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营养和饲料教学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6
最新畜禽营养与饲料教案——1.2畜禽对饲料的消化.docx第二节畜禽对饲料的消化畜禽对饲课题授课方式讲授学时一课时料的消化1.概念:消化、吸收、消化力、可消化性2.畜禽的饲料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3.饲料可消化养分及饲料消化率的计算知识目标4.影响畜禽消化力的主要因素:畜禽种类、品种、年教学目标龄、个体等5.影响饲料可消化性的因素:饲料组成、营养配比、教学重点收获时期、加工、适口性等结合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评定饲料营养价能力目标值的方法1.消化的概念、吸收的概念及畜禽的饲料消化方式2.饲料可消化养分及消化率的计算3.影响畜禽消化力和饲料可消化性的因素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影响畜禽消化力和饲料可消化性的因素讲授法学法指导教具准备疑:教师在内容讲授前,先给学生设疑看: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思: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问题的答案知: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总结主要知识点,使学生达到知识目标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课前提问1.构成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哪几种?(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2.动、植物体中主要的三大营养物质是什么?(蛋白质、脂类和糖类)导语:以上三种营养物质都是大分子的物质,是不能直接被畜禽吸收利用的,他们是怎样经过一系列变化将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物质而被吸收利用的呢?(导出课题并板书,明确教学目标)一、消化的概念(一)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畜禽的消化管,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能透过消化管壁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二)吸收:饲料中已消化的小分子化合物,透过消化管壁入血液或淋巴液的生理过程。
二、畜禽的饲料消化方式(教师多媒体展示下列表格,将学生分为六个组,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讨论, 最后将表格中的内容写在课堂记录本上。
教师简单讲解主要内容,暂对学生的回答不做点评)种类消化特点不同畜禽的特点物理性猪:单胃草食家畜:消化家禽:牛、羊反刍家畜: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部位:牛羊:性消化兔:(一)物理性消化:畜禽采食饲料后,经咀嚼、吞咽、胃肠运动等,将饲料切断、磨碎、压扁,使食物的表面积增加,易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把食糜从消化管的一个部位运送到另一个部位的过程。
2013--2014 年一职专种养殖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教案计划(安排学时160)一、课程性质和教案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养殖、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实施本课程的教案是为了满足现代养殖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案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教案,使学生掌握在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时所必需的畜禽营养与饲料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具备在生产第一线解决一般性畜禽营养与饲料技术问题的能力,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技术带头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高技术的新型农民。
(一)知识教案目标1、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理解反刍家畜、单胃家畜与家禽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代谢特点;主要营养物质的营养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畜禽营养需要及常用饲料的营养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幻灯片、录像片或现场提供的畜禽典型营养缺乏症,能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2、熟练掌握当地20〜30种常用饲料及所属类别、营养特点及品质鉴定。
3、掌握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技术。
4、掌握配合畜禽日粮的基本技能,具备使用电脑配方软件选择畜禽最低成本日粮配方的能力。
5、学会使用常用分析仪器,具备饲料概略养分常规分析的能力。
6、学会进行畜禽饲养实验方案的设计和饲养效果检查的方法。
(三)思想情感教育目标1、在教案过程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农业、热爱自己的专业。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和对学业精益求精的精神。
3、通过生产实习和参加实际生产活动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教案内容和要求(一)知识部分1、畜禽营养基础(1)动物与植物了解组成动物体、植物体的化学元素,理解组成动物体、植物体的化合物。
第四节青贮饲料2 课时课题青贮饲料课型新授课学时1.青贮的意义(1)有效保存青绿植物的营养成分(2)保持原料青绿时的鲜嫩汁液(3)扩大饲料资源(4)杀菌2.青贮的原理(1)一般青贮定义:在厌氧的环境中,使乳酸菌大量繁殖,从而将饲料中的淀粉和可溶性糖变成乳酸。
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后,便抑制腐败菌的生长,这样就可以把青贮料的养分长期保存下来过程:植物呼吸阶段、微生物作用阶段、青贮完成阶段乳酸菌大量繁殖的条件:◆青贮原料中要有一定的含糖量◆原料的含水量在65%~7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温度一般在19~37℃为宜◆将原料压实,排出空气,形成缺氧的环境(2)特殊青贮低水分青贮或半干青贮、外加剂青贮3.青贮设备青贮窖、青贮塔、青贮壕、封闭式青贮堆和塑料青贮袋4.青贮饲料的制作(1)一般青贮的操作技术:收割、运输、切碎、装窖、踩实、封窖☆方法和原则关键是青贮饲料的酸碱度,使PH 接近 4,调制的基本要点,就是阻止“四化” :一是阻止“氧化” ;二是阻止“腐化”;三是阻止“霉化” ;四是阻止“酵化”(2)半干青贮饲料的调制方法5.青贮饲料的开窖和使用适时开窖,选用正确的取用方法,合理饲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如:青贮的原理、青贮设备、青贮饲料的制作技术等。
学会在畜禽的饲养中,能根据当地的实能力目标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原料,采用合适的设备,制作出优质的青贮饲料1.青贮的意义(1)有效保存青绿植物的营养成分(2)保持原料青绿时的鲜嫩汁液(3)扩大饲料资源(4)杀菌2.乳酸菌大量繁殖的条件:◆青贮原料中要有一定的含糖量教学重点◆原料的含水量在65%~75%◆温度一般在19~37℃为宜◆将原料压实,排出空气,形成缺氧的环境3.一般青贮的操作技术:收割、运输、切碎、装窖、踩实、封窖4.方法和原则关键是青贮饲料的酸碱度,使PH接近4,调制的基本要点,就是阻止“四化”:一是阻止“氧化” ;二是阻止“腐化” ;三是阻止“霉化” ;四是阻止“酵化”1.一般青贮的操作技术收割、运输、切碎、装窖、踩实、封窖2.方法和原则教学难点关键是青贮饲料的酸碱度,使PH接近4,调制的基本要点,就是阻止“四化”:一是阻止“氧化” ;二是阻止“腐化” ;三是阻止“霉化” ;四是阻止“酵化”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结合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疑:教师在内容讲授前,先给学生设疑看: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或看录像学法指导思:学生在阅读教材或看录像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问题答案知: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总结主要知识点,使学生达到知识目标教学内容导语:利用青贮的方法保存青绿饲料,既经济又安全,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有力措施。
畜禽营养与饲料教案1. 引言畜禽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饲料作为畜禽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对畜禽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产能和品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畜禽的营养需求和合理配置适应的饲料是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畜禽的营养需求和各类饲料的特点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其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畜禽养殖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2. 教学目标•理解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并能根据不同阶段的养殖需求进行饲料配置;•掌握不同类型饲料的特点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饲料的配方和加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3.1 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蛋白质需求•碳水化合物需求•脂肪需求•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3.2 不同阶段畜禽的饲料配置•幼崽期•生长期•成熟期•繁殖期3.3 不同类型饲料的特点及其应用•精料•全价饲料•含料饲料3.4 饲料的配方和加工•饲料配方原则•饲料配方软件的使用•饲料加工工艺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通过理论讲解,详细介绍畜禽的营养需求和饲料的特点;•实验:组织学生进行饲料的配方和加工实验,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提高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饲料配置和日常管理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评价,作为平时表现的一部分。
6. 教材与参考资料•主教材:《畜禽饲料与营养学》•参考资料:《畜禽营养学》、《饲料配方与饲养》等。
本课程为一学期课程,共16周。
教学计划如下:教学周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1-2周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讲授第3-4周不同阶段畜禽的饲料配置讲授、讨论第5-6周不同类型饲料的特点及其应用讲授、讨论第7-8周饲料的配方和加工讲授、实验第9-16周实践操作和巩固复习实践、讲评8. 教学反思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畜禽的营养需求和饲料的特点,具备进行饲料配方和加工的能力,并能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鸡的营养与饲料》教学计划一、课程介绍《鸡的营养与饲料》是养鸡专业的必修课。
总课时120,课内课时108,6学分。
其中理论教学72课时,实践课36课时,自修课12课时。
第二学期开设。
本课程内容涵盖了营养学饲料学两大科学,主要介绍营养素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各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不同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及代谢过程与规律;不同种类鸡的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常用饲料的营养特性、营养价值及其合理加工利用;饲料配方设计、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及饲料质量控制;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本实践技能。
二、课时安排:肉鸡的营养与饲料配制(22课时)主要介绍了肉鸡的常用饲料、饲料配方的设计、常用饲料的识别及质量控制肉鸡的常用饲料(6课时)鸡的植物性蛋白饲料(5课时)鸡的动物性蛋白饲料(5课时)矿物质饲料(3课时)氨基酸(3课时)鱼粉的营养特点(6课时)鱼粉的质量要求、简易鉴别法蛋鸡的营养保健饲料(12课时)肉鸡的营养保健饲料(10课时)鸡的营养需要和饲料配制(15课时)蛋鸡的饲养管理(30课时)雏鸡的饲养管理(6课时)育成鸡的饲养管理(6课时)育成鸡的限制饲喂(6课时)产蛋鸡的饲养管理(6课时)产蛋期容易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3课时)种鸡的饲养管理(3课时)肉鸡的饲养管理(20课时)限制饲喂方法(5课时)肉鸡的育肥(5课时)公鸡阉割(2课时)肉鸡饲料的组织与配置(8课时)鸡常用的饲料营养作用(10课时)鸡的营养与饲料问答(5课时)三、考试评定理论笔试占50%,实践占30%,实训占10%,作业、笔记各占5%。
《能量饲料》导学案
一、导言
本节课将进修关于能量饲料的知识,了解其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进修本节课,我们将能够掌握能量饲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为今后的畜牧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二、进修目标
1. 了解能量饲料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不同类型能量饲料的特点和应用;
3. 理解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量饲料的分类和特点;
2. 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
四、教学内容
1. 能量饲料的定义和分类;
2. 不同类型能量饲料的特点和应用;
3. 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
2. 讨论交流;
3. 视频展示。
六、进修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能量饲料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能量饲料的观点和重要性。
2. 进修:讲解能量饲料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不同类型能量饲料的特点和应用。
3. 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4.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七、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能量饲料的知识;
2. 思考并总结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能量饲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其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进修兴趣和主动性。
一、前言畜牧营养学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保障动物健康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具有畜牧营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畜牧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畜牧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4. 培养学生具备继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畜牧生产基础知识2. 畜禽生理与营养需求3. 畜牧饲料学4. 畜牧饲料加工与利用5. 畜牧生产中的营养调控6. 畜牧产品品质与营养评价7. 畜牧生产与环境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习、参观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畜牧营养学的实际应用;3. 课外辅导:定期组织辅导课,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 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畜牧生产基础知识、畜禽生理与营养需求;2. 第二学期:畜牧饲料学、畜牧饲料加工与利用;3. 第三学期:畜牧生产中的营养调控、畜牧产品品质与营养评价;4. 第四学期:畜牧生产与环境。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2. 期末考试:笔试、口试等形式;3. 实践考核:实习、实验报告、课题研究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畜牧营养学教材;2. 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内容;3. 实验设备: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顺利进行;4. 实习基地:与畜牧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八、教学评价1. 学生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教学效果;2. 教学质量评估:邀请专家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3. 教学成果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检验教学效果。
畜禽营养与饲料教学时间:高一上期教学课时:80课时知识目标:一、学会动植物中的营养成分1、能说出组成动植物的化学元素2、能说出组成动物体的化合物3、比较动植物体中所含营养成分4、熟悉动物的消化方式5、能准确表述畜禽消化力与饲料消化性的含义二、学会蛋白质与畜禽营养之间的关系1、能说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的含义2、能正确利用非蛋白质含氮饲料饲喂反刍家畜3、能说出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不足与过量对畜禽有哪些危害4、生产上对反刍家畜、单胃家畜及家禽日粮中合理供给蛋白质、氨基酸、氨化物等蛋白质饲料5、说说单胃家畜与反刍家畜对蛋白质消化代谢的特点、非反刍家畜与家禽对蛋白质品质的要求三、学会碳水化合物与畜禽营养之间的关系1、能说出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及分类2、说说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作用3、比较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四、学会脂肪与畜禽营养之间的关系1、掌握脂肪的组成2、掌握脂肪的营养作用3、掌握饲料脂肪的性质与畜体脂肪品质及畜产品品质的关系五、学会矿物质与畜禽营养的关系1、根据动物体内含量或需要不同,说出必须矿物元素的分类2、能说出常量元素对畜禽的主要营养作用3、能说出常量元素不足与过量对畜禽的危害4、能说出微量元素对畜禽的主要营养作用5、能说出微量元素不足与过量对畜禽的危害六、学会维生素与畜禽营养之间的关系1、掌握维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作用、意义2、掌握各种维生素的主要特点、性质、共同点、营养作用3、掌握应激对畜禽维生素需要量的影响七、学会水与畜禽营养的关系1、掌握水对畜禽的营养作用及缺水后果2、掌握畜禽体内水分的来源、排出3、掌握畜禽体内水需要量的影响因素4、掌握畜禽生产中的合理供水八、学会能量与畜禽营养之间的关系1、掌握能量的来源,能够进行各种能量换算2、掌握饲料中能量在体内的转化过程3、掌握饲料能量利用效率的因素九、学会饲料的慨念与分类1、能够正确表述饲料的慨念,掌握饲料分类原则2、能够根据饲料编码说出饲料类别十、粗饲料1、掌握粗饲料的种类、营养特点以及粗饲料的合理利用2、了解粗饲料在发展草食家畜养殖业中的意义十一、青饲料1、掌握青饲料的种类、营养特点以及青绿饲料的合理利用2、掌握影响青绿饲料营养价值的因素十二、青贮饲料1、能说出青贮饲料的种类、营养特点、说说青贮饲料的合理利用2、熟悉青贮饲料的特点3、能认识青贮所需的设备4、能够说出青贮饲料的制作过程十三、理解能量饲料1、能正确表述能量饲料的慨念2、掌握能量饲料的分类3、掌握谷实类饲料的营养特点4、掌握糠麸类饲料的营养特点5、掌握块根、块茎及其加工副产品饲料的营养特点6、掌握油脂类饲料的营养特点十四、理解蛋白质饲料1、掌握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常见种类2、掌握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常见种类3、掌握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常见种类4、掌握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5、掌握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营养特点6、掌握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十五、了解矿物质饲料1、能说出食盐的营养特点2、能说出钙磷补充料的种类及其营养特点3、能说出镁补充料的种类及其营养特点4、能说出硫补充料的种类及其营养特点十六、了解饲料添加剂1、了解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意义2、能正确表述饲料添加剂的慨念3、掌握营养性添加剂的种类及其特点4、掌握非营养性添加剂的种类及其特点5、掌握新型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及其特点【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能量与畜禽营养》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熟识能量在畜禽营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2. 理解畜禽对能量的需求和摄入途径;3. 精通畜禽能量的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畜禽饲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能量在畜禽营养中的作用和分类;2. 畜禽对能量的需求和摄入途径;3. 畜禽能量的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4. 能量供给与畜禽进步、生产的干系;5. 能量供给与畜禽饲料的配方。
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老师讲解、PPT展示等方式,介绍能量在畜禽营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2. 实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同砚实际操作计算畜禽的能量需求;3. 谈论沟通:开展小组谈论和互动,增进同砚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知识沟通;4. 实地考察:组织同砚到畜禽养殖场进行实地考察,加深对畜禽能量需求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1. 第一堂课:介绍能量在畜禽营养中的作用和分类,引导同砚了解畜禽对能量的需求;2. 第二堂课:讲解畜禽能量的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引导同砚精通能量供给与畜禽饲料的配方;3. 第三堂课:组织同砚进行实例分析和谈论沟通,加深对畜禽能量需求的理解;4. 第四堂课:打算实地考察活动,让同砚亲身感受畜禽饲养现场,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
五、作业设计:1. 选择一种畜禽,调查其进步过程中的能量需求和摄入状况,撰写一份报告;2. 计算一种畜禽在不同进步阶段的能量需求量,绘制成图表进行展示;3. 分析一种畜禽饲料配方中的能量供给状况,提出改进建议;4. 设计一份畜禽饲料配方,计算其中的能量含量并进行比较。
六、评判方式:1. 作业报告的内容完备性和深度;2. 图表的明晰度和准确性;3. 改进建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4. 饲料配方设计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七、参考资料:1. 《畜禽营养学》(第四版),李明等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 《畜禽营养与饲料配制》(第三版),张华等著,中国农业高校出版社;3. 《畜禽饲养与营养学》(第二版),王强等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畜禽养殖培训教学计划一、培训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畜禽养殖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掌握先进的养殖管理技能,提高养殖业务水平,为学生深入从事畜禽养殖、养殖企业管理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1. 畜禽养殖的基本理论(1)畜禽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2)饲养管理与规划(3)饲料营养和配方(4)疾病预防和养殖环境(5)市场需求与销售策略2. 畜禽养殖的实际操作技能(1)畜禽的饲养、健康检查和日常管理(2)设备操作与维护(3)饲料搅拌及饲料投喂(4)疫苗注射和疾病诊断(5)养殖环境卫生和消毒三、教学大纲1. 畜禽养殖的基本理论(1)畜禽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a. 学习畜禽的生物习性,包括进食、休息、繁殖等行为特点b. 了解畜禽的社会群体行为,如领地争夺、统治地位等c. 掌握不同畜禽的生活习性对其饲养管理的影响(2)饲养管理与规划a. 学习饲养管理的基本原则及规划方法b. 掌握畜禽的饲养条件和环境要求,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c. 了解饲养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3)饲料营养和配方a. 学习饲料的营养需求及基本成分b. 掌握饲料配方的原则和方法c. 了解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及使用方法(4)疾病预防和养殖环境a. 学习畜禽的常见病害及预防方法b. 掌握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和环境改善的方法c. 了解畜禽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5)市场需求与销售策略a. 了解市场需求对畜禽养殖的影响b. 学习销售策略及渠道开发的方法c. 掌握畜禽养殖市场的竞争现状及发展趋势2. 畜禽养殖的实际操作技能(1)畜禽的饲养、健康检查和日常管理a. 学习畜禽日常饲养的操作技巧b. 掌握畜禽的健康检查方法和常见病症的识别c. 了解畜禽日常管理中的安全注意事项(2)设备操作与维护a. 掌握畜禽饲养设备的使用方法b. 学习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技巧c. 了解常见设备故障及处理方法(3)饲料搅拌及饲料投喂a. 学习饲料搅拌设备的操作方法b. 掌握饲料配送和投喂的技巧c. 了解饲料投喂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疫苗注射和疾病诊断a. 了解畜禽养殖中的疫苗接种和疾病预防措施b. 学习疫苗注射的操作技巧c. 掌握常见疾病诊断方法和处理流程(5)养殖环境卫生和消毒a. 学习养殖场的环境卫生管理方法b. 掌握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c. 了解环境卫生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四、教学方法和时长安排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畜禽的营养需要》作业设计方案一、课程背景本作业设计方案是针对畜禽的营养需求进行的,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畜禽的营养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从而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提高养殖效益。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畜禽的发展发育过程及其营养需求;2. 掌握畜禽不同发展阶段的营养需求及其调配方法;3. 能够根据畜禽的品种、性别、发展阶段等因素,科学制定饲料配方;4. 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三、作业设计要求1. 选择一种畜禽品种,调查其发展发育过程及其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2. 设计一份适合该畜禽品种的饲料配方,并说明其营养成分及配比原理;3. 分析该饲料配方对畜禽发展发育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意见;4. 撰写一份综合报告,总结调查、设计和分析的过程及结果。
四、作业设计步骤1. 选择畜禽品种:选择一种常见的畜禽品种,如肉鸡、肉牛、奶牛等;2. 调查发展发育过程:了解该畜禽品种的发展发育过程及其主要营养需求;3. 设计饲料配方:根据调查结果,设计一份适合该畜禽品种的饲料配方,并详细说明其营养成分及配比原理;4. 分析影响及改进:分析该饲料配方对畜禽发展发育的影响,提出改进意见;5. 撰写综合报告:撰写一份综合报告,总结调查、设计和分析的过程及结果。
五、作业提交要求1. 作业提交时间:XX年XX月XX日前;2. 作业提交方式:电子版和纸质版均需提交;3. 作业评分标准:内容完备、逻辑清晰、数据准确、结论明确。
六、评分方式1. 作业设计方案:20分;2. 饲料配方设计:30分;3. 影响分析及改进意见:30分;4. 综合报告撰写:20分。
七、参考资料1. 《畜禽营养学》;2. 《畜禽生产与管理》;3. 《畜禽饲料配方与营养》。
以上为《畜禽的营养需要》作业设计方案,希望同砚们认真完成,提高对畜禽营养需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进修顺利!。
2013--2014年一职专种养殖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教案计划(安排学时160)一、课程性质和教案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养殖、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实施本课程的教案是为了满足现代养殖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案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教案,使学生掌握在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时所必需的畜禽营养与饲料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具备在生产第一线解决一般性畜禽营养与饲料技术问题的能力,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技术带头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高技术的新型农民。
(一)知识教案目标1、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理解反刍家畜、单胃家畜与家禽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代谢特点;主要营养物质的营养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畜禽营养需要及常用饲料的营养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幻灯片、录像片或现场提供的畜禽典型营养缺乏症,能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2、熟练掌握当地20~30种常用饲料及所属类别、营养特点及品质鉴定。
3、掌握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技术。
4、掌握配合畜禽日粮的基本技能,具备使用电脑配方软件选择畜禽最低成本日粮配方的能力。
5、学会使用常用分析仪器,具备饲料概略养分常规分析的能力。
6、学会进行畜禽饲养实验方案的设计和饲养效果检查的方法。
(三)思想情感教育目标1、在教案过程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农业、热爱自己的专业。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和对学业精益求精的精神。
3、通过生产实习和参加实际生产活动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教案内容和要求(一)知识部分1、畜禽营养基础(1) 动物与植物了解组成动物体、植物体的化学元素,理解组成动物体、植物体的化合物。
(2)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了解动物的消化方式,理解动物消化力与饲料消化性。
(3) 蛋白质的营养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不足与过量对畜禽的危害。
理解单胃家畜与反刍家畜对蛋白质消化代谢的特点、非反刍家畜与家禽对蛋白质品质的要求,理解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等概念。
了解反刍家畜对非蛋白质含氮饲料的利用。
掌握反刍家畜、单胃家畜及家禽日粮中蛋白质、氨基酸、氨化物的合理供给。
(4)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掌握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作用。
了解畜禽对碳水化合物消化代谢的特点、粗纤维的营养作用以及影响粗纤维消化吸收的因素。
(5) 脂肪的营养了解脂肪的组成和营养作用。
理解饲料脂肪的性质与畜体脂肪品质及畜产品品质的关系。
(6) 矿物质营养理解常量元素钙、磷、钠、氯对畜禽的营养作用以及不足与过量对畜禽的危害。
了解常量元素镁、硫、钾与微量元素铁、铜、钴、锰、锌、硒、碘对畜禽的营养作用以及不足与过量对畜禽的危害。
(7) 维生素的营养了解维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作用、意义。
理解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与B族维生素、维生素C的主要特点、性质、共同点、营养作用等。
掌握应激对畜禽维生素需要量的影响。
(8) 水的作用与需要了解水对畜禽的营养作用及缺水后果。
理解畜禽体内水分的来源、排出及对其需要量的影响因素。
掌握畜禽生产中的合理供水。
(9) 能量与畜禽营养理解可消化营养物质与消化率、可利用营养物质与利用率等概念。
掌握饲料中能量在畜体内的转化过程及各种能量换算。
(10) 各种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相互关系;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的关系;粗纤维和其他有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机物与矿物质、维生素之间的关系;维生素之间的关系;矿物质之间的关系;氨基酸之间的关系。
2、饲料及其加工利用(1) 饲料概念与分类掌握饲料的概念与分类原则,了解饲料编码。
(2) 粗饲料掌握粗饲料的种类、营养特点、合理利用及在发展草食家畜养殖业中的意义。
(3) 青绿饲料掌握青饲料的种类、营养特点及其合理利用,了解青贮饲料的概念、意义、制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4) 能量饲料掌握能量饲料的概念、分类、营养特点及合理利用。
(5) 蛋白质饲料掌握蛋白质饲料的种类、营养特点及合理利用。
(6) 矿物质饲料与维生素饲料掌握矿物质饲料的营养特点和合理利用。
了解维生素饲料的种类和特点。
(7) 饲料添加剂了解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意义、选用原则和使用标准。
掌握饲料添加剂的概念、种类和常用添加剂的特点、使用方法。
(8) 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了解开发饲料资源的意义、前景、途径及生态养殖业对营养资源的科学利用。
3、饲料配合(1) 畜禽的营养需要理解畜禽的维持和生产营养需要的概念、特点。
能计算畜禽的每日营养需要。
(2) 畜禽的饲养标准掌握饲养标准的概念、内容、表示方式及使用。
了解国内外主要的饲养标准。
(3) 日粮配合掌握日粮和饲粮的概念、日粮配合的原则。
掌握日粮的配合方法(方形法、试差法、计算机优化法等)。
(4) 配合饲料掌握配合饲料的概念、分类及营养特点。
了解配合饲料工业的现状、前景及配合饲料的主要生产工艺。
(5) 饲养效果检查了解饲养效果检查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6) 饲养实验了解饲养实验的概念及意义,饲养实验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二) 技能部分1、畜禽典型营养缺乏症的观察与分析能识别畜禽典型缺乏症,并提出其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2、常用饲草、饲料的识别熟练掌握当地20种以上常用饲料品种的识别和分类。
3、青贮饲料的调制及品质鉴定掌握青贮饲料的调制方法,能用感观鉴定和实验室鉴定方法对青贮饲料样品进行分级。
4、青草干草的调制及品质鉴定掌握青草干草的调制方法,能用感观鉴定方法判断干草水分含量和进行品质分级。
5、采样与制样了解采样、制样的有关概念、方法和要求。
能独立进行采样与制样,结果符合要求。
6、水分的测定了解水分测定的概念、目的、原理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能测定饲料中的水分,结果符合要求。
7、粗蛋白质的测定了解粗蛋白质测定的有关概念、原理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能测定饲料中的粗蛋白质,结果基本符合要求。
8、粗脂肪的测定了解粗脂肪测定的目的、原理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能测定饲料中的粗脂肪含量,结果符合要求。
9、粗纤维的测定了解粗纤维测定的目的、原理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能测定饲料中的粗纤维,结果符合要求。
10、粗灰分的测定了解粗灰分测定的目的、原理及所使用的仪器设备。
能测定饲料中的粗灰分,结果符合要求。
11、钙的测定了解钙测定的目的、原理、注意事项、仪器设备和方法与步骤。
能测定饲料中钙的含量,结果符合要求。
12、磷的测定了解磷测定的目的、原理、注意事项、仪器设备和方法步骤。
能测定饲料中磷的含量,结果符合要求。
13、水溶性氯化物的测定了解水溶性氯化物测定的目的、原理、仪器设备和方法步骤。
能测定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的含量,结果符合要求。
14、日粮配方设计能正确选用畜禽的饲养标准,掌握畜禽日粮配方设计方法,能使用配方软件进行畜禽最低成本日粮配方设计。
15、畜禽饲料效果检查能对畜禽饲料效果进行检查,并根据结果,做出初步评价。
(三) 选用部分1、饲料及其加工利用(1) 非营养调控物质的开发利用了解非营养调控物质的意义、种类及开发利用。
(2) 发酵饲料了解发酵饲料的概念、前景及利用。
(3) 饲料酵母了解饲料酵母的概念及实践中的应用。
2、饲料配合(1) 饲料法规了解主要饲料法规种类、主要内容。
(2) 饲料标准了解饲料的卫生、质量和标准的主要内容。
3、饲养技术了解饲养技术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
掌握畜牧生产中对料型、饲喂方式、饲料更换、生喂与熟喂、限量饲喂与自由采食等饲养技术的要求。
4、氨化秸秆能正确选用氮源,掌握氨化秸秆的调制方法。
5、奶牛营养需要量的计算能进行奶牛日粮营养需要量的计算。
6、浓缩饲料的配方设计能根据要求设计浓缩饲料的配方,结果基本符合要求。
7、配合饲料厂参观通过参观配合饲料厂能绘制配合饲料的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8、畜禽饲养实验方案设计能设计简单的畜禽饲养实验方案。
四、说明(一)适用范围和学时分配1、本课程教案基本要求是依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养殖专业课程设置》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的,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3年制畜牧兽医、养殖专业。
2、本课程教案时数为160学时,其中基本内容安排122学时,复习课16学时,留22学时作为机动,以便根据养殖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或补充当前科研及生产上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技术及新工艺,或根据需要从本课程的选用部分选择当地的适用内容,或用于教师在授课时对施教时间作必要的调整等,并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学时分配计划序号单元分单元学时数分单元讲授技能单元1 畜禽营养基础动物与植物 2 238动物对饲料的消化 4 4蛋白质的营养 4 4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4 4脂肪的营养 4 4矿物质的营养 4 4维生素的营养 4 4水的作用与需要 3 3能量与畜禽营养 4 2 2各种营养物质在机体中的相互关系5 3 22 饲料及其加工利用饲料的概念与分类 2 1 124粗饲料 3 1 2青绿饲料7 3 4能量饲料 4 2 2蛋白质饲料 2 2矿物质饲料与维生素饲料 2 2饲料添加剂 2 2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1 13 饲料的常规分析采样与制样 4 2 228 水分的测定 5 1 4粗蛋白质的测定 5 1 4粗脂肪的测定 4 1 3粗纤维的测定 6 2 4粗灰分的测定 3 1 2无氮浸出物的测定 1 1畜禽的营养需要 6 4 2畜禽的饲养标准 4 44饲料的配合 日粮配合 8 4 432配合饲料4 2 2 饲养效果检查 4 2 2 饲养实验 6 3 3 合 计122 75 47机 动 22 总 计144教案计划人: 2013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