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事故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10 KB
- 文档页数:5
尾矿库事故案例学习山西襄汾尾矿库事故2008年9月8日山西襄汾尾矿库发生的尾矿库溃坝事故,泄容量为26.8万立方米,过泥面积30.2公顷,波及下游500米左右的矿区办公楼、集贸市场和部分民宅,造成建筑毁坏,人员伤亡。
截至12日17时,山西襄汾“9·8”尾矿库溃坝事故已造成178人遇难,35人受伤。
发生事故的尾矿库隶属于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塔儿山铁矿,前身为临汾钢铁公司塔儿山铁矿,尾矿库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92年停产闲置。
位于铁矿办公区和生活区东部的半山腰,高于铁矿办公楼、集贸市场、居民区、乱石滩自然庄50米,距离最近的居民生活区百余米。
储量2236万吨,现保有储量303万吨,年设计生产能力25万吨,服务年限20年。
2005年10月,塔儿山铁矿被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挂牌拍卖,后经资产转让,现实际控制人是张培亮。
2006年4月,新塔矿业有限公司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被山西省安监局吊销,采矿许可证于2007年8月过期。
8日早上7时50分左右,这个顶在下游几千村民头上十多年、充满砂石泥水的“悬湖”突然溃坝。
约20万立方米混杂着矿渣的泥水从半山腰喷涌而出,几十秒内吞没了500米外的集市,并继续向下游扑去。
在1.5公里长、数百米宽的地带上,一切全被吞噬。
广西南丹尾矿库溃坝事故2000年10月18日上午9时50分,广西南丹县大厂镇鸿图选矿厂尾矿库发生重大垮坝事故,共造成28人死亡,56人受伤,70间房屋不同程度毁坏,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
一、选矿厂基本情况鸿图选矿厂位于南丹县大厂矿区华锡集团铜坑矿区边缘,于1998年8月开工建设,1999年6月建成投产。
设计选矿能力为120吨/天,但实际日处理量为200吨/天。
选矿厂尾矿库没有进行设计,是依照大厂矿区其它尾矿库模式建成的,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和专家评审。
尾矿库修筑方式是利用一条山谷构筑成山谷型上游式尾矿库。
事故后验算的库容为27400米3,实际服务年限仅为1.5年。
襄汾溃坝事故案例剖析一、襄汾溃坝事件2008年9月8日上午7时58分,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云合村新塔矿业有限公司的尾矿库坝体下方向外拱动,随之连续发出震耳欲聋的“砰、砰”声,大量黑色泥浆奔泻而下,数十秒内坝体绝大部分垮塌,约有19万立方米的尾矿浆体下泻,吞没了下游的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宿舍区、办公楼和集贸市场。
最大波及长度2.5千米,宽度350米,淹没面积35公顷,造成277人死亡,3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19万元。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襄汾溃坝事故,也是近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特大责任事故。
事故发生前,住在大坝下面的云合村村民发现大坝渗水了,让新塔矿业公司停止生产,但公司不理会。
村委会向乡政府反映,经层层上报,省、市、县三级政府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危矿,应当立即取缔或关闭,为此,临汾市政府安全委员会还下发了一号督办令。
遗憾的是,因临汾市政府与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意见不一,加上矿主张佩亮“黑白两道”通吃,相关执法部门以罚款作为主要执法手段,溃坝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国务院“9·8”特别重大尾矿库溃坝事故调查组技术组认定,事故性质是一起因非法建设尾矿库、违规筑坝排放尾矿引起的特别重大责任事故;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是,新塔矿业有限公司非法建设尾矿库、违规筑坝排放尾矿,尾矿库管理混乱、非法开采、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监管不力,没有依法依规将其取缔关闭。
因为事故原因需要报国务院审定,然后总理签署,才能对外正式发布,所以国务院调查组至今没有对外发布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后不到一周(9月14日),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副省长张建民被免职。
问责风暴共涉及100多名各级官员,其中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市长刘志杰,副市长周杰,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两任局长张根虎、巩安库,总工程师刘德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杜创业、副厅长康有全等被行政问责。
在行政问责的同时,目前共有34官员涉嫌渎职犯罪而被刑事问责,其中处级以上干部12人。
尾矿库典型事故实例及教训第四章尾矿库典型事故实例及教训尾矿库重大事故的诱发因素比较容易分辩,但导致事故发生,都有着多种原因,而且往往互为因果。
因而事故的教训也是多方面的。
勘察、设计、施工、生产管理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都能从下面几个典型事故实例中汲取到有益的教训。
第一节火谷都尾矿库溃坝事故及教训(一)事故概况火谷都尾矿库当时存放新冠选矿厂的尾矿,属砂锡矿的尾矿,平均粒径约为0.022mm,-0.019mm 的占74.44%,由于颗粒太细,设计采用一次建坝,分期施工的方案。
图4-1为原设计的尾矿坝示意图。
总坝高为35m,总库容为1270万m3。
该库1957年7月开始施工,1958年8月投入使用,1962年9月26日发生垮坝事故。
垮坝前尾矿坝的实际断面如图4-2所示。
当时总坝高为29m,储存的总尾矿量为814.3万t。
1962年9月20日发现坝的南端和中部坝顶各有2~3mm的裂缝两条,长度约12m,在迎水坡上距坝顶约0.8m处也发现一条同样裂缝。
事故前三天降了中雨,降雨量共28.8mm,库水位上升较快,9月25日库水位达1641.66m,是投产以来的最高水位,下午6点查看未发现任何变化。
图4-1 火谷都尾矿库原设计示意图图4-2 垮坝前尾矿坝实际断面图事故发生在9月产26日凌晨2点半到3点之间。
坝顶中部决口,上宽113m,下宽45m,深约14m,共涌出尾矿浆368万m3。
库水位由1641.66m降至1633m。
由于涌量大,冲力猛。
冲毁及淹没的田地8112亩,损失粮食675t;冲毁房屋575间;伤亡263人,其中死亡171人;此外,冲刷、淤塞河道1700m,另有3800m沟渠受到局部破坏;损坏公路路基180m,淹没公路路面4500m;受输电线路和提水泵站严重损坏的影响,大量厂矿停产10天;再加上新冠选厂无尾矿库而长期停产和被淹农田几年内都种不出好庄稼,总的损失相当惨重。
(二)事故原因(1)第二期坝的修改,未作稳定验算,坝坡太陡,坝体断面单薄;上坝土料含水率和压实干容重都未明确,每层铺土过厚,土料不均。
南丹县尾矿库重大垮坝集[才I 企业公M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ΠT289-南丹县尾矿库重大垮坝事故2000年10月18 El 9时50分,广西南丹县大厂镇鸿图选矿厂后期尾砂堆积坝发生垮坝事故,约14300m3尾矿浆越过砌石初期坝面溃决,沿下游约20I n 宽山谷直冲而下约700m,造成28人死亡,56人受伤,位于尾矿库下游的70间居民住房不同程度地被冲毁、冲坏,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
1尾矿库的基本情况鸿图选矿厂尾矿库位于南丹县大厂镇铜坑酸水湾上游60Om处,选矿厂规模200t∕d°选矿厂下方为尾矿库,是山谷型上游式尾矿库,库容约27400m3,建于1998年7月,1999年6月投入使用。
按照《尾矿库安全管理规定》(国家经贸委[2000]第20号令),该尾矿库应属于五等级别。
鸿图选矿厂尾矿库下游初期坝是不透水砌石坝,坝顶宽4m,地上部分高2. 2m,地下部分为4m左右。
上游后期坝是用人工集中放矿子坝的冲积法筑坝,后期坝总高9m,坝面水平长度约25. 5m,子坝捻高为0. 5— 0. 8m,并按当地习惯做法每层围堆放0. Im茅草,0. 4-0. 7m尾矿砂。
尾矿属粒径较细的砂质量重尾亚粘型尾砂,平均粒径0. 7—0. 4mm左右。
事故前坝高和库容已接近最终闭库数值。
事故前连续儿天降雨,库内水位上升至坝顶,溢流沟出口处出现流出“黑水”的异常现象,库内尾砂已出渗漏现象。
经现场勘察,尾矿库垮坝后,尾矿库的砌石初期坝基本完好无损,但后期尾砂堆积坝基本全部溃决,滑波断裂面距初期坝后壁约40m,后期坝上游整个尾矿库库面下降了3. 2m o根据“地形图”算出垮坝后排出的尾矿砂约11600m3,水约2700m3,共计14300m3尾矿浆。
库内残存的尾砂约13100m3,在弧形断裂面处形成高差约5m高的陡坡,陡坡以下是1 / 35 的缓坡,陡坡以上形成约1 /34. 3的反坡,坡面残有25m长的水面。
山西“5·18”尾矿库溃坝事故分析事故经过2007年5月18日上午10点多,当班尾矿工发现正常生产运营的尾矿库中部距坝顶20m处,约有3m2左右异常泛潮及部分渗漏,当即向矿尾矿部负责人张某汇报。
张某一方面向分管领导汇报,另一方面按照常规采取抢救措施,安排人员堵塞尾矿库内回水管口,打开坝底回水管的直排口。
宝山公司领导接到报告后,下令选厂立即停产,并启动库内清水泵紧急排放库内清水。
大约中午11点,渗漏处开始流泥沙。
15点坝体流沙范围扩大,开始塌陷。
到20日0点44分,共有近100万m3尾沙泥浆溃泄而下,沿排洪沟、河道冲入峨河下游,绵延10余km,致使尾矿库彻底损毁,选厂破碎车间彻底冲垮,办公楼、选矿车间全部被淹;运输队数十辆大型推土机、挖掘机、载重汽车被冲毁或冲走;沿途排洪渠、道路、场地等被淹没;太原钢铁公司峨口铁矿变电站被冲毁;太原钢铁公司峨口铁矿铁路专线桥墩冲坏;淹没了繁峙县、代县沿峨河的农田、林地560余亩。
5月18日下午15点30分,繁峙县政府接到事故报告后,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成立了现场应急抢险指挥部,正式启动了应急救援预案,并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尾矿库对面山头设立险情观察点,每隔10min向指挥部汇报1次险情,指挥部成员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尾矿坝险情变化情况。
2.对繁五(繁峙县一五台县)公路部分危险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对事故现场设立警戒,防止闲散人员和车辆进入。
3.对处在危险区域内的100多名滞留人员进行紧急撤离、疏散。
4.通知太原钢铁公司峨口铁矿,短时间内撤离尾矿库下游企业和居住的所有人员。
5.通知代县政府关闭峨口镇相关村的浇地闸口,防止矿浆进入农田。
6.通知下游可能受到威胁的村庄做好应急撤离准备。
7.通知峨矿变电站停电避灾,以防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8.抽调了部分人员组成巡逻队,沿峨河下游各村巡逻看守,确保峨河沿线群众的人身安全。
由于抢险组织得当,措施果断有力,本次尾矿库溃坝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经济损失。
尾矿库事故发生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尾矿库是一个具有极高势能的人造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极为严重。
通过分析我国自2001年以来的尾矿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可知,事故原因主要有渗透破坏、洪水漫顶、坝体失稳和地震灾害,其中渗透破坏和洪水漫顶需要重点关注;阐述了几种事故原因对应的致灾机理,并从工程措施和应急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防范对策,以期为我国尾矿库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提供参考。
关键词:尾矿库;问题;应急管理引言尾矿库是通过筑坝或围垦的方式建造的储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
尾矿库是一种极富有势能性的人工自然危险源,一旦溃坝,将对下游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也将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例如,2008年9月,山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发生了一起尾矿库溃坝事故,造成27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619.2万元。
在全球93种事故隐患和安全公害中,尾矿库安全事故率排名第18位。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现有尾矿库2万多个,而中国就有逾1.2万个。
尤其是一些小型尾矿库,施工不规范,也不符合设计标准,防洪防渗等重要安全措施缺失,且相关管理人员大多不具备应有的安全知识。
1我国尾矿库事故统计及原因分析尾矿库不仅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设施,而且是一个重大危险源。
2001——2020年,全国共发生尾矿库事故90余起,死亡500余人,其中重特大事故4起,较大事故8起。
2001——2008年,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逐年递增,在2008年达到了峰值;2009——2011年,尾矿库的事故起数小幅增加,死亡人数急剧减少,说明安全监管工作发挥了实效;2011——2020年,事故起数虽有小幅波动,但死亡人数几近于0,尤其是2019年以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达到最低值,反映出我国对于尾矿库的综合治理效果显著。
尾矿库溃坝事故重在预防,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增强应急管理意识,是遏制尾矿库溃坝事故的有力抓手。
几起非煤矿山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一垮坝事故2000年10月18日上午50分,广西南丹县大厂镇鸿图选矿厂尾矿库发生重大垮坝事故,共造成28人死亡,56人受伤,70间房屋不同程度毁坏,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
2000年10月18日上午9时50分,尾矿库后期坝中部底层首先垮塌,随后整个后期堆积坝全面垮塌。
共冲出水和尾砂14300立方米,其中水2700立方米,尾砂11600立方米,库内留存尾矿13100立方米。
尾砂和库内积水直冲坝首正前方的山坡反弹回来后,再沿坝侧20米宽的山谷向下游冲去,一直冲到离坝首约700米处。
其中绝大部分尾矿砂则留在坝首下方的30米范围内。
尾矿坝下的34间外来民工工棚和36间基建队的房屋被冲垮,共有28人死亡,56人受伤。
这是一起由于企业违规建设、违章操作,有关职能部门管理和监督不到位而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
1、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基础坝不透水,在基础坝与后期堆积坝之间形成一个抗剪能力极低的滑动面。
又由于尾矿库长期人为蓄水过多,干滩长度不够,致使坝内尾砂含水饱和、坝面沼泽化,坝体始终处于浸泡状态而得不到固结。
最终因承受不住巨大压力而沿基础坝与后期堆积坝之间的滑动面垮塌。
2、事故的间接原因(1)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把关不严。
尾矿库的选址没有进行安全认证,也没有进行正规设计,而由环保部门进行筑坝指导;基础坝建成后未经安全验收即投入使用。
(2)企业急功近利,降低安全投入,超量排放尾砂,人为使库内蓄水增多。
由于尾矿库库容小,服务年限短,与选矿处理量严重不配套,造成坝体升高过快,尾砂固结时间缩短。
为了达到环保排放要求,库内冒险高位贮水,仅留干滩长度4米。
(3)业主、从业人员和政府部门监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差,仅凭经验办事。
(4)政府行为混乱,对安全生产领导不力。
对选厂没有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审查,缺乏规划,盲目建设。
二火灾事故2000年7月9日4时40分,金川公司二矿区井下发生一起运矿卡车失火事故,死亡17人,重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188万元。
尾矿库典型事故实例及教训尾矿库是一种处理矿物浆料的设施,由于尾矿中含有大量的废水和有毒物质,因此对于尾矿库的建设、管理和运营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环保安全和营运稳定。
然而,尾矿库事故时有发生,有些事故甚至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本文将从尾矿库典型事故实例及教训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尾矿库管理和预防风险,提高环保安全和经济效益。
1. 尾矿库典型事故实例(1)2008年11月8日,发生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饶洛谷铜矿的尾矿库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5人死亡。
初步调查显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瓦斯爆炸导致矿坑瓦斯污染严重,矿坑尾矿管道破裂导致尾矿泄漏。
(2)2014年8月4日,发生了中国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金坑镇火车站一尾矿库坍塌事故,造成至少38人死亡。
该尾矿库属于煤炭企业子公司所属矿区,坍塌时已经停放了数十辆大型工程车辆,直接导致了事故的严重性。
(3)2019年1月25日,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一座尾矿库发生坍塌事故,导致至少212人死亡,数十人失踪。
该尾矿库属于巴西矿业巨头维多利亚公司,是该公司的最大尾矿堆存库之一,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矿井事故。
2. 尾矿库事故教训(1)尾矿库管理要严格。
尾矿库建设、管理和运营都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环保安全和营运稳定。
需要完善环保政策,加强对企业投资、建设、管理和环境监管的有效制约和监督。
(2)尾矿库风险评估要准确。
在尾矿库建设、运营过程中,需要对尾矿库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评估结果可以用于制定预案和风险管控措施,避免发生事故的概率。
(3)尾矿库事故应急预案要得到妥善处理。
尾矿库事故的应急预案需要设置严格的责任分工和应急处置方案,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同时应积极搜救被困人员,及时开展救援工作,及时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处理善后的一系列工作。
(4)尾矿库技术管理要加强。
尾矿库既涉及到矿业生产技术,又涉及到环境保护技术,对技术管理的要求也非常高。
尾矿库事故案例分析1)漫(溃)坝危害尾矿库发生漫坝事故发生时,尾矿砂往往立即液化,扩大尾矿坝的缺口,使大量尾矿泥砂沿山谷往下倾泻,其危害程度远比水库溃坝时严重得多,大量泥石流会严重危及下游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成环境污染。
可能引起的原因:(1)尾矿库排水系统设计排水能力低、排水系统淤堵、无排水系统。
(2)设计以外的尾矿、废料或废水进库。
(3)坝端无截水沟,山坡雨水冲刷坝肩。
(4)溢流斜槽的进水口由漂浮物堵塞,排水斜槽发生变形、破损、断裂,斜槽内淤堵。
坝面排水沟及坝端截水沟护砌变形、破损、断裂,沟内淤堵。
(5)大气降水量短时间内骤增、库区周围山体发生大面积滑坡、塌方,特大暴雨、库区周围山体滑坡、塌方导致库水位猛涨出现漫坝、溃坝事故。
[案例]意大利斯塔瓦尾矿坝分上方坝及下方坝。
1985年6月上旬,在下方库汇水区域出现30米宽,3-4米深的漏洞,这是由于排水涵管破裂,大量泥性尾矿漏出。
1985年7月19日当上方坝升高到30米,上方坝首先发生灾难性溃坝,同时也冲毁了下方坝,上下两坝的洪流淹没了阿维苏流域,268人罹难。
2)坝体渗漏危害渗流破坏是造成尾矿坝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尾矿坝体浸润线过高发生浸润线出逸形成的坝坡渗流、管涌,致使尾矿坝坡面饱和松软,直至坝体塌滑。
[案例]1980年3月17日河北省双塔山选矿厂白庙子尾矿库由于排水系统F800mm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发生沉陷、错位、断裂,造成大量尾矿砂泄漏。
首先是发现初期坝顶排水明沟内水量剧增,流水浑浊,夹有大量泥沙,坝内尾矿沉积滩面出现塌陷,形成漏斗状坍塌坑,水流夹砂流失逐渐增加,至19日上午,溢流沟内矿浆浓度高达5%以上,流量也突然增加,矿浆浓度高,堵塞了溢洪沟,矿浆流溢出沟外,并将溢流沟拐弯处的2m多高的堤坝冲毁,大量泥浆涌入下游居民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本次事故造成停产十天,直接经济损失达12.7万元。
3)山西襄汾尾矿库垮坝事故山西襄汾尾矿库垮坝致集贸市场被夷为平地。
尾矿库事故案例分析
1)漫(溃)坝危害
尾矿库发生漫坝事故发生时,尾矿砂往往立即液化,扩大尾矿坝的缺口,使大量尾矿泥砂沿山谷往下倾泻,其危害程度远比水库溃坝时严重得多,大量泥石流会严重危及下游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成环境污染。
可能引起的原因:
(1)尾矿库排水系统设计排水能力低、排水系统淤堵、无排水系统。
(2)设计以外的尾矿、废料或废水进库。
(3)坝端无截水沟,山坡雨水冲刷坝肩。
(4)溢流斜槽的进水口由漂浮物堵塞,排水斜槽发生变形、破损、断裂,斜槽内淤堵。
坝面排水沟及坝端截水沟护砌变形、破损、断裂,沟内淤堵。
(5)大气降水量短时间内骤增、库区周围山体发生大面积滑坡、塌
方,特大暴雨、库区周围山体滑坡、塌方导致库水位猛涨出现漫坝、溃坝事故。
[案例]意大利斯塔瓦尾矿坝分上方坝及下方坝。
1985年6月上旬,在下方库汇水区域出现30米宽,3-4米深的漏洞,这是由于排水涵管破裂,大量泥性尾矿漏出。
1985年7月19日当上方坝升高到30米,上方坝首先发生灾难性溃坝,同时也冲毁了下方坝,上下两坝的洪流淹没了阿维苏流域,268人罹难。
2)坝体渗漏危害
渗流破坏是造成尾矿坝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尾矿坝体浸润线过高发生浸润线出逸形成的坝坡渗流、管涌,致使尾矿坝坡面饱和松软,直至坝体塌滑。
[案例]1980年3月17日河北省双塔山选矿厂白庙子尾矿库由于排水系统F800mm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发生沉陷、错位、断裂,造成大量尾矿砂泄漏。
首先是发现初期坝顶排水明沟内水量剧增,流水浑浊,夹有大量泥沙,坝内尾矿沉积滩面出现塌陷,形成漏斗状坍塌坑,水流夹砂流失逐渐增加,至19日上午,溢流沟内矿浆浓度高达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