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12树林与草原
- 格式:doc
- 大小:84.00 KB
- 文档页数:5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树林和草原这两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引入树林和草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二章:树林生态系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生物种类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的结构和功能,解释树林中的生物相互关系。
分析树林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树林的生态环境。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第三章:草原生态系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生物种类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的生态特征,解释草原中的生物相互关系。
分析草原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3.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草原的生态环境。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思考的结果。
第四章:树林和草原的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4.2 教学内容讨论树林和草原面临的问题和威胁,如过度开发、污染等。
提出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措施和方法。
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保护树林和草原的策略。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草原修复等。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树林和草原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树林和草原的特点、作用和保护措施。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思考个人在保护环境中的责任和行动。
5.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树林和草原这两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引入树林和草原的定义和特点。
讨论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和功能。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等视觉辅助材料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树林和草原的了解和观察。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
收集学生的观察和想法,进行记录和反馈。
第二章:树林生态系统的探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组成。
培养学生对树林生态系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如生物多样性、食物链、物质循环等。
引导学生进行树林生态系统的观察和记录。
2.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假设。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地考察表现和观察记录。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假设,进行记录和反馈。
第三章:草原生态系统的探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组成。
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如生物多样性、食物链、物质循环等。
引导学生进行草原生态系统的观察和记录。
3.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假设。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地考察表现和观察记录。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假设,进行记录和反馈。
第四章:树林和草原的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保护意义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讨论树林和草原保护的重要性,如水源保护、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介绍树林和草原保护的方法,如植树造林、减少农药使用、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保护的具体实践。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保护树林和草原的建议和行动计划。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年级:七年级科目:语文主备人:孙红梅审批人: 备课组长班:姓名: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一、自主导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写景的顺序。
2、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学习文章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课时 1课时三、导学过程导前案:初步感知,夯实基础,整体了解(一)、课外预习:初步感知,夯实基础1、了解作者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杰出作家。
一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选自《》。
《猎人日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他因此被放逐。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濡湿()铿锵()穹隆()清澈()朦胧()头晕目眩()榛树()蕴蓄()导中案:问题呈现,合作探究,活动推进(一)问题呈现3、文章描绘了什么地方,哪个季节的风光?4、文章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这些景物的,这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5、结合思考与练习一,仔细品味语言及蕴含的情感。
(二)、活动预设:小组讨论、交流,朗读比赛导后案:展示成果,反馈梯度,点评提升小组展示,课堂交流,老师点拨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生成巩固文中在写景处用了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任选下面的描写片段,把想象的内容补充出来。
1、暴风雨过去了;你走出来。
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闪耀着亮光,空气多么新鲜、清爽,草莓和蘑菇多么芬芳!……2、太阳落下去了;一颗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光来……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树林和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特点、生态环境以及动植物种类。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自然环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对树林和草原的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及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树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树林和草原的资料、图片。
(2)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课文。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树林和草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动植物种类。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树林和草原的美丽之处。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树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共同总结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1)学生动手制作关于树林和草原的手抄报。
(2)学生代表展示手抄报,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谈收获,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周围的生态环境,写一篇关于保护树林和草原的短文。
2. 家长参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共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态度、参与讨论、完成作业等方面的表现。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分享意识等。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践活动成果,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
(语文版)《树林和草原》学案本方案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潜力,力求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摆正教师的位置: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
课堂学习目标明确,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重在培养学生的个性体验与创新能力。
学习目标1.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积累几个重点词语。
3. 学会一点赏析:感受文章优美的景物描写,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
4. 探究一点规律:引导学生领悟写景成功的要领。
5. 追求一点创新: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习活动过程.教师导入课堂学习的关键在于合作与交流,包括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同学与文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但合作与交流成功的前提是个人的自主学习,只有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的合作和交流才有意义。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旬主学习的成果。
.展示、交流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
积累字词: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教师强调三个词语(铿锵、穹隆、头晕目眩),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解释意义。
主要内容与情感基调:学生用一句话归纳本文主要内容,明确:本文写盛夏树林草原一天中的景色。
情感基调:喜爱大自然。
(教师引导: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赏析优美的景物描写,体验文章情感。
可由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说说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谈谈你的感受。
(教师引导:可以从语言、情感、画面以及给你的联想等方面去分析。
)小组合作交流,并形成合作学习记录,小组代表发言(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给予鼓励)。
配乐朗读文章末段,再一次感受优美的景物描写。
(教师引导:通过同学们的赏析和配乐朗读,我们确实感受到作者笔下优美的景色。
屠格涅夫是位善于描写自然景色的伟大作家,难怪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称赞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请同学们结合文章探究作者写景成功的密诀是什么?)4. 探究写景成功的要领。
《树林和草原》学习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词。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本文写景顺序。
2、理解本文所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知识超市作者屠格涅夫,俄国作家,这篇课文节选自屠格涅夫的特写集《猎人笔记》的最后一篇《树林和草原》。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
书中猎人的形象是贯穿全书各篇的第一形象,俄罗斯中部的大自然景色可以说是贯穿全书的第二形象。
屠格涅夫极擅长于描写自然风景。
托尔斯泰赞叹他的风景描写说:“只要他描上三笔两笔,自然景物就会冒出芬芳。
”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猎人笔记》的一些文章,体会优美之处。
预习导学(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各题)一、夯实基础正确掌握字音、字形、字义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濡.湿()铿锵..()贪婪.()穹.隆()蔓.草()头晕.()目眩.()榛.树()荞.麦()青苔.()镰.刀()清澈.()苦艾.()轧.轧()2.掌握词义:濡湿:穹隆:铿锵:轧轧:朦胧:贪婪:头晕目眩:蕴蓄: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作者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文章按顺序有层次地写出各种景物从到的变化。
语言准确、清新、细腻,散发出浓郁的诗意。
2.文章脉络时间景物特点早晨阳光照耀太阳升高雷雨过后黄昏来临夜幕降临合作探究1、课文中的“你”指的是谁?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本文省略号在文中有何作用?3、文章抓住草原特点,描写富于变化,语言生动优美;根据景物特点,恰当运用比喻,并富于变化,语言优美,富有表现力。
请揣摩下列语言,体会其中的妙处。
(1)、“晚霞如火一般地燃烧起来,染红了半边穹苍。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什么时间的景物?(2)“您拨开湿漉漉的灌木,聚积起来的温暖夜气一下子向您扑面而来;空气中到处洋溢着苦艾的新鲜苦味,荞麦和三叶草的香甜;远处有密密的一片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闪着红红的亮光;天气尚还凉爽,但已可觉出炎热的迫近。
“(3)“……不,这是月亮要升起来了。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树林和草原的自然风光。
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和草原的定义、特点和分布。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美丽。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和保护方法。
第二章:树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的结构、生态功能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树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的结构:树种、树龄、树冠等。
讲解树林的生态功能:净化空气、保持水源、减缓气候变化等。
探讨树林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供木材、旅游资源等。
2.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播放树林的结构和生态功能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案例分析:分析树林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第三章:草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的生态特点、物种多样性和保护意义。
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的生态特点:植被、土壤、气候等。
讲解草原的物种多样性:动植物种类和生态位。
探讨草原的保护意义:食物链、水源保护、碳汇等。
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草原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其生态特点和物种多样性。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草原的保护方法和生态价值。
第四章:树林和草原的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和保护措施。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保护行动的意愿。
4.2 教学内容:分析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砍伐、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
讲解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措施:植树造林、草原恢复、法律法规等。
4.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讨论树林和草原保护的行动和策略。
小组分享:各小组分享保护树林和草原的具体措施和行动计划。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持续关注和行动。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了解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特点。
学习树林和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观察力。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观察、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3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的定义和特点。
树林和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树林和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第二章:树林生态环境2.1 教学目标了解树林的生态环境和特点。
学习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3 教学内容树林的定义和特点。
树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第三章:草原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特点。
学习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3.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3 教学内容草原的定义和特点。
草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4.1 教学目标学习树林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4.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3 教学内容树林中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树林中的动物种类及其特点。
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章: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5.1 教学目标学习草原中的动植物种类及其相互关系。
5.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5.3 教学内容草原中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草原中的动物种类及其特点。
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树林和草原的protection6.1 教学目标了解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
学习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方法和措施。
6.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6.3 教学内容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如森林砍伐、草原过度放牧等。
保护树林和草原的方法和措施,如植树造林、合理规划草原利用等。
第七章:树林和草原的可持续利用7.1 教学目标了解树林和草原的可持续利用方式。
12.树林和草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重点词语。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写景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了解写景的顺序,品味优美的语言,学习文章寓情于景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探究作者写景成功的要领。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有顺序地描写景物的。
2、了解怎样才能把景物写美写活【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领略了朱自清描绘的春景之美,欣赏过老舍济南冬天的诗情画意,走进那闲适、安静的竹林深处人家,大自然神奇的美通过作家的生花妙笔,涓涓滴滴沁人我们的心田,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俄国杰出作家屠格涅夫也是写景高手,他擅长于描写自然风景,今天我们就来读读他的《树林和草原》,去看看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二、走进作者:屠格涅夫,19世纪俄国杰出作家。
——生四十余年的笔耕生涯中,创作了被誉为“艺术编年史”的六部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的中短篇小说、特写、戏剧、诗歌等各种体裁的作品,为俄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
《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揭露农奴主的残暴,农奴的悲惨生活,他因此被放逐。
课文节选自《猎人笔记》的最后一篇。
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濡.湿()榛.树()穹.隆()铿锵.()贪婪.()清澈.()苦艾.()荞.麦()镰.刀()青苔.()2、解释下列词语。
濡湿:穹隆:铿锵:朦胧:头晕目眩:3、请在括号内至少填上一个形容词来描述。
例:(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微微润湿的)空气(稀稀疏疏的)房屋()花朵()树木()夜晚()春天()冬天()竹林()夏天()秋天()晚霞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感情基调2、结合思考与练习二,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景物及特点的语句。
五、合作探究:1、《树林和草原》这篇散文描写了俄罗斯草原上从黎明到夜幕降临之后的美丽的景色,可以说在屠格涅夫的笔下,每个时间段都是那么地吸引人。
当然“一千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树林和草原》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树林和草原这两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引入课程主题,展示树林和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简要介绍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1.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树林和草原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树林和草原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如何保护这些生态系统。
第二章:树林生态系统的探索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如生物多样性、食物链、水源保护等。
分析树林生态系统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树林观察活动,记录树林中的生物种类和环境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树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草原生态系统的探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如草食动物、草本植物、水土保持等。
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3.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草原观察活动,记录草原中的生物种类和环境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树林和草原的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4.2 教学内容介绍树林和草原面临的主要威胁和保护措施。
讨论人类如何参与保护树林和草原。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树林和草原保护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参与保护活动,如植树、宣传保护意识等。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树林和草原的特点、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保护措施。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5.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树林和草原的特点和保护措施。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进行反思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