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_元素地球化学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18
云南广南南瓜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肖述刚;李国清;张明文;何灿【摘要】南瓜地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以As、Sb、Au、Ag为主,圈定Ⅰ类异常(Au、Sb、As)一个,Ⅱ类金异常2个.异常中心明显,浓度高,连续性好,沿闪长岩岩体及接触带分布.而线性构造与矿点叠合处即是找矿远景区.【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13(032)003【总页数】3页(P328-330)【关键词】热液型矿床;燕山期地下热水;构造交汇处;岩体边缘接触带;广南南瓜地区【作者】肖述刚;李国清;张明文;何灿【作者单位】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八队,云南个旧661000;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八队,云南个旧661000;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八队,云南个旧661000;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八队,云南个旧6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6南瓜地区位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南东部,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南褶皱系滇东南褶皱带文山弧形构造带北东翼,富宁NW向大断裂与广南东西向隐伏基底深断裂交汇的复合部位。
该区锑矿资源丰富,多金属矿床(点)较多。
1∶ 2.5万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综合分析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和成矿元素特征,以期为区域地质调查和勘查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区内从下至上出露中寒武统龙哈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上寒武统歇场组灰岩、白云岩,唐家坝组灰岩、泥质粉砂岩,博菜田组白云质灰岩、泥灰岩;下泥盆统坡脚组页岩、灰岩,中泥盆系统坡折落组硅质岩,东岗岭组白云岩、灰岩;上泥盆统五指山组与榴江组页岩、细砂岩、燧石岩;第四系粘土及腐植层。
其中,歇场组是金矿主要产出层位。
南瓜地区处于小普弄弧形断裂与次一级NW向断裂、NE向断裂的闭合区,发育3条NW向主干断裂及2条NE向次级断裂,多呈缓波状。
断裂破碎带宽2m~5m 不等,沿断裂常见岩石破碎、挤压现象、岩层揉皱和角砾岩,硅化、方解石化强烈。
岩浆岩主要为闪长岩脉,走向290°~315°,倾向南西,倾角30°~60°,与小普弄断裂大致平行,围岩蚀变有硅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方解石化、绿泥石化、泥化、褪色蚀变,与金矿有关。
地球地壳中的化学元素丰度
地球地壳是地球外围的一层固体岩石壳,由多种化学元素组成。
地球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5千米,它所包含的化学元素丰度是研究地球构造
和地球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将介绍地球地壳中常见的化学元素丰度
及其分布情况。
第一类元素是构成地壳主要的元素,包括氧、硅、铝、铁、钙、钠和钾。
其中,氧是地壳中最丰富的元素,约占地壳质量的46.6%。
硅元素紧
随其后,占地壳质量的27.7%。
铝元素占地壳质量的8.1%,铁元素占
2.6%,钙、钠和钾元素占2.2%、2.6%和2.4%。
第二类元素是地壳中存在量较小但仍然较为重要的元素,包括镁、钛、锰、镍、铅等。
镁元素的丰度约为2.1%,钛元素约为0.61%,锰元素约为0.09%,镍元素约为0.007%,铅元素约为0.0013%。
此外,还存在一些地壳中丰度较低的元素,如镧系元素、稀土元素等。
这些元素丰度较低,但在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地壳中元素的丰度分布呈现地域差异。
一般来说,地壳中的元素
丰度与地壳的成因有关。
例如,在火山带和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地壳中铁、镁等含量较高。
而在海岸线附近,地壳中的氯、钠等含量较高。
此外,地壳中元素的丰度还受到地质作用的影响。
例如,地壳中的铜、银、金等
贵金属元素往往富集于矿床中。
总之,地球地壳中的化学元素丰度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地壳中化学元素丰度的分析,可以了解地球地壳的构成和演化过程,为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武理化学知识点总结武理化学是地球化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地球中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物质循环、地球化学地球历史和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等。
下面我们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地球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元素是构成地球的基本物质,它们包括地壳元素、地幔元素和核心元素。
地壳元素主要分布在地壳中,包括氧、硅、铝、铁、钙等元素;地幔元素主要分布在地幔中,包括镁、铁、硅、铝等元素;核心元素主要分布在地球核心中,包括铁、镍等元素。
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和演化对地球的结构和性质有重要影响。
2. 地球化学物质循环地球化学物质循环是指地球中物质的流动和演化过程,它包括了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岩石圈是地球上岩石的层,它对地球和其他圈层起着重要作用;大气圈是地球上大气层,它对地球气候和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层,它对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的层,它对地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地球化学物质循环对地球和生物圈的演化和变化有重要影响。
3. 地球化学地球历史地球化学地球历史是指地球历史演化的地球化学过程,它包括地球演化、生命起源和生态演化等过程。
地球演化是指地球形成和演化的过程,它包括地球的起源和地球的结构演化;生命起源是指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它包括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演化;生态演化是指生物和环境的演化过程,它包括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演化。
地球化学地球历史对地球演化和生态环境的演化有重要影响。
4.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是研究地球中物质组成和性质的分析方法,它包括了化学分析、物理分析和仪器分析等方法。
化学分析是通过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理分析是通过物理性质和物理过程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仪器分析是通过仪器和设备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地球化学研究和应用有重要意义。
化探10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化探10元素是指在地球化学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十种元素,包括钍、铀、镝、钕、铈、钷、镧、镨、钕和铥。
这些元素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这些元素的特性、用途以及它们在地质勘探中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读者展示化探10元素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
编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概述,提供读者一个整体的导向。
在这里,可以简要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指出每个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和重点,让读者对接下来要讨论的话题有一个清晰的预期。
内容示例:在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依次介绍化探10元素的概述、性质和应用以及在地质勘探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会从化探10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入手,介绍这些元素的特点和作用。
然后,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元素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影响,包括其在环境保护、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
最后,我们将探讨化探10元素在地质勘探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以及其对资源勘探、矿物探测和地质灾害监测方面的贡献。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讨论,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化探10元素的真正价值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化探10元素在地质勘探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对10元素的简介、性质和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全面了解这些元素在地质勘探中的价值和作用。
同时,通过对10元素在地质勘探中的实际案例进行研究和总结,探讨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最终旨在为地质勘探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促进地质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正文2.1 化探10元素简介化探10元素是指在矿产勘查和地质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的10种元素,它们是铅(Pb)、锌(Zn)、铜(Cu)、镍(Ni)、锡(Sn)、铼(Re)、钨(W)、钼(Mo)、银(Ag)和金(Au)。
这些元素通常在地质构造和矿床成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存在形式和分布特征对于判断矿床类型、勘探方向和储量规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地球化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地球化学概述1. 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应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及其组成部分的化学组成、化学性质、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与物理学、生物学、大气科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的固体部分,包括岩石、矿物、土壤等;- 地球的流体部分,包括大气、水体、地下水等;- 地球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3. 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其时空变化;- 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化学过程;- 元素的迁移、富集和分散规律;- 地球化学循环及其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在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应用。
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1. 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与采样:包括地质填图、钻孔、槽探、岩心采样等;- 实验室分析:包括光学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子吸收光谱(AAS)等;-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包括统计学分析、多元回归、聚类分析等;- 地球化学模型:建立地球化学过程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 同位素示踪:利用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地球化学过程。
2. 地球化学研究的意义:- 揭示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成分和动力学过程;- 探索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评估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理解地球生物圈的化学循环和生态平衡;-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 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阶段:19世纪初,地质学家开始关注矿物的化学组成;- 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维克托·戈尔德施密特等科学家奠定了地球化学的基础;- 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地球化学在理论、方法、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现代阶段:20世纪末至今,地球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形成新的研究领域。
地质学学科一级二级三级分类一级学科:1. 固体地球科学2. 水文地质学3. 环境地质学4. 地球物理学5. 地球化学二级学科:1. 固体地球科学1.1 矿物学1.2 岩石学1.3 构造地质学1.4 古生物学1.5 地层学1.6 沉积学2. 水文地质学2.1 地下水学2.2 工程地质学2.3 环境水文学3. 环境地质学3.1 环境地球化学3.2 环境地质灾害 3.3 地质资源环境4. 地球物理学4.1 固体地球物理学 4.2 大气物理学4.3 海洋物理学5. 地球化学5.1 无机地球化学 5.2 有机地球化学 5.3 同位素地球化学三级学科:1.1.1 晶体学1.1.2 矿物成因1.2.1 火成岩石学1.2.2 变质岩石学1.2.3 沉积岩石学1.3.1 构造力学1.3.2 构造分析1.4.1 古生物学描述1.4.2 古生物学演化1.5.1 地层划分1.5.2 年代地层学1.6.1 沉积环境1.6.2 沉积过程2.1.1 地下水动力学2.1.2 地下水化学2.2.1 工程地质勘查2.2.2 工程地质设计2.3.1 地表水文学2.3.2 水文化学3.1.1 重金属污染3.1.2 放射性污染3.2.1 地质灾害预测3.2.2 地质灾害防治3.3.1 矿产资源3.3.2 能源资源3.3.3 水资源4.1.1 地震学4.1.2 地磁学4.1.3 地热学4.2.1 大气环流4.2.2 气候学4.3.1 海洋动力学4.3.2 海洋地质学5.1.1 矿物地球化学5.1.2 岩石地球化学5.2.1 有机地球化学5.3.1 放射性同位素5.3.2 稳定同位素以上是地质学学科的一级、二级和三级分类,涵盖了该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分支学科。
土壤中的元素分类一、介绍土壤是地球表面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土壤中包含众多元素,它们对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土壤中的元素进行分类和探讨。
二、主要元素分类土壤中的元素可以分为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2.1 主要元素主要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较高,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元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1.1 氮(N)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基本元素之一。
它参与构建植物体内的蛋白质、酶和核酸等重要分子,对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2 磷(P)磷是植物对能量转化和储存、光合作用、呼吸和酶活性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乏磷元素会影响植物营养吸收、生长发育和产量。
2.1.3 钾(K)钾是维持植物细胞渗透压和离子平衡的必需元素。
它参与调节植物的水分平衡、光合作用和气孔开闭等生理过程,对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2.2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较低,但对植物生长和健康同样至关重要。
微量元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2.1 铁(Fe)铁是植物体内进行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关键酶的组成部分。
它参与植物维持呼吸和能量代谢的重要过程。
2.2.2 锌(Zn)锌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辅助因子,对植物体的代谢和能量合成起到重要作用。
缺乏锌元素会导致植物的生长萎缩、叶片变黄等症状。
2.2.3 铜(Cu)铜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对植物体内充当电子传递体的细胞色素的生成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2.2.4 锰(Mn)锰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辅助成分,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过程,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营养吸收起着重要作用。
三、元素来源和循环土壤中的元素来源主要包括大气沉降、岩石风化和有机物分解等。
这些来源使得土壤中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循环。
3.1 大气沉降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气态物质随着降雨或沉降作用进入土壤中,为土壤提供了一部分元素。
例如,氮元素主要通过大气中的氮气和氨气被沉降到土壤中。
地球化学高温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和外部各种元素及其分布、迁移、转化、积累和释放规律的科学。
而高温元素则是指具有较高熔点和沸点的化学元素,常温下很少存在于自由态,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这些高温元素在地球化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地球的演化、大气和水体的化学组成以及生物活动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温元素可以分为两类:高温固体元素和高温挥发性元素。
高温固体元素主要存在于地球的内部,包括铁、镍、铬等。
它们在地球内部有着广泛的分布,参与到地球的岩浆运动、岩浆混合和岩石熔融过程中,对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而高温挥发性元素则主要存在于地表的大气和水体中,如氢、氧、氮、硫等。
它们的循环和平衡对于维持大气和水体中的化学组成、气候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地球化学领域,高温元素的分布和迁移规律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通过对地球内部和外部的样品进行分析和实验,科学家们可以揭示高温元素的分布模式、地球物质的循环过程以及地球系统的演化历史。
同时,高温元素的研究还有助于理解火山喷发、地震地壳运动等地球活动的物理化学机制,为预测和防范自然灾害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此外,高温元素的研究也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各种工业和农业活动,以及人类的生活方式都会对地球的高温元素循环产生影响,进而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深入了解高温元素的行为特点和环境效应,对于优化资源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针对地球化学中的高温元素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将介绍高温元素的定义和特点,以便读者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高温元素在地球化学中的分布规律,并探究其与地球演化以及大气和水体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
最后,我们将总结高温元素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对高温元素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地球化学中的高温元素,为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章化学元素的丰度与分布2.1 元素丰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1.1丰度和丰度体系自然界一切物体,如宇宙天体、地质体、生物体等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学元素在某个自然体中的重量占这个自然体的全部化学元素总重量(即自然体的总重量)的相对份额(如百分数),称为该元素在自然体中的丰度。
因此,元素丰度就是化学元素在一定自然体中的相对平均含量。
丰度通常是指元素在较大自然体中的平均含量,如元素的地壳丰度,元素的地球丰度,元素的太阳系丰度等。
如果这个自然体占据一个较小的空间位置时,习惯上称为元素的平均含量。
如花岗岩中元素的平均含量,某矿区中元素的平均含量等。
无论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和对象如何发生变化,研究自然体的化学组成,化学反应和化学演化始终是地球化学的基本任务。
其中化学组成又是首当其冲的。
因而自然体的元素丰度研究是地球化学领域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特别是地球化学发展的早期阶段,世界著名的地球化学家,如克拉克,华盛顿,维尔那茨基,费尔斯曼(A.E.Ферсман),以及戈尔德斯密特都曾致力于化学元素丰度的研究。
克拉克一生从事丰度研究达40余年,前后共发表了五版元素丰度的资料。
克拉克被公认为地球化学的最早奠基人之一。
由于条件所限,早期的元素丰度工作主要是指地壳元素丰度,确切地讲是大陆地壳丰度,而且局限在主要元素。
由于当时对地壳结构模型的认识还很模糊,地壳元素丰度的计算比较粗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从光谱技术探测太阳系和宇宙体的元素丰度,另一方面矿产资源勘测和地质科研实践,提高了对地球、地壳内部构造的认识,积累了大量有用的资料,使得元素丰度的工作向更大尺度和更小尺度两方面的延伸,通过众多地球化学家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建立起比较系统的丰度体系,如表2.1所示。
表2.1元素丰度体系**(据黎彤、倪守斌,1990,改编)在这一领域里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学者黎彤。
他从60年代起,针对国外学者计算丰度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计算了地壳元素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