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音箱与普通音箱拆解对比-lee
- 格式:doc
- 大小:339.00 KB
- 文档页数:8
什么是共振音响?原理、特点是什么?共振音响是让音频经过转换后以机械振动介质面(木质桌面、玻璃等),使介质整个物体产生共振,从而使整个物体发声的播放器。
共振音响原理:共振发声技术起源于美国海军声纳探测技术,魅动公司引进这个声学原理并加以改进,研发了音脉技术,并通过音脉技术研发了共振音响。
共振音响打破传统喇叭振膜的发声方式,其工作原理是将音频信号转换成机械运动,运用音频发声元件高速运动使接触介质整个物体共振,从而推动接触的界面震荡空气传递声音。
共振音响是一种全新的发声方式,具有接触不同介质产生不同音效、低音强劲震撼、声音洪亮大声等多种特点,开创了音响时代的新篇章。
共振音响特点:1介质传导多维音效接触界面材质不同,振动时波长不一样,发出的声音效果也不一样,不同接触界面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一个音响,多种享受。
2360°无方向性传播共振音响声音的传播是没有方向的,如果放置在桌面上,整个桌面360°环绕发声,声音无指向性。
3穿透力强衰减小摈弃喇叭振膜,改用介质发声,减少空气传播声音的衰减。
固体物质发声穿透力好,声音传播距离更远。
4宽广声场体验在同样频率的情况下,共振音响能产生更大范围的宽广声场;正所谓:体积小,声音大。
共振音响的声音传播是360°无方向性全方位发声,避免传统音响指向性声音传播,面对喇叭的方向声音较大,背对喇叭的方向声音较小的问题。
360°音传导全方位涵盖角传播声音,感受震撼立体环绕音效。
那么,共振音响是如何做到声音360°无方向性传播的呢?假如将共振音响放置在桌面上,音脉介质共振发声系统高速运动使接触桌面共振,从而推动桌子震荡空气传递声音。
这相当于是整个桌面在发声,从而产生360°环绕声效。
共振音响尚属刚刚发展阶段,做共振音响的厂商魅动公司是做得最好的一家,业内全球第一品牌技术过硬,产品音质、质量都是可以的。
魅动一直做的是海外市场,估计很少人知道这个品牌,不过2013年已进军国内市场了。
智能音箱与传统音响的音质对比探究随着智能语音助手市场的不断成熟,更多的用户开始把智能音箱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使用智能音箱时,许多用户仍然会有疑虑,不知道它们的音质是否能够与传统音响相当。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智能音箱与传统音响的音质对比。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智能音箱和传统音响。
智能音箱是一种集成了智能语音助手的音响设备,它可以通过语音操作来控制家庭中的其他智能设备,也可以提供一些音乐、新闻等信息服务。
传统音响是一种基于传统音频技术的音响设备,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连接播放音乐。
智能音箱的音质通常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音箱芯片、音箱单元、机身设计等。
智能音箱的音箱芯片通常会选择比较高端的解码芯片,例如英飞凌或瑞芯微等,这些芯片可以提供比较高的音质解码能力。
而音箱单元则决定了智能音箱的音质表现,通常由高低音喇叭、低音炮等组成,此外,机身设计也会影响到智能音箱的音质表现,例如音箱的隔音、外观设计等。
传统音响的音质则通常由以下几个因素影响:音箱单元、电路设计、功放等。
传统音响的音箱单元通常分为高低音和低音炮两个部分,它们之间通过电路板互相连接。
传统音响的电路设计和功放同样也会影响音质,例如电源后级的稳压、功放管的选择等。
那么,智能音箱和传统音响哪一个的音质更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看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智能音箱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语音助手和智能家居系统实现更多的功能,例如控制家电、播报天气、提供路况等。
此外,智能音箱的机身外观通常设计简洁美观,方便用户进行搭配,避免了传统音响复杂堆砌的问题。
不过,智能音箱的缺点在于,由于需要集成智能技术,因此其音响部分通常只是一个“附加功能”,因此音质往往无法达到传统音响的水平。
传统音响的优点在于,其音响部分是专业设计,可以提供更加优秀的音质表现,例如低音更为厚实、高音更为细腻等。
此外,传统音响精心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常常让人感受到某种艺术性的氛围。
但是,传统音响的缺点在于,其使用需要繁琐的线缆连接,有一定的限制性;此外,传统音响的外观设计通常较为复杂,难以与家居环境匹配。
声音的共振频率与音箱设计研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音箱来欣赏音乐、观看电影或者进行其他娱乐活动。
然而,你是否曾经想过音箱是如何工作的?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声音的共振频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声音的共振频率如何与音箱设计相关。
声音的共振频率是指物体在自然频率下共振的频率。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共振是指一个物体受到外界频率与其自身频率相同或相近的振动作用时,会出现振幅增大的现象。
音箱设计师通常会考虑共振频率来使音箱达到更好的音质。
首先,共振频率的选择对音箱的音质有着直接影响。
音箱是通过振动来产生声音的。
当音箱的共振频率与声音频率相同或相近时,音箱会得到最高的振动幅度,从而使声音更加清晰、饱满。
而如果共振频率与声音频率相差较远,音箱的振幅会减小,导致声音变得模糊或者失真。
其次,共振频率还与音箱的结构设计密切相关。
音箱通常由箱体和振膜组成。
箱体是音箱的外壳,振膜则是产生声音的部分。
当振膜产生的声音与箱体的共振频率相同时,箱体会共振并放大声音。
这种共振效应可以提高音箱的声压级,从而增加音箱的音量和低音效果。
在音箱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根据音箱的尺寸、材料和结构来选择合适的共振频率。
一般来说,较大的音箱可以产生更低的共振频率,从而提供更好的低音效果。
而对于小型音箱,设计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来实现理想的共振频率。
例如,引入一定的孔洞和隔层可以改变音箱内部空气的流动性,从而调整共振频率。
此外,共振频率还与音箱的设计用途有关。
不同的娱乐场所和音乐类型对音箱的共振频率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追求低音效果的舞厅音箱需要具有较低的共振频率,以增强低频音效。
而专业音乐工作室则需要更加精确的共振频率,以确保音频的准确还原。
尽管共振频率在音箱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过高或过低的共振频率都会对音箱的音质产生负面影响。
过高的共振频率可能导致音箱的中高音部分变得尖锐和刺耳,而过低的共振频率则可能导致低音部分失真和混乱。
因此,音箱设计师需要在制定共振频率时寻找一个平衡点,以获得最佳的音质表现。
共振嗽叭结构原理《共振喇叭结构原理》最近在研究共振喇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原理,今天来跟大家聊聊。
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在一个大的音乐厅里面,如果有人轻声哼唱一个音调,过一会儿可能会发现周围的某些物件,像窗户玻璃或者很轻的一些装饰品似乎也跟着轻轻震动起来,这跟共振喇叭的原理其实有点像呢。
共振喇叭可不太像我们平常看到的那种普通喇叭。
普通喇叭是靠纸盆振动,推动周围的空气,形成我们听到的声音波。
这就好比我们用手直接拍打水面,让水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外扩散。
共振喇叭的结构原理就要复杂一点了。
打个比方吧,我们可以把共振喇叭的零件想象成一个特殊的“声音团队”。
喇叭会产生特定频率的振动,就像这个团队里有个指挥,他唱出特定的调子。
这种振动不是像普通喇叭那样直接推动大量空气来发声,而是先找到某个表面,比如说桌面或者一个很大的板,这个表面就像是一个“声音放大器”。
这就要说到共振原理了,喇叭产生的振动频率如果恰好与这个表面的固有频率接近或者相同,那么这个表面就会产生很强烈的振动,就像一起跳舞的小伙伴跟上了指挥的节奏,然后推动周围的空气发出更大的声音。
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为什么共振喇叭不直接推动空气,而是要借助其他表面。
后来我学习相关理论的时候才知道,这是因为不同的物体都有自己的固有频率,当两种频率相匹配的时候能获得最大的能量转化,也就是把电能通过喇叭转化成机械能,再由物体表面的共振转化成声音能量。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共振喇叭有什么实用价值呢?其实应用还不少呢!在一些小型的家庭音响产品中,采用共振喇叭可以节省空间,它不需要很大的发声单元。
而且在那种对声音传播方向要求比较特殊的场景下,比如定向的语音提醒设备,也可以利用共振喇叭。
不过要注意哦,共振喇叭也有一些局限性,因为它依赖于外界的共振表面,如果表面不合适或者有干扰因素,可能会影响发声质量。
我还很好奇,在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是否能根据环境自适应地调整共振喇叭的频率,以达到最佳的发声效果呢?这也是个很值得大家一起讨论的延伸思考,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或者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没有喇叭的音响——共振音响南昌三中刘付媛你见这样音响吗?它外型千奇百怪有圆的,方的,卡通的,酷炫十足;它只有茶杯大的体积却能有震撼的低音效果;它没有传统音箱的喇叭,却能播放出美妙的声音,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它会让你的桌面跳动起来,它就是共振音响。
我们不仅要问:那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和我们普通的音箱有什么区别?传统音箱或音响的喇叭是电动式扬声器,又称动圈式扬声器,它是应用电动原理的电声换能器件。
当通电导体处于磁场时,会受到一个磁场力,根据左手定则,力与电流、磁场方向互相垂直,受力大小与电流、导线长度、磁感应强度成正比。
当音圈输入交变音频电流时,音圈受到一个交变推动力产生交变运动,带动纸盆即振膜振动,反复推动空气而发音。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纸盆扬声器、号筒扬声器都属于电动式扬声器。
而共振音响本身没有振膜,它是将音频信号,通过内部的共振结构(声驱动)作用于刚性物体(如:木质、合成材料、玻璃等硬质平面),使其振动发声的。
声驱动并没有像动圈式扬声器一样移动线圈或者移动磁体而产生声音。
这种声驱动是由特殊稀有金属构成,它能在电磁场中做伸缩运动,因此它能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使与之接触的介质随之振动。
这种特殊稀有金属,它叫Terfenol-D①.是一种磁致伸缩材料。
磁致伸缩的特点是某些铁磁材料在磁场内会发生形状改变。
Terfenol-D①能够产生“惊人的”磁致伸缩,它具有比传统的磁致伸缩材料和压电陶瓷高几十倍的伸缩性能。
共振音响是款新、奇、特的产品,相对于传统音响:1)共振音响体积小、方便携带;2)具有穿透性和360°传播的特点;3)放在不同的播放介质上面有不同声效。
共振音响具有如下特点:1.没有喇叭却能播放出动听音乐2.可自由播放TF卡中的MP3音频文件,持续播放3-5小时3.共振音响还是一部时尚的迷你收音机,小巧便携的挂绳既为强大的360度收音天线4.采用最新研发的共振技术,能将所接触的带硬质腔体的界面(如木质办公桌,茶几,墙壁)变成一个超大喇叭,并且其接触的材质不同发出不同的音色5.超MINI的炫酷时尚外型,却一样能发出震撼人心的HIFI音效,360度环绕立体声更能让音乐无外不在正因为发声原理的不同,共振音响与传统喇叭式音箱相比特点和优势如下:1、体积小、无需传统音箱的箱体。
声音的共振与音箱设计原理声音是一种以机械波的形式传播的能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共振现象,而音箱作为播放声音的设备,也需要利用共振原理来提高声音的效果。
本文将从声音的共振现象和音箱设计原理两个方面来探讨声音的共振与音箱设计原理的关系。
一、声音的共振现象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外界激励时,内部固有的振动频率与外界激励频率相等或接近时,使物体发生共振现象。
声音的共振现象是指当声音通过某些物体时,与物体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匹配,使物体发生共振,增加声音的幅度和音质。
声音的共振现象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观察和验证。
比如,我们可以用一个玻璃杯,将它沿着边缘擦湿,然后用手指轻轻划过杯口,发出声音。
当我们调整划动的速度,如果速度与玻璃杯的固有振动频率相匹配,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共振声音,这是因为玻璃杯的固有振动频率与声音的频率相同,形成共振。
二、音箱设计原理音箱是一种能够产生高质量声音的装置,它的设计原理与声音的共振现象密切相关。
音箱一般包含一个振动膜(喇叭),一个腔体和一个扬声器。
振动膜通过扬声器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振动,再通过腔体进行音频放大和声音调节,最后从扬声器中输出高质量的声音。
在音箱设计中,共振原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音箱能够产生高质量的声音,设计师会选择合适的腔体结构和振动膜材料,以使得振动膜的固有频率与电信号的频率相匹配。
这样,在电信号的作用下,振动膜会发生共振,从而使声音的幅度和音质得到增强。
另外,音箱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声音的传播和散射特性。
为了使得声音能够更好地传播出去并充分利用空间,设计师会采用一些声学技术,比如腔体的形状和大小、扬声器的位置和角度等。
这些设计手段可以使得声音在音箱中得到更好的扩散和分散,提供更好的音效。
三、声音共振与音箱设计的关系声音的共振现象为音箱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通过合理选择振动膜和腔体的特性,使其与电信号的频率相匹配,能够使音箱产生更好的共振效果,提高声音的幅度和音质。
共振音响对楼上有用吗
共振音响对楼上的有效性
共振音响是一种特殊的音响,它可以有效地将低频声音发射到空间中,而不会产生太多噪
音和低频振动,这对楼上是非常有用的。
首先,共振音响能有效地减少低频振动,避免对上层干扰。
这是因为共振音响的设计已经
考虑了低频声音的发射规律,可以有效地抑制低频振动的蔓延,而不是直接将声音反射到
上层,所以不会引起上层的噪音。
另外,共振音响也可以增强空间的舒适性。
由于空间能有效地分发低声波,播放的音乐声
音也更加温柔,没有太多噪音。
另外,共振音响用于空间可以增强空间的通透性,增强人们的感官体验,让人们在空间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欢快和舒适性,而不会因噪音而影响态度。
总之,对于楼上的使用,共振音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噪音的产生,提高空间的舒适性,增强人们的感官体验,也可以增强空间的通透性和流动性,从而获得良好的音乐之声。
所以,共振音响对楼上是非常有用的。
【拓展阅读】共振音响
共振音响是让音频经过转换后以机械振动介质面(木质桌面、玻璃等),使介质整个物体产生共振,从而使物体播放出悠扬的乐曲。
共振音响是一种神奇的音频设备,它是运用共振发声原理设计出来的360度无阻碍音乐播放器,它能让任何平面(如木质桌面、玻璃、墙体、金属等)尽情放送悦耳的音乐,让你可以聆听到身边各种材质对音乐品质的不同诠释,尽情体会音乐自主的乐趣!
什么是共振音箱呢?简单地说就是存在这样一种发声系统,它本身没有振膜,通过接触到介质——硬质物体就会发声。
概况
共振音响是一款新产品,没有喇叭的音响,市面上极为少见,共振音响的出现,其宗旨就是打破传统普通音响音效的局限性,因为普通音箱的传声是经过喇叭水平震荡空气传递达到音效效果的,且有一定的局限指向性;共振音响就不会这样,共振音响可以以360°周率传播。
广大音频爱好者对2.0、2.1、5.1等多媒体音箱系统早已司空见惯,但对这种“共振”音箱的概念可能闻所未闻。
它它形体短小精悍,独处桌面一角,通体黝黑,头顶隐隐闪耀绿色光茫。
它沉默不语,却正暗中凝聚内力,引得桌面阵阵长啸……
有人想,如此一来,它放置的地方不同,发出的声音应该有所区别。
完全正确,它的共振特性决定了它发声的音色取决于所接触物体的材质。
经过试听,在厚实的原木上,它产生的声音低音低沉,共鸣明显;放置在玻璃上,声音清脆而响亮,高音表现突出。
特性
共振音响还有一种独特的特有的——穿透性!就是说共振音响可以通过介质面把音效穿过介质,达到介质的另一面也可以收听到乐曲,也就是说如果你把共振音响安装到房门或某些墙面上,你在这边放乐曲,另一边也可以同时和你一起共享悠扬的意境。
教你看懂扬声器的构造图作为音箱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扬声器单元(简称单元)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既简单又复杂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单元的工作原理似乎很简单,往复运动的振膜不停的振动,带动空气形成声波,似乎就这么简单。
不过本文也没有让您一下子就能肉眼辨别单元好坏的妙方,只能先为大家揭秘这么个看似简单的单元,内部究竟是个什么样,各部件有何功能等等。
惠威M200MKIII原木豪华版扬声器的爆炸图(分解图):惠威M200MKIII原木豪华版:低音单元爆炸图将单元按照中轴及大致的装配顺序进行分解排列的说明图被行业人士称为爆炸图,上图便是典型的扬声器爆炸图。
锥形扬声器的特点及其内部组成:锥形扬声器是我们最常的扬声器类型,它的结构相对简单、容易生产,而且本身不需要大的空间,这些原因令其价格便宜,可以大量普及。
其次,这类扬声器可以做到性能优良,在中频段可以获得均匀的频率响应,因此能够满足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的常规听感需求。
最后,这类扬声器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史,而其工艺、材料也在不断改进,性能与时俱进,这也令这两款扬声器能够获得成为主流的持续的原动力。
惠威M200MKIII原木豪华版:低音单元锥形扬声器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1、振动系统包括振膜、音圈、定型支片、防尘罩2、磁路系统包括导磁上板、导磁柱、导磁下板、磁体等3、辅助系统包括盆架、压边、接线架、相位塞等下面我们将为大家逐一介绍锥形扬声器内部的主要部件。
最新扬声器内部解构:惠威M200MKIII原木豪华版:低音单元爆炸图具体到上图,根据序号,他们分别是:1.防磁罩、2&4.磁体、3.导磁下板、5.导磁上板、6.盆架、7.定心支片(弹拨)、8.音圈、9.振膜+折环、10.防尘帽。
振膜:电动式扬声器,当外加音频信号时,音圈推动振膜振动,而振膜则推动空气,产生声波。
常见的锥盆有三种形式:直线式锥盆振膜、指数式锥盆振膜和抛物线式锥盆振膜。
振膜在振动频率较高时,会出现分割振动,在振膜锥形斜面上增加褶皱可以改变分割振动的状态,如果设计得当,可以改善单元的高频特性,还可以增加振膜的强度及阻尼。
共振音响原理共振音响原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当声音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物体会发生共振现象,从而产生更强烈的声音。
这一原理在音箱、乐器和声学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共振音响原理的原理、应用和相关概念。
一、共振音响原理的基本概念共振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固有频率与外力频率相等或相近,使得物体振动幅度增大的现象。
在音响领域,共振音响原理是指当声波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或相近时,物体会发生共振,从而放大声音的效果。
二、共振音响原理的原理共振音响原理是建立在物体共振的基础上的。
当一个声音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声波会使得物体产生共振振动,从而放大声音。
这是因为共振振动会使物体的振幅增大,进而使声音更加强烈。
三、共振音响原理的应用共振音响原理在音箱、乐器和声学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音箱:音箱是利用共振音响原理来放大声音的装置。
在音箱中,声音通过振动膜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然后通过共振腔体的放大作用,使声音更加清晰、响亮。
2. 乐器:乐器的演奏也依赖于共振音响原理。
例如,小提琴的琴弓振动产生声音时,琴箱会共振放大声音,使其更加悦耳动听。
3. 声学工程:共振音响原理在声学工程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为了改善演唱厅的音质,工程师会根据共振音响原理来调整场地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以使声音更加清晰、均衡。
四、共振音响原理的特点共振音响原理具有以下特点:1. 频率匹配:共振音响原理要求声音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或相近。
2. 振幅放大:共振音响原理能够使物体的振动幅度增大,从而放大声音。
3. 声音质量改善:共振音响原理可以改善声音的质量,使其更加清晰、响亮。
五、结语共振音响原理是一项重要的声学原理,广泛应用于音箱、乐器和声学工程领域。
通过理解和应用共振音响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调整声学系统,使声音更加优质、出色。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共振音响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面对着便携音箱的咄咄逼人,传统音箱在体积上似乎无所适从。
特别是在蜗居年代,体积已经称为不可避免的话题。
在传统的便携音箱上,它的原理和传统音箱如出一辙,同样是信号输入,通过电路放大再推动扬声器发声,不过如今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号称不用喇叭的音箱,没有扬声器怎么发声?这和音箱工作原理的是完全违背的,因为主要的零部件——喇叭缺失了,那究竟这种共振音箱是怎么构造的,里面有什么秘密,小编拆来给大家看看。
某品牌共振音箱
某品牌的便携音箱
共振音箱与便携音箱对比
在外观上,共振音箱只有一个天津狗不理包子的大小,且非常扁平,而普通的便携音箱的一个箱体的大小大概就是三副扑克牌叠起来的大小差不多,在体积上,共振音箱有着较大的优势。
拆解一半的共振音箱和便携音箱
便携音箱内部
拆解出来,便携音箱内部可以看到传统的单元(喇叭)。
便携音箱内部
便携音箱的发声原理在这里就不多讲了,主要还是通过音频信号输入、电路处理、单元发声等程序。
共振音箱内部构造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在共振音箱的内部构造上十分简单,只有一个金属盆和一个铜盘的物体,通过3.5mm模拟音频接口输入,其实在信号的转换上,这个共振音箱还是提供了一个USB的DSP,通过DSP 的解码,将音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共振音箱的DSP
共振音箱内部
拆开共振音箱内部,我们可以看到金属盆中间有一个圆形凸起,而上方的铜盘则有一个凹面,在铜盘的凹壁上有铜线缠绕。
铜线缠绕
事实上,在这个金属盆的材料上,共振音箱的制作是有讲究的。
其采用的是GMM(超磁致伸缩材料),这种材料是从稀土中提炼而来,能够在常温和较低磁环境下具有较高的伸缩效应,而通过铜线圈的电磁感应,这种材料能够将音频信号转换称为相应的机械震动,这种震动附着在木头或者玻璃桌面上就能共振,从而发声,也就有了共振音箱不用喇叭的原因了。
usb音箱
USB 音箱,是通过USB接口,将PC端音频数字信号直接输进音箱进行D/A转换处理,推动喇叭或者耳机发音。
目前市面上主要是集成芯片(鑫创3S1603\1623,骅讯CM108\CM6120等IC)。
这些IC其实就是一个声卡IC,插上USB口后,USB音箱会自动调用系统原有的声卡驱动,并将其更改为自己的(USB声卡)。
USB音箱特点:
1.即插即用。
目前只要支持USB解码的系统,USB音箱基本都支持。
不排除个别PC简化系统有限制。
2.低功耗。
USB音箱功率,受限于USB 安规(标准是5V/500mA),一般是5V/1A,所以USB音箱的功率一般在THD+N 10%下功率不超过3W(5X0.5=2.5W),超过的是通过抽取USB口电流来增加功率,但现在PC很多对USB口进行安规限制,所以IC和USB 音箱厂家都会进行一些功率限制。
3.便携小巧。
由于USB供电的限制,造就了USB音箱天生就是便携产品。
非常适合笔记本用户的使用。
4.内部集成声卡。
由于内部自带声卡,在PC的声卡有故障时,是个很好的选择。
USB音箱的优缺点
优点:
1.由于USB音箱是从USB的端口直接将数字信号送到音箱里面的,所以它能有效地提高声音信号的信噪比;
2.因为普通音箱所接收到的信号是由声卡传送来的模拟信号,所以极易受到干扰,而USB 音箱能使声卡输出的模拟信号免受源于机箱内的电磁干扰,从而使声音更纯净清晰;
B音响设备还可以由CPU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利用其带宽的优势实现多信道环绕声系统的声音回放(但前提是使用USB2.0规范)。
缺点:
1.因为很多老式主板没有USB端口,导致不少用户都不能使用USB音箱;
B音箱不能支持DOS下的游戏,只能支持 DirectSound3D的声音音效;
3.对于A3D、EAX等需要用硬件芯片来合成处理的声音音效,USB音箱也不能支持,这对于游戏迷来说无疑是莫大的遗憾;
B音箱不能实现硬件波表合成,所以用户不能用它来听MIDI;
5.会占用CPU使用。
当系统中有多个任务并大量占用数据总线时,USB音箱会不正常发声。
6.表面上看采用USB音箱的优点是可以提高音质,因为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扰,信号的纯净度好,但USB音箱的核心是D/A转换电路,其转换精度对音箱的音质影响很大,目前市场上流行的D/A转换电路有16bit和20bit两种,当然是后者为佳,这个数据比发烧级功放差了很多(因为不可能用成本过高的模块)。