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品析关键语句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之句子赏析》专题复习考点之句子赏析点拨角度考点解说常见考题点拨内容在记叙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题目,只要找准角度,就可顺利攻下难关。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2.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1.赏析句子修辞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点;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印象鲜明;反语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答题格式: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④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凸起了……的特性。
2.赏析人物描写、细节描写从人物描写、细节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人物描写作用: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心理/感情,深化了××的主题。
细节描写作用:详细描写××,凸起表现了人物的××特性/心理/豪情,深化了××的主题。
3.赏析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环境描写作用:①渲染××气氛;②衬托××心情;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打破方法向日葵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1那天,约好在她上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邻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
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记叙文阅读——句子批注赏析句子批注赏析方法:1.修辞手法【比喻】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拟人】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反复】赏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了……,(强烈)表达了……情感。
【排比】赏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写出了……,(强烈)表达了……情感。
【反问】赏析: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写出了/强调了……,(强烈)表达了……情感。
【夸张】赏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启发读者联想,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2.字词赏析①明确字词含义/修辞/手法/词性/感情色彩……②结合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写出了……)③体会情感(表达了……)3.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语动心神外)①这个词/句是……描写②生动传神/具体/形象地写出了……③表现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侧面描写①这个词/句是侧面描写②激发人的想象力/对正面描写进行补充,写出了……③表达了……(有利于表现……性格)小狐狸买手套新美南吉寒冷的冬天从北方来到了狐狸母子居住的森林。
小狐狸跑出去玩儿了。
它在丝棉似的柔软的雪地上兜着圈子,溅起的雪粉像水花似地飞散,映出一道小小的彩虹。
过了一会儿,小狐狸回到洞中,对妈妈说:“妈妈,手冷,手发麻了。
”它把两只冻得发紫的湿手,伸到妈妈面前。
狐狸妈妈一边呵呵地往小狐狸手上呵气,一边用自己暖和的手,轻轻握着小狐狸的手,说:“马上就会暖和起来。
妈妈给暖暖,很快就会暖和的。
”狐狸妈妈心里想:可爱的小宝宝,要是手上生了个冻疮就可怜了。
等天黑以后,去镇上给小宝宝买双合适的毛线手套吧。
黑乎乎的夜幕降临了,把原野和森林笼罩起来,但雪太白了,无论夜幕怎样包,仍然露出雪光来。
狐狸母子俩从洞里走出来。
小狐狸钻在妈妈的肚子下面,一边走着,一边眨着滴溜圆的眼睛,好奇地看看这,看看那。
如何品析记叙文中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综观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中。
品析文中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应该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记叙文中的关键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
重点语句主要包括: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等等。
1、对关键词语和重点语句含义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一要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例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的含义,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
是反语,表示讽刺。
二要注意词语的感色彩,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例如:理解《我的老师》中“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一词的表达效果,首先必须明确“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三要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如《故乡》中“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
”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四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写作的背景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如《故乡》最后一句:“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弄清此句的深层含意必须了解该文的写作背景。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本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然而,辛亥革命后的十年,封建礼教仍然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百姓还面临着饥荒、兵、匪的威胁,农村经济几近破产,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国的希望在哪里,这一切引起了作者的深思。
据此可知,地上的路实指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道路,作者坚信只要去奋斗追求,希望最终定能实现。
排比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可有力渲染艺术形象,使句子气势磅礴,使情感的抒发酣畅淋漓。
反问使观点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激发读者的兴趣,能使论点突出,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对比能鲜明地显示出事物间的差别,能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点。
对偶使表达得内容相互补充,相互映衬,和谐整齐。
反复对于说理文中,起强调作用;用于抒情诗或散文中,起加强感情的作用。
引用可使所表达得内容生动活泼,感染力增强;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提供有力的依据,增强说服力。
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描写手法】例三: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我的老师》)答:运用动作描写,“落”和“轻轻地敲”表明蔡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表现了蔡老师性格温柔,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密。
答题格式:描写手法+内容+情感(性格特点)例四:“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王几何》)答:语言描写,突出王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表现了王老师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例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答: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我”和小伙伴们月夜行船的情形,渲染了夜景优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之情。
中考高频考点二:赏析重要语句一、考点分析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
新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
那么,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呢?A.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B.从××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C.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D.文中引用××这句话有何作用?考卷中对语言赏析类试题的考察,可以归纳为:看语言表达,看内容情感,看写作方法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
二、方法指导赏析角度赏析方法修辞手法(1)比喻:用了比喻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2)拟人:用了拟人手法,使…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3)夸张:用了夸张手法,强调/突出了…,表达了…。
(4)排比:用了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强调…,表达了…。
(5)对偶: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1.引用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可以升华文章的主题;2.引用能够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引用能够为作者的看法及观点提供有力论据,使文章的论据更加可信,提高文章说服力;4.引用会让表达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增加感染力。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描写手法(1)外貌: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
(2)语言:表达人物心理,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3)动作:反应人物心理,体现人物性格。
(4)心理: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内心,刻画人物性格。
(5)神态: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及思想性格等。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之品析关键语句一、教学目标1、理解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
2、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
1《孔子心和庄子气》18、品析语言。
“他喜欢独自一人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看大豆的长势,摸摸高粱的结节,听听蟋蟀的弹奏,望望远处的羊群??”这句话写得妙在何处?示例:这句话巧用叠词,写出了老人的乡野生活的自由悠闲、淡泊宁静,表现了老人对这种田园牧歌式生活的享受和喜爱。
师:这道题考查的是记叙文阅读中的哪一个知识点呢?生:品析关键语句。
师:在记叙文阅读中,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出示考纲要求:1.分清文章要素、线索、顺序,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归纳中心。
2.品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用。
3.理解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4.欣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
)2、师:对记叙文来说,哪些语句可以看作是关键性语句呢?果。
作用,还是赏析语言的表达效果。
(四)温故知新,理解品味师:如何准确地理解关键语句,在答题是做到少丢分甚至不丢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学习过的课文中探讨语言品析题的解题方法吧。
(多媒体展示文段)师:大家可以先读一读这些句子,老师给2分钟时间大家思考,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交流,然后解答。
想好的同学先举手。
学生自主思考,自由交流。
1、理解划线词句的含义。
(1)“……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是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反语。
本意是漂亮的意思,这里是是丑陋,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的丑态。
(2)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含义2.3(1)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前一段景物描写衬托出全家人当时欢快而骄傲的心情;后一段景物描写则衬托出全家人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之品析关键语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
2、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
掌握品味语句的方法及答题技巧
三、教学方法:提问法、讲解法、练习法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随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记叙文阅读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考的大多是记叙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较大。
从同学们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今天我们就记叙文阅读专题指导之品析关键语句上一堂课,来共同探讨归纳一些解题技巧。
(二)考题回顾,明确考点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道做过的习题:
《孔子心和庄子气》18、品析语言。
“他喜欢独自一人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看大豆的长势,摸摸高粱的结节,听听蟋蟀的弹奏,望望远处的羊群……”这句话写得妙在何处?
示例:这句话巧用叠词,写出了老人的乡野生活的自由悠闲、淡
泊宁静,表现了老人对这种田园牧歌式生活的享受和喜爱。
师:这道题考查的是记叙文阅读中的哪一个知识点呢?生:品析关键语句。
师:在记叙文阅读中,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
(出示考纲要求:1.分清文章要素、线索、顺序,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归纳中心。
2.品析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用。
3.理解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4.欣赏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
)
2、师:对记叙文来说,哪些语句可以看作是关键性语句呢?
生:发言。
师:所谓关键语句,对记叙文来说,包括A、标志文章层次转换的过渡句;B、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句;C、对理解文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D、表现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的词句;E、标志文章线索或主旨的词句。
(三)考点解析(出示市近三年中考题型)
师:有关此类知识点的考查题每年都出现,但是考查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有所变化。
从这些试题中,同学们能不能看出,中考试题中语言品析题通常从哪些角度进行考查呢?
生:发言。
(归纳出示题型)理解词句的特定含义,分析语句的特殊作用,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
师:因此,当我们遇到语言品析题时,首先要审清题意,明确它是要求理解含义、作用,还是赏析语言的表达效果。
(四)温故知新,理解品味
师:如何准确地理解关键语句,在答题是做到少丢分甚至不丢分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学习过的课文中探讨语言品析题的解
题方法吧。
(多媒体展示文段)
师:大家可以先读一读这些句子,老师给2分钟时间大家思考,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交流,然后解答。
想好的同学先举手。
学生自主思考,自由交流。
1、理解划线词句的含义。
(1)“……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是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
反语。
本意是漂亮的意思,这里是是丑陋,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的丑态。
(2)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都德《最后一课》)
比喻。
用“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战斗武器,亡了国的人,只要牢牢记住祖国的语言,就会激起他们心中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求得民族的解放。
师:理解语句含义题可以从什么地方入手?
(学生回答)
明确:1.找修辞、抓关键词,体会比喻义、象征义和言外之意。
关键词含义+句子含义
2.联系主旨,体会其表面意思和蕴涵的深意。
表层意思+ 深层含义(思想感情、生活哲理、人生态度等)归纳板书。
3、请说说下面划线词句的表达作用。
(1)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
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前一段景物描写衬托出全家人当时欢快而骄傲的心情;后一段景物描写则衬托出全家人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2)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鲁迅《孔乙己》)
结构上,这一段承上启下,容上,揭示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没有地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多余人。
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
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师:分析语句的表达作用可以从什么地方入手?
生:这句话写了什么,对文章的结构和容上产生什么作用。
明确:理解重要词句的作用
容上:
1、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分析。
(刻画人物、描写景物、抒发情感等)
2、从句子与主题及人物的关系分析。
(归纳主旨、深化中心、
画龙点睛、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
结构上:
总领全文、承上启下、铺垫伏笔、推动情节、照应总收等。
归纳板书。
4、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这类语句多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1)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句话运用生动形象的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攀栏杆的情景,从父亲的艰难中突出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激。
(2)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
祥子一气跑回了家。
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运用比喻和夸,表现祥子经受烈日和暴雨折磨以后的痛苦,写出卑微的底层劳动者生存的艰辛、命运的痛苦。
师:请大家先用2分钟思考一下如何赏析这两句话。
生:从修辞手法、关键词等角度。
分析关键词语——动词形容词的表达效果:
找出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
效果:对表现主旨、表达感情的作用等
师:赏析语言时,还要注意答题思路:找准方法→结合语境→表达效果
5、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答题样式:表现方法(修辞、描写手法等)+写了什么(具体容)+体现表达(效果:感情、性格等)
归纳板书:
(五)技法小结
师:通过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来总结一下:对于解答记叙文语言品析题,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技巧和方法呢?
学生自由交流、归纳。
明确:(出示小结)
两个角度:结构角度,容角度
三个联系:联系上下文,联系人物形象,联系作者情感
四个关注:关注关键词,关注修辞手法,关注表达方式,关注描写方法
(六)真题演练
1、师:我们从试题中得出方法,方法还要运用到习题中才能加以巩固。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材料,一起动笔做一做:
①.《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毕淑敏(《中考说明》P139)。
②.《夜晚》少功。
③.《拥你入睡》肖复兴(《中考说明》P80)
要求:1、注意答题步骤和方法。
2、先自己解答,再小组合作拟定答案,相互提醒,又好又快。
答案示例:
1.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
(1分)人容易战胜各种不幸与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
(2分)
2.(1)“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从侧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
(2)以声衬静,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
(3)总结全文,点明主旨,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3. 用比喻的手法(1分)表现儿子从前的纯真、可爱、调皮和父子亲昵的温馨情景(1分),表现对儿子因长大而不再与“我”亲昵的惋惜、怅惘的心理(1分)。
(七)课堂结语:
(八)赠语
著名学者布莱基曾说过:“组织得好的石头能成为建筑,组织得好的社会规则能成为宪法,组织得好的词汇能成为漂亮的文章。
”让知识结构清晰起来,复习备考将会轻松愉快、事半功倍。
学会整理、归纳,用智慧和细心迎接所有的挑战。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