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综合接地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48
浅谈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应用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铁路的牵引负荷随之增大,一般的接地系统不能满足对电磁信号屏蔽的要求,也影响其他信号、通信及信息等设备的正常运行。
由于分散接地系统存在这些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随着铁路提速各类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这些问题表现得更加严重,因此发展综合接地系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本文针对我国高速铁路的特点,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构成、技术指标、施工方案及关键技术。
标签: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构成1 概述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铁路的牵引负荷随之增大,而通过钢轨引出至牵引变电所的回流电流也随之增大、运行速度变化时电流变化及机车接触网弓与线滑动接触产生的电火花增加,对铁路沿线的设备、设施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使用钢轨进行信号传输的信号设备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影响其他信号、通信及信息等设备的正常运行,由于分散接地系统存在这些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随着铁路提速各类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这些问题表现得更加严重,因此发展综合接地系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2 综合接地系统特点①能充分利用沿线设施,可有效降低钢轨电位,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降低铁路各子系统单独接地所需的工程投资。
②对于场坪面积条件有限或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综合接地优势特别突出。
③在大大降低各子系统独立进行接地处理的实施难度的同时,可有效克服各系统设备之间的电位差。
沪昆客运专线(江西段)站前工程HKJX-5标的接地采用综合接地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综合接地系统构成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是将铁路沿线的牵引供电回流系统、电力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及其他电子信息系统、建筑物等需要接地的装置通过贯通地线连成一体的接地系统。
同时该贯通地线也是牵引回流的一个主要回路,从原理上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共用接地系统并通过等电位连接构成铁路的一个等电位体。
综合接地系统实施界面示意图见图1。
4 综合接地系统实施方案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实施方案流程见图2。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之综合接地21 综合接地21.1 一般规定21.1.1高速铁路应设置综合接地系统。
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极、接地端子及接地连接线等构成。
21.1.2综合接地系统应遵循等电位连接的原则。
21.1.3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铁路电气设备和金属构件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21.1.4线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建(构)筑物的接地装置应纳入综合接地系统。
21.1.5避雷针的接地应设独立接地装置,当接地装置与与贯通地线的距离小于15M时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其接入点与通信、信号及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地连接点的间距宜大于15M,有困难时应大于5M。
21.1.6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21.1.7综合接地系统应利用桥梁、隧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结构物内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21.2贯通地线、引接线及横向连接线21.2.1高速铁路应沿线路两侧分别敷设贯通地线。
21.2.2贯通地线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桥梁地段的贯通地线应敷设在在梁体上线路两侧的电缆槽内,每一条贯通地线均应在梁体端部通过接地端子与桥梁接地极连接一次。
2.隧道地段的贯通地线应敷设在隧道内线路两侧的电缆槽内,每一条贯通地线应每间隔约100M,通过接地端子与隧道接地极连接一次。
3.路基地段的贯通地线应敷设在线路两侧的电缆槽下方;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贯通地线埋在距基床底层顶面-300M~-400MM处;硬质岩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路肩电缆槽下约-200MM的沟中,并回填细粒上。
21.2.3贯通地线截面积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照远期的牵引电流计逄。
2.满足正常情况下流过贯通地线最大牵引回流的需要。
3.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短路时间按不大于100MS计)通过瞬间大电流时热稳定的要求。
4.应根据不同区段牵引回流的分布情况每段合理考虑。
21.2.4贯通地线的材质应耐腐蚀。
21.2.5路基地段,对应接触网支柱的同一里程处,设贯通地线的引接线,该引接线应与贯通地线同材质、同截面。
高铁车站综合接地施工技术交底书1、施工准备审核施工图纸,现场定位出贯通地线和镀锌扁钢埋设位置及高程。
2、敷设贯通地线电缆及镀锌扁钢(1)贯通地线电缆。
施工工艺:放线→挖槽→敷设电缆→电缆连接→回填压实①在填筑到达敷设地线电缆高程位置上的路基表面,技术员放线定点由施工队用白灰洒出电缆沟路径。
②贯通地线埋设深度在基床底层顶面下30~40cm处,信号专用贯通地线在路基上直埋60cm,由小型挖机开挖至设计标高后,人工清理沟槽底部浮土。
清理完成后向沟内放入40mm厚、粒径不大于5mm的细土,作为保护垫层,并将细土在沟底铺平;桥涵段电缆埋设在电缆槽保护层内。
③敷设电缆时应将电缆盘架在车辆上,转动电缆盘边走边布放电缆。
放置电缆时不得使电缆出现扭劲和背扣。
④贯通地线电缆接续、T型连接应按压接工艺制作。
⑤电缆槽敷设至沟内后,向沟内电缆上部放入40mm厚、粒径不大于5mm的细土,并将这保护层细土在沟上铺平隆起,最后回填土后用步夯机或压路机压实电缆上的盖土,压实系数同路基。
⑥贯通地线在XX、XX、XX处横向连接。
横向连接线敷设方法同路基段贯通地线。
(2)镀锌扁钢铺设①股道间立有接触网支柱时在线间碎石层下方,距离地面以下100mm敷设热浸镀锌扁钢(规格50mm×4mm,厚度不小于4mm),接触网基础及相关基础设备、设施的接地均可通过不锈钢连接线与热镀锌扁钢连接。
热镀锌扁钢与贯通地线之间通过分支接引线连接(原则上100m~150m左右连接一次),热镀锌扁钢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当焊接有困难时可采用螺栓连接,并用卡具固定,热镀锌扁钢与贯通地线之间连接点与通信信号槽及电力电缆槽侧面接地端子不小于15m。
②热镀锌扁钢设计原则:Ⅰ.线间无排水沟时:设置在靠近站台侧,距接触网基础边缘20cm~50cm。
图5-1Ⅱ.线间有排水沟时,设置在基础远离排水沟一侧,距接触网基础边缘20cm~50cm。
图5-23、接地体制作(1)电缆槽接地端子预埋要求①电力电缆槽及通号电缆槽预埋接地端子位置详见附表《电缆槽接地端子位置统计表》②在通信信号槽侧壁原则上每50m设置2个路基型接地端子,端子间距50cm。
高铁隧道综合接地施工方案目录一、准备的依据和原则1二、实施范围1三项总体实施方案1(一世)综合接地的总则原则1(二)主要材料选择及说明2㈢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3(四)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8(五)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1(六)施工注意事项14四、质量安全环保措施14(一世)质量措施14(二)安全措施14㈢环保措施15隧道综合接地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和原则1.1 铁路工程建设总参考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证号[2009]9301)。
1.2 西城客运专线前接口工程施工图技术交底。
二、实施范围DgK281+156.33~DgK278+523段综合接地工程。
三、总体实施方案(一)全面接地的总体原则(1)混凝土浇筑前,桥梁各部分的接地连接、接地极处理等综合接地系统的实施,以及直通线的敷设、连接等综合接地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应有监督工程师确认质量,监督侧站并保存证书,并检查批准。
反映在。
⑵综合接地系统主要由贯通地线、接地体、水平连接线、分支引出线和接地端子组成。
(3)综合接地系统采用沿全线及沿线敷设两根直通地线的方法。
穿地线采用耐腐蚀、符合环保要求的铜截面为70mm 2的导电聚合物铜电缆。
穿线地线敷设在走线槽内时,必须采取防沙措施。
⑷贯穿地线全程电气连接,保证贯穿地线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桥段接地体按照“所涉及的接地极、接地钢筋和连接钢筋应充分利用桥内非预应力结构钢筋”的原则设置,并连接贯通地桥内采用非预应力结构钢筋。
,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
当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时,应另设接地极。
⑸为防止对预应力钢筋的影响,预应力钢筋不宜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⑹距离接触网带电体5m内的金属构件、需要接地的设施设备、线路两侧20m内的铁路机房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二)主要材料的选择和说明1、通过地线:⑴环保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土壤环境质量规定的要求。
⑵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安全性。
设计截面积70mm 2 对应的电阻值应符合《电缆导体》(GB/T3956)的相关规定。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综合接地连接施工方法1.1.1.1分支贯通地线施工方法(I)分支地线与电缆同沟,敷设在电缆沟或槽的最底层并靠近大地侧。
(2)人工敷设贯通地线时,严禁压、折、摔、扭曲贯通地线,不得在地上拖拉贯通地线。
(3)贯通地线应在环境温度不低于一IOC时敷设。
(4)接地干线应具有牢固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电气连续性,过障碍处应采取相应的机械防护措施。
(5)桥、隧、路基相互之间的过渡段贯通地线应平顺连接。
(6)贯通地线的连接宜采用操作简单、连接可靠、经济合理的压接工艺,并满足以下要求:贯通地线的接续和型引接采用铜质“C”形压接件进行连接。
铜质形压接件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满足国家标准《专用纯铜板》(GBl837-80)的相关规定。
压接时,使用压接力不小于12t的压接钳,压接钳具有压接力未达到规定值时不能自行解锁的功能。
连接处采取可靠防腐措施,使用寿命与贯通地线相同且满足免维护要求。
(7)贯通地线施工后应按设计规定的要求对标志进行编号。
1.1.1.2接地连接及等电位连接施工方法(1)各接地端子板应设置在便于安装和检查以及接近各种引入线的位置,避免装设在潮湿或有腐蚀性气体及易受机械损伤的地方。
(2)安全地线、屏蔽地线和防雷地线等地线均由综合接地系统引出。
室外箱盒的屏蔽地线、信号机的安全地线、空心线圈的防雷地线都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3)控制台室、继电器室、防雷分线室(或分线盘)、机房和电源室(电源引入处)应设置接地汇集线。
接地汇集线宜采用大于30m∏)><3∏]∏ι紫铜排,可相互连接成条形、环形或网格形,环形设置时不得构成闭合回路。
(4)接地汇集线受制造长度的限制需使用多根铜排时,铜排间直接连接的接触部分长度不少于60mm,接触面应打磨后用3个铜螺栓双螺帽连接。
(5)电源室(电源引入处)防雷箱处、防雷分线室(或分线盘)处的接地汇集线应单独设置,并分别与环形接地装置单点冗余连接。
其余接地汇集线可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2有绝缘外护套的多芯铜导线或30mm×3mm紫铜排相互连接后与环形接地装置单点冗余连接。
浅谈高速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的设置摘要:本文通过宝兰客专天水南车站范围内综合接地设置,了解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
它以铁路沿线两侧敷设的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路基及站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极,形成低阻等电位的铁路设施共用接地系统。
关键词:综合接地;贯通地线;接地端子;分支引接线;等电位一、工程概况新建铁路宝兰客专天水南车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里程为DK767+619-DK769+650。
车站由4座桥梁和1.5Km路基构成,共有3个站台7股道,有4股是无砟轨道,3股是有砟轨道。
二、设计原则综合接地设置图1.综合接地系统应根据铁路等级,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
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构成,以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2.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和需接地的构筑物和设备应通过引接线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距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三、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1.桥梁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包在防水保护层内。
2.无砟轨道桥梁接地设置要求,在梁体设纵向和横向接地钢筋,在两侧防护墙下部及上、下行无砟轨道底座板间的1/3和2/3处,设纵向接地钢筋并贯通整片梁;纵向接地钢筋与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连接,实现两侧贯通地线的横连。
3.有砟轨道桥梁接地设置要求,利用梁端的横向结构钢筋和防护墙内的纵向钢筋作为接地钢筋并与梁底的接地端子连接,实现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4.桩基础桥墩接地设置,在每根桩中选一根通长接地钢筋,桩中的接地钢筋在承台中环接,桥墩中有二根接地钢筋,一端与承台中的环接钢筋相连,另一端与墩帽处的接地端子相连。
综合接地系统1综合接地系统设计原则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的作用是根据铁路等级,不同地区,不同设备,因地制宜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何设备安全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系统优化,综合防护的原则,加强总体协调,全面规划,统筹考虑。
2.距离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和需要接地的设施、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中。
3.距离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因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路外公共建筑物。
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线等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5.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和引接线等构成。
6.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7.贯通地线应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环保性能满足国家对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有关规定。
8.沿线电力变、配电所、牵引变电所及建筑物。
构筑物按照各专业要求设置接地装置后,可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2隧道综合接地原则1.贯通地线的设置应便于设备就近接入和施工。
2.隧道内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隧道衬砌的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电阻达不到要求的时候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3.衬砌内的接地钢筋应充分利用其结构钢筋,原则上不再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并在衬砌内预埋外联接地端子;接地装置应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4.隧道内兼有接地功能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电流I k ≤25KA时,钢筋截面不小于120mm2;接触网短路电流Ik>25KA时,钢筋截面应不小于200 mm2。
当钢筋截面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结构钢筋并接使用,使总截面积不小于120mm2或200 mm2。
5.隧道内接地钢筋之间要求可靠连接,保证电气连接。
3隧道内综合接地施工措施1.隧道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电力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接地装置充分利用隧道的初期支护杆、钢架、钢筋网或底板钢筋。
2.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综合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
土耳其安伊高铁Ⅱ期电气化综合接地系统设计黄存【摘要】In China, the return wire and integrated grounding wire of high-speed electrified railway system always is separated, and the return wire is amounted in insulated condition. But in Anakara-Istanbul high-speed railway project, the direct power supply system with return wire is used, and the uninsulated return wire is also used as the overhead ground wireto provide equipotential bonding for equipments along the line. Taking all these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design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very associated system, we should adequately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return system, and design the return and earthling system structure to make all parameters satisfy the requirement.%国内高速电气化铁路回流线和全线贯通综合接地线均分别设置,且回流线多采用绝缘安装方式。
而土耳其安伊高铁项目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回流线采用不绝缘安装方式,利用回流线兼作全线贯通架空地线为沿线各设备提供等电位连接和接地功能。
综合接地系统施工编制:审核:批准:编制单位:编制日期:1适用范围适用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施工。
2工艺概况及技术特点2.1工艺概况随着铁路运输向“重载,高速”方向发展,对铁路信号设备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大量铁路信号新设备不断采用,传统分散的信号设备接地已不能满足新设备的要求。
在新建成和有条件的既有线改造过程中,将信号设备地线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接地系统是减少雷电对信号设备损坏和干扰的有力措施,是提高信号设备工作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2.2技术特点(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不同地区、不同设备,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系统优化、综合防护的原则,加强总体协调、全面规划、统筹考虑。
(2).综合接地系统以沿线两侧敷设的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
(3).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金属构件和需要接地的设施、设备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距线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5).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路外公共建筑物、公共电力系统、金属管线等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6).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等构成。
(7).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8).贯通地线的选用应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环保性能应满足国家有关规定。
3引用标准(1).《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铁建设【2007】(2).《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47号)(3).《客运专线综合接地技术实施办法(暂行)》(铁集成【2006】220号)(4).《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及电磁兼容综合防护实施指导意见》(铁运【2006】26号)(5).《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39号)(6).《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2008)8401号)(7). 《客运专线铁路桥梁整体式预制混凝土声屏障通用参考图》(通环(2007)8321)(8).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整体式预制混凝土声屏障通用参考图》(通环(2008)8322)(9).《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322A)(10).《有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通桥(2008)2221A)(11).《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通线(2008)2301)(12).《CRTS I型板式无砟轨道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兼顾货运)》(通线(2008)2201)(13).《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兼顾货运)》(通线(2008)2251-I)4基本术语及定义综合接地系统:是为了保证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回流等各系统、设备之间实现等电位连接,消除不同设备、系统之间由于电位差存在引起的人身和设备安全隐患,对高速列车安全行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