奶大约含钙多少克,也就是求什么?三、创编题3337. + +……+ =()×()=() 55560个ab8.已知a和b互为倒数,那么× =( )。
圆的复习课教师姓名年级九年级科目数学学生姓名上课时间课题第2章圆的复习课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圆的有关性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和圆的位置关系.2.探索、总结、归纳与圆有关的各种问题,进行知识梳理,构建圆的知识体系.3.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数学思想,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学会有条理的表达、推理.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与圆有关的知识点梳理.难点;会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1.圆有关的概念: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定义用来判断几点共圆,也可画出辅助圆解决问题.(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2)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3)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等弧是完全重合的弧,包括弧长和弧度(所对圆心角度数),只能在同圆或等圆中.(4)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2.圆的有关的性质:(1)圆心角、弦和弧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分别相等.(2)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4)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5)圆周角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反过来,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6)切线的判定:①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②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③直线与圆只有唯一的公共点.方法:(无切点)作垂直,证半径;(有切点)连半径,证垂直.(7)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8)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点与圆心的连线平分两切线的夹角;圆中常作的辅助线:已知切线,常过切点作半径;已知直径,常作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求解有关弦的问题,作弦心距,借助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解决;弧的中点常和圆心连结.B IAC圆中作辅助线的解题思路:利用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以及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的关系.若题目中只配有一幅图,有时不代表就只有一解.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比如动点,直线等等字眼.油的截面问题是有图一解,无图两解. 3.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1)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 ①外心:三边中垂线的交点.② 性质:(1)OA=OB=OC.(2)外心不一定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 应用:∠BOC=2∠A.(3) ①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②性质(a )到三边的距离相等;(b )IA 、IB 、IC 分别平分∠BAC 、∠ABC 、∠ACB ; (c )内心在三角形内部.③应用∠BIC=900+21∠A(三角形内角和角平分线得);S ⊿ABC =21C ⊿ABC r 内切.任意多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与面积和周长公式之间的关系:S=21CR .(4)直角三角形中,∠C=90°, R 外接=21c, r 内切=21(a+b-c)=c b a ab++.(5)等边三角形中边长为a R 外接=33a ,r 内切=63a, h=23a, s=243a .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设圆的半径为r ,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则点在圆外⇔d >r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内⇔d <r .5.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相切、相离. 设圆的半径为r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则直线与圆相交⇔d <r ,直线与圆相切⇔d=r ,直线与圆相离⇔d >r. 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两圆的圆心距为d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则⑴ 两圆外离⇔d >R+r ; ⑵ 两圆外切⇔d=R +r ;⑶ 两圆相交⇔R -r <d <R+r (R >r ); ⑷ 两圆内切⇔d=R -r (R >r );⑸ 两圆内含⇔d <R —r (R >r )(R 与r 大小不定加绝对值). 判断两圆位置关系:圆心距、两圆半径和、两圆半径差(绝对值)直线与圆是相离、相切、相交,圆与圆相离包含外离和内含,相切包括内切和外切n ︒r S180r n l π=弧长2扇形R π360n S =lR21=7.圆有关的计算:(1)(2)360l rn •=圆锥侧面展开图(扇形)1、h 2+r 2=l 22、S 侧 =πrl3、l 即为R, 圆锥母线长是展开图扇形半径(大半径),r 是底面圆小半径,看清楚求的是扇形面积还是弧长,面积是360作分母,弧长是180作分母。
2024年部编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3.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核心素养】1.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2.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重难点】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1)《冀中的地道战》A.本文从冀中地道战产生的原因、作用、地道的式样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
B.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将相和》A.本文主题本文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B.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3)《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A.本文主题本文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依次讲述了人、鸵鸟、猎豹、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这些事物的速度,且它们的速度一个比一个快,让我们在了解科学的同时,激发了我们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B.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4)《“诺曼底号”遇难记》,“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重点分析哈尔威船长的言行和船上其他人作对比,感受他沉着冷静、临危不惧、英勇无畏、尽职尽责、舍己救人、镇定自若的崇高品质。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
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熟练朗读第二单元的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 掌握第二单元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理解并运用第二单元所学的成语和俗语。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教学文章1. 《小摄影师》2. 《燕子》3. 《荷花》4. 《秋天的雨》生字词1. 生字:摄影师、嫩、翠、聚、饿、挺、偶、盒、篇、颜、择、扇、舞、盒、邮、州、港、澳、台、领、导、农、牧、渔、丰、登、讲、注、府、院、委、员、团、结、友、情、真、切、愿、智、明、勇、子、孙、强、立、振、兴、富、强、民、族、团、结、幸、福、共、和、国、安、宁、盛、世、太、平。
2. 词语:支、闷、映、境、仪、致、盒、篇、颜、择、扇、舞、盒、邮、州、港、澳、台、领、导、农、牧、渔、丰、登、讲、注、府、院、委、员、团、结、友、情、真、切、愿、智、明、勇、子、孙、强、立、振、兴、富、强、民、族、团、结、幸、福、共、和、国、安、宁、盛、世、太、平。
成语和俗语1. 成语:略2. 俗语:略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第二单元的文章、生字词、成语和俗语等内容。
2. 学生预习第二单元的文章,熟悉生字词和成语俗语。
课堂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展示对生字词和成语俗语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讲解1. 教师根据PPT内容,对第二单元的文章进行简要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写法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使用。
3. 教师讲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和用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朗读文章,讨论生字词和成语俗语的运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向大家介绍一位好朋友。
【核心素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1)《雷锋叔叔,你在哪里》A. 会认曾蒙泞顺迈踏荆棘瓣莹觅需献易错音:曾 (céng)经泥泞(nìng)荆(jīng)棘(jí) 花瓣(bàn)B.会写锋昨冒留弯背洒温暖C. 多音字①“曾”(zēng)姓曾曾孙——(céng)曾经未曾②“背”(bēi)背包背着——(bèi)背后背影③“蒙”(méng)启蒙蒙难——(mēng)发蒙蒙对——(měng)蒙古族C.理解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表现。
(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2)《千人糕》A.会认糕特嘛买粉糖蔗汁菜熬算销劳的确应易错音:的(dí)确应(yīng)该甘蔗(zhè)2.会写B.会写字(9个)能桌味买具甘甜菜劳C. 课文理解: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米糕是由大米磨成粉再加入糖制成的。
大米是用农民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等。
糖是用农民种出来的甘蔗、甜菜榨汁,再用火熬成的。
米糕制作完成后,还需要包装、送货、销售等过程。
)(3)《一匹出色的马》A. 易错音郊(jiāo)外泛舟(fàn)葱(cōng)绿奇异(yì)B. 多音字舍(shě)舍弃恋恋不舍(shè) 宿舍校舍散(sàn)散心散步(sǎn)散文散漫C. 《一匹出色的马》, 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家四口郊游,返回时“妹妹”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快乐回家的故事。
《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复习课。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第二单元中的生字词、课文内容、语文园地以及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第二单元生字词的掌握,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 复习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梳理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增强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4.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记忆与运用。
2. 课文主题的理解与分析。
3. 语文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
四、教具学具准备:1. 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2. 投影仪、PPT等教学设备。
3.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老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与目标。
b. 学生齐读第二单元的标题,回顾单元主题。
2. 生字词复习(15分钟)a. 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b. 学生互相交流记忆生字词的方法。
c. 老师讲解重点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3. 课文内容复习(20分钟)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顾课文主题。
b. 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单元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 语文园地复习(15分钟)a. 老师梳理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讲解重点。
b. 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c.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收获。
5. 课堂小结(5分钟)a. 老师对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总结。
b. 学生谈收获与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1. 第二单元复习课2. 生字词3. 课文内容4. 语文园地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抄写第二单元的生字词,每个词抄写3遍。
2. 回顾课文内容,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主题。
3. 完成语文园地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单元的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帮助学生巩固并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复习第二单元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2. 分析道德与法治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两者的重要性和相互关联。
3. 进行相关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点1. 让学生回顾并复习第二单元中学过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点,包括人权、公平正义、法律的作用等。
2. 引导学生互动讨论,分享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观点。
第二步:分析道德与法治的关系1. 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让他们思考这些案例中的道德问题和法治问题。
2.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道德与法治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3. 解释道德和法治的定义,并让学生总结二者之间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三步:案例分析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他们分析其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
2. 引导学生讨论各个案例中应该如何正确地处理道德与法治问题。
3. 鼓励学生根据他们的观点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释道德与法治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2. 互动讨论:通过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观点,促进学生思考和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辩论和讨论:鼓励学生就案例提出不同观点,并进行辩论和讨论,培养思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综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互动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辩论评价:评价学生在辩论和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合理性、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解决问题评价: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复习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了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
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和思考,但在辩论和讨论环节中,一些学生还存在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习一、知识链接引入师:讨论交流: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加减混合。
二、新知探究1.6-10的认识展示6-10的图片生活中数量是6-10的物体,可以用6-10各数表示。
10以内数的排序从小到大:0、1、2、3、4、5、6、7、8、9、10。
从大到小:10、9、8、7、6、5、4、3、2、1、0。
6-10的写法2.6-10的比较大小和第几6-10各数的大小比较: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②用数的顺序比较两数的大小。
几和第几:师:说一说,图中从左边数第4个和第6个鱼缸分别有几条鱼?生1: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生2:从左边数,第4个鱼缸有6条鱼,第6个鱼缸有9条鱼。
“几”表示事物数量的多少;“第几”表示其中一个事物的排列顺序。
3.6-10的分与合师:你还记得6-10的分与合吗?我们通常是怎样进行一个数的分与合的?生:通常,我们是按顺序、成对地进行。
师:请同学依次来说一说?4.6-10的加减法6-10的加法计算方法:①接数法②点数法③数的组成法6-10的减法计算方法:①倒数法②点数法③数的分成法求两部分合起来是几,用加法计算。
3+4=7(朵)或4+3=7(朵)理解数学符号:“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师:看图说一说你的理解,然后列式计算。
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连加连减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连加、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减),再与第三个数相加(减)。
6.加减混合加减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把算式分成两部分,先算出第一部分的结果,再把这个结果同第二部分的算式相加或者相减。
7.加法表和减法表小组合作:在卡片上分别写出10以内所有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再整理一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第二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诗歌朗诵、词语解释、阅读理解等;•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朗诵:复习课文中的诗歌,进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2.词语解释: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扩展词汇量。
3.阅读理解:进行阅读理解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诗歌朗诵和词语解释的训练。
•难点:较难词语的解释和阅读理解题目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复习课文教材及相关课外资料。
2.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活动和个人练习任务。
3.准备朗诵比赛评分表和阅读理解题目。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诗歌朗诵:–学生分组练习朗诵,老师指导调整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选取几组进行朗诵比赛,并评选出优胜组。
2.词语解释:–老师讲解生字词语的解释方法,学生进行词义解释练习。
第二课时1.词语解释练习:–学生进行词义解释练习,并相互讨论学习。
2.阅读理解训练:–老师出示阅读理解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讨论答案。
第三课时1.阅读理解练习:–学生继续进行阅读理解训练,老师进行答案讲解并订正。
2.复习检测:–综合性复习检测,检验学生对第二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注重了诗歌朗诵、词语解释和阅读理解这三方面的训练,希望通过这些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第二单元内容的理解,巩固知识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自学和合作精神。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四上课题第二单元复习第 1课时总第个教案复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单元的字、词,正确区分本单元中出现的多音字。
2.掌握第二单元中出现的成语及其他词语(正确书写,正确运用),并适当拓展延神。
3.了解自主复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复习模式,培养独立复习能力。
复习重点:掌握字、词的音、形、义,积累相关知识。
复习难点:掌握,并能合理地运用所学知识。
复习导航: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语意思。
2.自主复习第二单元,完成自主复习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教育家孔子有句话说的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告诉我们时常温习学过的内容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复习学过的东西,由此获得新知识,我们就可以变得越来越有才华。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第二单元,体验复习带给我们的乐趣,开始我们的快乐之旅。
二、自主复习:同学们已完成了自主复习表,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归纳整理,并把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再一起交流。
三、梳理整合(一)复习读读背背我们开始启程吧,首先,我们先来到第一个驿站———开心岛。
先回忆第二单元包括哪几篇文章?这几篇文章都有一个最明显的主题是什么?(都是爱国的文章)这组课文昭示了中国魂,教材用一处建筑、一个人、一段故事诠释了它。
我们认识了两位杰出的爱国人物:励志学画的著名画家——(徐悲鸿),为中国人争了气;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令世人震惊。
我还道精忠报国的——(岳飞)和收复台湾的——(郑成功)都非常爱国。
像这样的爱国英雄还有:(文天祥、董存瑞、钱学森、孙中山、毛泽东等。
)《天安门广场》是新中国的象征,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徐悲鸿励志学画》告诉外国人,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林则徐《虎门硝烟》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回忆你积累了哪些表示爱国的成语和名言与大家分享一下。
(顺势引导到练习二读读背背八个关于爱国的成语。
)课件出示:以身许国碧血丹心嫉恶如仇大义灭亲敢怒敢言忧国忧民横眉冷对浩气长存你们的表现太精彩了,不仅掌握了本单元的词语还在课外积累了这么多有关爱国的词语,真是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复习基础知识你们在第一个驿站——开心岛过的还开心吧!好了,现在继续我们的开心之旅,我们接着来到第二个驿站——智慧泉,今天智慧泉边做举行基础知识大赛,你们想参加吗?好,现在你们准备好了吗?这一单元共有37个会认会写的字,32个二类生字,现在请你在易错词中找出你最容易写错的,或者最难写的一个字,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它给记住的。
按照要求做下面的基础题,跟字词亲密地接触一下。
1.看拼音,写词语。
(要细心哟!)yí shì huì huà rân shi pí juàn( ) ( ) ( ) ( )chãn liâ zū yînɡ chá bēi ɡîu mǎi( ) ( ) ( ) ( )chãnɡ jì chãnɡ rân cuî wù lì zhì( ) ( ) ( ) ( )2.多音字组词:dān() juǎn()但卷dàn() juàn()3.从上面词语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并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
你能以下几个词语说一句话吗?秩序井然:满面春风:看到同学们在智慧泉边的出色的表现,我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带着我们这份喜悦,让我们继续前进。
那么下一个驿站是什么呢?——快活林。
(三)美文背诵、复述1.快活林里今天有美文背诵擂台赛,你们敢打擂吗?看到那么多小选手跃跃欲试,好吧,为了在舞台上有精彩的表现,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桌之间互相背诵,然后再在舞台上展示自己。
2.《天安门广场》的四、五、六自然段要求背诵的,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并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展示给大家,背诵时要求声音响亮,感情充沛。
3. 练习复述。
(1) 出示词语嫉妒礼貌激怒励志疲倦临摹清苦优异震惊鞠躬承认错误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2)谁能准确地读读这些词语。
指名读,齐读词语(3)请大家尽可能用上这些词语,完成填空。
填空:这篇课文讲述了徐悲鸿留学外国时,因为____,所以____,最后____。
课堂小结:《虎门销烟》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全文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
我们在复述的时候如果能抓住每段的关键词语,相信就能连贯、通顺地说出来。
四、综合运用:1.给多义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光:(1)只,单(2)景物(3)荣誉(4)一点不剩(5)明亮A.体育健儿奋勇拼搏,为国争光。
()B.一颗珍珠光彩夺目。
()C.我们要言行一致,不能光说不做。
()D.几个人一口气将桌上的饭菜吃光了。
()E.爸爸到国外去观光旅游去了。
()清:(1)液体或气体纯净,没有混杂的东西;(2)寂静;(3)公正、廉洁;(4)清楚;(5)清贫;(6)单纯。
A.徐悲鸿的生活非常清苦。
()B.乡村的夜晚非常清静。
()C.他怎么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2.用“丽”组几个词语,分别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1)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大会堂显得十分()。
(2)这个小村庄有山有水,景色很()。
(3)小姑娘很可爱,有一双()的大眼睛。
(4)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
3.比一比,再组词。
冻()袖()政()沸()栋()抽()征()佛()切()每()直()力()彻()侮()值()历()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两个分别写一句话。
姹()嫣()()()起舞五()缤()()往()前()()中外花团()()()恶如()()()冷对()血()心()气长()敢()敢()以()()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今天你们的复习之旅过的怎么样呢?你从这次复习中有了哪些收获呢?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既巩固了知识,还学习了复习方法,通过今天的复习,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运用此方法复习其他的单元,在知识的殿堂中任意驰骋!四上课题第二单元复习第 2 课时总第个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
2.了解各课写作特点,领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熟练掌握、运用写作方法。
3.了解自主复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复习模式,培养独立复习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各课写作特点,掌握、运用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方法。
预习导航:1.自主复习第二单元,完成自主复习表。
2.熟读课文,背出课后要求背诵的段落。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大多数的同学在上节课都发挥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有的同学还需努力哟!可见基础知识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还要坚持走下去啊!下一站,我们要到达一个最有韵味的地方——语文芳草地。
在芳草地上我们要品词析句。
二、自主复习:同学们已完成了自主复习表,我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负责归纳整理,并把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再一起交流。
三、梳理整合:(一)读文先辨体,解文先理序文体:《我给江主席献花》——写事记叙文《天安门广场》——说明性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写人记叙文《虎门销烟》——写事记叙文理序:《我给江主席献花》:紧紧扣住“献花”来写,按献花前、献花时、献花后的顺序,将全文分为三部分。
《天安门广场》:按总分关系描写了广场上雄伟壮丽的建筑。
《徐悲鸿励志学画》:围绕“励志学画”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如何“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如何?《虎门销烟》按事情发展顺序,先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接着具体写了虎门销烟的经过,最后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读文要先读文章结构,因为顺序是表情达意的工具。
过渡:作者把文章写得那么具体、那么生动,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这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二)读书切入口,情采交汇处★品味精妙语言1.重点交流《天安门广场》(1)这篇课文用了大量优美的词语,成语和四字词组也很多,给文章增添了美感。
你能分门别类地进行摘录吗?提示:描写建筑的: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巍峨壮丽;描写花草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描写欢乐场面的:礼花飞舞、翩翩起舞、纵情歌唱(2)课堂小结:同学们,运用大量的成语和四字词组,能使文章有声有色,让人感到如在眼前。
让我们继续赏读课文,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
过渡:请同学们好好品读下段文字,触摸它,咀嚼它,感悟它散发出来的特有气息,并记录下你的感受。
★妙用修辞手法出示重点片段: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无数盆鲜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坛,把广场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入夜,华灯齐放,礼花飞舞,天安门广场一片辉煌。
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翩翩起舞,纵情歌唱。
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天安门广场沸腾起来了。
交流赏析:(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写花种类繁多,颜色鲜艳,姿态各异。
(2)这里把广场比作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3)天安门广场果然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祖国各地”写出人很多、很热闹。
(4)像这样字数一样,结构整齐的句子,我们叫它“对偶句”。
以前我们在《少年王勃》那篇课文里见到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是对偶句。
(5)“沸腾”一词,点出天安门广场那热闹非凡的景象,恰到好处。
课堂小结:文章妙用四字短语,句式整齐,琅琅上口,突出了天安门广场不同寻常之处,能激起读者对它的神往。
文章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双关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具体形象,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我们也学着用上修辞手法手法来写一写天安门白日的热闹,想不想试试?(随堂练习)★揣摩表达方法(描写建筑:按一定的顺序写)1.《天安门广场》这篇课文,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了广场上的建筑。
读了它,对你怎样描写建筑,有没有一点启发?2.你也许会觉得课文把广场哪儿有什么建筑物,建筑物又是什么样儿的,介绍得十分清楚。
的确如此,课文写得井井有条,很有条理,我们读了,就能很清楚地知道那些建筑物是什么样儿的,又是处在什么方位,有些什么特点。
3.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那就要注意:描写建筑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4.拿课文2、3自然段来说,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先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
先近看天安门,介绍天安门广场的主体--天安门城楼和城楼前面的附着建筑;然后登上天安门城楼,远观广场,一一介绍广场上的其他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