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东》第一课时参考学案

《中东》第一课时参考学案

《中东》第一课时参考学案
《中东》第一课时参考学案

《中东》第一课时导学案2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1)通过阅读中东的图片、资料,学会描述中东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找出主要国家及城市、重要的临海、海峡及运河。

(2)说出中东的资源特点,记住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及原因,理解资源与地区发展的关系。

(3)知道中东宗教类型,文化的差异和矛盾,宗教民族差异对本地区稳定的影响。

智能的培养:

(1)进一步培养读图和对地理信息进行归纳、推理、对比以及分析判断能力。(2)培养关注世界上焦点地区和焦点问题的习惯,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

思想教育:

(1)通过对中东资源的分析,懂得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

(2)关注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地观、和平观。

重点:(1)中东地区是世界的热点地区,以及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2)本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和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4)土耳其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重要作用。

学习难点:中东地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分析。

课前预知-----我自信我能行

小组讨论汇报材料,谈对中东的初步印象。

探讨中东地区范围及成为世界热点地区的原因。

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

一、阅读课本及补充材料。

1948——1973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进行了四次战争,

统称为中东战争。

1980——1988年,伊朗与伊拉克之间进行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发生了海湾战争。

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1998年,美英再次轰炸伊拉克。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发生了美伊战争。

思考:

1、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中东成为世界长期的热点地区呢?

2、假设,现在我们就是中东的一名中学生,你有何感想?

二、课件展示:中东的范围动画展示,相关资料链接,回答下列

问题:

1、中东包括了哪些国家呢?这里有没有你早已熟悉的国家?

2、你能否在地图上指出中东的主要国家?

3、中东地跨哪三洲五海?在图上指出。

4、填表并体会:苏伊士运河和土耳其海峡位置有什么重要性?

5、中东与西亚的范围有什么区别?

6、为什么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成为大家抢占的目标?

自我检测题

1.据中东位置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

B.东地处亚、欧、美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

C.东地处南、北美、非三大洲,沟通北冰洋和大西洋枢纽地位。

D.东地处亚、欧、大洋洲三大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枢纽地位。

2.下列海峡属于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A.马六甲海峡 B.台湾海峡

C.土耳其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

3.中东周围的海区称为“五海”,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A.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里海

B.黑海、里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

C.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海

D.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

4.写一写你对中东的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

5.读“苏伊士运河图”,回答:

(1)苏伊士运河是_______洲和_______洲的分界线。

(2)苏伊士运河属于________(国家),因此该国是地跨两洲之国。

(3)苏伊士运河连接_______海和______海,缩短了_______洋到_____洋的航线,交通位置非常重要。

. .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导学案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课题一分数的初步认识 班级姓名 主备人李勇审核人高勇使用人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91、92、9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 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一、自主学习 我能填 1、把4块月饼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块。 2、把2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 3、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认识 1、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块,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 2、我会读:读作。 3、我会写:先写中间的横线,即分数线,再写分数线下的“2”,即分母,最后写分数线上面的“1”,即分子。

4、我用卡片折出它的,并写上。 认识 1、要得到一块月饼的应该怎样分(我用圆形纸片代替月饼,进行对折,重合等操作)。 2、得出,每一份是整块月饼的。 3、我会读:读作。 4、我会写:写作。 5、我发现像、这样的数都是数。 6、完成课本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用相同大小的纸片折出和,将和进行比较,我发现()比()大。 2、用相同大小的纸片折出和,将、进行比较,我发现()比()大。 3、我得出: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反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 4、我找到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是。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看分数,涂颜色 2、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3、你能用同一张纸折出、、、、、……吗?

初中数学一次函数学案

专题:一次函数 基础知识梳理 1、正比例函数 一般地,形如y = 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正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 = kx(k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和(1,k)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 kx。当k>0 时,直线y = kx经过第象限,从左 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当k<0时,直线y = kx经过第象限, 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 的增大. 3、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y = kx(k0)中的常数k,其基本步骤是:(1)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y = kx(k0);(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系数k 的一元一次方程;(3)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k;(4)将求得的待定系数的值代回解析式. 4、一次函数 一般地,形如y = kx+ b(k,b 是常数,k≠0),那么y 叫做x 的一次函数.当b=0 时,y =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5、一次函数的图象 (1)一次函数y = kx+ b(k0)(的图象是经过(0,b)和(- b,0)两点的一条直 k 线,因此一次函数y = kx+ b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 =kx+b. (2)一次函数y = kx+b的图象的画法. 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情况下:是先选取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0,b),(- b,0).即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的点. k

公开课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公开课盐类的水解教学 设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集体备课教案高2020级化学组

教材先提出盐溶液的酸碱性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其组成的关系,再通过微观分析得出其本质原因。针对这一内容组织形式、结合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解决问题的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知识和平衡移动原理知识,本节课适合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同时,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根据概念的分类和学习的认知学心理,概念的形成要通过具体的例证进行概念感知、对例证进行分析、比较、辨别,在此基础上舍弃非本质特征、提取其本质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综合上述两点,我设计了如下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质疑――理论讲解――交流应用 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场地:高2020级(17)班 实验器材:试剂瓶、烧杯、玻璃棒、pH试纸等 本节课将用到 白板,白板笔,计算机,投影仪,图片,课件PPT等。 板书设计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中性 强酸弱碱盐:酸性 强碱弱酸盐:碱性 二、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 1、理论分析:CH 3 OONa溶液(显碱性): CH 3OONa=CH 3 OO—+Na+ + H 2 OH++OH— CH 3 COOH 2、盐类水解的定义 3、实质 4、规律 5、条件 6、特征 三、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①一般用,不用气体或沉淀符号; ②多元弱酸根分布写,以第一步为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被蜂蛰伤莫大 意——大妈差点送了 命! 某日上午10点左右,家 住市区的李大妈与邻居 一起到附近山上采槐花 时,不慎被蜜蜂蜇伤, 当时她并未在意,以为 没什么大碍。 回家后,李大妈感到被 蜇处疼痛加剧、呼吸困 难、意识模糊,家人急 忙拨打急救电话,医生 对症处理,经过治疗, 李大妈才脱离危险。 【问】为什么Na2CO3溶 液、NaHCO3溶液、肥皂 水可以消除疼痛? 探究2:盐溶液是否一定 呈中性? 【演示探究】实验内 容:室温下,用PH试纸 测以下5种盐溶液的pH 值,确定它们的酸碱 性。 【质疑】盐,既不会电 离出H+,也不会电离出 OH-,为什么也会显示出 不同的酸碱性?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 题:盐类的水解 【质疑】如果盐不同, 则情况可能不同,我们 就先以CH 3 OONa溶液(显 碱性)为例来分析。在 溶液中,存在两种电解 质CH 3OONa和H 2 O,所以 存在两个电离: NH 4Cl=NH 4 ++Cl-,H 2 O H+ +OH-,电离之后,按理说,也应该有[OH -]=[H+],最终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思考回答: Na2CO3溶液、NaHCO3溶 液、肥皂水可能显碱性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 析得出结论: 盐溶液不一定都是 中性,有的呈酸性,有的 呈碱性 思考,回答:只能来自 离子之间的反应,溶液 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 出的H+或OH-反应。 思考,回答:H+与CH 3 OO- 反应能结合成弱电解质 CH 3 COOH,才能不断地反 应,所以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 习兴趣,轻松进入学习 状态。 , 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 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过渡自然 不断地设置台阶,由学 生熟悉的旧知识入手, 逐渐由旧知识引出新知 识。经过层层分析,最 后找到本质原因——盐 类水解。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导学案 Period 1 (Section A 1a~2c)备课组长: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词汇:will, robot, everything, paper, use, fewer, less, pollution 2.熟练掌握以下句型: (1) Kids will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s. (2) There will be more pollution. (3) A:Will people live to be 200 years old?B:Yes, they will./ No, they won’t. (4) A:Will there be fewer trees? B:Yes, there will. /No, there won’t. 3. 学会运用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和will 构成的一般将来时态对未来进行预测。 4. 学会运用more, fewer, less。 教学重难点: 1.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和will 构成的一般将来式结构及用法。 2.more, fewer, less的用法。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看看下面几句话有什么特点?你能总结出来吗? A)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when I grow up. There is going to be a sports meeting next month. 这两句话都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时态,它们的基本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我打算下周去看望我的爷爷。____________ (2)明天将会有一场篮球比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People will have robots in their homes in 50 years. Kids will study at home on computer in ten years. 想一想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1.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展示预习成果。 2.小组讨论1a对未来的预测,并总结1a中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 3.听1b录音中对未来的预测,完成1b的听力任务。 4.Pairwork:练习对话 A:Will people use money in 100 years? B: Yes, they will /No, they won’t. A: Will there be one country? B: Yes, there will./ No, there won’t. 5.自主探究:观察1a中预测未来的句子,请你来总结: (1) 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或情况应该用_______ +____________来表达。其否定形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1导学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1导学案 § 1.5.1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课堂训练: 作出函数y = 2x-5的图象,观察函数图 象回答下列问题: 当x 时,2x - 5 = 0; 当x 时,2x - 5 > 0; 当x 时,2x - 5 V 0; 当x 时,2x - 5 > 3. 如果y =—2x - 6,当x取何值时, y > 0?y V 0?y V -3? 已知y仁-x+3,y2=2x-3 ,当x取何值时y1 > y2 ? 给出两直线的图像 、兄弟俩赛跑,哥哥先让弟弟跑3,然后自己才开始跑 已知弟弟每秒跑2,哥哥每秒跑3。 列出哥哥跑的距离y1与时间x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列出弟弟跑的距离y2与时间x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在同一坐标系上作出函数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何时哥哥追上弟弟? )何时弟弟跑在哥哥前面?

)何时哥哥跑在弟弟前面? )谁先跑过8?谁先跑过50? )你是怎样求解的?与同伴交流。 晚间训练: 作出函数y = 3x —3的图象,并根据图 象填空: 当x时,y = 0; 当x时,y>0; 当x时,y v 0; 当x时,y v 3. 两个一次函数y仁ax+b,y2=x+n的图 象如图所示,看图填空: y1 v 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y1>y2时,x的取值范围是. 当x=时,y1=y2 百舸竟渡,激情飞扬,端午节期间,某地举行龙舟比赛,甲、乙两支龙舟在比赛时路程y与时间x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的问题: 8分钟时,哪支龙舟队处于领先位置? 在这次龙舟赛中,哪支龙舟队先到达终点?先到达多少时

间? 求乙队加速后,路程y 与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已知yi = 2-x, y2 = x+1,当x取何值 时,yi = y2?y1 > y2?y1 V y2? 书本23页第三题,每组1、2、3号必做。其他同学选做甲、乙两辆摩托车从相距20的A,B两地相向而行,图中分别表示甲、乙两辆摩托车离A地的距离s与行使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 哪辆摩托车的速度较快? 经过多长时间,甲车行驶到A、B两地的中点?

旅游地理学案第一章第一节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课程学习目标〗学习自主化 1.了解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产生的相应环境问题; 2.通过读图和分析材料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理解环境伦理的含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课程导学建议〗导学规范化 [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 本节教学难点:环境伦理观的形成。 [教学指导]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要讲清楚两点内容:①人类与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②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可采取让学生读图1-1-4分析人类社会不同阶段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征,第一阶段:人口的增长缓慢,生产力技术水平较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大。第二阶段: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利用资源的增加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加大。第三阶段:人类逐渐认识到人口的高速增长、资源的高消耗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种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模式对人类本身危害极大,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关注环境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通过分析课程内容一,理解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变化。 本节最后部分介绍环境伦理观的形成过程,教材将传统伦理道德与环境伦理道德进行了简单的比较,以利于学生理解。学生对传统伦理理观念比较陌生,教师可以补充相关内容,利用课程内容二组织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图文并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说明,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读图、用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收集更多的图片、材料,让学生相互交流获得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一学习时间【自主预习】不看不讲 〖知识体系图解〗系统形象化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1)畏惧和崇拜自然 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2)主宰自然 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3)协调发展 二、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传统伦理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 环境伦理观:不仅表现在人类行为中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上,认为破坏环境从而侵犯(4)他人利益的行为时不道德的;而且还表现在人类与自然的利益上, 认为破坏环境从而危害(5)物种和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课堂预习交流〗知识问题化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有哪几个发展阶段?简述各阶段人类如何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学案:3.3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 【课标要求】1.使学生理解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学习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学习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引导法、归纳法 【学习过程】 【情景创设】 一、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表: 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间有什么关系。 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二、寻找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1.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1) CH3COONa溶液中存在着几种离子?写出电离方程式。 (2)溶液中哪些离子可能相互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为什么CH3COONa溶液显碱性?

(3)写出CH 3COONa 溶液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应用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NH 4Cl 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归纳: (1)这种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 +或OH -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 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2)只有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才能与H +或OH -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3)盐类水解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了移动,并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讨论: (4)盐类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水解的规律是: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三、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规则: 1.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 ”号。如CH 3COO - +H 2O CH 3COOH+OH - 2.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如H 2CO 3、NH 3·H 2O 等)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个别水解程度较大的水解反应,有明显沉淀时用“↓” 3.多元弱酸的盐的阴离子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以第一步为主。如Na 2CO 3的水解过程: 第一步:CO 32- +H 2O HCO 3-+OH - (主要) 第二步:HCO 3- +H 2O H 2CO 3+OH - (次要) 4.多元弱碱的阳离子水解复杂,可看作是一步水解反应。如: Fe 3++3H 2O Fe(OH)3+3H + 总之,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规律:谁弱写谁,都弱都写;阳离子水解生成弱碱,阴离子水解生成弱酸,阴阳离子都水解生成弱酸和弱碱。 【反馈练习】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使水的电离度增大,溶液的pH 值减小的是 ( ) A 、HCl B 、Al 2(SO 4)3 C 、Na 2S D 、NH 3.H 2O

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目标认知 重点词汇 1. pants 裤子 2. sock 短袜 3. shirt 衬衫 4. sweater 毛衣 5. shoes 鞋子 6. skirt 裙子 7. sale 出售 8. dollar 美元 9. color 颜色10. black 黑色11. white 白色12. red 红色13. green 绿色14. blue 蓝色15. yellow 黄色16. big 大的17. small 小的18. short 短的19. long 长的20. help 帮助21. want 想要 22. welcome 不用感谢的

23. example 例子 24. ten 十 25. eleven 十一 26. twelve 十二 27. thirteen 十三 28. fourteen 十四 29. fifteen 十五 30. twenty 二十 31. clothes 衣服32. store 商店 33. come 来34. buy 买 35. price 价格36. sell 卖 重点词组及句型: 1. how much 多少、多少钱 2. what color 什么颜色 3. play a memory game 做记忆游戏 4. come and buy 来买 5. Hua Xing great sale 华兴大促销 6. for girls 对于女孩子们 7. have a look 看一看

1. - How much is this T-shirt 这件T恤衫多少钱? -It’s seven dollars. 7美元。 2. Can I help you 我能帮你的忙吗(你想要买什么) 3. What color is it 它是什么颜色的? 4. I will take it. 我买下了。 5. You are welcome. 不用谢。不必客气。 6. Here you are. 给你。 7. We have T-shirts in red, green and white for only 18 Yuan. 我们有红、绿、白体恤衫,只卖18元。 8. Come and buy your clothes at Huaxing’s great sa le. 在华兴大促销活动中来买你的衣服吧。 日常用语: much are these pants 这些裤子多少钱? 2. What color do you want 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3. Can I help you 我能帮你的忙吗?

一次函数研学案1

时) 函数研学案 主备:李玉女 副备 吕秋梅 周遇贤 袁常军 学习目标 1、能从实际问题中分清常量和变量、自变量与函数(因变量),并能理解常量、变量、函数以及函数图象的意义; 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并会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理解函数的概念,培养识图能力,发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函数的概念,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热身 1.点P (3,-4)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 2.点M (-5,-8)到x 轴的距离是 ,到y 轴的距离是 ,到原点O 的距离是 . 3.若点A 和点B 的横坐标相同,则线段AB 一定平行于 轴,垂直于 轴. 二.自学提示: 阅读书177页至179页 1、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______变量___和___,如果给定一个x 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 值,那么我们称___是_____的函数,其中___是自变量,___是因变量. 概念解读: (a ) 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函数关系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即变量x 与变量y 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例如,y = 2x - 1中的对应关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b )给定一个x 的值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1)自变量x 的取值不能使对应关系无意义,如y =1 1 x ,x 的取值不能为_____; (2)自变量x 的取值不能使某个变化过程(实际问题)无意义. 如圆的面积公式S=πR 2中R 不能为_____ (c )给定一个x 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 值 值得注意的是“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 值”的含义,即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值.因此,自变量x 在取值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 y 都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值与它对应 . 如 y = ±x ,这里y 是不是 x 的函数?为什么? 2、函数的表示方法 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 (1)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三.必做练习: 书179页至180页 四.当堂检测: 某人从甲地出发,骑摩托车去乙地,到达乙地时正好用了2小时,已知摩托车行驶的路程(S 千米)与行驶的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由如图1的图象ABCD 给出,若这辆摩托车平均每行驶100千米的耗油量为2升,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回答 下列问题: (1)行驶一小时,摩托车走了________千米 耗油________升,S 与t 的关系式________. (2)1小时到1.5小时这段时间,摩托车 走了________千米,猜想这段时间出现什么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 (3)1.5小时到2小时这段时间,摩托车走了________千米,S 与t 的关系式________. (4)从甲地到乙地,这辆摩托车共耗油 升. 五.小结:本节课你掌握了那些知识 六.选作练习: 1、张大伯家养了很多小金鱼,每只金鱼卖2元钱,张大伯卖金鱼的收入y (元)与 金鱼的数量x (只)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 因变量为_________ 2、汽车由甲地驶往相距400千米的乙地,如果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小时,那么汽车距乙地的路程S (千米)与行驶时间t (小时)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自变量为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 3、电信公司规定:通话不超过3分钟,收费0.22元,超过3分钟部分,按每分钟0.1元计算(不足1分钟按1分钟收费).求通话费P (元)与通话时间t (分钟)(t>3)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自变量为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

盐类的水解(学案)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考纲要求】 1.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 2. 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3. 盐类水解的应用。 【考点基础梳理】 一、盐类水解及规律 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 结合生 成 的反应。 2. 实质: 弱酸阴离子(结合 ) 生成弱电解质 破坏 弱碱阳离子(结合 ) 水的电离程度 C(H +)≠ C(OH -) 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 3. 盐类水解规律 规律: 有 才水解,越 越水解;谁 显谁性,同强显 性。 [巩固练习]1.同浓度NaX 、NaY 、NaZ 三种钠盐溶液的pH 分别为8、9、10,则HX 、HY 、HZ 三种一元酸的相对强弱的顺序应为: 2.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Na 2CO 3、NaHCO 3、Na 2SO 4、NH 4Cl 、(NH 4)2SO 4、CH 3COOH 、 HCl ,pH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化学式表示): 二、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规则:一般来说,盐类水解程度不大,书写时用“ ”。盐类水解所得产物的浓度很小,所以不用“ ”或“ ”表示水解产物。 a . 多元弱酸盐水解: b . 多元弱碱盐水解: 1.写出下列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NH4Cl AlCl3 NaHCO3Na2CO3 三、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思考:外界条件对反应Fe3++3H 2O Fe(OH)3+3H+的影响如下: 条件移动方向n(H+) pH Fe3+水解程度 升高温度 通H2O 加HCl 1.内因:酸或碱越弱,对应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酸性或碱性越强。 2.外因: (1)温度:盐类水解是反应,升高温度,平衡移动,水解程度。 (2)浓度:加水稀释,则水解平衡移动,水解程度。 (3)发生化学反应: ①强碱弱酸盐水解,加酸其水解,加碱其水解。 ②强酸弱碱盐水解,加碱其水解,加酸其水解。 [巩固练习]3.向0.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aOH固体、Na2CO3固体、NH4Cl固体,使CH3COO-水解平衡移动的方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触摸高考】 1.判断正误 (1)升高NH4Cl溶液的温度,溶液的pH增大 (2)pH均为4的盐酸和NH4Cl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pH均变6 (3)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红色逐渐褪去,说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4)pH=5的CH3COOH和AlCl3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5)0.1mol/L Na2CO3溶液加蒸馏水稀释,CO32-的水解程度变大,溶液的pH不断增大2.有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 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种溶液pH大小顺序是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 mL 0.1 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一章第一节学案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1.1 物质的变化 ◆☆◆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图片展示:课本中图l—l下雨,图1-2木材燃烧,图1—3植物光合作用,图l—4瀑布下落 提出问题四幅图描述的过程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什么变化? 分析归纳:(1)图1-1中水汽遇冷凝结成小雨滴过程中发生的是水的__________变化,_______新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__。 (2)图1—2中木材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后生成___________。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 (3)图l—3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下,通过叶绿体,利用__________和水制造有机物和_________的过程。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 (4)图l-4中水在下落过程中_________新的物质生成,属于______________。 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反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是化学变化中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做一做: 1、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蒸发 B.冰雪融化C.动植物腐败D.山体滑坡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砂纸擦去铁器上的铁锈B.木材燃烧 C.液态水沸腾变成蒸气D.氢气球升空后胀爆 展示:水分子电解的模型 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 提问:通过微观角度判断水电解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分析在整个变化过程中,水电解生成了氧气和氢气。构成水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属于______________化。 结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 过渡:我们周围的物质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判断变化是否发生了?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实验:取适量的硝酸铅溶液放人锥形瓶中,再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碘化钾溶液,观察反应前后的现象。 展示:课本中图1-6,图1—7,图1-8 总结: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气体产生、温度变化、发光发热、pH 变化、状态变化等。 实验:观察硫酸铜晶体的变化。完成课本中填空。 (1)取l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它的形状、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硫酸铜晶体能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铜晶体的水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 (3)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l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入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学案

25、矛和盾的集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难点) 一、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合作、探究: 1、小组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2、理解重点词语。集合.招架.固然.自卫.善于.庞然大物.大显身手、难以招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检测: 1、读一读,写一写。 máo dùn jìn gōng zhāo jià tǎn kè ( ) ( ) ( ) ( ) jí hé wū guī dà xiǎn shén wēi ( ) ( ) ( ) 2、辨一辨,填空。 驾架 一()飞机打()()驶 坦但担 ()水()是()克 3、形近字我巧辨。 宿()坦()炮() 缩()担()泡() 神()架()攻() 伸()驾()功() 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 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 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重点) 2、初步了解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难点) 一、自主学习。 1、矛与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2、又是怎样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合作、探究: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2、理解:“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外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给你有什么 启发?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三课堂检测: 1、根据内容填空: (1)为了更好地自卫,发明家想到了把盾变成();为了更好地进攻,发明家 想到了在铁屋子上();把矛变成();为了更好地行动,发明家想到了把 双腿变成(),于是,他发明了()。 (2)矛的长处,是可以(),盾的长处是可以(),坦克把盾的() 和矛的()合二为一,战场上大显神威。 2、给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意思。 深:①从表面到底的距离②时间久③颜色重 1、海水有深有浅。() 2、他拿了一件深蓝色的衣服。 ( ) 3、夜深了,老师们在工作。 ( ) 3、判断,是比喻的打“√”,不是打“×”. 1、如果盾大得像铁屋,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 2、美丽的贝壳映着阳光,更加灿烂夺目。 ( ) 3、九月柿子红似火,十月萝卜上秤称。 ( ) 4、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 ( ) 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与小组同学合作情况(好、一般、不好) 自我表现(好、一般、不好) 26、科利亚的木匣

1一次函数图像学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5.3 一次函数的图象(1)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会选取两个适当的点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2.了解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及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 【预习案】 1.自学课本187-188页,思考什么是函数的图象?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2.一次函数y=kx+3的图象经过点(-1,5),则k=______,其图象经过点(0,)(,0)。【探究案】 例1:画出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 ①列表: 小结:作一次函数图象有哪些步骤:(1);(2);(3)。 1、有简单的画法吗?试画出一次函数y=-x+2的图象。

小结: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由直线的公理可知:作一次函数(0) y kx b k的图象时,只要确定两个点(0,)(,0),再过这两个点作直线就可以了。 2、同一坐标系中,画一次函数 y=3x-2、 y=3x+2 的图象, ⑴观察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你有什么发现?说 给大家听听. ⑵点(1,2)、(2,4) 是否在所画的图象上?如果 在,在哪一个函数的图象上? ⑶如果(a,4) 在y=4x-4的图象上,求a 的值. ⑷你能求出y=4x-4的图像和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及其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训练案】 1. 一次函数21 y x图象是() A B C D 2.下列点中,不是一次函数21 y x的图象上的点是() A (1,-1 ) B (0,1) C (2,0) D (-1,3) 3.一次函数y=-kx+4的图象经过点(- 1,8),则k=___________.

4. 已知一次函数y=2x-4与y=-x+2. ⑴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 ⑵写出一次函数y=2x-4与y=-x+2的图像交点坐标及其和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后练习题(学案)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后练习题(学案) (测试时间:20 分钟)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的是达尔文 B.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C.古人类首先用火,接着逐渐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 D.古人类语言的完善是在直立行走之后 2.能够证明“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与类人猿不同的是古人类能够( ) A.站立 B.直立行走 C.制造简单工具 D.吃各种食物 3.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主要特征有 ( ) ①树栖生活②直立行走③制造工具④产生语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特征是( ) A.发达的大脑 B.会使用天然工具 C.会用复杂的语言交流 D.会制造简单的工具 5.下列各项中,不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类的行为的是( ) A.产生面部表情 B.使用并制造简单工具 C.用语言进行交流 D.在陆地上生活,直立行走,手足分工 6.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 ) A.将果实从树上摘下来 B.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依赖 C.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 D.扩大活动范围,利于生存 7.(2019 山西太原期中)生物探究社团的学生为进一步探讨人类的起源,查阅了相关资料, 并得到如下事实:黑猩猩有32颗牙齿,牙齿的结构大体上和人相似;骨格大体上和人相同,尤其是躯干骨与人很相近;拇指较短,可以像人一样与其他相对的指握合;胚胎发育 8~9 个月,胚胎在5个月以前与人的胚胎几乎完全相同;与人类一样有 ABO 血型;与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的表情。这些事实说明( ) A.人类是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 B.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远的亲缘关系 C.黑猩猩将来有可能进化成人类 D.人类和黑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 8.在探寻人类祖先的踪迹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①地质考察②寻找古人类化石③寻找古人类遗物④拜访考古工作者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从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直立行走是最为关键的一步,直立行走的意义有( ) ①使前肢得到解放②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③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④显得更加高大,可以吓退猛兽,不再受到伤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B.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 C.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大脑变得越来越发达 D.古人类的化石有利于研究人类起源问题 二、判断题 11.人是万物之灵,是世界的主宰者,有特别发达的大脑,能劳动,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能适应生物圈中的环境,并对其产生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进行讨论,请在正确观点后的括号内画“√”,错误观点后的括号内画“×”。 (1)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 ) (2)“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完成了直立行走,能制造简单工具。( )

盐类水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掌握水解的规律,学会写盐类水解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了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验能力,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组成决定性质的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分析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教学用具]试管、玻璃棒、CH3COONa、Na2CO3、K2CO3、NH4Cl、Al2(SO4)3、NaCl、KNO3、蒸馏水、酚酞试液、pH试纸。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探究、实验法。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提问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那么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呢? [学生谈论]各抒己见 [教师启发]在必修课程中涉及过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一起施用,其中谈到了草木灰,,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另外我们有句话叫做纯碱不是碱,这些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意识到以上两种物质可能显碱性。 [学生实验]现在通过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

用pH试纸检验CH3COONa、Na2CO3、NH4Cl、NaCl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讨论]为什么不同的盐类的酸碱性不一样? [教师引导]大家思考在酸溶液为什么显酸性,碱溶液为什么显碱性?从水的电离平衡角度考虑产生酸碱性的原因。 [师生讨论] 1、酸与碱均打破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H+ 与OH-不相等, 2、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的OH-主要靠溶质提供,导致溶液显相应的性质。 3、以上的盐均为正盐,不能电离出H+ 与OH-,为什么会显酸碱性?其中原因与水的电离平衡有没有关系? [媒体展示] CH3COONa=CH3COO-+Na+ H2O H++OH- [教师提问]CH3COONa的电离能否打破水的电离平衡? [学生讨论]根据弱电解质的电离理论,可以看出CH3COO-能与 H+ 结合,使水的电离平衡移动。 [教师讲解]弱酸如CH3COOH等,电离平衡常数很小,也就是说CH3COO-与 H+ 不能大量共存,当CH3COONa 在水中大量的电离出CH3COO-后,便会与水中的H+结合生成 CH3COOH 分子,使水的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教师提问] 水的电离平衡被打破后,溶液中的H+ 与OH-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根据 K W可看出,[H+] 减小,[OH-]增大,使溶液显碱性。 [媒体展示]

一次函数导学案

183 1 一次函数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学习重点】: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学习难点】:由实际问题归纳出一次函数的概念。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课本第39页至40页,并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题意写出下列函数的解析式: (1)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C,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 6C.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 °C .写出y?与x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有人发现,在20~25C时蟋蟀每分鸣叫次数c与温度t (单位:C)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 (单位:千克)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再减常数105,所得的差是G的值; (4)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为y (单位:元)包括:月租22 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1元/分收取); 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长方形的长减少xcm,宽不变,长 方形的面积y (单位:cn l)随x的值而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次函数概念: 1)一般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 0时,y kx b即y kx,即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辨证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二、跟踪练习: 1、下列函数中,是一次函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 是正比例函数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学案设计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基本实验操作、过滤和蒸发 学习目标 1.明确实验规则,培养实验安全意识。 2.初步了解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方法与技巧;巩固过滤、蒸发的基本操作。 3.通过粗盐提纯的探究与实施,初步形成简单实验的思路、方法。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 1.药品取用的安全性 (1)三不原则:一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二不能将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三不能品尝药品的味道。 (2)药品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mL,固体试管底部。 (3)防止污染: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试管口和试管内壁上,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起来,让药品全部滑落到试管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夹取。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将瓶塞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应对着)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引流。 2.药品存放的安全性 剧毒药品单独专柜存放,易燃易爆品单独存放,光敏性的药品要避光存放,有毒气体在通风橱中存放。 3.酒精灯使用的安全性 酒精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加热热源,使用时要注意: (1)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2)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不少于。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以免。 (4)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另一只酒精灯。 (5)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 (6)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扑盖。 4.试管使用的安全性 试管是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使用时注意: (1)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处。 (2)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不超过。 (3)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 (4)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倾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