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和草原》《犟龟》语文导学案新部编版备课教师凡在宾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8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屠格涅夫及相关文学常识,扎实掌握“濡湿、铿锵、颤抖、头晕目眩” 等重点词语。
掌握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朗读和分析,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让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第一课时I教材助读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
他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诗歌等。
他的小说语言纯净优美,结构严密,擅长描写自然风景,作品充满诗意的氛围和淡淡的哀愁,给人无尽的回味。
代表作有《父与子》《前夜》《猎人笔记等,他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猎人笔记》是他的成名作品,《树林和草原》是其中的最后一篇。
一、整体感知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段,反复品味语言。
朗读的基本要求:⑴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⑵态度要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⑶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读出喜爱之情。
2. 找出你喜欢的句段,反复品味,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3通过朗读,你认为文章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哪两个地方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再次诵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其特点的语句,概括地填到下列表格内。
n预习自测1. 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濡湿()苦艾() 养麦()轧轧()铿锵()()蔓草()榛树() 清澈()朦胧()()青苔()穹窿()贪婪() 草垛()头晕目眩( )2. 给下面的多音字主要并组词。
颤:读 _________ 音时,可组词 _________。
读___________ 时可组词_________ 。
3. 选词填空。
⑴蕴蓄蕴藏夜里________ 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点拨:两个词都是动词,都有蓄积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的意思。
主要区别:“蕴蓄”一般指抽象的事物,“蕴藏”既可以指抽象事物,也可以指具体事物。
七年级语文第12 课《树林和草原》导教案12.《树林和草原》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作者,整体感知课文,认识文章的写作次序。
(重点)2.品尝有没的语言,学习多角度写景的方法,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要点、难点)3.领会夏季里俄罗斯乡下的独到风光,接受美的熏陶。
一、预习设置1、作家作品简介屠格涅夫( 1818—— 1883),俄国 19 世纪家。
他的小说为俄国语言的规范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作《父与子》《前夜》《罗亭》等,他被称为“小说家中的小说家”。
本文选自《》,问题由连个名词构成,也是自然界中的两种景观,是本文描绘的两个主要对象:“树林”、“草原”,但是它们不是中国的,而是俄罗斯夏季的树林和草原。
2.初读课文,将有困难的生字词标明出来。
3.联合课文下说明,借助工具书,将以下生字初音,生词释义。
①.生字注音濡湿榛树穹窿轧轧铿锵模糊②.生词释义穹窿:铿锵:濡湿:模糊:蕴蓄:轧轧:笼盖:头晕眼花:4.再读课文,试将文章分红三部分,并归纳每部分粗心。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二、合作研究1.归纳文章主题主题归纳:2.文章是依据什么次序来写的?3.作者曾说过:“即使你其实不生来就是猎人,但你老是爱好自然和自由的,所以你也就不可以不敬羡我们猎人”。
在频频朗诵课文的基础上,认真品尝课后练习第一题里的两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并谈谈你的领会。
4.达成课后思虑与练习二、三题。
(第二题做在书上,第三题写在导教案上边)①.狂风雨过去了;你走出来。
我的天啊,周围全部多么快乐地闪烁着亮光,空气多么新鲜、清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芳香!······②.太阳落下去了;一颗星在夕阳的火海里发出发抖的闪光来······三、检测反应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状况和课后练习题的达成状况。
四、学海拾贝作者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犟龟》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新)-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犟龟》本课目标:1、通过欣赏动画,理清作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领会课文主题。
3、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实践体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全面理解“犟”的多层含义,从而正确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流程:一、.导入:(4')师:在这么多听课老师的面前,和同学们一起合作学习,感到非常高兴。
我想这正是展示同学们风采的大好时机,你们有信心吗?生(齐声回答):有!师:好!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心理测试轻松一下,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显示)(2分)①当你被别人轻视时你会怎么办?A、尽力与人争辩,心里不存在一点委屈B、默默忍受,待时机成熟再打算。
②当你努力了很久,别人却告诉你,你之前的努力方向是错的,你会怎么办?A、改变方向,从头再来,因为走自己的路也要听别人说。
B、一个方向走到底,付出任何代价也不改变,因为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③当你一直看不到成功的迹象时,你会怎么办?A、继续努力B、放弃努力师:这个题目属心灵选择题,先不要求大家说出答案。
请大家把答案写在我们的练习本上,放在课桌的左上角,等我们上完课后再来给大家揭开这个谜团。
师:在咱中国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行动迟缓的乌龟靠着自己的毅力战胜了迅捷而骄傲的兔子,故事中乌龟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常常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感动着我们。
今天,我们将再来认识一只乌龟,一只来自遥远德国的乌龟,它的名字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德国乌龟又将演绎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呢?生:犟龟。
(板书)米切尔-恩德二、读解课文1.预习检测(4')(出示投影)师:今天早上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来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
首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做第一题,给下列的字注音。
树林和草原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2、通过朗读和分析,体味作品的语言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氛围,在品读语言中学会写作散文的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生分析】学生已有前三篇写景文章的学习基础,对写景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习要点、学习方法等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文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宜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重点难点】(一)、学会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二)、通过朗读和分析,品味作品优美的语言(三)、领悟写景成功的要领。
【导学方法】教师适当引导点拨,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地品味、感悟、思考。
【导学过程】一、文学常识:(课前预习查阅)你知道俄国19世纪杰出作家屠格涅夫的情况吗?你看过他的《猎人笔记》吗?跟同学们介绍介绍。
二、整体感知:1、自学生字、生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感情基调3、结合思考与练习二,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特点的语句。
三、解读欣赏文本:1、《树林和草原》这篇散文描写了俄罗斯草原上从黎明到夜幕降临之后的美丽的景色,可以说在屠格涅夫的笔下,每个时间段都是那么地吸引人。
当然“一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就请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间段的景色吧?2、托尔斯泰称屠格涅夫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请你找出你最有感受,或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请从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以及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加以品味赏析!3、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觉得眼前的景很美,就比如说我们的校园吧,但当我们把它写下来,却连自己都感觉不到美。
那为什么屠格涅夫却能写得如此逼真,引人入胜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吧!四、质疑:至此,你对文章内容还有什么疑惑和问题呢?提出来交流。
五、想像拓展:任选一个描写片段,展开想像,把你能想到的、作者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要求用描写性的句子,比一比,看谁写得更生动(可以根据课文前面描写的景物进行补充)。
《犟龟》教学设计方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学案设计)章节名称七年级上第五单元第17课《犟龟》学科语文授课班级初一年级授课时数一课时设计者缪坚所属学校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童话作品,文章通过一只小乌龟坚持自己的目标,一路上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阻碍,终于实现了参加了一场它从未见过的最盛大、最热闹婚礼的故事,告诉学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的故事,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
依据标准课程标准:1、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综合,比较模糊,我只能以课选标。
)教育技术标准: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我感觉这是教育技术培训的重点,以学定教。
信息技术是个抓手或突破口。
)2、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3、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理解“犟”的含义,了解犟龟的形象。
2、了解童话的特点,掌握阅读童话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有体验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和教育;在动手写作中写作童话的乐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文章主题,学会遇到困难不放弃,坚持到底才能最终实现目标的道理。
(三维目标是有机的整体,教学中力求三维目标的统一达成。
《犟龟》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犟龟》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广西北海市一中)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内涵。
2、通过朗读,推敲品味真正语言。
教学辅助手段电脑课件教学步骤一、说“犟”1、以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吗?传说中,它背起了宇宙大地;它是动物界中的老寿星;它还曾跟兔子赛跑;它是谁呢?2、对,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只特别的小乌龟,大家一起来学习童话《犟龟》。
(亮课题)3、这只小乌龟特别在哪?(众答:犟)对,同学们真聪明,把这个字的读音“jiangK”念对了。
4、但“犟”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犟”下面的偏旁,是“牛”。
平时我们爱说,“某某真是牛脾气”,其实是说这人--(让学生解释“犟”的意义)5让学生谈自身“犟”的经历。
二、读“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视。
三、问“犟”1、学生提出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和生难字词。
2、申明上述问题在以下的学习中来解决。
四、析“犟”1、由学生所提出的某一个问题引入分析(灵活对待)。
2、布置学生组成每四人一个学习小组,准备动物片段的对话表演,可以上讲台,也可以在坐位上;并研究好该种动物的特点、劝阻内容和小乌龟的反应。
3、表演和分析(1)蜘蛛A、朗读;B、朗读分析;C、再找一个同学来读,前后比较;D、点拨,找准角色特点,就能读出味道;E、分析蜘蛛特点:a、退多、灵巧、不自信;b、哈哈大笑,充满同情,傲慢,轻视小乌龟;F、劝阻内容:路远,走得慢,婚礼两周后就要开始;G、小乌龟的反应:决定不可改变;H、出一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被别人轻视时,你会怎么办?尽力与人争辩,心力不能存在一点委屈;默默忍受,待时机成熟再打算。
(先不下定论,让学生自行感受,以下同)(2)蜗牛A、朗读;B、简评;C、分析蜗牛特点:a、迷迷糊糊,懒,没精神,没劲头,b、难过,不信任小乌龟;D、劝阻内容:方向走反;E、小乌龟的反应:调转方向,为什么小乌龟没听蜘蛛的意见,却听了蜗牛的意见?这说明了什么?(乐于听从正确意见)--小乌龟调转方向,回家了吗?(回答:没有),这说明他的决定仍是--(齐答--不可改变)F、做第二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努力了很久,别人却告诉你,你之前的努力方向是错的,你会怎么办?a、改变方向,从头再来;b、一个方向走到底,付出任何代价也不改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犟龟》精品教案语文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犟龟》精品教案语文版《犟龟》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主题,了解写作方法,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了解文章内涵;通过朗读,推敲品味真正语言;学习小乌龟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最终取得胜利的勇气和精神。
4、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培养在实现理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理解“犟龟”的形象特点;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吗?传说中,它背起了宇宙大地;它是动物界中的老寿星;它还曾跟兔子赛跑;它是谁呢?(学生回答)。
对,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只特别的小乌龟,大家一起来学习童话《犟龟》。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犟”,意思是固执,不听人劝。
它点明了本文主人公的鲜明个性。
龟,是本文描述的对象。
标题留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富有吸引力。
2、米切尔·恩德(1929-1995)。
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
出生于德国,父亲爱德嘉·恩德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米切尔·恩德曾画过画、演过戏,1960年和1962年接连发表两部儿童作品后,竟像蝉一样沉默了长达十年之久。
1971年他离开了德国迁居意大利,三年之后厚积薄发,发表了小说《毛毛》,并因此成为20 世纪登峰造极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如今米切尔·恩德这个名字,已像安徒生的名字一样家喻户晓了。
3、《犟龟》是20世纪创作的童话作品,渗透了新时代的特征。
米切尔·恩德的创作主张找回失落的文学创作的源泉——“童心”,找回一个能让孩子和大人共同参加的文学领域。
《犟龟》就是这样一篇新时代的佳作。
4、学习生字:邀请(yāo)遗憾(hàn)瞌睡(kē)荒漠(mò)哀悼(dào).....5、理解生词。
《犟龟》导学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童话特点,培养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
2、欣赏品味犟龟这一形象,全面理解“犟”的多层含义,从而正确理解文章的主题。
【重点难点】了解童话特点;欣赏品味犟龟这一形象;全面理解“犟”的多层含义。
【导学方法】合作、探究、竞争、表演,分角色朗读【导学过程】一、文学常识:(课前预习查阅)1、了解作者,介绍作者;2、了解文体:这是一篇童话,你读过学过哪些童话故事呢?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呢?二、整体感知:1、掌握生字词,并给重要的字词注音释义。
(课上交流)2、阅读课文,用一、二句话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3、分角色表演:[提示:1、预习时按小组组合,排练表演并自行准备动物头饰;2、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主要对动物的对话给以加工创造,并配以相应的动作、神态;3、角色分配共6个同学,1个当旁白,5个扮演作品中的动物。
]三、解读欣赏文本:1、思考“犟”的含义?在课文中找到体现“犟”的语句勾画下来。
2、请你说说这只犟龟与《龟兔赛跑》中小乌龟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点呢?3、能否把“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的婚礼呢?”中“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换成括号内的词语?4、理解结尾句“我一直说,我会准时赶到的!”的用意?5、你怎样评价“乌龟”的“犟”的性格?你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时候也需要这般的“犟”?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发?懂得了什么道理?让我们从古今中外名言警句中寻找答案来共勉吧。
6、完成课后练习三。
四、质疑:请把你预习时的疑惑和想考考同学们的问题写下来。
五、小结:谈谈你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收获(知识、内容、语言、写法、感情等)六、布置作业:小乌龟参加完婚礼后,回来时又碰到了那些劝阻过它的小动物,请同学们好好想想,这时那些小动物会说些什么呢?小乌龟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揣摩它们的语言、神态、心理等,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犟龟》导学案内容预览:《犟龟》导学案学习目标1、激趣阅渎,引导学生进入童话的优美意境,理解“犟”的含义和小乌龟行为的思想价值。
2、启发思考,探究文学作品的巧妙构思,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导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童话的世界。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呀,它几乎是伴随我们成长的。
那么大家听过几个版本的龟兔赛跑的故事,让我们来说一说。
有小乌龟赢的,有兔子胜的,有乌龟和兔子一起到的,还有……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只可爱的小乌龟,它是由德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家米切尔·恩德给我们带来的《犟龟》。
二、介绍作者先学生介绍,然后老师补充。
米切尔·恩德出生于德国,后离开了德国迁居意大利,1974年厚积薄发,发表了小说《毛毛》,并因此成功为20 世纪登峰造极德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如今米切尔·恩德这个名字,已像安徒生的名字一样家喻户晓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既然米切尔·恩德已像安徒生一样家喻户晓了,想必他的童话故事一定很精彩,让我们来大声朗读课文。
注意:朗读时要圈点勾画,看一看童话里写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将能表现他们性格特征的词语画出来。
教师出示字幕:朗读课文,要求:读出各种小动物“说话”的语气、语调,揣摩它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找同学复述课文四、性格分析作为一篇童话,同学们一定比老师更有发言权,那么我们来说一说,你喜欢哪一个小动物,在书中看出他有怎样的性格,他说话是的语气和神态应该是怎样的?(蜘蛛:嘲笑、自以为是;壁虎:傲慢、无奈:蜗牛:迷糊、明智,弱小而友善;小乌龟:自信、执著、坚定不移)这只小乌龟特别在哪?(犟)小乌龟的“犟”究竟体现在哪呢?这一次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读出各种小动物的语气,语调,语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