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大林寺桃花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统编三下第八单元“日积月累”《大林寺桃花》一、文本解读(一)遇见最美的桃花就在大林寺,白居易意外地遇见了最美的桃花。
此诗第一句“芳菲尽”与第二句“始盛开”,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在写景纪实中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跳跃,由低落叹春,突变成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同时,诗人着意用了“人间”二字,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强烈、特别的感受。
而第三句“无觅处”与第四句“此中来”,由一个“转”字自然衔接。
“春光”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撒着脚丫,到处欢跑,还躲起来让你找,又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让人心生欢喜。
在这里,把“春光”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
看似春已尽,实则是春的另一处开始。
其实,人生的春天也一样,很多事情都在一“转”之间,带给人无限惊喜。
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蕴含佛理的小诗。
(二)初识“桃花”文化在统编本教材中,传统文化篇目比重大大增加。
教好古诗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过多地加以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
而本首诗正好出现在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目的显而易见,重点是在“积累”,首先读准读通,再整体感知,最后熟读成诵即可。
但如何让“文化”真正立起来,则还可以智慧地以“桃花”为切入口,一首带多首,在多样而又丰富的“桃花”诗句中,带领学生初步感受独一无二的“桃花”文化:1.象征生机勃勃的春天;2.象征明艳的女子;3.象征理想生活的世界。
而这些象征,我们又不如把它们归纳于“象征美好,令人向往。
”总之,采用古诗词“主题式”的学习,由扶到放,通过反复多样的诵读、形式丰富的学习,不断丰富学生头脑中对桃花的印象和认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
相信,不管时间过了多久,那“一树桃花笑春风”的美好画面,将永远地定格在孩子们的心田。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爱春惜春的感情。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含板书引言:大林寺位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小村庄,这是一座古老而宁静的寺庙,周围环绕着茂盛的桃花树林。
每年春天,桃花盛开时,大林寺成为了游客们流连忘返的景点。
为了充分利用这美丽的环境,我们可以结合桃花教学设计,为学生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体验。
本文将围绕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板书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了解桃花的基本知识,包括生长环境、生长周期等。
2.学会观察和描述桃花的特点和优点。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4.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二、教学步骤1.环境准备在桃花树林中找到一个适合教学的场地,保证学生们能够自由活动、观察和收集信息。
2.课前准备将桃花相关知识整理成教师讲义,供学生们课前了解和预习。
准备一些教具,如放大镜、相机等,便于学生们在实地观察。
3.课堂活动(1)引入阶段:教师带领学生们进入桃花树林,鼓励学生们仔细观察桃花的形态、颜色和香味。
(2)知识探索阶段:教师带领学生们进行桃花的基本知识介绍,可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实地观察阶段:学生们分组进行实地观察,记录桃花的特点,并拍摄照片作为资料备用。
(4)小组合作阶段:学生们根据所收集的桃花信息,分组制作桃花展板,并进行策划和设计。
(5)展示和反馈阶段: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板书作品,并相互评价和反馈。
三、板书内容板书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板书内容设计:标题:“大林寺桃花”1.桃花的基本知识:- 生长环境:阳光充足、湿润的地方。
- 生长周期:春天盛开,夏天结果。
- 特点:花瓣颜色鲜艳,花香味浓郁。
2.桃花的分类:- 普通桃花:花瓣鲜艳,适应性强。
- 兰桃:花瓣淡雅,花形独特。
3.桃花的象征意义:- 美丽与爱情的象征。
- 生命力和希望的象征。
4.保护桃花,保护大自然:- 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 不乱采摘桃花,让它们自然繁衍。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教案标题: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古代诗歌《大林寺桃花》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表达方式。
3. 分析和解读古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投影仪。
2. 大林寺桃花的诗歌原文和翻译。
3. 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4. 学生的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课件或投影仪展示一幅描绘桃花的古代画作或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桃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正文:1. 展示《大林寺桃花》的诗歌原文和翻译,让学生朗读原文,并解读翻译的意义。
2.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桃花的感受和联想。
4. 利用课件或投影仪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桃花的美丽和娇艳。
5.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总结:1. 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进行总结和反思。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的古代诗歌,培养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或创作比赛,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
2. 诗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中对于诗歌意境和主题的表达能力。
3. 诗歌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延伸:1. 在其他相关的古代诗歌中进行比较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
2. 引导学生进行古代诗歌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2、借助课件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3、初步掌握“四读古诗法”学习诗歌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采用“四读古诗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难点:借助课件的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感情。
三、教学流程:1、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桃花开得多漂亮呀!初夏时分,芳菲落尽。
山下的桃花都已经凋谢了,可是这里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是的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比较晚。
山上山下的气候不同,景色自然也就不一样。
古诗《大林寺桃花》就讲过这样的神奇景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香炉峰顶,是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因位于大林峰上,所以叫大林寺。
2、诗人简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3、学习古诗三国时期的文学家董遇曾说过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意思是说:书读得多了,书中的意思就自然明白了。
今天我们就采用读诗的方法来学诗。
(1)一读读准字音一读古诗,读准字音。
在《大林寺桃花》这首诗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两个生字的读音,我们一起来读读。
(菲恨)解决了生字,我们就能准确地读好古诗了。
(2)二读读好节奏二读古诗读好节奏。
看,孩子们,老师已经在诗中标好了停顿符号。
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声断气不断。
先跟着老师读一读。
哪个小朋友愿意试一试。
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真棒。
读好节奏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古诗了。
(3)三读读出感情三读古诗读出感情咱们先看诗的一二句。
女生来读一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是学习诗歌的好方法,同学们想想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已经是农历四月了,粉红的桃花凋谢了,百花盛开的春天悄悄地过去了。
可是有一天作者登上庐山山顶的大林寺,却发现那巍峨庄严的寺墙内,竟然有一片始盛的桃花荡漾着浓浓的春意。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大林寺桃花》这首古诗。
学生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学生能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写作背景。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诗中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解释大林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significance。
2.2 诗文朗读与翻译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大林寺桃花》这首古诗。
教师解释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第三章:诗歌意象分析3.1 桃花的意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桃花的描写,如开放的时间、颜色等。
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对桃花意象的感受和联想。
3.2 山的意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山的描写,如高远、壮丽等。
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对山意象的感受和联想。
第四章:修辞手法解析4.1 对仗与排比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对仗和排比修辞手法,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效果和美感。
4.2 象征与比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象征和比喻修辞手法,如桃花象征春天的到来。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第五章:创作与表达5.1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桃花或山为题材,创作一首小诗。
学生通过写作,培养自己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2 分享与讨论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创作,并展开讨论。
教师给予学生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第六章: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6.1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朗读,体验诗中描绘的桃花盛开的美景。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景象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6.2 价值观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如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循环。
《大林寺桃花》古诗吟诵教学王明芳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2.吟诵古诗,感受汉字美。
3.让孩子初步认识“入声字”,掌握入声字的发音规则,知道诵读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读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让孩子初步认识“入声字”,掌握入声字的发音规则,知道诵读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读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年级三年级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了解创作背景1.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诗人,大家猜猜看,他是谁?2.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3.复习原来学过白居易的诗。
师:我们在以前也学过白居易的诗,你还记得是那些吗?生:草。
师:你能背一背吗?不错,我们大家都来背一背。
师:还有吗?(指名读)师:池上。
我们大家一起来背一背。
师:本学期,我们也学了一首《忆江南》,来吧,我们来背一背。
你能用吟诵的方法背背吗?师:非常不错。
白居易在任左拾遗时,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其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在江州任司马时的一天,白居易邀了自己的朋友到江西庐山香炉峰的大林寺游玩,看到了大林寺桃花开得非常艳丽,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给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二)正字音1.正字音。
大家请看“菲”字,怎么记住它?你知道芳菲是什么吗?(板书:芳菲)第二个带拼音的字是“恨”,我们一起读三遍。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桃花诗,学习主题式积累,感受古人对桃花的喜爱之情。
2.感受《大林寺桃花》独特之处,并以此为例学习古诗吟诵,感受古人读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运用吟诵之法进行古诗吟诵。
教学流程一、主题引入同学们,身为龙泉人是幸福的,因为每年的三月,龙泉处处桃花盛开,龙泉山显得无比妖娆。
于是,来龙泉看桃花的人络绎不绝。
同学们,桃花美吗?谁来赞美一下它?生答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古人写桃花的诗比比皆是。
我们现在来玩一个飞花令,看谁会背写桃花的诗。
学生背诵桃花诗,相机补充。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周朴《桃花》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兰溪棹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唐寅《桃花庵歌》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桃花之美,令人沉醉,刚刚同学们背诵的一首诗《大林寺桃花》很特别,今天我们就来美美地读一读它。
二、诵读古诗1.听读古诗谁来说一说,这首诗中的桃花有什么特别之处?生自由发言。
2.读懂古诗(1)诗意全解农历四月,庐山脚下已是百花凋零,我登上香炉峰顶的大林寺,竟然发现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我正在感伤归去的春天无处可寻,想不到可爱的春天,却调皮地东躲西藏,偷偷地跑到这深山的古寺中来了!(2)创作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吧。
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相当于现在国家最高检察院院长),可谓春风得意。
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权贵,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
大林寺桃花教案(共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大林寺桃花教案大林寺桃花教案大林寺桃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过程与方法: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教学重难点:2、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呢,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回忆一下:在我们所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四季的?给大家几分钟的思考时间,有同学思考好了,请举手示意我。
春天:孟浩然《春晓》王安石《游园不值》:应怜屐齿苍苔,小扣柴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天:贺知章《咏柳》杨万里《小池》秋天:杜牧《山行》:远山寒山石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张继《枫桥夜泊》冬天: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教师:古代诗人写了许多诗来表达自己对四季的喜爱。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
请大家翻开课本页。
大家初看题目,觉得应该是描写哪个季节的诗呢对,是春天。
因为桃花只有在春天才会开放。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唐代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桃花。
(板书:课题。
问:大家通过读题目,能知道诗人写的是那个地方的桃花。
“寺”读“si”。
PPT展示大林寺。
现在请大家自己借助拼音,自己试读古诗。
等下请同学来读)2、初读古诗A、请同学试读古诗B、用板书写出(寺、菲、觅)C、请大家自由朗读,同桌之间可以相互帮助,读给同桌听,最后让学生齐读古诗教师:很好,同学们现在已经能准确地、有感情地将整首诗读出来。
那大家理解诗中的意思吗(现在老师将大家分为四组,每组负责翻译一句诗句。
《大林寺桃花》教案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感情。
3 通过朗读,想象诗人当时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的感情和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1、欢迎同学们来欣赏,你猜这是什么季节?2、从以上的图片中你看出来这是什么季节了吗?是呀,春天百花争艳,但花朵总有凋零之时,唐代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就因春天的悄悄离去而惆怅,于是在农历四月的一天,他邀好友一起来到大林寺,大林寺就在今天的江西庐山的香炉峰顶海拔有1160多米,就相当于我们的两个翠屏山叠起来,还要高一些。
白居易和好友一起来到大林寺,看到了巍峨庄严的院墙内,竟然有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荡漾着浓浓的春意,白居易见此情景惊喜万分,即景吟成一首七绝《大林寺桃花》。
(请同学们把食指借给老师,跟着老师一起把题目写一遍,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一起读一遍。
孩子们真不错,读的时候还注意了题目中的停顿。
你能说说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吗?孩子们,你们都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同时,简单易懂的题目会让人一下明白诗文的内容。
二、初读,意在正音。
1、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看到115页自由的朗读《大林寺桃花》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多音字,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完成任务后用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2、自由朗读《大林寺桃花》,开始。
(老师看到很多孩子已经用坐姿告诉老师,他完成了任务)3、好,谁来读一读《大林寺桃花》?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的多音字他读准了没有。
4、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中的长和转都读准了。
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行,预备,起。
5、再来一遍,预备,起。
(一读,正音)三、再读,重在节奏。
1、很好,谁再来读一读《大林寺桃花》,请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诗句时中间是怎样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2、真好,你们注意到没有?这位同学在读“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时候,哪些地方停顿了一下?3、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在读“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哪个地方又停顿了一下?4、你们都听出来了吗?5、对,这样读就叫做有板有眼。
古诗大林寺桃花教案
教案:古诗《大林寺桃花》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导入(10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古诗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2. 出示一幅描绘桃花盛开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桃花的认知与感受,并引发对桃花诗歌的好奇。
活动二:理解诗词内涵(15分钟)
1. 阅读古诗《大林寺桃花》,鼓励学生跟读和思考诗词中的意境与感情。
2. 分组合作,讨论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3. 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解读。
活动三:感悟与表达(20分钟)
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桃花的感受与想法,鼓励他们描述桃花的美丽与生命力。
2.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将桃花与自身的经历、心情或其他事物进行联想,写下自己的桃花诗句或小段落。
3. 邀请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讨论和欣赏。
活动四:综合拓展(15分钟)
1. 阅读其他描写春天或花朵的古诗,比较其与《大林寺桃花》的共同之处与区别。
2. 邀请学生观看相关桃花的图片或视频,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桃
花的认知与感受。
3. 提出挑战:学生可以选择其他赋有象征意义的花卉,自主查找相关古诗或现代诗歌进行分享。
活动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展示小组总结,并进行全班交流,分享对于桃花诗词的新认识与理解。
3. 探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困惑,教师进行点拨或解答。
教案结束。
注:本教案中没有包含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日积月累《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4、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诗中的思想意境。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诗中的思想意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诗题,解题,介绍作者、背景。
1、欣赏图片,揭题。
你们喜欢花吗?现在老师带大家去欣赏美丽的花。
请观察,这是什么花?齐读:大林寺桃花。
2、了解大林寺。
大林寺是个什么地方?它在哪里?相信很多同学心中都会有一些疑问,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
出示灯4(大林寺: 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3、简介作者、诗背景。
4、出示古诗,跟读,划分节奏,听录音读。
二、学习生字。
1、拼读生字、读组词。
2、指导书写。
三、自主探究,深入理解。
1、深入理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人间: 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想象一下,庐山下,所有的花都枯萎了,这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出示灯12“芳菲尽”图片,描述画面2)、山寺: 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也就是说,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开放。
我们再来想象一下,那又是一副怎样的情景。
3)、为什么别处的春花都凋谢了,大林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呢?我们来看看庐山的气温表就知道了。
庐山3月时,山上的温度是4度,山下是12度,而最适合桃花开放的温度是12至15度。
山上的气温太低了,桃花开不了。
4月份,山上的温度是12度,是最适合桃花开放了。
总的来说,(出示灯16),海拔越高,季节的出现也较晚。
因为山里的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所以大林寺的桃花就开得迟。
4)、那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诗意: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面对如此美景,白居易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者由心情低落叹息春天的流逝,看见桃花后,突变成惊喜(出示灯17惊喜)。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读准多音字“转”。
2.掌握几种关联词的用法。
3.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教学难点:发现并写出身边的美景三、教学准备1.搜集阅读古诗相关资料2.找一找身边的春天美景四、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这是哪个季节?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春天的诗?3.揭题:《大林寺桃花》【板书】(二)读诗文1.初读全诗,正确识读多音字:“转”2.划分节奏读一读3.①认识白居易(生平,诗多,诗魔,“白居不易”故事)②诗类型(以下两种最多)讽喻:反映国事民生,体现社会黑暗闲适:抒发情感,多与美景有关③再读诗句,判断属于哪一类型,说说你体会到的情感4.诗作背景(三)诗文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农历四月(今年四月一日,农历二月廿六),春末夏初1.对比,体会情绪转变芳菲尽:叹息始盛开:惊喜(尝试读一读)2.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温差。
*高处不胜寒(苏轼)试用关联词:因为山里地势高,气温低,所以桃花开得迟。
桃花开得迟,是因为山里地势高,气温低。
因为今天下雨了,所以课间活动取消了。
,是因为。
因为,所以。
,是因为。
3.反复读,读出情绪的转折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自读第二句,体会情绪转折(对比)2.恨:怨恨(喜爱春天)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这样喜爱春天,可是它却归去了以为它没有了,却突然发现原来它躲到这里来了。
4.再读诗句(读出对比)(四)情感体验1.人间:大林寺山下的平地(对比:山寺)①为什么称为“人间”?对应“仙境”,突出山寺景色的美除了是景色上的仙境,对于诗人来说,也是他生活中的一重仙境②背景介绍:人生低谷,怀才不遇读《琵琶行》选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体会其中情感。
(情绪低落,不仅觉得山下的春天已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归去。
)③再读诗句,读出对比,说说你的感悟。
大林寺桃花教案教案主題:大林寺桃花教學目標:1. 了解大林寺桃花的景點特色。
2. 掌握大林寺桃花的開花期與觀賞路線。
3. 培養學生對自然美景的欣賞與保護能力。
教學內容:1. 介紹大林寺桃花的背景歷史和植物特性。
2. 分析大林寺桃花的開花因素和開花規律,提醒學生抓住最佳的觀賞時機。
3. 結合地理課程,設計觀賞路線圖,講解沿途的其他景點和自然風光。
4. 探討人類活動對大林寺桃花生態環境的影響,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保護這一自然景觀。
教學過程:1. 使用多媒體講解大林寺桃花的背景歷史和植物特性,包括種類、花期、花色等。
2.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觀看圖片和視頻,了解大林寺桃花的美麗景觀。
3. 與學生共同討論大林寺桃花的開花因素和開花規律,例如溫度、陽光等。
4. 教師整理出大林寺桃花的開花期表,幫助學生計算最佳的觀賞時機。
5. 設計觀賞路線圖,將大林寺桃花和其他景點連接起來,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
6. 在實地考察中,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自然風景,並了解人類活動對這些自然景觀的影響。
7. 引導學生討論如何保護大林寺桃花及其生態環境,例如減少人為污染和破壞,加強生態保育等。
教學評估:1. 班級討論:觀察出最佳的大林寺桃花觀賞時機,討論原因和方法。
2. 實地考察報告:學生根據實地考察的結果,撰寫報告分享自己對大林寺桃花的觀察和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想法。
教學資源:1. 多媒體投影設備2. 大林寺桃花圖片和視頻3. 觀賞路線圖4. 實地考察記錄表格教學延伸:1. 學生可以進一步研究其他具有特色的桃花景點,比較其開花規律和觀賞特點。
2. 建立桃花種植園或社區桃花節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桃花的美妙與植物種植的知識。
《大林寺桃花》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林寺桃花》,并背诵全诗。
2. 学生能够通过注释和教师的引导,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诗人白居易描绘的春天景色。
3.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全诗。
2. 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大林寺桃花》的原文、注释、译文及相关的图片。
2. 录音设备,播放古诗朗读的示范音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春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并提问:“你们喜欢春天吗?为什么?”2. 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关于春天的古诗,如《春晓》、《草》等,并一起背诵。
3. 引出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描写春天的古诗——《大林寺桃花》。
”二、初读古诗1. 教师出示《大林寺桃花》的原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 播放示范音频,让学生模仿朗读,注意语调、停顿和重音。
3. 学生自由朗读,互相交流,纠正发音和语调。
三、理解诗意1. 教师出示古诗的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引导学生逐句分析古诗,理解诗人白居易描绘的大林寺桃花的美丽景色。
3. 小组讨论:从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四、深入探究1. 教师提问:“为什么诗人会在这个时候看到桃花呢?这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春天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2. 教师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感情朗读1.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尝试将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融入到朗读中。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诗句的情感。
六、背诵古诗1. 学生自由背诵古诗,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2. 举行小型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
七、课堂小结1. 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古诗的魅力和价值。
《大林寺桃花》教案304班李晓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这首古诗。
2、了解古诗大意。
3、能背诵《大林寺桃花》。
教学重、难点:熟读成诵,疏通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和煦的阳光洒满了教室,新的一天又来到了,同学们,露出你们灿烂的笑脸,让我们一起用最美妙的、最动听的声音来诵读吧!二、开启诗《师生问候诗》师:早安,孩子们孩子们:早安,老师老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孩子们: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你老师: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七彩的朗诵,嚼成书本的芳香。
孩子们: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粉笔的舞蹈,嚼成知识的芳香。
早安,同学们,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变作七彩的朗诵,嚼成书本的芳香。
三、复习旧诗,温故知新。
四、新授诗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
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诗史”之称。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词句注释人间:指庐山下的平的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美丽芬芳的花草。
长恨:常常埋怨。
觅:寻找。
大林寺:在江西省庐山香炉峰顶。
不知:岂料、想不到。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3、白话译文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修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
我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4、教师配乐范读。
5、学生自读。
6、指名读。
7、用颜色密码读诗。
五、拓展延伸。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代: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六、作业:背诵《大林寺桃花》。
七、教学反思:。
小学古诗《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优秀6篇】大林寺桃花教学反思1今天顺利完成了语文园地八的教学,针对教学情况进行简单的。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
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
例如,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复述、评议、探究交流等具体活动掌握复述的方法和技巧。
二、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
例如,在“识字加油站”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全班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并进行迁移。
如在“词句段运用”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说句子、拟题目、学转述,而后以教材为依托进一步将教学作必要的延伸。
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拓展性训练。
四、充分发掘记忆潜能,引导学生拓展积累。
在“日积月累”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仅仅通过接触语言来学习古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出示图片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感情。
3 通过朗读,想象诗人当时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歌的感情和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欢迎同学们来欣赏,你猜这是什么季节?
2、从以上的图片中你看出来这是什么季节了吗?
是呀,春天百花争艳,但花朵总有凋零之时,唐代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就因春天的悄悄离去而惆怅,于是在农历四月的一天,他邀好友一起来到大林寺,大林寺就在今天的江西庐山的香炉峰顶海拔有1160多米,就相当于我们的两个翠屏山叠起来,还要高一些。
白居易和好友一起来到大林寺,看到了巍峨庄严的院墙内,竟然有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荡漾着浓浓的春意,白居易见此情景惊喜万分,即景吟成一首七绝《大林寺桃花》。
(请同学们把食指借给老师,跟着老师一起把题目写一遍,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一起读一遍。
孩子们真不错,读的时候还注意了题目中的停顿。
你能说说从题
目中知道了什么吗?
孩子们,你们都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同时,简单易懂的题目会让人一下明白诗文的内容。
二、初读,意在正音。
1、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看到115页自由的朗读《大林寺桃花》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4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中的多音字,要把诗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完成任务后用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2、自由朗读《大林寺桃花》,开始。
(老师看到很多孩子已经用坐姿告诉老师,他完成了任务)
3、好,谁来读一读《大林寺桃花》?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的多音字他读准了没有。
4、读得字正腔圆,真好!“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中的长和转都读准了。
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行,预备,起。
5、再来一遍,预备,起。
(一读,正音)
三、再读,重在节奏。
1、很好,谁再来读一读《大林寺桃花》,请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诗句时中间是怎样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2、真好,你们注意到没有?这位同学在读“人间四月芳菲尽”的时候,哪些地方停顿了一下?
3、你有没有注意到他在读“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哪个地方又停顿了一下?
4、你们都听出来了吗?
5、对,这样读就叫做有板有眼。
(二读,节奏)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的前两行读一遍,预备,起。
四、三读,贵在情韵。
1、真好,同学们读古诗词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的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人间四月芳菲尽”这样读有味道吗?(加图片,出文字)
2、是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有感觉吗?有味道吗?(加图片,出文字)
3、读诗词就要读出这样的味道来,你们也加上动作,试着读一遍,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吧。
4、谁来读一读,读出你的味道,你的感觉来。
注意听,你听出了什么味道,什么感觉?
5、好一个“始盛开”有味道,谁还想读?
好一个“不知转入此中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吧。
6、真好!同学们,诗读到这儿,你的脑海中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说?
7、是呀,人间四月芳菲尽,桃花本来初春开放,仲春的时候正艳,晚春凋谢,而大林寺的桃花在这个季节为什么比山下的花要开得迟呢?
8、请孩子们欣赏高山的图片,从中感受为什么说山势越高气温越低
的原因?
9、当山下青草碧绿野花盛开时,山上还覆盖着白雪,当山上冰雪融化时,山下的野花早已凋谢,所以当白居易和友人来到大林寺内,看到桃花争奇斗艳时,不禁吟诵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作为白居易的好友,听到白居易这样吟诵道,好友们也情不自禁地跟着白居易一起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0、听了好友们,跟着自己一起吟诵,白居易不禁感叹道,原以为春天已经过去了,却想不到可爱的春天却像个调皮的娃娃,偷偷的躲到了这深山中的大林寺,这真是-----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1、此时的白居易,还会为无处寻找春天而遗憾吗?他会说:“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12、此时诗人的心中的惊喜之情化作了这首诗,让我们试着用诗人那种意外与欣喜的心情完整的来读一读吧。
板书:
大林寺桃花
三读情韵
再读节奏
初读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