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含义及赏析(记叙文常见考点)
- 格式:ppt
- 大小:326.00 KB
- 文档页数:16
现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一、考点解读 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 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 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 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五种: (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 (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 (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 (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 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 指词语在修辞、结构、和突出中心方面的作用 二、知识梳理 (一)命题角度 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 2、词语的指代义 3、词语的语境义:学§科§网] 4、词语的联想义 (二)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 三、单项演练 (一)词语的义项辨析 1、丁俊晖穿着马甲打台球酷毙了。
() 2、“小样儿,你以为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这是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的经典台词。
( ) 3、有些人以为有“马甲”,就可以在论坛上胡作非为。
( ) a伪装面具包装b指一个人拥有的多个ID c没有袖子的上衣(二)词语的指代义 1、代词的指代义 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在有些戏班,几种声腔便首先是在语言上,尔后是表演、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方面,逐渐融汇在一个统一的艺术范畴里,形成了共同的艺术风格。
为了区别于在四川流行的京剧、汉剧等其他外来的剧种,这种统一演出的戏曲形式便称为“川戏”,后改称“川剧”.选自《川剧》 文章中“这种”指代的是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代词的指代义 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完整版)记叙文词语含义和作用现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一、考点解读所谓“重点词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二是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三是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四是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
所谓“文中”主要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树立整体阅读观念; 二是指具体词语的“上下文”。
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主要有五种:(1)理解与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2)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3)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4)理解和解释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理解在文中的作用指:指词语在修辞、结构、和突出中心方面的作用二、知识梳理(一)命题角度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2、词语的指代义3、词语的语境义:学§科§网]4、词语的联想义(二)核心方法:联系上下文三、单项演练(一)词语的义项辨析1、丁俊晖穿着马甲打台球酷毙了。
()2、“小样儿,你以为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这是赵本山小品《钟点工》的经典台词。
( )3、有些人以为有“马甲”,就可以在论坛上胡作非为。
( )a伪装面具包装b指一个人拥有的多个ID c没有袖子的上衣(二)词语的指代义1、代词的指代义经过一定时期的实践,在有些戏班,几种声腔便首先是在语言上,尔后是表演、音乐及舞台美术等方面,逐渐融汇在一个统一的艺术范畴里,形成了共同的艺术风格。
为了区别于在四川流行的京剧、汉剧等其他外来的剧种,这种统一演出的戏曲形式便称为“川戏”,后改称“川剧”.选自《川剧》文章中“这种”指代的是什么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非代词的指代义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中考记叙文——词语理解与赏析
考点一:词语理解
考向1:词语的指代义
方法总结:词语指代可分为:指示代词的指代和常规词语的指代。
(1)指示代词的指代:找到指示代词的位置,联系文章大意,辨认这个代词是近指还是远指。
明确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由近及远的查看上下句、本段及全文中的关键词句,理清关系,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常规词语的指代:分析词语本身的特点,包括词性和修辞;明确词语本义;联系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指代义;在原文中找出词语指代内容的相关语句,概括即可。
考向2:词语的含义
方法总结:
(1)揣摩词语的本义。
(2)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语境义(特殊义、临时义):某个词语在某种语境中的特定含义,或许换一个语境就不存在了。
(3)把握词语的修辞义:比喻、借代、拟人等,都要结合语境,寻找本体意思;双关,要注意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4)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有些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有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现象,可从中挖掘。
第二组考点1:词语含义与赏析1. (3分)D【解析】“吃惊”指受惊,“狐疑”指怀疑,“疑惑”指怀疑困惑,第一处结合语境“天地一片花白,有什么可画的呢?”可以体会我们内心的困惑不解,故用“疑惑”;第二处结合句子“他竟已画了四张画”以及我们什么也没有找到,可以体会我们内心的惊讶,故用“吃惊”;第三处结合句子“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可以体会我们内心的怀疑,故用“狐疑”。
2. (4分)(1)(2分)对舅爷的画不佩服,有些不以为意。
(2)(2分)为我们的无知而不好意思,感到惭愧。
3. (3分)彼此是指“我”和孩子们,重音强调“彼此”,说明老师与孩子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内心,突出了老师和学生情感的加深。
考点2:句子含义与赏析1. (5分)(1)(3分)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写出了舅爷作画前的用心、专注和反复斟酌。
(2)(2分)“瘫”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却无果的沮丧与失望。
2. (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学生们比作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们如同蜡梅花一般美丽可爱,表达了“我”对学生们的喜爱之情。
3. (6分)(1)(3分)本句采用了环境描写,通过对广财家墙塌瓦破的环境的描写,表现广财很久没有回家所以家中早已破败不堪,而像月亮和广财这样离家的人很多,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体现了月亮村如今的荒芜和破败,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为下文写月亮村几乎没人居住的情节作铺垫。
(2)(3分)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把祠堂比作一个独自在月下品味寂寞的孤独老人,并且将祠堂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态,体现了祠堂的荒凉无人问津,烘托出凄凉哀伤的氛围。
考点3:标题含义与赏析1. (3分)①芬芳的蜡梅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芬芳的蜡梅花象征着学生们美丽的心灵;③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揭示文章情感主旨,体现“我”与孩子们温暖的师生情;⑤关联主要情节,体现主要内容。
记叙文阅读之词语(二)赏析词语一.【出题形式】①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二)【答题模板】技巧+内容+作用(情感/形象/主题)具体来说:【技巧】指的是加点词语词性、叠词、感情色彩、修辞方法等【内容】词语含义【作用】对情感、对人物、对主题等的作用(三)【例题】(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扫烟囱的孩子昨天晚上我到附近的女子学校去,因为我的姐姐西尔维亚的老师想看看“帕多瓦的爱国少年”这个故事。
这个学校一共有七百多个女生。
我去的时候,正好碰上她们放学,一个个兴高采烈的,因为明天是大家祈盼的节日,学校会放假。
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将令我终生难忘的事。
就在学校的对面、街的另一边,一个扫烟囱的孩子正在哭。
他的身材很瘦小,整个脸都被烟熏黑了,肩上挎着一个包,手里拿着一柄刮刀,他一个手臂靠在墙上,他的头紧贴在手臂上,他正在放声哭泣。
有两个三年级的女生走了上去,对他说:“发生了什么事?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呢?”他不答话,只是一个劲儿地哭。
“你到底怎么了?”女孩子们问,他这才抬起头,原来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
他抽抽噎噎地对她们说,他今天给几家人家扫烟囱,赚了三十个小钱,放在口袋里,但是口袋里有一个破洞,这样,不知不觉地,三十个小钱都从破洞里漏掉了。
他边说边给大家看他口袋里的破洞。
没有钱,他是不敢回家见他的主人的。
“主人一定会打我的。
”他一边哭泣,一边又把头埋在了手臂上,一副绝望的表情。
女孩子们全都望着他,满脸的严肃。
就在这个时候,又有几个女学生走了过来。
她们中有的年龄大些,有的还很小;其中有穷苦人家的孩子,也有阔小姐。
她们的右臂下都夹着书包。
其中有一个稍年长的,帽子上插了一根蓝色的羽毛。
只见她从口袋里掏出两枚小钱来,说:“我身边只有这两个小钱了,我们凑一下吧。
”“我身上也有两个小钱,”另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女孩子说。
“但是你不要着急,我们一定能够给你凑够三十个的!”于是她们开始喊另外一些女生的名字:“阿马利娅!路易吉娅!安尼娜!你们身边有小钱吗?”“谁还有一个小钱啊?”另一个女生问。
中考语文记叙文高频考点专题训练:重要词语含义和赏析【常见题型】○1 加点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义,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2 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
○3 “XX”段中“XX”词语的用意是什么?○4 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或体会加点词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 把句子中的“XX”词改成“XX”词好不好?为什么?……【解题思路】○1 理解词语含义方法。
表层含义(词典义+结合文章内容);深层含义(词不离句,结合语境;区别词典义,不离词典义;关注手法的运用;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2 赏析角度。
用词角度(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拟声词……词义大小、感情色彩);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反语、……);表现手法(化动为静、化静为动、象征、对比……)。
【解题公式】词语含义和赏析=XX一词原意+这里指(结合内容说出它的意思,注意手法的运用)+写出了(对象)的某特点或状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例1】课外阅读《生机勃勃的太阳花》: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问题:试分析句中“闪”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闪”这个动词,表明速度之快和色彩之明艳(解释字词含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花一见阳光即刻开放、艳丽夺目的特点(外),体现了太阳花的生机勃勃(内),表达了作者对太阳花的惊叹(感情)。
【例2】鲁迅《社戏》: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问题:如何理解“嘲笑”一词?答案:“嘲笑”原义是用言辞笑话对方,是贬义词。
这里贬词褒用,“嘲笑”是善意的,实际上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体现了孩童的天真无邪、率真活泼。
【例3】杨绛《老王》: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学问梳理一、重点词语1.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2.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3.具有深处含义的词语4.在文章结构上起独特作用的词语5.有比方、反语等修辞意义的词语二、理解词语含义1.词语在文中的字面义2.词语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3.词语在文中的特定指代义4.词语在文中的特殊隐含义三、词语的本义、比方义、引申义1.词语本义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示例及分析:(1)“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如:“这里的河水很深。
”“那里有一条纵向很深的峡谷。
”“这个宅院很深。
”(2)“实”: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
如:“这是一个实心儿的铁球。
”“河水已经冻实。
”2.比方义比方义是借用词语的本义来比方另一事物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有一个跳动的感觉,由一事物变为另一事物。
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面产生的新义。
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比方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示例及分析:(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比方义为:比方艰险的患病。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坚韧地斗争。
(2)“风雷”本义为:狂风和暴雷。
比方义为:比方气概浩大而猛烈的冲击力气。
如: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
(3)“风起云涌”比方义为:比方事物消灭得很多很盛。
如: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反殖民主义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4)“风雨同舟”比方义为:比方共同度过困难。
如:全国人民与灾区同胞风雨同舟,没有为困难所吓倒,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士气概。
(5)“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
比方义为:比方战火或战斗。
如:抗日战斗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6)“曙光”本义为:早晨的日光。
比方义为:比方已经在望的幸福。
如: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中国老百姓最终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7)“冰霜”比方义为:神色严峻。
如:他从不苟言笑,神情冷漠,凛若冰霜,谁都不敢接近他。
(8)“赤裸裸”本义为:形容光着身子,不穿衣服。
比方义为;比方毫无遮盖掩饰。
记叙文阅读(线索、词句含义及作用)(1)方向词: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
句:肯定句或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2)方法1.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
如《七根火柴》苦恼有一句话:“他(卢进勇)苦恼地叹了口气……咒骂着这鬼天气!”联系特定语境,“苦恼”是因为掉队;“咒骂”表示他急于赶上部队的迫切心情。
这里真实地刻画了一个革命战士急于归队的情感。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
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决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
“标致”是反语。
又如《我的老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其句中的“狡猾”一词的意思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联系上下文显然不能这样理解,应理解为“机灵,聪明”。
3.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把握指代词的含义。
4.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
如《故乡》“我只觉得我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
”句中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这里既包含着作者对故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们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方法指导:(一)1、理解记叙文中字、词的含义第一步:解释这个词的本义、原义。
第二步:思考这个词它的本义是在什么情况下(语言环境)使用的,而在短文中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有什么不同。
第三步:通过对比思考这个词在文中的特殊作用、特殊含义、词语具有的感情。
特殊作用: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语言上的作用、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比如说加强了文章的节奏、使下文与上文合辙压韵、衔接了上下文、转折了前后句等等。
特殊含义:往往是指这个词语在短文中某种情况下的特殊意义、特殊意思、隐藏义、引申义等等。
词语具有的感情:往往是指这个词语为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从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方面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