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尾矿库溃坝事故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9.17 KB
- 文档页数:7
山西省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调查报告2013-09-25 14:00:55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分享到:更多2008年9月8日7时58分,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塔公司)980沟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踪、3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19.2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张德江副总理、马凯国务委员等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组织搜救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善后工作,迅速查清事故原因,依法追究责任,并要求举一反三,切实把加强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张德江副总理和马凯国务委员分别亲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工作,并到医院看望受伤人员。
山西省委、省政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总工会有关负责同志先后到现场指导事故抢险和救援工作。
根据《安全生产法》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报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成立了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王德学任组长,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鸣起、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等任副组长的国务院山西省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
事故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总工会和山西省人民政府等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同时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和“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注重实效”的要求认真开展调查工作。
专门聘请了国内有关尾矿库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参加事故调查。
通过现场勘察、技术鉴定、调查取证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了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和事故防范与整改措施。
山西省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调查报告2013-09-25 14:00:55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分享到:更多2008年9月8日7时58分,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塔公司)980沟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踪、3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19.2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张德江副总理、马凯国务委员等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组织搜救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善后工作,迅速查清事故原因,依法追究责任,并要求举一反三,切实把加强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张德江副总理和马凯国务委员分别亲临事故现场指导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工作,并到医院看望受伤人员。
山西省委、省政府,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总工会有关负责同志先后到现场指导事故抢险和救援工作。
根据《安全生产法》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报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成立了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王德学任组长,监察部副部长郝明金、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张鸣起、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等任副组长的国务院山西省襄汾县新塔矿业公司“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
事故调查组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总工会和山西省人民政府等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组成,同时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
事故调查组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和“实事求是、依法依规、注重实效”的要求认真开展调查工作。
专门聘请了国内有关尾矿库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参加事故调查。
通过现场勘察、技术鉴定、调查取证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了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了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和事故防范与整改措施。
2008年山西襄汾溃坝事故是我国历史上一起极其严重的环境灾难事件。
这起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阅读了关于这起事件的资料和报道后,我深受触动,有了一些思考和感悟。
回顾这起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
2008年山西襄汾溃坝事故发生在当地一座煤矿的尾矿库,原因是煤矿尾矿库因连续强降雨而溃坝。
这表明在当时,对于尾矿库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存在严重不足,没有有效地应对特殊天气带来的危险。
这引发了我对于企业和政府在重大工程建设和安全管理方面的责任和作用的思考。
2008年山西襄汾溃坝事故也暴露出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尾矿库的溃坝不仅仅是一起煤矿安全事故,更是对于当时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管理问题的一次警示。
我们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对于这起事故的反思也让我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人类的发展和生存离不开自然资源和环境,我们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而在实践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进可持续发展。
山西襄汾溃坝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类应当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2008年山西襄汾溃坝事故是一起令人深刻震撼和反思的事件。
通过阅读与此相关的资料和报道,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重要性,并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愿意继续关注这些问题,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为推动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可以建设一个更加安全、更加美丽的社会。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9.8”特别重大溃坝事故
1.事故概况
2008年9月8日7时58分,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溃坝,约19万立方米的尾沙下泻,吞没了下游的新塔矿业公司办公楼、宿舍区和一个集贸市场等设施,波及范围为35.9公顷,最远影响距离约2.5公里。
截止10月5日17时,实际遇难人数271人,33人受伤。
2.原因分析
经科学分析、论证,排除了因暴雨、地震等地质灾害引发溃坝以及人为破坏的可能,调查组初步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尾矿堆积坝坡过陡、库内铺设塑料防水膜及采用黄土贴坡等违规做法使坝体发生局部渗透破坏,导致坝体整体滑动、造成溃坝。
3.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企业层面:一是非法生产,企业没有采矿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
可证。
二是违规建设和排放储水,尾矿库未经立项审批、没有设计,属违规私筑坝体。
三是没有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
政府及相关部门层面:一是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执法不严,没
有打击取缔非法采矿。
二是监管缺失,安监、国土、公安等部门对
企业非法生产监管不到位。
三是许可不严,国土部门对用地审批和
采矿许可把关不严,水利部门对取水许可把关不严,工商部门营业
执照与实际经营不符,环保部门对环评把关不严等。
4.调查初步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此外,事故背后存在腐败线索,正在调查之中。
事故相关责任人责任追究情况
公安部门已对23名事故相关责任人员采取强制措施。
另有7人
正在追捕之中。
山西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副省长张建民被免职。
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被停职检查,市长刘志杰、副市长周杰被免职。
山西“5·18”尾矿库溃坝事故分析事故经过2007年5月18日上午10点多,当班尾矿工发现正常生产运营的尾矿库中部距坝顶20m处,约有3m2左右异常泛潮及部分渗漏,当即向矿尾矿部负责人张某汇报。
张某一方面向分管领导汇报,另一方面按照常规采取抢救措施,安排人员堵塞尾矿库内回水管口,打开坝底回水管的直排口。
宝山公司领导接到报告后,下令选厂立即停产,并启动库内清水泵紧急排放库内清水。
大约中午11点,渗漏处开始流泥沙。
15点坝体流沙范围扩大,开始塌陷。
到20日0点44分,共有近100万m3尾沙泥浆溃泄而下,沿排洪沟、河道冲入峨河下游,绵延10余km,致使尾矿库彻底损毁,选厂破碎车间彻底冲垮,办公楼、选矿车间全部被淹;运输队数十辆大型推土机、挖掘机、载重汽车被冲毁或冲走;沿途排洪渠、道路、场地等被淹没;太原钢铁公司峨口铁矿变电站被冲毁;太原钢铁公司峨口铁矿铁路专线桥墩冲坏;淹没了繁峙县、代县沿峨河的农田、林地560余亩。
5月18日下午15点30分,繁峙县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成立了现场应急抢险指挥部,正式启动了应急救援预案,并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尾矿库对面山头设立险情观察点,每隔10min向指挥部汇报1次险情,指挥部成员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尾矿坝险情变化情况。
2.对繁五(繁峙县一五台县)公路部分危险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对事故现场设立警戒,防止闲散人员和车辆进入。
3.对处在危险区域内的100多名滞留人员进行紧急撤离、疏散。
4.通知太原钢铁公司峨口铁矿,短时间内撤离尾矿库下游企业和居住的所有人员。
5.通知代县政府关闭峨口镇相关村的浇地闸口,防止矿浆进入农田。
6.通知下游可能受到威胁的村庄做好应急撤离准备。
7.通知峨矿变电站停电避灾,以防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8.抽调了部分人员组成巡逻队,沿峨河下游各村巡逻看守,确保峨河沿线群众的人身安全。
由于抢险组织得当,措施果断有力,本次尾矿库溃坝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经济损失。
襄汾溃坝事故案例剖析一、襄汾溃坝事件2008年9月8日上午7时58分,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云合村新塔矿业有限公司的尾矿库坝体下方向外拱动,随之连续发出震耳欲聋的“砰、砰”声,大量黑色泥浆奔泻而下,数十秒内坝体绝大部分垮塌,约有19万立方米的尾矿浆体下泻,吞没了下游的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宿舍区、办公楼和集贸市场。
最大波及长度2.5千米,宽度350米,淹没面积35公顷,造成277人死亡,3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19万元。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襄汾溃坝事故,也是近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特大责任事故。
事故发生前,住在大坝下面的云合村村民发现大坝渗水了,让新塔矿业公司停止生产,但公司不理会。
村委会向乡政府反映,经层层上报,省、市、县三级政府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危矿,应当立即取缔或关闭,为此,临汾市政府安全委员会还下发了一号督办令。
遗憾的是,因临汾市政府与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意见不一,加上矿主张佩亮“黑白两道”通吃,相关执法部门以罚款作为主要执法手段,溃坝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国务院“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调查组技术组认定,事故性质是一起因非法建设尾矿库、违规筑坝排放尾矿引起的特别重大责任事故;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新塔矿业有限公司非法建设尾矿库、违规筑坝排放尾矿,尾矿库管理混乱、非法开采、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没有依法依规将其取缔关闭。
因为事故原因需要报国务院审定,然后总理签署,才能对外正式发布,所以国务院调查组至今没有对外发布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不到一周(9月14日),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副省长张建民被免职。
问责风暴共涉及100多名各级官员,其中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市长刘志杰,副市长周杰,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两任局长张根虎、巩安库,总工程师刘德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杜创业、副厅长康有全等被行政问责。
在行政问责的同时,目前共有34官员涉嫌渎职犯罪而被刑事问责,其中处级以上干部12人。
对9·8山西襄汾特大尾矿事故的法律分析徐艳内容摘要:近年来煤矿、铁矿等矿难事故频发,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现阶段,出现了这么多严重背离科学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9·8山西襄汾特大尾矿事故,给人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并且出现了官员徇私枉法的现象,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这起矿难,山西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相关责任人都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这篇文章主要从该起矿难发生所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分析,并就矿难本身所发生的原因和现阶段能够有效降低矿难发生所采取的措施作一点粗略分析。
关键字:安全矿难责任一、背景介绍发生事故的新塔矿区980平硐尾矿库,原属临汾钢铁公司塔儿山铁矿,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92年停止使用。
2005年塔儿山铁矿产权公开拍卖给新塔矿业有限公司。
1992年,这个尾矿库被封闭后,曾采取碎石填平、黄土覆盖坝顶、植树绿化、库区上方建设排洪明渠等闭库处理措施。
新塔矿业公司通过拍卖购买了铁矿产权,本应该履行了合法的手续后重新修建新的尾矿库,但矿方却擅自在旧库上挖库排尾,从而造成尾矿库大面积液化,坝体失稳,2008年9月8日8时许,该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尾砂流失量约20万立方米,沿途带出大量泥沙,流经长度达2公里,最大扇面宽度约300米,过泥面积30.2公顷,并引发了这起重特大溃坝事故。
事故造成死亡或失踪人员仍为268人。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违法违规生产和建库,隐患排查治理走过场,安全整改指令不落实,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监督管理不得力这是一起违法违规生产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
在安全隐患长期明显存在的情况下,发生溃坝的尾矿库仍然违法运行,更严重的是,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已经被吊销两年多了但却依然非法生产,监管部门在明知企业非法生产的情况下,却没有及时进行彻底整改和停产,直至特大事故发生。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9.8尾矿库溃坝特别重大事
故
事故情况:9月8日上午7时58分左右,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突发溃坝事故,尾矿库内大量的尾矿与废渣随水??市场、新塔矿业公司办公楼、矿区派出所、矿区电影院掩埋;将新塔矿业公司变电站及矿区医院部分房屋冲毁。
事发后航拍、测绘结果表明,该尾矿库泄容总量达26万m3,流经长度2.5km,最大宽度350m,尾矿淹没土地总面积35.91公顷,尾矿所经之处,泥流滚滚,墙倒屋塌,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截止2008年12月3日,新塔矿业公司尾矿库“9.8”溃坝事故共造成277人死亡,33人受伤,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一亿元人民币。
事故分析:事故发生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专家查看废弃尾矿库垮坝事故现场,对废弃尾矿库的范围、物质组成、地形条件和储水情况进行了调查,在现场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技术分析。
认定这是一起在废弃尾矿尾上违法违规生产导致的尾矿库溃坝事故,属选矿厂生产责任事故。
调查表明,“这起重大责任事故是由违法违规生产还未禁绝;安全隐患排查不细,特别是没有对闲置多年的尾矿库排查;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在下发整改令后整改工作不实等四点主要原因造成的。
”发生事故的责任企业——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是一个典型的非法生产企业。
早在二OO六年四月该企业的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尾矿库事故案例学习山西襄汾尾矿库事故2008年9月8日山西襄汾尾矿库发生的尾矿库溃坝事故,泄容量为26.8万立方米,过泥面积30.2公顷,波及下游500米左右的矿区办公楼、集贸市场和部分民宅,造成建筑毁坏,人员伤亡。
截至12日17时,山西襄汾“9·8”尾矿库溃坝事故已造成178人遇难,35人受伤。
发生事故的尾矿库隶属于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塔儿山铁矿,前身为临汾钢铁公司塔儿山铁矿,尾矿库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92年停产闲置。
位于铁矿办公区和生活区东部的半山腰,高于铁矿办公楼、集贸市场、居民区、乱石滩自然庄50米,距离最近的居民生活区百余米。
储量2236万吨,现保有储量303万吨,年设计生产能力25万吨,服务年限20年。
2005年10月,塔儿山铁矿被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挂牌拍卖,后经资产转让,现实际控制人是张培亮。
2006年4月,新塔矿业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被山西省安监局吊销,采矿许可证于2007年8月过期。
8日早上7时50分左右,这个顶在下游几千村民头上十多年、充满砂石泥水的“悬湖”突然溃坝。
约20万立方米混杂着矿渣的泥水从半山腰喷涌而出,几十秒内吞没了500米外的集市,并继续向下游扑去。
在1.5公里长、数百米宽的地带上,一切全被吞噬。
广西南丹尾矿库溃坝事故2000年10月18日上午9时50分,广西南丹县大厂镇鸿图选矿厂尾矿库发生重大垮坝事故,共造成28人死亡,56人受伤,70间房屋不同程度毁坏,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
一、选矿厂基本情况鸿图选矿厂位于南丹县大厂矿区华锡集团铜坑矿区边缘,于1998年8月开工建设,1999年6月建成投产。
设计选矿能力为120吨/天,但实际日处理量为200吨/天。
选矿厂尾矿库没有进行设计,是依照大厂矿区其它尾矿库模式建成的,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审。
尾矿库修筑方式是利用一条山谷构筑成山谷型上游式尾矿库。
事故后验算的库容为27400米3,实际服务年限仅为1.5年。
山西尾矿库溃坝事故分
析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山西“5·18”尾矿库溃坝事故分析事故经过
2007年5月18日上午10点多,当班尾矿工发现正常生产运营的尾矿库中部距坝顶20m处,约有3m2左右异常泛潮及部分渗漏,当即向矿尾矿部负责人张某汇报。
张某一方面向分管领导汇报,另一方面按照常规采取抢救措施,安排人员堵塞尾矿库内回水管口,打开坝底回水管的直排口。
宝山公司领导接到报告后,下令选厂立即停产,并启动库内清水泵紧急排放库内清水。
大约中午11点,渗漏处开始流泥沙。
15点坝体流沙范围扩大,开始塌陷。
到20日0点44分,共有近100万m3尾沙泥浆溃泄而下,沿排洪沟、河道冲入峨河下游,绵延10余km,致使尾矿库彻底损毁,选厂破碎车间彻底冲垮,办公楼、选矿车间全部被淹;运输队数十辆大型推土机、挖掘机、载重汽车被冲毁或冲走;沿途排洪渠、道路、场地等被淹没;太原钢铁公司峨口铁矿变电站被冲毁;太原钢铁公司峨口铁矿铁路专线桥墩冲坏;淹没了繁峙县、代县沿峨河的农田、林地560余亩。
5月18日下午15点30分,繁峙县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成立了现场应急抢险指挥部,正式启动了应急救援预案,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尾矿库对面山头设立险情观察点,每隔10min向指挥部汇报1次险情,指挥部成员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尾矿坝险情变化情况。
2.对繁五(繁峙县一五台县)公路部分危险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对事故现场设立警戒,防止闲散人员和车辆进入。
3.对处在危险区域内的100多名滞留人员进行紧急撤离、疏散。
4.通知太原钢铁公司峨口铁矿,短时间内撤离尾矿库下游企业和居住的所有人员。
5.通知代县政府关闭峨口镇相关村的浇地闸口,防止矿浆进入农田。
6.通知下游可能受到威胁的村庄做好应急撤离准备。
7.通知峨矿变电站停电避灾,以防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8.抽调了部分人员组成巡逻队,沿峨河下游各村巡逻看守,确保峨河沿线群众的人身安全。
由于抢险组织得当,措施果断有力,本次尾矿库溃坝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经济损失。
事故原因
经过认真调查,事故调查组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
一、直接原因
由于回水塔堵塞不严,从回水塔漏出的尾矿将排水管堵塞,库内水位通过回水塔和排水管,从已经埋没的处于尾矿堆积坝外坡下的田水塔顶渗出,从而引起尾矿的流土破坏,造成尾矿坝坝坡局部滑坡。
由于压力渗水不断,滑坡面积不断扩大,造成最终垮坝。
二、间接原因
1.设计不规范
太钢矿业公司矿山设计研究所编制的《宝山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尾矿库初步设计》及施工图件存在缺陷,对宝山公司尾矿库建设和生产形成误导。
2.自然因素影响
2007年2月底至3月初,包括库区在内的五台山地区连降两场大雪,库区周边积雪达0.5m以上。
雪后气温较高,冰雪融化速度快,融水沿尾矿库表面向深部渗透,尾矿库坝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
3.尾矿库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宝山公司对尾矿库安全生产不重视,在建设运营、日常安全管理上存在问题。
一是擅自和超能力排尾。
企业长期以来没有按照设计要求和尾矿库实际的授尾能力,制定年度排尾计划,超能力随意排尾。
在没有建设新尾矿库的情况下,便将新增选矿的尾矿排入旧尾矿库,超过了尾矿库的实际承载能力,使其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不能确保有效的干滩长度,浸润线长期过高,坝体长期处于不稳状态。
二是企业长期没有聘用尾矿库安全技术管理的专业人才,不重视对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对尾矿存在的重大隐患不能及时预测和发现。
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
“518”尾矿库溃坝事故暴露出宝山公司在尾矿库建设、安全运营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尾矿库先天性不足的问题比较严重。
在选址、设计、施工建设等方面不科学、不规范、不严格,安全欠账较多,给安全监管带来很大难度。
尾矿库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安全素质差,对生产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清,对搞好安全生产管理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
从事尾矿库设计和评价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不能严格按技术规范、规程开展工作,不能正确地指导企业建设和生产,甚至产生误导作用。
企业在生产运行中不按设计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作业,事故隐患随处可见。
如排洪设施不完善、排洪能力不足、浸润线过高、不均匀放矿、干滩长度短、堆积边坡过陡等,尾矿库本质安全性能不强。
坝体稳定性方面,山西省的尾矿库普遍采用上游法筑坝,坝体的稳定性相对较差。
针对尾矿库的现状,山西省安全监管局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全面开展尾矿库安全生产大检查,扎实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从2007年7月开始,组织有关专家对尾矿库的安全状况进行了抽查,其中对库容在100万m3以上的尾矿库全部进行了检查。
二是强化尾矿库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从源头上严把准入关,彻底清查不经有关部门批准或违反设计要求,擅自加高增容等尾矿库扩建工程,确保尾矿库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
三是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2007年上半年,山西省安全监管局对有关负责人、设计与评价人员、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2007年底前将完成对尾矿库从业人员进行的全员培训。
四是要求各地、各企业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
五是深入开展尾矿库专项整治工作,对尾矿库专项整治工作的时限、任务、目标及专项工作的“四落实”(人员、经费、地点、条件)提出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