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语文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2.文意理解、词语含义及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8.91 KB
- 文档页数:11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二(含答案)一、阅读以下选文,回答相关问题。
赔偿(余显斌)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
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
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
”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
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
墙头上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
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我停止歌唱,加快了脚步。
身后又传来喊声:“先生,请停一下。
”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
原来是一个六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
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啥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
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
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
简直是极品!⑥老人举起泥塑,“噗”的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
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
”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
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
但是,绝不能是棉团。
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
“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
”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
“那……年轻人?”“是我儿子。
”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
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词句含义赏析题一、常考题型①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
③请从描写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④请结合加点词,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解题思路:①结合上下文理解:理解句子含义,首先要把句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
脱离了具体语言环境,句子就如无水之鱼,当然不会表达出生动丰富的意义来。
②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理解有些句子含义,其实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语就行了。
这些句子一般都不很长,关键是其中个别词语用得别致,有特色,使整个句子也显得非同一般。
③根据修辞手法理解:如运用了比喻、象征、借代等修辞,就根据语境找出“本体”,揭示出形象的含义即可。
反语修辞则反向分析含义。
④根据表达方式理解:描写句:根据语境,分析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
抒情句:联系全文情感,结合语境,分析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议论句:联系全文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出句子所表达的基本意思。
答题模式:①句式特点+突出(强调)......内容+表达效果(好处)。
②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效果+内容+情感(表意效果和语言效果)。
③此句运用......描写,表现了(刻画了)......准确或生动或形象或富有情趣......二、赏析角度角度一:修辞手法复加强感情的作用。
引用可使所表达的内容生动活泼,感染力增强;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提供有力的依据,增强说服力。
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020年中考初中语文现代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后附答案解析)一、阅读《沙枣》完成1—3题。
沙枣记得我刚从北京来到河套时就对沙枣这种树感到奇怪。
1968年冬,我大学毕业后分到内蒙古临河县,头一年在大队劳动锻炼。
我们住的房子旁是一条公路,路边长着两排很密的灌木丛,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第二年春天,柳树开始透出了绿色,接着杨树也发出了新叶,但这两排灌木却没有一点表示。
我想大概早已干死了,也不去管它。
后来不知不觉中这灌木丛发绿了,叶很小,灰绿色,较厚,有刺,并不显眼,我想大概就是这么一种树吧,也并不十分注意。
只是在每天上井台担水时,注意别让它的刺钩着我的袖子。
6月初,我们劳动回来,天气很热,大家就在门前空场上吃饭,这时隐隐约约飘来一种花香。
我一下就想起在香山脚下夹道的丁香,清香醉人。
但我知道这里是没有丁香树的。
到晚上,月照窗纸,更是香浸草屋满地霜。
当时很不解其因。
第二天傍晚我又去担水,照旧注意别让枣刺刮着胳膊,这才发现,原来香味是从这里发出的。
真想不到这么不起眼的树丛能发出这么醉人的香味。
从此,我开始注意沙枣。
认识的深化还是第二年春天。
那是4月下旬,我参加了县里的一期党校学习班。
党校院里有很大的一片沙枣林,房前屋后也都是沙枣树。
学习直到6月9日才结束。
这段时间正是沙枣发芽抽叶、开花吐香的时期,我仔细地观察了全过程。
沙枣的外表极不惹人注意,叶虽绿但不是葱绿,而是灰绿;花虽黄,但不是深黄、金黄,而是淡黄;个头很小,连一般梅花的一个花瓣大都没有。
它的幼枝在冬天时为灰色,发干,春天灰绿,其粗干却无论冬夏都是古铜色。
总之,色彩是极不鲜艳引人的,但是它却有极浓的香味。
我一下想到鲁迅说过的,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它就这样悄悄地为人送着暗香。
当时曾写了一首小词记录了自己的感受:干枝有刺,叶小花开迟。
沙埋根,风打枝,却将暗香袭人急。
1972年秋天,我已调到报社,到杭锦后旗的太荣大队去采访,又一次见识了沙枣的壮观。
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作用(一)基本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3.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4.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二)鉴赏角度从修辞角度、词语的运用、词的感情色彩角度来看表达效果:生动、形象、传神、准确地写出了……1.修辞角度、表现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答题格式:该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一词这里指……(语境义),写出了……【例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偷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小草在不经意间已经破土而出的情态。
表现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
2.用词角度。
(1)副词。
时间副词、程度副词等。
●答题格式:……词表示(时间长、惊讶、缓慢、强调),(表达效果)写出了……内容(在文中的内容),表达了……的情感。
【例】:真恨不得飞.上树梢,脸对脸亲口问问那咕咕啼鸣的鸟:“亲,你究竟..叫什么名字?”《谁能叫出你的芳名》“飞”把“我”比成鸟( 拟物),突出作者急切想知道鸟名的心情;“究竟”, 强调作者内心的急切。
(2)动词、形容词(更能表达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或者心理)●答题格式:运用……词(动词、形容词),(表达效果)写出了……内容(在文中的内容),表达了……的情感。
【例】:我很贪婪..地捧.了瓜果啃,母亲在一边心满意足....地看。
运用“贪婪”和动词“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大口大口吃瓜果时的情状,表达了“我”对家乡瓜果的喜爱之情。
“心满意足”准确地写出了母亲当时看我吃瓜果时的欣慰,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爱(3)叠词、拟声词。
【例1】:我“腾.”地站起来,电击了一般。
——《父亲的大学》虽然只是一个拟声词(象声词),却准确地描摹出了动作的突然性,表现了“我”听到消息之后的震惊、焦急与牵挂的心理。
202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主题十一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一、专家解读考点:依照课标精神,记叙文阅读考查包括如下内容:辨析记叙的要素、人称和顺序,明确其作用;明白得记叙与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能整体感知课内外阅读材料的内容,准确明白得文章的中心;清晰作者行文思路;结合语境准确揣摩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能有自己的看法和体验;对其艺术手法能进行必要的赏析和评判。
记叙文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课外,要紧为主观性试题,多数题目的答案要求用文字来表达,不追求唯独性和标准化。
但也有一定数量的选择题,以保证知识的覆盖面和考查评分的客观性。
二、考点梳理1、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表达、描写为要紧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要紧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刻、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通过、结果3、表达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4、记叙线索:〔1〕以时刻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
〔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5、表达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6、记叙文的详略:表达中的详略咨询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表达主题的咨询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表达。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咨询题。
点〔详写〕,表达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表达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阻碍。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表达、描写、讲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能够进行正面描写,也能够进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直截了当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
2020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汇编二(含答案)一、阅读以下选文,回答相关问题。
赔偿(余显斌)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
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
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
”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的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
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
墙头上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
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我停止歌唱,加快了脚步。
身后又传来喊声:“先生,请停一下。
”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
原来是一个六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
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啥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
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
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
简直是极品!⑥老人举起泥塑,“噗”的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
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
”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
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
但是,绝不能是棉团。
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
“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
”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
“那……年轻人?”“是我儿子。
”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
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中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一直以来都是各省中考卷的常考题,考试概率高达百分之70以上,虽然在全卷中占分不大,但在阅读题中分值占很大一份子且易拿分,所以这一专题是一个拿分大题。
二、2019年各省中考此类考题(※号是各省出现频率较多):※1.理解文中某划线句含义。
※2.请简要分析选文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3.结合上下文,从某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达效果?※4.请谈谈文中划线句的理解。
5.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划线句子。
7.请品析文中某划线语句的妙处。
三、综合以上各省关于记叙文阅读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出现的考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题型:(一)直接解含义题1.理解文中某划线句含义2.请谈谈文中划线句的理解(二)以描写手法或修辞手法入手赏析题:1.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请简要分析选文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3.结合上下文,从某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达效果?4.结合文章内容,赏析划线句子5.请品析文中某划线语句的妙处常考形式一、直接解含义题:此种题属于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此专题的最直接的题型,一般题目简单明了,指明回答句子的含义,且在题目下方给出句子,便于分析答题。
【分析思路】1.先找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提取出来2.再看句子中是否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3.在文中找出此划线句4.结合句子所处位置,联系上下文,具体知道此句是写了什么,怎么样,蕴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5.整合答案。
【答题模板】由分析直接点明此句深层含义。
【真题分析】(2019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原题)小铁锤张中杰“呯!”随着儿子猛烈的关上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下来。
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啊护,儿子却长了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
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
有一次儿子眼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
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考点“1对1”讲练考点3 文意理解考点4词语含义及赏析考点针对练五、(2019郑州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共14分)独木桥①上学途中,我们必须经过一座独木桥。
②叫它桥,其实它只是两根并排的木头架在小河上,没有桥栏杆,也没有扶手。
③哥哥从桥上走过去,身轻如燕。
心情好的时候,他会快速地走几个来回,然后再去上学。
有一次,他走到桥中间,从书包里取出一根绳子,在狭窄的桥上跳起绳来,居然还跳了一个“双摇”。
④但过这样的桥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
⑤我只要一踏上这座桥,就会觉得身子不由自主地晃动。
如果我不蹲下来,一定会摇晃几下就掉进河里了——虽然是条小河,桥也不高,但我还是感到恐惧。
⑥小河倒映着天空,那些白云,都在水里缓慢移动,我感觉独木桥也在移动。
上下都是浩瀚的天空,我就像是在空中飘浮的一片羽毛,怎么能不怕啊?⑦我不得不求助于哥哥,让他牵着我的手往前走。
但是,他把我引到独木桥中间,有时候会故意松开手,等我摇晃几下,眼看要掉下去了,他才再次将我拉住。
⑧这座独木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并不少。
有一天,河对面有人看到哥哥拉着我上了桥,他竟也走到了桥上。
我拉着哥哥的手,一步步往前挪,不知道和对面走过来的人相遇会发生什么。
这么窄的两根木头,一个人走过去已经不是容易的事,而对面过来一个人,要在桥的中间交身而过,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事。
⑨“退回去!”我听到对面过来的人凶狠地说。
10哥哥显然是要和他较劲,他对那边走过来的人说,“你退回去!是我们先○走上来的!”⑪但是那个人并不愿意后退。
⑫“那大家就一起掉进河里好了!”听到哥哥这么说,我真的感到绝望。
⑬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听天由命了。
⑭当哥哥和对面过来的人快贴到一起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哥哥使劲顶了一下对方,他一定是想把那个人顶到河里去。
⑮而那个人,也在用力顶哥哥。
这个我感觉到了,因为哥哥的身体重重地向后退了一下,差点把我撞下去。
⑯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个彼此又一顶,竟然奇迹般地交换了位置。
⑰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哥哥到了那一边,而对面过来的人,却出现在了我和哥哥之间,我所面临的,就是要和这个人交身而过。
⑱天哪,没了哥哥的搀扶,我连在独木桥上站稳的能力都没有。
而要和这个凶狠无理的人交会,我不掉下河去才怪呢!⑲感觉世界末日已经来临!我蹲下身子,没出息地哭了起来。
⑳我蹲在桥面上,一边哭,一边闭上眼睛。
我不敢看周围,不敢看对面的人,更不敢往河里看。
我等待着那个人将我一顶,我就会像一块石头那样,笨重地掉下去,发出很响的声音。
○21我蹲着,两只手死死地抓住那两根粗笨的木头。
我希望那人顶撞我的时候,我的手能抓紧木头,不至于被他拱进河里。
这一刻,失去了哥哥的保护,我的手焕发出了神奇的力量,就像钢铁的爪子,手指几乎抠进了木头里。
○22结果是那个人轻盈地一跳,就从我的背上跳了过去。
他就像学校里大家玩跳山羊一样,双手在我背上轻轻一按,两腿一分,就过去了。
○23我这才睁开眼睛,看到了对岸的哥哥,他正悠闲地坐在地上吃鸡蛋。
○24“过来拉我呀!”我带着哭腔让哥哥过来。
○25他一边嚼着鸡蛋,一边若无其事地说:“你自己走过来吧!”○26我颤颤地说:“我不敢。
”○27哥哥说:“有什么不敢的,你刚才都没有掉下去,现在一个人轻轻松松地走,没几步了嘛!”28我终于壮起胆,慢慢站直了身子,尽量不看桥下的水。
我看着前方,调整○自己的重心,迈开腿走了起来。
29我成功了,我发现一个人在独木桥上走,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只要不怕,○就会走得很好。
○30从那以后,上学放学路过那座独木桥,我再也不用哥哥搀扶了。
我可以自己走过去,独自走回来,让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是,每天早上妈妈给我和哥哥一人一个煮鸡蛋,我也终于可以自己享用了。
○31而之前,因为有求于哥哥,因为要他拉着我的手过独木桥,我得把我的那个煮鸡蛋给他,也就是说,每天都是他吃两个煮鸡蛋,而我则没得吃。
(摘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21期,作者:荆歌。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文章第①段交代独木桥是“我”上学路上的必经之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后文写“我”独立通过独木桥做铺垫。
B. 文章第③段具体描写哥哥过独木桥时轻松自如、花样翻新的动作,是为了衬托“我”过独木桥时紧张害怕的心情。
C. 文章笫⑥段通过描写白云在水里缓慢移动的景象,表现“我”在独木桥上俯视水面时因紧张害怕而产生的眩晕感。
D. 哥哥会在桥中间故意松开手吓唬“我”,他还不顾“我”的求助,坐在对岸悠闲地吃鸡蛋,这让“我”对他的幸灾乐祸耿耿于怀。
29段内容,根据相关提示,在表格中填写适当的内容。
(4分) 2. 请阅读第⑧~○21段,任选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
(4分)3. 细读文中第○4. 这篇文章与《走一走,再走一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概括你从两篇文章中发现的共同点(不少于两点)。
(4分)补充设问1.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哥哥的人物形象。
(4分)2.如果没有最后两段文字,故事也是完整的,那最后两段是不是画蛇添足呢?说说你的看法。
(4分)六、(2020原创)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共16分)好人不怕①年底了,云飞拎着行李回老家过年。
车到县城,已是下午,但还需转乘往乡里去的班车。
这最后一趟,人尤其多,云飞挤上车,抓紧靠背,座位上的中年汉子看了他一眼。
②因为已到年关,到县城置办年货的乡民很多,且大包小包,车上拥挤不堪。
车到磨子桥,上来一位老太婆,中年汉子看老太婆站立困难,便把座位让给了她。
云飞心想,这中年汉子面容冷峻,素质倒挺高的,忍不住也多看几眼。
发现他总是把一只手放在口袋里,另一只大手抓着靠背,如冷面金刚,看着窗外。
③车刚走一段,有个女孩在路边招手。
车里人抗议,说都挤成肉饼了,不要开门。
那女孩似乎知道车里人的意思,着急忙慌跑到路上,把车挡住了。
④女孩挤上车,挤到云飞和中年汉子这里不再走了,也无处可走了。
云飞不得不把肚皮收收,毕竟,和一个年轻女孩贴身站着,让人尴尬。
⑤车到铁瓦寨,下去了几个人,这才刚刚轻松一下,却跑过来三个年轻人,拦住车,上来后骂骂咧咧地说,车实在是太少了,出租车都打不到。
然后他们蛟龙一样朝车后挤,车里顿时乱作一团,显得更拥挤了。
⑥老太婆透不过气来,要求开一下车窗。
车窗一开,一股冷风嗖地射了进来,人们抱怨着又赶紧关上。
⑦云飞正专注地看着窗外,看看这一年来家乡沿途有什么变化。
突然,他感觉到有人在摸自己的大腿。
余光一瞄,原来是小偷在偷钱。
云飞出外打工多年,知道小偷们的伎俩。
反正裤兜里也没装钱,不过一团卫生纸。
手机和银行卡在内兜里,量他小偷也没这个胆。
云飞心里坦然,不由想起网上流行的段子,如今去现金化的时代,小偷最恨的人便是马云,也难为他们了,爱偷偷去呗。
⑧小偷忙活一通,毫无收获,转而在女孩身上打起了主意。
随着车的颠簸,小偷在她肩膀上挂着的皮包里摸了起来。
女孩在云飞和中年汉子之间,为了站稳,她挂包的手高高地抓着扶手,皮包刚好滑到她的后侧,她对此一点也没觉察,云飞却看得清清楚楚。
⑨云飞吃惊这小偷的大胆,竟敢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摸人家的钱包。
他清楚,如此猖獗,必定是一个团伙。
可自己总不能无动于衷吧。
云飞假装感冒样咳嗽几声,想提醒女孩,也提醒一下身边的人。
可女孩依然无动于衷。
中年汉子背对小偷,他好像也没发现,斜左右方的乘客倒是看见了,但没人敢吱声,一副胆小怕事、事不关己的样子。
这让云飞很是着急,不知如何是好。
⑩正在云飞犹豫之际,那小偷脸上一丝狞笑,一叠钱已经摸在了他的手里。
情急之下,云飞一把抓住小偷的手腕,僵持在了那里。
小偷吃了一惊,目光犀利地盯着云飞,意思让他放手,少管闲事。
这时女孩才发现,被吓得不轻,她不敢回头,更不敢说话。
中年汉子转过身来,目光冷峻地盯着小偷。
众目睽睽之下,小偷胆怯了,松开手,把钱丢进了女孩的包里,灰溜溜往前面挤去。
⑪车上有小偷,大家虽不说话,却一阵骚动。
女孩搂住钱包对云飞感激不尽,眼泪都出来了。
云飞呢,庆幸自己做了件好事。
可很快,云飞看见那小偷两眼凶光地朝这边挤.了过来,身后跟着另外两个人。
云飞心里一跳,大事不好,小偷要来报复自己了,怎么办?⑫云飞心跳加速,意识到自己已经面临危险。
看来呀,这好人的确不是好当的。
可事已至此,云飞也只有拼了,他大喊着车上有小偷,让司机赶快停车。
⑬小偷看云飞喊叫,恼羞成怒,说时迟那时快,一把匕首就刺了过来,只听哐当一声,扎在了手臂上。
⑭惊慌之际,云飞这才发现自己并无痛觉,低头一看,原来受伤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的中年汉子奋勇替他挡住了这一刀。
云飞义愤填膺,一个拳头抡过去,把小偷打了个鼻青脸肿。
接着司机踩了刹车,在乘客的联合下,另外两个小偷也很快被制服了。
⑮云飞回过神来,感谢中年汉子为他挡住这一刀,急忙要女孩拿出卫生纸来,先为大哥包扎一下,然后赶快送医院。
⑯中年汉子却没事人一样,笑着说,没事,没事,好人不怕,好人不怕。
然后他挽起袖筒,云飞和车上的人顿时惊呆了:这哪里是血肉之躯,分明是一根黑乎乎铁硬的假肢。
男子笑着解释道,前几年救火时烧伤截肢的……看来呀,这假肢,也是无敌的兵器..呢。
⑰铮铮铁骨,热血男儿。
云飞握住汉子的假肢,眼里满是感激和崇拜。
恍惚对方是一个武林高手,自己跪拜下来,诚心诚意地抱拳喊道:谢谢师傅。
(作者:羊白。
有删改)1. 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4分)★2. 阅读第⑰段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云飞“感激”和“崇拜”的原因。
(4分)★3. 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词句。
(4分)(1)可很快,云飞看见那小偷两眼凶光地朝这边挤.了过来,身后跟着另外两个人。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看来呀,这假肢,也是无敌的兵器..呢。
(品析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4. 文中的中年汉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及解析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考点3 文意理解、考点4词语含义及赏析考点针对练五、1. D(2分) 【解析】D项中,哥哥并非“幸灾乐祸”,我也没有“耿耿于怀”。
2. (1)哥哥与他针锋相对,各不相让....(奇迹般....;(2)相互顶撞之中两人顺利错身交换位置/交身而过);(3)“我”必须独自面对....与那人交身而过的难题(“我”绝望地抓紧木头以防被拱进河里/“我”独自面对那人,绝望地蹲在桥上哭/“我”独自面对那人时的恐惧);(4)“我”终于战胜恐惧,独自过桥....。
(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3. 示例一:从人物描写的角度:①通过动作(细节)描写来表现。
“蹲着”“死死地抓住”和“抠进”等动作,传神地写出了“我”担心随时会被对方撞进河里时紧张恐惧的心理。
②通过心理描写(内心独白)来表现。
通过写“我”蹲在桥上时的心理活动和感受,表现“我”的紧张恐惧和对安全过关的渴望。
(描写方法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心理1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