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练习2第2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伟大的出征》习题——第二课时一、基础题根据解释写词语。
1.注目。
()2.本指图谋夺取政权,这里指在太空占一席之地。
()3.迫切地希望。
()4.电视、电影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
()二、综合题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转换。
1.这是一次英雄的出征。
(反问句)2.杨利伟注视着红旗。
(扩句)三、提高题公元 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
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
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
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
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
这里广场上响起欢快的《迎宾曲》奏起,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
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
飞船发射前,任务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担任。
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绥宁县。
大学文化,中校军衔。
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
1998年被选拔为中国第一代航天员。
经过5年多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挑战人体生理极限的训练,其综合素质完全具备航天飞行的要求。
从加加林第一次太空飞行到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从航天飞机横空出世到多种空间站问鼎苍穹,40多年时间,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已先后进行240次载人飞行,把951人次的身影印在浩瀚太空。
今天,中国人将也要飞向太空,中国将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
7 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第二部分,将下列句子按先后顺序排列。
()乐队奏国歌。
()升国旗,鸣礼炮。
()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
()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毛泽东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二、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
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后的方法,重点写
了、,
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
3.用“”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比作,
把比作。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一、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更新、鞭炮、腊月、通宵、间断、光景、燃放、展览、截然不同、张灯结彩、醋、燃、饺、腊、然、较、宵、摊、筝、销、滩、挣、拌、伴、眨、泛、毛驴、灯笼、中秋节二、组成词语。
醋酸、燃料、饺子皮、腊肉、然而、较量、宵夜、摊位、筝曲、销售、沙滩、挣扎、拌面、伴舞、眨眼、泛舟、毛驴友、灯光、中秋节三、填入适当的动词。
煮腊八粥、买新衣、逛庙会、泡醋大蒜、贴年画、放爆竹四、按顺序排列。
1.元旦、春节、清明节、重阳节、除夕、元宵节2.年、月、周、日、季3.自然资源、森林资源、木材资源、生物资源第二课时一、填入适当的关联词。
1.因为,所以2.因为,所以3.除此之外,只有4.但是5.虽然,但是,而且二、回答问题。
1.正月十五(zhēng XXXɡ)、结(jiē)彩、玻璃(bō li)、牛角(niú jiǎo)、纱灯、彩绘、水浒传(shuǐ hǔ chuán)2.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人山人海3.全部、通通4.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5.春节的三次分别是除夕、年初一、元宵节,因为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个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6.是为了突出北京春节的特色活动——灯展。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一、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更新、鞭炮、腊月、通宵、间断、光景、燃放、展览、截然不同、张灯结彩、醋、燃、饺、腊、然、较、宵、摊、筝、销、滩、挣、拌、伴、眨、泛、毛驴、灯笼、中秋节二、组成词语。
醋酸、燃料、饺子皮、腊肉、然而、较量、宵夜、摊位、筝曲、销售、沙滩、挣扎、拌面、伴舞、眨眼、泛舟、毛驴友、灯光、中秋节三、填入适当的动词。
煮腊八粥、买新衣、逛庙会、泡醋大蒜、贴年画、放爆竹四、按顺序排列。
1.元旦、春节、清明节、重阳节、除夕、元宵节2.年、月、周、日、季3.自然资源、森林资源、木材资源、生物资源第二课时一、填入适当的关联词。
1.因为,所以2.因为,所以3.除此之外,只有4.但是5.虽然,但是,而且二、回答问题。
课时2 语法词性1.下面对画横线的词语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明天早晨我和李光、王平同学在学校集合去爬山。
A.副词连词代词连词动词B.副词介词代词介词名词C.名词连词名词介词动词D.名词介词名词动词名词2.对题目“①谁②是③最④可爱⑤的⑥人”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名词②助词③形容词④动词⑤代词⑥代词B. ①名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代词⑥名词C. ①代词②助词③介词④动词⑤助词⑥名词D. ①代词②动词③副词④形容词⑤助词⑥名词3.下面对画横线的词语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画的画儿得奖了。
②他的态度不对,对他要进行教育。
A.①动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B.①名词名词②形容词介词C.①动词名词②动词副词D.①动词动词②副词介词4.下列词语的词性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宝贵光荣骄傲战友B.制造报答提高寻求C.角色语文经常兴趣D.非常偶尔清楚风景5.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老虎正要下山,老猎人躲在岩石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下。
A.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B.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C.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D.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6.对下面四句话中“跟”字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跑得再快,我也跟得上。
②我跟他是同桌。
③我跟他学唱歌。
④那鞋的跟高得没法穿。
A.①动词②介词③连词④名词B.①介词②动词③动词④名词C.①动词②介词③连词④形容词D.①动词②连词③介词④名词7.下列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A.春回大地群山绿B.春风又绿江南岸C.一汪绿水慰平生D.红了樱桃绿了芭蕉8.下列画线词语的词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电灯突然亮起来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地响起来。
9.下列词语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听战争经验希望拒绝B.各那么鲁迅我们旅客C.更从来单单经常渐渐D.胖伟大激动承担应该10.判断句中画线词语的词性。
2.丁香结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模.糊(mómú)浑浊.(zhúzhuó)参.差(cēn cān)迷蒙.(méng měng)衣襟.(jīn jīng)单薄.(báo bó)二、看拼音,写词语.宅院里的丁香树上zhuìmǎn()了huālěi(),在细雨迷蒙中,显得那么美,我忍不住拿起àn tóu ()的相机,将这幅美丽的景色拍下来.三、选词填空.优雅幽雅1.姐姐()的风姿让她在晚会上光彩夺目.2.这里环境(),是一个独处的好去处.浑浊笨拙混浊3.他拖着()的身体,一步一步艰难地走着.4.正午的空气炎热而(),散发出火炉烤鱼的味道.5.由于污染,河里的水已经()不堪了.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一句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作者把小花比作 ,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繁密的特点;作者还把丁香花当作人来写,用“”“”这两个词语刻画了伸出宅院外墙的半树丁香花娇俏灵动、惹人怜爱的情态2.“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这里的“积雪”是指 .从句中“”可以看出来,也可以从前文“”可以猜测出来,这种理解文章的方法叫.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丁香结》是著名作家__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__________,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__________,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__________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____________ ”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六、课内阅读.古人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妖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立觉得她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1.故人因何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用“”在选文中画出来.2.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怎样理解作者引用的古人的诗句,引用它有什么作用?3.作者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4.文中画“ ”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参考答案一、mó zhuó cēn méng jīn bó二、缀满花蕾案头三、1.优雅 2.幽雅 3.笨拙 4.混浊 5.浑浊四、1.比喻拟人星星小巧探窥2.白色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联系上下文五、宗璞丁香花诗词丁香花花蕾“芭蕉不展丁香结”六、1.今年的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2.“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3.雨中的丁香呈现出与平时不样的景象,给人一种梦幻、迷离、朦胧的感觉,让人仿佛在欣赏一幅印象派的画作,久久回味,妙不可言.在作者眼里,丁香和微雨连在起,能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美,所以这样说.4.人生中的问题永远存在,是解不完的;正因为解不完,人生才不至于平淡无味.当身处困境,面对棘手的问题时,我们不应该自暴自弃或怨天尤人,既然人生中的问题解决不完,何不乐观豁达一些呢?再者,人生的意义或乐趣也许就是在不断地解决人生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平顺的路固然好走,可也失去了行走的快乐.。
统编教材全册课时练习含答案1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一、看拼音,写词语。
geng xln bian pao la yue tong xiao jian duan guang jing()()()()() ()ran fang zhan lan jie ran bu tong zhang deng jie cai()()()()二、比一比,再组词。
醋()燃()饺()拌()腊()然()较()伴()宵()摊()筝()眨()销()滩()挣()泛()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腊八粥()新衣()庙会()毛驴()醋大蒜()年画()爆竹()灯笼四、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1.元宵节除夕重阳节清明节春节元旦中秋节2.旬年时月周日季3.自然资源木材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第二课时一、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今天是元宵节,(2.()孩子们要放鞭炮,(3.()除夕之夜要守岁,(4.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要过春节了。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O二、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zheng zheng)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e ji。
)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pit pU)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口有的通通彩绘全部口红楼梦口或□水浒传口(zhudn chua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
2.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
各形各色(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4.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2课时图形的旋转(二)(1142)1.下面的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旋转而成的?请圈出来。
(1)(2)(3)(4)(5)(6)2.看下图填空。
(1)图A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图B。
(2)图B绕点O顺时针旋转()得到图C。
(3)图D绕点O逆时针旋转()得到图C。
(4)图B绕点O()旋转90∘得到图A。
(5)图C绕点O()旋转()得到图A。
3.涂颜色。
(1) 下面哪个图形是由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把它涂上颜色。
(2)下面哪个图形是由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把它涂上颜色。
4.按要求画一画。
画出图中的小旗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5.将下面的三角形绕点B顺时针旋转,每次旋转90∘,旋转3次。
6.填空。
(1)图①中的扇形(阴影部分)绕中心点每次旋转()∘能得到这个图案。
(2)图②中的直角三角形绕中心点每次旋转()∘能得到这个图案。
参考答案1.【答案】:略2(1)【答案】90(2)【答案】90∘(3)【答案】90∘(4)【答案】逆时针(5)【答案】逆时针(或顺时针);180∘3(1)【答案】涂色略(2)【答案】涂色略4.【答案】:5.【答案】:6(1)【答案】30【解析】:由扇形图旋转11次后得到,因此每次旋转了360÷(11+1)=30∘;(2)【答案】60【解析】:由三角形图旋转5次得到,因此每次旋转了360÷(5+1)=60∘。
《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看拼音写出词语,我能做到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jīzhùtiáo tiáo zhuóshēngs híwǔyèmíng yuèqiūsī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盈盈一水间,脉.(mò mài)脉不得语。
今夜明月人尽望.(wàng wàn)。
3.比一比,组一组。
泣()脉()鸦()粒()泳()雅()4.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札札弄机杼.. ________________(2)泣涕零.如雨 _______________(3)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4)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_______5.根据课文填空。
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河汉清且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秋思/落/谁家?二、课内阅读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
(1) 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表达了他(她)怎样的一种情感?(2) 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你从中任选两种,并举例加以简要分析。
三、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我知道。
(选出正确答案,只填序号)1.农历九月九日是( )节。
A.端午B.清明C.重阳D.中秋2.山东是指( )A.山东省B.华山以东C.山的东面3.异乡是指( )。
A.山东B.他乡,外乡C.不同的家乡(二)咬文嚼字。
(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1.倍:____________2.独:____________3.遍:____________4.逢:____________.5.忆:____________ 6、遥:____________(三)登高望远。
(填空)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 的思念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2.腊八粥课时练字词积累练一、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唾.沫(chuí)汤匙.(shí)B.筷.子(kuài)褐.色(hè)C.肿.胀(zhǒnɡ)板栗.(lì)D.花生仁.(rén)咽.下(yàn)二、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1.进入là()月,我最喜欢喝母亲熬的tián nì( )无比的八宝zhōu()了。
2.那个调皮的孩子正在jiǎo bàn()院子中间大rǎn ɡānɡ()里的zānɡ shuǐ()。
三、选择。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如果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人们看、闻、吃腊八粥时的样子..,你会选择( )。
A.香味扑鼻B.垂涎欲滴C.芳香四溢D.唇齿留香语句应用练四、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这句话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描写。
从“眼睛可急红了”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成语来形容八儿的心情。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1)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描写。
(2)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递进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3.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