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腰腿痛的手法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4.83 MB
- 文档页数:53
颈肩腰腿痛中医特色疗法医疗详解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中医的定义是“一种综合的医药理论体系,其理论根据和临床实践基础在中国产生并逐渐发展,而在其所传播的与健康相干的领域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和接受。
”在中医的世界观中,疾病是一种整体失衡的表现,治疗疾病需要恢复身体内部的平衡。
而对于颈肩腰腿痛这样常见的症状,中医有其独特的特色疗法,本文将对其进行详解。
一、中医对于颈肩腰腿痛的看法中医认为,颈肩腰腿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导致局部的疼痛和不适。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理气血、通畅经络、舒筋活络等,以达到平衡和改善症状的效果。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颈肩腰腿痛的重要方式之一。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疼痛区域的血液循环、神经传导等,达到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的作用。
常用的穴位包括肩井、风池、肺俞、大椎等。
针灸疗法安全、无副作用,且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颈肩腰腿痛的治疗中。
三、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另一种重要方式。
中药可以内服或外用,通过调理身体的气血、经络等,改善疼痛的病理变化,达到缓解疼痛和改善症状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包括乌鸡白凤丸、四神丸、活络丸等。
中药疗法疗效温和,副作用较小,广泛受到患者的欢迎和使用。
四、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中医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一种传统手段。
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放置罐子并进行燃烧,产生局部的负压效应,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的畅通,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拔罐疗法常用于颈肩腰腿痛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同时也具有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等作用。
然而,拔罐疗法需要专业的技术,在操作上还需谨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五、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对特定的经络和穴位进行按摩,调节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的紧张和僵硬,改善疼痛的症状。
推拿按摩疗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而且可以自我操作,非常适合日常护理。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揉、捏、推、抓、拍等。
推拿治疗颈肩腰腿痛推拿也叫按摩或手法治疗。
中医推拿历史悠久,手法多样,经验丰富。
对颈肩腰腿痛治疗安全经济,效果良好,受到医患双方推崇。
推拿基本作用在于它的力学效应。
手法用力使局部组织变形,促进组织液从高压流向低压;停止用力后,组织又恢复到原来状态。
按规律轻重交替地用力,可促进组织内的物质运动,使血管内外、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增加,血流循环加快,生理和代谢紊乱得到调整纠正,气血流通,阴阳平衡,症状缓解、消失。
根据作用的不同,可将推拿手法分为两大类。
1、解痉止痛、活血化淤的手法:有抚摩法、按揉法、点压法、推法、指揉法、弹拨分筋法、颤抖法、叩击法等。
这些手法要求做到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使功力集中而渗透到病损部位,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
持久,指一种手法在一定部位持续地操作一定时间;有力,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否则达不到治疗效果,但须注意恰到好处,力量太大反可造成新的损伤;均匀,指手法在持续过程中力度均匀稳定,保持一定的频率,不能忽大忽小,忽快忽慢,使患者感到不舒服;柔和,指手法在力度变化和移动时不能太突然,使患部产生不必要的反应,影响治疗。
2、松解粘连,理筋整复的手法:有拔抻牵引法、按压法、扳腿法、扳肩法、侧扳法、盘腰法、盘腿法、反背法等。
其中扳法操作要求稳、准、轻巧,干脆利落,一达目的即止。
拔伸法要求持续稳定。
无论何种手法,都要循序渐进,幅度由小到大,缓缓而行,不可急躁。
不同病症应根据其病理特点,选择相应的手法组合。
手法选择应简洁实用,不宜太多。
准备期,选择缓解肌肉痉挛、镇静止痛、促进气血循环的第一类手法;治疗期,选择具有理筋整复、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的第二类手法;结束整理期,宜选择缓和刺激、促进气血循环的第一类手法。
推拿疗法适应证很广,主要包括急性颈肩腰背部扭伤、慢性颈肩腰背肌劳损、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退变性脊柱炎腰椎小关节综合征、骶髂关节扭伤、梨状肌综合征、陈旧性扭挫伤、骨折脱位康复期,以及风寒湿性腰腿痛、关节痛。
中医传统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原理是什么621000中医传统手法治疗颈肩腰腿痛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学的理论和经验。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生理功能的平衡紧密相关,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系统和调整气血运行,可以促进病痛的缓解和康复。
首先,中医手法治疗注重通过按摩、推拿、拔罐、刮痧等手法的应用,刺激人体经络系统,调整气血的运行。
经络系统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连接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的通道,也是气血运行的路径。
通过刺激经络,可以调整气血的流通,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病痛区域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供氧情况,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痉挛,缓解疼痛。
除此之外,中医还认为,情志活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精神紧张、情绪不畅、思虑过度等都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出现疼痛症状。
通过手法治疗可以舒缓紧张情绪,促进身心放松,改善内脏功能,进而减轻疼痛。
与西医系统化不同的是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例如,对于颈肩腰腿痛,中医手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改善血液循环,也可以通过调整全身的经络系统来平衡气血,甚至可以采取更加综合的治疗方法,如针灸配合推拿等。
一、颈肩腰腿痛的病因颈肩腰腿痛是很常见的健康问题,可能有多种原因导致。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建议:1.姿势不良姿势不良是导致颈肩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我们长时间保持不正确的姿势时,会给颈肩腰腿部位的肌肉、骨骼和关节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负担,导致疼痛和不适感。
长时间低头或者头部过度仰起,如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产生的习惯性姿势,会导致颈椎受到压力和扭曲,引起颈部疼痛、僵硬和头晕等症状。
常见的办公室工作姿势,例如长时间靠在电脑前,手臂悬空或扶在办公桌上,都会造成肩部的不适。
这种不良姿势会导致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受损,引起肩部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建议保持良好的姿势,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可以适时休息和活动。
1.肌肉紧张当我们长时间处于紧张或焦虑状态时,颈部和肩部的肌肉会紧绷不放松,导致颈肩痛的发生。
颈肩腰腿痛经方治疗春季已经到来,但偶有寒风,许多人急于脱去棉衣,开始出现颈肩腰腿痛症状,主要与风、湿、寒等入侵人体有关,影响了人体颈肩腰腿处的血液循环状况,加剧了其疼痛症状。
尤其对于已经有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病、颈椎病等患者,在春季时病情往往会加重,给大家带来困扰。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颈肩腰腿痛属于痹症范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疼痛。
根据近年来调查数据显示,颈肩腰腿痛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中青年群体也频繁出现颈肩腰腿痛,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采用经方治疗方法,效果相对比较显著,用药安全性也比较高,符合近年来“中医治疗”流行趋势。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颈肩腰腿痛是怎么一回事?并为大家简述几种经典经方治疗方案,加深大家对中医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理解。
第一讲:颈肩腰腿痛是怎么一回事?颈肩腰腿痛被中医归为“痹症”范畴,身体孱弱、过度劳损者容易在天气变冷时出现颈肩腰腿痛症状,主要是因为体弱者外邪入侵后身体抵御能力差,而过度劳损者关节及局部组织已经出现损伤,外邪侵入后导致人体血津运行不畅,从而阻滞人体经络,瘀血内结,并与寒痰相互作用,引发多处疼痛。
在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应该以祛痰、活血、通经为主,合理选择各味中药。
第二讲:经方治疗葛根汤葛根汤,出自我国经典医学著作《伤寒论》,具有升津活血、解表发汗的作用。
尤其对于风寒束表患者,可以通过葛根汤去除风寒。
通过分析颈肩腰腿痛可以得知,颈肩腰腿痛与外邪入侵有很大关系。
古时应用葛根汤将其作为发汗剂使用,药效相对比较温和,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外邪入侵、恶寒无汗、嗜睡、疲劳等疾病症状。
葛根汤基本配方:①桂枝(去皮)6g;②葛根12g;③生姜(切)9g;④麻黄(去节)9g;⑤芍药6g;⑥甘草(炙)6g;⑦大枣(擘)十二枚。
用药方法:①麻黄、葛根先煮,用水200ml;②使用网罩将白沫去除;③再将诸位中药纳入,继续加入300ml水煎煮;④将渣滓去除,剩余100ml药液;⑤待汤药温度合适后让患者服用;⑥服用后,要为颈肩腰腿痛患者覆盖棉被,帮助其发汗;⑦需要注意,密切观察颈肩腰腿痛患者在用药后的发汗情况,取微似汗即可。
按:安徽张显臣医师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因为这些病很常见,所以特转帖给各位针灸爱好者参考!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张医师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颈肩腰腿痛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有的也查不出发病原因,甚至用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检查手段也查不出病因。
找不出原因不等于没有病。
笔者认为,只要是人休自身感到疼痛或不适,即是身体发生了疾病。
中医是辨证施治,找不出原因不等于不能治。
就笔者的体会,手三针、足三针对90%以上的颈肩腰腿痛有突出的疗效,对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头痛、牙痛的疗效尤为突出。
不过有一小部分的颈肩腰腿痛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效果却并不确切,这里所说的疗效确切是指治愈或基本上治愈,效果不确切,不等于没有疗效。
比如服止痛药,痛了就吃,药力散去又痛,能说止痛药无效?可以说止痛药有效,只能止止痛,而消除不了病因。
手三针、足三针对颈肩腰腿痛止痛效果是理想的,应当说这也是疗效。
手三针、足三针的具体手法手法问题,包括针前准备、刺入、行针得气、出针等几个具体的程序。
1、针前准备,针手三针时,要向患者讲明,解除其紧张心情,对从未刺灸过的人,更要说明,不痛,几秒钟便可基本解决问题。
患者握成虎拳,稍松弛一点;拳头过紧,进针不畅利,不仅会加重疼痛,疗效也不好;太松了针感差,收效相对亦差。
待患者握成拳头后,术者用筷子粗细的小棍,从虎口的一侧轻轻穿过尺侧即为合适的握拳。
2、穴位常规消毒后,医生的右拇、食指摄紧针体的锋端,使针尖露1~1.5厘米,先以左手拇指端稍用力向穴位点按即提起,右手之针迅疾刺入,后溪、间谷均垂直刺入,中渚倾斜30度刺入,足三针均倾斜30度刺入。
治疗颈肩腰腿痛30年不传之针灸绝技法简效宏张显臣?《杂病辨治》(介绍:目前掌握这种疗法的人已经把它作为自己的不言之秘了吧?否则为什么张先生在二十年前讲过很多次课后我们后学者竟闻所未闻,网上也找不到呢?多亏我的同学买过他的《杂病论治》,看后对其“手足三针”理论深入研究、临床运用发现果然神妙,向我介绍并提供给了我这部分资料。
我第一时间整理出来,给大家共同学习、使用,愿各位将其发扬光大。
笔者研究运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和三叉神经痛等疑难痛症近30年,其收效之神速,效果之确切,可谓是:入针即效,拨针即愈。
从众多的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牙痛等症的治疗观察中,大多能足三针1~2分钟之内收到显效或治愈。
笔者应有关单位邀请,曾多次举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习班,听课者达200余人次,遍布20多个省市。
但以前所办的学习班,其内容大多是骨质增生症的治疗方法。
在讲解其治疗方法时,只是粗略讲一下手三针、足三针的施针方法,没能从手三针、足三针的作用机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学员听了之后只会知道怎么样去用手三针、足三针治疗颈肩腰腿痛,对其来历和作用机理不太了解。
因此笔者感到有必要对手三针、足三针在治疗颈肩腰腿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肋间神经痛等疑难痛症方面的作用机理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求得到同行的指正和惠助,并希望让手三针、足三针的运用得到普及与提高。
一、手三针、足三针的来历手三针、足三针是笔者足三针近30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根据其对颈肩腰腿痛等痛症的确切疗效而提出命名的。
二、手三针、足三针各是哪几个穴位手三针是:后溪、中渚、间谷(笔者发现的一个新穴)。
足三针是:太冲、内庭、足临泣。
现将各穴的适应症简述于下。
间谷穴:这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之三间与合谷两穴连线之中点。
它的适应症是,凡三间、合谷两穴的适应症均是其适应症。
尤其对颈肩肘臂指部的疼痛麻木,疗效甚为突出。
现将《针灸聚英》关于三间、合谷两穴的主治范围摘引如下:三间:主治喉痹,咽中如梗,下齿龋痛,嗜卧,胸腹满,肠鸣洞泄,寒热症,唇口干,气喘,目眦急痛,吐舌,戾颈,喜惊,多唾,急食不通,伤寒气热,身寒结水等17种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