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述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

论述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

论述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
论述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

论述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争论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因为,早在古希腊时就已经有了心理学的萌芽,但心理学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还只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心理学在独立后的一百多年中,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派。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各种最基本的心理现象,使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这样的一些基本元素后,再逐一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也就是内省。到20世纪20年代,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影响逐渐衰落。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JohnDeway,1859~1962)等人。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活跃于1890年到20世纪30年代,与构造主义心理学展开了激烈的学派之争,两者都主张研究意识,争论的焦点是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结构,还是研究意识的功能。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因此,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詹姆斯认为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詹姆斯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工作不应局限在实验室内,还要考虑人是如何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不断提出的要求的。为此,后来他的一些追随者们走向了心理测量、儿童发展、教育实践的有效性等各种应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

基于唯心主义的思想基础,上述两个学派都未能很好地解决方法学问题。相持了几十年后,当另一个新的学派--行为主义出现后,这两个学派都日渐衰落下去。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任务等方面都有自己明确的主张,是自觉地与构造主义相对立的学派。与之差不多同时或稍晚,在美国还有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些心理学家,早期的有卡特尔,后来有桑代克和武德沃斯等人,都是美国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总倾向的代表,不过他们并没有明确打出机能主义的旗号,其中像武德沃斯还不承认自己属于任何派别。他们的心理学主张和学术研究气氛比较自由而广泛,但也有美国机能主义的一些共同特点,因而可以归属于广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一般称为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这个学派有如下共同特点:

从研究心理的共同规律问题转向个别差异问题,它着重对个体的智力和能力进行研究,心理测验是主要的方法;

从研究意识内容转向研究意识活动,它并不将意识排除在心理学之外,但只注重意识的功用;从重视内省方法转向重视客观的方法,它不取消内省法,但并不把它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主张多种方法并用,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等;

从研究心理学“是什么”问题转向心理学“为什么”问题,它主张研究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但后者又要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

从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转向主张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把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提出的个体适应环境的一些原理加以具体化,使之应用于生活实际。

哥伦比亚大学从1884~1948年授予心理学博士学位多达344人,其人数超过美国任何一所大学,而且不少人都成为心理学界的知名学者。在此,我们仅介绍哥伦比亚学派三位主要代表人物卡特尔、桑代克和武德沃斯。

关于机能主义和构造主义的争论我也不是很清楚这个都是大师们长久讨论都没有结果的,下面我凭自己的了解说几个比较著名的:

卡尔与鲁克米克之争

(1)1911年鲁克米克发表《英文心理学教科书中机能一词的用法》一文,指出机能心理学所用的“机能”一词含义不明确,认为机能这个词有时是指心理活动,有时是指这一活动的功能。直到1930年卡尔在《1930年的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一章才对这一批评做出答复。卡尔认为:这两种用法没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两种用法并不代表两种含义,它们的含义是完全一样的;说机能并不违背逻辑,也不是什么谬误,其实这种用法与数学用法相似。在严格意义上说,卡尔与鲁克米克之争已不再是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之争,而是关于“机能”一词的含义和用法之争,因为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之争到了1927年铁钦纳逝世后便慢慢平息下来。这一方面是由于构造主义学派中只有铁钦纳最坚持冯特式心理学传统,其实到了1910年前后,铁钦纳对心理学的影响就已开始减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到了1930年前后,芝加哥学派的机能主义在美国已代表一种多数心理学者所接受的倾向,无需再为自身的合法地位而争辩了。作为一个派别的狭义机能主义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芝加哥机能主义作为学派虽然不复存在了,但在历史上却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至于作为一般倾向的广义机能主义则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有了不断的发展。正如舒尔茨指出:“今天在美国,即使机能主义不再以一个独立的思想学派而存在,心理学肯定仍然保持着机能主义的方向。由于机能主义非常成功,它已不再需要保持一个学派的特征。”

杜威与铁钦纳之争

(2)1896年杜威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一文中,批评了把反射弧分析为刺激与反应的元素主义,主张刺激与感觉一样,只是为了行动而存在,除非考虑它们与行动的关系,否则刺激便没有什么意义。1898年铁钦纳在《构造主义的公设》一文中正式提出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这两个直接对立的概念。铁钦纳认为构造主义是研究“是什么”的心理学,机能主义是研究“为什么”的心理学。1899年铁钦纳又发表《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一文,进一步阐述两者的区别。他指出,构造心理学才是正统的心理学,机能心理学只是心理

学的应用,不是心理学的本门。机能心理学虽然有用,但它必然建立在构造心理学的基础上。知道的就是这点

对了前面已经讲到,铁钦纳的构造主义与芝加哥学派的机能主义之争乃是早期的内容心理学与意动心理学对立的继续。它同普通心理学与个别差异心理学之间的争论互相联系着。

貌似还有一种是德温与铁钦纳之争

早在1895年,鲍德温就提出所谓的“反应类型说”,认为感觉的反应时间与运动的反应时间的差别是属于个人间的类型差别,而不像铁钦纳认为是由于观察者的随意态度不同引起的。这一对立使铁钦纳的立场与多数美国心理学家的立场之间的不同更加明朗化,并且很快就导致了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之争,尽管波林认为这个争论已被安吉尔和穆尔的研究所解决。

根的形态与结构教案

华师大版《科学》八(上)第六章《植物的新陈代谢》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第一课时:“根的形态和结构”) 宁海县教育局教研室邵万亮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的地位:是学习营养器官、新陈代谢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了解根的形态与结构,知道根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关系。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不同根形态的观察、根内部结构的显微图片的观察和讨论、新培养的生有大量根毛的根尖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和协作等能力。 情感和态度:通过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从根形态的一般到特殊等教育,使学生形成辩证思想;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协作精神;通过根尖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教学重点:根尖的结构及其功能是学习新陈代谢的重要基础,因此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4、教学难点:根的伸长过程、识别根尖各部分的细胞特点,因内容抽象,故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5、教科书内容编排:①由表及里(形态→结构→功能);②由一般到特殊、共性到个性;③重视观察、对比、分析、归纳、辩证思维等能力的培养;④了解根的一般知识。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采集不同类型的根,教师再准备一些学生不易带来的变态根; 2、培养学生分组观察用的根尖(带根毛); 3、分组实验有关的仪器:放大镜、显微镜、根尖纵切永久切片、镊子等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青菜是同学们熟知的植物,你们知道它有哪些器官吗? 生:根、茎、叶。 师:知道哪部分是茎吗?(展示处于营养生长期的青菜图片)。 生:指认图片上的根、茎、叶。 师:青菜还有其它器官吗? 生:花、果实、种子。 师(展示处于生殖生长期的青菜图片,认学生再认植物的整体结构,并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青菜的这些器官如何分类? 生: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师: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6-1绿色植物的营养器官”(板书)。 设计意图:复习初一知识,为引入新课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 师:植物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营养,我们天天都要与食用一些植物,你们能各举出一种分别食用某一种器官的植物名称吗? 生:花生主食种子、黄花菜主食花、西瓜主食果实、甘蔗主食茎、萝卜主食根、菠菜主食叶(学生回答活跃,需要教师进行调控,并对答案进行评价,当教师无法评价时,可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它是ΧΧ器官的?”)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不少的植物,接下来认我们对植物作进一步的了解。 活动1、同学间交换观察并比较课前采集的不同根的形态和组成,根据根的形态和组成的特

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 构造主义心理学是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以后,出现于欧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它与相继出现构造主义的机能心理学相对立。其主要代表是冯特和铁钦纳。这个学派受英国经验主义和德国实验生理学的影响,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发展概说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内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 构造主义一词是铁钦纳在美国和威廉.詹姆斯的机能主义论战时采用的概括。 1884年,詹姆斯为《心灵》杂志撰写一篇文章,题为《论内省心理学的某些忽略》。在文章的附注中,提到“心理构造”一词,原话是:“纯粹的红色或黄色的感觉元素,及其他心理构造的元素没有存在的根据,因为它们都不是心理的事实”。并于1898年发表《构造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一文,阐述了构造心理学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正式提出“构造心理学”一词以与机能心理学相对立。 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虽然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在研究对象、方法和研究问题上基本相似,但在具体看法上并不尽同。冯特讲统觉,认为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除具有选择性外,还有创造性的建造功能,铁钦纳不讲统觉,用注意代替统觉这个概念,认为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冯特把心理现象分析为感觉和简单的感情两种元素,铁钦钠则把它分析为感觉、意象和简单感情三种元素;冯特认为每种心理元素都有两种基本属性,即性质和强度,铁钦纳则认为心理元素的基本属性除性质和强度外,还有持久性、清晰性、广延性等;冯特认为情感包括愉快和不愉快、激动和沉静、紧张和松弛,也就是冯特的情感三度说,铁钦纳认为情感只有“愉快”和“不愉快”。 构造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心理学派,它为新兴的心理学提供了一些符合实际的实验资料。但是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把一切科学的研究对象都归结为经验,并且坚持心身平行论,他们实质上不承认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研究内容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识现象的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异同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异同 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是心理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学派,它们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对立的,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二者谈不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唯一可能的就是他们都是认为心理跟生理是有联系的,都试图寻求跟心理过程相关的神经过程。 那么,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和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首先,二者的哲学基础不同。构造主义是以经验主义、联想主义和实证主义为基础的,他们不仅给构造心理学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同时也确定了构造心理学的方法论和发展方向。机能主义的哲学和科学基础是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实用主义与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和美国人的精神气质相吻合,进化论则从科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身心机能发生发展的过程。二者蕴涵了机能主义思想的脉络。 其次,二者的内部结构不同。构造主义有比较明显的起始和终结标志,并且有铁钦纳这样的领袖人物领导着,内部结构比较完善。机能主义却没有明确的起始标志和终结点,只是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它也没有主要的代言人和领袖,内部结构比较松散。 第三,二者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的描述不同。构造主义强调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纯科学”,它把人的心理视为一个可以绝缘于外界的,独立自主的经验世界。机能主义则把心理学视为应用科学,强调心理和行为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性功能以及心理学理论的实用功能,并把心理学理论推广应用到教育、工业、临床医学、司法和社会政治与管理等各个领域,力求把人的心理视为一种生物适应的工具。 第四,二者的研究内容不同。构造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注意、联想以及情绪和情感,他们认为心理是由元素构成的。机能主义则主要研究一些心理操作方面的内容,他们强调心理的机能作用。 第五,二者的研究方法不同。构造主义采用内省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铁钦纳还将冯特的实验内省法改造成为了系统内省,即有明确研究程序的内省。机能主义则采用了实验的方法。机能主义者们用实验法来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但大多数都是用动物来作实验。 第六,二者的结局不同。构造主义在铁钦纳之后日渐消亡。然而,机能主义的发展则与之不同。广义地说,美国心理学今天仍然是机能主义的。今天,很大一部分当代的机能主义者正在进行关于人类学习的研究。而且,在美国,学习测验和心理测验作为研究领域的流行也是有关美国心理学的机能主义风格的充分见证。作为一种系统的观点,机能主义是盖世的成功,但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成就,它已不再是一个阵线分明的心理学学派。可以说,它已经被吸收在主流心理学中。

浅谈产品形态

浅谈产品形态形态学又名造型论,工业设计专业的全称为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形态学课程之于工业设计专业的重要性,勿庸多言。所谓产品造型设计,指用特定的物质材料,依据产品的功能而在结构、形态、色彩及外表加工等方面进行的创造活动。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无论外观还是完全意义的产品设计或其它相关设计,都必须解决包括形态、色彩、空间等要素在内的基本造型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形态学是一切造型设计的基础,贯穿于造型活动的始终。 现代造型艺术体系始于德国的包豪斯运动,它是以在科学而非个人感情基础上培养起来的视觉经验,将形式、色彩、肌理、材质等方面的训练及研究分离出来。这类造型训练作为包豪斯的重要基础课程,一直为后来的设计专业所采用,并不断取得突破。一方面更加紧密地与色彩、素描、构成等教学紧密衔接;另一方面更深入产品设计的各个角落,成为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的一条内在主线,是产品造型设计的核心课程。越来越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认为,应该把基础造型训练及相关理论在工业设计专业教学领域进行整合,并列为“形态学”课程予以讲授,以利学生更系统全面地掌握造型艺术的相关理论及手法。 “形”通常指物体外在的形状,“态”则是物体蕴涵的“神态”。因此,形态就是物体“外形”与“神态”的结合。在我国古

代便有“内心之动,形状于外”,“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等论述,指出了形与神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形离不开神的补充,神离不开形的阐释;无形而神则失,无神而形则晦,形与神之间不可分割。只有将形与神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对事物完整而科学的认知。可见,形态要获得美感,除了要有美的外形外,还需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精神势态”,犹如历代中国画家在创作时所追求的那种境界-形神兼备。 形态作为形式要素之一,是形式的基础。形态学重点是通过外形把握其表现,即通过特点对观者所产生的心理效益去研究形态的“态势”或“生命态”表现,以设计上对形态注入感人的魅力为切入点。 形态是造型艺术即设计借以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及满足人的视觉评价、使用需求的重要媒介之一。一个人、一个物件、一个色块、一个点、一条线,乃至一部分空间和空间中的一组物象,都具有形态性。 产品的形态是信息的载体,工业设计师通常利用特有的造型语言(如形体的分割与组合,材料的选择与开发,及构造的创新与利用等)进行产品的形态设计。借助产品的特有形态可以向外界传达设计师的思想与理念。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也往往通过产品形态所表达出的某种信息来判断和衡量与其内心所希望的是否一致,并最终做出购买的决策。

浅析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的区别

浅析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区别 【摘要】: 在西方心理学史上,机能主义和构造主义心理学是两个重要的流派。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这两大学派的争论一直延续了很久,他们在历史背景,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的问题和身心关系等方面也各不相同,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本文将从以上几点内容出发,简要的分析一下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区别。 【关键词】: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区别 【正文】: 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两大学派的争论一直是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一大主线,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心理学思想,下面简要的对其区别进行简述。 首先说一下他们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代表人物,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E.B.Titchener,1867—1927),是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以后出现于欧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机能主义是19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到20世纪20年代成为美国心理学中主导的势力,它代表当时美国心理学的主流。它的首倡者是威廉.詹姆斯,一位深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影响的心理学家。詹姆斯开拓的机能主义思想由芝加哥大学的杜威、安吉尔和卡尔继承和发展,形成了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又称芝加哥学派。二者出现时间相近,在当时各自发展壮大,形成了对立的局面,共同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虽然今天机能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阵线分明的学派已不复存在,但它的观点已融合在心理学发展的主流中。 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在内容方面的不同,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的问题和身心关系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比较和陈述。

第一、研究对象 构造主义研究意识内容和意识构成的要素。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或意识内容本身,不应该研究其意义或功用。而机能主义研究意识的机能。杜威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心理学研究应当以心理“效用”为目的;哥伦比亚学派也主张研究意识的功用。 构造主义理论中,铁钦纳认为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心理内容自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它的意义或功用。他认为机能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应用,是心理技术,而非心理学本门。心理学的对象是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经验、心理、心理过程和意识都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表现形式。他认为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心理的结构,机能心理学虽然有用,但它必须建立在构造心理学的基础之上。铁钦纳这种把意识的构造或内容和它的机能截然分开的观点,含有明显的形而上学因素。 机能主义理论中,詹姆斯认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生活的科学,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按他对于现象及条件的理解,他把生理条件和心理现象都包括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中。詹姆斯反对冯特式心理学的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各种元素,他认为意识原是不断流动的,不能因为心理学家把它分析为断片或元素,就得出意识原来是断片或元素集合而成的这种结论。 第二、研究方法 构造主义理论中,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对意识经验的观察,即内省法。内省法即是:认为内省是对意识经验的自我观察。铁钦纳在心理学的方法问题上不仅继承了冯特的基本观点,而且把“内省法”强调到了不适当的地步。因此,他的心理学有人称为“纯粹内省的心理学”。他的实验内醒法却有五个方面的特点:1坚持只有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才能进行内省,坚持反对使用未受过训练的观察者;2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是根据记忆来进行内省描述,

根的形态教案

根的形态教案 根的形态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根的功能和形态特点以及根系的类型。2、知道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能力目标通过了解根的组成,培养学生对植物结构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使学生建立起植物体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观点。教学建议一、本节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1、根的组成和根系的概念及根系的种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1)根的形态主要由根的组成决定。只有分清根的组成,才能理解根系分类的标准,才能更好地了解根系的特点。(2)根系的概念作为教学重点,原因有二。其一:根系是指,一棵植物生有的所有根的总和。它包括植物地下部分的所有根,也包括地上部分的根,如气生根、不定根等。其二: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应该是很广泛的,所占的体积应超过地上部分的体积(实际往往受地下环境的影响,而没有达到应有的体积),至少应该是相同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根系的支持和吸收的作用。(3)根系的种类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因为:根系的种类可做为植物分类的一个依据,了解这一依据,对认清植物的属性是有帮助的。2、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因为: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学生往往容易把须根系误说成”须根”,或认为须根系主要是由”须根”组成的。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说明:主要由茎基部节上产生大量不定根组成的根系叫须根系。也可比喻为:须根系中的根彼此间几乎没有粗细之分(与直根系相比),外观似胡须,故称之为须根系。强调:植物的根主要有三类,即主根(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侧根(长在主根上的根)、不定根(长在茎、叶上的根),没有”须根”。三、教法建议由于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根的形态,所以必须通过大量的实物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感兴趣。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利用实物和挂图,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和讲解进行教学。由于主根、侧根的概念联系到种子萌发、种子的结构等内容,所以可以利用上节课种子萌发的实验材料,通过复习、巩固胚根的发育,过渡到主根、侧根的知识上。上课之前,提早栽种一些容易长出不定根的枝条(如彩叶草、玻璃翠、柳树、天竺葵)和容易长出不定根的叶(海棠、落地生根),使其长出不定根,供上课时使用。关于根系的实物可以临时采集一些具有直根系的植物(如小白菜、香菜)和具有须根系的植物(如葱),供学生观察。不过,在制作根系实物标本时,必须要注意根系的完整性,以免导致学生的误解。通过一棵较为完整的根系,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的体会到直根系和须根系的特点,同时还可以明显地看到植株的根系要比地上部分发达,一般都大于主茎高度。由此再让学生联系高大的乔木,可以推想出它们的根系有多么庞大,从而有助于理解这节教材的中心问题:庞大的根系适于使植物体稳固地固定在一个地方,从土壤中吸收充足的水分和无机盐。这一节的某些内容,要注意不能讲得绝对化。例如,课本里提到双子叶植物的根系大都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大都是须根系,不能讲成双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直根系,单子叶植物的根系都是须根系,因为这是有例外的。通过”实验十”和设计其他实验,探究根的向水、向肥、向地性。如果课时不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或通过课外小组活动,进行实验设计,并在以后的课上汇报实验结果。教学设计方案重点:根的组成;根系的概念及种类难点:须根系与不定根的关系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设计思想:本节课的知识相对来讲都比较抽象,所以可以通过不同根的实物,让学生直观的学习根的组成和根系的特性,分析根的生长特性,并利用探究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提问:种子萌发时,哪部分最先发育出来?2、组织学生回答。3、组织学生分析根的功能。4、总结,引入新的课题。根有固定植物于土中,并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无论

(完整版)心理学十大流派综述

一、内容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19世纪60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费希纳(1801-1887)的心理物理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这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物理学之间的独立学科。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S=C*org(R/R0),其中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激强度。 这个公式表明刺激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的感觉的强度。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看,费希纳应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冯特(1832-1920)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内容)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 待续...... 二、意动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意动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息息相关。可以

说,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是促成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直接动力。 意动心理学派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几乎同时产生,创始人布伦塔诺。 1874年布伦塔诺发表了著名专著《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在书中,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思维活动,即"意动",并将"意动"概念作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进行阐述。 待续......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内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内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铁钦纳的个人努力有重要关系。并在铁钦纳去世后衰退。并在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论战中得到发展。 时代精神: 科学界百家争鸣。德国事实上已经成为当时世界心理学研究的中心。 待续...... 机能派心理学和构造派心理学的争论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中只有铁钦纳始终坚持明显的传统,他是一个性

根的基础知识形态种类与结构

根的基础知识形态种类与结构 根的作用是吸收土壤中水分及溶于水中的无机盐类,此外有研究报道称,大根也是合成激素、氨基酸的场所。根系对环境的水土保持作用也是很明显的。 一、根的形态及种类 胚根首先形成的是主根,主根直接与茎相连。主根上再产生的根为侧根,包括支根等。有些根不从主根产生,从茎、侧茎基部、叶产生根,称为不定根。一般单子叶植物的须根和扦插繁殖产生的根都是不定根。有些根上发出芽能生长茎,称为不定芽。植物真正吸收土壤水分、养分的根部为根毛部位,肉眼可以看到这个部位靠近根尖附近。主根、侧根、不定根都在这个部位长有根毛。 1、按根的起源和形态分为二类根系 ①直根系 主根发达,明显比侧根粗壮。大部分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属此类型。 ②须根系 主根不发达或早已停止生长,从茎基部丛生许多粗细不一的不定根。大部分单子叶植物属此类型,如竹、棕榈、小麦、水稻。 2、按根在土壤中分布的深浅程度分为二类根系 ①深根系 主根发达,深入土壤,垂直向下生长,如马尾松、樟子松的根系。 ②浅根系https://www.doczj.com/doc/5717477914.html,

主根不发达,侧根或不定根向四面扩张,根系大部分在土壤表层,如刺槐、悬铃木的根系。 二、根的结构 根结构分为根尖、根初生结构、根次生结构三部分,根尖具很强的细胞分裂功能,根生长主要靠这部分。根尖、根初生结构与根伸长及各组织形成有关,根次生结构则是对根加粗的描述。以根尖结构为例,从根顶端到根上端开始生根毛的部位为根尖,一般长约0.5-1厘米,是根生长最活跃的部位。从根顶端自下而上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又称成熟区)四个部分。分生区也叫生长锥,由分生组织细胞组成,不断分裂细胞,往顶端分化形成根冠,往伸长区方向分裂,细胞分化形成根。根冠为几层薄壁组织细胞,不断由分生区产生,又不断与土壤摩擦损伤,因此根冠始终保持一定厚度,使根在土壤中生长时分生区不受伤害。www.lvy https://www.doczj.com/doc/5717477914.html, 根毛区密生根毛使根表面增加了吸收面,是根吸收水分、养分的主要部分。根毛区1~3周即死亡失去吸收功能,由伸长区不断形成根毛区来补充。因此,根只有不断生长才能顺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三、根瘤和菌根 某些高等植物在长期进化中,与根瘤菌(真菌)、菌根菌(细菌)相互利用,提高根的功能,形成共生关系。这些植物的根表面为根瘤和菌根。这在林业、农业上有很重要的意义。林业造林常选具有根瘤、菌根树种或接种菌种使苗木发育健康,改良土壤。 1、根瘤

结构主义与叙事学

结构主义与叙事学简介一 什么是结构主义?什么是叙事学? 20世纪是一个思想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人类的思想,在哲学、政治、经济、艺术、文化等各个领域里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像走马灯一样频繁变幻的各种文艺理论和思潮也如繁星般璀璨了20世纪的文学天空。这些此起彼伏、不断翻新的文学批评流派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接受美学、女权主义……结构主义和叙事学,是文学理论的星空中颇受关注、十分耀眼的明星。 结构主义,说到底是一种方法论。正如结构主义大师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结构主义不是一种哲学理论,而是一种方法。它对社会事实进行试验,把它们转移到实验室。在这里,它首先注意的是关系,试图以模型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 叙事学,则是运用了结构主义的方法,对叙事作品、叙述、叙事结构以及叙事性的理论进行研究的科学。 下面,我们将对结构主义和叙事学的理论进行一个简明扼要的疏理和阐释。 一、结构主义 1、结构主义有什么了不起?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结构主义似乎是离我们很远的东东。即使是一些专业的文学工作者,如果不太接触西方理论,也很可能会不以为然地说:“结构主义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了不起?” 事实上,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早已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思想方法上的一场广义的革命。结构主义诞生之后,它像一把利剑一样改变着人们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并无孔不入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角落:作为文化思潮,它涉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部门,如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等;作为文艺思潮,结构主义几乎影响到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从理论到创作,从小说、戏剧、诗歌到电影。这一思潮还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国际影响,从60年代中期开始,它以法国为中心,迅速扩展到英、美、西德、意大利、丹麦,并对苏联、东德、波兰、捷克等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产生了影响。它是战后继英美新批评派和法国现象学派而成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界的第三大思潮。有人认为,从6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的人”取代了“存在主义的人”。 那么,是谁制造了结构主义这么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呢? 2、谁制造了结构主义?

心理学十大门派之构造(功能主义)心理学派

心理学十大门派之构造(功能主义)心理学派 1、发展背景及代表人物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内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内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这个学派主张心理学应以意识或意识经验为研究对象,心理学家的任务在于分析意识的内容,查明意识的组成元素和构造原理。构造主义一词是铁钦纳在美国和威廉.詹姆斯的机能主义论战时采用的概念。 2、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如何连结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儿童心理等心理学领域,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1)研究对象 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心理内容自身,研究它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它的意义或功用。他认为机能心理学只是心理学的应用,是心理技术,而非心理学本门。 (2)研究方法 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对意识经验的观察,即内省法。他打破了冯特的限制,把内省法应用到高级心理过程。 (3)研究的问题 他认为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有三个:①什么,即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元素;②怎样,即确定这些元素结合的规律;③为什么,即用一个与心理过程相应的神经过程来解释这个心理过程。 按照构造主义原理,铁钦纳发现的心理元素有3种:感觉、表象和感情状态,其中不能再简化的"心理原始粒子"是感觉。三者有质量、强度、明晰性和持续时间长短等属性差异。一切复杂而各异的高级心理过程都是由这3种元素复合而成的。 3、评论: 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机能心理学对心理的研究已从单纯主观方面扩大到心理的客观方面(外部行为),因此,这个学派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开拓了道路。在机能心理学的影响下,个别差异心理学、各种心理测验、学习心理学、知觉心理学等在美

心理学史 述评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

述评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 2007141057 周超锋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作为两个互相对立的心理学派别,是铁钦纳1898年在《构造心理学的公设》一文中提出来的。两者的对立可以说是以冯特为代表的内容心理学和以布伦塔诺为代表的意动心理学之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继续. 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是心理学史上两个重要的学派,它们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对立的,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那么,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和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首先,二者的哲学基础不同。构造主义是以经验主义、联想主义和实证主义为基础的,他们不仅给构造心理学提供了认识论基础,同时也确定了构造心理学的方法论和发展方向。机能主义的哲学和科学基础是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实用主义与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和美国人的精神气质相吻合,进化论则从科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身心机能发生发展的过程。二者蕴涵了机能主义思想的脉络。 其次,二者的内部结构不同。构造主义有比较明显的起始和终结标志,并且有铁钦纳这样的领袖人物领导着,内部结构比较完善。机能主义却没有明确的起始标志和终结点,只是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它也没有主要的代言人和领袖,内部结构比较松散。

第三,二者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的描述不同。构造主义强调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纯科学”,它把人的心理视为一个可以绝缘于外界的,独立自主的经验世界。机能主义则把心理学视为应用科学,强调心理和行为对环境和社会的适应性功能以及心理学理论的实用功能,并把心理学理论推广应用到教育、工业、临床医学、司法和社会政治与管理等各个领域,力求把人的心理视为一种生物适应的工具。 第四,二者的研究内容不同。构造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注意、联想以及情绪和情感,他们认为心理是由元素构成的。机能主义则主要研究一些心理操作方面的内容,他们强调心理的机能作用。 第五,二者的研究方法不同。构造主义采用内省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铁钦纳还将冯特的实验内省法改造成为了系统内省,即有明确研究程序的内省。机能主义则采用了实验的方法。机能主义者们用实验法来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但大多数都是用动物来作实验。 第六,二者的结局不同。构造主义在铁钦纳之后日渐消亡。然而,机能主义的发展则与之不同。广义地说,美国心理学今天仍然是机能主义的。今天,很大一部分当代的机能主义者正在进行关于人类学习的研究。而且,在美国,学习测验和心理测验作为研究领域的流行也是有关美国心理学的机能主义风格的充分见证。作为一种系统的观点,机能主义是盖世的成功,但也是因为有这样的成就,它已不再是一个阵线分明的心理学学派。可以说,它已经被吸收在主流心理学中。

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结构主义学习理论 布洛纳的结构主义学习理论,是80年代引进来的。布洛纳写了一本书叫《教育过程》,这本书是很薄一个小册子。在1957年苏联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第一次人造卫星上天,美国非常惊慌,为什么第一颗人造卫星不是美国发射,而是苏联发射的?美国人因为第二次大战以后,总以为他的军事上、科技上都是领先的,没想到第一颗人造卫星苏联抢先发射了,美国很惊慌,所以他的代表团到苏联去调查,调查他们的教育。同时,1958年,美国的国会发表了一个法律——《国防教育法》。这个《国防教育法》,就是要加强理科的教学,加强外语教学,加强数学教学,所以那个时候叫做加强新三义,就是新的三门课,一个是理科,一个是外语,一个是数学。在这个《国防教育法》发表以后,35位美国的科学家、教育家,在一个地方开会研究怎么改革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中小学的教学。布洛纳是当时的主席,开会时布洛纳做总结,在开会以后,这个总结报告就是这本书《教育过程》。这本书很薄,也就是几万字的一本册子,但是它全面阐述了布洛纳的结果主义的学习理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教学任务主要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教育的任务不是别的,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它的任务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能够得到智力的发展,这跟前面的章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是一致的,更重要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第一个观点。 (2)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不管教师教什么课,最主要是要使学生理解这本课基本的结构。所谓基本的结构,就是基本的理论、基本的定义、基本的概念和基本的范畴等等。而且他认为,这种基本的结构是可以教给每一个孩子的,不同年龄的孩子都可以掌握这个基本的结构。比如数学,数学有交换率,分割率等等。再比如规律,物理有物理的基本的规律。这基本的结构,是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孩子。用不同语言,不同的方法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结构学生。最基本的东西,他认为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结果。什么是结构主义?要掌握一个最基本的结构,而不是掌握许多事实,也就是说,不是掌握这个学科的很多很多具体的知识,最主要的掌握基本理论。 (3)布洛纳还提出来要用发现法,即在方法上提出来要用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要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要像历史学家那样来学习历史。他强调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发现法有几个基本程序:第一,选定一个或者几个问题;第二,创设一个发现问题的情景;第三,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第四,对假设进行验证,即收集材料,对假设进行讨论,论证,验证;最后,做出符合科学的结论,做出了符合科学的结论,转化为能力,而不是转化为动力。也就是说,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有问题,然后,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情景安排,然后假设这个问题得到什么结果,再收集资料实验,最后得出结论。我举一个例子来讲,美国有一个小学,我们一个教师到那去进修,上一堂自然课,美国教师上课就采用发现法,教师发给每一个学生三颗葡萄干,一杯汽水,问这个学生,这三粒葡萄干搁在汽水

心理学七大流派

心理学七大流派一、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活跃时间:1879—20世纪20年代 (3)观点: ①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 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②主张将内省与实验结合起来。 (4)评价: ①首先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推动了心理学实验研究 的传播和发展; ②把心理学看成纯科学,只研究心理的实际存在,不去讨论其意 义和功用,因而狭隘。 (5)备注: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二、机能主义 (1)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2)活跃时间:1890—20世纪30年代 (3)观点:

①主要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提出意识 流的概念; ②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推动向实际生活的发展; ③强调心理现象对客观环境的适应和功用,不以研究意识经验为 限; ④关心心理学在各个领域内的功效和应用及改进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 (4)评价:由于机能心理学对心理的研究已从主观方面扩大到外部行为,因此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开拓了道路。在机能心理学的影响下,个别差异心理学、各种心理测验、学习心理学、知觉心理学等在美国有了明显的发展。 三、行为主义 (1)代表人物:旧行为主义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以斯金纳为首(2)活跃时间: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3)观点: 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②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③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④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完全是由环境所控制 和决定的。 (4)评价: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 概述:1、特征:结构主义不是一个由持有共同的哲学立场的哲学家所组成的一个哲学流派,而是像现象学运动那样的一种由结构主义方法论联系起来的思潮或运动。被称为结构主义者的可能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语言学家等等,他们研究的问题各种各样,许多人也并不认为自己是结构主义者。这使得结构主义运动又与现象学运动不同。结构主义思想公认的先驱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在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成为结构主义的基本原理。他的思想由法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森引入法国学术界,由此。结构主义成为法国思想、学术界风靡一时。列维-斯特劳斯首先把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观点和方法看作是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普遍有效的哲学观点和方法,并把结构主义应用于人类学研究。阿尔都塞以结构主义方法来理解和解释马克思主义,成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法国思想家们试图以其所谓客观性的理论,来取代存在主义的主观性理论,从而迎合了西方以追求知识为要务的哲学传统。 2、结构主义一般原则:结构是指一事物内部各个基本因素之间的总体的相互关系的稳定模式。它使各个基本因素构成一个整体,对内调整这些因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关系;对外则发挥其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结构是能动的,它不断利用新的外界因素来复制自身,从而使得原有的结构得到转换与更新。结构主义力图寻找到一切事物,尤其是社会现象中的不变的结构,并以这种结构来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所谓结构主义的态度,就是对不变性的追求,就是对表面差异中的不变因素的探求”(列维-斯特劳斯)一切社会现象都是人的心灵的先天构造能力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构造而成的,言语、神话和亲属关系都是由人的这种先天构造能力无意识创造的。 言语语言结构 神话神话心灵的先天构造能力 亲属关系亲属关系 A 、整体性原则。所谓整体性,就是指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的整体对它的各个组成成分在逻辑上有优先的重要性。 B 、理性主义原则。要把握事物的深层结构,只能采取“重新构造”的方法。 C 、共时性原则。事物的性质和意义是由事物深层结构所决定的,而结构并不随着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变化,它是稳定的、封闭的和自足的。 第一节结构主义语言学 一、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索绪尔(1857-1913)出生于瑞士日内瓦。年轻时在瑞士和德国求学,后来在法国高等研究学院讲授语言学,建立了语言学的法兰西学派。1891年起在日内瓦大学任教。从1906年起,他讲授“普通语言学”课程,其中提出了他的语言学的新观点,即人们所公认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模式。这一时期的讲课内容,在索绪尔逝世后来由其学生加以整理,以《普通语言学教程》为名出版。 1、能指(signifier)与所指(signified):索绪尔认为,语言就是由记号(或符号sign,不是code)组成的体系。在索绪尔看来,语言中的任何一个词都是一个记号,而语言就是作为一个记号系统发挥作用的。他把记号划分为两个组成部分:“能指”与“所指”。能指构成了记号的物质方面:在口语中,能指就是说出来的或听得到的声音;在书面语中,能指就是字里行间的标记。所指构成记号的思维方面,也就是记号的意义。 2、语言(language)与言语(speech):索绪尔认为,言语是个人现象,而语言是社会现象;言语是个人所说的话,而语言则是一个体系,是一个先验的结构,它决定了言语。在人们日常以语言为媒介进行沟通的时候,语言是他们必须遵循的整体规则;言语则是单个的言说者在现实生活里所使用的系统。 3、共时性synchrony与历时性diachrony:索绪尔把语言的共时性与历时性区别开来,强调共时性研究的重要性。历时性是从事物发展的过程来研究一个事物,从语言来说。历时性是研究语言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的现象,也就是语言的演化。共时性则是从事物一个时间内的横断面来进行研究,从语言来说,就是研究语言的静态结构。索绪尔强调,共时性研究,不管从语言学的发展,或者从研究事物结构的一般理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共时性研究则侧重于同一时间内某一语言系统中各种语言现象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研究它们同整个语言系统的关系。索绪尔的共时性语言学认为,人的理性有一种先验的结构,它在意识中支配人的行为,所以,一种由人类行为构成的社会现象,不管它在表面上如何,都蕴含着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支配这些现象的性质和变化。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1、内容心理学派: 19世纪60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S=C*log(R/RO),其中 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 激强度。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 冯特将内省实验法引入了心理学。由于冯特的努力,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以后,世界各国的青年学生纷纷来到莱比锡学习心理学的实验方法。这些学生学成回国以后,成为各国心理学发展的先驱人物。他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观点: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 评论:冯特把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在研究方法上他归根结底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 省法,内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占一定比例。既然 依赖于个体的直接经验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那么抛弃内省就无法探索这种经验, 这是冯特无法解决的矛盾。 冯特使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从此开辟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创立了新心理学--实

第一节∶结构主义理论概述

第一节:结构主义理论概述 一结构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 20世纪30到50年代的法国,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为代表的主体哲学在学界一统天下,尤其以萨特的存在主义最为活跃,萨特几乎成为了法国人的精神偶像。然而,在接下来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形势发生了急剧逆转,以列维一施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了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统治地位。 萨特将现象学的方法作了最大化的发挥,用它来描述人(主体)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世界里的各种境遇感。萨特在其《存在与虚无》中讨论了作为“主体”的人,所面临的孤独、空虚、自欺、说谎、自为、自我、情欲、冷漠、憎恨、恐惧、绝望、自由与责任等各种处境问题(萨特,1987)。萨特的这些探讨己经超越了19世纪哲学的思考范围,体现了对人类现实生活体验的问题意识。但是,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企图以人(主体)的意识来抹除由于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他者的分裂和对立所带来的认识论裂痕,用人的想象与欲望来填补主观感受与现实、表象与真相之间的空洞。它容易使人们在处理社会与人生的实际问题时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色彩并最终陷入困境。正如结构主义所批判的那样,以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为代表的主体哲学(人道主义)在使世界日益人性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两难问题:由于世界日益人性化,创造了更多的人类主观性,任何证实或断言这种主观性的客观方式都消失殆尽;主体在没有实质的情况下变得愈加焦虑和孤独。 从学术背景来看,结构主义产生于新兴社会科学与传统学术堡垒“索尔邦1”的权力之争。19世纪后期以来,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新兴社会科学不断产生,它们与老态龙钟的索尔邦迎头相撞。这些新兴的学科可以脱离旧有的意识形态语言,直接面对文化和问题,凭借学者的思考与观察而提出新的理论架构。这些新兴社会科学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结构的方法,并以之作为与古老索尔邦决斗的武器。结构主义还处于这样一个时代:语言学成了科学的领头羊,它带领社会科学一步步迈向科学的胜境。在这方面,结构主义成了一面大旗,“现代派”扛着它与“古典派”一决雌雄。因此,结构主义运动诞生于并进而推动了整个西方哲学界的语言学转向(the linguistic turn)。毫无疑问,结构主义是针对存在主义一现象学而发动的一场认识论和方法论革命。结构主义者极力反对萨特的那种个人主义、主观主义和过度情绪化,也反对现象学的唯心主义、本质主义和认识论的自我中心主义。在科学的名义下,“结构”成了反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科学严谨的学术研究的另一个选择对象。结构主义野心勃勃,不断打破传统的学科分界,重新绘制人类知识的版图。许多人踏着这条最新的道路蜂拥而行。结构主义时代到来了。 结构主义思潮的黄金时期是20世纪60 年代, 并在人本主义思潮中迅速取代存在主义而跃居主导地位, 60 年代中期是它的鼎盛时期。70 年代起, 由于法国出现了轰动全国的然而是短暂的“新哲学”, 结构主义成了强弩之末。 二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重要内容 1索尔邦是巴黎大学的别称,它是当时学术正当性的持有者,也是古老的人文学科的阵地和堡垒.

(完整版)心理学十大流派综述(20210206033713)

、内容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19 世纪60 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费希纳( 1801-1887)的心理物理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这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物理学之间的独立学科。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S二 C*org(R/RO),其中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激强度。 这个公式表明刺激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的感觉的强度。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看,费希纳应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冯特( 1832-1920)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内容)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 待续... 二、意动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意动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息息相关。可以

说,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是促成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直接动力 意动心理学派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几乎同时产生,创始人布伦塔 诺。 1874 年布伦塔诺发表了著名专著《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在书中,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思维活动,即"意动",并将"意动"概念作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进行阐述。 待续...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内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 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内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铁钦纳的个人努力有重要关系。并在铁钦纳去世后衰退。并在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论战中得到发展。 时代精神:科学界百家争鸣。德国事实上已经成为当时世界心理学研究的中心。 待续... 机能派心理学和构造派心理学的争论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中只有铁钦纳始终坚持明显的传统,他是一个性 格坚毅、好争辩的学者,1927 年铁钦纳因脑瘤去世,争论逐渐平息下来。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在心理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