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长征之歌
- 格式:ppt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44
执教教师:执教时间:年月日第3课《老山界》教材分析:《老山界》(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这篇文章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叙述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故事。
作者陆定一(1960—1996)在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他以朴实优美、真挚细腻的笔触进行记叙描写,条理清晰,内涵丰富,写法新颖,很适合中学生学习。
根据文章内容的历史背景和写作特色及其表现中心思想的手法,在教学时,应将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按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进行叙事的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将体味红军乐观顽强的精神、学习通过精彩的环境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作为教学难。
学情分析:《老山界》是一篇传统教材,篇幅较长。
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研读和赏析精彩片段,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其对中心的作用。
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含义及运用,背诵精彩片断。
2.把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结构的特点。
3.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对表达中心的作用4.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中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点:1.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自学:1.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含义及运用,背诵精彩片断。
2.把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结构的特点。
3.生动的描述,贴切的比喻对表达中心的作用4.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中的革命传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含义及运用,背诵精彩片断。
2.把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结构的特点。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两万五千里长征,跨越千山万水,历时一年,震惊中外。
那么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高山是哪一座呢?那就是老山界。
这座山高达30里,到处悬崖峭壁,十分险峻。
可我们红军战士勇敢地把它踏在了脚下。
今天我们就随着当年亲自经历这一壮举的老红红军战士陆定一重走长征路,再登老山界,并进一步感悟革命先辈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思路:《七律·长征》是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我的设计思路这样,首先让学生了解本课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教学方法上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通过反复诵读,教师引导等完成本课,课时安排为一课时,课堂辅助为多媒体。
教学过程为背景介绍,文本介绍、检查预习、指导朗读、整体感知、文本赏析、合作探究、总结归纳、课堂探究、板书设计等。
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词,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4、教学重点:弄懂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
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脚,增加对诗这种题裁特点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知道毛泽东是谁吗?展示图片毛泽东生平简介(字润之,1893年12月出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中,1976年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及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诗人、书法家。
)二、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天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战斗豪情,写下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展示学习目标(图片略)四、课文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颔联颈联尾联1、检测生字,提问学生礴(bó)丸(wán)(泥丸)岷(mín)(岷山)2、书法练习3、词语积累:远征:万水千山:等闲:逶迤:磅礴:三军:开颜:4、全诗大意:红军不怕长征途中无数的艰难险阻,只把它们当做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的山路虽然弯弯曲曲,连绵不断,但在红军眼里就想着腾起的细小的浪花。
第一单元长征之歌一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了解律诗的相关知识;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学习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以及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导语: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影片,请看。
(多媒体播放《长征》录像。
没有多媒体播放条件的可解说背景导入新课。
)如: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我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跋涉千山万水,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余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2.解题、板题: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
在平仄、压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两种,限定一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叫排律或长律。
律诗八句,两句一联。
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长征”是本诗的题目。
3.出示学习目标(见前)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用课件展示或写在小黑板上)1.初读诗歌,扫除字词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逶迤..泥丸..岷.山乌蒙.云崖...磅礴(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难横更蒙尽磅(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等闲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云崖开颜2.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
划分朗读节奏,标示重音,注意韵脚,体会诗作感情。
《长征之歌》教学课案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3.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
4.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
【教学重难点】1、了解毛泽东,了解长征的背景;2、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长征的有关视频资料,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长征背景的资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师生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播放天安门升国旗的视频,渲染气氛)。
二、新课1、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
)2、简介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3、单元导读: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单元的课文,一、二课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第三课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程;第四课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行象;第五课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
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4、在预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1)、《七律长征》这首诗中哪些词语体现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不怕”、“只等闲”、“更喜”、“开颜”等词语热情洋溢的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精神。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作文指导用细节突出记叙文的叙事重点教学目标:1、意识到围绕中心突出记叙文的叙事重点;2、用细节突出记叙文中的叙事重点。
教学重难点:用细节突出记叙文中的叙事重点。
教学过程:1、给出命题作文《吾班乐事》,进行审题与选材。
(1)、题目的限制、范围是什么?----吾班(2)、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乐学生轮流说一件“吾班乐事”。
(在说的过程当中搜集材料,同时筛选这些材料)例如:教师节联欢会(你会写哪些内容?)2、以课文《老山界》为例,学习围绕中心突出记叙文的叙事重点。
第一次列提纲例如:同学的主持、同学的表演、教师的表演、师生情谊等。
(请同学到黑板上列提纲,其他同学自己在草稿上列提纲)问题:那么我们在记叙一件事时,是不是什么都要写?应该写什么?------应该围绕中心突出记叙文的叙事重点。
给出课例:《老山界》问题:《老山界》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红军翻越了第一座难走的山,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问题: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个中心思想呢?-----突出叙事的重点目的是表现中心思想与作者的情感。
通过写翻越这座山:走路难、吃饭难、睡觉难、处境难。
重点在突出翻越老山界的“难”。
第二次列提纲:修改第一次提纲,有意识地突出事情的“乐”。
3、以课文《老山界》、《草》为例,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突出叙事重点。
问题:如何突出叙事的重点?以课文《老山界》为例:睡觉难-----心理描写,突出“难”。
走路难-----细致的环境描写“之”字形的火把,突出“难”。
以课文《草》为例:周副主席尝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突出周副主席的关爱红军战士的生命健康,不顾自己安危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周副主席议吃草-----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突出周副主席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第三次列提纲:批注在描写这些细节时运用什么描写。
4、小结:在记叙事情时:(1)围绕中心突出重点;(2)用细节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