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语言准确性词语
- 格式:docx
- 大小:17.12 KB
- 文档页数:2
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此类题目是常考必考的)(一)限制性词语有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一、多、有余、很少等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具体分析:1.“可能、大约、左右” 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 “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据测定”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按照他的计算” 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9.“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xxxx,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10.“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例外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与生动性分析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文章体裁。
在说明文的创作中,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是两个至关重要的特性,它们相互配合,共同为读者呈现清晰、准确且富有吸引力的内容。
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首要特点。
它要求作者在描述事物、阐述事理时,必须用精确无误的语言,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
1、用词精准说明文往往会使用专业、准确的术语和词汇。
例如,在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时,会使用“发芽”“抽枝”“开花”“结果”等特定的词汇,而不是模糊地说“长大”“变化”。
这些精准的词汇能够准确地描述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让读者获得清晰明确的信息。
2、数据准确数据是说明文增强准确性的有力手段。
通过确切的数字,能够使读者对事物的数量、大小、比例等有直观而准确的认识。
比如,在介绍某个城市的面积时,给出“_____平方公里”的具体数字,比单纯说“很大”要准确得多。
再如,说明某种动物的寿命是“平均_____年”,这样的表述比“比较长”更具说服力。
3、限制修饰恰当为了保证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常常会使用恰当的限制词和修饰语。
比如“大约”“左右”“基本”“主要”“一般”等。
这些词语的使用,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客观事实的不确定性,又避免了表述的绝对化,使语言更加严谨。
例如,“这种药物一般在服用后半小时左右生效”,“一般”和“左右”的使用,让表述更符合实际情况。
4、客观陈述说明文的语言应该保持客观中立,不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和偏见。
例如,在介绍一种新型科技产品时,应客观地描述其功能和优缺点,而不是过分夸大或贬低。
这样才能让读者自己做出判断和评价。
二、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生动性能够使说明文摆脱枯燥乏味,更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拟人则赋予事物人的特征和行为,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比如,“地球就像一个蓝色的水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孤独地旋转着”,将地球比作水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地球的外观。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这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特征和要求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
如主要、几乎、大约、一般、之一等词,考查时常用删除法,即该词保留着说明了什么,有删去有什么不好。
(2)同义词的慎重选用。
注意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说明文经常考察的词语:表程度、估计、时间、范围、频率等修饰、限制的词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更、最、极度……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表时间:当时、刚刚、迄今……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表频率:经常、常常……表数量:之一、丝毫表主观推测:应该、可能“最”表程度,首要的意思。
强调了木结构是抗震的首要因素,不排除还有其它重要因素。
删去就不能突出她的重要程度,语言表述不准确。
不能去掉,“之一”表数量,突出(说明)这(重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重要手段不止一个。
去掉后重要手段就成了唯一的,这与客观事实不符,语言表达不准确。
不能去掉,“几乎”表程度,突出(说明、表明)非常接近都是如此(以重复作为重要手段),并不排除例外情况。
去掉后就成了无一例外的,这与客观事实不符,语言表达不准确。
(“部分”表范围,强调只是局部地区能生长。
但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
删去就变成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
不能。
“应该”表主观推测, 说明作者推测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过影响,也许客观事实未必如此. 不能。
“左右”表示估计.说明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前后,但因为年代久远不敢肯定确切时间。
所以加上“左右”一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法格式归纳1表态:不能删。
2先定性:表……(什么上的限制);再释词:是……的意思(用替换法)。
3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具体作用:先“言下之意”:突出(说明、表明)……(把释词的意思代入句中)再“言外之意”:a、(可能)还有……的情况b、不排除……情况c、无一例外的情况4 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5语言就不准确、周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知识提纲(一)限制性词语有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具体分析:1.“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 “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xx大多xxxx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xxx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6.“之一”限制作用,表明xx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唯一的,去掉后,就成了唯一的,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7.“据测定”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有科学依据。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按照他的计算”限制作用,表明数据的来源,使文章语言表达更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9.“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xxxx,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10.“大面积”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表明不排除在小范围内有例外情况,这体现了说明性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
说明文中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的词语,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
1、表估计、猜测的词语:大约、大概、可能、也许、左右、上下
2、表示限制的词语:
⑴
限制范围:全都、所有、有的、只有、大部分
⑵
限制程度:仅、最、很、非常、几乎、格外
⑶
限制数量:很多,几个、许多、很少
⑷
限制频率、速度:经常、很快
3、表示修饰的词语:一丝、漫长、野生、空前
4、表明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据专家估计、据资料显示
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2、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表限定数量:多、有余、很少等
5、表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
说明文有哪些语言角度篇一:说明文语言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赏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一、限制性词语有1、限定时间:目前、迄今为止、不久的将来、已经、一向、早已、一直、渐渐等。
2、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稍微、更加、很、尤其等。
3、表示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限定数量:之一、多、有余、很少等5、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大面积、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一般、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屡次”等。
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具体分析: 1.“可能、大约、左右”起限制作用,表示估计、推测,说明了xxx x只是估计,但不是绝对肯定,这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2.“在当时”在限定时间,只说明了xx在当时是x xx,但现在不是,这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 “几乎”限制作用,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 x差不多是x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几近”是几乎接近的意思,表示十分接近全部,不排除极个别特例,说明xxxx 差不多是x xxxx,这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x xx大多x xx,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换成“总是”表明xxxx一定表示x xx,与客观事实不符合,“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5.“通常”起限制作用,表示x x是一般情况,表明还会有特别或例外的情况。
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般”起限制作用,表示xx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品析说明文语言1.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征,表现在对说明对象进行精确的修饰、限制、补充,甚至以模糊词语达到准确说明的目的。
这些词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精度、性质、程序等。
如: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常常、或多或少……表范围:大部分、基本上、没有一个不、绝大部分……表估计:大约、可能、也许、左右、可算、应该、据说、大概(模糊词语)……这些词去掉会使句意绝对化、肯定化,不符合实际情况。
准确性还可以体现在同义词的选用上。
2.常见题型:①一个句子中,某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②句中A词换成B词好不好,为什么?3.方法点拨:题型①,我们往往用“增删法”分析。
如:09年太原市模拟(一)说明文《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抗震智慧》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
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减到最小程度。
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
中华民族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
我国木结构技术的发展,若仅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算起,迄今至少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
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
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按照“能者多劳”的原则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历史上,很多带斗栱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在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栱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充分说明了斗栱对抗震的贡献。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及答题技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指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准确表达:1.使用同义词(近义词)丰富语言,避免重复,准确表达复杂的事物。
汉语词汇丰富,同义词使用得当,能使语言更加准确、丰富、表现力强,反之则会适得其反。
2.准确运用专门术语,展现学科特色和侧重点。
3.注意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逻辑性,使用关联词语使语言连贯、严密。
4.恰当使用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词语,使语言更准确、严密、科学。
5.恰当运用模糊语言,根据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而定,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和人们的认识程度。
答题技巧:类型1:加点字词的作用是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类型2:大多数情况下不能替换,原词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换了后意思会有改变。
类型3:限制性词语不能随意删去,会影响语言的准确性和明确性。
⑦(2011·滨州市《祸从天降,谁为真凶》)第②段提到“它(泥石流)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泥石流发生的地点不是全部都是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但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因此“往往”更准确地表达了这一点。
⑧(2011·资阳《非凡的蜻蜓》)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用得非常准确:“它们在飞行中捕食活的昆虫,主要是虻、苍蝇、蚊子,也吃蝴蝶。
”“主要”准确地说明了蜻蜓的食谱中这些昆虫占绝大多数,但也不排除捕食其他昆虫。
⑨(2010·眉山市《闲话白菜》)“白菜食用方法很多,仅入书的就有数百种。
”如果把“仅”换成“全部”,表达效果就有所不同了。
因为“仅”是限制范围的副词,表示入书的白菜食用方法只占全部食用方法的一小部分。
如果换成“全部”,就表示白菜所有食用方法都数百种,并且无一遗漏都已入书,这不符合实际。
说明文中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数量等的词语,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
1、表估计、猜测的词语:大约、大概、可能、也许、左右、上下
2、表范围:全、都、所有、有的、只有、大部分、少数。
3、表程度:仅、最、很、非常、几乎、格外、比较、相当、尤其、稍微、更加
4、表数量:很多,几个、许多、很少
5、表频率、:经常、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
6、表资料来源的词语:据调查、据统计、据专家估计、据资料显示
千面化身——我们身边的真菌
①真菌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极为广泛,可以说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与人类的生存、生活、健康等各个方面的关系极为密切。
②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它们能够把大量的动、植物残骸分解,一方面将这些分解产物作为养料予以吸收;另一方面,也在保持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真菌的分解作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也将遭到严重破坏。
③真菌通常分为3类,即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大型真菌),它们归属于不同的亚门。
常见的大型真菌有香菇、草菇、木耳、竹荪、羊肚菌等。
它们是一类重要的菌类蔬菜。
④许多大型真菌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类非常理想的食品。
可食用的真菌很多,大多数还是蘑菇类,样子很像一把小伞。
最大的直径可达40厘米左右,高可达50厘米左右;小的直径不过半厘米,高不过1厘米。
它们种类很多,资源丰富,有人估计自然界有5000种食用菌,我国已知的野生可食用蘑菇有900多种,其中有几十种可以进行大规模人工栽培。
⑥真菌不仅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是人类重要的药用资源宝库。
我国对药用真菌的研究和应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和后来历代本草学著作中记载有灵芝、茯苓、猪苓、雷丸、马勃、冬虫夏草等很多种类。
近代研究发现,有一定药用价值的真菌至少
..在270余种。
⑦我们现在应用的抗生素大多是从原核生物链霉菌中提取的。
在真菌中也发现约有200种以上的真菌可产生抗生素,它们也是抗生素开发的重要资源。
但从真菌中提纯应用的抗生素还很少,其中发现和应用最早的是青霉素。
时至今日,青霉素不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且在20世纪中期使人类的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65岁,被誉为人类生命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1956年,牛顿和阿伯海姆又发现了另一种抗菌素,即头孢霉素,它既具有青霉素的主要优点,又不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现在已得到广泛使用。
14.请概括说明我们身边的真菌具有怎样的特点。
(3分)
15.本文以“千面化身——我们身边的真菌”为标题,有何妙处?(3分)
16.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7.第⑥段加点词语“至少”是否可以删除?为什么?(3分)
西塘古镇
①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
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②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③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④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
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
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⑤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
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吁。
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日: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
西侧联日: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⑥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占河的街道都有廊棚。
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
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⑦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
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
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槽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严“一线天”的空间布局,构成了别致的古镇风貌。
⑧“巷”在吴语方言中是弄堂的意思,西塘的弄堂更是独具特色。
这里水道密集,居民惜土如金。
无论是商号还是民舍,房屋之间的距离总是被压缩到最小,西塘的弄堂总是长而深窄,其才又数石皮弄最具代表性。
⑨石皮弄因铺地的石板薄脆如皮而得名,位于西塘古镇下西街,始建于明末清初。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全长68米,上面用166块青石板铺成,下面是下水道,能使全弄雨天不积水,如此设计实在巧妙。
⑩今天,西塘的水道、街道基本保留了江南古镇的原始风貌。
水道划分了古镇大的板块,街道上方兴建的廊棚,进一步划分了空间区域,明确了使用功能。
弄堂再连接各家屋舍,对空间进行细分和利用。
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为当地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道路在小农经济商贸活动中的作用。
4.根据文章内容,用“‖”将③-⑨段分成四个部分。
(3分) ③④⑤⑥⑦⑧⑨
5.西塘的古桥、廊棚各有什么特点?(6分)
6.说说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4分)
7.下面句子中,两个“仅”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在西塘众多弄巷中,石皮弄最窄,宽处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
8.第⑩段说“这三种空间形式相辅相成,很好地体现了当地居民因势利事的设计意图”,从全文来看,这里的“势“与“事“分别指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