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10.2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2
科目:教师: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单元(章节)课题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本节课题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全面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2.理解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二)能力目标感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提炼的课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教学重难点重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难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资源选择PPT、练习册教学过程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新课导入材料导入: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回想、交流在自己生活中见到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经济发展的和在媒体中看到的经济发展的正有何成就与不足?反事例,感悟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和由“经济增长”过渡到“经济发重要性。
展”教师通过对指标的解读和对比,分析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性,引入本节课题学生认真听讲,并且切身感受本课题的重要性自主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内涵:1.地位2.基本内涵: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并列出学习提纲,要求学生按照学习提纲去看书,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且理出条理,然后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知识探究《练习册》P77页表格部分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学习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在表格中进行圈点标注,学会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教师精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4、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5、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1.教师重点对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讲解,返程四个做法来进行讲解2.其他四点通过举例来说明学生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做题技巧如何做经济生活中国家措施类的题目教师用PPT展示一道主观题的材料,通过今天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做出答案。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识记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能归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措施。
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析不同的发展观,结合实例辩证分析我国现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社会公平与和谐,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2、教学难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措施三、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设问、图片导入:忆一忆,儿时的家乡是怎样的?——家乡的昨天:蓝天碧水,绿水青山操作过程:①学生回忆思考作答,老师逐步展示曾经的家乡,与现在的家乡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共鸣。
②构建第一个具体情境并提出问题:请谈一谈家乡的现在发展给了我们什么警示?③老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归纳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并板书。
板书跟进:科学发展观1、为什么?(现状、地位)(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1)资源短缺;(2)环境污染;(3)生态破坏——倡导绿色GDP,树立科学发展观)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吸引同学的注意力,与现在的家乡形成强烈的对比,引起学生共鸣,对学生心理形成震撼,引发学生关注环保问题,体会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教学推进】具体问题情境的构建:图片素材、媒体报道、视频资料的呈现——家乡今天的面貌以及对家乡明天的憧憬。
情境探究一:家乡的今天(灰天,黑水)操作过程:①教师呈现家乡现在发展的图片、新闻视频报道以及家乡市委市政府为实现科学发展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②构建第二个具体情境并提出问题:请结合视频、材料和生活,谈谈家乡明天的发展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的?(学生讨论,合作探究)③老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归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板书。
板书跟进:科学发展观2、是什么?(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设计意图:解决本课的重点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教材分析】本课书共分两目。
第一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第二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介绍具体措施和要求。
二者的内在联系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从而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阅读课件中列举的材料和漫画,结合课本和学案,学生可以理解和识记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的相关内容。
通过本课书的学习,学生可以运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和身边的典型事例,说明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对片面发展观及其消极后果的了解,以及对科学发展观的把握,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教学重点】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地位,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教学难点】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总结【教学过程】核心立场的内容及理解基本要求的内容及理解基本要求的内容及理解阅读课件材料做随堂练习,集体说出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中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巩固刚才所学的知识可以运用在题目中初步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基本措施进一步巩固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可以说出大概内容抓住关键词-创新。
知道要想利用新能源就必须改变原有技术,创新发展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
学生还可以联想到以导学案预习课本。
环节八教师分组,让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小组完善导学案上的内容。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课堂教学设计【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及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并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②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及要求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说明坚持这一指导思想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辨能力;④能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措施解决现实问题,锻炼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初步学习和构建知识,并经过课堂情景教学和学生合作探究,在对相关时政材料评析和提供合理化建议的过程中,逐渐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学生对社会科学、和谐发展关注,增强科学管理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爱石城、爱新疆、爱国家的情怀。
【教学重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学难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经济生活有积极的参与热情,而且通过前单个单元的学习,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经济学基础。
但是对于社会阅历尚浅的高中生来说,本课理论性较强,专业经济学术语抽象难理解,需要课前辅助学生自学,课堂上加强学生互助学习,并利用贴近学生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运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课前自主预习(一)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及内涵1.必要性(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课前部分1.教师制作3个微视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城镇化发展》。
2. 发放学习指导和学案,进行基础知识梳理、疑难名词自查、10个选择题训练、阅读材料《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节选。
3. 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基础知识学习和检测,在网上留言提出问题。
4.教师批改自测,统计学生错误,;整理学生提问,筛选有价值的3-4个问题。
二、课堂部分讲授新课:第一环节反馈新知解决疑难(1)请两位学生分别占黑板上展示自己梳理的基础知识体系,并由其他同学补充、修改。
(2)教师就自测批改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统一讲评。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3.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四点内容。
能力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自己生活与发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尊重规律2.增强节约意识和忧患意识3.树立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难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教法学法:教法:多媒体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学法:探究学习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总体小康的不足2、如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多媒体:图片及文字GDP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
但是GDP远非“完美”———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
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问题:有人说“经济发展了,社会就进步了”,结合材料反映的问题,你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学生思考:教师总结:科学发展观。
教师引导: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片面发展观的危害。
材料一:中国能耗高,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
中国污染排放强度高,单位GDP氮氧化物是日本的27.7倍、德国的16.6倍、美国的61倍;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国的26.4倍、美国的60倍。
中国拿到手的每一笔收入背后,都要付出更多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大的环境污染代价。
而这些代价,都要由中华民族的子孙来承担。
材料二:豫北“癌症”村位于河南省浚县,有1274人。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必修一第十课第二框题《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本框是人教版《经济生活》的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二框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们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活动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两个方面介绍如何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指导思想看,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发展战略看,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学情分析:党的十八大关于关于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些内容,教材在其他课作了介绍,学生已有了初步的了解;现代社会中,学生接触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对于科学发展、转变方式等内容也不再陌生。
学生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积累。
但,对一些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知识点,学生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对一些现象的阐释还达不到理论的高度和深度。
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主体性教育思想:主体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二、“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和特长,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适时地因势利导,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把教转化为学,以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培养和提升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第2课时围绕主题抓住主线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____________,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____________。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________;核心是__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本方法是____________。
***科学发展观不但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区别于片面发展观。
***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________________,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________,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坚持走中国特色________________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必须把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10.2 围绕主题抓住主线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2.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3.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内容。
【课前预习】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1.地位: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________,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________。
2.要求。
(内涵)(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________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________作为核心立场。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______________作为基本要求。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________作为根本方法。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地位:以________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________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要求。
(1)实施________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________,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________。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推进________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________。
(3)推动城乡发展________。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________________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4)全面促进________和________,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________和________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答案:一、1.思想武器指导思想2.(1)经济社会(2)以人为本(3)全面协调可持续 (4)统筹兼顾二、1.科学发展观发展方式2.(1)创新驱动战略支撑核心位置(2)经济结构主攻方向(3)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4)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14年11月7日,吉林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近期雾霾天气情况。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云阳中学2015高中政治 10.2 围绕主线抓住主题(第一课时)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内涵。
2.深刻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结合实际问题,学会运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不能重复旧的发展模式,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及要求【学法指导】1.把握教材体系,并在课本上勾画标注要点。
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教师点拨予以解决。
相信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学挖掘自己思维潜力和提高学习的效率,掌握重点内容。
2.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
【学习过程】(一)基础学习(独学时,自己有疑难的问题的地方进行标注,课堂对群学时用红色笔对自己的疑难问题进行更改、补充、完善。
)通过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地位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1)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的措施(三个战略)(2)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的措施(四个人民)(3)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的措施个性笔记(4)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的措施【探究活动】街道成河流、地下停车场成游泳池、小汽车成“潜艇”……城市已成水中泽国,这是2012年7月特大暴雨给北京留下的记忆。
同期江西省赣州市也出现特大暴雨,兴建于宋代的福寿沟确保了赣州这座千年古城安然度过汛期。
为什么古代人建设的排水系统历经千年而不衰,而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城市排水系统却如此脆弱?专家提醒,重城市形象轻人文关怀、重地上轻地下、重经济功能轻生态效益、重速度规模轻长远发展,几乎成了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通病。
问题探究(1)材料中专家的提醒,说明了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问题?(2)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地位如何?(3)根据上述问题,谈谈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怎样坚持这一观念?【达标检测】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到2012年珠三角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