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营养与饲料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7.07 KB
- 文档页数:34
最新畜禽营养与饲料教案——1.2畜禽对饲料的消化.docx第二节畜禽对饲料的消化畜禽对饲课题授课方式讲授学时一课时料的消化1.概念:消化、吸收、消化力、可消化性2.畜禽的饲料消化方式: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3.饲料可消化养分及饲料消化率的计算知识目标4.影响畜禽消化力的主要因素:畜禽种类、品种、年教学目标龄、个体等5.影响饲料可消化性的因素:饲料组成、营养配比、教学重点收获时期、加工、适口性等结合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评定饲料营养价能力目标值的方法1.消化的概念、吸收的概念及畜禽的饲料消化方式2.饲料可消化养分及消化率的计算3.影响畜禽消化力和饲料可消化性的因素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影响畜禽消化力和饲料可消化性的因素讲授法学法指导教具准备疑:教师在内容讲授前,先给学生设疑看: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思: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问题的答案知: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总结主要知识点,使学生达到知识目标挂图、多媒体教学过程课前提问1.构成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可分为哪几种?(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2.动、植物体中主要的三大营养物质是什么?(蛋白质、脂类和糖类)导语:以上三种营养物质都是大分子的物质,是不能直接被畜禽吸收利用的,他们是怎样经过一系列变化将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物质而被吸收利用的呢?(导出课题并板书,明确教学目标)一、消化的概念(一)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畜禽的消化管,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微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化合物分解成能透过消化管壁的小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二)吸收:饲料中已消化的小分子化合物,透过消化管壁入血液或淋巴液的生理过程。
二、畜禽的饲料消化方式(教师多媒体展示下列表格,将学生分为六个组,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讨论, 最后将表格中的内容写在课堂记录本上。
教师简单讲解主要内容,暂对学生的回答不做点评)种类消化特点不同畜禽的特点物理性猪:单胃草食家畜:消化家禽:牛、羊反刍家畜:化学性消化微生物消化部位:牛羊:性消化兔:(一)物理性消化:畜禽采食饲料后,经咀嚼、吞咽、胃肠运动等,将饲料切断、磨碎、压扁,使食物的表面积增加,易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把食糜从消化管的一个部位运送到另一个部位的过程。
《能量饲料》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饲料的观点和作用;2.掌握不同种类的能量饲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3.学会正确选择和应用能量饲料,提高畜禽生产效益。
二、教学内容:1.能量饲料的观点和分类;2.主要能量饲料的特点和营养成分;3.能量饲料的正确选择和应用方法;4.能量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能量饲料的基本观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作用;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不同种类能量饲料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农场或养殖场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能量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对于能量饲料的看法和经验。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能量饲料的观点和分类1.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能量饲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讲解:讲解能量饲料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主要的能量饲料种类;3.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能量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课:主要能量饲料的特点和营养成分1.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玉米、燕麦、豆粕等主要能量饲料的特点和营养成分;2.比较: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种类能量饲料的优缺点,分析适用范围。
第三课:能量饲料的选择和应用方法1.讲解:讲解如何正确选择和应用能量饲料,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农场或养殖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能量饲料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第四课:能量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1.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能量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经验和案例;2.总结:总结本课程进修内容,强调能量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教学评判:1.教室表现:评判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度;2.作业考核:安置相关作业,考核学生对于能量饲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写出实地考察的报告,分析能量饲料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六、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相关教材和资料,辅助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2.实验室设备:准备相关实验室设备,进行能量饲料的营养成分分析实验;3.实地考察场地:联系农场或养殖场,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2013--2014 年一职专种养殖专业《畜禽营养与饲料》教案计划(安排学时160)一、课程性质和教案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养殖、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实施本课程的教案是为了满足现代养殖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案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教案,使学生掌握在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时所必需的畜禽营养与饲料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具备在生产第一线解决一般性畜禽营养与饲料技术问题的能力,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技术带头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高技术的新型农民。
(一)知识教案目标1、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理解反刍家畜、单胃家畜与家禽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代谢特点;主要营养物质的营养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畜禽营养需要及常用饲料的营养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幻灯片、录像片或现场提供的畜禽典型营养缺乏症,能分析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2、熟练掌握当地20〜30种常用饲料及所属类别、营养特点及品质鉴定。
3、掌握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技术。
4、掌握配合畜禽日粮的基本技能,具备使用电脑配方软件选择畜禽最低成本日粮配方的能力。
5、学会使用常用分析仪器,具备饲料概略养分常规分析的能力。
6、学会进行畜禽饲养实验方案的设计和饲养效果检查的方法。
(三)思想情感教育目标1、在教案过程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农业、热爱自己的专业。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科学的态度和对学业精益求精的精神。
3、通过生产实习和参加实际生产活动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三、教案内容和要求(一)知识部分1、畜禽营养基础(1)动物与植物了解组成动物体、植物体的化学元素,理解组成动物体、植物体的化合物。
《畜禽的营养需要》导学案
一、导入
1. 问题引入:你知道畜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吗?
2. 目标明确:通过本节课进修,你将了解畜禽的营养需求及合理饲养方法。
二、知识讲解
1. 畜禽的营养需求:
畜禽在发展发育过程中需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其中,蛋白质是畜禽发展的基本物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参与机体代谢过程。
2. 合理饲养方法:
a. 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合理配饲料,保证畜禽获得全面的营养。
b. 提供清洁卫生的饮水和饲料,避免细菌感染。
c. 定期检查畜禽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饲养计划。
三、案例分析
以养鸡为例,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饲养需求,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确保鸡只健康成长。
比如,幼鸡期需要高蛋白饲料,发展期需要高能量饲料,产蛋期需要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
四、思考提升
1. 你认为畜禽的饲养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其营养需求?
2. 如果你是养禽者,你将如何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来满足畜禽的营养需求?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进修,我们了解了畜禽的营养需求及合理饲养方法,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做好畜禽的饲养工作。
畜禽营养与饲料教案1. 引言畜禽养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饲料作为畜禽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对畜禽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产能和品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畜禽的营养需求和合理配置适应的饲料是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畜禽的营养需求和各类饲料的特点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其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畜禽养殖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2. 教学目标•理解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并能根据不同阶段的养殖需求进行饲料配置;•掌握不同类型饲料的特点及其应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饲料的配方和加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内容3.1 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蛋白质需求•碳水化合物需求•脂肪需求•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3.2 不同阶段畜禽的饲料配置•幼崽期•生长期•成熟期•繁殖期3.3 不同类型饲料的特点及其应用•精料•全价饲料•含料饲料3.4 饲料的配方和加工•饲料配方原则•饲料配方软件的使用•饲料加工工艺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通过理论讲解,详细介绍畜禽的营养需求和饲料的特点;•实验:组织学生进行饲料的配方和加工实验,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提高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饲料配置和日常管理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参与度等,占总评成绩的50%;•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占总评成绩的50%;•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评价,作为平时表现的一部分。
6. 教材与参考资料•主教材:《畜禽饲料与营养学》•参考资料:《畜禽营养学》、《饲料配方与饲养》等。
本课程为一学期课程,共16周。
教学计划如下:教学周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1-2周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讲授第3-4周不同阶段畜禽的饲料配置讲授、讨论第5-6周不同类型饲料的特点及其应用讲授、讨论第7-8周饲料的配方和加工讲授、实验第9-16周实践操作和巩固复习实践、讲评8. 教学反思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畜禽的营养需求和饲料的特点,具备进行饲料配方和加工的能力,并能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阜平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案授课学期: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畜禽营养与饲料所用教材:专业:班级:任课教师:课题(项目)第一节动物营养基础知识课时 2教学目标方法手段教学目标:1.了解动植物质的化学组成,掌握其化学组成的不同点;2.掌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营养生理作用及特点;3.掌握微量矿物元素、维生素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以及能量在动物质内的转化;4.了解水的作用及利用。
教学方法:1、运用暗示法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2、情感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3、案例教学(如1.维生素缺乏的典型症状;2.微量元素缺乏的典型症状))。
教学手段:多媒质教学(1.PPT、2.录像、3.挂图)。
重点难点重点:1.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营养生理作用;2.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利用特点;3. 能量在动物质内转化过程。
难点:动物营养基础知识1.维生素的缺乏症;2.微量元素的缺乏症;和过程二、教学内容知识内容1. 动植物质的化学组成,掌握其化学组成的不同点;2. 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和在动物质内的消化、代谢规律;3. 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技术措施;4. 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代谢与营养作用;5. 能量的代谢转化;6. 微量矿物元素、维生素的生理作用和缺乏症;7. 水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实验内容1. 油脂酸价的测定。
2. 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症的观察。
思考题1.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
2.小肽的种类和作用。
3. 提高NPN的利用率和防止氨中毒的措施。
4. 粗纤维的作用。
5. 不同能量质质的利用。
授课教师签名实到学生人数课题第二节饲料与原料课时 2 (项目)教学目标方法手段教学目标:1.了解饲料原料的分类及基本概念;2.掌握不同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3.掌握不同饲料原料的利用特点和加工方法。
教学方法:1、导入法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2、多媒质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3、案例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质教学(1.PPT、2.录像、3.挂图)。
一、课程名称:家禽饲养二、授课对象:养殖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禽饲养的基本知识,掌握家禽的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技术及疾病防治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激发学生对家禽养殖行业的兴趣,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五、教学内容:1. 家禽的生物学特性2. 家禽饲养管理技术3. 家禽疾病防治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家禽有哪些种类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回答问题,总结家禽的种类和特点。
二、家禽的生物学特性1. 介绍家禽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外貌特征、繁殖特点、生长规律等。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家禽的生物学特性。
三、家禽饲养管理技术1. 介绍家禽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2. 讲解家禽的饲料配制和喂养方法。
3. 强调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预防疾病、合理用药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家禽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管理技术。
2.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家禽疾病防治1. 介绍家禽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2. 讲解家禽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及接种方法。
3. 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防疫意识。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家禽饲养管理实践操作,如饲料配制、饲养环境调控等。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家禽饲养管理的重要性和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家禽饲养管理心得体会。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禽生物学特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家禽饲养管理技术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学生对家禽疾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
八、教学资源:1. 家禽饲养管理教材。
2. 家禽生物学特性图片、视频。
3. 实践操作场所和设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家禽饲养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家禽养殖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鸡的营养与饲料》教学计划一、课程介绍《鸡的营养与饲料》是养鸡专业的必修课。
总课时120,课内课时108,6学分。
其中理论教学72课时,实践课36课时,自修课12课时。
第二学期开设。
本课程内容涵盖了营养学饲料学两大科学,主要介绍营养素的营养生理功能及各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不同动物对饲料养分的消化吸收及代谢过程与规律;不同种类鸡的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常用饲料的营养特性、营养价值及其合理加工利用;饲料配方设计、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及饲料质量控制;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基本实践技能。
二、课时安排:肉鸡的营养与饲料配制(22课时)主要介绍了肉鸡的常用饲料、饲料配方的设计、常用饲料的识别及质量控制肉鸡的常用饲料(6课时)鸡的植物性蛋白饲料(5课时)鸡的动物性蛋白饲料(5课时)矿物质饲料(3课时)氨基酸(3课时)鱼粉的营养特点(6课时)鱼粉的质量要求、简易鉴别法蛋鸡的营养保健饲料(12课时)肉鸡的营养保健饲料(10课时)鸡的营养需要和饲料配制(15课时)蛋鸡的饲养管理(30课时)雏鸡的饲养管理(6课时)育成鸡的饲养管理(6课时)育成鸡的限制饲喂(6课时)产蛋鸡的饲养管理(6课时)产蛋期容易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3课时)种鸡的饲养管理(3课时)肉鸡的饲养管理(20课时)限制饲喂方法(5课时)肉鸡的育肥(5课时)公鸡阉割(2课时)肉鸡饲料的组织与配置(8课时)鸡常用的饲料营养作用(10课时)鸡的营养与饲料问答(5课时)三、考试评定理论笔试占50%,实践占30%,实训占10%,作业、笔记各占5%。
《能量饲料》导学案
一、导言
本节课将进修关于能量饲料的知识,了解其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进修本节课,我们将能够掌握能量饲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为今后的畜牧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二、进修目标
1. 了解能量饲料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不同类型能量饲料的特点和应用;
3. 理解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量饲料的分类和特点;
2. 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
四、教学内容
1. 能量饲料的定义和分类;
2. 不同类型能量饲料的特点和应用;
3. 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
2. 讨论交流;
3. 视频展示。
六、进修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能量饲料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能量饲料的观点和重要性。
2. 进修:讲解能量饲料的定义和分类,介绍不同类型能量饲料的特点和应用。
3. 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就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作用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4.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七、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能量饲料的知识;
2. 思考并总结能量饲料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能量饲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其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进修兴趣和主动性。
家禽营养与饲料教案第一节:课程介绍和目标设定课程名称:家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时长:1个学时课程目标:1.了解家禽的饲料需求和营养需求;2.掌握家禽营养评价和调配饲料的方法;3.了解不同家禽饲养中常用的饲料类型和应用。
第二节:家禽的营养需求1.家禽的营养需求概述-根据家禽的品种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有所不同;-主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
2.蛋白质需求-不同品种的家禽对蛋白质的需求不同;-蛋白质是家禽生长和繁殖的基础,影响着家禽的生产性能。
3.能量需求-能量是家禽生长和代谢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4.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家禽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常见的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常见的矿物质有钙、磷、锌等。
第三节:家禽饲料的评价与调配方法1.家禽饲料的评价指标-蛋白质含量、能量含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等;-饲料的消化率、吸收率等。
2.饲料的调配方法-根据不同阶段家禽的营养需求,合理选择原料;-根据总量和比例要求,进行原料的混合。
第四节:常用家禽饲料类型和应用1.全价料-全价料是一种综合饲料,包含了家禽所有所需的营养成分;-家禽在特定阶段可以直接食用全价料。
2.配合料-配合料是根据家禽特定需求而调配的饲料;-可根据家禽的需求进行不同比例的配制。
3.补充料-补充料可以提供家禽缺乏的特定营养成分;-可根据家禽的需求进行适量添加。
第五节:总结与课程检测1.总结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学习了家禽的营养需求和饲料调配方法;-掌握了家禽饲料的评价和常用类型。
2.知识检测-进行简答题或选择题的形式的知识检测;-检测学生对家禽营养与饲料的掌握程度。
3.课程反馈与建议-学生对本课程的反馈和建议;-结合学生反馈进行下一次课程的改进。
以上为家禽营养与饲料教案的大致内容,建议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细化。
《畜禽的营养需要》导学案导学目标:了解畜禽的营养需求,掌握合理饲料配比的方法,提高畜禽养殖效益。
一、背景知识1. 畜禽的发展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2. 合理的饲料配比可以提高畜禽的发展速度和养殖效益,减少饲料浪费。
3. 不同种类的畜禽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和比例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二、进修内容1. 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及其作用。
2. 合理饲料配比的方法和技巧。
3. 实际案例分析:如何根据畜禽的发展阶段和品种特性进行饲料配比。
三、进修方法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畜禽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比原理。
2. 参与实际操作,观察畜禽的发展情况,调整饲料配比。
3. 与养殖专家交流经验,进修养殖技巧。
四、进修步骤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畜禽的主要营养需求及其作用。
2. 进修合理饲料配比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计算饲料配比的公式。
3. 参与实际操作,根据畜禽的发展阶段和品种特性,进行饲料配比。
4. 观察畜禽的发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饲料配比。
5. 与养殖专家交流经验,进修更多的养殖技巧,提高养殖效益。
五、进修评估1. 参与实际操作,观察畜禽的发展情况,记录饲料配比和发展速度的变化。
2. 与养殖专家交流经验,分享自己的养殖经验和心得体会。
3. 根据实际情况,评估自己的养殖效益,看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六、进修反思1. 总结本次进修的收获和不足的地方,为今后的养殖工作做好准备。
2. 继续进修和提高自己的养殖技能,为畜禽的健康发展和养殖效益贡献力量。
第四章家禽的营养与饲料配合技术本章教学要求重点掌握各种营养素的基本作用和需要量,了解常用的饲料原料及营养成分含量,学会自己配制饲料配方。
第一节家禽需要的营养素家禽至少需要 5 大类营养素,即能量、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一、能量能量是家禽最基本的营养素,是维持生命和生产的动力来源。
家禽对能量的需要量和日粮的能量水平以kcal 或kJ 代谢能表示。
(一)日粮中能量来源日粮中能量来源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类。
(二)日粮能量对其他影响素进食量的影响日粮的能量水平是决定饲料进食量的重要因素。
为保证各种营养素的适宜进食量,营养需要量必须以对日粮能量水平的相对关系来表示,尤其是蛋白质需要量,常以能量蛋白比表示。
(三)能量对生长的作用制约生长鸡生长的因素是能量。
肉鸡饲料的能量要求高些,要达到较高的能量浓度,必须添加油脂。
(四)能量对产蛋的作用母鸡随着体重的增大,产蛋越高能量需求也越高。
成年母鸡体重基本不在增加,虽然蛋重在增大,但相对产蛋高峰来说,能量需要量减少,如果继续摄入较高的能量,则多余的能量会增加脂肪的沉积。
二、蛋白质(一)蛋白质的构成蛋白质是由20 多种氨基酸组成的。
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1、必需氨基酸:是动物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需由日粮中供给的氨基酸。
成年鸡的必需氨基酸有蛋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等8 种氨基酸。
雏鸡的必需氨基酸除上述8 种氨基酸外还有组氨酸、精氨酸、胱氨酸、酪氨酸和甘氨酸,共13 种氨基酸。
限制性氨基酸:饲料中最容易缺乏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
鸡的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是蛋氨酸和赖氨酸。
2、非必需氨基酸:是动物本身可以由其它氨基酸转化而来不必完全由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
(二)氨基酸功能和缺乏症(三)蛋白质营养需要的特点1、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量与鸡的生长速度有关。
随着周龄和体重的增加,采食量增加,日粮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浓度应下降。
《畜禽的营养需要》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让学生了解畜禽不同种类的营养需求及其对发展发育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畜禽养殖的认识和兴趣。
二、设计内容:1. 了解畜禽的基本营养需求:学生将进修不同种类的畜禽(如鸡、鸭、猪、牛等)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及比例。
2. 掌握畜禽不同发展阶段的营养需求:学生将钻研畜禽在幼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对营养的需求变化,了解不同阶段的饲料配比和投喂量。
3. 分析畜禽饲料的营养成分:学生将进修如何分析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成分含量,了解饲料对畜禽发展的影响。
4. 实地调查畜禽养殖场:学生将分组前去当地畜禽养殖场,观察不同种类畜禽的饲养环境、饲料配比和发展情况,并进行调查和访谈。
5. 编写调研报告:学生根据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撰写畜禽养殖的营养需求调研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和总结结论。
三、设计步骤:1. 分组学生进行预习,了解畜禽的基本营养需求和发展发育规律。
2. 组织学生进行教室讨论,探讨畜禽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比。
3. 组织实地调研活动,学生分组前去畜禽养殖场进行观察和调查。
4. 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包括调研目标、方法、结果分析和建议。
5. 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调研效果并接受评审。
四、评判方式:1. 考察学生对畜禽营养需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评判学生对实地调研的观察和调查能力。
3. 评判学生撰写调研报告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作业要求:1. 完成预习资料的进修和教室讨论。
2. 参与实地调研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
3. 参与调研报告展示和交流。
4. 完成作业评判表格并接受评审。
六、参考资料:1. 《畜禽营养学》(第四版),张三等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2. 《畜禽养殖技术手册》,李四等著,农业出版社。
3. 《畜禽饲养管理实用手册》,王五等著,农业出版社。
以上为《畜禽的营养需要》作业设计方案,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次作业,深入了解畜禽营养需求,提高对畜禽养殖的认识和兴趣。
中职《畜禽营养与饲料》教材教法第一节《畜禽营养与饲料》教学要求与安排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畜禽营养与饲料》是一门涉及学科较多,内容丰富庞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一方面综合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吸收了畜禽养殖生产实践的经验,既是畜禽养殖专业后期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生产实践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
其任务是阐明饲料营养与畜禽的生长发育、繁殖、生产的关系和营养需要,从而基本掌握畜禽饲养标准,学会畜禽的日粮配合,以达到最小的饲料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饲养效果。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畜禽营养和饲料生产两大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达到以下要求:了解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和各营养成分与畜禽营养需要的关系;了解饲料的种类及各种饲料的营养特点;了解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掌握畜禽的营养需要量,不同生长生产阶段的饲养标准;掌握畜禽日粮配合技术;掌握饲料的加工调制方法和贮藏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时数分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规定,教学时数为12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4学时,实验实习36学时,具体课时分配见下表。
第二节《畜禽营养与饲料》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一、第一章饲料的营养物质及功用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饲料的组成及动植物体化学成分的异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的功能及其在畜禽体内的转化过程和相互关系。
(二)教材分析本章内容由饲料与畜禽体的成分和饲料营养物质的功用两部分组成,这是学习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础。
本章教学内容从比较饲料与畜禽体化学成分角度出发,阐述了饲料中各营养成分的营养功用及相互关系,为饲料生产和日粮配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畜禽与饲料的化学组成,包括水、干物质、无机物质、有机物质,畜禽体和饲料化学成分的比较。
蛋白质,包括三部分,其一是蛋白质的功能、组成、消化代谢和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特点;其二是氨基酸的概念、平衡、及有效利用率,影响必需氨基酸的因素及合成氨基酸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的利用;其三是简单含氮化合物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