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训练教案1
- 格式:ppt
- 大小:186.50 KB
- 文档页数:25
普通话考试训练教案普通话考试训练教案导语:需要考普通话考试的你知道该如何进行复习吗?店铺整理好了相关的复习要点教案,需要报名的考生们可以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哟。
第一章绪论一.课程目标1.明确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以及推普的意义a.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京腔尖音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
普通话的规范就是指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的标准。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
附: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12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6条规定: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24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和各种活动应当使用普通话。
b.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方言就是古汉语以C.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①推广普通话可以进一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不同方言区人们交际时的困难,有利于社会交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团结。
推普并不是排斥方言,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
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传声技术的现代化,计算机语言输入和语音识别问题的研究,都对推普提出了新的要求。
雅言正也。
③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的贯彻执行,国际往来和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进一步推普,可以减少语言交际的困难,促进国际交往。
附:推普工作的重点50年代提出的推普工作的方针是:“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新时期,随着形势的变化,推普工作也要有新的进展,1992年,国家语委提出了推普工作的新方针:“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普通话实用训练教程》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和技巧,提高发音准确性。
2. 培养学生流利、流畅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普通话词汇、语法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普通话概述1.1 普通话的定义和重要性1.2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1.3 普通话的语音特点2. 第二章:普通话发音器官与发音方法2.1 发音器官的构成及其功能2.2 发音方法的掌握与练习2.3 发音中的常见问题与纠正3. 第三章: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3.1 声母的发音及其分类3.2 韵母的发音及其分类3.3 声调的规律及其运用4. 第四章:普通话词汇与语法4.1 普通话词汇的构成与特点4.2 普通话词汇的分类与运用4.3 普通话语法的特点与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概念、发音方法、声母、韵母、声调等知识点。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发音练习、口语表达练习,纠正发音中的错误。
3.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 平时练习: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发音练习、口语表达练习的评估,及时纠正错误,给予鼓励和建议。
2.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话实用训练教程》教材。
2.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知识点。
3. 教学音频:提供一些普通话发音的音频资料,帮助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4. 教学视频:播放一些普通话口语表达的示范视频,供学生参考学习。
《普通话实用训练教程》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4. 第五章:普通话口语表达技巧5.1 口语表达的基本原则5.2 语言组织与逻辑思维5.3 表达情感与态度的方式5. 第六章:普通话听力理解与反馈6.1 听力理解的基本要求6.2 提高听力理解的方法与技巧6.3 有效反馈的技巧与实践6. 第七章:普通话阅读与朗读7.1 阅读理解的基本策略7.2 朗读的技巧与方法7.3 阅读与朗读的应用实践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口语表达技巧、听力理解与反馈、阅读与朗读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普通话教案——表达说话训练简介这份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和说话技巧。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活动,学生将研究如何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提高在日常交流中的口语能力。
教学目标- 理解并正确使用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和口语技巧-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说话流利度和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良好的交流惯和技巧教学内容与步骤1. 清晰表达:通过教师示范和讲解,学生将研究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提供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和句型,如陈述观点、提出建议、描述过程等。
- 给学生提供范例句子,并引导他们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练和创作。
2. 语音语调训练:通过口语练和模仿,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
- 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并注意语音语调的节奏和语气。
- 练一些常用口语短语和情景对话,让学生通过模仿来提升语音语调的表达能力。
3. 随机话题练:通过给学生随机分配话题,并要求他们即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提高他们的口语流利度和应变能力。
- 准备一些不同主题的提示卡片,让学生随机选择一个主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 鼓励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表达,以增加他们的应变能力。
4. 互动对话练:安排学生进行互动对话练,让他们在实际交流中应用所学的口语技巧和表达方式。
- 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如购物、旅行、工作等。
- 指导学生在对话中运用所学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5. 反馈与总结:每节课结束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并进行总结。
-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供建议和改进意见,促进他们的自我反思和研究成长。
- 整理学生的表达问题和难点,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改进。
教学评估- 日常口语练: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口语表达情况,包括发音准确性、语速流利度等。
- 口头测评:设计一些口头测试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即兴回答,评估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敏捷度。
-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书面作业,测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普通话训练教案教案标题:普通话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普通话发音和语调。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使其能够流利地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
教学内容:1. 普通话发音练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
2. 语调练习:四声的正确运用。
3. 口语对话练习: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问候、介绍自己、询问他人情况等。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标准普通话的录音,让学生跟读,以热身并提高学生对普通话的敏感度。
2. 发音练习(15分钟):- 声母练习:教师逐个示范并让学生模仿发音,重点纠正学生发音错误。
- 韵母练习:教师逐个示范并让学生模仿发音,重点纠正学生发音错误。
- 整体认读:教师提供一些汉字或词语,让学生读出来,并纠正他们的发音。
3. 语调练习(15分钟):- 四声练习:教师示范四声的正确发音,并让学生模仿。
随后,教师提供一些词语或句子,让学生读出来,并纠正他们的语调错误。
4. 口语对话练习(2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日常生活场景,例如在商店购物、在学校问路等,让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对话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对话。
- 教师在对话练习中进行指导和纠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实用的表达方式和词汇。
5. 总结和拓展(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使用普通话进行练习的重要性。
- 提供一些拓展资源,例如普通话电视节目、歌曲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普通话水平。
教学评估:1.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并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2. 对学生进行口语对话练习时,教师进行评估,包括流利程度、发音准确性和语调运用等方面。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或朗诵比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提供普通话学习资源,例如普通话学习网站、APP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1. 标准普通话录音。
普通话教案——命题说话训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命题说话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敢于开口、大胆表达的勇气和信心。
3. 通过对命题说话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清晰、连贯、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二、教学内容1. 命题说话的含义和作用2. 命题说话的基本技巧3. 命题说话的实践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命题说话的基本技巧和实践训练。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命题说话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命题说话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命题说话的含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命题说话的基本技巧,如如何构思、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表达观点等。
3. 练习:布置命题说话的练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点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命题说话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课后遇到的困难进行个别辅导,确保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能否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2)语言是否流畅、连贯、有逻辑性;(3)是否能够运用命题说话的基本技巧;(4)口语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评价方法:(1)教师点评: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学生互评:分组进行互评,相互交流心得,共同提高。
(3)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2课时:命题说话的含义和作用第3-4课时:命题说话的基本技巧第5-6课时:命题说话的实践训练第7-8课时:学生展示和点评第9-10课时:总结和作业布置八、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话口语表达教程2. 辅助材料:命题说话练习题库、录音设备、视频设备等。
普通话训练教案(教师)一、教学目的:通过培训,使应试者明确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意义,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应试者所从事职业的普通话要求;了解普通话测试的标准和要求,能运用一定的测试技巧和方法;针对自身语音面貌进行自练。
二、教学重点:关于单双音节字词、朗读和说话的测试训练。
三、教学难点:1.u、o的儿化2.“说话”的训练.四、教学过程:1.学习、使用普通话的意义和要求2.读单音节字100个(1)测试要求、评分标准 <</SPAN>《训练资料-评分表》p23〉(2)平翘舌音板书:zh、ch、sh—z、c、sA、zh、ch、sh—z、c、s的发音区别[示范]强调:翘舌音位置(硬腭前)B、平翘舌发音训练a、辨正练习[《训练资料—平翘舌音训练p25》]b、作品训练:《珍视自己的存在价值》有关段落C、记忆方法强调:a代表字[例字:自制灯片] b记少不记多(3)鼻边音板书:n-lA、n-l的发音区别[示范]方法:a.鼻音:舌尖形状及力度:圆、平、重、贴b.边音:舌尖形状及力度:尖、立、轻、点B、鼻边音训练a.辨正练习[《训练资料-鼻边音训练p27》]b.作品训练:《我不再羡慕》、《第一次》、《捐诚》有关段落C、记忆方法强调:a.代表字[例字:自制灯片](或板书) b。
记少不记多,主要记鼻音代表字及常用字(4)复韵母动程A、关于动程[自制灯片-动程动画图](或简笔画)强调:自然滑动B、例字:幼小黑白铁屑国家肥沃火锅C、强化训练:a.词语(5)前后鼻韵母板书:an、en、in-ang、eng、ing(例)(其它亦然)A、an、en、in—ang、eng、ing的发音区别[示范]强调:前鼻韵母舌尖前伸至上齿龈,后鼻韵母舌根后缩至软腭教具:自制灯片-前后鼻韵母发音位置及动程图(或简笔画)B、鼻韵母训练a。
辨正练习:《训练资料-平翘舌音训练p27》b.作品练习:《海滨仲夏夜》有关段落C、记忆方法强调:a代表字[例字:自制灯片](或板书)b记少不记多(6)普通话的声调A、板书、示意图:声调:阴平(第一声)调号例字:妈高江山多娇阳平(第二声)调号例字:麻扬人民团结上声(第三声)调号例字:马转理想美好去声(第四声)调号例字:骂降创造世界B、示范、教读强调:读准阳平和上声(7)单音节字词训练A、示范[《训练资料-单音节字词综合训练1,p30》目的:读准字音,把握时间B、学员齐读、自读《训练资料—单音节字词综合训练1、2》要求:读准字音,把握时间[教师巡视]C、关于生难字、易错字训练强调:占该项总分的30%(8)关于应试技巧3。
普通话训练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普通话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学生将能够增强语音准确度、流利度和语调自然性,从而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普通话语音基础;2. 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普通话语调和语音技巧的能力;4. 增加学生对普通话标准发音的敏感度;5. 增强学生对普通话的自信心和兴趣。
三、教材与工具1. 教材:普通话训练教材、录音材料等;2. 工具:投影仪、音频播放器、白板、书写工具。
四、教学流程1. 热身活动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问候、聊天等活动来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2. 音节模仿让学生跟随教材或录音材料,模仿普通话的音节发音。
可以通过放慢语速,逐一教授每个音节的发音方式,引导学生多次模仿并纠正不准确的发音。
3. 语调训练引导学生练习普通话语调,包括平调、升调、降调等。
可以通过示范、划重点等方式进行。
4. 词语表达训练选择一些常用词语和短语,让学生根据教材或录音材料进行跟读练习,并进行纠音和语调的指导。
5. 句子模仿提供一些常见的句子,让学生模仿普通话的语音、语调和语速进行练习。
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增加互动性。
6. 对话练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口语流利度,可以设计一些对话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交流。
可以提供情景设定,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所学的普通话。
7. 情景模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一些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普通话进行口语训练。
8.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馈,强调他们的优点和进步之处,并指出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观察学生在训练活动中的表现、听取他们的互评和自我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为了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普通话训练,可以提供一些额外的练习资源,如语音纠音软件、普通话电台等。
普通话教案1声母训练与考试详解.普通话郑萍12服务2课时1.1 声母1、了解普通话考试基本流程与考核要求2、掌握声母的基本知识普通话考试基本流程与考核要求掌握声母的基本知识课本,黑板重点词组的练习与自我介绍的演练(一)普通话考试基本流程(二)普通话考试基本要求与评分细则(三)声母的基本知识(四)自我介绍主要以讲授,示范,随堂演练,课后练习等为主一、组织教学,交代本节课教学目标,导入新课:普通话是门理论加实践相结合性很强的学科。
根据学科特点,将充分融入随堂演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说标准普通话的习惯。
1)自我介绍(新手五句)基本模式:XX好,我XXXXXXX(自报家门),我XXXXXXXX (喜好),我XXXXXXXX(应景演说)。
XXXXX(结束语)。
借此练习也可初步掌握学生普通话的标准程度。
课程引入:1、请你读一读:呕讴沤抠伛ǒuōuòu kōu yǔ呕吐讴歌沤田抠门儿伛偻yǔlǚ孑孓:蚊子的幼虫读音:jié jué讣告:fù gào普通话除了要发音标准,生僻字的考核也是一大难关之一。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二、讲授新课:学习普通话除了方便交流,同时根据专业要求也需要通过普通话测试。
1、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的标准语。
2、方言和普通话○1局部地方通用语 vs 国家通用语○2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是同一古老语言历史发展和分化的结果。
3、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普通话○1南方:四声调值基本准确,声母、韵母不准确○2北方:声母、韵母基本准确,四声调值不准确4、普通话水平测试(PSC)○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考试——执行全国统一的等级标准、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2根本目的是为了推广普通话——严格执行等级标准,适度提出等级要求○3规模宏大的主观性测试——提高信度(统一评分标准、测试员须经过培训和再培训)5、普通话测试等级划分等级分数段甲等≥97一级乙等≥92甲等≥87二级乙等≥80甲等≥70三级乙等≥606、普通话等级要求一级甲等(97.0-99.9分):国家级和省级电台与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一级乙等(92.0-96.9分):其他电台、电视台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二级甲等(87.0-91.9分):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二级乙等(80.0-86.9分):一般教师三级甲等(70.0-79.9分):国家公务员三级乙等(60.0-69.9分):刚入级的普通话不入等级(低于60分):方言二级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
《普通话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提高发音准确性。
2. 加强学生的普通话听力理解能力,提高口语交流水平。
3.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普通话概述及发音基本原理普通话的概念、特点及重要性发音器官、发音方法及声韵调的基本知识2. 第二课时:声母发音训练声母的概念、分类及发音方法常见声母的正确发音练习3. 第三课时:韵母发音训练韵母的概念、分类及发音方法常见韵母的正确发音练习4. 第四课时:声调发音训练声调的概念、分类及发音方法常见声调的正确发音练习5. 第五课时:口语表达与交流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日常交流场景中的普通话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发音方法及练习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正确发音,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反馈法: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回答问题等。
2. 发音准确性:评估学生在发音练习中的准确性,声母、韵母、声调等。
3. 口语交流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口语交流水平。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话训练教程》2. 语音设备:录音机、多媒体教学设备等3. 教学辅助材料:发音图解、练习册等4. 网络资源:相关普通话学习网站、音频视频资料等六、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设备要求:安装有投影仪或白板,方便展示教学内容;音箱设备,以便播放普通话录音。
3. 座位安排:采用圆桌式或小组合作式座位,便于学生互动交流。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普通话概述及发音基本原理2. 第二周:声母发音训练3. 第三周:韵母发音训练4. 第四周:声调发音训练5. 第五周:口语表达与交流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发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普通话技能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方法和技巧,提高发音准确性。
2. 使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普通话文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增强沟通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普通话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普通话概述第一节:普通话的定义与重要性第二节:普通话的语音特点2. 第二章:普通话发音器官与发音方法第一节:发音器官及其功能第二节:发音方法与技巧3. 第三章: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第一节:声母的发音第二节:韵母的发音第三节:声调的发音4. 第四章:普通话词汇与语法第一节:普通话词汇特点第二节:普通话语法特点5. 第五章:普通话朗读与口语表达第一节:朗读技巧与训练第二节:口语表达技巧与训练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发音方法和技巧。
2. 运用示范法,播放优秀普通话朗读和口语表达作品,让学生跟随模仿。
3. 采用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运用比较法,分析普通话与其他方言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普通话。
四、教学评价1. 平时作业:检查学生的普通话发音、朗读和口语表达水平。
2. 课堂互动: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 阶段测试:定期进行普通话发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测试。
4.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普通话教程》2. 辅助资料:普通话朗读和口语表达优秀作品音频、视频。
3.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4. 网络资源:普通话学习网站、在线课程等。
六、教学策略1. 针对学生的地域特点,重点讲解和练习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辅导措施。
3. 创设真实的交流场景,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实际运用能力。
4. 定期组织普通话比赛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